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29382U - 魔方 - Google Patents

魔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29382U
CN201529382U CN2009201688282U CN200920168828U CN201529382U CN 201529382 U CN201529382 U CN 201529382U CN 2009201688282 U CN2009201688282 U CN 2009201688282U CN 200920168828 U CN200920168828 U CN 200920168828U CN 201529382 U CN201529382 U CN 201529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nk
curved arc
central part
squar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688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ONO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ONO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ONO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ONO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688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29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29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293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魔方,该魔方为2×2×3的长方体构型,由一个中心件在同一平面的四个方向上可转动连接四个中间组块,每一个中间组块的上下两侧又分别可转动连接一个边角组块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魔方在结构设计上非常巧妙,且其2×2×3的新颖长方体构型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Description

魔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益智玩具,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魔方。
背景技术
魔方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益智玩具,通常是由若干个可相互转动的组块构成的正六面体。最常见的魔方是每个面由3×3个组块构成的正六面体,六种不同颜色的纸片或图案平均分别贴设于每一个组块的外表面上,通过转动各组块,可以将贴有同一种颜色的纸片或图案的组块转到同一个3×3的面上。其它形式的魔方例如在专利号为200720005524.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说公开的、每个面由2×2个组块构成的魔方。
虽然此类魔方内部的转动结构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外形均为完整的正六面体。由于不拆开魔方无法看到魔方的内部结构,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内部结构无关紧要,真正吸引使用者的是魔方的外形。而此类完整正六面体外形的魔方早已司空见惯,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外形新颖的魔方,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魔方,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魔方为2×2×3的长方体构型,由一个中心件在同一平面的四个方向上可转动连接四个中间组块,每一个中间组块的上下两侧又分别可转动连接一个边角组块而构成。
具体地,所述中心件在同一平面的四个方向上设有四个连接柱,每一个连接柱上又分别套设一个圆弧盖,且各圆弧盖之间可以相对转动;
四个连接块,一端限位于相邻两个圆弧盖之间,另一端则伸出圆弧盖并固定于一个中间组块的内侧,从而将中心件与中间组块可活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中心件的四个连接柱中,相邻两个连接柱的底端设为圆形,另两个的底端则设为方形,且圆形底端的外径≤方形底端的边长;所述每一个连接柱构型成由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卡脚构成的圆柱形,每一个卡脚的上端向外延伸一延伸段,且延伸段的上表面设为斜面;
所述圆弧盖为一个弯弧块,其弯弧面上设有一个通孔,该通孔的大小对应于所述中心件的连接柱;与所述弯弧面相对的面上设有凹口,该凹口的大小与中心件的连接柱的方形底端相适配;此外,所述弯弧面的两侧还向内凹进适当的距离;
所述连接块由一个弯弧段和一个连接段组成,其中:该弯弧段的外形与所述圆弧盖的弯弧面两侧内凹所形成的构型相适配,从而通过该弯弧段限位于相邻两个圆弧盖之间;该连接段上设有对两对卡脚,每一对卡脚的上端各向外延伸一延伸段,且该延伸段的上表面设为斜面;
所述中间组块为一个正方体沿一条棱缺失一个弯弧块的构型,其内部设有一对与连接块的卡脚相对应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中心件的连接柱的卡脚的数量为四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件的连接柱的卡脚的间隙还需要***一个小圆柱,以防止连接柱的卡脚受力挤压导致圆弧盖从连接柱脱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中间组块为一个正方体沿一条棱缺失一个弯弧块的构型,具有两个相对的弯弧面;而所述边角组块为一个正方体沿一个角缺失一个球面块的构型,其中,所述边角组块的一个弯弧面的弯弧边上延伸有一段弯弧形的卡槽,该段卡槽与所述中间组块的所述弯弧面的弯弧边相适配,通过将所述边角组块的所述卡槽卡入所述中间组块的所述弯弧边而在每一个中间组块的两个弯弧面上各连接一个边角组块。
优选的,所述中间组块上相对的两个具有弯弧边的弯弧面的内侧还分别设有一个档块。
