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8793U -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58793U
CN201958793U CN2010207014765U CN201020701476U CN201958793U CN 201958793 U CN201958793 U CN 201958793U CN 2010207014765 U CN2010207014765 U CN 2010207014765U CN 201020701476 U CN201020701476 U CN 201020701476U CN 201958793 U CN201958793 U CN 201958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yclone separator
air inlet
cyclon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7014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中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7014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58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58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587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该装置中的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包括尘桶和有气孔的网孔过滤器;气流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分离后的气流经过网孔过滤器的气孔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第二旋风分离单元中的过滤器包括多个旋风筒体,旋风筒体上、下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气固分离后的气流分别经过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进入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在旋风筒体内混合后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气固分离后气流从旋风筒体上端的开口排出。该装置通过改变气流走向及进气口的截面积,提高分离效果。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提高整体分离效率,改善空气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利用其内置的电动机驱动风机而产生负压进行除尘,它在操作使用时不会灰尘飞扬,并能吸除缝隙中及地毯上一般不易清除的尘屑,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被广泛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保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吸尘器的要求除了能满足有效吸尘的功能之外,还会考虑到使用寿命、噪声、集尘效率等综合因素。由此,带有旋风分离装置的吸尘器应运而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旋风吸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空气中的灰尘分离出来的清洁装置,市场上常见的旋风吸尘器是由两个旋风单元串联,空气中较大的脏物从第一级旋风单元中分离出去,较细小的颗粒从第二级旋风单元中分离出去。公布号为CN10186216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在第二级旋风单元中的旋风体采用双入口进风的方式,以改善或抑制旋风体中气流的涡核变形的现象,提高旋风筒的分离效率。但其缺点在于,如图1所示,二级旋风单元中所有旋风筒体至少有二个进风口,一部分气流通过气流通道3从侧面分别进入每个第一进风口21a,另一部分气流通过分流道502分别被引入到每个第二进风口21b,为保证旋风筒体上二个进风口的位置为以旋风筒体的旋转轴相位差180度分布,气流通道3和分流道502占据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相当大的空间,影响旋风筒体的排列和结构尺寸,不利于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其次,此种气流通道设计,因为相邻气流通道的风速基本相同,脏物两端受力基本相同,当受到旋风筒体的阻挡时, 无法脱离,导致相邻气流通附近的旋风筒体外壁上会积聚灰尘,例如毛发,条形脏物等,影响以后的清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改变气流走向,增加旋风筒体上进气口的截面积,均匀分配进入旋风筒体的气流,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有上述旋风分离装置的旋风吸尘器,可以提高整体分离效率,改善空气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其中,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包括有切向进风口10a的尘桶10和有气孔7a的网孔过滤器7;
气流从切向进风口10a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经过气孔7a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包括分离器3和连接桶5,分离器3包括多个旋风筒体31,旋风筒体31上、下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包括第一气流41a和第二气流41b,第一气流41a经过第一气流通道进入每一个第一进气口31a,第二气流41b经过第二气流通道中的多个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每一个第二进气口31b,第一气流41a和第二气流41b在旋风筒体31内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流向旋风筒体31上端的开口。
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对称分布在旋风筒体31的侧壁上。
分离器3的下方设有连接桶密封盖4,连接桶密封盖4上开设有圆孔,连接桶密封盖4上圆孔的数量与旋风筒体31的数量相同。
连接桶密封盖4上的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旋风筒体31下端直径,小于旋风筒体31上端直径;旋风筒体31通过连接桶密封盖4的圆孔与连接桶5相连接。
连接桶密封盖4和连接桶5密封连接。
