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71271U - 防盗锁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盗锁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71271U
CN201771271U CN2010202126340U CN201020212634U CN201771271U CN 201771271 U CN201771271 U CN 201771271U CN 2010202126340 U CN2010202126340 U CN 2010202126340U CN 201020212634 U CN201020212634 U CN 201020212634U CN 201771271 U CN201771271 U CN 201771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earl
screening
insertion slo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126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126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71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71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712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及锁芯,锁芯设置在锁壳中,其内部开设有插置槽,锁壳和锁芯上穿设有穿置孔,且穿置孔内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及下锁珠。本实用新型主要借由将锁芯中最靠近插置槽开口的下锁珠设置成较长的长锁珠,使插置槽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而让窃具无法***,且即使强行***,也会把长锁珠推移到锁壳中,仍使锁芯无法相对于锁壳转动,同时,操作者也无法继续朝锁芯更深处试其它下锁珠的长度,从而达到确实防盗的效果。

Description

防盗锁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锁芯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能防止钥匙以外的物体***锁芯中而试出锁珠长度以完成解锁的防盗锁芯装置。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盗窃的社会问题一直存在于每个国家中,加上现代人对个人隐私和安全的观念加重,因而衍生出“锁”这项产品,且已十分普遍地应用在生活中各式门窗、交通工具、以及储物柜等处,借以达到防盗、保护财产及自身安全的效果。
一般的锁,主要包含有由锁壳和锁芯所组成的锁具、以及相对应的钥匙。借由在锁壳和锁芯内设置两个以上的穿孔并放入不同长度的下锁珠,通过具特定刻度的钥匙***锁芯中,将各下锁珠顶撑到使其端缘位于锁壳和锁芯交接的边缘,让使用者能以钥匙带动锁芯转动而开锁;钥匙拔出后,各下锁珠将复位卡掣在锁壳和锁芯相连通的穿孔中,让锁壳和锁芯无法产生相对的旋转而上锁。也就是说,若使用非匹配的钥匙,就无法使所有下锁珠的端缘移到和锁壳内缘相切处,而卡掣在锁壳和锁芯之间的下锁珠,将使锁壳和锁芯间无法产生相对的旋转而无法完成开锁的动作。
然而,已知的下锁珠虽为不同长度的设计,但其尺寸的差异甚小,且锁芯中的插置槽具有十分宽敞的间隙,因此有心人士只要将工具(例如万能钥匙)通过所述间隙而穿入锁芯中,就能轻易试出每颗下锁珠需往上推移的距离,从而拨开下锁珠完成解锁,因此防盗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能防止钥匙以外的物体***锁芯中而试出锁珠长度以完成解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及锁芯,所述锁芯同轴设置在锁壳中,锁芯内部开设有插置槽,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芯上穿设有两个以上的穿置孔,且每一穿置孔内都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及不同长度的下锁珠;最靠近插置槽开口的下锁珠的长度大于其它下锁珠。
所述插置槽的截面为一字形、十字形或圆形。所述上锁珠末端呈锥角形态。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锁芯、以及两个以上的中空状锁排片,所述锁芯同轴设置在锁壳中,锁芯内部开设有插置槽,锁芯表面则贯穿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穿置槽,所述锁壳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穿置槽的凹槽,所述锁排片设置在所述穿置槽中,且每一锁排片内都设置有弹性组件及不同高度的凸部;最靠近所述插置槽开口的锁排片的凸部高度大于其它锁排片的凸部高度。
其中,相邻的锁排片的凸部设置成上下左右相对的形态。在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芯靠近插置槽开口处加设穿置孔,所述穿置孔内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以及长锁珠。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锁芯、以及两个以上的中空状锁排片,所述锁芯同轴设置在锁壳中,锁芯内部开设有插置槽,锁芯表面则贯穿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穿置槽,所述锁壳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穿置槽的凹槽,所述锁排片设置在所述穿置槽中,且所述锁排片内开设有插孔,所述锁排片的侧边外缘更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下方设置有弹性组件;相邻的锁排片的插孔分别设置成偏设在反向端边,并将其按压部分别设置成位于同边的相对两端。
