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1260A -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症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症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1260A
CN1911260A CNA2006100529985A CN200610052998A CN1911260A CN 1911260 A CN1911260 A CN 1911260A CN A2006100529985 A CNA2006100529985 A CN A2006100529985A CN 200610052998 A CN200610052998 A CN 200610052998A CN 1911260 A CN1911260 A CN 1911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rba taraxaci
group
phenolic acid
extract
part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29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赵昱
于荣敏
周长新
Original Assignee
赵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昱 filed Critical 赵昱
Priority to CNA2006100529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11260A/zh
Publication of CN1911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1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妇科盆腔感染疾病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的新医药用途。本发明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由蒲公英植物鲜品或干品经醇水提取、柱层析、醇溶剂洗脱精制而成,提取物中酚类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含量在20%以上。本发明得到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菌及抑制急、慢性炎症功效,经试验发现其对大肠埃希氏菌等格兰氏阴性菌或沙眼衣原体造成的***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还具有解热和镇痛功效,从而预期可以开发成为预防以及治疗这一类妇科感染疾病的药物。

Description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症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妇科盆腔感染疾病的蒲公英植物酚酸类提取物的新医药用途。本发明得到的该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菌及抗炎功效,同时还具有解热和镇痛功效,预期用于预防以及治疗***等妇科感染疾病药物之用途。
背景技术
***属妇科常见高发疾病,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包括子***、输卵管炎、***、盆腔***炎和***炎等统称***。主要为各种化脓性细菌所致,炎症可局限在某一部位,也可涉及整个***,分急、慢性两种。炎症局限于输卵管和卵巢时称为***。女性的盆腔通过输卵管、子宫、宫颈、***和体外相通,容易被外界的细菌感染;同时因为盆腔组织解剖结构的关系,也是细菌易守、药物难攻的地方;再加上许多女性治疗时不是很彻底,病症反复发作,病菌产生耐药性,难以治愈。典型症状: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常见表现是下腹隐痛、腰酸、白带增多、***;有时急性发作,出现发热、肚子剧烈疼痛等症状。不洁、过频、混乱的性生活,常易导致***。盆腔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病变,就会牵连到临近器官,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引发严重后果。常规治疗:(1)急性***:①取斜坡卧位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高热时应静脉输液。②针对致病菌应用较大剂量抗菌药物。③盆腔有脓肿形成时,应切开引流。(2)慢性***:①注意营养,增强体质。②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归来、肾俞、八醪穴。③理疗:如超短波透热,或将炒盐放布袋内热敷下腹部。④胎盘组织液2ml肌注,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⑤后穹窿封闭或骶前封闭疗法。⑥输卵管积水和输卵管***,经上述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⑦抗生素治疗与急性***相同。其他疗法:①物理治疗:结合微波治疗仪、***治疗仪等设备,应用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杀死病原体和炎性细胞,有效控制炎性细胞侵袭和炎症进一步发展。②身心调治:用纯中药复方方剂,“洗、敷、灌、服”四者结合,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细胞再生。同时,使患者其他炎症和身心健康得到调治。
由上可见,治疗常见和高发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均需要使用抗菌、抗感染的抗生素类药物。自从发现青霉素并得到应用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日趋于竞赛:抗生素的应用,出现了耐药菌株,继续开发应用新结构抗生素,耐药菌株继续出现,这样反复轮回,一代又一代抗生素研制应用,为人类抵御微生物侵害。但是长期临床应用也日益暴露其毒副作用,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类,因为在临床上应用不当,甚至滥用,其造成的后果令人担忧:病人体内菌群失调,引起二次感染;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造成治疗困难等。为合理利用抗生素,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法规:从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这对西药抗感染药市场无疑有较大的影响。
临床上,内科、外科、妇科等很多疾病都依赖抗感染药物。西药抗生素类药物在治疗急性重症感染性疾病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鉴于其副作用,对于轻度感染性疾病,则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如果能找到“安全、有效、稳定”的抗生素类药物替代品,无论是社会意义还是经济利益,其价值不可估量。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为常用清热解毒中药,古方记载其为“解热凉血之要药”。用于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瘰疬,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胃炎、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蛇虫咬伤。在民间,被誉为清热解毒“八大金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用药。蒲公英主要含有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有抗菌消炎、抗氧化、保肝利胆、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目前,利用蒲公英提取物制成的注射剂、片剂和颗粒剂等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目前对其的研究和应用还只停留在粗提物制剂上,深入开发、物质基础、机理研究还是相当贫乏,与“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便于贮藏、便于携带、便于服用)的现代化中成药还存在很大距离。
