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94329U -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94329U
CN201694329U CN2010202374302U CN201020237430U CN201694329U CN 201694329 U CN201694329 U CN 201694329U CN 2010202374302 U CN2010202374302 U CN 2010202374302U CN 201020237430 U CN201020237430 U CN 201020237430U CN 201694329 U CN201694329 U CN 201694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vehicle frame
frame
tub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374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374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94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94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943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由把立管和把横管构成的把手架、车座、前叉管、后叉管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的车架为正立的三角形框架,它包括斜向设置的车架前管、斜向设置的车架后管以及横向设置的车架下管,所构成的三个角均为铰接连接,前叉管与把手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前角处的下方和上方,后叉管则与所述车架后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后角处连接,车座则位于三角形车架的顶角处;所述的车架下管由相互铰接的前下管和后下管构成,前下管与后下管的铰接点位于车架下管的中部。该自行车采用竖向折叠,折叠方便,折叠动作少,折叠后的体积小,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是指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它曾经是我国城乡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目前,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在城市里四轮机动车、轨道交通早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污染的日益加重,使得原来逐渐淡出城市生活的自行车又开始获得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更青睐于体型小、便于携带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除了适用于近距离的行驶外,特别适用于公共交通覆盖不到的街区使用,如地铁站或公交车站与住宅或者办事地点之间的行驶,随身携带小型轻便的自行车,可在利用了主要机动车交通工具后继续使用自行车轻松快捷地到达目的地。现有技术中可折叠自行车按其折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折叠自行车和竖向折叠自行车。其中,横向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机构需要设置折叠盒锁紧装置,横向将两轮趋近叠加,折叠和打开时动作多,用力大,时间长,并且折叠后的车体仍然较大,横向尺寸也较大,因为一般轮径大的折叠自行车都采用横向折叠方式,这导致自行车折叠后虽然减小了存放空间,但仍然存在提行难,不便携带的缺点。
中国ZL2008200929338公开了一种简易竖向折叠自行车,中等轮径,车架的中部具有旋转折叠装置,旋转折叠装置直接固定安装于五通的两端,使折叠车的后轮能够在立面旋转向前折叠,实现自行车的竖向折叠。虽然该折叠车旋转折叠后可缩小自行车的纵向尺寸,其不足之处在于:车架的刚性和强度不好,既影响车载能力,又影响骑行的稳定性与舒适度;另外,该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横向尺寸仍然过大,占用空间较多,难以携行。
中国ZL2007100379681公开了一种小轮径折叠自行车,采用小尺寸轮径,车架为双联四连杆机构,其中前立管、后立管、下连管和滑块构成车架的主体结构,通过滑块的作用,拉动车架的管体,达到车架各组成部分收缩折叠的效果。虽然该自行车采用小轮径折叠后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但其折叠操作很不方便,折叠动作过多,折叠时费时费力,另外,由于折叠结构的限制,导致车座与把手间距较小,重心偏后,骑行较吃力,影响骑行的舒适感。
另外,自行车为提高骑行的舒适度,减小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较容易产生的颠簸,有在车架上附加减震器的设计。现有的自行车的减震器一般采用压缩弹簧安装在车架的后叉和车中管之间,也有安装在车架的后叉与车座管之间的,这两种减震结构或者使用在非折叠的自行车上,或者使用在横向折叠的自行车上,不适用于竖向折叠的自行车上。如中国ZL2007200357940公开了一种双折叠减震自行车,车架上设置有弹簧减震器,属于前述的第一种减震结构,该车架采用横向折叠方式,其缺点是受减震结构的制约,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较大,只稍微减小了自行车的纵向长度,难以携行。另外,该自行车为实现减震功能牺牲车架的强度与刚性,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实际减震效果也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脚踏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该自行车采用竖向折叠,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并且折叠后的体积小,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这一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由把立管和把横管构成的把手架、车座、前叉管、后叉管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为正立的三角形框架,它包括斜向设置的车架前管、斜向设置的车架后管以及横向设置的车架下管,所构成的三个角均为铰接连接,前叉管与把手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前角处的下方和上方,后叉管则与所述车架后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后角处连接,车座则位于三角形车架的顶角处;所述的车架下管由相互铰接的前下管和后下管构成,前下管与后下管的铰接点位于车架下管的中部,以便使车架下管在中部铰接处折起并使所述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车架的顶角处随之竖向折叠,从而实现车架的竖向折叠收拢。