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30745U -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30745U
CN201530745U CN2009202098259U CN200920209825U CN201530745U CN 201530745 U CN201530745 U CN 201530745U CN 2009202098259 U CN2009202098259 U CN 2009202098259U CN 200920209825 U CN200920209825 U CN 200920209825U CN 201530745 U CN201530745 U CN 201530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lift
air
aeration tube
backflow device
sewage back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098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海兴
仝明
陈昕
秦统福
郭文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2098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30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30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307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它包括: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且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包括: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上部的空气提升器供气口;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侧面的供气支管;所述供气支管连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所述供气支管和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之间设置多个使得空气从供气支管排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空气提升器通气口;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侧面设置多个自闭式出气孔;以及污水区,所述污水区设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周围,使得所述曝气管内的气体通过自闭式出气孔分布于所述污水区。

Description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回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污水回流设备主要是依靠刮泥链条、转刷等机械方式旋转对泥层刮取集聚,或通过污水回流泵进行污水、污泥回流。这些方式占地空间大、需要动力高、消耗能耗大,因此效率也相对低下。因此,对于涉及大比例回流的工艺,现有技术的污水回流设备是无法满足这种工艺技术要求的。
例如,在采用一体化生物反应装置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需要大比例回流以提高回流比。否则,若采用常规污水处理回流***,会导致占地空间大、运行费用高,一次性投资大。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可大大提高污水循环回流比,占地空间小,运行成本低,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大提高污水循环回流比,占地空间小,运行成本低,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它包括:
-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且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包括:
-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上部的空气提升器供气口;
-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侧面的供气支管;所述供气支管连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所述供气支管和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之间设置多个使得空气从供气支管排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空气提升器通气口;
-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侧面设置多个自闭式出气孔;
-污水区,所述污水区设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周围,使得所述曝气管内的气体通过自闭式出气孔分布于所述污水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并列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单个的空气提升器单元分别为各自独立控制的组合框架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提升器供气口的供气管连接自同一供气主干管。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空气提升器的空气动力装置与曝气***空气动力装置共用。优选地,所述空气动力装置是鼓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闭式出气孔的面积占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侧面积的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闭式出气孔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闭式出气孔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上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闭式出气孔的直径为0.1-1.5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出气孔的直径为0.2-1mm;更佳地为0.3-0.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气支管的公称直径是50mm-150mm。
在一优选例中,当供气支管为方管时,边长是50mm-1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直径为50-100mm。在另一优选例中,直径为60-90mm;更佳地为65-8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采用本实用新型实现污水大比例循环回流。特别地,可以满足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占地面积少、运行动力消耗低的特点。
采用鼓风机提供风源,可与曝气***共用。采用特殊设计,利用气提原理进行鼓风提升污水,实现污水大比例循环回流。
可采用一体化空气气提装置,无排污池及污泥沉淀池,不设置排污泵及排污管。
由于采用空气动力装置,污水循环回流量很大,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循环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污水回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回流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空气提升器单元(1),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空气提升器通气口(12);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自闭式出气孔(14);供气支管(15),污水区(2)。
具体实施方式
实用新型设计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采用特定的装置可以提供大比例污水循环回流,使得其占地空间少、运行成本低,适用于生物一体化反应器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鼓风机提供风源,经由供风管道输送,通过由特殊设计的空气动力装置(优选框架式),采用气提原理,提供大比例污水循环回流,其占地空间少、运行成本低,适用于生物一体化反应器的技术要求。
本文中,所述的“曝气管”是指用于向液体(例如水,特别是需要处理的污水)中分布气体的管道。所述的曝气管例如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氧以使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本文中,所述的“气体”包括各种需要通过曝气管道分布在液体中的气体,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氧气等。当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回流装置和曝气***共用气源时,通常所述气体为空气。
本文中,所述的“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进行净化的过程。一般可分为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
本文中,所述的“污泥”是指含有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的结构复杂的肉眼可见的绒絮状微生物共生体,具有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很多的污染物,可以达到处理和净化污水的目的。
本文中,下侧是指污水回流装置的靠近地面一侧。上侧是指相对于下侧的另一侧。通常为远离地面一侧。
空气提升器单元
现有技术中,污水回流设备主要是依靠刮泥链条、转刷等机械方式旋转对泥层刮取集聚,或通过污水回流泵进行污水、污泥回流。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采用了空气提升器结构来提高污水的回流比。
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单个空气提升器单元的单独供气,独立控制。
例如,所述污水回流装置可包括两个空气提升器单元,其通过多条互相平行的曝气管道组合而得到框架式结构。所述污水回流装置也可以根据出气孔的位置不同和空气提升器单元的个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组合型式。
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包括: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上部的空气提升器供气口;和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曝气管上的空气提升器出气口;
所述空气提升器供气支管和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之间设置通气口,使得空气从空气提升器供气口进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设置多个出气孔;各个空气提升器单元并列运行操作。
所述供气支管的公称直径通常是50mm-150mm。
所述供气口连接空气动力装置。所述空气动力装置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可以提供所需的气源即可。通常,所述空气动力装置为鼓风机。
为了节省能源,所述空气动力装置可以与曝气***的空气动力装置共用。
