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98663U -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98663U
CN201898663U CN2010206125050U CN201020612505U CN201898663U CN 201898663 U CN201898663 U CN 201898663U CN 2010206125050 U CN2010206125050 U CN 2010206125050U CN 201020612505 U CN201020612505 U CN 201020612505U CN 201898663 U CN201898663 U CN 201898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flexible flat
circuit board
perforation
fix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125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明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6125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98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98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986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软性排线。电路板具有一贯孔、一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应的一第二面以及连接第一面与第二面的一侧面。其中第一面具有一连接区域,连接区域位于贯孔与侧面之间且邻近侧面。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电性连接于连接区域,而第二端穿过贯孔后,沿着第二面,且朝向远离电路板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电子装置,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可大幅避免电路板与软性排线之间因外力拉扯而脱落的问题,并减少密拉的使用以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连接质量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软性排线固定结构是利用连接器(Connector)连接电路板与软性排线,或是利用焊接的方式使电路板与软性排线连接在一起。连接器通常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且制造连接器的成本也较高。另外,使用焊接方式焊接的连接电路板与软性排线,连接的力量通常较为薄弱,容易因外力拉扯的关系而使电路板与软性排线分离,所以使用焊接的方式时通常会搭配上密拉(Mylar)。密拉是一种聚酯薄膜,黏贴于电路板与软性排线之间,用以强化电路板与软性排线之间连接关系。但使用密拉不仅多了一道工艺,也多了使用密拉的材料成本。因此发展出一种可以最少成本便可达到良好连接关系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使软性排线固定结构不易因外力的拉扯而使电路板与软性排线彼此脱离,实为业界一致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其可大幅避免电路板与软性排线之间因外力拉扯而脱落的问题,并减少密拉的使用以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包括:
一电路板,具有一贯孔、一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应的一第二面以及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的一侧面,其中该第一面具有一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位于该贯孔与该侧面之间且邻近该侧面;以及
一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电性连接于该连接区域,而该第二端穿过该贯孔后,沿着该第二面,且朝向远离该电路板的方向延伸。
上述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中,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为向该侧面的同一侧延伸。
上述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中,该贯孔的横截面为一矩形,该横截面与该第一面平行,该矩形的一长边与该电路板的一侧面平行。
上述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中,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一端为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该电路板的该连接区域电性连接。
上述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中,该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抵靠部以及一第二抵靠部,该第一抵靠部承靠于该贯孔与该第一面的相接区域,而该第二抵靠部承靠于该贯孔与该第二面的相接区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软性排线,该电路板具有一贯孔、一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应的一第二面以及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的一侧面,其中该第一面具有一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位于该贯孔与该侧面之间且邻近该侧面;该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电性连接于该连接区域,而该第二端穿过该贯孔后,沿着该第二面,且朝向远离该电路板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电子模块,电性连接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二端。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为位于该侧面的同一侧。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贯孔的横截面为一矩形,该横截面与该第一面平行,该矩形的一长边与该电路板的一侧面平行。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一端为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该电路板的该连接区域电性连接。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抵靠部以及一第二抵靠部,该第一抵靠部承靠于该贯孔与该第一面的相接区域,而该第二抵靠部承靠于该贯孔与该第二面的相接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在不需要连接器或是密拉(Mylar)等对象的辅助下,电路板与软性排线之间即有良好的防拉扯能力。进而使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在使用时还具稳定性,不至于因为外力造成软性排线的脱落,而使软性排线无法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使电路板与软性排线之间传递信号的路径中断。此外,相较于在电路板外另外增加电路板以形成贯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路板,贯孔是直接位于电路板,藉以减少所需的电路板面积,并减低电路板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使用图1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5:电子装置
10:软性排线固定结构
20:电子模块
100:电路板
110:第一面
120:第二面
130:贯孔
131:长边
140:连接区域
150、250:焊接件
160:侧面
181、182:转角
190:内壁
200:软性排线
211:第一端
212:第一部分
221:第二端
222:第二部分
231、232:抵靠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软性排线固定结构10包括一电路板100以及一软性排线200。电路板100具有一贯孔130、一第一面110、与第一面110相对应的一第二面120以及连接第一面110与第二面120的一侧面160。第一面110与第二面120实质上皆平行于X-Y平面,侧面160实质上平行于Y-Z平面。其中第一面110具有一连接区域140,连接区域140位于贯孔130与侧面160之间且邻近侧面160。软性排线200具有一第一端211与一第二端221。第一端211电性连接于连接区域140,使软性排线200与电路板100之间可传递一信息。而第二端221穿过贯孔130后,沿着第二面120,且朝向远离电路板100的方向延伸。
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贯孔130的横截面(此横截面例如平行于X-Y平面)为矩形,且矩形的长边131的长度略比软性排线200的宽度(例如软性排线200沿Y轴方向上的长度)长,以方便软性排线200穿越贯孔130。矩形的长边131实质上与电路板200的侧面160平行。横截面实质上与第一面110平行。电路板100还包括多个焊接件150。在连接区域140上可设置多个焊接件150。焊接件150沿着Y轴方向等间隔设置于连接区域140中,且各个焊接件150沿着X轴方向延伸。电路板100的焊接件150可用以与软性排线200的焊接件250电性连接,藉以使一信息可于软性排线200与电路板100之间传递。
接下来,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2绘示图1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3绘示图1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并可同时参照图1以帮助了解本实施例。软性排线200是穿过贯孔130。与软性排线200的第一端211相连的软性排线200的第一部分212是与电路板100的连接区域140电性连接。软性排线第一部分212具有焊接件250。与软性排线200的第二端221相连的软性排线200的第二部分222面向第二面120(未绘示图2中,可参阅图3)。其中,软性排线200的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21是向侧面160的同一侧延伸。换句话说,软性排线200的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21是向-X轴方向延伸。如此一来,可使软性排线200不易因拉扯而脱离电路板100。详细细节将在以下内容中说明。
