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6568Y - 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 - Google Patents

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6568Y
CN201036568Y CNU200720003260XU CN200720003260U CN201036568Y CN 201036568 Y CN201036568 Y CN 201036568Y CN U200720003260X U CNU200720003260X U CN U200720003260XU CN 200720003260 U CN200720003260 U CN 200720003260U CN 201036568 Y CN201036568 Y CN 20103656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ficial tooth
carrier
alveolar bone
fixed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32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烈堂
陈贞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eng Enterprise Co Ltd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Chengeng Enterprise Co Ltd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eng Enterprise Co Ltd Taiwan filed Critical Chengeng Enterprise Co Ltd Taiwan
Priority to CNU2007200032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656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656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656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包含一载体,具有一承载部,承载部的断面呈弧形,底面下凹的弧部是用以配合齿槽骨顶面弯曲的弧度而可以跨置于其上,承载部于顶面凸设有一接合部供义齿设置,接合部是由至少一个以上的上窄下宽的柱体构成,载体底面设有一定位部,使此一具力学传导结构的载体,可以被定位于人体齿槽骨的皮质骨上。

Description

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义齿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具力学传导结构,而固定在齿槽骨的皮质骨(cortical bone)表面的义齿载体。
背景技术
目前就义齿的装设有许多种不同的做法,最早的做法是直接将义齿设置在牙龈上,这种做法虽然简便可是使用者却较容易有异物感,不能咀嚼硬物,并且会有不易固定及造成牙龈发炎等缺点。
另一种做法是人工牙根,也就是平常最常见的植牙,这种做法在许多的先前专利案件例如:美国专利第4359318,6322364,542847,6916177,5306149,6991463,3925892,4722687、4344757、4964801、6655962等等的案件都己有了详细的揭露。此种做法的问题在于义齿仅只靠单一的基桩在支撑,而且又是固定在密度及硬度都较低的海绵状齿槽骨上,所以承载力较差,并且若齿槽骨已严重吸收萎缩致牙床宽度不够的,不可植牙,即使植牙也容易失败。而且由于咀嚼时扭力或剪力等问题,也会造成义齿的松脱或是齿槽骨的受损,另外在植入人工牙根后必需经过约六个月左右的复原时间才能再装置义齿,这又是另一个问题。
另外,有一种以U型或鞍型、覆盖型等具包覆式结构,或设有唇状物(lip)、凸缘(flange)、肩状物(shoulder)等辅助构件的人工牙根,例如:美国专利第5906489、4702697、5052930、5513989、3579829、4121340、4379694、4531916、5201736、5759033、5944526、6287118等等案件中所揭露的,此种人工牙根虽有不同于单基桩的包覆或辅助设计,但是整体结构都是着重在固定的问题上,以基桩为主要受力的结构,受力的部分集中于基桩的下方,基桩的面积有限,因此造成齿槽骨的受力面不够广,不能够将力量平均的分散,所以仍有受力不平均容易损坏的问题。
以目前市面上所贩售的大多数义齿结构来看,因为咬合时义齿所受的压力、扭力与剪力无法被顺利的传导分散,所以就必须要有一强而有力的固定方式和固定结构来与之对抗,因此,这些现有技术主要的结构重点都着重在如何将义齿牢固且稳定的固定在齿槽骨上,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固定在较松散的海绵状齿槽骨处,而非固定在较为密实、坚硬的齿槽骨皮质骨的部分,在这样的结构都没有注意到咬合时受力以及力量的平衡与平均分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支撑力大、受力平均且稳定的义齿载体。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将义齿载体直接固定在齿槽骨的皮质骨(cortical bone)表面。该义齿载体具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的断面呈弧形且中间厚度较厚而朝两端渐薄;该承载部于顶面凸设有一接合部供义齿设置,该接合部是由至少一个以上的上窄下宽的柱体构成,使该义齿载体形成一具力学传导的结构,该载体底面设有一定位部,可以被定位于人体齿槽骨的皮质骨(cortical bone)上。
