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60348U - 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60348U
CN202160348U CN 201120176507 CN201120176507U CN202160348U CN 202160348 U CN202160348 U CN 202160348U CN 201120176507 CN201120176507 CN 201120176507 CN 201120176507 U CN201120176507 U CN 201120176507U CN 202160348 U CN202160348 U CN 202160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ortable terminal
attached
bracing
strutting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1765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重根
姜允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60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603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支撑装置。该装置具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链接部,链接部的一端结合到第一外壳,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处于平行状态,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呈一定角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壳的两侧的引导部;可滑动地结合到引导部的引导部件;在引导部件上凸出形成并可旋转地结合于第二外壳的铰链部;一端结合到铰链部的一端、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并对铰链部和引导部件提供朝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外侧的弹性力的弹性部件。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受压时滑动移动的同时被倾斜地支撑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便携式终端”是指用户可随身携带的同时能够向用户提供通信、音频/视频欣赏等各种功能的装置。便携式终端的代表性示例为便携式通信装置。
这种便携式通信终端包括HHP、CT-2蜂窝电话、数字电话、PCS电话和PDA等。根据外形,便携式通信终端分为例如直板型(bar type)、折叠翻盖型(flip type)和翻盖型(folder type)以及滑动型。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包括天线装置、数据输入输出装置、数据收发装置。当然,所述数据输入装置一般使用通过手指的按压操作来输入数据的键盘,所述数据输出装置一般使用显示装置。
但是,现有的便携式通信装置使用用于使观看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信息容易的额外的支撑杆,因此,从用户的角度,会引起不经济的问题。实质上,在用户的角度,倾斜地观看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信息对用户是比较方便的。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终端中,因没有具备支撑杆,用户持握便携式装置的状态下,才能够倾斜地观看显示装置,因此对用户造成了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已公开的第0713411号韩国专利详细公开了能够支撑的便携式通信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便携式通信装置10包括第一外壳20、第二外壳30、引导装置40和链接部50。第一外壳20与第二外壳30相互面对并形成为沿便携式通信装置10的长度方向延长。所述第二外壳30沿便携式通信装置10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并旋转,从而以与第一外壳20的上表面成预定角度地立于所述第一外壳20之上。引导装置40设置于第一外壳20的两端,从而引导第二外壳30的滑动移动。链接部50设置于第一外壳20与第二外壳30之间,从而使第二外壳30以预定角度立于所述第一外壳20之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引导装置40具有一对引导部件41和引导孔42。引导部件41形成于第二外壳30的两端并以能够在引导孔42内滑动移动的形式与引导孔42结合。沿便携式通信装置10的宽度方向设置引导孔42,使得第二外壳30能够通过引导部件41滑动移动的同时能够以旋转轴A1为中心进行旋转。引导部件41具有圆柱形的形状,引导孔42为导轨。
但是,现有的具有支撑功能的便携式通信装置没有对引导部件施加压力的装置,因此,产品掉落时,引导部件容易从引导孔中脱落。
此外,圆柱形的引导部件不是通过面接触,而是通过线接触结合到引导孔,所以引导部件与引导孔之间的结合力较小,因此产品掉落时,引导部件容易从引导孔中脱落而受到损伤而,所以其可靠性较低。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不采用引导孔,而利用杠杆和辅助杠杆来支撑外壳的便携式通信装置。
如图4和图6所示,便携式通信装置10包括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设置于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两侧的杠杆4和辅助杠杆5。使第二外壳3滑动移动时,杠杆4和辅助杠杆5将旋转,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之间的距离变大的同时将产生空间A1,在产生空间A1的状态下杠杆4和辅助杠杆5支撑第二外壳3。
然而,现有的利用杠杆和辅助杠杆的便携式装置,如图5所示,在进行使第二外壳3滑动移动并支撑第二外壳3的操作时,辅助杠杆将在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3之间产生空间A1,由此产品的滑动移动和支撑操作过程中将产生不需要的附加操作。
因此,对于前者,为了提高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滑动移动和支撑操作,需要在产品掉落时,用于防止引导部件从引导孔脱落或则通过面接触而不是通过线接触来进行滑动移动的同时进行支撑的装置。
此外,对于后者,利用辅助杠杆来滑动移动并支撑外壳时,需要用于防止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产生空间从而减少产品的滑动移动和支撑操作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该便携式终端具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链接部,链接部的一端结合到第一外壳,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处于平行状态,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呈一定角度,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壳的两侧的引导部;可滑动地结合到引导部的引导部件;在引导部件上凸出形成并可旋转地结合于第二外壳的铰链部;一端结合到铰链部的一端、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并对铰链部和引导部件提供朝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外侧的弹性力的弹性部件。
