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0850U -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0U
CN201710850U CN2010202188417U CN201020218841U CN201710850U CN 201710850 U CN201710850 U CN 201710850U CN 2010202188417 U CN2010202188417 U CN 2010202188417U CN 201020218841 U CN201020218841 U CN 201020218841U CN 201710850 U CN201710850 U CN 201710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arthquake
escape device
steel construction
ea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188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188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10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10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108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包括金属框架主体,所述金属框架主体的顶部设有钢结构顶盖,钢结构顶盖的上表面设有装饰顶板,装饰顶板通过斗拱与金属框架主体连接,所述钢结构顶盖下表面的四周边缘处分别设有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灾害生存包、求救设备和信息保存箱;所述金属框架主体的四周外壁上均设有拱形入口,所述金属框架主体的底部设有钢结构底盖,金属框架主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绝缘隔热防护层,钢结构底盖的上表面以及钢结构顶盖的下表面均设有防震缓冲橡胶垫或防震缓冲泡沫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地震来临时发出警报,保证地震时的人员安全;在震后方便人员进行求救,方便进行震后个人、家庭及社会的重建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救生保护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波一股分为纵波与横波两种,纵波的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横波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因此,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建筑物先纵向上下颠簸,等过几秒或十几秒后(间隔时间由该地震地点与震中的距离有关),横波到了,建筑物开始水平前后左右晃,这时,房屋就有可能倒塌,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据统计,绝大部分在地震中丧生的人,都是被头上的建筑物砸伤而致死的。因此,纵波与横波间隔的这段时间,被称作地震发生时逃生的“黄金时间”。另外,在地震来临时,由于颠簸与摇晃,人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大大降低,很难来得及庇护。
同时一股家庭内均未设置强震发生时所需要的避难求生设备,故在发生地震时,人们在来不及逃出建筑物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就建筑物内现有的设备,寻找较为坚固的梁柱角落躲避或寻找大型家具(如沙发、电冰箱等等)作为遮敝;然而,在真正遇上强烈到连房屋结构均会被破坏而倾倒、倒塌的大型强烈地震时,这种避难方式已无法发挥避难功效了。建筑物一旦倾倒,不但室内家具完全移位,就连建筑物本身的梁柱、钢筋也可能随之断裂、崩落并压在受灾民众身上,而那些大型石块一旦压在受灾民众身上时,若非直接压死灾民也会造成灾民身体极严重的伤害(如砸伤、骨折等);而那些幸运捡回一命的灾民在受伤而无法动弹的情况下受困于层层堆积的瓦砾堆中,却只能默默等待救援,在狭窄又黑暗的空间内及在没有食物和饮水且身体又受伤的情况下,祈祷早日被救难者发现并救出。而那些能在尚未使用大型机械开挖前被及时救出者,虽然身体受伤却也能送往医院救治,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假如有存活数天等待救援却未能被发现的灾民,奇迹股地在瓦砾堆中生存下来时,却难保这些灾民不被在使用大型机具开挖时造成伤害,严重者更造成这些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灾民因此而送命。
所以本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就是在地震纵波与横波间隔的这段黄金时间内,提醒人们尽快做出反应,给人们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降低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结构简单、抗砸,可在地震来临时发出警报,使用方便,能有效的保证地震时人员的安全,降低震灾的危险,并延长保护时间以等待救援,提高避难者的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包括横截面为四边形、多边形或圆形的金属框架主体,所述金属框架主体的顶部设有钢结构顶盖,钢结构顶盖的上表面设有装饰顶板,装饰顶板为木板或大理石板,装饰顶板通过斗拱与金属框架主体连接,所述钢结构顶盖下表面的四周边缘处分别设有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灾害生存包、求救设备和信息保存箱,其中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摆动金属箱,摆动金属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弹簧与外壳连接,摆动金属箱的内部设有金属棒,金属棒的外壁上靠近左端处均匀分别有若干触点,金属棒的右端通过线路连接蜂鸣器,蜂鸣器通过线路与摆动金属箱的外壁连接;所述金属框架主体的四周外壁上均设有拱形入口,所述金属框架主体的底部设有钢结构底盖,金属框架主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绝缘隔热防护层,钢结构底盖的上表面以及钢结构顶盖的下表面均设有防震缓冲橡胶垫或防震缓冲泡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抗砸,使用方便,在地震来临时发出警报,提醒人员进入,保证地震时的人员安全。在震后方便人员进行求救,方便进行震后个人、家庭及社会的重建工作。同时,美观实用,在非地震时期可作为家具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去除装饰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的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的线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1、金属框架主体;2、钢结构顶盖;3、装饰顶板;4、斗拱;5、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51、外壳;52、摆动金属箱;53、金属棒;54、触点;55、蜂鸣器6、灾害生存包;7、求救设备;8、信息保存箱;9、拱形入口;10、钢结构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包括横截面为四边形、多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的金属框架主体1,所述金属框架主体1的顶部设有钢结构顶盖2,钢结构顶盖2的上表面设有装饰顶板3,装饰顶板3为木板、大理石板或其它材料,装饰顶板3通过斗拱4与金属框架主体1连接,所述钢结构顶盖2下表面的四周边缘处分别设有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5、灾害生存包6、求救设备7和信息保存箱8,其中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5包括外壳51,外壳51的内部设有摆动金属箱52,摆动金属箱5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弹簧与外壳51连接,摆动金属箱52的内部设有金属棒53,金属棒53的外壁上靠近左端处均匀分布有若干触点54,金属棒53的右端通过线路连接蜂鸣器55,蜂鸣器55通过线路与摆动金属箱52的外壁连接;所述金属框架主体1的四周外壁上均设有拱形入口9,拱形结构可以增加承重能力,所述金属框架主体1的底部设有钢结构底盖10,金属框架主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一绝缘隔热防护层,钢结构底盖10的上表面以及钢结构顶盖2的下表面均设有一防震缓冲橡胶垫或防震缓冲泡沫层,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具体使用时,灾害生存包6的内部可以放入水和食物、药品等,求救设备7为手电、哨子等其它物品,大大增加地震过程中人的存活率,降低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信息保存箱8内可以放入一些个人以及家庭的身份信息,财产信息,病例信息,照片等信息,能更好的帮助存货人员在震后配合救灾人员的救护,配合政府的灾后重建,尽快走出地震阴影。