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架采用正立的三角形框架结构,即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构成三角形的两个斜边,车架下管为三角形的底边,这有利于使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结构稳固,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而车架的折叠操作只需将车架下管的左、后下管的铰接处抬起,并抓住车座提起车架,就能够使左、后下管竖向折叠,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同步纵向收拢,使两轮并拢,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并且折叠后的车体也很小,所占空间小,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小轮径指的是轮子直径在13cm~20cm之间,即本行业一般所称的6寸轮到8寸轮。
本实用新型中车架宜采用轻质强度好的材料制成,优选为铝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和碳纤维材料,以便减轻车体的重量,使自行车更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下管和后下管中在相互铰接处可设置其中任意一管的上端部延伸至另一管的上端部至少超过铰接轴部位的止动部,该止动部用于阻止前、后下管向下折,使得前、后下管只能向上曲折而不能向下曲折,以加强车架下管伸展时平直度和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装置可以是链轮脚踏机构,当本实用新型采用链轮脚踏机构作为动力装置时,脚踏链轮安装在车架下管的铰接结构处,脚踏链轮轴可与前下管和后下管的铰接轴同轴,也可以设置短杆状的铰接连接件,使前下管和后下管分别铰接在铰接连接件的两端,脚踏链轮轴则安装在铰接连接件的中部,同时,所述铰接连接件的两端均具有阻止前、后下管向下折的止动部,以加强车架下管伸展时平直度和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装置也可以是电机驱动机构。当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机构作为动力装置时,所述的电机驱动机构安装在后叉管上,电机通过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带动后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装置也可以是上述两种动力装置的组合,既含有链轮脚踏机构,又含有电机驱动机构,骑车者可根据需要灵活选取。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自行车折叠操作更为便捷,可以做如下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车架的前角和后角处分别设置一助力扭簧,所述前角处和后角处设置的助力扭簧的一端分别作用在前下管和后下管的下方,给前下管和后下管提供一个向上的扭矩,以便使用者抓起自行车车座时,所述助力扭簧就能自动折起车架下管,车架前管与车架后管随之依靠重力的作用折拢,从而实现车架竖向折叠,只需一个动作就能完成自行车的收拢,折叠操作更简单、更快捷。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为增强车架的结构强度,所述的车架还可以增加竖向设置的位于所述车架顶角与车架下管中部的铰接点之间的车架中管,所述车架中管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上铰接耳用于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顶角处的铰接,下端套装有滑动铰接耳,该滑动铰接耳可沿车架中管上下滑动,所述车架中管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用于阻止滑动铰接耳脱出的承托件,车架前管与车架后管通过分别与所述的上铰接耳铰接,所述前下管和后下管分别与所述的滑动铰接耳相铰接,车座则固定在所述车架中管顶端。如果自行车动力装置是链轮脚踏机构,则脚踏链轮轴安装在所述车架中管下端,同时还起到防止滑动铰接耳脱出车架中管的承托件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做如下改进:所述车架中管在位于上铰接耳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上磁环,所述滑动铰接耳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下磁环,所述上磁环和下磁环在车架折叠后磁性吸合。本实用新型设置上述磁环组件,可使自行车收拢后不会自行打开,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在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自行车的减震功能,因为小轮径自行车对不平的路面比较敏感,仅依靠轮胎减震难以满足现代人对自行车骑行舒适度的高要求,因此,改善自行车的减震效果也变得重要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前下管和后下管中至少有一个管采用减震器结构,通过车架下管略微的伸缩使车架具有一定的柔性,能有效地减小车架顶角处的车座的颠簸感,达到减震及增加骑行舒适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架下管中的前、后下管既可以采用单只刚性管和减震器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均采用减震器的组合方式,即前下管和后下管均为减震器,这种双减震结构可以更有效地消减颠簸震动,减震效果更加理想,还可以对自行车轮轴距进行微调,以便消除零件的制造工艺误差或者装配过程中造成的误差。
