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1628A - 感应接近开关 - Google Patents

感应接近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1628A
CN1941628A CNA200610142757XA CN200610142757A CN1941628A CN 1941628 A CN1941628 A CN 1941628A CN A200610142757X A CNA200610142757X A CN A200610142757XA CN 200610142757 A CN200610142757 A CN 200610142757A CN 1941628 A CN1941628 A CN 1941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roximity switch
inductive proximity
shell
receiv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27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泰克曼
B·布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M Electronic GmbH
Original Assignee
IFM Electronic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M Electronic GmbH filed Critical IFM Electronic GmbH
Publication of CN1941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16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5Proximity switches
    • H03K17/95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 H03K17/95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5Proximity switches
    • H03K17/95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 H03K17/952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 H03K17/9537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in a resonant circuit
    • H03K17/9542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in a resonant circuit forming part of an oscillator
    • H03K17/9547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in a resonant circuit forming part of an oscillator with variable amplitud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5Proximity switches
    • H03K17/95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 H03K17/952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 H03K2017/9527Details of coils in the emitter or receiver; Magnetic detector comprising emitting and receiving coils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描述和示出了一种感应接近开关,该感应接近开关具有由非磁性不锈钢构成的壳体(1)、优选地由VA钢构成的壳体(1),具有发送线圈(2),具有两个相对于发送线圈(2)对称地布置的、反向串联的接收线圈(3,4)以及具有连接到接收线圈(3,4)上的分析电路(5)。对所示出的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适用,该感应接近开关在预先给定的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具有相对大的开关距离,并且该开关距离尽可能稳定,特别是尽可能不依赖于温度,更确切地说基本上在于,在接收线圈(3,4)的与影响侧(6)相反的背面(7)上设置有预衰减元件(8),并且该预衰减元件(8)的预衰减特性至少近似地对应于壳体(1)在影响侧(6)上的预衰减特性。

Description

感应接近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接近开关,该感应接近开关具有至少部分地由金属、优选地由不锈钢、特别优选地由VA钢构成的壳体,特别是具有至少部分地由非磁性金属构成的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发送线圈,具有两个相对于发送线圈对称地布置的、反向串联的接收线圈以及具有连接到接收线圈上的分析电路。
背景技术
感应接近开关、也即电子开关设备被无接触地实现,并且差不多四十年以来,特别是在电气和电子开关电路、测量电路、控制电路和调节电路中,很大程度上代替电气、机械操作的、有接触地实现的开关设备被使用。
利用感应接近开关来表明,是否导电的、通常金属的影响元件(Beeinflussungselement)(在下文中总是被称为靶子)已足够远地接近了接近开关。如果该靶子足够远地接近了感应接近开关,则属于分析电路的电子开关被转换;在被实现为闭合器的接近开关的情况下,事先不导通的电子开关现在变为导通,而在被实现为断开器的接近开关的情况下,事先导通的电子开关现在变为截止。
现在存在不同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
在第一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中,振荡器属于这些感应接近开关。于是适用,振荡器的一部分是接收线圈或者振荡器以其“输入端”连接到接收线圈上,并且振荡器是分析电路的一部分或者分析电路连接到振荡器的输出端上。对于振荡器所属的第一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只要靶子还没有达到与感应接近开关的预先给定的距离,则对振荡器适用K×V=1,其中K=反馈因子并且V=振荡器的放大因子;即振荡器振荡。若靶子达到该预先给定的距离,则这通常导致反馈因子K和放大因子V的减小,使得变成K×V<1;即振荡器的振荡衰减或者振荡器停止振荡。根据振荡器的状态或者振荡器的输出电压的幅度,控制属于分析电路的电子开关。
在所描述的第一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中,为了检测靶子的接近,使用所谓的涡流法,其中分析涡流损耗,当靶子被引入到从感应接近开关发出的电磁交变场中时,产生该涡流损耗。