另外,引导部件通过面接触结合到引导部。
另外,第一外壳的两侧形成有安装引导部的安装部。
另外,引导部为导轨,在引导部上形成有使引导部与第一外壳螺钉连接的至少一个螺钉连接部。
另外,在引导部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保护引导部的金属材质的保护盖部。
另外,引导部件的两端呈半圆形,在引导部件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平板形状的与引导部进行面接触的面接触部。
另外,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
另外,铰链部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的铰链外壳并可旋转地结合到铰链部的衬套,铰链部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防止衬套脱落的e型环。
另外,第一外壳形成有铰链模块,链接部的一端形成有可旋转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的旋转结合部的旋转孔,另一端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第一外壳的铰链模块的旋转部并一起旋转的铰链结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该便携式终端具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链接部,链接部的一端结合到第一外壳,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处于平行状态,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呈一定角度,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辅助杠杆;形成于第二外壳,使辅助杠杆的一端线性移动来使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保持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引导移动部;设置于辅助杠杆并向辅助杠杆提供弹性力使得辅助杠杆在引导移动部上旋转及移动的杠杆弹性部件。
另外,在所述辅助杠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旋转地结合的第一旋转部,在另一端上设置有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引导移动部的第二旋转部。
另外,所述引导移动部形成为长孔,所述引导移动部的两端形成有半球形的接触槽,在所述引导移动部的中央形成有移动孔。
另外,在所述第二外壳的滑动移动初期或滑动移动结束之后,所述引导移动部呈倾斜状态,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维持相互面对的状态下第二外壳滑动的同时被倾斜地支撑时,所述引导移动部呈水平状态。
另外,所述杠杆弹性部件为线簧。
另外,第一外壳形成有铰链模块,所述链接部的一端形成有可旋转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的旋转结合部的旋转孔,另一端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铰链模块的旋转部并一起旋转的铰链结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该便携式终端具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链接部,链接部的一端结合到第一外壳,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处于平行状态,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呈一定角度,其中,该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辅助杠杆,其中,所述辅助杠杆具有:可旋转地结合到所述第二外壳并进行可变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维持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可变移动杆;可旋转地结合到所述第一外壳的同时可移动地结合所述可变移动杆的可变移动外壳;设置于所述可变移动外壳内部并提供用于使所述可变移动杆移动的弹性力的弹性部件。
另外,第一外壳形成有铰链模块,所述链接部的一端形成有可旋转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的旋转结合部的旋转孔,另一端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铰链模块的旋转部并一起旋转的铰链结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通过使用向铰链部和引导部件施压的弹性部件来防止了产品掉落时部件分离或受损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面接触而不是线接触进行滑动,从而防止了产品掉落时部件分离或受损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使用用于维持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引导移动部,因此防止了使用辅助杠杆而产生的空间,从而简化了滑动和支撑过程,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使用感受。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使用用于维持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可变辅助杠杆,因此防止了使用辅助杠杆而产生的空间,从而简化了滑动和支撑过程,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现有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现有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操作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4是示出现有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操作前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现有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操作过程的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4的现有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操作之后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7的A部分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引导部和引导部件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引导部件和链接部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操作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操作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B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辅助杠杆和链接部的内部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辅助杠杆的侧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辅助杠杆的放大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部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7至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可包括形成有凹陷预定深度的开闭区域112的第一外壳110、形成有显示部121的第二外壳120、链接部130、引导部140、引导部件150、铰链部160和弹性部件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处于平行状态,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呈一定角度,即,第二外壳120与第一外壳110呈一定角度的立于第一外壳110。