本实用新型的魔方在结构设计上非常巧妙,通过中心件与圆弧盖和连接块的相互衔接,将中间组块与中心件可转动连接,每一个中心组块在其上下两侧又分别可活动连接一个边角组块,从而构成一个2×2×3的新型魔方,因而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魔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魔方的部分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魔方的中心件连接中间组块的示意图。
图4为中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圆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中间组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边角组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边角组块一个面上设置开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魔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魔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魔方的部分剖视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魔方为2×2×3的长方体构型,由一个中心件10在同一平面的四个方向上可转动连接四个中间组块20,每一个中间组块20的上下两侧又分别可转动连接一个边角组块30(共八个边角组块)而构成。
如图3所示,所述中心件10在同一平面的四个方向上设有四个连接柱11,每一个连接柱11上又分别套设一个圆弧盖12(共四个圆弧盖),且各圆弧盖12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四个连接块21,一端限位于相邻两个圆弧盖12之间,另一端则伸出圆弧盖12并固定于一个中间组块20的内侧。这样,通过圆弧盖12及连接块21,将中间组块20与中心件10连接,并可以通过圆弧盖12之间的相对转动而自由转动。
图4显示了中心件10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中心件10在同一平面的四个方向上设有四个连接柱11,相邻两个连接柱11的底端110设为圆形,另两个的底端110’则设为方形,且圆形底端110的外径≤方形底端110’的边长。每一个连接柱11构型成由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卡脚111构成的圆柱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脚111的数量为4个;每一个卡脚111的上端向外延伸一延伸段112,且延伸段112的上表面113设为斜面。
图5显示了圆弧盖12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圆弧盖12为一个弯弧块,其弯弧面120上设有一个通孔121,该通孔121的大小对应于所述中心件10的连接柱11;与弯弧面120相对的面122上设有凹口123,该凹口123的大小与中心件10的连接柱11的方形底端110’相适配,能够对连接柱11的方形底端110’起到限位固定作用,同时也能允许连接柱11的圆形底端110在其中自由转动;此外,弯弧面120的两侧124向内凹进适当的距离。这样,通过将中心件10的连接柱11***圆弧盖12的通孔121可以将圆弧盖12套设于中心件10的连接柱11上。由于连接柱11的上端设有延伸段112且上表面113设为斜面,因此,圆弧盖12可以通过该斜面113适度挤压连接柱11的卡脚111,从而套入连接柱11,当卡脚111的延伸段112穿过圆弧盖12的通孔121,卡脚111即依靠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回复原状,此时,卡脚111上端的延伸段112即可对圆弧盖12起到限位的作用。由于连接柱11的卡脚111可以受力挤压,因此,圆弧盖12存在从连接柱11脱出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圆弧盖12从中心件10的连接柱11脱出,还可以设置一个小圆柱114(图2),用于***卡脚111之间的间隙,确保圆弧盖12稳固地限位于中心件10的连接柱11。
图6显示了连接块21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该连接块21由一个弯弧段211和一个连接段212组成,其中,该弯弧段211的外形与圆弧盖12的弯弧面120两侧124内凹所形成的构型相适配,从而可以通过该弯弧段211限位于相邻两个圆弧盖12之间;该连接段212上设有两对卡脚213,每一对卡脚213的上端各向外延伸一延伸段214,且该延伸段的上表面215设为斜面。
图7显示了中间组块20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中间组块20为一个正方体沿一条棱缺失一个弯弧块的构型,其内部设有一对与连接块21的卡脚213相对应的卡槽22,且相对的两个具有弯弧边230的弯弧面23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档块24。这样,由于连接块21的弯弧段211可以卡设限位于与中心件10的连接柱11可转动连接的相邻两个圆弧盖12之间,而连接块21的连接段212的卡脚213可以卡入中间组块20内部的卡槽22中而将连接块21与中间组块20连接固定,因而通过连接块21的作用,可以将中间组块20与中心件10可转动连接。
图8显示了边角组块30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该边角组块30为一个正方体沿一个角缺失一个球面块的构型。其中一个弯弧面31的弯弧边310上延伸有一段弯弧形的卡槽311,该段卡槽311与中间组块20的弯弧面23的弯弧边230相适配。这样,通过将边角组块30的卡槽311卡入中间组块20的弯弧边230,可以在每一个中间组块20的两个弯弧面23上各连接一个边角组块30,且边角组块30可以通过其卡槽311沿中间组块20的弯弧边230自由转动。此外,中间组块20内侧所设的档块24可以对边角组块30的卡槽311起到限位作用。如图9所示,边角组块30上与设置卡槽311的弯弧面31相对的面32上可以设有开口320,并通过一个盖子33盖覆。
本实用新型的魔方在结构设计上非常巧妙,通过中心件与圆弧盖和连接块的相互衔接,将中间组块与中心件可转动连接,每一个中心组块在其上下两侧又分别可活动连接一个边角组块,从而构成一个2×2×3的新型魔方,因而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Claims (7)