该涡流法与值得注意的缺点相关联,即感应接近开关的开关距离(Schaltabstand)取决于靶子的材料;如果涉及用于铁磁靶子的感应接近开关的开关距离,则用于非铁磁靶子的相同的感应接近开关的开关距离例如仅为大约50%。因此,就用于铁磁靶子的确定的感应接近开关所具有的开关距离而言,必须针对非铁磁靶子使用所谓的修正因子。
在感应接近开关中必须根据靶子的材料使用修正因子,这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被认为是不利的。因此专业界也已经广泛地研究了以下问题,即这样构造感应接近开关,使得它具有为1的修正因子,也即不需要修正(参见德国公开文献、出版文献或专利文献32 25 193,37 14433,38 14 131,38 40 532,39 12 946,39 16 916,40 21 164,40 31 252,43 30 140和197 40 774)。
在第二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中,不一定需要振荡器。在这些感应接近开关中,通过靶子可实现的对接收线圈的影响(通过连接到接收线圈上的分析电路)以另外的方式被分析。在此,交变电流被馈入到发送线圈中。由此所产生的电磁交变场的一部分穿过接收线圈并且在该接收线圈中感生依赖于靶子的影响距离的电压。在最简单的情况中,阈值开关被连接到(作为分析电路的输入侧部分的)接收线圈上,该阈值开关对位于接收线圈上的电压是否低于或高于预先给定的阈值作出反应;位于接收线圈上的电压在此被称为指示器电压,因为原来的指示器的接收线圈是用于指示,感应接近开关是否由于靶子而受显著影响。代替简单的阈值开关,分析电路在输入侧也可以具有放大器、解调器、阈值开关和附加的开关放大器。
在最后所描述的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中,为了检测靶子的接近,不使用上面所描述的涡流法,而是使用所描述的所谓的变压器法,其中靶子影响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并且由此影响在接收线圈中所感生的电压的大小。
在开头具体描述的、尤其由德国公开文献198 34 071和100 12 830公开的感应接近开关中,该感应接近开关除了发送线圈之外还具有两个相对于发送线圈对称地布置的、反向串联的接收线圈,在一种特别的扩展方案中使用变压器法(以下被称为变压器差分法)。在此,在两个接收线圈中感生电压,这些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于是导致,当在两个接收线圈中所感生的电压正好根据数值是相同的并且正好是反相的时,在这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上所得到的电压为零。
为本发明的出发点的并且应根据本发明来构造和改进的这种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现在这样来构造,使得在不受影响的状态下,在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上所得到的电压不为零,而是非常小,例如为5mV。为所讨论的感应接近开关的不受影响的状态选择在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上所得到的不同于零的电压,因为当不受影响的接近开关的输出值不等于零时,所得到的电压在感应接近开关受影响时出现的偏差于是可以更好地由分析电路进行检测和处理。
若靶子接近前面所描述的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则由此不对称地影响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这于是导致,在两个接收线圈中感生不再相反相等的电压,使得在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上结果产生与在接近开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电压不同的电压。若该电压超过预先给定的阈值,则这作为信号“接近开关被影响”被分析。
除了所描述的需要修正因子的问题之外,在感应接近开关中存在另外的标准,这些标准基本上可以是:
a)感应接近开关在预先给定的结构尺寸的情况下通常应具有相对大的开关距离。
b)开关距离应该尽可能稳定,特别是尽可能不依赖于温度,其中针对该开关距离来设计感应接近开关。
c)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例如在食品工业中,需要所谓的全金属开关、即感应接近开关,其具有由金属、优选地由不锈钢构成的壳体,因为在由合成材料构成的壳体中渗透没有足够可靠地被阻止或不能被阻止。
发明内容
开始时已经谈及,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构成的壳体的感应接近开关。因此意味着,本发明的主题不仅是这样的感应接近开关,该感应接近开关的壳体仅仅在影响侧由金属构成,也即该影响侧具有金属盖或金属帽,而该壳体此外由合成材料构成,然而本发明的主题也是这样的感应接近开关,该感应接近开关的壳体全部由金属构成,该感应接近开关通常被称为全金属开关。
从先前详细描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这样构造和改进开始时所描述的感应接近开关,使得实现先前所说明的标准“修正因子为1或几乎为1”、“在预先给定的结构尺寸的情况下相对大的开关距离”以及“开关点的稳定性、特别是开关点尽可能不依赖于温度”。
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特征现在首先并且基本上在于,在接收线圈的与影响侧相反的背面上设置有预衰减元件,并且该预衰减元件的预衰减特性至少近似地对应于壳体在影响侧上的预衰减特性。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措施导致,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在不受影响的状态下不仅在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方面能够足够对称地被构造,而且涡流损耗特性不仅在影响侧而且在接收线圈的与影响侧相反的背面能够相同地或几乎相同地被实现。
详细地,现在具有进一步构造和改进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不同的可能性。
首先有利的是,将与用于壳体的金属部分或用于壳体本身的金属相同的金属、即优选地不锈钢、特别优选地VA钢用于要在接收线圈的与影响侧相反的背面上设置的预衰减元件。通常,将VA钢1.4404用于壳体的金属部分、即金属盖或金属帽或者用于整个壳体,该VA钢随后也可以被用于预衰减元件。然而还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单层或多层地由Hasberg薄膜来实现预衰减元件。
如已经阐述的那样,预衰减元件的预衰减特性应该至少近似地对应于壳体在影响侧上的预衰减特性。该规定也对预衰减元件的厚度有影响。因此,预衰减元件可以例如具有大约0.01mm至1.0mm、优选地大约0.03mm至0.7mm、优选地大约0.1mm至0.3mm的厚度。
