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8567Y - 改良多孔葫芦丝 - Google Patents

改良多孔葫芦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38567Y
CN201138567Y CNU2007200161973U CN200720016197U CN201138567Y CN 201138567 Y CN201138567 Y CN 201138567Y CN U2007200161973 U CNU2007200161973 U CN U2007200161973U CN 200720016197 U CN200720016197 U CN 200720016197U CN 201138567 Y CN201138567 Y CN 2011385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hole
sound
little
interval
min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161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传明
宫敬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161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3856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385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385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us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乐器。改良多孔葫芦丝,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8-14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除双手小拇指不对应主管音孔以外,其余手指都对应主管上的音孔。本实用新型葫芦丝音孔位置与大小按照律学设计,保证传统演奏技法与风格,手形自然,与演奏者的手形与习惯相吻合,手指灵活,演奏方便,加开半音孔,使十二音齐备,便于演奏转调、半音阶及复杂调式乐曲。

Description

改良多孔葫芦丝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乐器,特别是葫芦丝。
背景技术:
现常用葫芦丝为七孔,演奏转调或者变化音较多的作品难度较大。为了进一步丰富乐器的表现力,有的同仁加开了个别半音孔,但不能满足乐曲表达的需要;有的加键,但是改变了乐器传统的演奏技法;有的拓宽了乐器的音域,但是半音较少,不易于演奏转调或变化音较多的作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改良多孔葫芦丝,保证传统演奏技法与风格,手形自然、手指灵活、演奏方便,便于演奏转调、半音阶及复杂调式乐曲。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改良多孔葫芦丝,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8-14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除双手小拇指不对应主管音孔以外,其余手指都对应主管上的音孔。
所述主管上开设有8个音孔,右手无名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大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中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大三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食指对应一个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纯四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大拇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纯五度音程关系位置;左手无名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大六度音程位置;左手中指对应一个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小七度音程位置;左手食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纯八度音程位置;左手大拇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左手食指对应音孔上方大二度音程位置。
所述主管上开有9-14个音孔,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大拇指、左手无名指、左手食指或左手大拇指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大音孔更换为两个小音孔,其音程关系为:右手无名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右手无名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小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无名指上方小音孔位于其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中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右手中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小三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中指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大拇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右手大拇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减五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大拇指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左手无名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左手无名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小六度音程位置,左手无名指对应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食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左手食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大七度音程位置,左手食指对应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大拇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左手大拇指下方小音孔位于食指所控音孔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大拇指对应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
本实用新型葫芦丝音孔位置与大小按照律学设计,保证传统演奏技法与风格,手形自然,与演奏者的手形与习惯相吻合,手指灵活,演奏方便,加开半音孔,使十二音齐备,便于演奏转调、半音阶及复杂调式乐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8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14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8-14孔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8孔葫芦丝,(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8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除双手小拇指不对应主管音孔以外,其余手指都对应主管上的音孔:右手无名指对应一个大音孔(F),大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大二度音程位置;右手中指对应一个大音孔(E),大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大三度音程位置;右手食指对应一个音孔(D),音孔位于筒音上方纯四度音程位置;右手大拇指对应一个大音孔(H),大音孔位于筒音上方纯五度音程位置;左手无名指对应一个大音孔(C),大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大六度音程位置;左手中指对应一个音孔(B),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小七度音程位置;左手食指对应一个大音孔(A),大音孔位于筒音上方纯八度音程位置;左手大拇指对应一个大音孔(G),大音孔位于食指所控音孔(A)上方大二度音程位置。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9孔葫芦丝,(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9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右手无名指对应两个小音孔(7)、(8),下方小音孔(8)位于筒音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上方小音孔(7)位于下方小音孔(8)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他各指对应音孔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9孔葫芦丝,(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9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右手中指对应两个小音孔(5)、(6),下方小音孔(6)位于筒音上方小三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5)位于下方小音孔(6)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他各指对应音孔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的9孔葫芦丝,(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9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右手大拇指对应两个小音孔(12)、(11),下方小音孔(12)位于筒音上方减五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11)位于下方小音孔(12)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他各指音孔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的9孔葫芦丝,(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9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左手无名指对应两个小音孔(4)、(3),下方小音孔(4)位于筒音上方小六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3)位于下方小音孔(4)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他各指音孔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如图3所示的9孔葫芦丝,(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9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左手食指对应两个小音孔(2)、(1),下方小音孔(2)位于筒音上方大七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1)位于下方小音孔(2)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他各指音孔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的9孔葫芦丝,(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9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左手大拇指两个小音孔(10)(9),下方小音孔(10)位于食指所控音孔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9)位于下方小音孔(10)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他各指音孔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如图32所示的14孔葫芦丝,(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主管上开设有14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除双手小拇指不对应主管音孔以外,其余手指都对应主管上的音孔:右手无名指对应两个小音孔(7)、(8),下方小音孔(8)位于筒音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上方小音孔(7)位于下方小音孔(8)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右手中指对应两个小音孔(5)、(6),下方小音孔(6)位于筒音上方小三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5)位于下方小音孔(6)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右手大拇指对应两个小音孔(12)、(11),下方小音孔(12)位于筒音上方减五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11)位于下方小音孔(12)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无名指对应两个小音孔(4)、(3),下方小音孔(4)位于筒音上方小六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3)位于下方小音孔(4)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食指对应两个小音孔(2)、(1),下方小音孔(2)位于筒音上方大七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1)位于下方小音孔(2)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大拇指两个小音孔(10)(9),下方小音孔(10)位于食指所控音孔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对应上方小音孔(9)位于下方小音孔(10)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其他指对应音孔同实施例1。