本实用新型一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包含有:
一载体,具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及底面朝同一侧凸起,使该承载部的断面呈弧形,且中间厚度较厚而朝两端渐薄,该承载部底面下凹的弧部是用以配合齿槽骨顶面弯曲的弧度而可以跨置于其上,该承载部于顶面凸设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是由至少一个以上的上窄下宽的柱体构成,该接合部上可供设置义齿,使该义齿载体形成一力学传导的结构,透过此一具力学传导结构的载体,让义齿的受力全面而且平均传导至齿槽骨的皮质骨(cortical bone)上的每一个点,以面而非以点来承载受力,该载体底面设有一定位部,使该载体可以被定位于人体齿槽骨的皮质骨表面上。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该义齿载体更包含有一托架,对应该载体的形状设置于该接合部上,该托架具有一基部,该基部的断面呈弧形;并且于对应该载体柱体的位置设有一承座,各该承座上用以供该义齿设置,各该义齿底面对应该承座的形状设一凹穴,使该承座可以对应套入该凹穴中。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该定位部是由若干定位桩所构成。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该定位桩的末端较为宽大而形成一卡部。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该定位桩表面设有凸纹。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该等定位桩是一一分别设置于该承载部底面。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该等定位桩是两两一组设置于该承载部底面。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定位部是由若干螺栓所构成。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该螺栓是一一分开,分别螺设于该承载部。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该螺栓是两两一组螺设于该承载部的两侧。
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中该托架的承座与该接合部的柱体间设置一弹性垫片,以提供该托架适当的弹性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是将义齿在咀嚼时承受的受力,透过上窄下宽的柱体,逐渐向下平均分散传导,至厚度由中间往两侧渐薄延伸的弧形承载部的底部,此载体构造具有建筑学上“筏式基础”(RaftFoundation)的力学支撑原理,以整个皮质骨表面的每一个点平均承载义齿所传递下来的力量。使受力不再集中在单一或***有限面积,而是将受力全面而且平均的传至皮质骨表面的每一个点,以面而非以点来支撑,受力平均且稳定。而且,皮质骨的骨质密度高,其结构较坚硬密实,可提供较大的支撑力。
为能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功效,以下兹举七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装设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装设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第三实施例装设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第四实施例装设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10为第五实施例装设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11为第六实施例装设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12为第七实施例装设完成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包含有:
一载体10,配合人体上颚部或下颚部的形状而呈拱形,具有一承载部11,该承载部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及底面朝同一侧凸起,使该承载部的断面呈弧形,同时该承载部的厚度,则由弧形的中间朝两侧渐薄,使其断面呈新月状,该承载部底面下凹的弧部,是用以配合人体齿槽骨顶面弯曲的弧度,使该承载部可以完整的贴坐于齿槽骨上面。该承载部于顶面中间凸设有一接合部12,该接合部可以配合该载体为单颗、多颗或全口义齿的不同而由一个或多数个上窄下宽的柱体所构成。该载体底面设有一定位部13,以使该载体可以被定位于齿槽骨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部为若干凸设于该承载部底面的定位桩14所构成,其设置方式是将若干定位桩一一分开,分别设置在该承载部底面,该定位桩表面设有横向或纵向凸纹15,并且该定位桩的末端较为宽大而形成一卡部16,该定位桩亦可不设卡部16而改以具有环状、点状或齿状等其它具摩擦力的结构。