近年来,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含有单咖啡酰奎尼酸及双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具有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并由此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抑制流感病毒的用途”(受理号200610036674.2)。本发明中,我们继续对该蒲公英植物中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有效部位提取物进行了深入的抗炎抗感染方向的药效学及毒理研究,针对采用大肠埃希氏菌或沙眼衣原体分别注射入豚鼠子宫或输卵管造成急性***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性治疗试验,结果发现该品种具有非常突出的抗感染、抗炎活性,同时也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在妇科盆腔感染性疾病方面可部分代替抗生素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将蒲公英植物中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提取物有效部位治疗***症等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新医药用途;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用于治疗妇科盆腔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其特征为该提取部位中除含有木犀草素为基本骨架的黄酮类酚性化合物以及咖啡酸、阿魏酸和绿原酸外,还含有三个结构相似的双咖啡酰奎尼酸类活性物质,它们的结构是:3,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3,4-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4,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
本发明中的蒲公英植物中富含酚酸类化合物提取物按比色法测定含酚性化合物含量在20%以上。
女性盆腔范围包括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输卵管)、***和输卵管周围的***,在此处发生的炎症统称为***,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本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厌氧菌和需氧菌造成的混合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有经淋巴***蔓延、经血液循环传播、延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由邻近脏器直接蔓延。分娩或流产、宫腔手术操作等消毒不严格,经期卫生不良均可导致急性***,如病程迁延则为慢性***。若输卵管粘连阻塞常可致***。大肠埃希氏菌和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慢性***的主要病原微生物。采用大肠埃希氏菌或沙眼衣原体分别注射入豚鼠子宫或输卵管造成急性***模型,每日按分组给药,连续两周,测定子宫或输卵管的重量及组织含菌量,对注射处子宫或输卵管固定,病理检查。结果: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对两种致病菌所致的***模型可剂量依赖性地减轻组织损伤、炎症细胞的浸润和充血水肿,减轻炎症造成的组织重量增加,减轻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的子宫组织含菌量。在两种模型上,200mg/kg蒲公英的提取物有效部位组与阳性对照药金鸡胶囊组(1170mg/kg)等效(P>0.05),400mg/kg蒲公英的提取物有效部位组在减轻子宫或输卵管重量和组织含菌量方面优于金鸡胶囊组(1170mg/kg)(P<0.05)。结论: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对大肠埃希氏菌或沙眼衣原体造成的豚鼠***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此外,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经大耳家兔试验证实其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具有解热作用。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致热1小时后,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高剂量组(20mg/kg)、中剂量组(100mg/kg)和低剂量组(50mg/kg)的体温升高值均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200mg/kg)的作用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150mg/kg)相当;致热2小时后,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高剂量组的体温升高值亦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仍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作用相当;致热后3~6小时期间,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高剂量组的体温升高值变化趋势基本与阿司匹林类似。
本发明还发现:蒲公英酚酸类化合物有效部位对化学刺激所引起的ICR小鼠疼痛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各给药组均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中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剂量组(200mg/kg)、大剂量组(400mg/kg)及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组(250mg/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P<0.001),镇痛率分别为47.44%、62.82%和78.53%。实验结果证明:蒲公英酚酸类化合物有效部位可以抑制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且其镇痛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此外,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对热刺激所引起的ICR小鼠疼痛反应同样具有抑制作用。蒲公英酚酸类化合物有效部位大剂量组(400mg/kg)给药30分钟后即起效(P<0.05),60分钟时三个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痛阈值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250mg/kg)作用相当;大剂量组给药后的最大痛阈提高百分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实验结果表明:蒲公英酚酸类化合物有效部位的不同剂量组对热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
经文献查阅,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关于含有双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治疗妇科盆腔感染性疾病的报道。据此完成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案
以往的植化研究发现蒲公英植物中含有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酚酸类、倍半萜类、植物甾醇类、胡萝卜素类和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在发明人申报的相关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受理号200610036674.2)中,本发明人根据不同提取部位对流感病毒抑制结果为活性指标发现:其抗病毒活性成分集中在植物提取物的大极性酚酸类部位,通过工艺优化,本发明人采用水或水醇溶剂提取辅以多种正、反相层析手段得到该有效部位。经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红外、紫外等光谱数据,我们首次发现该大极性酚酸类有效部位含有两类化合物,一类是四个具有木犀草素基本骨架的黄酮类酚性化合物成分;再一类就是咖啡酸和绿原酸等传统酚酸类活性物质,以及三个结构相似的双咖啡酰奎尼酸类酚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是:3,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3,4-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4,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中我们首次报道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个以前未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过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双咖啡酰基奎尼酸类化合物。经红外、质谱、紫外和核磁共振波谱等综合解析推导出三个双咖啡酰基奎尼酸类化合物结构如下。
