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25085U - 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25085U
CN201725085U CN2010201558648U CN201020155864U CN201725085U CN 201725085 U CN201725085 U CN 201725085U CN 2010201558648 U CN2010201558648 U CN 2010201558648U CN 201020155864 U CN201020155864 U CN 201020155864U CN 201725085 U CN201725085 U CN 201725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robe
junction surface
hand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558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EE-IN-ONE ENTERPRISE Co Ltd
Three in One Enterpris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REE-IN-ONE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EE-IN-ONE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REE-IN-ONE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558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25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25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250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包含一手持主机、可挠性缆线及一管体模块;管体模块包含一探棒、一取像组件及一套筒,其中该套筒可套设于探棒外部,并以螺纹方式作结合,该套筒的第二前端具有一开口,开口内设有一镜,令使用者可根据情况来转动该套筒的开口方向,令取像组件可透过该镜将光线予以反射,来取得不同方位的影像。

Description

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特别是一种可360度旋转取像角度的内视镜。 
背景技术
内视镜的发明已大幅提升穿透物体观察其内部机制的功效,并且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较早的内视镜装置多为大监视器、光源、电源及内视镜所组成,且此些设备在当时皆较为笨重且体积庞大,经过这几年努力研发,已可将内视镜设备缩小至可手持并随身携带。 
而此一手持并可随身携带的内视镜,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72177号的可调整视角的内视镜,透过可挠缆线使影像撷取模块作圆周转动以调节其视角来取得影像,或进一步透过转动缆线座上的调节钮让两牵引线相对收放,使可挠管件朝相对方向弯曲,来调整其视角,但此一方式有其缺点存在如下: 
1、该装置如用于一紧密的检查区域,由于该区域空间狭小,使得可挠管件无弯曲空间,如此一来即难以能取得周遭之影像。 
2、该装置为系藉由一可挠缆线或管件来深入检查区域,由于该缆线或管件为一柔性材质,如将其运用于紧密的检查区域时,会变得难以将该缆线或管件予以深入至指定位置。 
3、该装置为达到广角取像,需在缆线或管件内予以加工使其弯曲之设备,如牵引线、调节钮、缆线座等等,此会使制作成本增加。 
由上述可知,如何节省成本,并研发改良产生一种可用于紧密的检查区域的内视镜硬件构造,实属刻不容缓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转向控制的管体模块,以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包括: 
一探棒,其第一前端具有一控制模块,且该探棒内部设有数条讯号线; 
一套筒,其第二前端具有一开口,开口内设有一镜; 
一手持主机;以及 
一可挠性缆线,其一端与该手持主机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该探棒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套筒可套设于探棒外部,并以螺纹方式连接。 
其中,控制模块还设有一取像组件与多个照明光源,并通过所述数条讯号线来传送影像数据或控制讯号。 
其中,所述多个照明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其中,取像组件是CCD或CMOS为传感器搭配光学镜头,用以取得影像数据。 
其中,手持主机上分别设有一显示器、一按键组、一输入端、二通信接口端口、一具有影像处理功能电路板及一记忆卡插槽。 
其中,探棒具第一接合部,该接合部上具有第一螺纹区与第一平滑区。 
其中,套筒具第二接合部,该接合部上具有第二螺纹区与第二平滑区。 
其中,所述镜与该套筒的夹角为20~80度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包含手持主机、可挠性缆线和管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模块包括: 
一探棒,其第一前端具有一控制模块,且该探棒内部设有数条讯号线;以及 
一套筒,其第二前端具有一开口,开口内设有一镜; 
其中,该套筒可套设于探棒外部,并以螺纹方式作连接。 
其中,该控制模块还设有一取像组件与多个照明光源,且藉由所述的数条讯号线来传送影像数据或控制讯号。 
其中,所述多个照明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其中,取像组件是用于获取影像数据的CCD或CMOS为传感器搭配光学镜头。 
其中,探棒具第一接合部,该接合部上具有第一螺纹区与第一平滑区。 
其中,套筒具第二接合部,该接合部上具有第二螺纹区与第二平滑区。 
其中,所述镜与套筒之夹角为20~80度角。 
其中,所述模块还包括一把手,该把手上设有一按钮及一转盘,该按钮可控制取像组件的动作。 
其中,所述模块还包含一光源,可藉由该按钮来控制该光源的开或关。 
其中,所述模块还包括向所述光源供电的数个电池。 
其中,所述模块还包含一透镜以及一光导管通道,该透镜将光源所产生的光予以集中后传送至该光导管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使用者可转动该套筒而不会使套筒从探棒上脱离,以及取像组件可透过该镜将光线予以反射,来取得不同方位的影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的第二前端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筒与探棒相互套设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探棒的第一前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手持主机;11-显示器;12-按键组;13-输入端;14-可挠性缆线;15-管体模块;20-探棒;21-取像组件;22-第一接合部;221-第一螺纹区;222-第一平滑区;23-输出端;24-第一前端;25-握柄;26-控制模块;27-照明光源;30-套筒;31-开口;32-第二接合部;321-第二螺纹区;322-第二平滑区;33-镜;34-通道;35-第二前端;40-把手;41-按钮; 42-转盘;43-光源;44-电池;45-光导管通道;46-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包含一手持主机10,一可挠性缆线14以及一管体模块15;该手持主机10上分别设有一显示器11、一按键组12、一输入端13、二通信接口端口(图中未显示)、一具有影像处理功能电路板(图中未显示)及一记忆卡插槽(图中未显示);该显示器11用来显示管体模块15所取得并经具有影像处理功能的电路板处理后的影像内容;该按键组12用来控制该手持主机10,例如电源,方向控制、亮度控制、取得影像等众多控制功能;该输入端13用来与可挠性缆线14连接,可将可挠性缆线14所传送的影像数据藉由输入端13输入至手持主机10内来处理,进而让使用者可利用按键组12来控制并在显示器11上产生影像;而通信界面端口(图中未显示)用来供手持主机10与外部设备连接使用,例如连接至计算机、PDA、屏幕等等,来将影像作进一步的处理,该通信接口端口可为一USB接口端口;记忆卡插槽(图中未显示)可藉由***各种类的记忆卡来提供手持主机10一储存影像所需的磁盘空间,该插槽种类可为CF、MMC、SD、MINI SD、MS等等。 