其中,在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芯靠近插置槽开口处加设穿置孔,所述穿置孔内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以及长锁珠。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前锁芯、以及后锁芯,所述前锁芯同轴设置在所述锁壳中,所述前锁芯相邻于前端处设有插置部,所述后锁芯同轴套设在所述前锁芯中而位于所述插置部后端;所述锁壳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穿置孔,所述穿置孔中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及长锁珠。
其中,所述上锁珠末端呈锥角形态。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当长锁珠为闭锁状态时,其前端凸伸至超越插置槽中心线处,而使所述插置槽开口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让窃具无法***,因而闭锁效果佳、安全性高。且即使窃具改良到能***间隙狭窄的插置槽而将长锁珠向锁壳方向抵撑,所述长锁珠末端也会从锁芯的穿置孔内,经过锁壳和锁芯的交界处,而移到锁壳的穿置孔中,造成锁芯无法相对于锁壳转动,同时,操作者也无法继续朝更深处试其它下锁珠的长度;甚至利用上锁珠表面的刻痕,让试图持工具强行解锁者,易将所述刻痕误认为是下锁珠的末缘,而难以试出各下锁珠的实际长度,若再加上下锁珠表面的刻痕,就能让上、下锁珠相接的端缘更难准确地被试出来,因此,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确实防盗的效果。
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结构,其最靠近所述插置槽开口的锁排片的凸部高度大于其它锁排片的凸部高度而形成高凸块,使所述高凸块具有和前述长锁珠相同的效果以达到加强防盗的效果。并也能将相邻的锁排片的凸部设置成上下左右相对的形态,并将其高度加高而形成高凸块,使插置槽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而让窃具无法***活动,借以提高这类锁芯的防盗效果。此外,这类锁排片式的锁芯,也能设置为锁排片内部为无凸部的形态;相邻的锁排片的插孔分别设置成偏设在反向端边,并将其按压部分别设置成位于同边的相对两端,使插孔的一端和锁排片边缘维持宽度较大的形态,而让所述插置槽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使其具有和前述高凸块相同的效果以达到加强防盗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结合锁珠式及锁排片式防盗锁芯装置的特征,在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芯靠近插置槽开口处加设穿置孔,所述穿置孔内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以及长锁珠,使所述长锁珠在插置槽的开口处,将插置槽的间隙变得狭窄,再配合后方锁排片的特殊设计,让窃具无法***活动,更进一步地提高锁芯的防盗效果。
4、本实用新型还能应用在梅花锁中,本实用新型能借由在锁壳相邻于前端处加设长锁珠以填封供钥匙插置的空间,在外物***后使长锁珠顶端被推移到锁壳中而使前锁芯无法旋转,因此能有效提高其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钥匙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实施例结合应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钥匙***后沿锁壳轴向截切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锁壳            10    穿置孔        11    凹槽
2     锁芯            20    插置槽        21    穿置孔
22    穿置槽          3     钥匙          30    深孔
31    沟槽            4     弹性组件      5     上锁珠
50    刻痕            6    下锁珠        6’  长锁珠
60    刻痕            7    锁排片        70   凸部
70’  高凸块          71   插孔          72   按压部
8     梅花锁          80   锁壳          800  穿置孔
81    前锁芯          810  插置部        811  穿置孔
812   定位片          82   后锁芯        820  穿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以及构造特征能有更详细明确的了解,列举出如下所述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4。
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盗锁芯装置主要包含锁壳1以及锁芯2。所述锁芯2同轴心设置在所述锁壳1中,其内部则开设有插置槽20以供钥匙3***。
就一字形的插置槽20而言,所述锁壳1和锁芯2两侧分别穿设有两个以上的和插置槽20呈正交形态的穿置孔10、21,且两侧的穿置孔10、21互为平行,弹性组件4、上锁珠5、及不同长度的下锁珠6则放置在所述穿置孔10、21内;其中,最靠近插置槽20开口的下锁珠6的长度,约略大于插置槽20中心线至锁壳1和锁芯2交界处的距离,而形成长锁珠6’,使长锁珠6’的长度大于其它下锁珠6,另为加强其结构强度,长锁珠6’的直径也大于其它下锁珠6。此外,中心轴未和锁芯2中心轴相交的上锁珠5,其端缘为锥角形态的设计,以避免锁芯2转动时发生干涉的问题,影响锁芯2转动的顺畅度,而中心轴和锁芯2中心轴相交的上锁珠5端缘则维持圆角形态。