化合物Z1 化合物Z2   化合物Z3
3,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 3,4-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 4,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
另外,近代药理学试验研究表明:此类具有木犀草素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单、双咖啡酰基奎尼酸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白三烯合成和释放、抑制组胺释放、强效抗氧化作用等多种重要生理活性,从而可用于抗炎、抗病毒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文献:李祖晟、朱志安,医学综述,2004,10(4),249-250;何丽娜等,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5),362-365;Hu C,Kitts DD.Molecular and CellularBiochemistry,2004,265,107;赵昱等,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869-874)。需强调的一点是:本发明中的木犀草素骨架的黄酮类酚性化合物以及咖啡酰基奎尼酸等酚酸类化合物在蒲公英有效部位提取物中总含量不得少于20%。总酚酸有效部位在提取物中的含量低于20%的蒲公英提取物其抗感染和抗炎活性不如本发明中所述的有效部位明显。
根据本发明人的上述研究,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对大肠埃希氏菌或沙眼衣原体造成的豚鼠***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相关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及炎症。从而可能开发出用于治疗***症等妇科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这种药物组合物可以用制药领域中的常规技术制成,可以制成各种剂型,如片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滴丸、注射剂、透皮贴剂、气雾剂、栓剂等。这些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症等妇科感染性疾病的用途。
同时,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对ICR小鼠、SD大鼠、beagle犬动物的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表明,各组试验动物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也无明显病理学变化。可以认为短期及长期使用对人体基本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分别用实施例的形式将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采用“管碟法”研究试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对大肠埃希氏菌或沙眼衣原体造成的豚鼠***试验、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试验的抗炎活性、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试验、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试验、对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的影响试验、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解热作用试验、对化学刺激所引起的ICR小鼠疼痛反应抑制作用试验、对热刺激所引起的ICR小鼠疼痛反应抑制作用试验等药理实验结果,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实施例给出了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的部分药效学活性数据。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管碟法研究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采用“管碟法”研究试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是利用加在牛津杯中的试验药物扩散到接种有试验菌的培养基中,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通过检测在牛津杯周围形成的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来确定试验药物的抗菌活性。
1.1菌株:
1.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23,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6,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3.大肠埃希氏菌44113-7,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4.大肠埃希氏菌44103-6,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5.绿脓假单胞菌10102-14,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6.变形杆菌49027-9,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7.肺炎克雷伯氏杆菌46114-8,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8.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2210-18,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试验药物的浓度为5mg/ml,用灭菌生理盐水溶解。
1.2受试药物
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批号040120):浙江海正天华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结果抑菌圈直径以实测值表示。结果见下表:
  药物   抑菌圈直径(mm)
金葡菌-26003 金葡菌-26112   大肠埃希氏菌-44113   大肠埃希氏菌-44103   绿脓杆菌-10102   变形杆菌-49027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   乙型链球菌-32210
  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 13.60 9.56 14.46 20.04 15.54 16.24 14.02 21.64
评估与结论: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体外对常见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实施例2: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实验研究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的的抗炎活性
2.1方法与步骤:
2.1.1 ICR小鼠,20±2克,全雄,浙江省药检所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分组、编号及称重,每组10只,共5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批号:040120,浙江海正天华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提供。