Claims (3)

1、改良多孔葫芦丝,其由葫芦嘴、葫芦、一根主管和两根副管组成,其特征是:主管上开设有8-14个音孔,音孔的排列位置及大小在不违背律学的前提下,与双手持乐器的手形位置相适应,除双手小拇指不对应主管音孔以外,其余手指都对应主管上的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多孔葫芦丝,其特征是:主管上开设有8个音孔,右手无名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大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中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大三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食指对应一个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纯四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大拇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纯五度音程关系位置;左手无名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大六度音程位置;左手中指对应一个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小七度音程位置;左手食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筒音上方纯八度音程位置;左手大拇指对应一个大音孔,其位于左手食指对应音孔上方大二度音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多孔葫芦丝,其特征是:主管上开有9-14个音孔,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大拇指、左手无名指、左手食指或左手大拇指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大音孔更换为两个小音孔,其音程关系为:右手无名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右手无名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小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无名指上方小音孔位于其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中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右手中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小三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中指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大拇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右手大拇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减五度音程关系位置,右手大拇指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关系位置;左手无名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左手无名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小六度音程位置,左手无名指对应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食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左手食指下方小音孔位于筒音上方大七度音程位置,左手食指对应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大拇指对应两个小音孔,左手大拇指下方小音孔位于食指所控音孔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左手大拇指对应上方小音孔位于下方小音孔的上方小二度音程位置。
CNU2007200161973U 2007-11-26 2007-11-26 改良多孔葫芦丝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85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161973U CN201138567Y (zh) 2007-11-26 2007-11-26 改良多孔葫芦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161973U CN201138567Y (zh) 2007-11-26 2007-11-26 改良多孔葫芦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38567Y true CN201138567Y (zh) 2008-10-22

Family

ID=40039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1619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8567Y (zh) 2007-11-26 2007-11-26 改良多孔葫芦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3856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8120A (zh) * 2017-06-23 2017-08-18 彭星超 一种十八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8120A (zh) * 2017-06-23 2017-08-18 彭星超 一种十八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017233A1 (fr) Violon numérique multifonctions
CN201138567Y (zh) 改良多孔葫芦丝
CN201117236Y (zh) 改良多孔巴乌
CN203480823U (zh) 一种多音孔的迷你萨克斯
CN201181568Y (zh) 改良十一孔笛子
CN205984255U (zh) 宽音域十孔葫芦丝
CN2624341Y (zh) 实用十孔笛子
CN204904809U (zh) 十二平均律笛子
KR20080041515A (ko) 티자형 오카리나
CN209418122U (zh) 一种宽音域双管葫芦丝
CN206833901U (zh) 一种十八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
CN201638542U (zh) 单键十孔笛
CN201237891Y (zh) 实用十一孔笛子
CN2770032Y (zh) 实用十孔箫
CN209880118U (zh) 一种改进后的新型陶笛
CN204155601U (zh) 一种音域更宽的竖吹巴乌
CN208538463U (zh) 一种便于掌握含吹咀量的葫芦丝
CN205050544U (zh) 新型葫芦丝
CN2845087Y (zh) 吹管乐器
CN205069092U (zh) 一种足琴
CN102693713B (zh) 一种吉他拍锤
CN2624340Y (zh) 实用十孔低音笛子
CN202487135U (zh) 一种方便演奏的萨克斯
CN111243555B (zh) 一种快速切换的吉他拨片
CN2283295Y (zh) 十二均音民族管乐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Termination date: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