管体模块15还进一步包含有一探棒20及一套筒30,该探棒20的第一前端24设有一控制模块26,请一同参阅图6,该控制模块26上还包含了一具照相录像功能的取像组件21以及多个照明光源27,并耦接数条讯号线(图中未显示),该具照相录像功能的取像组件21可以CCD或CMOS为传感器搭配光学镜头,用以取得影像数据;该些照明光源27最佳为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些讯号线可用以传递取得的影像数据并经由可挠性缆线14传回至手持主机10,或可用于传递从手持主机10所传来的控制讯号至控制模块26,而该些照明光源27用来供取像时之用,并受控于控制模块26,当使用者调整手持主机10上的按键组12时,可控制该些照明光源27的动作,如开关、亮度调整等;该探棒20还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接合部22、一握柄25及一输出端23,该握柄25提供使用者握持使 用,该输出端23用来与可挠性缆线14连接,并藉由该些讯号线与控制模块26连接,可传送影像数据或控制讯号;该套筒30的第二前端35则具有一开口31,并具有第二接合部32。 
图2显示了套筒30的第二前端35的内部结构,套筒30的第二前端具有一开口31,该开口31形状可为圆形、方形等,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对应该开口31的套管30内部设有一镜33,如图所示,该镜33与套管30成一夹角,该角度范围可为20~80度,最佳为45度,以下以45度角作说明,藉由光线反射原理,使得原本仅能往前射出的光线,可改变其行进方向变成垂直方向,进而可取得不同方位的影像。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套筒与探棒相互套设的情形,该探棒20与套筒30各具有第一接合部22和第二接合部32,而第一接合部22和第二接合部32为一形状相互吻合之公母结构,套筒30内的通道34即为容纳探棒20之用;而第一接合部22上则具有第一螺纹区221与第一平滑区222,第一螺纹区221上有数个螺纹;第二接合部32上则具有第二螺纹区321与第二平滑区322,第二螺纹区321上有数个螺纹,在套筒30套设于探棒20外部时,两者可藉由第一螺纹区221与第二螺纹区321上的螺纹,以螺纹方式连接,而当第一螺纹区221的螺纹经第二螺纹区321还进一步螺旋进入第二平滑区322时(亦即第二螺纹区321的螺纹经第一螺纹区221更进一步螺旋进入第一平滑区222),由于螺纹间已无相互咬合,此时如将套筒30转动会形成套筒30相对于探棒20的空转现象,令使用者可转动该套筒30而不会使套筒30从探棒20上脱离,如此一来就可以藉由转动来决定套筒30上的开口31的方向,亦即取像角度变成可360度旋转,而如需将套筒取下,只需将套筒反方向施力旋转使螺纹再彼此咬合,就可将套筒反转取下。 
在另一实施例中,管体模块15的探棒20的握柄25,可再外接一把手40,请参阅图4当可了解,该把手40上设有一按钮41与一转盘42,该按钮41可控制具照明功能的光源43动作,例如开或关,而该转盘42可以连续方式带动来调整光源43输出的亮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把手40和探棒20耦合状态下其内部还可包含一透镜46、一光源43、数个电池44以及光导管通道45,请参阅 图5,这些电池44可装设于把手40内,用以提供电力予光源43来产生光,并可藉由把手40上的按钮41来控制光源43的开、关及藉转盘42可调整光源43的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光源43的电力来源为该些电池44,亦可直接经由讯号线从手持主机10来提供,本实用新型并不将电力来源加以限制;而光源43产生的光则藉由透镜46予以集中后传送至光导管通道45,光可经由光导管通道45传送至探棒20的第一前端24,提供给具照像录像功能的取像组件21作为另一光源使用,请参阅图5与图6,当可了解光导管通道45乃位于探棒20内侧最***。而本实施例的设计,在取像时面临光源不足的情况可予以补强光源,或是需将探棒20深入充满低燃点气体空间查看时,可将探棒20的第一前端24所含有的照明光源27先行关闭,改为使用光源43所产生的光线来提供照明功能,如发光二极管的工作温度可达40~60度,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光源深入充满低燃点气体空间查看,其工作温度恐引燃该气体,进而发生***等危险事件,因此此设计为符合实务所需并广受大众喜爱。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将不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探棒,其第一前端具有一控制模块,且该探棒内部设有数条讯号线;
一套筒,其第二前端具有一开口,开口内设有一镜;
一手持主机;以及
一可挠性缆线,其一端与该手持主机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该探棒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套筒可套设于探棒外部,并以螺纹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还设有一取像组件与多个照明光源,并通过所述数条讯号线来传送影像数据或控制讯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照明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取像组件是CCD或CMOS为传感器搭配光学镜头,用以取得影像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持主机上分别设有一显示器、一按键组、一输入端、二通信接口端口、一具有影像处理功能电路板及一记忆卡插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棒具第一接合部,该接合部上具有第一螺纹区与第一平滑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具第二接合部,该接合部上具有第二螺纹区与第二平滑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与该套筒的夹角为20~80度角。
9.一种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包含手持主机、可挠性缆线和管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模块包括:
一探棒,其第一前端具有一控制模块,且该探棒内部设有数条讯号线;以及
一套筒,其第二前端具有一开口,开口内设有一镜;