接着请继续参照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软性排线200的焊接件250与电路板100的焊接件150电性连接,以使一信息可在电路板100与软性排线200之间传递。其中,软性排线200的焊接件250仅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路板100的连接区域140上的焊接件150电性连接。不需额外使用连接器或是密拉(Mylar)即可使电路板100与软性排线200之间电性连接良好。
以下说明请继续参照图3。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抵靠部231以及一第二抵靠部232。第一抵靠部231承靠于贯孔130与第一面110的相接区域,例如是转角181。而第二抵靠部232承靠于贯孔130与第二面120的相接区域,例如是转角182。软性排线200会绕经电路板100的二转角181与182。当一朝-X轴方向的外力拉扯软性排线200的第二部分222时,第一抵靠部231与第二抵靠部232可分别抵靠二转角181与182以分担软性排线200所受到的拉力。此外,当软性排线200的第二部分222受到朝-X轴方向的外力拉扯时,软性排线200会紧贴于贯孔130的一内壁190,使得软性排线200与内壁190之间产生摩擦力以避免软性排线200被拉扯脱离电路板100。如此一来,本实施例提供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10可抵抗更强的拉扯外力,进而使软性排线固定结构10更加稳定,不至于因为轻微的外力拉扯使电路板100与软性排线200之间的连接中断,而无法传送电性信号。
此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路板100仅需在于原本的面积上形成一贯孔130使软性排线200得以通过即可。但另一种电路板,并非直接于电路板上形成一孔洞,而是额外增加新的电路板面积于原本电路板的一侧面,以与原本电路板的此侧面形成一贯孔使软性排线通过。增加新的电路板面积以形成一贯孔仅是徒然增加电路板的成本。相较之下,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10不需额外增加新的电路板面积,可节省制造成本。
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使用图1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电子装置5包括图1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10以及一电子模块20。电子装置5可例如为笔记型计算机或智能型移动电话。电子模块20可例如为主机板、屏幕或硬盘。电子模块20电性连接软性排线200的第二端221。其余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在不需要连接器或是密拉(Mylar)等对象的辅助下,电路板与软性排线之间即有良好的防拉扯能力。进而使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在使用时还具稳定性,不至于因为外力造成软性排线的脱落,而使软性排线无法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使电路板与软性排线之间传递信号的路径中断。此外,相较于在电路板外另外增加电路板以形成贯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路板,贯孔是直接位于电路板,藉以减少所需的电路板面积,并减低电路板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路板,具有一贯孔、一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应的一第二面以及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的一侧面,其中该第一面具有一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位于该贯孔与该侧面之间且邻近该侧面;以及
一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电性连接于该连接区域,而该第二端穿过该贯孔后,沿着该第二面,且朝向远离该电路板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为向该侧面的同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贯孔的横截面为一矩形,该横截面与该第一面平行,该矩形的一长边与该电路板的一侧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一端为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该电路板的该连接区域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抵靠部以及一第二抵靠部,该第一抵靠部承靠于该贯孔与该第一面的相接区域,而该第二抵靠部承靠于该贯孔与该第二面的相接区域。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软性排线,该电路板具有一贯孔、一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应的一第二面以及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的一侧面,其中该第一面具有一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位于该贯孔与该侧面之间且邻近该侧面;该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电性连接于该连接区域,而该第二端穿过该贯孔后,沿着该第二面,且朝向远离该电路板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电子模块,电性连接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为位于该侧面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贯孔的横截面为一矩形,该横截面与该第一面平行,该矩形的一长边与该电路板的一侧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的该第一端为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该电路板的该连接区域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具有一第一抵靠部以及一第二抵靠部,该第一抵靠部承靠于该贯孔与该第一面的相接区域,而该第二抵靠部承靠于该贯孔与该第二面的相接区域。
CN2010206125050U 2010-11-16 2010-11-16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98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25050U CN201898663U (zh) 2010-11-16 2010-11-16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25050U CN201898663U (zh) 2010-11-16 2010-11-16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98663U true CN201898663U (zh) 2011-07-13

Family

ID=44256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1250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98663U (zh) 2010-11-16 2010-11-16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986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8831A (zh) * 2018-10-29 2021-08-06 塞林克公司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US12052814B2 (en) 2022-10-31 2024-07-30 Cellink Corporation Flexible hybrid interconnect circui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8831A (zh) * 2018-10-29 2021-08-06 塞林克公司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US12052814B2 (en) 2022-10-31 2024-07-30 Cellink Corporation Flexible hybrid interconnect circuit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52654B2 (ja) ノートパソコン
US8076585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277229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80218663A1 (en) Driving systems of display panels
CN105319787A (zh) 液晶显示模组
US20100188826A1 (en) Connector device
US2018033682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037820A (zh)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CN203311370U (zh) 用于连接触摸屏与fpc的连接装置、触摸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1898663U (zh)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0636688A (zh) 柔性电路板组件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796664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5754444U (zh) 用于连接触摸屏与主板的柔性电路板及手机
CN103033958B (zh) 基于三维晶体管设计的液晶屏及液晶显示器
CN201654735U (zh) 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1365981A (zh) 配线基板、具备该配线基板的液晶模块和显示装置
KR200402957Y1 (ko) 이중 에프피씨비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05636338A (zh) 柔性电路板走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4731414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4836794U (zh) 金手指电路板
CN205196083U (zh) 柔性电路板
CN114585150A (zh) 一种补强片、天线组件及射频连接组件
CN111508356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0941453Y (zh) 连接装置
CN201438274U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