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5350Y -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5350Y
CN201435350Y CN2009201392118U CN200920139211U CN201435350Y CN 201435350 Y CN201435350 Y CN 201435350Y CN 2009201392118 U CN2009201392118 U CN 2009201392118U CN 200920139211 U CN200920139211 U CN 200920139211U CN 201435350 Y CN201435350 Y CN 20143535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yoke
post
push card
magnetic l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392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叔明
李方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392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535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535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535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相互成配合状态的推动卡、衔铁部分和轭铁;衔铁部分设有用来带动推动卡动作的凸体,凸体的顶部设有用来与推动卡活动相卡接的卡柱;所述推动卡上设有卡槽,该卡槽包括两段一体成型在推动卡上的相分离的槽壁,槽壁与槽壁之间构成槽壁口,两槽壁分别由两槽壁口向外延伸设有圆弧形的限位凸,所述卡柱限位活动在推动卡的两槽壁口的限位凸之间;该卡柱为圆锥形形状。采用该结构后,使推动卡与衔铁部分之间能够相互限位,解决了原有磁保持继电器推动机构限位难的问题,避免了与其他零件发生摩擦,从而提高了继电器动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继电器动作可靠性的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也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他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开或合状态时(即接通或切断负载时),只需用正(反)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开与合的状态转换。通常触点处于保持状态时,线圈不需继续通电,仅靠永久磁钢的磁力就能维持继电器的状态不变。磁保持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中。
随着国家电网及国际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升级,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继电器动作可靠性的提高。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通常包括推动卡、衔铁部分、轭铁、线圈、接触部分和壳体等部件,推动卡、衔铁部分、轭铁、线圈和接触部分分别装在壳体内并处于对应配合的位置,推动卡是联接在衔铁部分与接触部分之间,继电器动作时,衔铁部分动作并带动推动卡动作,通过推动卡对动簧片的推或拉,使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相接触或相分离。现有的推动卡与衔铁部分是卡装在一起,继电器动作时,衔铁部分的卡装部会上下窜动,造成了推动卡与衔铁部分之间的限位困难,若在其他零件上增加对推动卡、衔铁的限位就会增大摩擦,从而影响继电器正常动作。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磁保持继电器的衔铁与轭铁之间的贴合面通常都是被设计成平面,在动作过程中,衔铁与轭铁贴合时,接触点不唯一,造成动作不稳定,而且采用平面贴合对平面度要求较高,由此增加了零件加工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通过对推动卡与衔铁部分之间配合结构的改良,使推动卡与衔铁部分之间能够相互限位,解决了原有磁保持继电器推动机构限位难的问题,避免了与其他零件发生摩擦,从而提高了继电器动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相互成配合状态的推动卡、衔铁部分和轭铁;该衔铁部分包括二片衔铁、磁钢和转轴,二片衔铁和磁钢联接成H形状,转轴设在H形的中部以使二片衔铁可以围绕所述转轴转动;轭铁的两端部分别插套在H形衔铁部分的二片衔铁之间,轭铁与二片衔铁之间设有用来实现空行程的间隙;衔铁部分还包括用来带动推动卡动作的凸体,凸体的顶部设有用来与推动卡活动相卡接的卡柱;所述推动卡上设有卡槽,该卡槽包括两段一体成型在推动卡上的相分离的槽壁,槽壁与槽壁之间构成槽壁口,两槽壁分别由两槽壁口向外延伸设有圆弧形的限位凸,所述卡柱限位活动在推动卡的两槽壁口的限位凸之间;该卡柱为圆锥形形状。
所述的两槽壁口的限位凸呈错位分布。
所述的卡柱由柱中部向柱两端分别呈锥度的渐次收缩。
所述的卡柱由柱中部向柱两端分别呈同一锥度的渐次收缩。
所述的卡柱由柱中部向柱两端分别呈不同锥度的渐次收缩。
所述的二片衔铁的自由端部的内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轭铁端部的两相对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对应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或第二贴合面的其中之一设为圆弧面,该圆弧面沿着其端沿而设,该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
所述的二片衔铁的自由端部的内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该第一贴合面设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分别沿着二片衔铁的端沿而设,该衔铁的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衔铁内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
所述轭铁端部的两相对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对应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该第二贴合面设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分别沿着轭铁端部的端沿而设,该轭铁端部的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轭铁的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是在衔铁部分与推动卡的联接处,采用了卡柱与卡槽的相配合,衔铁部分的卡柱采用圆锥形形状,卡柱由柱中部向柱两端分别呈同锥度或不同锥度的渐次收缩,即卡柱为中间大两头小的锥柱形状;推动卡的卡槽则采用了相分离的槽壁构成,且两槽壁分别由两槽壁口向外延伸设有圆弧形的限位凸,利用限位凸来对卡柱向槽壁口的窜动进行限位,使得衔铁部分与推动卡之间可以相互限位,且推动点唯一,这种配合形状,有效地提高了继电器的抗震性能。