另外,本设计人还发现,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在利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进行污水处理时,如果在曝气管的所有管壁上均设置曝气孔,曝气管在运行时易于被固体堵塞物(如污泥或其它杂质)所堵塞,导致曝气管使用时间缩短或需要定时清空固体堵塞物,并且导致气体传递的效率显著下降。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本设计人发现,当曝气管置于污水中时,因重力的作用污泥或其它杂质易于沉积在曝气管管体上侧约1/4的弧面上,而曝气管的两侧弧面以及曝气管的下侧弧面则不易于沉积污泥或其它杂质。因此,在曝气管管体的上侧弧面上不设置曝气孔,在曝气管管体非上侧弧面的其它表面上设置曝气孔,有利于阻止固体堵塞物的沉积以及进入到曝气管中,从而有效地起到防止曝气管被堵塞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曝气孔为自闭式出气孔。
此外,由于一般情况下气体的密度远远小于液体的密度,气体在被排出曝气孔后会有一个上升的过程,而在曝气管管体非上侧弧面的其它表面上设置曝气孔,有利于减缓气体上升的过程,有效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显著地提高气体传递的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向液体中分布气体的空气提升器曝气管,曝气管的管体包括曝气孔区和非曝气孔区,所述的曝气孔区位于管体横截面圆心角180°-300°位置的管壁(即管体的下侧1/2~5/6弧面为曝气孔区);所述的曝气孔区分布有多个贯穿管体壁的曝气孔;所述的非曝气孔区位于管体上除曝气区以外的管壁。较佳地,所述的曝气孔区位于管体横截面圆心角240°-300°位置的管壁(即管体的下侧2/3~5/6弧面为曝气孔区)。更佳的,所述的曝气孔区位于管体横截面圆心角265°-275°位置的管壁。最佳的,所述的曝气孔区位于管体横截面圆心角270°位置的管壁(即管体的下侧3/4区域为曝气孔区);也即,所述的曝气管是270°开孔的。上述弧面均是垂直地面对称分布。
制备所述的曝气管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是塑料、金属、玻璃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制备所述曝气管的材料是塑料。更优选的,所述的曝气管是一种曝气软管,由聚氨脂塑料制备,该种材料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和抗拉性,且获得的曝气软管表面光滑,可通过对曝气软管内部供气开停而使管壁产生瞬时的膨胀与压缩,使附着在管壁上的活性污泥去除。在曝气管上打孔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技术,较佳地,采用激光开孔方式,具有开孔小,开孔密度大的优点,从而可以实现大面积均匀布气。
所述的曝气孔在管体的管壁上的开孔方向可以是垂直开孔或者是倾斜开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曝气孔在管体的管壁上的开孔方向为:与该曝气孔开孔位置的切线方向呈90°角。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的曝气孔在管体的管壁上是倾斜开孔的,开孔方向为:与该曝气孔开孔位置的切线方向呈60-85°角;更佳地为70-80°角。更优选地,采用其上进行倾斜开孔曝气软管,且软管在安装时略微拉伸,拉伸方向与微孔的开孔方向一致,倾斜开孔的曝气孔使软管在停止曝气时微孔的自闭性能提高,从而增加曝气软管的抗阻塞性;而在进行曝气时,由于气流的压力而使得微孔张开。
曝气管上通常设置小而密集的曝气孔有利于提高曝气的效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曝气孔的直径为0.1-1.5mm。更佳地,所述的曝气孔的直径为0.2-1mm;更佳地为0.3-0.8mm。所述的曝气孔在曝气管管体上的密度可以根据需要曝气的场所的规模及其气体需要量而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曝气孔在管体上的密度为每米管体3000-10000个;较佳地为每米管体4500-8000个;更佳地为5500-7000个。所述的曝气孔大小和密度可以使得曝气时产生大量的微细小气泡,总表面积更大,上升速度缓慢,与水接触时间更长,从而增加了氧的传递率,可以实现大面积均匀曝气。
优选地,自闭式出气孔的面积占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侧面积的1~5%。
曝气管管体的大小及长短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可根据需要曝气的场所的规模及其气体需要量而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的曝气管的管体的直径为50-100mm。更优选地,曝气管的管体的直径为60-90mm;最优选地为65-80mm。
污水区
污水区设在曝气管道的周围,所述曝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曝气孔分布于所述污水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回流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这些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它包括:
两个空气提升器单元1,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1包括: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1下部的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和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1上部的空气提升器出气孔14;所述空气提升器供气支管15和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之间设置空气提升器通气口12,使得空气从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进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所述空气提升管道13的侧面设置多个出气孔14;且所述曝气管13上设置出气孔14;污水区2,所述污水区2设在曝气管道15的周围,所述曝气管13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孔14分布于所述污水区2。
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的面积占所述空气提升管道13侧面积的1~5%。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出气孔14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上呈均匀分布。所述支气管14的直径是50-100。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设置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下侧1/2~5/6的弧面上(图中未示)。
所述曝气管13的直径为50-100mm。在另一优选例中,直径为60-90mm;更佳地为65-80mm。出气孔14的直径为0.1-1.5m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曝气孔16的直径为0.2-1mm;更佳地为0.3-0.8mm。
如图2所示,为污水回流装置的单个空气提升器单元的侧面示意图。其中,单个空气提升器单元(1)的顶端设置不锈钢吊链(3)。该不锈钢吊链的另一连接处是污水池面之上与挂钩挂接(图中未示)。
上述污水回流装置是这样组合得到的:
两个空气提升器单元独立设置,单独控制。其中,单个空气提升器单元1的供气管可以共用空气动力装置提供的气源。
所述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可以连接有空气动力装置。通常,所述空气动力***是鼓风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动力装置与曝气***共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曝气***也可以单独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回流装置是这样运作的:
空气进入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以提供空气提升器的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应用该回流***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污水处理***。空气动力回流装置替代常规污水回流装置,使不同的混合液的循环回流量都几乎成为可能,这样能够适应并处理高浓度高氨氮石油化工有机废水,同时增加动力消耗不多,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建设投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内容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内容是广义地定义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任何他人完成的技术实体或方法,若是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的完全相同,也或是一种等效的变更,均将被视为涵盖于该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1),且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1)包括:
-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1)上部的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
-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1)侧面的供气支管(15);所述供气支管(15)连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所述供气支管(15)和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之间设置多个使得空气从供气支管(15)排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的空气提升器通气口(12);
-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的侧面设置多个自闭式出气孔(14);
-污水区(2),所述污水区(2)设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的周围,使得所述曝气管(13)内的气体通过自闭式出气孔(14)分布于所述污水区(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1)并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的空气提升器单元(1)分别为各自独立控制的组合框架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的供气管连接自同一供气主干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的面积占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侧面积的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的横截面为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设置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下侧1/2~5/6的弧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的直径为0.1-1.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支管(15)的公称直径是50mm-15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的直径为50-100mm。
CN2009202098259U 2009-09-21 2009-09-21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30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98259U CN201530745U (zh) 2009-09-21 2009-09-21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98259U CN201530745U (zh) 2009-09-21 2009-09-21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30745U true CN201530745U (zh) 2010-07-21