关于在接收线圈的与影响侧相反的背面上所设置的预衰减元件的实现的、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该预衰减元件部分地由与壳体的金属部分或者壳体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部分地由Hasberg薄膜构成。由此,尽可能地消除此外由感应接近开关的由功能决定的变热所产生的对预衰减元件的温度影响。即已令人吃惊地证明,在不锈钢的情况下相对的渗透性因子和在Hasberg薄膜的情况下特定的电阻根据温度这样发生变化,使得在相应地确定预衰减元件的两个部分的尺寸的情况下变化的温度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只有一个发送线圈(功能上必要地)属于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然而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同向串联的发送线圈。由此可以基于缠绕对称性降低发送线圈的结构的区别。
在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或接收线圈的空间和构造的实现方面,存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优选的实施形式,现在将对这些实施形式进行探讨。
首先有利的是,将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同心地布置。优选地同轴地在影响方向上连续地布置接收线圈。然而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接收线圈彼此同心地布置。
原则上,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或接收线圈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中可以被实施为所谓的空气线圈。然而,为了更接近能够在预先给定的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实现相对大的开关距离的目标,有利的是,将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或接收线圈布置在一个铁磁壳式铁心或多个铁磁壳式铁心中。如果接收线圈被布置在铁磁壳式铁心中,则自然必须将壳式铁心背靠背地布置,因为这些壳式铁心在其背面是“磁密的”。
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中,将发送线圈和/或接收线圈布置在一个铁磁壳式铁心中具有以下优点,即由此空间容差比在利用多个单个铁磁壳式铁心来实现的情况下更小。因此,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特征进一步在于,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被布置在唯一的共同的壳式铁心上。
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在没有线圈架的情况下被直接缠绕到一个壳式铁心或多个壳式铁心上,并且其长度正好对应于一个壳式铁心的长度或者多个壳式铁心的长度之和。特别是在这种实施形式中,然而也在其余的实施形式中,有利的是,如果设置有两个铁磁壳式铁心,则这些壳式铁心以其背面无间隔地毗邻设置,优选地在其背面上彼此粘合。
上面阐述了,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中所应用的变压器差分法中必须导致,在不受影响的状态中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的所得到的电压理论上为零,然而在实践中不为零,但是很小,例如为5mV。这在实践中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在接近开关不受影响的状态中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两个串联的接收线圈之间的所得到的耦合因子为大约0.001至0.02。为此所需的、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的对称性或准对称性也可以(在确定的限度内)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如果设置有两个发送线圈,则这两个发送线圈的匝数彼此略有偏差和/或两个接收线圈的匝数彼此略有偏差。
所讨论的类型的感应接近开关和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以通常位于10kHz和200kHz之间的发送频率来驱动。已令人吃惊地证明,对于不同的结构尺寸来说,不同的发送频率是最佳的。即,优选地,发送频率在结构尺寸为M12的情况下位于100kHz和150kHz之间、特别是位于大约120kHz,在结构尺寸为M18的情况下位于60kHz和100kHz之间、特别是位于大约80kHz,并且在结构尺寸为M30的情况下位于20kHz和30kHz之间、特别是位于大约25kHz。
已经多次阐述的是,在本发明接近开关中所应用的变压器差分法中必须导致,在不受影响的状态中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的所得到的电压理论上必须为零,在实践中必须很小,例如为5mV。如果为此所需的、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的对称性不能足够精确地被实现,则可以为了补偿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的非对称性而给接收线圈分配调整电阻。
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中,在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上所产生的指示器电压的分析可以如通常那样、即通过布置在两个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上的、是分析电路的输入端的阈值开关来实现;然而,分析电路也可以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那样在输入侧具有放大器,随后具有解调器、阈值开关和附加的开关放大器。
属于本发明的教导的还有在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的馈电方面以及在对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上所产生的指示器电压的分析方面的特殊措施。
在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的馈电方面,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是具有优选地四个振荡器晶体管的电流镜振荡器的一部分。该电流镜振荡器是也被用在按照所谓的涡流法工作的感应接近开关中的电流镜振荡器。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的这种馈电导致,随着接收线圈上的电压由于受靶子影响而改变,也出现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上的电压的改变。