一托架20,对应该载体的拱形及弧度设置,具有一基部21,该基部的断面亦呈弧形,该基部上对应该载体各该柱体的位置设有一承座22。各该承座上设有一义齿23,各该义齿底面对应该承座的形状设一凹穴24,使该承座22可以一对一的套入该凹穴24中。该托架在套设于该载体时该基部与该承载部间会有一间隙,以供容置齿龈6。
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该载体10是直接设置于颚部齿槽骨1上,并且为能有较好的承载效果,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部以柱体为中心两侧延伸至齿槽骨弧面与侧面的切点上,如此可以使承受力的面积极大化。但若齿槽骨已严重萎缩,或是齿槽骨宽度已不够等等状况,则视柱体高度和稳定度,适度的调整两侧的宽度。在装设载体前要先在齿槽骨的预定位置钻设数个定位孔2,该等定位孔的深度必须离牙齿的神经槽3有一段距离,然后填入以可分解(biodegradable)并且可被自体骨质取代的骨水泥(bone cement),或其它类似的材料。定位桩桩脚面积较大,目的是在骨水泥固化及骨水泥分解置换成自体骨质后,皆能产生固定作用,使定位部13不易松动。迨载体10设置后,该承载部11底面的定位桩14会对应固定在该等定位孔2中,该承载部的弧形底面则位于齿槽骨1上方,该载体10与齿槽骨1的间的间隙则会被骨水泥填满,而使该载体可以配合齿槽骨顶面凹凸的形状而与的完整的贴附,将载体固定于齿槽骨上。的后再将该托架20套设在该载体10上即可,必要时可以再加设螺栓25横向穿设于该托架20与该载体的承载部11,强化其结合,如图1及图2所示。
不同于以往着重于固定的义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载体10与齿槽骨1的表面密合而跨坐其上,利用上窄下宽的柱体将受力向下传导,并且采用建筑学上“筏式基础”的力学支撑原理,以面平均承载各受力点所传递下来的力量,柱体及载体的力学传导结构从中心点往两侧延伸传导的力学结构,使义齿在咀嚼受力时,力量可以透过该承载部上的柱体,逐渐向下平均的分散传导。使义齿在受力时,不再是集中在单一或***有限面积,而是将受力全面平均的传至齿槽骨的皮质骨4的每一个点,以面而非以点来支撑受力,受力平均且面积广,所以载体稳固且承载力较大,可以咀嚼坚硬的食物,进而让义齿能具有与正常的牙齿相同的功能,也因着齿槽骨可以长期承受均匀且大面积的压力而不易萎缩。
再者,因为是一体成型,不会有力量传导上的结构弱点(零件结合处为结构弱点),一来不会造成力量传导的减损,二来结构体不易损坏,三来不会损伤整体结构体和齿槽骨间的结合力(即不致松脱)。在咬合时,义齿的承受力不是落在结构较松软的海绵状齿槽骨5,而是在骨质密度高而且结构较坚硬扎实的皮质骨4部分,所以对受力的承载力较佳,亦不易松脱。又,由于载体是跨置在结构较坚硬的皮质骨上,纵使齿槽骨已吸收萎缩至牙床宽度不够,或骨质疏松仍然可以植入载体做义齿。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载体的设置方式与以往的植牙不同,所以可以大幅缩短整个医疗的时程(约一周牙龈愈合后即可),不必再等六个月的时间。
如图4及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主要的结构大多与前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该载体10的定位部13定位桩14的设置方式是将定位桩两两一组的设置于承载部11底面。透过与前一实施例相同的装设与使用方式,义齿在咀嚼受力时,力量同样的可以透过该承载部上的柱体,由上而下的平均分散传导而达到相同的使用功效。
如图6及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该承载部11底面的定位桩更加设一螺栓25,以提升其固定的效果,该螺栓的设置并不需要相对于每一柱体就设置一螺栓,以全口的义齿为例,该螺栓可以设置三或五个的方式即可提升固定效果。
图8及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该承载部11底面的定位桩更加设一螺栓25,该螺栓是横向穿设于齿槽骨1与该二定位桩14,以提升固定的效果。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主要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差别在于该承载部11的弧形底面并未设置定位桩,而是以一螺栓25来做为该定位部13,将该载体10的承载部11锁固于齿槽骨1皮质骨4顶面。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相同,该承载部11的弧形底面并未设置定位桩,而是将螺栓25两两一组螺设在该承载部的两侧来做为该定位部13,将该载体的承载部11锁固于齿槽骨1皮质骨4顶面。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别在于该承载部11的各柱体顶端,另外再设置一弹性垫片30,使该托架20在套合于该接合部12时,该弹性垫片30可被夹设在该承座22与该柱体间,以提供该托架20适当的弹性效果。
上揭的各实施例或有些不同,但其基本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利用渐大渐广的结构特性,将力做有效的传导与分散,以达到受力平均、支撑力大且稳定的一个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的目的。

