CN202421602U - 成像镜头组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21602U
CN202421602U CN2012200556945U CN201220055694U CN202421602U CN 202421602 U CN202421602 U CN 202421602U CN 2012200556945 U CN2012200556945 U CN 2012200556945U CN 201220055694 U CN201220055694 U CN 201220055694U CN 202421602 U CN202421602 U CN 202421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imaging
imaging lens
thi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556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宗翰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21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216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组,沿着光轴的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有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的一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至少其中的一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通过设计上述所有透镜与调整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镜间距,可使成像镜头组的空间配置更适当、有效修正佩兹伐和数及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镜头组,特别涉及一种由复合透镜所组成的成像镜头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微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画素尺寸缩小,如何在有效的空间条件下提升微型化摄影镜头的成像品质成为业者关注的重点。
现有的小型化摄影镜头,为降低制造成本,多采两片式透镜结构为主,然而因仅具两片透镜对像差的补正能力有限,无法满足较高阶的摄影模块需求,但配置过多透镜将造成镜头总长度难以达成小型化。为了能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且兼具小型化的特性,具备三片透镜的摄影透镜***为可行的方案。美国专利公告第7,145,736号揭露一种三片式透镜组,然而上述三片式透镜组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对修正透镜组的佩兹伐和数(Petzval Sum)较为不利,使得影像周边的成像品质较难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组,可有效修正佩兹伐和数(Petzval Sum),减少场曲(Field Curvature),使周边像面变得更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组,沿着一光轴的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的一面为非球面;以及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至少其中的一面为非球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2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6<T12/T23<2.55。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焦距f1,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0.85<f/f1<1.65。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0.8<R3/R4<0。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2,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2.0<(R1+R2)/(R1-R2)<-0.5。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2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7<T12/T23<1.8。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6,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0.2<R6/f<0.8。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该第二透镜具有一焦距f2,且更满足下列条件式:
-1.05<f/f2<-0.1。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以及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的材质均为塑胶。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1,该第二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2,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29<V1-V2<50。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焦距f1,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1.00<f/f1<1.47。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一成像面于该光轴上具有一距离TTL,该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TTL/ImgH<2.0。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组,沿着一光轴的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的凹面;以及
一第三透镜,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非球面的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的凹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23,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f4,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该第二透镜具有一焦距f2,该第三透镜具有一焦距f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6<T12/T23<2.55;
-0.8<R3/R4<0;
-1.05<f/f2<-0.1;以及
0<|f/f3|<0.55。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的材质均为塑胶,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焦距f1,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1.00<f/f1<1.47。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该第三透镜具有一焦距f3,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0<|f/f3|<0.45。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2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7<T12/T23<1.8。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0.25<R3/R4<0.0。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1,该第二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2,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29<V1-V2<50。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一折射率N2,该第二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2,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N2>1.60;以及
V2<25。
上述的成像镜头组,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一成像面于该光轴上具有一距离TTL,该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TTL/ImgH<2.0。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提供成像镜头组所需的部分屈折力,有助于缩短成像镜头组的光学总长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有效加强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配置,进而使得成像镜头组的光学总长度变得更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的像差。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凹面,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的佩兹伐和数(PetzvalSum),减少成像镜头组的场曲(Field Curvature),使周边像面变得更平。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使成像镜头组的主点(Principal Point)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成像镜头组的光学总长度,以维持成像镜头组的小型化。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有利于修正成像镜头组的高阶像差,以提升成像镜头组的成像品质。此外,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以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成像面上的角度,并且可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其中,第二透镜的透镜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且第三透镜的透镜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且可以有效降低成像镜头组的光学总长度。
当成像镜头组满足上述(条件式1)时,第二透镜的空间配置更适当,进而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的像差,同时保持良好的光学总长度。此外,当成像镜头组满足上述0.6<T12/T23<2.55时,也更有利于每一透镜之间的组立。其中,符合上述0.6<T12/T23<2.55的较佳范围可为0.7<T12/T23<1.8。当成像镜头组满足上述-0.8<R3/R4<0时,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具有合适的曲率半径,更可有效修正佩兹伐和数。其中,符合上述-0.8<R3/R4<0的较佳范围可为-0.25<R3/R4<0.0。