2.1.2 按实验设计浓度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各组药物。阳性药物用醋酸***片剂:批号020161(浙江仙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DEX,5.0mg/kg;NS组:灭菌生理盐水;试药组(蒲公英有效部位提取物):低剂量组为100mg/kg,中剂量组为200mg/kg,高剂量组为400mg/kg。
2.1.3 各组小鼠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3天,1次/天,末次给药后60分钟,用30μl分析纯二甲苯(批号980501,中国衢州化学工业公司试剂厂生产)在小鼠右耳廓复制局部炎症,左耳做对照。致炎后30分钟,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剪下左右耳廓,用直径9mm的打孔器冲下左右耳片,称重。以同一小鼠左右耳片的重量差表示“肿胀度”,统计比较阳性组和试药组与生理盐水组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差异是否显著。注:
Figure A20061005299800091
2.2 结果:
各样品中:低剂量组(L)、低剂量组中(M)、高剂量组(H)的抑制率分别为48.6%、54.96%和72.4%,高剂量组抑制率与阳性药物DEX(5mg/kg)的抑制率72.55%基本相同。此外,样品不同剂量间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结果见下表。
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小鼠耳肿胀试验结果(抑制率%)
  n=10   NS   DEX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均数标准差抑制率(%)P值   31.777.02   8.728.3772.55%***   16.337.6148.60%***   14.318.4754.96%**   8.775.3472.40%***
**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01)。
按照抗炎药物筛选的基本原则:若筛选药物的肿胀抑制率在30%以上,且其肿胀度的均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该药物具有抗炎的显著效果,可以进一步发展。本实施例结果表明,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对该炎症模型在低、中、高剂量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实施例3:雌性豚鼠***模型实验研究该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的抗***活性
3.1.试验目的:观察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植物提取物对雌性豚鼠***模型的影响,探讨该药对***的治疗作用。
3.2.试验材料
3.2.1 受试药物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植物提取物,批号:040120,浙江海正天华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提供。羧甲基纤维素钠,批号:F20040112,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金鸡胶囊,批号:Z45020293,广西灵峰药业有限公司。
3.2.2 菌株
大肠埃希氏菌0111标准菌株:由上海中山医院检验科提供;
沙眼衣原体E血清型:由浙江海正天华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提供。
3.2.3 动物
品系:豚鼠;来源:上海市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体重:350~450克;性别:雌性;等级:普通级;合格证号:NO 0003147。等级:清洁级,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2-64号。
3.3 试验方法
3.3.1 豚鼠60只,体重350~450克,雌性。豚鼠分组:(1):假手术组,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按10ml/kg灌胃;(2)金鸡胶囊组1.17g/kg,按人每日最高用量进行体重/剂量系数换算,将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金鸡胶囊配制成终浓度为117mg/ml;(3)100mg/kg,将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配制成终浓度为10mg/ml;(4)200mg/kg将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配制成终浓度为20mg/ml;(5)4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将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配制成终浓度为40mg/ml,每组10只;(6)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a)大肠埃希氏菌培养:大肠埃希氏菌0111菌株由中山医院检验科提供,细菌培养于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温度为35~37℃,24小时后挑取菌落入生理盐水中,以10000g/分钟4℃离心10分钟后,以生理盐水冲洗两次并调节密度至105~106cfu/ml备用。(建立分光光度计比浊度与细菌棋盘计数法关系曲线);(b)模型建立:将60只豚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手术前3天按分组给药给药,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20mg/kg麻醉后,无菌条件逐层打开下腹,暴露子宫,并于双侧子宫各注入50μl大肠埃希氏菌应用液(含2~4×104CFU),逐层关腹。常规饲养,连续给药14天后处死实验动物,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分离取出豚鼠的生殖***组织,游标卡尺测定右侧子宫的厚度。局部组织定量培养:取左侧子宫,按1克组织重量加入10毫升盐水体积计算(w/v),补加液体匀浆,系列稀释定量培养,计算组织含菌量。右侧子宫常规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用组织厚度、菌落数及组织形态学改变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模型。病理观察指标及积分标准为:1.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单层柱状上皮记0分;“+”上皮细胞扁平或脱落<1/3记1分;“++”上皮细胞扁平或脱落1/3~2/3病变记2分;+++”全层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记3分。2.慢性炎细胞侵润:“-”无慢性炎细胞侵润记0分;“+”小数散在或灶性且仅在粘膜固有层内记1分;“++”散在或灶性但深入肌层记2分;“+++”多数散在或层状浸润并累及全层记3分。3.内膜充血水肿:“-”无内膜充血水肿记0分;“+”固有膜轻微充血水肿记1分;“++”明显充血水肿记2分;“+++”全层充血水肿记3分。
3.3.2 豚鼠60只,体重350~450克,雌性。