就十字形的插置槽20而言,所述锁壳1和锁芯2配合十字方向的四个方位都分别穿设有两个以上的穿置孔10、21,弹性组件4、上锁珠5、及不同长度的下锁珠6则放置在所述穿置孔10、21内;其中,每个方位的穿置孔21中都设有长锁珠6’及两个以上的下锁珠6,且所述长锁珠6’的长度约略小于十字形插置槽20中心点至锁壳1和锁芯2交界处的距离,使长锁珠6’的长度大于其它下锁珠6,另为加强其结构强度,长锁珠6’的直径也大于其它下锁珠6。圆形插置槽20的结构和十字形插置槽20类似,因此不再详述。
据由前述结构,所述长锁珠6’在闭锁状态时,其前端凸伸至超越插置槽20中心线处,从而堵住插置槽20原本的间隙,使插置槽20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而让窃具(例如万能钥匙)无法***活动,更没有所谓能借由杠杆原理而拨移长锁珠6’的支点存在,因而闭锁效果佳、安全性高。
且即使窃具改良到能***锁芯2的插置槽20而能将长锁珠6’向锁壳1方向抵撑,所述长锁珠6’末端也会从锁芯2的穿置孔21内,经过锁壳1和锁芯2的交界处,而移到锁壳1的穿置孔10中,造成锁芯2无法相对于锁壳1转动而无法完成解锁的动作,同时,操作者也无法继续朝更深处试其它下锁珠6的长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仍能维持其防盗效果。
唯一的解锁方法,就是使用和锁芯2相互匹配的钥匙3,且所述钥匙3需在长锁珠6’所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深孔30,让长锁珠6’能在其它下锁珠6的末端都已拨弹至锁壳1和锁芯2的交界处时,借弹性组件4将其朝插置槽20方向推弹,而使长锁珠6’前端落入所述深孔30中,让长锁珠6’末端能移到锁壳1和锁芯2的交界处,使锁芯2能相对于锁壳1转动而完成解锁的动作。其中,为避免在同一截面上挖设四个深孔30会造成结构强度的瑕疵,十字形的钥匙3需尽量将其深孔30设置在不同截面的位置上;因此,所对应的十字形插置槽20的锁芯2内部,配合十字方向的四个方位的穿置孔21中,每个方位都设有一个长锁珠6’及两个以上的下锁珠6,且长锁珠6’配置的位置最多只能两两相同。圆形的钥匙3及锁芯2的内部结构也相同。
此外,借由分别在各上锁珠5的不同部位加设一圈刻痕50,让试图持工具强行解锁者,易将所述刻痕50误认为是下锁珠6的末缘,而难以试出各下锁珠6的实际长度,若加上在下锁珠6及长锁珠6’表面设置刻痕60,就能让上锁珠5和下锁珠6或长锁珠6’相接的端缘更难准确地被试出来;因此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确实防盗的效果。
请参阅图5。
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还能应用在钥匙3需依单向***的锁芯2中,同样将最靠近插置槽20开口的下锁珠6制成长度较大的长锁珠6’以增加其防盗效果;但因这类锁芯2的插置槽20下方留有空隙而能被窃具置入,因此在所述锁芯2中,增设和下锁珠6轴向正交且能凸伸至插置槽20下方空隙的长锁珠6’,从而将插置槽20下方的空隙填封起来,使插置槽20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而让窃具无法***活动,借以提高这类锁芯2的防盗效果。
或是在所述锁芯2中,增设和下锁珠6轴向平行且能凸伸至插置槽20下方空隙的长锁珠6’,同样能使插置槽20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而提高这类锁芯2的防盗效果。
请参阅图6至图8。
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防盗锁芯装置主要包含锁壳1、锁芯2、以及两个以上的中空状锁排片7。所述锁芯2同轴心设置在锁壳1中,其内部开设有插置槽20以供钥匙3(图中未示)***,表面贯穿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穿置槽22,锁壳1上则开设有对应穿置槽22的凹槽11,锁排片7设置在穿置槽22中,其中,锁排片式锁芯的动作原理属于已知的技术,因此不再详述。
就内部中空处设有凸部70的锁排片7而言,每一锁排片7内都设置有弹性组件4及不同高度的凸部70,且为达到加强防盗的效果,因此将最靠近插置槽20开口的锁排片7的凸部70加高,让其高度大于其它锁排片7凸部70的高度而形成高凸块70’,使所述高凸块70’具有和第一实施例中长锁珠6’相同的效果,只能通过在和高凸块70’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深孔30(图中未示)的钥匙3,才能在钥匙3***插置槽20后,使所有锁排片7的端缘都和锁壳1的内缘相切,进而随转动钥匙3而带动锁芯2产生相对于锁壳1的旋转,以完成解锁的动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也能将从插置槽20开口数来第一、二片锁排片7的凸部70设置成上下左右相对的形态,且将其高度加高而形成高凸块70’;如图7所示,将第一片锁排片7的高凸块70’设置在和弹性组件4相对的边的右侧,而将第二片锁排片7的高凸块70’设置在和弹性组件4相邻的边的左侧,使插置槽20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而让窃具无法***活动,借以提高这类锁芯2的防盗效果。
甚至如图8所示,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在锁壳1和锁芯2靠近插置槽20开口处,加设和插置槽20呈正交形态的穿置孔10、21,以放置弹性组件4、上锁珠5、及长锁珠6’,使所述长锁珠6’将插置槽20开口处的间隙变得狭窄,再配合后方锁排片7的高凸块70’,让窃具无法***活动,更进一步地提高锁芯2的防盗效果。
请参阅图9。