为了使减震器更为适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采用以下改进型的减震器: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减震管、减震杆、内管和减震元件,其中,内管一端封闭,一端与减震杆固定连接构成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中装有减震元件,所述内管及大部分减震杆***减震管中,所述减震杆与内管连接的一端为减震杆的内端,从减震杆内端开有一平行于减震杆轴线的径向开通的滑槽,滑槽内设置有一可轴向移动的滑块,滑块的侧边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减震管上,滑块靠近减震杆内端处的端面上设置有滑动杆,该滑动杆的前端具有一个活塞件,用于与内腔的减震元件接触,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减震杆与所述减震管发生相向移动时,通过滑块上的活塞件将作用力传递给减震元件,利用减震元件的弹性吸收能量,从而起到减震作用,所述减震杆与减震管相对的外端均设有铰接孔。
所述减震杆与所述内管的固定连接既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如焊接固定,或者紧配合套接等。为了避免所述滑块与行程终端的滑槽底面发生撞击而产生噪音,在滑槽底面可设置弹性块减震消音,弹性块可选用橡胶块。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单元可以采用气囊以构成空气减震器,所述气囊带有充气管,该充气管穿出内管和减震管,在减震管管壁外设置充气口,以便能够为气囊补/放气,调节气囊内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单元还可以采用压缩弹簧以构成弹簧减震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在内管的封闭端处设在一弹簧调节座,该弹簧调节座上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内管的封闭端面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螺栓能够改变弹簧调节座在内管中的轴向位置,可用以调节压缩弹簧压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车架采用正立的三角形框架结构,结构既简化又稳固,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同时车架可以竖向收拢,折叠动作少,折叠操作简便快捷,折叠后的体积小,便于携行。
(2)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稳固的车架结构,有利于采用轻型的结构件和轻型材料,以尽可能地减轻车架重量,以便使自行车携行更为轻便。
(3)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下管可采用单减震器或双减震结构,以便有效地消减自行车行驶过程中出现的颠簸震动,使骑行更加舒适。还可以对自行车轮轴距进行微调,以便消除零件的制造工艺误差或者装配过程中造成的误差。
(4)本实用新型可在车架上设置一对助力扭簧来实现车架下管的自动折叠,并带动车架前管与车架后管随之折拢,从而实现车架的自动折叠,只需一个抓起车座的动作就能完成自行车的收拢,折叠操作更简单、更快捷。
(5)本实用新型既适用于脚踏驱动方式,又适用于电机驱动方式,也可两者组合方式,既能满足人们代步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健身锻炼的需要,适用面广,灵活多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电动两轮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折叠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图1中前下管的减震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图1中后下管的减震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折叠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8是图6中小轮径自行车的二级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电动两轮车另一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折叠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自行车另一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折叠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电动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折叠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15是图13中小轮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轮;     2、前叉管;     3、前立管;      4、把立管;5、把横管;
6、车架前管; 7、车座;       8、车架后管;    9、前铰接耳;
10、助力扭簧;11、前下管;    11a、止动部;    12、后下管;
13、后铰接耳;14、轮毂电机;  14a、电机飞轮;  14b、电机轮毂;
15、链轮;    16、电机螺接耳;17、后叉管;     18、后轮;
18a、后轮轴; 19、脚蹬;      20、控制盒;     21、减震杆;
21a、铰接孔; 22、橡胶块;    23、螺栓;       24、滑块;
25、滑动杆;  26、滑槽;      26a、滑槽底面;  27、螺接处;
28、活塞件;     29、内管;    30、气囊;      30a、气囊底;
31、气嘴;       32、减震管;  32a、铰接孔;   33、充气管;
33a、充气口;    34、压缩弹簧;35、弹簧调节座;36、调节螺栓;
37、铰接连接件; 38、中轴管;  39、脚踏;      40、主动链轮;
40a、主动链轮轴;41、传动链轮;41a、传动飞轮;
42、一级链轮;   43、二级链轮;44、车架中管;  45、滑动铰接耳;