豚鼠分组:(1)假手术组,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按10ml/kg灌胃(2)金鸡胶囊组1.17g/kg,按人每日最高用量进行体重/剂量系数换算,将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金鸡胶囊配制成终浓度为117mg/ml(3)100mg/kg,将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配制成终浓度为10mg/ml(4)200mg/kg将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配制成终浓度为20mg/ml(5)4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将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配制成终浓度为40mg/ml,每组10只。(6)沙眼衣原体模型组:(a)衣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E血清型毒株由浙江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提供,用衣原体培养液直接在已形成单层McCoy细胞的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弃去细胞培养液,用含放线菌酮的PBS洗3次,加入生长液(DMEM/FCS,放线菌酮1g/ml)传代培养,超声粉碎细胞,3000g/分钟离心10分钟,收集衣原体,并调至2*107IFU/ml,-70℃保存,用前取出。(b)模型建立:将60只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无菌条件逐层打开下腹,暴露输卵管,注入50μl衣原体应用液(含105IFU)。逐层关腹。常规饲养,手术后24小时按分组给药治疗,连续14天后处死实验动物。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分离取出豚鼠的生殖***组织,常规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用组织肿胀率、白细胞总数及组织形态学改变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模型。造模输卵管测定:末次给药24小时后,将动物用戊巴比妥钠20mg/kg腹腔麻醉,剖腹,摘取双侧输卵管,除去脂肪组织后用电子天平称重,输卵管左右两侧的重量差即为炎症肿胀程度,求出肿胀率和抑制率,进行组间比较。肿胀率=(致炎侧输卵管重量-未致炎侧输卵管重量)/未致炎输卵管重量×100%;抑制率=(模型组输卵管平均肿胀率-给药组输卵管平均肿胀率)/模型组输卵管平均肿胀率×100%。(c)造模输卵管病理变化:末次给药24小时后,将动物用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麻醉,剖腹,摘取双侧输卵管,称重后用***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输卵管病理形态学变化。病理观察指标及积分标准为:1.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单层柱状上皮记0分;“+”上皮细胞扁平或脱落<1/3记1分;“++”上皮细胞扁平或脱落1/3~2/3病变记2分;“+++”全层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记3分。2.慢性炎细胞侵润:“-”无慢性炎细胞侵润记0分;“+”小数散在或灶性且仅在粘膜固有层内记1分;“++”散在或灶性但深入肌层记2分;“+++”多数散在或层状浸润并累及全层记3分。3.内膜充血水肿:“-”无内膜充血水肿记0分;“+”固有膜轻微充血水肿记1分;“++”明显充血水肿记2分;“+++”全层充血水肿记3分。
统计处理:各组结果以 x±SD表示,采用方差检验比较给药前后和各组间变化率相差的显著性。
3.4 结果
3.4.1 对大肠埃希氏菌造成豚鼠***模型的影响:
3.4.1.1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豚鼠损伤侧子宫直径的影响: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子宫直径的影响(n=10, x±s)
分组   子宫直径(mm)   子宫重量(g)
假手术组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4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2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100mg/kg)金鸡胶囊组(1170mg/kg)   2.1±0.33.9±0.4##2.9±0.3**3.0±0.4*3.7±0.42.9±0.4**   0.16±0.030.29±0.03##0.18±0.03**0.26±0.010.29±0.010.24±0.04
*P<0.05,**P<0.01vs模型组  #P<0.05,##P<0.01vs假手术组
与假手术组相比,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子宫重量及直径均显著增加(P<0.01),与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相比,金鸡胶囊组、高剂量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子宫重量及子宫直径显著减小(P<0.01)。与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相比,200mg/kg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可显著减轻子宫的直径(P<0.05),与金鸡胶囊组等效(P>0.05)。
3.4.1.2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豚鼠子宫组织含菌量的影响:
  分组   组织含菌量(CFU/ml)
  假手术组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金鸡胶囊组(1170mg/kg)1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 200mg/kg400mg/kg   (7.0±3.3)×100(1.1±0.6)×104##**(1.2±0.4)×102##**(2.0±0.5)×102##**(1.3±0.6)×102##**(5.3±2.0)×101##**
*P<0.05,**P<0.01vs模型组  #P<0.05,##P<0.01vs假手术组
与假手术组相比,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组及用药各组子宫组织含菌量显著增加(P<0.01),与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相比,金鸡胶囊组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各组均可显著减轻子宫组织含菌量(P<0.01)。其中,金鸡胶囊组与20mg/kg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等效(P>0.05)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豚鼠子宫形态学影响:
分组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炎细胞浸润   充血水肿
假手术组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4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2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100mg/kg金鸡胶囊组1170mg/kg       0±01.8±0.40.8±0.4**0.9±0.3*1.3±0.51.0±0.5*   0±02.1±0.30.9±0.7**1.2±0.6*1.8±0.61.1±0.6*   0±01.3±0.50.6±0.5**0.7±0.5*0.9±0.60.7±0.5*
*P<0.05,**P<0.01vs模型组#P<0.05,##P<0.01vs假手术组
与假手术组相比,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子宫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管壁充血水肿明显(P<0.01),与大肠埃希氏菌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能够显著减轻子宫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管壁充血水肿(P<0.01),200mg/kg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可显著减轻子宫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管壁充血水肿明显(P<0.05),与金鸡胶囊组等效(P>0.05)。
3.4.2 对沙眼衣原体造成豚鼠***模型的影响:
3.4.2.1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豚鼠输卵管肿胀率的影响: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输卵管肿胀率的影响(n=10, x±s)
分组   肿胀率(%)   抑制率(%)
假手术组沙眼衣原体模型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4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2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100mg/kg金鸡胶囊组1170mg/kg   1.9±0.945.6±7.9##20.3±4.8**##25.3±8.4*##29.7±5.7##26.7±4.7*## 55.544.634.941.5