拱形入口9和斗拱4可以增加承重能力,同时地震震动感应装置5可快速的进行地震来临时的提醒,当地震来临时,地震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块,而横波破坏力极强,人们首先感到上下颠簸,地震震动感应装置5的摆动金属箱52就会上下摆动,金属棒53上的触点54就会接通蜂鸣器55,蜂鸣器55发出警报声,提醒地震的来临,从而就可以在地震横波来临之前的宝贵时间内,使人们有时间进入本实用新型避难逃生装置内,及时进行人身庇护。以防止大型落石或建筑物的大型梁柱直接压在避难者身上,以降低震灾的危险,并延长保护时间以等待救援,提高避难者的存活率,结构简单、抗砸,使用方便,能有效的保证地震时人员的安全,同时可进行地震来临时的快速提醒;美观实用,在非地震时期可作为家具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包括金属框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主体(1)的顶部设有钢结构顶盖(2),钢结构顶盖(2)的上表面设有装饰顶板(3),装饰顶板(3)通过斗拱(4)与金属框架主体(1)连接,所述钢结构顶盖(2)下表面的四周边缘处分别设有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5)、灾害生存包(6)、求救设备(7)和信息保存箱(8),所述金属框架主体(1)的四周外壁上均设有拱形入口(9),所述金属框架主体(1)的底部设有钢结构底盖(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震动感应报警装置(5)包括外壳(51),外壳(51)的内部设有摆动金属箱(52),摆动金属箱(5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弹簧与外壳(51)连接,摆动金属箱(52)的内部设有金属棒(53),金属棒(53)的外壁上靠近左端处均匀分布有若干触点(54),金属棒(53)的右端通过线路连接蜂鸣器(55),蜂鸣器(55)通过线路与摆动金属箱(52)的外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顶板(3)为木板或大理石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主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绝缘隔热防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底盖(10)的上表面以及钢结构顶盖(2)的下表面均设有防震缓冲橡胶垫或防震缓冲泡沫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地震避难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主体(1)的横截面为四边形、多边形或圆形。
CN2010202188417U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0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88417U CN201710850U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88417U CN201710850U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10850U true CN201710850U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5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1884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0850U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108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9787A (zh) * 2012-11-15 2013-03-06 西南交通大学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CN105756400A (zh) * 2016-05-02 2016-07-13 漳浦县圆周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工型钢辅助抗震装置
CN111437535A (zh) * 2020-06-03 2020-07-24 青岛滴都生命保障救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加固降温的避险逃生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9787A (zh) * 2012-11-15 2013-03-06 西南交通大学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CN105756400A (zh) * 2016-05-02 2016-07-13 漳浦县圆周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工型钢辅助抗震装置
CN105756400B (zh) * 2016-05-02 2018-12-04 李友洪 一种工型钢辅助抗震装置
CN111437535A (zh) * 2020-06-03 2020-07-24 青岛滴都生命保障救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加固降温的避险逃生舱
CN111437535B (zh) * 2020-06-03 2021-04-20 福建旭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加固降温的避险逃生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1956Y (zh) 防火防震保护间
CN201710850U (zh)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CN201211401Y (zh) 地震避难柜
CN201991288U (zh) 多、高层建筑抗破坏性地震整体求生***
CN202136009U (zh) 一种地震避难床
CN201175151Y (zh) 多棱体防震床
CN201244305Y (zh) 防地震防暴力安全球
CN201227478Y (zh) 一种地震救生应急装置
CN204048828U (zh) 一种新型地震安全防护逃生床
CN203153115U (zh) 全自动地震避难求救保护床
CN202866362U (zh) 一种室内地震避险装置
CN205894823U (zh) 一种避难房
CN201243823Y (zh) 防震床
CN205713381U (zh) 一种工型钢辅助抗震装置
CN202154299U (zh) 多功能地震应急避险柜
CN201482021U (zh) 地震救生装置
CN2475779Y (zh) 小型震灾避难箱
CN203669457U (zh)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CN202131813U (zh) 地震救生仓
CN204782176U (zh) 整体避难卧室
CN202000717U (zh) 一种多功能地震避难装置
CN201275378Y (zh) 地震逃生装置
CN103711352B (zh)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装置
US20020124482A1 (en) Life maintenance apparatus
WO2018098964A1 (zh) 避震床及其床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