第一外壳110能够使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的同时还可以使第二外壳120被倾斜地支撑。第一外壳110的开闭区域112上设置有输入输出装置、扬声器装置、麦克风装置、相机模块和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输入输出装置可形成为显示部、触摸屏、小键盘、键盘、导航键、游戏专用键等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外壳120维持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进行滑动移动的同时被倾斜地支撑。第二外壳120上形成有显示部121、触摸屏、扬声器装置、麦克风装置和相机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在附图中,未示出触摸屏、扬声器装置、麦克风装置和相机模块。
如图11和14所示,链接部130具有结合到第一外壳110的一端以及结合到第二外壳120的另一端,从而能够滑动移动第二外壳120的同时倾斜地支撑第二外壳120。
引导部140设置于第一外壳110的两侧,用于提供引导部件150滑动移动的轨迹。
引导部件150可滑动移动地结合到引导部140。引导部件150通过面接触结合到引导部140。如图7至图10所示,引导部件150的两端呈半圆形,在引导部件150的中心位置形成有用于与引导部140进行面接触的直板形状的面接触部152。
铰链部160凸出形成于引导部件150的侧面并且可旋转地结合到第二外壳120。
弹性部件180设置于铰链部160的一端,并通过向铰链部160和引导部件150提供弹性力来防止铰链部160和引导部件150从引导部140脱落。
如图7所示,第一外壳110的两侧形成有安装引导部140的安装部111,引导部140为提供引导部件150的移动轨迹的导轨,在引导部140上形成有使引导部140与第一外壳110螺钉连接的至少一个螺钉连接部141。
如图7、图9、图10、图11和图13所示,在引导部140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保护引导部140的金属材质的保护盖部170。
如图7至图10所示,弹性部件180为螺旋弹簧,铰链部160形成有衬套190。衬套190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120的铰链外壳122,以及可旋转地结合到铰链部160的同时还支撑铰链部160的旋转。铰链部160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防止衬套190脱落的e型环191。
如图11所示,链接部130的一端形成有可旋转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120的旋转结合部(未示出)的旋转孔131,另一端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铰链模块193的旋转部(未示出)并一起旋转的铰链结合部132。
如图11和图13所示,将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预定距离时,铰链模块193使第二外壳120维持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自动地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
如图10所示,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的预定距离D1表示从第一外壳110滑动移动4-5mm。
所述铰链模块193包括铰链罩(cap)、铰链轴和螺旋弹簧。所述铰链罩具有与所述铰链结合部132结合的旋转部(未示出),在所述铰链罩的一面形成有与稍后描述的铰链轴的凸轮峰部相对的凸轮谷,在所述铰链轴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凸轮谷相对的凸轮峰,通过所述凸轮谷与凸轮分的曲面的面接触来旋转所述旋转部,螺旋弹簧对所述铰链轴的一端施压使得所述凸轮峰与所述凸轮谷的曲面相互面接触并使所述铰链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铰链轴进行直线移动。由于铰链模块193的结构属于公知常识,在附图中,未示出铰链罩(cap)、铰链轴和螺旋弹簧。
下面,将结合图7至图13来更为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信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安装过程。
如图7所示,将引导部140安装到形成于第一外壳110的两侧的安装部111,此时,通过形成于引导部140的至少一个螺钉连接部141将引导部140固定于第一外壳110的两侧。
如图7、图9、图11和图13所示,在引导部140的上部设置用于保护引导部140的金属材质的保护盖部170。在该状态下,如图7至图9所示,将引导部件150面接触到引导部件140,使得引导部件150能够在引导部件140内部滑动移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形成于第二外壳120的铰链外壳122内部结合衬套190和弹性部件180,将铰链外壳122可旋转地结合到凸出形成于引导部件150的侧面的铰链部160。此时,衬套190贯通结合到铰链部160,铰链部160的一端被弹性部件180施压。在铰链部160的一端连接防止衬套190的脱落的e型环191。
如图7和图8所示,弹性部件180为螺旋弹簧。
下面结合图7至图13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的操作过程。
为了维持第二外壳120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从而开放第一外壳110的开闭区域112,如图10和图13所示,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大约4-5mm,然后第二外壳120旋转使得第二外壳120能够被倾斜地支撑。
如图9和图10所示,引导部件150与第二外壳120一起滑动移动。此时,引导部件150的面接触部152面接触到引导部140。此时,引导部件150在被弹性部件180施压的状态下滑动移动。凸出于引导部件150的铰链部160使第二外壳120能够旋转。
此时,如图10、图11和图13所示,当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4-5mm时,形成于链接部130的另一端的铰链模块193能够使第二外壳120维持与第一外壳相互面对的状态下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
铰链模块193旋转链接部130的同时还旋转连接到第二外壳120的链接部130的一端,使得第二外壳120自动移动的同时被倾斜地支撑。
此时,如图9和图10所示,引导部件150通过面接触到引导部140来与第二外壳120一起滑动移动,同时,引导部件150和铰链部160以被弹性部件180施压的状态滑动移动。铰链部160旋转第二外壳120,使得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的同时被倾斜地支撑。