*P<0.05,**P<0.01vs模型组#P<0.05,##P<0.01vs假手术组
与假手术组相比,沙眼衣原体模型组输卵管肿胀率显著增加(P<0.01),与沙眼衣原体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输卵管肿胀率显著减小(P<0.01),200mg/kg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可显著减轻输卵管肿胀率(P<0.05),与金鸡胶囊组等效(P>0.05)。
3.4.2.2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豚鼠输卵管病理变化的影响: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物对输卵管病理变化的影响(n=10, x±s)
分组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炎细胞浸润   充血水肿
假手术组沙眼衣原体模型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4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2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100mg/kg金鸡胶囊组1170mg/kg   0±01.6±0.50.6±0.5**0.7±0.5*0.8±0.60.7±0.5*   0±02.2±0.40.9±0.7**1.0±0.5*1.8±0.61.0±0.7*   0±01.1±0.60.5±0.5**0.7±0.5*0.9±0.60.6±0.5*
*P<0.05,**P<0.01vs模型组#P<0.05,##P<0.01vs假手术组
与假手术组相比,沙眼衣原体模型组输卵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管壁充血水肿明显(P<0.01),与沙眼衣原体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能够显著减轻输卵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管壁充血水肿(P<0.01),200mg/kg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组可显著减轻输卵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管壁充血水肿明显(P<0.05),与金鸡胶囊组等效(P>0.05)。
评估与结论:女性盆腔范围包括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输卵管)、***和输卵管周围的***,在此处发生的炎症统称为***,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本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厌氧菌和需氧菌造成的混合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有经淋巴***蔓延、经血液循环传播、延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由邻近脏器直接蔓延。分娩或流产、宫腔手术操作等消毒不严格,经期卫生不良均可导致急性***,如病程迁延则为慢性***。若输卵管粘连阻塞常可致***。大肠埃希氏菌和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慢性***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和金鸡胶囊均可明显减轻大肠埃希氏菌造成的子宫炎症,其中,高剂量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疗效与金鸡胶囊等效。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和金鸡胶囊对沙眼衣原体造成的输卵管炎症同样具有一定疗效。
结论: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可剂量依赖性减轻大肠埃希氏菌、沙眼衣原体造成的子宫炎及输卵管炎,除直接的减少细菌的生长外,还与减轻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实施例4: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试验
4.1 目的:利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的解热作用。
4.2.材料:
4.2.1 药物与试剂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批号040120):浙江海正天华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提供。临用前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阿司匹林(Aspirin):湖南中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60308。配制方法同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批号20030626。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120EU/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批号2006-5。临用前以无热原生理盐水配制成50EU/ml溶液。氯化钠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40604263。
4.2.2 动物
大耳白家兔,雌雄兼用,体重1.8~2.2公斤,由浙江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4.2.3 仪器
BT-AIICN系列电子体温计:深圳市福达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4.3.方法
4.3.1 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29-731]
试验前连续3日对家兔进行适应性测肛温,每日测量2次,间隔30分钟。第4日,将肛温为38.0~39.6℃的3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MC-Na),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15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小剂量组(50mg/kg),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剂量组(100mg/kg)和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大剂量组(200mg/kg)。各组均按6ml/kg体积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4日。末次给药前2小时开始禁食,并测量肛温2次,间隔30分钟,取平均值作为致热前的基础体温。末次给药后1小时,于耳缘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50EU/kg,于注射后1、2、3、4、5及6小时分别测定各兔的肛温作为致热后体温,以致热后体温与基础体温之差作为致热后升温值(若为负值,计为0)。
4.3.2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的T-Test进行。
4.4.结果
由下表可见: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致热1小时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各剂量组的体温升高值均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的作用与阻性对照药阿司匹林相当;致热2小时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高剂量组的体温升高值亦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仍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作用相当;致热后3~6小时期间,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高剂量组的体温升高值变化趋势基本与阿司匹林类似。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内毒素所致家兔体温升高的影响( x±s)