在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的馈电方面,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另外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以恒定的交变电流或者以恒定的交变电压对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馈电。
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的馈电的不同的可能性是用于在以不同材料、例如铁、铅、铜、黄铜、不锈钢等等的靶子进行影响的情况下影响和优化开关距离的选择。通常目标是,针对由不同材料构成的靶子,获得大约相同的开关距离。在此,该开关距离还应该尽可能地不依赖于靶子是很薄的板还是薄膜,或者具有值得注意的例如为3mm的厚度。靶子的缩小也应该导致开关距离的尽可能小的损耗。
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分析电路方面,本发明的另一教导在于,分析电路在输入侧包含乘法器,一方面发送电压、即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上的电压以及另一方面指示器电压、即接收线圈的串联电路上的电压被输送给该乘法器,并且由乘法器所形成的、发送电压和指示器电压的乘积在该分析电路中根据数值和相位被分析。
详细地,现在有构造和改进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不同的可能性。这样的扩展方案和改进方案从在权利要求1之后的权利要求中以及从以下结合附图的、对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出。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根据本发明主要的部分的第一优选实施形式,
图3示出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根据本发明主要的部分的第二优选实施形式,
图4示出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根据本发明主要的部分的第三优选实施形式,
图5示出一个简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技术细节,
图6示出一个简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路技术细节,以及
图7示出一个简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电路技术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部分地仅仅示意性地)示出的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首先由壳体1、发送线圈2、两个相对于发送线圈1对称地布置的反向串联的接收线圈3、4和连接到接收线圈3、4上的分析电路5构成,其中壳体1由非磁性金属、优选地由不锈钢、即VA钢、特别是VA钢1.4404构成。
如可以从图2、3和4中得知的那样,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中,在接收线圈3和4的与影响侧6相反的背面7上设置有预衰减元件8。在此,预衰减元件8的预衰减特性至少近似地对应于壳体1在影响侧6上的预衰减特性;预衰减元件8具体地由与壳体1相同的金属构成。预衰减元件的实施形式没有被示出,这些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预衰减元件(单层地或多层地)由Hasberg薄膜构成,或者预衰减元件部分地由与壳体1相同的金属并且部分地由Hasberg薄膜构成。
对于本发明接近开关来说功能上必要的仅仅是发送线圈2;然而,代替仅仅一个发送线圈,也可以设置两个发送线圈,这两个发送线圈然后可以同向地串联。
如从图2和3中可以得知的那样,对这里示出的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实施例适用:发送线圈2与接收线圈3、4同心地布置,并且接收线圈3、4同轴地、在影响方向上连续地布置;接收线圈也可以彼此同心地布置。
此外,图2针对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该所示实施例示出,发送线圈2和接收线圈3、4被布置在铁磁壳式铁心9、10和11中,发送线圈2被布置在壳式铁心9中,接收线圈3被布置在壳式铁心10中并且接收线圈4被布置在壳式铁心11中。
对图2、3和4中所示出的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实施例适用:在壳式铁心11和预衰减元件8之间设置有距离保持器12。借助距离保持器12可以保证壳式铁心11和预衰减元件8之间的限定的距离。
图2、3和4中所示出的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在影响侧6具有盖13,该盖优选地由非磁性不锈钢构成。在壳式铁心10和属于壳体1的盖13之间设置有距离保持器14,借助该距离保持器14可以简单地保持壳式铁心10和盖13之间的限定的距离。优选地,预衰减元件8比盖13厚一些,并且距离保持器12也比距离保持器14厚一些。
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图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发送线圈2被直接缠绕到壳式铁心10、11上,因此没有设置特殊的线圈架。此外,发送线圈2的长度正好对应于壳式铁心10和11的长度之和;因此发送线圈12在两侧与壳式铁心10和11齐平地结束。
图4在以下范围内示出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即在该实施例中发送线圈2被布置在同心地设置在壳式铁心10、11中的空腔15内。详细地,在此,发送线圈2被布置在棒状的铁氧体铁心16上。
此外,图3和4在以下范围内示出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优选实施形式,即壳式铁心10和11以其背面无间隔地毗邻,即被粘合。
未被示出的是,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中,当设置有两个发送线圈时,两个发送线圈的两个匝数可以彼此略有偏差并且两个接收线圈的匝数可以彼此略有偏差。通过该措施,可以(在确定的限度内)实现所需的、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的对称性。
针对在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中不能足够精确地实现应用变压器差分法所需的、发送线圈2和接收线圈3、4之间的磁耦合的对称性的情况,可以将调整电阻17分配给接收线圈3、4,以便补偿发送线圈2和接收线圈3、4之间的磁耦合的不对称性;该措施的可能的实现在图5、6和7中(以图5a和5b、6a和6b以及7a和7b中的变型方案)示出。
在这些图中、更确切地说在图5、6和7中还示出了在发送线圈2的馈电方面和在对接收线圈3、4的串联电路上所产生的指示器电压的分析方面的特殊措施。