就内部中空处无设置凸部70(请参考图6)的锁排片7而言,每一锁排片7内都开设有插孔71,且锁排片7的侧边外缘更设置有按压部72,弹性组件4则设置在按压部72一侧。为达到加强防盗的效果,因此将从插置槽20开口数来第一、二片锁排片7的插孔71分别设置成偏设在反向端边(例如:插置槽20开口数来第一片锁排片7的插孔71偏向锁排片7的上方;第二片锁排片7的插孔71偏向锁排片7的下方),并将其按压部72分别设置成位于同边的相对两端,使插孔71的一端和对应的锁排片7边缘维持宽度较大的形态而和第一实施例中长锁珠6’(请参考第一图)一样,使插置槽20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而让窃具无法***活动,借以提高这类锁芯2的防盗效果。
同样地,此种锁排片7的锁芯也能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合,如同图8所示般,在锁壳1和锁芯2靠近插置槽20开口处,加设穿置孔10、21以放置弹性组件4、上锁珠5、及长锁珠6’,使窃具无法***活动,更进一步地提高锁芯2的防盗效果。
请参阅图10及图11。
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是应用在梅花锁8中,主要包含锁壳80、前锁芯81、以及后锁芯82。所述前锁芯81相邻于前端处设有插置部810,插置部810内开设有两个以上的穿置孔811,插置部810前端凸设有两个以上的呈环状排列的定位片812,定位片812外缘呈弧形设计(如图10圆圈放大处所示);所述后锁芯82同轴套设在前锁芯81中而位于插置部810后端,后锁芯82和插置部810相贴的面上配合插置部810的穿置孔811开设有两个以上的相对应的穿置孔820。所述穿置孔820中主要设置有弹性组件4及上锁珠5,所述穿置孔811中主要设置有下锁珠6。其中,梅花锁8的动作原理属于已知的技术,因此不再详述。
其中,所述锁壳80相邻于前端处开设有一个以上的穿置孔800,穿置孔800中设置有弹性组件4、上锁珠5及长锁珠6’,且上锁珠5末端呈锥角形态,长锁珠6’末端则呈圆角形态。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借由在锁壳80相邻于前端处加设长锁珠6’,使所述长锁珠6’能将前锁芯81和锁壳80前端所形成供钥匙3插置的空间填封起来,一旦有外物***,长锁珠6’顶端就会被推移到锁壳80中,让前锁芯81无法产生相对的旋转而解锁,因此能有效提高其防盗效果。
唯一的解锁方法,就是使用和前锁芯81相互匹配的钥匙3,且所述钥匙3需在长锁珠6’所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沟槽31,在钥匙3完全***后,使已被向上推移到锁壳80中的长锁珠6’能再被推回到沟槽31中,让长锁珠6’的顶端回到锁壳80内缘,使钥匙3能带动前锁芯81旋转而完成解锁。其中,前锁芯81转动时,上锁珠5能因其末端为锥角形态的设计,配合定位片812外缘的弧形设计,而有助于长锁珠6’旋动时的顺畅度。
据此,通过如上较佳实施例可以看出:
1、本实用新型主要借由将锁珠式锁芯中最靠近插置槽开口的下锁珠,设置成长度大于其它下锁珠的长锁珠,使插置槽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而让窃具无法***,且即使强行***,也将把长锁珠推移到锁壳中,仍使锁芯无法相对于锁壳转动,同时,操作者也无法继续朝锁芯更深处试其它下锁珠的长度;
2、或将锁排片式锁芯中最靠近插置槽开口的锁排片的凸部,设置成高度大于其它锁排片的凸部高度的的形态,将能达到和前述长锁珠相同的防盗效果;
3、甚至结合前述两种防盗锁芯装置的特征,在锁壳和锁芯靠近插置槽开口处加设穿置孔,使所述长锁珠能在插置槽的开口处,将插置槽的间隙变得狭窄,再配合后方锁排片的高凸块,让窃具无法***活动,更进一步地提高锁芯的防盗效果;
4、本实用新型于上锁珠表面加设刻痕,能使试图持工具强行解锁者,易将所述刻痕误认为是下锁珠的末缘,而难以试出各下锁珠的实际长度,另能配合在下锁珠及长锁珠表面也设置刻痕,让上锁珠和下锁珠或长锁珠相接的端缘更难准确地被试出来,以达到加强防盗效果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借由将中心轴未和锁芯中心轴相交的上锁珠的端缘,从圆角形态改为锥角形态,而能避免锁芯转动时发生干涉的问题,达到维持锁芯转动顺畅度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能应用在各式U型锁、挂锁、门锁等锁具,因此应用性广泛、实用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及锁芯,所述锁芯同轴设置在锁壳中,锁芯内部开设有插置槽,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芯上穿设有两个以上的穿置孔,且每一穿置孔内都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及不同长度的下锁珠;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插置槽开口的下锁珠的长度大于其它下锁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置槽的截面为一字形、十字形或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珠末端呈锥角形态。
4.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锁芯、以及两个以上的中空状锁排片,所述锁芯同轴设置在锁壳中,锁芯内部开设有插置槽,锁芯表面则贯穿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穿置槽,所述锁壳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穿置槽的凹槽,所述锁排片设置在所述穿置槽中,且每一锁排片内都设置有弹性组件及不同高度的凸部;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插置槽开口的锁排片的凸部高度大于其它锁排片的凸部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盗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锁排片的凸部设置成上下左右相对的形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盗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芯靠近插置槽开口处加设穿置孔,所述穿置孔内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以及长锁珠。