  组别   剂量(mg/kg)   动物数(只)   基础体温(℃)   注射内毒素后体温升高值(ΔT,℃)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CMC-Na阿司匹林 150   86   38.43±0.2438.71±0.36   1.37±0.410.74±0.31**   1.38±0.440.91±0.35*   0.98±0.440.54±0.34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   50100200   666   38.31±0.2938.68±0.2639.06±0.32   0.83±0.20*0.93±0.27*0.78±0.16**   1.38±0.271.37±0.240.91±0.34*   0.99±0.211.08±0.330.43±0.54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内毒素所致家兔体温升高的影响( x±s)(续表)
  组别   剂量(mg/kg)   动物数(只)   基础体温(℃)   注射内毒素后体温升高值(ΔT,℃)
  4小时   5小时   6小时
  CMC-Na阿司匹林 150   86   38.43±0.2438.71±0.36   0.62±0.310.22±0.20*   0.63±0.320.15±0.20**   0.34±0.340.10±0.10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   50100200   666   38.31±0.2938.68±0.2639.06±0.32   0.74±0.340.61±0.450.53±0.62   0.56±0.330.32±0.240.13±0.16**   0.43±0.350.28±0.190.13±0.16
与CMC-Na组比较:*P<0.05,**P<0.01。
4.5.结论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具有解热作用。
实施例5: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小鼠化学刺激法和热刺激法模型的镇痛作用试验
5.1目的:采用小鼠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的镇痛作用。
5.2.材料:
5.2.1 药物与试剂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批号040120):浙江海正天华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提供。临用前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阿司匹林(Aspirin):湖南中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60308。配制方法同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批号20030626。冰乙酸:分析纯,杭州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330。
5.2.2 动物:ICR小鼠,雌雄兼用,体重18~22克,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5.2.3 仪器:JJ2000型精密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生产。秒表:上海秒表厂生产。热板装置:自制。
5.3.方法
5.3.1 小鼠扭体法(化学刺激法)[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95-701]
取5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CMC-Na),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25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小剂量组(1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剂量组(20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大剂量组(400mg/kg)。各组均按10ml/kg体积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4日。末次给药1小时后,将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记录20分钟内各组小鼠由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
按下列公式计算镇痛率:
镇痛率=(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给药组平均扭体次数)/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100%
5.3.2 小鼠热板法(热刺激法)[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95-701]
将热板装置的温度控制在55℃±0.5℃,取雌性ICR小鼠放入热板上,记录小鼠自放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以此作为该鼠痛阈值。间隔30分钟,重新测定痛阈值,取两次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痛阈值。凡痛阈值小于5秒或大于30秒及喜跳者一筆弃之不用。将挑选合格的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组灌胃给药的相应剂量与热板法相同,但均为单次用药。于给药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和240分钟测定各鼠痛阈值,若小鼠60秒内仍无痛反应,立即将其取出,痛阈值按60秒计。
按下列公式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痛阈提高百分率=(给药后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100%
5.3.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的T-Test进行。
5.4.结果
5.4.1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化学刺激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由表5.4.1可见:各给药组均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中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P<0.001),镇痛率分别为47.44%、62.82%和78.53%。实验结果证明: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可以抑制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其镇痛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表5.4.1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x±s,n=10)
  组别  剂量(mg/kg)   扭体次数(次/20min)   镇痛率(%)
  CMC-Na   31.20±16.84   -
  阿司匹林  250   6.70±6.34***   78.53
  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  100200400   26.30±7.7016.40±9.13*11.60±11.48**   15.7147.4462.82
与CMC-Na组比较:*P<0.05,**P<0.01,***P<0.001
5.4.2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表5.4.2中的数据显示: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大剂量组给药30分钟后即起效(P<0.05),60分钟时三个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痛阈值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作用相当;大剂量组给药后的最大痛阈提高百分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实验结果表明: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的不同剂量组对热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