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都包括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与连接桶5的外壁之间的缝隙。
旋风分离装置包括锥孔盖1,锥孔盖1位于尘桶10的上方;第一气流通道还包括分离器3的外壁、锥孔盖1的内壁以及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之间的缝隙。
第二气流通道包括多个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
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设置在分离器3外壁的凹槽301,第二气流41b通过凹槽301进入多个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
气孔7a为网孔过滤器7上设有的多个通孔。
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的截面面积相同。
旋风筒体31为6~12个,旋风筒体31围绕分离器3的中心轴均匀排列。
优选地,旋风筒体31为8个。
旋风筒体31的第一进气口31a的开口朝向分离器3的外侧;旋风筒体31的第二进气口31b的开口朝向分离器3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另设有中心旋风筒体32,中心旋风筒体32设置在分离器3的中心位置,中心旋风筒体32侧壁上设有两个进气口32a,第二气流41b经过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进入所述两个进气口32a。
旋风筒体31的轴心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6°~12°。
优选地,旋风筒体31的轴心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8°。
本实用新型旋风吸尘器,一种旋风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和吸头,吸尘器主体内设有上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旋风分离装置结构简单,进入第二级旋风分离单元中的气流均匀分配到每个旋风筒体内,在旋风筒体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扩大旋风筒体的两个进气口的横截面积。装有该旋风分离的旋风 吸尘器进一步提高吸尘器整体效率,从而减少在旋风筒体外积聚灰尘,改善空气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旋风吸尘器用的旋风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旋风分离装置具体结构的3D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旋风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旋风分离装置中的分离器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旋风分离装置实施例的分离器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旋风分离装置中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直立式旋风吸尘器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卧式旋风吸尘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锥孔盖              2.分离器密封圈       3.分离器
31.旋风筒体           301.凹槽             31a.第一进气口
31b.第二进气口        32.中心旋风筒体      32a.进气口
41a.第一气流          41b.第二气流         4.连接桶密封盖
5.连接桶              6.连接桶底盖密封圈   7.网孔过滤器
7a.气孔               8.尘桶密封圈         9.挡尘环
10.尘桶               10a.切向进风口       11.尘桶底盖密封圈
12.尘桶底盖           13.过滤垫            13a.气流分通道
14.尘桶盖密封圈       15.安全阀            16.尘桶盖
17.手柄盖             18.弹性部件          19.尘桶释放按钮
100.直立式旋风吸尘器  200.卧式旋风吸尘器   101、201.吸尘器主体
102、202.旋风分离装置 130、230.吸头        25.环形分流道
502.分流道            21a.第一进风口       21b.第二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和3示,本实用新型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旋风单元和第二旋旋风分离单元。第一旋风单元包括尘桶10和网孔过滤器7。尘桶10设有切向进风口10a,该尘桶10用于进行气体与颗粒等脏物之间的气固分离,其底部用于收集脏物;网孔过滤器7上设有气孔7a,该气孔7a为网孔过滤器7上设有的多个通孔。第二旋风分离单元位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下游,其包括分离器3和连接桶5,分离器3过滤小颗粒脏物,分离器3包括多个旋风筒体31,旋风筒体31上下端都开口,旋风筒体31侧壁上设有两个切向进气口。具体地说,该两个进气口可以沿旋风筒体的旋转轴相位差180度分布。为使旋风筒体31的布局紧凑,旋风筒体31的轴心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心线之间设有一定夹角,夹角范围一般为6°~12°。本实施例中,两者之间的夹角为8°。为提高第二次气流的分离效果,旋风筒体31侧壁上的两个进气口呈对称分布。分离器3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桶密封盖4,连接桶密封盖4上开设有圆孔,圆孔个数与旋风筒体31的个数相同,圆孔的直径大于旋风筒体31下端开口直径,小于旋风筒体31上端开口直径。旋风筒体31通过连接桶密封盖4的圆孔,旋风筒体31部分伸入连接桶5,通过连接桶密封盖4的圆孔与连接桶5相连接。除此种方式之外,连接桶密封盖4开设的圆孔的直径也可等于旋风筒体31下端的开口直径,小于旋风筒体31上端开口直径,旋风筒体31设置在连接桶5上,其下端开口对应于连接桶密封盖4的圆孔,通过连接桶密封盖4的圆孔使得旋风筒体31与连接桶5相连接。连接桶密封盖4和连接桶5密封连接。
图4为旋风分离装置中的分离器俯视图。如图4所示,分离器3的排布为:外侧一周设置有多个旋风筒体31,旋风筒体可以是6~12个,本实施例中为8个旋风筒体31,围绕分离器3的中心轴均匀紧密排列。旋风筒体31的侧壁上设有两个进气口,分别为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第一进气口31a的开口朝向分离器3的外侧,第二进气口31b的开口朝向分离器3的内侧。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呈 对称分布,且两个进气口的高度和截面积相同。其中,多个旋风筒体31的第一进气口31a高度为同一高度,多个旋风筒体31的第二进气口32a高度为同一高度。
