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2615Y -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62615Y
CN201262615Y CN 200820099973 CN200820099973U CN201262615Y CN 201262615 Y CN201262615 Y CN 201262615Y CN 200820099973 CN200820099973 CN 200820099973 CN 200820099973 U CN200820099973 U CN 200820099973U CN 201262615 Y CN201262615 Y CN 20126261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en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light source
bio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200999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珏
罗阳
府伟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filed Critic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Priority to CN 2008200999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6261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6261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6261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包括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入射光通道、出射光通道和智能分析处理平台;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包括SPR生物传感器和可调检测光源;入射光通道包括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包括偏振光源及其控制***;出射光通道包括会聚透镜和光电探测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分析标本中多种物质的相互间作用(多因素的作用),避免了单一测定带来的***偏差;并且极大减少了检测时间,加速了检测过程;携带方便,检测灵敏度高,能够应用于多个领域和多种环境,特别是能充分满足野外环境的使用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是一种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波(SPW,Surface Plasma Wave)进行检测的技术,具有无须标记、高速化、专一性、灵敏度高以及大量平行筛选等优点。表面等离子体(SP)是沿着金属和电介质间界面传播的电磁波形成的。当平行表面的偏振光以称之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入射在界面上,发生衰减全反射时,入射光被耦合入表面等离子体内,光能大量被吸收,在这个角度上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界面反射光显著减少。由于SPR对金属表面电介质的折射率非常敏感,不同电介质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不同。同种电介质,其附在金属表面的量不同,则SPR的响应强度不同。基于这种原理,SPR生物传感器通常将一种具特异识别属性的分子即配体固定于金属膜表面,监控溶液中的被分析物与该配体的结合过程。在复合物形成或解离过程中,金属膜表面溶液的折射率发生变化,随即被SPR生物传感器检测出来。
与传统的相互作用技术如超速离心、荧光法、热量测定法等相比,SPR生物传感器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实时检测,能动态地监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全过程;(2)无需标记样品,保持了分子活性;(3)样品需要量极少,一般一个表面仅需约1μg蛋白配体;(4)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5)应用范围非常广泛;(6)高通量、高质量的分析数据;(7)能跟踪监控固定的配体的稳定性;(8)复合物的定量测定不干扰反应的平衡;(9)大多数情况下,不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10)由于SPR基于对未穿透样品的反射光的测量,所以检测能在混浊的甚至不透明的样品中进行。基于以上特点,SPR生物传感器得以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药物筛选、临床诊断、食物检测及环境监控、膜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通常是使用分离培养结合形态特性、生化鉴定、免疫分析的方法,培养法存在操作复杂、特异性不强、所需时间长等缺点,且许多细菌培养要求高,生化特征、抗生素敏感型等表型特征不稳定,易受到基因调控、质粒获失及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影响。而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鉴定方法如质粒分析、核酸杂交、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等,能够克服以微生物表型特征为基础检测方法的缺点和影响因素,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但是这些技术仍不同程度存在着操作复杂、假阳性率高、低通量、特异性差等缺点。从而限制了这些技术在临床,尤其是在野外环境中的应用。我国目前野外作业时病原微生物的检查和鉴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技术和方法,检测项目少,耗时长,灵敏度低,有些还需要在专门的实验室才能进行,这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救援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操作复杂、假阳性率高、低通量、特异性差等缺点,并且检测项目多样,特别适用于野外作业时病原微生物的检查和鉴定。
本实用新型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入射光通道、出射光通道和智能分析处理平台,所述入射光通道包括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所述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包括偏振光源和振光源控制***;
所述出射光通道包括会聚透镜和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设置在会聚透镜的焦点上,所述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与智能分析处理平台相联;
进一步,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和可调检测光源: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包括反应池、透镜I和基质,所述反应池设置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上部,所述透镜I设置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下部,所述基质设置在反应池与透镜I之间,所述基质上设置有金属膜,所述金属膜与反应池保持接触,所述反应池上预先包被有多个生物探针;