在发送线圈2的馈电方面,图5中所示出的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发送线圈2是具有四个振荡器晶体管19、20、21、22的电流镜振荡器18的一部分。该电流镜振荡器18是这样的电流镜振荡器,其也被应用在根据所谓的涡流法工作的感应接近开关中。利用所示的电流镜振荡器18对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的馈电导致,随着接收线圈3、4上的电压由于受靶子的影响而改变,也出现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上的电压的改变。
在发送线圈2的馈电方面,图6和7中所示出的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以恒定的交变电流(图6)或者以恒定的交变电压(图7)对发送线圈2馈电。
关于本发明感应接近开关的分析电路5,图3示出,分析电路5在输入侧包含乘法器23,其一方面被输送发送电压、即发送线圈2上的电压,并且另一方面被输送指示器电压、即接收线圈3、4的串联电路上的电压;由乘法器23形成的发送电压和指示器电压的乘积在分析电路5中根据数值和相位被分析。
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位于发送线圈2上的电压被直接引向乘法器23。在根据图6的实施例中,为了对发送线圈2馈电,设置有恒流源24,并且恒流源24和发送线圈2之间的连接通过调节放大器25连接到乘法器23上。对于根据图7的、设置有恒压源26的实施例,又如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那样适用,对应于恒压源26的电压的发送线圈2上的电压被直接连接到乘法器23上。

Claims (25)

1.感应接近开关,具有至少部分地由金属、优选地由不锈钢、特别优选地由VA钢构成的壳体,特别是具有至少部分地由非磁性金属构成的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发送线圈,具有两个相对于发送线圈对称地布置的、反向串联的接收线圈以及具有连接到接收线圈上的分析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线圈(3,4)的与影响侧(6)相反的背面(7)上设置有预衰减元件(8),并且该预衰减元件(8)的预衰减特性至少近似地对应于壳体(1)在影响侧(6)上的预衰减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1)至少在影响侧(6)上由金属、优选地由不锈钢、特别是由非磁性不锈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预衰减元件(8)由构成壳体(1)的一部分或壳体(1)的相同的金属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预衰减元件(8)具有大约0.01mm至1.0mm、优选地大约0.03mm至0.7mm、特别是大约0.1mm至0.3mm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作为预衰减元件,设置有Hasberg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预衰减元件部分地由与壳体相同的金属并且部分地由Hasberg薄膜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同向串联的发送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3,4)同心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接收线圈(3,4)同轴地、在影响方向上连续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接收线圈彼此同心地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发送线圈(2)或/和接收线圈(3,4)被布置在一个铁磁壳式铁心(9)中或者多个铁磁壳式铁心(10,11)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感应接近开关,其中接收线圈(3,4)被布置在多个铁磁壳式铁心(10,11)中,其特征在于,这些壳式铁心(10,11)背靠背地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和12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一个发送线圈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被布置在唯一的壳式铁心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在没有线圈架的情况下被直接缠绕到一个壳式铁心或多个壳式铁心(10,11)上,并且其长度正好对应于一个壳式铁心的长度或多个壳式铁心(10,11)的长度之和。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被布置在同心地设置在一个壳式铁心或多个壳式铁心(10,11)中的空腔(15)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被布置在由导磁材料、优选地由高渗透材料构成的棒上,特别是被布置在棒状的铁氧体铁心(16)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具有两个铁磁壳式铁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式铁心(10,11)以其背面无间隔地毗邻,优选地被粘合。
18.根据权利要求7至17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两个发送线圈的匝数彼此略有偏差。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接收线圈(3,4)的匝数彼此略有偏差。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的发送频率在结构尺寸为M12的情况下位于100kHz和150kHz之间、特别是位于大约120kHz,在结构尺寸为M18的情况下位于60kHz和100kHz之间、特别是位于大约80kHz,并且在结构尺寸为M30的情况下位于20kHz和30kHz之间、特别是位于大约25kHz。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为了补偿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3,4)之间的磁耦合的不对称性,可调的调整电阻(17)被分配给接收线圈(3,4)。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的馈电是具有优选地四个振荡器晶体管(19,20,21,22)的电流镜振荡器(18)的一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以恒定的交变电流对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馈电。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以恒定的交变电压对一个发送线圈(2)或多个发送线圈馈电。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之一的感应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分析电路(5)在输入侧包含乘法器(18),发送电压、即发送线圈(2)上的电压以及指示器电压、即接收线圈(3,4)的串联电路上的电压被输送给该乘法器(18),并且由该乘法器(23)所形成的、发送电压和指示器电压的乘积在该分析电路(5)中根据数值和相位被分析。