为更有效地提升旋风分离效果,如图4所示,在分离器3中间另外设置一个中心旋风筒体32。中心旋风筒体32设置在分离器3的中心位置,中心旋风筒体32侧壁上设有两个进气口32a,两个进气口32a的高度相同。与此同时,在连接桶密封盖4的中心位置相应的开设一个圆孔,以使得连接桶密封盖4上圆孔的数量与分离器3上所设的旋风筒体31和中心旋风筒体32的总数量相对应。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旋风分离装置的工作过程。
如图3和5所示,夹带灰尘、颗粒等脏物的气流沿尘桶10上的切向口10a进入尘桶10,气流在尘桶10内旋转,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利用离心力将大颗粒脏物及部分灰尘从气流中分离出去。进一步地,网孔过滤器7上所设有的挡尘环9,该挡尘环9有效防止二次扬灰,防止二次扬灰的灰尘堵塞网孔过滤器7设有的气孔7a。气固分离后的脏物落入尘桶10的底部。为保障旋风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旋风分离装置在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密封圈,比如:设置在尘桶10和尘桶底盖12之间的尘桶底盖密封圈11,其有效防止泄气漏灰;设置在尘桶10和网孔过滤器7之间的尘桶密封圈8,其有效防止位于尘桶10中的气流未经网孔过滤器的气孔7a直接进入分离器3中。第一次气固分离的气流通过网孔过滤器7上的气孔7a进入第二分离单元,沿连接桶5的外壁向上运动。
第一次分离后的气流包括第一气流41a和第二气流41b,第一气流41a通过第一气流通道进入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气流41b通过第二气流通道进入第二进气口31b的过程如下。
第一气流41a通过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与连接桶5的外壁之间的缝隙向上运动,到达连接桶5的上端口处,再沿着位于分离器3的外壁、锥孔盖1的内壁以及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向上运动,从第一进气口31a直接进入旋风筒体31内,第一气流通道包括:连接桶5外壁与网孔过滤器7内壁之间的缝隙和分离器3外壁、锥孔盖1的内壁以及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之间的缝隙。第二气流41b通过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与连接桶5的外壁之间的缝隙向上运动,到达连接桶5的上端口处,经过分离器3外壁上的凹槽301进入到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此时,气流沿着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向上运动,由此进入旋风筒体31的第二进气口31b。第二气流通道包括连接桶5外壁与过滤器7内壁之间的缝隙、分离器3外表面的凹槽301、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从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进入的第一气流41a和第二气流41b在旋风筒体31内汇合,汇合后气流利用离心力的分离,分离出的脏物通过旋风筒体31下端开口落入连接桶5中,经过第二次气固分离的气流通过旋风筒体31上端开口排出。位于分离器3上的分离器密封圈2将分离器3的上端部与锥孔盖1进行密封,有效防止泄气的作用。过滤垫13位于锥孔盖1和尘桶盖16之间,用于过滤经过旋风筒体31第二次分离后的气流,进一步过滤夹杂的细小灰尘,保证排出气流是干净的。尘桶盖密封圈14设置在尘桶盖16和锥孔盖1之间进行密封,有效防止泄气的作用。尘桶盖上设有安全阀15、操作尘桶释放按钮19和弹性部件18,如果旋风分离装置堵塞时,安全阀15弹起,可以防止电机温度过高,有效保护电机;操作尘桶释放按钮19,可以方便地从旋风分离装置上取出和安放尘桶10;弹性部件18保证尘桶释放按钮19操作完成后复位。
实施例二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旋风分离装置中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二中的分离器3由多个旋风筒体31围设而成,多个旋风筒体31的外表面并不包含带有凹槽的外壁。将此分离器3放置在已装有连接桶密封盖的连接桶上,该分离器3与连接桶之间存有间隙。
在此旋风分离装置中,经过第一级旋风分离单元进行气固分离后,分离后的气流进入第二级旋风分离单元。第一次分离后的气流分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第一气流行走的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即:第一气流经过网孔过滤器的内壁和连接桶的外壁之间的缝隙以及过滤器的缝隙以及过滤器的 外壁、锥孔盖的内壁和网孔过滤器的内壁之间的缝隙。第二气流在通过网孔过滤器的内壁和连接桶之间的缝隙之外,其直接通过旋风筒体外壁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二进气口。
本实施例通过减少实施例一在分离器上设有的凹槽,而将第二气流的气流通道设计得更为简洁,同时通过减材降本达到了同样的作用和功效。
总之,在本实用新型中,一部分进气通道设置在旋风筒体31之间的缝隙,可以使第二旋风分离单元有更多的可利用空间,以增加旋风筒体31的进气口截面积,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直立式旋风吸尘器立体图,如图7所示,该直立式旋风吸尘器100包括吸尘器主体101和吸头130,该主体101设置有电风机单元(图中未示),电风机单元作为旋风发生器用于产生抽吸力。吸头130与吸尘器主体101相连通,用于从待清洁表面吸入带有灰尘的空气。直立式旋风吸尘器100包括旋风分离装置102,该旋风分离装置102安装在吸尘器主体101上,其与吸尘器主体101和吸头130的相连通,用于实现气固分离,干净的气流通过电风机单元的出口释放到大气中。当灰尘颗粒集满后,使用者可以将旋风分离装置102从吸尘器主体101上取出,实现倒灰功能。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卧式旋风吸尘器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卧式旋风吸尘器200包括吸尘器主体201和吸头230,该主体201设置有电风机单元(图中未示),电风机单元作为旋风发生器用于产生抽吸力。吸头230与吸尘器主体201相连通,用于从待清洁表面吸入灰尘和空气。所述卧式旋风吸尘器200包括旋风分离装置202,该旋风分离装置202安装在吸尘器主体201上,其与吸尘器主体201和吸头230的相连通,用于实现气固分离,干净的气流通过电风机单元的出口释放到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保护并不局限于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列举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结构布局。显然,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变型和结构组合。