进一步,所述智能分析处理平台包括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信号分析/处理电路和显示电路,所述经光电探测器采集的信号依次经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后送入信号分析/处理电路进行分析处理,所得结果通过显示电路送入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进一步,所述偏振光源包括光发射器、透镜II、滤光片、偏振片和柱面透镜,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依次通过透镜II、滤光片和偏振片后,通过柱面透镜发生角向会聚,射向透镜I底部;
进一步,偏振光源控制***包括步进电机、细分驱动装置和步进电机控制器,所述步进电机控制器发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细分驱动装置转化为步进电机的角位移,步进电机控制器通过细分驱动装置与步进电机电连接,通过控制步进脉冲信号的频率,可以对步进电机精确调速;控制步进脉冲的个数,可以对步进电机精确定位;
进一步,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由微处理器及其***电路、测温电路、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显示接口电路、控温电路、定温超限报警电路组成,所述测温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其***器件,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能探测反应池温度的位置,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依次经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后送入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显示接口电路、控温电路、定温超限报警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金属膜为铬膜外镀金膜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检测装置还包括样本进液口和样本出液口,所述样本进液口和样本出液口设置在反应池的上部;
进一步,所述基质为玻璃或硅片,所述透镜I为球面透镜或三棱透镜;
进一步,所述生物探针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探针、铜绿假单胞菌生物探针、破伤风杆菌生物探针、产气荚膜杆菌生物探针、痢疾杆菌生物探针、炭疽杆菌生物探针和/或霍乱弧菌生物探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当待测溶液与SPR生物传感器相接触时,其生物单分子层的各生物分子与待测样品溶液中的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使生物单分子层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可导致该单分子层上的各生物分子出现SPR现象的改变,通过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出SPR角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实现多个生物学信号并行检测(浓度)的工作方式为:1.采样:准备数份样品,该样品含有可与预包被的生物探针特异性结合的已知浓度的目标分子,且数份样品中目标分子的浓度是依次递增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记录不同时刻t和生物分子SPR角ω的变化,根据t和ω的关系做出ω/t曲线;2.得出标准曲线:通过ω/t曲线,可以得到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物分子的SPR平衡角度ω0的值,做出此角度值与该点对应的目标分子浓度C的标准曲线,即对应于各目标分子的ω0/C曲线,该对应关系存入检测***的智能分析平台中,形成数据库;3.检测:当检测位置浓度溶液时,先根据各点的SPR角ω与t的时间关系得到ω/t曲线,由ω/t曲线得到各SPR的ω0值,再由ω0/C曲线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该目标分子的浓度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遴选病原菌进行检测,并设计出相对应的生物探针,设置在反应池中,实现了多通道检测,简化了检测过程,提高了检测效率;
(2)能够较好地克服非特异性响应,实现对待测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检测,从整体上提高了传感器性能;
(3)改变了传统光源的设置方式,通过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的设置,能够根据检测需要,随时调整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克服了传统的检测装置由于固定了最佳入射角而导致检测效率低下的缺点,能充分满足了检测需要;
(4)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小型化设计,不但结构紧凑,同时提高了仪器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分析标本中多种物质的相互间作用(多因素的作用),避免了单一测定带来的批间差异;并且极大减少了检测时间,加速了检测过程;使用方便,检测灵敏度高,能够能用于多个领域,特别是能充分满足野外环境的使用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物探针设置示意图;
图3为信号传递示意图;
图4为巡航可调式光源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反应池;2—透镜I;3—基质;4—金属膜;5—生物探针放置点;6—偏振光源;7—偏振光源控制***;8—会聚透镜;9—光电探测器;10—信号放大电路;11—A/D转换电路、12—信号分析/处理电路;13—显示电路;14—光发射器;15—透镜II;16—滤光片;17—偏振片;18—柱面透镜;19—温度控制装置;20—样本进液口;21—样本出液口;22—智能分析平台;23—步进电机;24—细分驱动装置;25—步进电机控制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生物探针包被示意图;图3为光电信号传递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标示光信号传递线路,实线箭头表示电信号传递线路);图4为巡航可调式光源的控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入射光通道、出射光通道和智能分析处理平台22:
其中,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包括SPR生物传感器:SPR生物传感器包括反应池1、透镜I2和基质3,反应池1设置在SPR生物传感器上部,透镜I2设置在SPR生物传感器下部,基质3设置在反应池1与透镜I2之间,基质3上设置有金属膜4,金属膜4与反应池1保持接触,反应池1中设置有多个生物探针放置点5;
入射光通道包括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包括偏振光源6和偏振光源控制***7;偏振光源6包括光发射器14、透镜II15、滤光片16和偏振片17,光发射器14发出的光依次通过透镜II15、滤光片16和偏振片17后,经柱面透镜18发生角向会聚,射向透镜I2底部,其中,滤光片16能够改善入射光的单色性,偏振片17为可调式偏振片,用以产生符合要求的P偏振光。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14采用能耗低,发光稳定的LED光源,