CNA200610142757XA 2005-08-31 2006-08-31 感应接近开关 Pending CN19416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41456.7 2005-08-31
DE102005041456 2005-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1628A true CN1941628A (zh) 2007-04-04

Family

ID=3795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42757XA Pending CN1941628A (zh) 2005-08-31 2006-08-31 感应接近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511482B2 (zh)
CN (1) CN194162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0875A (zh) * 2011-06-09 2012-12-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灵敏度控制的接近开关及其方法
CN102985792A (zh) * 2010-07-08 2013-03-20 西门子公司 电感式传感器装置以及具有电感式传感器装置的电感式接近传感器
CN104521142A (zh) * 2012-08-10 2015-04-15 Ifm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接近开关
CN104729544A (zh) * 2015-01-28 2015-06-24 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halios的抗强磁干扰的电涡流传感器
CN106353826A (zh) * 2016-08-31 2017-01-25 上海太弘威视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频自平衡功能的金属探测门
CN110892642A (zh) * 2017-07-13 2020-03-17 Zf 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感应式的接近开关
CN111699364A (zh) * 2018-02-15 2020-09-22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集成有旋转元件的角度位置传感器的扭矩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6431A3 (en) * 2008-07-15 2014-07-30 Optosys SA Inductive proximity sensor for embedded mounting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the same
DE102010021118A1 (de) * 2010-04-15 2011-10-20 Micro-Epsilon Messtechnik Gmbh & Co. Kg Sensor
DE202010007043U1 (de) * 2010-04-15 2010-09-30 Micro-Epsilon Messtechnik Gmbh & Co. Kg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9194A (en) * 1970-11-25 1972-04-25 Alfred A Blackerby Magnetic sensor having a heat treated housing for collimating the sensor{40 s flux
US4024468A (en) * 1975-06-18 1977-05-17 White's Electronics, Inc. Induction balance metal detector with inverse discrimination
JPS5570744A (en) * 1978-11-23 1980-05-28 Nippon Soken Inc Detector for revolution
DE3225193A1 (de) 1982-07-06 1984-01-12 Gebhard Balluff Fabrik feinmechanischer Erzeugnisse GmbH & Co, 7303 Neuhausen Induktiver naeherungsschalter
FR2614432B1 (fr) * 1987-04-23 1989-07-28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Detecteur de proximite inductif
DE3714433C2 (de) 1987-04-30 1994-04-28 Turck Werner Kg Induktiver Näherungsschalter
DE3814131C2 (de) 1988-04-27 1998-08-20 Becker Wolf Juergen Prof Dipl Verfahren zum Messen des vom Abstand einer Steuerfahne abhängigen Anteils der Impedanz einer verlustbehafteten Spule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DE3840532A1 (de) 1988-12-01 1990-06-07 Pepperl & Fuchs Verfahren zur induktiven erzeugung eines elektrischen messsignals zur bestimmung des weges und/oder der position im raum und/oder von materialeigenschaften eines pruefkoerpers und nach diesem verfahren aufgebauter naeherungssensor und verwendung desselben als naeherherungsschalter
DE3912946C3 (de) 1989-04-20 1996-06-20 Turck Werner Kg Induktiver Näherungsschalter
DE3916916A1 (de) 1989-05-24 1990-11-29 Abs Pumpen Ag Vorrichtung zur fluessigkeitsdichten verbindung eines rohres mit einer flanschmuffe oder einem flanschrohr
