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6533A - 冷热流回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冷热流回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6533A
CN1916533A CN 200510091504 CN200510091504A CN1916533A CN 1916533 A CN1916533 A CN 1916533A CN 200510091504 CN200510091504 CN 200510091504 CN 200510091504 A CN200510091504 A CN 200510091504A CN 1916533 A CN1916533 A CN 1916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device
output
air conditioner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15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显寿
萧玮烱
刘哲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LI HEAT TREATMENT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LI HEAT TREATMENT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LI HEAT TREATMENT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LI HEAT TREATMENT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915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16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916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6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是指一种透过一流向控制单元控制***内部回路流向,该流向控制单元是分别连结于一第一热交换装置、一第二热交换装置、一空调机及一压缩机之间,以控制流经第一热交换装置所制热后的工作流体,是否直接导入于空调机中以作为一第一热介质输出、或进一步导入于第二热交换装置进行冷凝散热后,再导入于空调机中以作为一第二冷介质输出,以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同时又加上该第一热交换装置于制热的过程,是可进一步以产生供外部运用的第三热介质,不仅可提升整体能源使用的效率、更达到具简化管路配置及降低所需成本。

Description

冷热流回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为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尤指一种透过一流向控制单元控制***内部回路流向,进而以调配回路中其工作流体的流向,而其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及供给至少两个以上的介质输出的目的。
背景技术
查(请参阅图1所示),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37938号“多重冷热回收交换装置”的第2图所揭示,其中,该装置主要是由一压缩机11、至少四个以上的热交换器20、30、40、50、至少二个以上的散热排管16、17及膨胀阀13所构成,其中,由压缩机循环10的冷凝器端12设具二热交换器20、30、管路31、强制循环管路32及泵浦33,而蒸发器端14设具二热交换器40、50、管路51、强制循环管路52及泵浦53,而其冷凝器端12的散热排16得与蒸发器端14的散热排17皆以一风扇18作热交换,以达到多重冷热交换状态;
惟上述的结构,不仅易造成循环管线配置的复杂及施工不便,同时所运用的装置构件也较为繁多,更进一步易增加所需的成本,况且又加上于循环过程中,其往往须透过两输出单元(即热交换器20、30)以供给分别作为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应用,以及乃须透过两散热排管16、17作为一散热及一散冷的功效,甚至须流经每一热交换器20、30、40、50后,方可完成一循环,故,致使降低其能源使用效率;
因此,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所衍生的缺点,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长期研究后,进而研发此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尤指一种透过一流向控制单元控制***内部回路流向,进而以调配回路中其工作流体的流向,而其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及供给至少两个以上的介质输出。
其较佳实施例如下:
本发明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是指一种透过一流向控制单元控制***内部回路流向,进而以调配回路中其工作流体的流向,而其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及供给至少两个以上的介质输出,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流向控制单元是分别连结于一第一热交换装置、一第二热交换装置、一空调机及一压缩机之间,以控制流经第一热交换装置所制热后的工作流体,是否直接导入于空调机中以供给作为一第一热介质输出;其次,进一步导入于第二热交换装置进行冷凝散热后,再导入于空调机中以供给作为一第二冷介质输出,以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功效,同时又加上该第一热交换装置于制热的过程,是可进一步以产生可供外部运用的第三热介质作为输出使用,不仅可提升整体能源使用的效率、更达到具简化管路配置及其降低所需成本。