为在维持第二外壳120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关闭形成于第一外壳110的开闭区域112,即,将第二外壳120恢复到初始位置,需要在维持第二外壳120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使第二外壳120重新旋转并滑动移动。
如图9和图10所示,引导部件150通过面接触到引导部140来与第二外壳120一起滑动移动,同时引导部件150以被弹性部件180施压的状态下滑动移动。此时,链接部130也旋转,铰链模块193也一同旋转的同时恢复到原位置。
如上所述的,引导部件150通过面接触而不是线接触结合到引导部140,并与铰链部160一起被弹性部件180施压,因此,在产品掉落时,可防止脱落及破损,由此可提高产品的滑动移动和支撑操作。
以下,将参照图14至图20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
如图14至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200可包括形成有凹陷预定深度的开闭区域112的第一外壳110、形成有显示部121的第二外壳120、链接部130、辅助杠杆210、引导移动部220、杠杆弹性部件230。
第一外壳110能够使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的同时使第二外壳120被倾斜地支撑。
第二外壳120可在维持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
链接部130设置于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之间,从而在滑动移动第二外壳120并倾斜地支撑第二外壳120时,能够使第二外壳120开闭开闭区域112。
辅助杠杆210设置在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之间,从而将第二外壳120支撑为第二外壳120维持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
引导移动部220形成于第二外壳120,并通过与辅助杠杆210可旋转并可滑动移动地结合来维持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相互面对的状态。
杠杆弹性部件230设置于辅助杠杆210之上并向辅助杠杆210提供弹性力使得辅助杠杆210在引导移动部220上旋转及移动。
如图15至图18所示,在所述辅助杠杆21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壳110可旋转地结合的第一旋转部211,在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引导移动部220可旋转并可移动地结合的第二旋转部212。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引导移动部220形成为长孔,所述引导移动部220的两端形成有半球形的接触槽221,在所述引导移动部220的中央形成有能够使辅助杠杆210的第二旋转部212移动的移动孔222。
如图17所示,所述杠杆弹性部件230为线簧(wire spring)
如图19所示,链接部130的一端形成有可旋转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120的旋转结合部(未示出)的旋转孔131,另一端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铰链模块193的旋转部(未示出)并一起旋转的铰链结合部132。
将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预定距离时,铰链模块193使第二外壳120维持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并使第二外壳120自动地滑动移动以及被倾斜地支撑。
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的预定距离表示在第一外壳110上滑动移动4-5mm。
参照图14和图15,当第二外壳120维持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时,用户首先将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4-5mm。
此时,如图15和图16所示,辅助杠杆210也将旋转,分别设置于辅助杠杆210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一旋转部211和第二旋转部212将在引导移动部220和第一外壳110旋转。
如图15和图17所示,在滑动移动第二外壳120的初期,引导移动部220处于倾斜的状态。
然后,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时,引导移动部220维持水平状态,辅助杠杆210的第二旋转部212离开形成于引导移动部220的一端(即,图15和图16的右侧)的半球形状的接触槽221,并沿引导移动部220的移动孔222移动,并最终接触到形成于引导移动部220的另一端(即,图15和图16的左侧)的半球形状的接触槽221。
此时,辅助杠杆210的第二旋转部212通过弹性部件230提供的力在引导移动部220中进行旋转和移动。
如图18所示,当使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4-5mm时,形成于链接部130的另一端的铰链模块193提供用于维持第二外壳120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同时使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的力。
铰链模块193旋转链接部130的同时,通过旋转链接部130的一端来使第二外壳120自动地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
此时,在第二外壳120的滑动移动结束之后,引导移动部220处于倾斜地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14和图15所示,将第二外壳120恢复到初始位置时,维持第二外壳120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使第二外壳120旋转及滑动移动。辅助杠杆210与第二外壳120一起旋转并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引导移动部220首先处于倾斜地状态,然后,通过滑动移动和旋转使第二外壳120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引导移动部220将维持水平状态,辅助杠杆210的第二旋转部212将从形成于引导移动部220的另一端(即,图15和图16的左侧)的半球形状的接触槽221分离,沿引导移动部220的移动孔222移动,最终与形成于引导移动部220的一端(即,图15和图16的右侧)的半球形状的接触槽221接触。
第二外壳120恢复到初始位置来关闭第一外壳110的开闭区域。
因此,在开闭第一外壳的开闭区域时,维持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同时防止产生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之间的空间,从而简化了第二外壳120的滑动移动和支撑操作,由此改善了产品的操作过程。
以下,参照图19和图2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结构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辅助杠杆为可变辅助杠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辅助杠杆210为使第二外壳120维持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进行移动的可变辅助杠杆240。