偏振光源控制***7包括步进电机23、细分驱动装置24和步进电机控制器25,步进电机控制器25发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细分驱动装置24转化为步进电机23的角位移,通过控制步进脉冲信号的频率,可以对步进电机23精确调速;控制步进脉冲的个数,可以对步进电机23精确定位控制。其调节可以通过中间的细分驱动24装置进行控制,并且此参数为可变参数。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程序根据实施例的要求设置为:0.1秒/步,每步的移动精度为1mm。
出射光通道包括会聚透镜8和光电探测器9,光电探测器9设置在会聚透镜8的焦点上;本实施例中的光电探测器9采用精度高、性能稳定的面阵CCD。
智能分析处理平台22包括信号放大电路10、A/D转换电路11、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信号分析/处理电路12和显示电路13,经光电探测器9采集的信号依次经信号放大电路10、A/D转换电路11后送入信号分析/处理电路12进行分析处理,所得结果通过显示电路13输入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19,温度控制装置19与样本池1相联,温度控制装置19由单片机、测温电路、A/D转换电路、显示接口电路、按键接口电路、控温电路、定温超限报警电路及数据存储电路等几部分组成。控温电路包括可控硅和加热丝,测温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器件,通过温度传感器感测温度变化,把温度信号通过A/D转换电路转换成频率信号,当温度低于或者高于设定值下限时,单片机控制可控硅导通或者关断对加热丝进行控制,使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存储电路是用来存储温控***进行工作的温度和时间,使得在***掉电的情况下数据不会丢失。
本实施例中,金属膜4为使用真空镀膜法在基质上先镀上一层铬,再在铬膜上镀上一层金膜的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地消除声电干扰。
本实施例中,基质3选用玻璃基片;透镜I2为三棱透镜。
所有光学元件都设置在一煮黑的可密封筒体内,从而减少外界杂散光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
测量试液中多种分子浓度的实施例的实验步骤如下:
1.生物探针的包被:向反应池内通入摩尔比为1:9的生物素化硫醇衍生物和OH根硫醇稀释液的混合物(PBS缓冲液环境),反应足够长的时间,在各生物探针放置点表面形成紧密覆盖的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再用PBS缓冲液冲洗,接着使用微量加样器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七种病原菌的生物探针注入反应池中的各生物探针放置点;
2.测定:当反应池中包被了生物探针以后,将待测样品通入反应池,调节棱镜的角度,使发生共振的黑线落入光电探测器的检测范围之内。开始检测,同时通过光电探测器9记录各点的SPR信号,送入智能分析平台进行分析处理,智能分析平台的工作过程如下:由SPR信号得到各点的ω/t曲线,再由各点的ω/t曲线得到各点的SPR平衡角ω0,通过与数据库中的存储的ω0/C曲线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得到各点的浓度值。
利用偏振光源控制器控制偏振光源的移动方式和位置,可以实现在每个位置保证都以最佳的入射角入射,确保了每个指标的一致性,能够实现多种指标的同步检测,尤其适合于基因组的功能分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入射光通道、出射光通道和智能分析处理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射光通道包括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所述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包括偏振光源(6)及偏振光源控制***(7);
所述出射光通道包括会聚透镜(8)和光电探测器(9),所述光电探测器(9)设置在会聚透镜(8)的焦点上,所述光电探测器(9)的输出端与智能分析处理平台相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包括反应池(1)、透镜I(2)和基质(3),所述反应池(1)设置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上部,所述透镜I(2)设置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下部,所述基质(3)设置在反应池(1)与透镜I(2)之间,所述基质(3)上设置有金属膜(4),所述金属膜(4)与反应池(1)保持接触,所述反应池(1)上包被有多个生物探针(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分析处理平台(22)包括信号放大电路(10)、A/D转换电路(11)、显示接口电路(13)和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信号分析/处理电路(12),所述经光电探测器(9)采集的信号依次经信号放大电路(10)、A/D转换电路(11)后送入信号分析/处理电路(12)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显示接口电路(13)与信号分析/处理电路(12)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光源(6)包括光发射器(14)、透镜II(15)、滤光片(16)、偏振片(17)和柱面透镜(18),所述光发射器(14)发出的光依次通过透镜II(15)、滤光片(16)和偏振片(17)后,通过柱面透镜(18)发生角向会聚,射向透镜I(2)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光源控制***(7)包括步进电机(23)、细分驱动装置(24)和步进电机控制器(25),所述步进电机控制器(25)通过细分驱动装置(24)与步进电机(23)电连接,所述步进电机控制器(25)发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细分驱动装置(24)转化为步进电机(23)的角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19),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9)由微处理器及其***电路、测温电路、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显示接口电路、控温电路、定温超限报警电路组成,所述测温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器件,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能探测反应池温度的位置,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依次经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后送入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显示接口电路、控温电路、定温超限报警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4)为铬膜外镀金膜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检测装置还包括样本进液口(20)和样本出液口(21),所述样本进液口(20)和样本出液口(21)设置在反应池(1)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3)为玻璃或硅片,所述透镜I(2)为球面透镜或三棱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探针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探针、铜绿假单胞菌生物探针、破伤风杆菌生物探针、产气荚膜杆菌生物探针、痢疾杆菌生物探针、炭疽杆菌生物探针和/或霍乱弧菌生物探针。