其中,该第一热交换装置又与压缩机相连结、以及该第二热交换装置是经一节流控制组件与空调机相连结。
其中,该第一热交换装置与压缩机间,是可搭配接设一具蓄压功效的蓄压装置,并于该蓄压装置其输出端与该压缩机其输入端间,是可更进一步搭配连结一控压装置,作为调配压力平衡的机制。
本发明不仅可提升整体能源使用的效率、更达到具简化管路配置及其降低所需成本。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37938号“多重冷热回收交换装置”的第2图。
图2是为本发明的回路结构搭配连结示意图。
图3是为本发明的回路结构搭配应用示意图。
图4是为本发明的回路结构于冬天应用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为本发明的回路结构于夏天应用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为本发明的回路结构进一步应用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尤指一种透过一流向控制单元控制***内部回路流向,进而以调配回路中其工作流体的流向,而其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及供给至少两个以上的介质输出;
(请参阅图2、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如搭配应用于蒸气压缩式***的循环回路),其中,该流向控制单元1(如:四向阀或其它流向控制装置)是分别连结于一第一热交换装置2、一第二热交换装置3、一空调机4及一压缩机5之间,又令该第一热交换装置2与压缩机5相连结、以及该第二热交换装置3是经一节流控制组件6(如:毛细管或其它流量控制组件)与空调机4相连结,以使透过该流向控制单元1于应用回路中,作回路流向的整合调配,以达控制应用回路中其工作流体的流向具双向循环功效;
(惟该流向控制单元1是为一般已知装置,故其细部结构与技术特征于此不予赘述);
当于循环过程中,其是可将经由压缩机5所送出的工作流体,导入该第一热交换装置2作制热,以产生可供外部运用的第三热介质21(如:水、空气及各式可储热的介质),并将其制热后的工作流体导入该流向控制单元1,则可透过该流向控制单元1的调配,以控制流经第一热交换装置2所制热后的工作流体,是否直接导入于空调机4中以供给作为一第一热介质输出41(如:水、空气及各式可储热的介质)、或进一步导入于第二热交换装置3进行冷凝散热后,并流经该节流控制组件6进行等焓膨胀效应,再导入于空调机4中以供给作为一第二冷介质42(如:水、空气及各式可储热的介质)输出,以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以及进一步具有可供外部运用的第三热介质21;
(请参阅图4、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实际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其中,以便当冬天应用时(其流向控制单元1内部的回路导向是为虚线所示),使其经由压缩机5所送出的工作流体,则可流经第一热交换装置2供制热,以产生可供外部运用的第三热介质21(如:水、空气及各式可储热的介质),并将造热后的工作流体导入第一流向控制单元1,此时透过该流向控制单元1内部的回路导向(即虚线所示),即可将流经第一热交换装置2所制热后的工作流体,直接导入于空调机4中以供给作为一第一热介质输出41(如:水、空气及各式可储热的介质)输出,再将供给后的工作流体经节流控制组件6排入于第二热交换装置3,即可又透过该流向控制单元1内部的回路导向(即虚线所示),直接将供给后的工作流体导入压缩机5,以便而完成一回路循环;
其次,当夏天应用时(其流向控制单元1内部的回路导向是为另一虚线所示),使其经由压缩机5所送出的工作流体,则可流经第一热交换装置2供制热,以产生可供外部运用的第三热介质21(如:水、空气及各式可储热的介质),并将制热后的工作流体导入第一流向控制单元1,此时透过该流向控制单元1内部的回路导向(即虚线所示),即可将流经第一热交换装置2所制热后的工作流体,进一步导入于第二热交换装置3进行冷凝散热,并流经该节流控制组件6再进行等焓膨胀效应,进而导入于空调机4中以供给作为一第二冷介质42(如:水、空气及各式可储热的介质)输出,再将供给后的工作流体直接排入于流向控制单元1,以透过该流向控制单元1内部的回路导向(即虚线所示),直接将供给后的工作流体导入压缩机5,而完成一回路循环;
是故,本发明是可透过一流向控制单元1控制***内部回路流向,进而以调配回路中其工作流体的流向,而其达到可供给至少两个以上的介质输出、以及达到随冬、夏气候作制热、制冷的调配,以提升其能源使用的效率,同时进一步具简化管路配置及其降低所需成本;
再者(请再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压缩机5与第一热交换装置2间,是可搭配接设一具蓄压功效的蓄压装置7,以达进一步提升整体回路的使用效率,同时又于该蓄压装置7其输出端(即A所示)与该压缩机5其输入端(即B所示)间,是可搭配连结一控压装置8(如:流向控制阀),以作为调配A、B两端(即搭配应用循环回路中的高压侧与低压侧两端)的压力平衡的机制。
为使本发明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与现有作一比较分析如下:
现有缺点
1、管线配置的复杂,易造成施工的不便。
2、运用的装置构件繁多,易增加所需的成本。
3、须透过两输出单元,分别作为制热、制冷的输出。
4、须透过两散热排作为一散热及一散冷的功效。
5、能源使用效率低。
本发明优点
1、能简化配管,减少施工的不便及降低所需的成本。
2、可节省一个以上的热交换器。
3、具调配控制***回路的冷热交换的应用。
4、可供给至少两个以上的介质输出。
5、无须透过两散热排作为一散热及一散冷的功效。
6、可大幅提升节能效益。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术者所易于思及,再者,本发明申请前未曾公开,其所具的进步性、实用性,显已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发明申请。
惟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而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3)