Claims (17)

1.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其中,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包括有切向进风口(10a)的尘桶(10)和有气孔(7a)的网孔过滤器(7);
气流从切向进风口(10a)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经过气孔(7a)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包括分离器(3)和连接桶(5),分离器(3)包括多个旋风筒体(31),旋风筒体(31)上、下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其特征在于:
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包括第一气流(41a)和第二气流(41b),第一气流(41a)经过第一气流通道进入每一个第一进气口(31a),第二气流(41b)经过第二气流通道中的多个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每一个第二进气口(31b),第一气流(41a)和第二气流(41b)在旋风筒体(31)内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流向旋风筒体(31)上端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对称分布在旋风筒体(31)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器(3)的下方设有连接桶密封盖(4),连接桶密封盖(4)上开设有圆孔,连接桶密封盖(4)上圆孔的数量与旋风筒体(31)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桶密封盖(4)上的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旋风筒体(31)下端直径,小于旋风筒体(31)上端直径;旋风筒体(31)通过连接桶密封盖(4)的圆孔与连接桶(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桶密封盖(4)和连接桶(5)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都包括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与连接桶(5)的外壁之间的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风分离装置包括锥孔盖(1),锥孔盖(1)位于尘桶(10)的上方;第一气流通道还包括分离器(3)的外壁、锥孔盖(1)的内壁以及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之间的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设置在分离器(3)外壁的凹槽(301),第二气流(41b)通过凹槽(301)进入多个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孔(7a)为网孔过滤器(7)上设有的多个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的截面面积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风筒体(31)为6~12个,旋风筒体(31)围绕分离器(3)的中心轴均匀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风筒体(31)为8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风筒 体(31)的第一进气口(31a)的开口朝向分离器(3)的外侧;旋风筒体(31)的第二进气口(31b)的开口朝向分离器(3)的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分离器(3)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旋风筒体(32),中心旋风筒体(32)的侧壁上设有两个进气口(32a),第二气流(41b)经过第二气流通道进入两个进气口(32a)。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风筒体(31)的轴心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6°~1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风筒体(31)的轴心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8°。
17.一种旋风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和吸头,其特征在于:吸尘器主体内设有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为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CN2010207014765U 2010-12-29 2010-12-29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8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7014765U CN201958793U (zh) 2010-12-29 2010-12-29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7014765U CN201958793U (zh) 2010-12-29 2010-12-29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58793U true CN201958793U (zh) 2011-09-07