当成像镜头组满足上述-1.05<f/f2<-0.1时,更可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的像差。当成像镜头组满足上述0<|f/f3|<0.55时,第三透镜的屈折力较合适,可针对成像镜头组的需求,修正像差或更进一步缩短成像镜头组的光学总长度。其中,符合上述0<|f/f3|<0.55的较佳范围可为0<|f/f3|<0.4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1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曲线示意图;
图1C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1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曲线示意图;
图1D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1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2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曲线示意图;
图2C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2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曲线示意图;
图2D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2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3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曲线示意图;
图3C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3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曲线示意图;
图3D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3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组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4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曲线示意图;
图4C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4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曲线示意图;
图4D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4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5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曲线示意图;
图5C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5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曲线示意图;
图5D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5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组的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6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曲线示意图;
图6C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6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曲线示意图;
图6D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6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7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曲线示意图;
图7C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7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曲线示意图;
图7D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7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组的第八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8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曲线示意图;
图8C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8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曲线示意图;
图8D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8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2,3,4,5,6,7,8成像镜头组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第一透镜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第一透镜物侧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第一透镜像侧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第二透镜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第二透镜物侧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第二透镜像侧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第三透镜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第三透镜物侧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第三透镜像侧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成像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影像感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先以图1A作一举例说明,成像镜头组1由光轴的物侧至像侧(如图1A由左至右)依序包括有一光圈100、一第一透镜110、一第二透镜120、一第三透镜130、一红外线滤光片140及一配置于一成像面150上的影像感测元件160。
第一透镜110包括一第一透镜物侧面111及一第一透镜像侧面112。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提供成像镜头组1所需的部分屈折力,且缩短光学总长度。再者,第一透镜物侧面111为一凸面,更加强第一透镜110的正屈折力,使成像镜头组1的总长度变得更短。
第二透镜120包括一第二透镜物侧面121及一第二透镜像侧面122。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1的像差。第二透镜物侧面1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122均为凹面,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1的佩兹伐和数(PetzvalSum),减少成像镜头组1的场曲(Field Curvature),使周边像面变得更平。
第三透镜130包括一第三透镜物侧面131及一第三透镜像侧面132。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折力,使成像镜头组1的主点(Principal Point)远离成像面150,有利于缩短成像镜头组1的光学总长度,以维持成像镜头组1的小型化。第三透镜物侧面131为凸面且第三透镜像侧面132为凹面,有利于修正成像镜头组1的高阶像差,以提升成像镜头组1的成像品质。此外,第三透镜像侧面1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以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成像面150上的角度,并且可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1可满足以下条件式:
(条件式1):0.6<T12/T23<2.55
(条件式2):-0.8<R3/R4<0
(条件式3):-1.05<f/f2<-0.1
(条件式4):0<|f/f3|<0.55
其中,T12为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于光轴上的镜间距,T23为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之间的镜间距离,R3为第二透镜物侧面121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像侧面122的曲率半径,f为成像镜头组1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120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130的焦距。
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上述(条件式1)时,第二透镜120的空间配置更适当,进而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1的像差,同时保持良好的光学总长度。此外,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上述(条件式1)时,也更有利于每一透镜之间的组立。其中,符合上述(条件式1)的较佳范围可为0.7<T12/T23<1.8。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上述(条件式2)时,第二透镜物侧面1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122均具有合适的曲率半径,更可有效修正佩兹伐和数。其中,符合上述(条件式2)的较佳范围可为-0.25<R3/R4<0.0。
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上述(条件式3)时,更可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1的像差。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上述(条件式4)时,第三透镜130的屈折力较合适,可针对成像镜头组1的需求,修正像差或更进一步缩短成像镜头组1的光学总长度。其中,符合上述(条件式4)的较佳范围可为0<|f/f3|<0.45。
此外,成像镜头组1也可满足下列条件式:
(条件式5):0.85<f/f1<2.55
(条件式6):-2.0<(R1+R2)/(R1-R2)<-0.5
(条件式7):0.2<R6/f<0.8
(条件式8):29<V1-V2<50
(条件式9):TTL/ImgH<2.0
(条件式10):N2>1.60
(条件式11):V2<25
其中,f1为第一透镜110的焦距,R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111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112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132的曲率半径,V1为第一透镜110的色散系数,V2为第二透镜120的色散系数,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111至成像面170之间的距离,ImgH为成像镜头组1的最大像高,于此实施例中为影像感测元件172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的一半,N2为第二透镜120的折射率。
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条件式5)时,第一透镜110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较为平衡,以有效控制成像镜头组1的光学总长度,维持薄型化的目标,且可同时避免各种像差的过度增大,进而提升成像品质。其中,符合上述(条件式5)的较佳范围可为1.00<f/f1<1.47。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条件式6)时,有助于修正成像镜头组1的球差。