CN 200820099973 2008-09-12 2008-09-12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261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20099973 CN201262615Y (zh) 2008-09-12 2008-09-12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20099973 CN201262615Y (zh) 2008-09-12 2008-09-12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62615Y true CN201262615Y (zh) 2009-06-24

Family

ID=40809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2009997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2615Y (zh) 2008-09-12 2008-09-12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62615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9643B (zh) * 2008-08-18 2011-0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多通道表面等离子波传感检测***
CN102253014A (zh) * 2011-04-15 2011-11-23 深圳大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检测***和方法
CN105486665A (zh) * 2016-01-26 2016-04-13 深圳大学 一种spr检测***及方法
CN109813685A (zh) * 2019-02-21 2019-05-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测定废水急性毒性的单细菌表面等离子体机械振动成像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9643B (zh) * 2008-08-18 2011-0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多通道表面等离子波传感检测***
CN102253014A (zh) * 2011-04-15 2011-11-23 深圳大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检测***和方法
CN105486665A (zh) * 2016-01-26 2016-04-13 深圳大学 一种spr检测***及方法
CN105486665B (zh) * 2016-01-26 2018-07-31 深圳大学 一种spr检测方法
CN109813685A (zh) * 2019-02-21 2019-05-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测定废水急性毒性的单细菌表面等离子体机械振动成像方法
CN109813685B (zh) * 2019-02-21 2020-05-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测定废水急性毒性的单细菌表面等离子体机械振动成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9643B (zh) 一种多通道表面等离子波传感检测***
Valcárcel et al. Flow–Through (Bio) Chemical Sensors
CN101821620B (zh) 微流体传感器复合结构
Zhang et al. Advances in online methods for monitoring microbial growth
US11448580B2 (en) Biodetector based on interference effect of thin film with ordered porous nanostructures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to detect biomolecules
US202302287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samples
CN101614655B (zh) 一种基于光声技术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201262615Y (zh)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CN104849481A (zh) 一种全自动高通量光学生物传感装置
CN102262052B (zh) 激光共聚焦斜入射椭偏高通量生物分子反应成像检测装置
CN105021578A (zh) 流体荧光定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0575927C (zh) 光激发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
Halilović et al. Review of biosensors for environmental field monitoring
CN201517993U (zh) 一种基于光声技术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
CN2758753Y (zh) 多通道表面等离子共振影像传感器
CN107543814A (zh) 一种基于45°双驱动对称结构弹光调制的生物传感***
CN204595003U (zh) 一种全自动高通量光学生物传感装置
Chen et al. Portable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volatile organic chemicals in biomanufacturing processes: recent advances and limitations
CN106198459B (zh) 基于纳米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生物分析传感装置
CN201434868Y (zh) 波导耦合金属光子晶体生物传感器
CN211785573U (zh) 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栅波导微流体检测***
Salina et al. Multi-spot, label-free detection of viral infection in complex media by a non-reflecting surface
JP2011519017A (ja) 輸送システムの測定装置
CN111157729A (zh) 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波导微流体检测***
Li et al. Optofluidic nanoplasmonic biosensor for label-free live cell analysis in real ti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