Claims (11)

1.一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载体,具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及底面朝同一侧凸起,使该承载部的断面呈弧形,且中间厚度较厚而朝两端渐薄,该承载部底面下凹的弧部是用以配合齿槽骨顶面弯曲的弧度而跨置于其上,该承载部于顶面凸设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是由至少一个以上的上窄下宽的柱体构成,该接合部上供设置义齿,使该义齿载体形成一力学传导的结构,透过此一具力学传导结构的载体,让义齿的受力全面而且平均传导至齿槽骨的皮质骨上的每一个点,以面而非以点来承载受力,该载体底面设有一定位部,使该载体被定位于人体齿槽骨的皮质骨表面上。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义齿载体更包含有一托架,对应该载体的形状设置于该接合部上,该托架具有一基部,该基部的断面呈弧形;并且于对应该载体柱体的位置设有一承座,各该承座上用以供该义齿设置,各该义齿底面对应该承座的形状设一凹穴,使该承座可以对应套入该凹穴中。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是由多数定位桩所构成。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桩的末端较为宽大而形成一卡部。
5.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桩表面设有凸纹。
6.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桩是一一分别设置于该承载部底面。
7.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桩是两两一组设置于该承载部底面。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定位部是由若干螺栓所构成。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螺栓是一一分开,分别螺设于该承载部。
10.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螺栓是两两一组螺设于该承载部的两侧。
11.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其特征在于:该托架的承座与该接合部的柱体间设置一弹性垫片,以提供该托架适当的弹性效果。
CNU200720003260XU 2007-02-02 2007-02-02 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656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3260XU CN201036568Y (zh) 2007-02-02 2007-02-02 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3260XU CN201036568Y (zh) 2007-02-02 2007-02-02 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6568Y true CN201036568Y (zh) 2008-03-19

Family

ID=39209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326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6568Y (zh) 2007-02-02 2007-02-02 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656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3333A (zh) * 2018-01-10 2019-07-16 辰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直立式骨梁结构的人工牙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3333A (zh) * 2018-01-10 2019-07-16 辰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直立式骨梁结构的人工牙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6124B (zh) 人工牙床及牙根
Chee et al. Tooth‐to‐implant conn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case report utilizing a new connection design
Sevimay et al.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occlusal materials on stresses transferred to implant‐supported prostheses and supporting bone: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study
Gross et al.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facial skeleton on simulated occlusal loading
Bassit et al. In vivo registration of force development with ceramic and acrylic resin occlusal materials on implant-supported prostheses.
Gross et al. Splinting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 and natural teeth in rehabilitation of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s. Part I: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studies
CN201399006Y (zh) 人工牙床及牙根
US20140178839A1 (en) Removable dental implant bridge system
Çiftçi et al.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metal framework of the implant-supported fixed prosthesis using different veneering materials.
Davies et al. Good occlusal practice in the provision of implant borne prostheses
Satoh et al. Biomechanical rationale for intentionally inclined implants in the posterior mandible using 3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A2424736A1 (en) Implants and modular components for assembly of dentures and bridges
US8177557B2 (en) Dental device, such as bridge or insert
Maeda et al. Efficacy of a posterior implant support for extra shortened dental arches: a biomechanical model analysis
KR20120082000A (ko) 치과용 브릿지 부착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646398A (zh) 正牙前开合夹板
US20150164620A1 (en) Dental bridge system and method
WO2019003409A1 (ja) 連結人工歯列
US20090035721A1 (en) Dental implant and dental impression-taking device assembly
CN201036568Y (zh) 固定在齿槽骨表面的义齿载体
Cavicchia et al. Free-Standing vs Tooth-Connected Implant Supported Fixed Partial Restorations: A Comparative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f the Prosthetic Results.
US20080318186A1 (en) Dental device, such as a bridge or insert
CN201275153Y (zh) 一次完成且具立即功能的植入式人工牙体
Jain et al. Realeff–Relevance in complete dentures
Kumar et al.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e free end sadd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