将衔铁中继电器动作时用来与轭铁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设计为圆弧面,或是将轭铁中继电器动作时用来与衔铁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设计为圆弧面,即第一贴合面或第二贴合面的其中之一设计为圆弧面,而另一个则保持为原有的平面,且该圆弧面是沿着其端沿而设,该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这样,就使得原来两个平面相贴合变成了一个平面与一个圆弧面相贴合,使得动作时由面接触改为了线接触,接触点单一固定,从而提高了接触的可靠性,同时还降低了对零件加工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衔铁部分与推动卡的配合处,将衔铁部分的卡柱设计为中间大两头小的锥柱形状;同时,将推动卡的两槽壁向槽壁口外延伸设为圆弧形的限位凸,这样,就可以利用限位凸来对卡柱向槽壁口的窜动进行限位,使得衔铁部分与推动卡之间可以相互限位,具有推动点唯一的特点,解决了原有磁保持继电器推动机构限位难的问题,避免了与其他零件发生摩擦,从而提高了继电器动作的可靠性。由于采用了将衔铁中继电器动作时用来与轭铁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或是轭铁中继电器动作时用来与衔铁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设计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是沿着其端沿而设,该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使衔铁与轭铁之间的原有方式的面接触改为了线接触,具有接触点单一固定,动作稳定的特点,提高了继电器接触的可靠性,降低了对零件加工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与衔铁部分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与衔铁部分相配合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与衔铁部分相配合(另一剖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衔铁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衔铁部分与轭铁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衔铁部分与轭铁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衔铁的构造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相互成配合状态的推动卡3、衔铁部分2和轭铁1;轭铁1是***线架4中与线架4相固定,线架4是安装在底座5上,漆包线6缠绕于线架4上,线圈引出脚7***线架4;由轭铁1、漆包线6、线架4和线圈引出脚7构成继电器的磁路部分;底座5作为其他零件的载体;固定架8是通过***底座5的方式与底座5相固定,固定架8用来限位衔铁部分2,衔铁部分2安装在固定架8与底座5之间,推动卡3的一端卡装在衔铁部分2上,推动卡3的另一端卡装在动簧片9上;由衔铁部分2和推动卡3构成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底座5上分别装有左引出片10和右引出片11,静触点12是铆接于左引出片10上,动触点13是铆接于动簧片9上,动簧片9的一端与推动卡3相卡接,动簧片9的另一端铆接于右引出片11上,动簧片9由三片组成;由动簧片9、动触点13、静触点12、左引出片10和右引出片11构成继电器的接触部分。
该衔铁部分2包括二片衔铁21、磁钢25和转轴22,二片衔铁21和磁钢25联接成H形状,转轴22设在H形的中部以使二片衔铁21可以围绕所述转轴22转动;轭铁1的两端部11分别插套在H形衔铁部分的二片衔铁21之间,轭铁1与二片衔铁21之间设有用来实现空行程的间隙20;衔铁部分2还包括用来带动推动卡动作的凸体23,凸体的顶部设有用来与推动卡活动相卡接的卡柱24;所述推动卡3上设有卡槽31,该卡槽31包括两段一体成型在推动卡上的相分离的槽壁311,槽壁与槽壁之间构成槽壁口312,两槽壁311分别由两槽壁口312向外延伸设有圆弧形的限位凸313,所述卡柱24限位活动在推动卡的两槽壁口的限位凸313之间;该卡柱24为圆锥形形状。
两槽壁口的限位凸313呈错位分布。
卡卡柱24由柱中部241向柱两端分别呈不同锥度的渐次收缩,当然,也可以是同一锥度的渐次收缩。
所述的二片衔铁21的自由端部211的内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212,轭铁端部11的两相对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对应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111;所述第一贴合面212设为圆弧面,该圆弧面212分别沿着二片衔铁的端沿而设,该衔铁的端沿的圆弧面212相对于衔铁内侧表面的平面部分213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
当然,也可以保持第一贴合面为平面,而将第二贴合面设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分别沿着轭铁端部的端沿而设,该轭铁端部的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轭铁的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是在衔铁部分2与推动卡3的联接处,采用了卡柱24与卡槽31的相配合,衔铁部分的卡柱24采用圆锥形形状,卡柱24由柱中部241向柱两端分别呈不同锥度的渐次收缩,即卡柱24为中间大两头小的锥柱形状;推动卡的卡槽31则采用了相分离的槽壁311构成,且两槽壁311分别由两槽壁口312向外延伸设有圆弧形的限位凸313,利用限位凸313来对卡柱24向槽壁口312的窜动进行限位,使得衔铁部分2与推动卡3之间可以相互限位,且推动点唯一,这种配合形状,有效地提高了继电器的抗震性能。将衔铁中继电器动作时用来与轭铁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212设计为圆弧面,当然也可以是将轭铁中继电器动作时用来与衔铁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111设计为圆弧面,即第一贴合面或第二贴合面的其中之一设计为圆弧面,而另一个则保持为原有的平面,且该圆弧面是沿着其端沿而设,该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这样,就使得原来两个平面相贴合变成了一个平面与一个圆弧面相贴合,使得动作时由面接触改为了线接触,接触点单一固定,从而提高了接触的可靠性,同时还降低了对零件加工的要求。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相互成配合状态的推动卡、衔铁部分和轭铁;该衔铁部分包括二片衔铁、磁钢和转轴,二片衔铁和磁钢联接成H形状,转轴设在H形的中部以使二片衔铁可以围绕所述转轴转动;轭铁的两端部分别插套在H形衔铁部分的二片衔铁之间,轭铁与二片衔铁之间设有用来实现空行程的间隙;其特征在于:衔铁部分还包括用来带动推动卡动作的凸体,凸体的顶部设有用来与推动卡活动相卡接的卡柱;所述推动卡上设有卡槽,该卡槽包括两段一体成型在推动卡上的相分离的槽壁,槽壁与槽壁之间构成槽壁口,两槽壁分别由两槽壁口向外延伸设有圆弧形的限位凸,所述卡柱限位活动在推动卡的两槽壁口的限位凸之间;该卡柱为圆锥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槽壁口的限位凸呈错位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柱由柱中部向柱两端分别呈锥度的渐次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柱由柱中部向柱两端分别呈同一锥度的渐次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柱由柱中部向柱两端分别呈不同锥度的渐次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片衔铁的自由端部的内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轭铁端部的两相对