46、上铰接耳;   47、上磁环;  48、下磁环;    49、托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电动两轮车,它包括前轮1、后轮18、车架、由把立管4和把横管5构成的把手架、车座7、前叉管2、后叉管17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把立管4插装在前立管3上,前叉管2也插装在前立管3上,并且与把立管4连接,车架为正立的三角形框架,它包括斜向设置的车架前管6、斜向设置的车架后管8以及横向设置的车架下管,所构成的三个角均为铰接连接,即车架前管6和车架后管8构成三角形的两个斜边,车架前管6和车架后管8铰接后呈人字型,车架下管为三角形的底边,前叉管2与把手架分别连接在车架前管6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前角处的下方和上方,后叉管17则与车架后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后角处连接,车座7则位于三角形车架的顶角处;车架下管由相互铰接的前下管11和后下管12构成,前下管11的前端铰接在前铰接耳9上,后下管12的后端铰接在后铰接耳13上,前下管11与后下管12相铰接的的铰接点位于车架下管的中部,以便使车架下管在中部铰接处折起并使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车架的顶角处随之竖向折叠,从而实现车架的竖向折叠收拢。
本实施例中车架的折叠操作只需将车架下管的左、后下管的铰接处抬起,并抓住车座提起车架,就能够使左、后下管竖向折叠,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同步纵向收拢,使两轮并拢即可。
本实施例中小轮径指的是轮子直径在13cm~20cm之间,即本行业一般所称的6寸轮到8寸轮。本实用新型中车架宜采用轻质强度好的材料制成,优选为铝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和碳纤维材料,以便减轻车体的重量,使自行车更便于携带。
本实施例中前下管11和后下管12中在相互铰接处设置前下管11的上端部延伸至后下管12的上端部至少超过铰接轴部位的止动部11a,该止动部11a用于阻止前、后下管向下折,使得前、后下管只能向上曲折而不能向下曲折。同样也可在后下管12的上端部延伸至前下管11的上端部至少超过铰接轴部位处设置止动部。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为电机驱动机构,和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电机驱动机构相同,它包括控制盒20和轮毂电机14,控制盒20和轮毂电机14均采用现有的装置,控制盒20和轮毂电机14均安装在后叉管17上,控制盒20控制轮毂电机动作,轮毂电机14通过链轮15与后轮18的后轮轴连接,带动后轮18转动,在前立管4上还设置有脚蹬19,脚蹬19上设有控制刹车的刹车片。轮毂电机14也可以通过皮带与后轮18连接。
本实施例在车架的前角和后角处分别设置一助力扭簧10,前角处和后角处设置的助力扭簧1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前铰接耳9和后铰接耳13上,另一端分别作用在前下管11和后下管12的下方,给前下管11和后下管12提供一个向上的扭矩,以便使用者抓起自行车车座时,该对助力扭簧10就能自动折起车架下管,车架前管6与车架后管8随之依靠重力的作用折拢,从而实现车架竖向折叠,只需一个动作就能完成自行车的收拢。
本实施例中的前下管11和后下管12均为减震器结构,其中前下管11采用的是空气减震器,如图3所示,该空气减震器包括减震管32、减震杆21、内管29和减震元件,其中,内管29一端封闭,一端与减震杆21固定连接构成一个内腔,内腔中装有减震元件,内管29及大部分减震杆21***减震管32中,减震杆21与内管29在螺接处27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的一端为减震杆21的内端,从减震杆内端开有一平行于减震杆轴线的径向开通的滑槽26,滑槽底面26a设置弹性的橡胶块22减震消音,滑槽26内设置有一可轴向移动的滑块24,滑块24的侧边通过两个作为连接件的螺栓23固定在减震管32上,滑块24靠近减震杆内端处的端面上设置有滑动杆25,该滑动杆25的前端具有一个活塞件28,用于与内腔的减震元件接触,当在外力的作用下减震杆21与减震管32发生相向移动时,通过滑块24上的活塞件28将作用力传递给减震元件,利用减震元件的弹性吸收能量,从而起到减震作用,减震杆21与减震管32相对的外端均设有铰接孔21a、32a。
该空气减震器的减震单元为气囊30,气囊30的气囊底30a开有气嘴31,气囊30还带有与气嘴31贯通的充气管33,该充气管33穿出内管29和减震管32,在减震管32管壁外设置充气口33a,以便能够为气囊30补/放气,调节气囊30内的压力。
后下管12采用的是弹簧减震器,如图4、图5所示,该弹簧减震器和图3所示的空气减震器不同之处在于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单元为压缩弹簧34,同时在内管29的封闭端处设在一弹簧调节座35,该弹簧调节座35上设置有调节螺栓36,调节螺栓36与内管29的封闭端面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螺栓36能够改变弹簧调节座35在内管29中的轴向位置,可用以调节压缩弹簧34的压缩度。
本实施例中架下管中的前、后下管采用减震器的组合方式,这种双减震结构可以更有效地消减颠簸震动,减震效果更加理想,还可以对自行车轮轴距进行微调,以便消除零件的制造工艺误差或者装配过程中造成的误差。车架下管中的前、后下管也可以采用单只刚性管和减震器的组合方式。
本实施例中减震杆与内管的固定连接既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如焊接固定,或者紧配合套接等。
本实施例中的车架的结构和减震器的结构同样可应用到普通自行车中,也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动车中。
实施例二
如图6至图8所示的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自行车,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该便携式自行车的动力装置为链轮脚踏机构,在前下管11和后下管12中间设置有分别与前下管11和后下管12铰接的铰接连接件37,铰接连接件37具有止动部,使得前、后下管只能向上曲折而不能向下曲折,铰接连接件37的中部具有安装主动链轮40的中轴管38,脚蹬39安装在主动链轮40的主动链轮轴40a上,传动链轮41安装在后叉管17上,传动链轮41具有传动飞轮41a,链轮脚踏机构的传动结构采用二级链轮传动,即主动链轮40通过一级链轮42与传动链轮41的传动飞轮41a连接,传动链轮41通过二级链轮43与后轮18的后轮轴18a连接,脚蹬39的作用力通过二级链轮传动带动带动后轮18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链轮作为脚踏链轮,主动链轮的轮轴可与前下管和后下管的铰接轴同轴,也可以设置短杆状的铰接连接件,使前下管和后下管分别铰接在铰接连接件的两端,主动链轮轴则安装在铰接连接件的中部,同时,铰接连接件的两端均具有阻止前、后下管向下折的止动部,以加强车架下管伸展时平直度和刚性。
实施例三
如图9、图10所示的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电动两轮车,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车架还增加竖向设置的位于车架顶角与车架下管中部的铰接点之间的车架中管44,车架中管44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上铰接耳46用于车架前管6和车架后管8在顶角处的铰接,下端套装有滑动铰接耳45,该滑动铰接耳45可沿车架中管上下滑动,车架中管44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用于阻止滑动铰接耳脱出的承托件,该承托件为脚踏19,和实施例一中的脚踏相同,车架前管6与车架后管8通过分别与上铰接耳46铰接,前下管11和后下管12分别与滑动铰接耳457相铰接,车座则固定在车架中管44顶端。