1、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是指一种透过一流向控制单元控制***内部回路流向,进而以调配回路中其工作流体的流向,而其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及供给至少两个以上的介质输出,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流向控制单元是分别连结于一第一热交换装置、一第二热交换装置、一空调机及一压缩机之间,以控制流经第一热交换装置所制热后的工作流体,是否直接导入于空调机中以供给作为一第一热介质输出;其次,进一步导入于第二热交换装置进行冷凝散热后,再导入于空调机中以供给作为一第二冷介质输出,以达到制热、制冷的输出调配功效,同时又加上该第一热交换装置于制热的过程,是可进一步以产生可供外部运用的第三热介质作为输出使用,不仅可提升整体能源使用的效率、更达到具简化管路配置及其降低所需成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热交换装置又与压缩机相连结、以及该第二热交换装置是经一节流控制组件与空调机相连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热流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热交换装置与压缩机间,是可搭配接设一具蓄压功效的蓄压装置,并于该蓄压装置其输出端与该压缩机其输入端间,是可更进一步搭配连结一控压装置,作为调配压力平衡的机制。
CN 200510091504 2005-08-18 2005-08-18 冷热流回路结构 Pending CN1916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91504 CN1916533A (zh) 2005-08-18 2005-08-18 冷热流回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91504 CN1916533A (zh) 2005-08-18 2005-08-18 冷热流回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6533A true CN1916533A (zh) 2007-02-21

Family

ID=3773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91504 Pending CN1916533A (zh) 2005-08-18 2005-08-18 冷热流回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165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1732A (zh) * 2013-10-23 2014-02-1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
CN108260347A (zh) * 2015-08-20 2018-07-06 通用电气健康护理生物科学股份公司 Cff/tff单次使用流路径中的再循环回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1732A (zh) * 2013-10-23 2014-02-1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
CN103591732B (zh) * 2013-10-23 2016-08-17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
CN108260347A (zh) * 2015-08-20 2018-07-06 通用电气健康护理生物科学股份公司 Cff/tff单次使用流路径中的再循环回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9476U (zh) 带有余热回收装置的直流变频空调
CN201096429Y (zh) 紧凑高效双工况冷却塔热回收节能装置
CN2896145Y (zh) 一种分层流太阳能蓄热双源热泵中央热水***
CN200949964Y (zh) 空调热水机
CN201819475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796896A (zh) 多功能冷暖空调热水机
CN202209737U (zh) 一种带自然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机组
CN201787768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519173B (zh) 一种可部分热回收及全热回收的空调***
CN204963283U (zh)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1909490U (zh) 双级压缩热泵***
CN1916533A (zh) 冷热流回路结构
CN112066583A (zh) 双热源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854649A (zh) 冷热流回路结构
CN208871901U (zh)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热泵***
CN201072271Y (zh) 节能除霜热泵机组
CN111306841B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及使用方法
CN101074807A (zh) 水水热泵***
CN108759156B (zh)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热泵***
CN210861786U (zh) 一种三工况***
CN1916534A (zh) 冷热流回路结构
CN2560886Y (zh) 蓄热式风冷热泵冷热水一体化***
CN108088110B (zh)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热泵***
CN2457532Y (zh) 具有生活热水的风冷热泵装置
CN202485271U (zh) 一种可部分热回收及全热回收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221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