如图20所示,可变辅助杠杆240包括可变移动杆241、可变移动外壳242和弹性部件243。可变移动杆241可旋转地结合到所述第二外壳120并使第二外壳120与第一外壳110维持相互面对的状态下进行移动。弹性部件243设置于所述可变移动外壳242内部并提供用于使所述可变移动杆241移动的弹性力。可变移动外壳242可旋转地结合到第一外壳110并与可变移动杆241结合为使可变移动杆241进行滑动。
以下,参照图19和20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辅助杠杆的支撑装置的操作过程。
当第二外壳120维持与第一外壳11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时,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4-5mm。结合到第二外壳120的可变辅助杠杆240与第二外壳120一起滑动并旋转。
此时,可变移动杆241将***到可变移动外壳242的内部。此时,弹性部件243向可变移动杆241施加弹性力,使得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维持相互面对的状态。
如图20所示的,第二外壳120在滑动结束之后被倾斜地支撑时,弹性部件243的弹性力使可变移动杆241从可变移动外壳242引出。此时,可变移动杆241可旋转地结合到第二外壳120,可变移动外壳242可旋转地结合到第一外壳110。
当用户将第二外壳120恢复到初始位置时,维持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相互面对的状态下,使第二外壳120旋转并滑动移动。
在第二外壳120滑动移动并被倾斜地支撑时,可变移动杆241将***到可变移动外壳242。并且可变移动杆241通过弹性部件243的弹性力来维持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相互面对的状态。
当第二外壳120恢复到初始位置时,弹性部件243的弹性力使可变移动杆241从可变移动外壳242引出。此时,第二外壳120关闭第一外壳110的开闭区域,并且与第一外壳110处于相互面对的状态。
因此,在开闭第一外壳的开闭区域时,维持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同时防止产生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之间的空间,从而简化了第二外壳120的滑动移动和支撑操作,由此改善了产品的操作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通过使用向铰链部和引导部件施压的弹性部件来防止了产品掉落时部件分离或受损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面接触而不是线接触进行滑动,从而防止了产品掉落时部件分离或受损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使用用于维持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引导移动部,因此防止了使用辅助杠杆而产生的空间,从而简化了滑动和支撑过程,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使用感受。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使用用于维持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可变辅助杠杆,因此防止了使用辅助杠杆而产生的空间,从而简化了滑动和支撑过程,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使用感受。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7)

1.一种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具有第一外壳(110)、第二外壳(120)和链接部(130),链接部(130)的一端结合到第一外壳(110),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120),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处于平行状态,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呈一定角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第一外壳(110)的两侧的引导部(140);
可滑动地结合到引导部(140)的引导部件(150);
在引导部件(150)上凸出形成并可旋转地结合于第二外壳(120)的铰链部(160);
一端结合到铰链部(160)的一端、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120),并对铰链部(160)和引导部件(150)提供朝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外侧的弹性力的弹性部件(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部件(150)通过面接触结合到引导部(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10)的两侧形成有安装引导部(140)的安装部(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部(140)为导轨,在引导部(140)上形成有使引导部(140)与第一外壳(110)螺钉连接的至少一个螺钉连接部(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引导部(140)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保护引导部(140)的金属材质的保护盖部(1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部件(150)的两端呈半圆形,在引导部件(150)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平板形状的与引导部(140)进行面接触的面接触部(1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部件(180)为螺旋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铰链部(160)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120)的铰链外壳(122)并可旋转地结合到铰链部(160)的衬套(190),
铰链部(160)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防止衬套(190)脱落的e型环(19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10)形成有铰链模块(193),
链接部(130)的一端形成有可旋转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120)的旋转结合部的旋转孔(131),另一端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第一外壳(110)的铰链模块(193)的旋转部并一起旋转的铰链结合部(132)。
10.一种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具有第一外壳(110)、第二外壳(120)和链接部(130),链接部(130)的一端结合到第一外壳(110),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120),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处于平行状态,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呈一定角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的辅助杠杆(210);
形成于第二外壳(120),使辅助杠杆(210)的一端线性移动来使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保持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引导移动部(220);