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条件式7)时,可使成像镜头组1的主点更远离成像面150,是有利于缩短成像镜头组1的光学总长度。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条件式8)时,可有利于成像镜头组1中色差的修正。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条件式9)时,有利于维持成像镜头组1的小型化设计。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条件式10)时,第二透镜120可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1的像差。当成像镜头组1满足(条件式11)时,第二透镜120可有效修正成像镜头组1所产生的色差,提高成像镜头组1的解像力。
其中,成像镜头组1中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的材质可为塑胶,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的透镜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且可以有效降低成像镜头组1的光学总长度。
此外,在成像镜头组1中,若透镜表面是为凸面,则表示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系为凹面,则表示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再者,应使用需求可在成像镜头组1中设置至少一光阑,如耀光光阑(Glare Stop)、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光阑,以排除杂散光并提高成像品质或限制其被摄物的成像大小。且光阑可选择的设置在各透镜110、120、130之间,或是设置在第一透镜物侧面111之前,或是设置在第三透镜像侧面132之后。另外,也可采用成像镜头组1来建构一三维(3D)光学***的镜头组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将以下述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具体方案。其中,各实施例中参数的定义如下:Fno为成像镜头组的光圈值,HFOV为成像镜头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此外,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非球面可利用但不限于下列非球面方程式(条件式ASP)表示:
X ( Y ) = ( Y 2 / R ) / ( 1 + sqrt ( 1 - ( 1 + k ) * ( Y / R ) 2 ) ) + Σ i ( Ai ) * ( Y i )
其中,X为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Y为非球面曲线上的点距光轴的距离,R为曲率半径,k为锥面系数,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在各实施例中i可为但不限于4、6、8、10、12、14、16。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所示,为成像镜头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成像镜头组1由物侧至像侧(也即沿着图1A的左侧至右侧)依序包括有一光圈100、一第一透镜110、一第二透镜120、一第三透镜130、一红外线红外线滤光片140及一设置于一成像面150上的影像感测元件160。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组10所接受光线的波长是以587.6纳米(nanometer,nm)为例,然而上述波长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并不以上述波长数值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面11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镜像侧面11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二透镜12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面1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122均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13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面13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镜像侧面13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1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关于成像镜头组1的详细数据如下列表1-1所示:
表1-1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21
此外,于表1-1中,由第一透镜物侧面1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132均可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式ASP)的非球面,关于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请参照下列表1-2:
表1-2
此外,从表1-1中可推算出表1-3所述的内容:
表1-3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31
由表1-3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组1的T12/T23为0.95,符合(条件式1)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R3/R4为-0.05,符合(条件式2)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f/f2为-0.76,符合(条件式3)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f/f3|为0.12,符合(条件式4)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f/f1为1.40,符合(条件式5)所述的范围。
成像镜头组1的(R1+R2)/(R1-R2)为-1.76,符合(条件式6)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R6/f为0.64,符合(条件式7)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V1-V2为32.6,符合(条件式8)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TTL/ImgH为1.74,符合(条件式9)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N2为1.64,符合(条件式10)所述的范围。成像镜头组1的V2为23.3,符合(条件式11)所述的范围。
请参照图1B所示,是为波长486.1nm、587.6nm与656.3nm的光线入射于图1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曲线示意图。
再请参照图1C所示,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1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场曲(Astigmatic Field Curves)曲线示意图。
再请参照图1D所示,是为波长587.6nm的光线入射于图1A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畸变(Distortion)曲线示意图。在后述的第二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的相关示意图,其标示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洁篇幅,故不再逐一赘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1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面211与第一透镜像侧面212均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二透镜22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面2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222均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23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面23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镜像侧面23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2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成像镜头组2的详细数据如下列表2-1所示:
表2-1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41
于表2-1中,由第一透镜物侧面2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232均可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式ASP)的非球面,关于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请参照下列表2-2:
表2-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51
此外,从表2-1中可推算出表2-3所述的内容:
表2-3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52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31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面311与第一透镜像侧面312均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二透镜32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面3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322均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33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面33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镜像侧面33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3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光圈300配置于第一透镜310与第二透镜320之间。
成像镜头组3的详细数据如下列表3-1所示:
表3-1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61
于表3-1中,由第一透镜物侧面3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332均可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式ASP)的非球面,关于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请参照下列表3-2:
表3-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6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71