7.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锁芯、以及两个以上的中空状锁排片,所述锁芯同轴设置在锁壳中,锁芯内部开设有插置槽,锁芯表面则贯穿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穿置槽,所述锁壳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穿置槽的凹槽,所述锁排片设置在所述穿置槽中,且所述锁排片内开设有插孔,所述锁排片的侧边外缘更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下方设置有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锁排片的插孔分别设置成偏设在反向端边,并将其按压部分别设置成位于同边的相对两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盗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芯靠近插置槽开口处加设穿置孔,所述穿置孔内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以及长锁珠。
9.一种防盗锁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锁壳、前锁芯、以及后锁芯,所述前锁芯同轴设置在所述锁壳中,所述前锁芯相邻于前端处设有插置部,所述后锁芯同轴套设在所述前锁芯中而位于所述插置部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穿置孔,所述穿置孔中设置有弹性组件、上锁珠及长锁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盗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珠末端呈锥角形态。
CN2010202126340U 2010-06-02 2010-06-02 防盗锁芯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1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26340U CN201771271U (zh) 2010-06-02 2010-06-02 防盗锁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26340U CN201771271U (zh) 2010-06-02 2010-06-02 防盗锁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71271U true CN201771271U (zh) 2011-03-23

Family

ID=43751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1263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1271U (zh) 2010-06-02 2010-06-02 防盗锁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712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8935A (zh) * 2010-06-02 2011-12-07 张国周 防盗锁芯装置及其应用的u形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8935A (zh) * 2010-06-02 2011-12-07 张国周 防盗锁芯装置及其应用的u形锁
CN102268935B (zh) * 2010-06-02 2016-04-06 张国周 防盗锁芯装置及其应用的u形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1271B2 (ja) ロックシリンダおよび手荷物用ロック
CN206513134U (zh) 一种二段式弹子锁芯
CN201068678Y (zh) 可强制开锁的挂锁
CN203559648U (zh) 一种多维防盗锁芯及专用钥匙
JP5177588B2 (ja) プレートタンブラーを備える盗難防止ロック
CN201771271U (zh) 防盗锁芯装置
CN201258621Y (zh) 一种含叶片弹子的锁具
CN203201279U (zh) 叶片曲线槽锁具
EP2982817B1 (en) Lock core
CN201258619Y (zh) 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CN101806178A (zh) 锁与钥匙组及其使用方法和钥匙的制造方法
CN204357204U (zh) 高密级防技术性开锁锁芯钥匙
CN201180406Y (zh) 多重防护机制的锁芯
CN202926032U (zh) 一种弹子锁锁头及其钥匙
JP4772655B2 (ja) シリンダー錠
CN102720399A (zh) 新型防盗锁具
TWI486512B (zh) With an irregular thick lock of the lock cylinder
JP6404966B2 (ja) 芯が交換可能な錠前
TWI638079B (zh) 鑰匙桿結構
CN204418814U (zh) 弹子限位防盗锁芯
CN102268935A (zh) 防盗锁芯装置及其应用的u形锁
CN101725277B (zh) 隐藏钥匙孔的开锁装置及其钥匙
CN201241514Y (zh) 定位梅花锁
CN101333890B (zh) 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CN201981868U (zh) 一种钥匙直插式防盗锁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