1.一种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方为2×2×3的长方体构型,由一个中心件在同一平面的四个方向上可转动连接四个中间组块,每一个中间组块的上下两侧又分别可转动连接一个边角组块而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件在同一平面的四个方向上设有四个连接柱,每一个连接柱上又分别套设一个圆弧盖,且各圆弧盖之间可以相对转动;
四个连接块,一端限位于相邻两个圆弧盖之间,另一端则伸出圆弧盖并固定于一个中间组块的内侧,从而将中心件与中间组块可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魔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件的四个连接柱中,相邻两个连接柱的底端设为圆形,另两个的底端则设为方形,且圆形底端的外径≤方形底端的边长;所述每一个连接柱构型成由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卡脚构成的圆柱形,每一个卡脚的上端向外延伸一延伸段,且延伸段的上表面设为斜面;
所述圆弧盖为一个弯弧块,其弯弧面上设有一个通孔,该通孔的大小对应于所述中心件的连接柱;与所述弯弧面相对的面上设有凹口,该凹口的大小与中心件的连接柱的方形底端相适配;此外,所述弯弧面的两侧还向内凹进适当的距离;
所述连接块由一个弯弧段和一个连接段组成,其中:该弯弧段的外形与所述圆弧盖的弯弧面两侧内凹所形成的构型相适配,从而通过该弯弧段限位于相邻两个圆弧盖之间;该连接段上设有两对卡脚,每一对卡脚的上端各向外延伸一延伸段,且该延伸段的上表面设为斜面;
所述中间组块为一个正方体沿一条棱缺失一个弯弧块的构型,其内部设有一对与连接块的卡脚相对应的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件的连接柱的卡脚的数量为四个。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件的连接柱的卡脚的间隙还***小圆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组块为一个正方体沿一条棱缺失一个弯弧块的构型,具有两个相对的弯弧面;
所述边角组块为一个正方体沿一个角缺失一个球面块的构型,其中,所述边角组块的一个弯弧面的弯弧边上延伸有一段弯弧形的卡槽,该段卡槽与所述中间组块的所述弯弧面的弯弧边相适配,通过将所述边角组块的所述卡槽卡入所述中间组块的所述弯弧边而在每一个中间组块的两个弯弧面上各连接一个边角组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组块上相对的两个具有弯弧边的弯弧面的内侧还分别设有一个档块。
CN2009201688282U 2009-08-20 2009-08-20 魔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9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688282U CN201529382U (zh) 2009-08-20 2009-08-20 魔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688282U CN201529382U (zh) 2009-08-20 2009-08-20 魔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29382U true CN201529382U (zh) 2010-07-21

Family

ID=42524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6882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9382U (zh) 2009-08-20 2009-08-20 魔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29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6507B2 (en) Building toy block set
US7063587B1 (en) Building block
US9802138B2 (en) Multi-directional stackable block
CN104918861B (zh) 积木形状的盖、盖的使用方法以及生产方法
US11633674B2 (en) Toy construction element
KR101924434B1 (ko) 연결 가능한 캡
US9480932B2 (en) Multi-directional stackable block
JP5595492B2 (ja) 連結可能なブロック
CN106267810A (zh) 玩具、灯具或装饰物变形构件及变形组合体
CN201529382U (zh) 魔方
US9463392B2 (en) Playing figure
US20100297908A1 (en) Basic plastic component with unique stereoscopic structure for combination toy
CN203648076U (zh) 多向卡接换向积木玩具
CN211810648U (zh) 酸奶杯
CN105311843A (zh) 连接积木
CN205602379U (zh) 一种可用作玩具的饮料瓶盖
KR200460656Y1 (ko) 벽돌 완구
JP3181429U (ja) 組立てパズル
CN101017963B (zh) 一种机械互锁式接触器装置
KR200469542Y1 (ko) 관절형태의 자석완구
CN205672568U (zh) 一种咖啡机玩具
CN209155116U (zh) 积木件及包括积木件的积木组件
CN201375805Y (zh) 三阶空心魔方
US20190047759A1 (en) Bottle cap-building block
CN211245524U (zh) 一种凹字型旋转积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Termination date: 201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