其中,该套筒可套设于探棒外部,并以螺纹方式作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还设有一取像组件与多个照明光源,且藉由所述的数条讯号线来传送影像数据或控制讯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照明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取像组件是用于获取影像数据的CCD或CMOS为传感器搭配光学镜头。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棒具第一接合部,该接合部上具有第一螺纹区与第一平滑区。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具第二接合部,该接合部上具有第二螺纹区与第二平滑区。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与套筒之夹角为20~80度角。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还包括一把手,该把手上设有一按钮及一转盘,该按钮可控制取像组件的动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还包含一光源,可藉由该按钮来控制该光源的开或关。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还包括向所述光源供电的数个电池。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还包含一透镜以及一光导管通道,该透镜将光源所产生的光予以集中后传送至该光导管通道。 
CN2010201558648U 2010-04-12 2010-04-12 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25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58648U CN201725085U (zh) 2010-04-12 2010-04-12 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58648U CN201725085U (zh) 2010-04-12 2010-04-12 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25085U true CN201725085U (zh) 2011-01-26

Family

ID=4349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5586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25085U (zh) 2010-04-12 2010-04-12 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2508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828A (zh) * 2010-04-12 2011-10-12 全崴科技有限公司 具转向控制之手持内视镜装置
CN104000551A (zh) * 2013-02-21 2014-08-27 邱立国 携带式内视装置及其影像撷取方法
CN106982349A (zh) * 2016-01-15 2017-07-25 圻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型内视镜医疗平台***
CN107544135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医电鼎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测距功能的内视镜及测距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828A (zh) * 2010-04-12 2011-10-12 全崴科技有限公司 具转向控制之手持内视镜装置
CN104000551A (zh) * 2013-02-21 2014-08-27 邱立国 携带式内视装置及其影像撷取方法
CN106982349A (zh) * 2016-01-15 2017-07-25 圻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型内视镜医疗平台***
CN107544135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医电鼎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测距功能的内视镜及测距方法
CN107544135B (zh) * 2016-06-29 2020-04-17 医电鼎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测距功能的内视镜及测距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5085U (zh) 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
KR101377936B1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내시경 카메라
US20100026855A1 (en) Portable Multi Position Magnifier Camera
US20130102359A1 (en) Smart phone-combinable otologic inspection device
TWI51992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5372808B (zh) 360°弯角的便携式内窥镜
CN105430131A (zh) 一种手机的角度可调式摄像头组件及手机
JP6697389B2 (ja) 可変焦点距離を有するハンドヘルド拡大機カメラ
WO2020000314A1 (zh) 跟焦器和具有其的云台
US10408770B2 (en) Video borescope device
US7467875B1 (en) Lighted telescoping viewing apparatus
TWI381190B (zh) Microscope device
CN201602744U (zh) 便携式电子耳镜
US2014006671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raoperative control of endoscopic imaging
CN102213828A (zh) 具转向控制之手持内视镜装置
CN202948200U (zh) 具无线传输功能的内视镜装置
US20100277578A1 (en) Inspection camera
US20110028785A1 (en) Endoscope with adjustable viewing angle
CN205210409U (zh) 360°弯角的便携式内窥镜
TWI695138B (zh) 攝像裝置
CN206302484U (zh) 一种摄像机镜头用的单通道控制组件
CN103033924B (zh) 卷线式收纳型内视镜
US9848110B2 (en) Inspection scop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9956013A (zh) 一种水下无人机
US20230023413A1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ndoscope to rot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