此外,从表3-1中可推算出表3-3所述的内容:
表3-3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72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4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41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面41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镜像侧面41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二透镜42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面4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422均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43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面43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镜像侧面43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4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光圈400配置于第一透镜410与第二透镜420之间。
成像镜头组4的详细数据如下列表4-1所示:
表4-1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81
于表4-1中,由第一透镜物侧面4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432均可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式ASP)的非球面,关于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请参照下列表4-2:
表4-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8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91
此外,从表4-1中可推算出表4-3所述的内容:
表4-3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192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5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51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面51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镜像侧面512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二透镜52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面5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522均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53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面53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镜像侧面53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5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光圈500配置于第一透镜510与第二透镜520之间。
成像镜头组5的详细数据如下列「表5-1所示:
表5-1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01
于表5-1中,由第一透镜物侧面5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532均可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式ASP)的非球面,关于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请参照下列表5-2:
表5-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02
此外,从表5-1中可推算出表5-3所述的内容:
表5-3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12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6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61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面611与第一透镜像侧面612均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二透镜62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面6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622均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63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面63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镜像侧面63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6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成像镜头组6的详细数据如下列表6-1所示:
表6-1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21
于表6-1中,由第一透镜物侧面6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632均可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式ASP)的非球面,关于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请参照下列表6-2:
表6-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2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31
此外,从表6-1中可推算出表6-3所述的内容:
表6-3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32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7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71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面71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镜像侧面71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二透镜72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面7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722均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73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面73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镜像侧面73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7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成像镜头组7的详细数据如下列表7-1所示:
表7-1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41
于表7-1中,由第一透镜物侧面7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732均可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式ASP)的非球面,关于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请参照下列表7-2:
表7-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4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51
此外,从表7-1中可推算出表7-3所述的内容:
表7-3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8A图所示,系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组的第八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81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面81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镜像侧面81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二透镜82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面8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822均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830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面831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镜像侧面832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8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成像镜头组8的详细数据如下列表8-1所示:
表8-1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61
于「表8-1中,由第一透镜物侧面8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832均可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式ASP)的非球面,关于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请参照下列「表8-2:
表8-2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71
此外,从表8-1中可推算出表8-3所述的内容:
表8-3
Figure BSA00000672708500272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沿着一光轴的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的一面为非球面;以及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至少其中的一面为非球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2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6<T12/T23<2.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焦距f1,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0.85<f/f1<1.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条件式:-0.8<R3/R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2,且满足下列条件式:-2.0<(R1+R2)/(R1-R2)<-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2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7<T12/T23<1.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6,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且满足下列条件式:0.2<R6/f<0.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该第二透镜具有一焦距f2,且更满足下列条件式:
-1.05<f/f2<-0.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以及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的材质均为塑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1,该第二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2,且满足以下条件式:29<V1-V2<5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焦距f1,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1.00<f/f1<1.47。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一成像面于该光轴上具有一距离TTL,该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且满足下列条件式:TTL/ImgH<2.0。
12.一种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沿着一光轴的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三透镜,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23,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该第二透镜具有一焦距f2,该第三透镜具有一焦距f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6<T12/T23<2.55;
-0.8<R3/R4<0;
-1.05<f/f2<-0.1;以及
0<|f/f3|<0.5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的材质均为塑胶,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焦距f1,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1.00<f/f1<1.47。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组具有一焦距f,该第三透镜具有一焦距f3,且满足下列条件式:
0<|f/f3|<0.45。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具有一镜间距T2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7<T12/T23<1.8。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条件式:-0.25<R3/R4<0.0。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1,该第二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2,且满足以下条件式:29<V1-V2<50。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一折射率N2,该第二透镜具有一色散系数V2,且满足以下条件式:N2>1.60;以及V2<25。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一成像面于该光轴上具有一距离TTL,该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且满足下列条件式:TTL/ImgH<2.0。
CN2012200556945U 2011-12-19 2012-02-21 成像镜头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16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7160A TWI449946B (zh) 2011-12-19 2011-12-19 成像鏡頭組
TW100147160 2011-1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21602U true CN202421602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463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5569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1602U (zh) 2011-12-19 2012-02-21 成像镜头组
CN201210038959.5A Active CN103163626B (zh) 2011-12-19 2012-02-21 成像镜头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8959.5A Active CN103163626B (zh) 2011-12-19 2012-02-21 成像镜头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55528A1 (zh)
CN (2) CN202421602U (zh)
TW (1) TWI44994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3626A (zh) * 2011-12-19 2013-06-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组
TWI674435B (zh) * 2018-11-02 2019-10-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片式紅外線單波長鏡片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894B (zh) * 2015-02-04 2016-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透鏡組及取像裝置
CN106094178B (zh) * 2016-07-18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KR20180032057A (ko) 2016-09-21 2018-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안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장치
CN109870787B (zh) * 2019-03-20 2020-11-17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3219624A (zh) * 2020-01-21 2021-08-06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低结构长度的摄像镜头
TWI826701B (zh) * 2020-07-03 2023-12-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6485A (ja) * 2005-09-22 2007-04-05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
KR20080099031A (ko) * 2007-05-08 2008-11-12 파워옵틱스 주식회사 소형 촬영 렌즈
TWI404972B (zh) * 2009-06-19 2013-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成像光學鏡組
WO2011046053A1 (ja) * 2009-10-16 2011-04-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2221739A (zh) * 2010-04-15 2011-10-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
TWI418842B (zh) * 2010-05-11 2013-1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用光學鏡頭
US8427759B2 (en) * 2010-05-14 2013-04-23 Optical Logic Inc. Imaging lens
CN201837769U (zh) * 2010-06-30 2011-05-18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镜片光学取像镜头
TWI449946B (zh) * 2011-12-19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鏡頭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3626A (zh) * 2011-12-19 2013-06-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组
CN103163626B (zh) * 2011-12-19 2014-12-2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组
TWI674435B (zh) * 2018-11-02 2019-10-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片式紅外線單波長鏡片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6887A (zh) 2013-07-01
CN103163626B (zh) 2014-12-24
US20130155528A1 (en) 2013-06-20
CN103163626A (zh) 2013-06-19
TWI449946B (zh) 201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72103U (zh) 成像***
CN202008546U (zh) 广视角摄影镜头
CN202443163U (zh) 影像镜组
CN202119966U (zh) 影像撷取镜头
CN102928957B (zh) 光学影像拾取透镜组
CN202330845U (zh) 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
CN201926812U (zh) 光学取像***
CN103376534B (zh) 光学影像镜头***组
CN202421602U (zh) 成像镜头组
CN201993515U (zh) 光学镜头组
CN202421601U (zh) 成像镜片***
CN102590986B (zh) 成像用光学镜头组
CN102692694A (zh)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
CN103424847A (zh) 影像镜头***组
CN202748526U (zh) 光学摄影***镜组
CN102650724A (zh) 广视角摄影镜组
CN102681149A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
CN202512288U (zh) 取像镜片***
CN104570292A (zh) 影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2466867A (zh) 光学摄像透镜组
CN102466859A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02221739A (zh) 摄像光学***
CN102193168B (zh) 摄影透镜***
CN102736226A (zh) 摄影透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2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