车架中管44在位于上铰接耳46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上磁环47,滑动铰接耳45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下磁环48,上磁环47和下磁环48在车架折叠后磁性吸合,可使自行车收拢后不会自行打开,提高安全性
实施例四
如图11、图12所示的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自行车,和实施例三不同的是,自行车动力装置为链轮脚踏机构,并且在车架中管4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托环49。该实施例中的链轮脚踏机构和实施例二中的链轮脚踏机构相同,链轮脚踏机构的传动结构为二级链轮传动。
实施例五
如图13至图15所示的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携式电动自行车,该实施例是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组合,其车架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均相同,只是自行车动力装置为实施例三中的电机驱动机构和实施例四中的链轮脚踏机构两种动力装置的组合,其电机驱动机构包括控制盒20和轮毂电机14,轮毂电机14具有电机飞轮14a和电机轮毂14b,电机轮毂14b通过二级链轮43与后轮18的后轮轴18a连接,当使用电机驱动机构驱动车轮转动时,电机飞轮14a空转,通过轮毂电机14转动的电机轮毂14b带动后轮18转动。其链轮脚踏机构中的主动链轮40通过一级链轮42与轮毂电机14的电机飞轮14a连接,当使用链轮脚踏机构时,轮毂电机14不工作,通过主动链轮40带动电机飞轮14a转动,电机飞轮14a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电机轮毂14b转动,通过二级链轮43带动后轮18转动,以此驱动行驶。该实施例中电机驱动机构和实链轮脚踏机构的使用可由使用者来选取。当使用电机驱动机构驱动时,电机飞轮14a空转,轮毂电机14直接通过二级链轮43带动后轮18转动;当使用链轮脚踏机构驱动时,轮毂电机14不工作,链轮脚踏机构的采用二级链轮传动带动后轮18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多个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由把立管和把横管构成的把手架、车座、前叉管、后叉管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为正立的三角形框架,它包括斜向设置的车架前管、斜向设置的车架后管以及横向设置的车架下管,所构成的三个角均为铰接连接,前叉管与把手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前角处的下方和上方,后叉管则与所述车架后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后角处连接,车座则位于三角形车架的顶角处;所述的车架下管由相互铰接的前下管和后下管构成,前下管与后下管的铰接点位于车架下管的中部,以便使车架下管在中部铰接处折起并使所述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车架的顶角处随之竖向折叠,从而实现车架的竖向折叠收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的前角和后角处分别设置一助力扭簧,所述前角处和后角处设置的助力扭簧的一端分别作用在前下管和后下管的下方,给前下管和后下管提供一个向上的扭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还增加竖向设置的位于所述车架顶角与车架下管中部的铰接点之间的车架中管,所述车架中管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上铰接耳用于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顶角处的铰接,下端套装有滑动铰接耳,该滑动铰接耳可沿车架中管上下滑动,所述车架中管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用于阻止滑动铰接耳脱出的承托件,车架前管与车架后管通过分别与所述的上铰接耳铰接,所述前下管和后下管分别与所述的滑动铰接耳相铰接,车座则固定在所述车架中管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中管在位于上铰接耳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上磁环,所述滑动铰接耳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下磁环,所述上磁环和下磁环在车架折叠后磁性吸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驱动机构或链轮脚踏机构或两者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下管和后下管中至少有一个管采用减震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减震管、减震杆、内管和减震元件,其中,内管一端封闭,一端与减震杆固定连接构成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中装有减震元件,所述内管及大部分减震杆***减震管中,所述减震杆与内管连接的一端为减震杆的内端,从减震杆内端开有一平行于减震杆轴线的径向开通的滑槽,滑槽内设置有一可轴向移动的滑块,滑块的侧边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减震管上,滑块靠近减震杆内端处的端面上设置有滑动杆,该滑动杆的前端具有一个活塞件,用于与内腔的减震元件接触,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减震杆与所述减震管发生相向移动时,通过滑块上的活塞件将作用力传递给减震元件,利用减震元件的弹性吸收能量,从而起到减震作用,所述减震杆与减震管相对的外端均设有铰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与所述内管的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或焊接或者紧配合套接,在滑槽底面设置橡胶块作为弹性块减震消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单元采用气囊以构成空气减震器,所述气囊带有充气管,该充气管穿出内管和减震管,在减震管管壁外设置充气口,以便能够为气囊补/放气,调节气囊内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单元采用压缩弹簧以构成弹簧减震器,在内管的封闭端处设在一弹簧调节座,该弹簧调节座上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内管的封闭端面螺纹连接。