设置于辅助杠杆(210)并向辅助杠杆(210)提供弹性力使得辅助杠杆(210)在引导移动部(220)上旋转及移动的杠杆弹性部件(2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杠杆(21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壳(110)可旋转地结合的第一旋转部(211),在另一端上设置有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引导移动部(220)的第二旋转部(21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移动部(220)形成为长孔,所述引导移动部(220)的两端形成有半球形的接触槽(221),在所述引导移动部(220)的中央形成有移动孔(222)。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外壳(120)的滑动移动初期或滑动移动结束之后,所述引导移动部(220)呈倾斜状态,
所述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维持相互面对的状态下第二外壳(120)滑动的同时被倾斜地支撑时,所述引导移动部(220)呈水平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弹性部件(230)为线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10)形成有铰链模块(193),
所述链接部(130)的一端形成有可旋转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120)的旋转结合部的旋转孔(131),另一端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铰链模块(193)的旋转部并一起旋转的铰链结合部(132)。
16.一种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具有第一外壳(110)、第二外壳(120)和链接部(130),链接部(130)的一端结合到第一外壳(110),另一端结合到第二外壳(120),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处于平行状态,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呈一定角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的辅助杠杆(210),
其中,所述辅助杠杆(210)具有:
可旋转地结合到所述第二外壳(120)并进行可变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维持相互面对的状态的可变移动杆(241);
可旋转地结合到所述第一外壳(110)的同时可移动地结合所述可变移动杆(241)的可变移动外壳(242);
设置于所述可变移动外壳(242)内部并提供用于使所述可变移动杆(241)移动的弹性力的弹性部件(243)。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10)形成有铰链模块(193),
所述链接部(130)的一端形成有可旋转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外壳(120)的旋转结合部的旋转孔(131),另一端形成有结合到形成于铰链模块(193)的旋转部并一起旋转的铰链结合部(132)。
CN 201120176507 2011-01-10 2011-05-25 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603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02480 2011-01-10
KR1020110002480A KR101750117B1 (ko) 2011-01-10 2011-01-10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거치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60348U true CN202160348U (zh) 2012-03-07

Family

ID=4544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176507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60348U (zh) 2011-01-10 2011-05-25 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4120B2 (zh)
EP (1) EP2482528B1 (zh)
KR (1) KR101750117B1 (zh)
CN (1) CN2021603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0100A3 (en) * 2012-06-29 2017-05-17 BlackBerry Limited Housings that move using a link that slidingly engages cams
CN110519957A (zh) * 2019-08-29 2019-11-29 张凯 一种便于折叠展示的互联网通信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3938B (zh) * 2011-01-27 2014-12-01 Htc Corp 可掀式連動機構
CN108124394A (zh) * 2016-11-28 2018-06-0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整合于电子装置的支架及其电子装置
KR20180095338A (ko) * 2017-02-17 2018-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풍 장치 및 송풍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도킹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3330A (en) * 1998-05-14 1999-08-03 Motorola, Inc.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arrangement having a battery pack and a detachable battery
JP3576900B2 (ja) * 1999-11-16 2004-10-13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7426406B2 (en) * 2003-04-23 2008-09-16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
US7529571B2 (en) * 2003-09-03 2009-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ding/hinge apparatus for sliding/rotating type mobile terminals
KR100662326B1 (ko) * 2004-12-09 2007-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잠금 장치가 구비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JP2006173794A (ja) 2004-12-13 2006-06-29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のスライド機構及び携帯電話機