JPH02312316A (ja) * 1989-05-26 1990-12-27 Omron Corp 高周波発振型近接スイッチ
DE4021164C1 (en) 1990-07-03 1991-11-14 Pepperl & Fuchs Gmbh, 6800 Mannheim, De Inductive proximity circuit for machine tool - has oscillator transistor output signal compared with external signal for switching initiation
DE4031252C1 (en) 1990-10-04 1991-10-31 Werner Turck Gmbh & Co Kg, 5884 Halver, De Inductive proximity switch - detects coil induced voltage difference which is fed to input of oscillator amplifier
JPH0729466A (ja) * 1993-07-13 1995-01-31 Omron Corp 近接スイッチ
DE4330140C2 (de) 1993-09-07 1997-07-17 Ifm Electronic Gmbh Induktiver Näherungsschalter
DE19740774C2 (de) 1996-09-18 2001-11-08 Ifm Electronic Gmbh Induktiver Näherungsschalter
DE19834071A1 (de) 1998-07-29 2000-02-03 Turck Werner Kg Induktiver Näherungsschalter
DE10012830A1 (de) 2000-03-16 2001-09-20 Turck Werner Kg Elektronischer Näherungsschalte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5792A (zh) * 2010-07-08 2013-03-20 西门子公司 电感式传感器装置以及具有电感式传感器装置的电感式接近传感器
CN102820875A (zh) * 2011-06-09 2012-12-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灵敏度控制的接近开关及其方法
CN104521142A (zh) * 2012-08-10 2015-04-15 Ifm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接近开关
CN104729544A (zh) * 2015-01-28 2015-06-24 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halios的抗强磁干扰的电涡流传感器
CN104729544B (zh) * 2015-01-28 2017-05-24 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halios的抗强磁干扰的电涡流传感器
CN106353826A (zh) * 2016-08-31 2017-01-25 上海太弘威视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频自平衡功能的金属探测门
CN110892642A (zh) * 2017-07-13 2020-03-17 Zf 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感应式的接近开关
CN111699364A (zh) * 2018-02-15 2020-09-22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集成有旋转元件的角度位置传感器的扭矩传感器
CN111699364B (zh) * 2018-02-15 2022-03-08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集成有旋转元件的角度位置传感器的扭矩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11482B2 (en) 2009-03-31
US20070200700A1 (en) 2007-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1628A (zh) 感应接近开关
JP4700845B2 (ja) 誘導形測長システム
JP5371978B2 (ja) 高周波電流供給装置、とりわけプラズマ給電装置および高周波電流供給装置の駆動方法
US20170194092A1 (en) Device for the contact-free transfer of electrical energy into a moving system of a shifting device
KR101903830B1 (ko) 리니어 모터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WO2016051484A1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10502586B2 (en) Inductive transducer shielding method
US10516394B2 (en) Sensor element of an inductive proximity or distance sensor containing coil arrangement having electrically-conductive shielding with flange completely enclosing the coi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ensor element
US9952064B2 (en) Transformer position sensor with shorted coil
US10573453B2 (en) Position sensing using coil sensor
CN1427946A (zh) 感应式测量变送器
EP4080529A1 (en) Contactless power feeding device
CN1627595A (zh) 无触点馈电线***
JP2018200242A (ja) 電流センサ
CN1577654A (zh) 磁耦合器件和采用磁耦合器件的电子设备
CN1244256C (zh) 电源设备
KR20180109069A (ko) 센서
KR101491507B1 (ko) 자계 유도 보상 패턴이 구비되는 유도형 위치 센서
JP2006178362A (ja) 光学装置
WO2017138479A1 (ja) 位置検出装置
JP5028683B2 (ja) 変位センサ
JP6462322B2 (ja)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装置
Shin-Yong et al. Power loss calculation of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s
JPWO2013054384A1 (ja) 位置検出装置
KR101374464B1 (ko) 리니어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