Family

ID=42526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0982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30745U (zh) 2009-09-21 2009-09-21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3074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846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腈纶废水处理方法
CN103482756A (zh) * 2013-08-14 2014-01-01 汕头市科立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的曝气装置
CN103988806A (zh) * 2014-05-08 2014-08-20 合肥市航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增氧机及其循环增氧***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846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腈纶废水处理方法
CN103482756A (zh) * 2013-08-14 2014-01-01 汕头市科立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的曝气装置
CN103988806A (zh) * 2014-05-08 2014-08-20 合肥市航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增氧机及其循环增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7249U (zh) 内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CN201713419U (zh) 射流曝气生物流化床
CN206126948U (zh) 一种旋转式mabr反应器
CN201530770U (zh) 一种深水组合生化处理设施
CN202046926U (zh) 一种气动旋转吊扇式微孔曝气装置
CN104512960B (zh) 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和废水处理方法
CN113860498A (zh) 一种用于污水强化脱氮除磷的hc-mbbr工艺
CN201458826U (zh)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器
CN202400904U (zh) 一种脱氮除磷净水装置
CN201530745U (zh)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CN201436285U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管及曝气装置
CN212334939U (zh) 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CN111453942A (zh) 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3073109A (zh) 脱氮除磷复合生物滴滤池
CN201756468U (zh) 深井曝气废水处理装置
CN201495154U (zh) 生物流化床与生物滤床复合式污水生物处理***
CN214383722U (zh) 一种高效水解生物反应器
CN201722206U (zh) 一种新型深层分流式外循环生物膜反应器
CN209276218U (zh) 循环流固定床好氧生物滤池
CN201560145U (zh) 一种纵向组合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07792983U (zh) 一种地埋式ao工艺脱氮处理装置
CN107098471B (zh) 微动力列管式一体化污水净化器
CN206783389U (zh) 一种废水处理***
CN206318830U (zh) 污水处理器
CN218810899U (zh) 一种曝气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NOPEC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Effective date: 20121015

Owner name: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PETROCHEMICAL GROUP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0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9 CHAOYANG, BEIJING TO: 315040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5

Address after: 315040, No. 660, academician Road, hi tech Zone, Zhejiang, Ningbo

Patentee after: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Patentee after: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No. six, Xin Xin Street East,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chemical Group Corp.

Patentee before: Sinopec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