DE602005006381T2 (de) 2005-03-18 2009-05-2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Klappbares und tragbares Funkkommunikationsgerät mit einem doppelwirkenden Gelenk
KR100713411B1 (ko) 2005-10-07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KR100744305B1 (ko) 2005-10-18 2007-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청이 편리한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슬라이딩 거치 장치
US7974666B2 (en) * 2005-12-13 2011-07-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ening/closing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599181B2 (en) 2006-01-23 2009-10-06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07114584A1 (en) 2006-04-04 2007-10-11 Laird Technologies Map Co., Ltd. Slide-up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terminal
KR100678215B1 (ko) 2006-04-07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슬라이딩 거치 장치
US7690576B2 (en) * 2006-07-19 2010-04-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oveable display/cover member
KR101119113B1 (ko) * 2006-09-29 2012-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
WO2009038375A2 (en) * 2007-09-21 2009-03-26 Mtx Hybrid Co., Ltd. Tiltable sliding device
KR101539465B1 (ko) * 2009-02-18 2015-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슬라이딩 거치 장치
JP2011004332A (ja) * 2009-06-22 2011-01-06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スライドヒンジ、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KR20110058975A (ko) * 2009-11-27 2011-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형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2118942A (zh) * 2009-12-31 2011-07-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8363391B2 (en) * 2010-01-26 2013-0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NZ703209A (en) * 2010-10-12 2016-06-24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encasing an objec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0100A3 (en) * 2012-06-29 2017-05-17 BlackBerry Limited Housings that move using a link that slidingly engages cams
CN110519957A (zh) * 2019-08-29 2019-11-29 张凯 一种便于折叠展示的互联网通信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2528A2 (en) 2012-08-01
EP2482528A3 (en) 2012-10-03
EP2482528B1 (en) 2019-03-27
KR101750117B1 (ko) 2017-06-22
KR20120080986A (ko) 2012-07-18
US8954120B2 (en) 2015-02-10
US20120178508A1 (en)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39866B1 (ko) 폴딩 방식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KR101917683B1 (ko) 휴대 전자기기
KR100993065B1 (ko) 폴더식 휴대단말
US8108016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dual sliding flip hinge assembly
CN202160348U (zh) 便携式终端的支撑装置
US844671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520378B2 (en) Sw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hinge mechanism thereof
CN201781704U (zh) 具有两个铰链轴的便携式终端
US8275121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combined slider and flip hinge assembly
KR101833544B1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슬라이딩/회전 힌지 장치
KR20110049546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0790187B1 (ko) 게임 겸용 휴대 통신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KR101145889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KR100929915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슬라이드 힌지 모듈 및 그를 이용한 슬라이드식 덮개 개폐장치
WO2010008613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multi-axis hinge assembly
CN201594842U (zh) 滑盖型便携式终端的滑动结构
WO2011145262A1 (ja)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携帯機器
CN201717911U (zh) 便携式终端
KR100845222B1 (ko) 휴대폰의 플립형 덮개
KR101120159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KR100651854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KR20050121526A (ko) 슬라이드형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슬라이드장치
KR100957112B1 (ko) 휴대폰
KR101144133B1 (ko) 스플릿 키패드가 구비된 휴대단말기
KR100697648B1 (ko) 개인휴대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