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对应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或第二贴合面的其中之一设为圆弧面,该圆弧面沿着其端沿而设,该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片衔铁的自由端部的内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该第一贴合面设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分别沿着二片衔铁的端沿而设,该衔铁的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衔铁内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端部的两相对侧表面的端沿设为继电器动作时能够与轭铁对应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该第二贴合面设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分别沿着轭铁端部的端沿而设,该轭铁端部的端沿的圆弧面相对于轭铁的侧表面的平面部分由中部向两边呈渐次下沉。
CN2009201392118U 2009-06-22 2009-06-22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535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92118U CN201435350Y (zh) 2009-06-22 2009-06-22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92118U CN201435350Y (zh) 2009-06-22 2009-06-22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5350Y true CN201435350Y (zh) 2010-03-31

Family

ID=42054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39211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5350Y (zh) 2009-06-22 2009-06-22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5350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1403A (zh) * 2013-09-30 2014-01-2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3531404A (zh) * 2013-09-30 2014-01-2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3794415A (zh) * 2014-01-23 2014-05-14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CN104882337A (zh) * 2015-04-29 2015-09-0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简便、限位可靠的多路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1403A (zh) * 2013-09-30 2014-01-2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3531404A (zh) * 2013-09-30 2014-01-2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3531404B (zh) * 2013-09-30 2016-01-06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3531403B (zh) * 2013-09-30 2016-04-13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3794415A (zh) * 2014-01-23 2014-05-14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CN104882337A (zh) * 2015-04-29 2015-09-0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简便、限位可靠的多路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4882337B (zh) * 2015-04-29 2017-05-03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简便、限位可靠的多路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8901B2 (en) Energy-saving electromagnetic switch device
CN204651253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100501885C (zh) 使用永磁铁的操动机构
CN201435353Y (zh) 一种旋转式磁路结构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4668248U (zh) 磁保持继电器的接触***
US8080747B2 (en) Mechanical interlock between two electrical devices
CN201435350Y (zh)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CN103489717A (zh) 一种拍合式双磁路磁保持继电器
CN201594509U (zh)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01247742Y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201465916U (zh) 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
CN203721645U (zh) 电磁继电器及其电磁组件
CN201570456U (zh) 一种新型两组触点组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2423142U (zh) 一种应用于磁保持继电器中的铰链型驱动机构
CN214043580U (zh) 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
CN101984504A (zh) 一种具有双柔性推动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1766036U (zh) 具有双柔性推动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3826296U (zh) 一种缓和动作电压差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2487498U (zh) 双向磁场消弧装置
CN201812757U (zh)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CN201435351Y (zh) 一种带圆弧型贴合面的磁保持继电器
CN110335788A (zh) 一种小型化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
CN201966148U (zh) 电磁继电器
CN204651252U (zh) 继电器屏蔽罩的安装结构
CN208922995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