Family

ID=44521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701476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8793U (zh) 2010-12-29 2010-12-29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58793U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5348A (zh) * 2010-12-29 2012-07-04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103405195A (zh) * 2013-07-16 2013-11-27 宁波锦隆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集尘装置
CN103519749A (zh) * 2012-07-02 2014-01-22 胡海荣 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
CN104367272A (zh) * 2014-10-31 2015-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4905734A (zh) * 2014-03-11 2015-09-16 胡佛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装置
CN105520686A (zh) * 2015-12-16 2016-04-27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风道吸尘装置
CN105640436A (zh) * 2016-02-05 2016-06-08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风道旋风吸尘器
CN105796007A (zh) * 2016-05-06 2016-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多圆锥旋风组件
CN105996905A (zh) * 2016-06-03 2016-10-12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式旋风吸尘器
CN106037585A (zh) * 2016-06-03 2016-10-26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式多风道吸尘装置
CN106037586A (zh) * 2016-06-03 2016-10-26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进阶式分流吸尘器
WO2021103689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旋风分离机构及集尘结构
WO2022062273A1 (zh) * 2020-09-22 2022-03-31 无锡清易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89073A1 (zh) * 2010-12-29 2012-07-05 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102525348A (zh) * 2010-12-29 2012-07-04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US8984712B2 (en) 2010-12-29 2015-03-24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Cyclone separation device and cyclone vacuum cleaner mounted with same
CN103519749B (zh) * 2012-07-02 2016-05-11 胡海荣 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
CN103519749A (zh) * 2012-07-02 2014-01-22 胡海荣 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
CN103405195A (zh) * 2013-07-16 2013-11-27 宁波锦隆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集尘装置
CN104905734A (zh) * 2014-03-11 2015-09-16 胡佛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装置
CN104367272A (zh) * 2014-10-31 2015-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5520686A (zh) * 2015-12-16 2016-04-27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风道吸尘装置
CN105520686B (zh) * 2015-12-16 2017-10-10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风道吸尘装置
CN105640436A (zh) * 2016-02-05 2016-06-08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风道旋风吸尘器
CN105640436B (zh) * 2016-02-05 2017-11-10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风道旋风吸尘器
CN105796007A (zh) * 2016-05-06 2016-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多圆锥旋风组件
CN105796007B (zh) * 2016-05-06 2018-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多圆锥旋风组件
CN105996905A (zh) * 2016-06-03 2016-10-12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式旋风吸尘器
CN106037585A (zh) * 2016-06-03 2016-10-26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式多风道吸尘装置
CN106037586A (zh) * 2016-06-03 2016-10-26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进阶式分流吸尘器
WO2021103689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旋风分离机构及集尘结构
WO2022062273A1 (zh) * 2020-09-22 2022-03-31 无锡清易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58793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102525348A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102429612B (zh) 一种吸尘器的旋风分离尘杯
CN201036540Y (zh) 吸尘器二节三次旋风分离尘杯
CN202681838U (zh) 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
CN102319043A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106388698A (zh) 一种尘杯过滤器及设有该过滤器的吸尘器
CN104665707A (zh) 吸尘器尘杯
CN103431810B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
CN203468514U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
CN103519749B (zh) 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
CN101658405A (zh) 振动式过滤器
CN204520530U (zh) 吸尘器尘杯
CN208659155U (zh) 清洁机器
CN209032135U (zh) 回收桶及其清洗机
CN104367272A (zh) 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1333003Y (zh) 真空吸尘器
CN101530307B (zh) 旋风结构的吸尘器集尘桶
CN107581973A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尤其是一种具有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CN201333004Y (zh) 一种多级旋风分离装置
CN202198537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205286243U (zh) 一种吸尘器螺旋进风装置
CN110419983A (zh) 分离集尘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1355190U (zh) 一种吸尘器及其分离集尘组件
CN109691934A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168 Wuzhong District, Jiangsu, Stone Lake Road West, No. 108

Patentee after: ECOVACS ROBO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8 Wuzhong District, Jiangsu, Stone Lake Road West, No. 108

Patentee before: ECOVACS ROBOTICS Co.,Ltd.

Address after: 215168 Wuzhong District, Jiangsu, Stone Lake Road West, No. 108

Patentee after: ECOVACS ROBO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8 Wuzhong District, Jiangsu, Stone Lake Road West, No. 108

Patentee before: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Ltd.

Address after: 215168 Wuzhong District, Jiangsu, Stone Lake Road West, No. 108

Patentee after: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8 Wuzhong District, Jiangsu, Stone Lake Road West, No. 108

Patentee before: TEK ELECTRICAL (SUZHOU)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