CN2010202374302U 2010-06-24 2010-06-24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94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374302U CN201694329U (zh) 2010-06-24 2010-06-24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374302U CN201694329U (zh) 2010-06-24 2010-06-24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94329U true CN201694329U (zh) 2011-01-05

Family

ID=43395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3743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94329U (zh) 2010-06-24 2010-06-24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9432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998A (zh) * 2010-06-24 2010-11-24 张建民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CN103274005B (zh) * 2013-05-28 2015-07-15 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电动三轮车
CN105000112A (zh) * 2015-08-21 2015-10-28 舒秀山 一种折叠自行车车架
CN105059449A (zh) * 2015-08-21 2015-11-18 舒秀山 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998A (zh) * 2010-06-24 2010-11-24 张建民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CN103274005B (zh) * 2013-05-28 2015-07-15 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电动三轮车
CN104890788A (zh) * 2013-05-28 2015-09-09 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座椅可折叠的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4890788B (zh) * 2013-05-28 2017-05-17 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座椅可折叠的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5000112A (zh) * 2015-08-21 2015-10-28 舒秀山 一种折叠自行车车架
CN105059449A (zh) * 2015-08-21 2015-11-18 舒秀山 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CN105059449B (zh) * 2015-08-21 2018-06-08 舒秀山 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0998B (zh)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US7926607B2 (en) Three-wheel vehicle
CN201694329U (zh)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CN102951239B (zh) 车辆、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
CN201633869U (zh) 一种踩踏滑板两用车
US8888113B2 (en) Air bladder suspension
CN104802901B (zh) 多功能电动踏板车
CN105314040A (zh) 折叠三轮电动车
CN2799382Y (zh) 三折叠式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
CN108298008A (zh) 电动单车
CN2799383Y (zh) 三折叠式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
CN216709545U (zh) 一种可伸缩的电动自行车
CN204567919U (zh) 一种行李车式前驱折叠三轮车
CN210139929U (zh) 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204184528U (zh) 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
CN206031654U (zh) 一种可折叠滑板车
CN202320666U (zh)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轻便便携式自行车
CN102514665B (zh)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轻便便携式自行车
CN104608847A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坐垫装置
CN106864656B (zh) 山地自行车
CN204399345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坐垫装置
CN201390335Y (zh) 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
CN203996669U (zh) 基于变胞机构的折叠自行车
CN2491316Y (zh) 一种可折叠的踏板式电瓶车
CN201367077Y (zh) 新型避震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