表5.4.2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热板法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x±s,n=10)
组别   剂量(mg/kg)   给药前痛阈值(秒)   给药后痛阈值(s)及痛阈提高百分率(%)
  30分钟   60分钟   90分钟
CMC-Na阿司匹林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 250100200400 19.56±3.3717.44±2.5918.10±3.2818.46±3.9417.91±3.1   17.86±9.68(0)25.39±18.63(45.58)23.99±13.06(32.54)26.75±18.51(44.91)33.89±16.85*(89.22)   16.27±2.84(0)23.94±15.09(32.27)23.96±9.76*(32.38)24.58±6.67**(33.15)23.54±9.93*(31.43)   11.09±2.46(0)24.59±13.96**(41.00)21.33±19.59(17.85)21.49±9.83**(16.14)18.50±5.95**(3.29)
表5.4.2(续)
组别   剂量(mg/kg)   给药前痛阈值(s)   给药后痛阈值(s)及痛阈提高百分率(%)
  120分钟   150分钟   240分钟
CMC-Na阿司匹林蒲公英植物有效部位提取物 250100200400 19.56±3.3717.44±2.5918.10±3.2818.46±3.9417.91±3.1   12.42±5.84(0)12.84±3.89(0)23.34±19.06(28.95)17.14±5.25(0)16.16±4.30(0)   11.08±2.68(0)11.99±4.21(0)18.16±8.90*(0.33)20.65±9.54*(11.86)18.87±5.14***(5.36)   12.65±3.80(0)15.98±16.03(0)14.03±4.64(0)20.98±14.77(13.65)13.44±9.47(0)
与CMC-Na组比较:*P<0.05,**P<0.01,***P<0.001;括号内数字为痛阈提高百分率。
5.5.结论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化学刺激和热刺激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实施例6: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6.1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0克,随机分成5个组:正常对照组(NS10ml/kg)、阳性药物***组(DEX 2.5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小剂量组(TME 5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剂量组(TME 100mg/kg)和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大剂量组(TME 200mg/kg),每组8只。测量致炎前大鼠正常足跖体积2次,取其平均值。每只动物灌胃给予5毫升生理盐水行水负荷。30分钟后,灌胃给药1ml/100g,给药后60分钟,左后足跖腱膜下注射1%角叉菜胶0.1毫升致炎,右后足相同部位注射0.1毫升生理盐水作对照。致炎后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分别测量大鼠足跖体积。
结果: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的影响见表6.2。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在50、100和200mg/kg剂量下,对角叉菜胶注射后1~6小时大鼠足肿胀具有显著的抵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是24.4-39.3%、34.1~44.3%和41.5~56.7%。而阳性药物***在2.5mg/kg剂量下产生了39.0~54.1%的抑制率。
表6.2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x±s)
  对比   剂量(mg/kg)   足趾肿胀(ml)(抑制%)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5小时   6小时
  空白组DEXTME   -2.550100200   0.41±0.030.25±0.02***(39.0)0.31±0.02*(24.4)0.27±0.02**(34.1)0.24±0.02***(41.5)   0.65±0.030.32±0.03***(50.8)0.42±0.02***(35.4)0.36±0.02***(44.6)0.31±0.03***(52.3)   0.66±0.030.32±0.02***(51.5)0.44±0.03***(33.3)0.37±0.04***(43.9)0.31±0.04***(53.0) 0.60±0.030.30±0.02***(50.0)0.40±0.02***(33.3)0.35±0.02***(41.7)0.28±0.03***(53.3)   0.58±0.040.27±0.02***(53.4)0.38±0.02***(34.5)0.33±0.02***(43.1)0.27±0.02***(53.4)   0.61±0.050.28±0.03***(54.1)0.37±0.04***(39.3)0.34±0.03***(44.3)0.27±0.04***(56.7)
数值表示方法:平均值±标准差,*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对照)
实施例7: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7.1 方法:雄性ICR小鼠50只,体重20±2克,随机分成5个组:正常对照组(NS10ml/kg)、阳性药物***组(DEX 2.5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小剂量组(TME 5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剂量组(TME 100mg/kg)和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大剂量组(TME 200mg/kg),每组10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尾静脉注射0.2%伊文氏蓝0.1ml/10g体重,随即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致炎后60分钟处死小鼠,剪开腹腔,用5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数次,收集洗涤液,4500rpm离心5分钟,取上清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90nm外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各组动物腹腔渗出液OD值的均值和标准差,统计对照组和给药组的差异是否显著。
结果: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结果为:在50、100和200mg/kg剂量下,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显著抑制了醋酸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其抑制率分别为23.78%、33.81%和42.4%。阳性药物***在2.5mg/kg剂量下发挥了相似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34.98%。
实施例8: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的影响
8.1 方法:雄性ICR小鼠50只,体重20±2克,随机分成5个组:正常对照组(NS10ml/kg)、阳性药物***组(DEX 2.5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小剂量组(TME 50mg/kg)、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剂量组(TME 100mg/kg)和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大剂量组(TME 200mg/kg),每组10只。首次给药后1小时用***麻醉,仰卧位固定。在左、右鼠蹊部用手术刀各作一长约8-10mm的横切口,再用止血钳扩充皮下组织,每侧各植入一个经青、链霉素处理的灭菌棉球(重10±1mg),而后结节缝合2针。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第8天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取出棉球,剔尽脂肪组织,置60℃烤箱烘干至恒重,减去原棉球重,即为肉芽肿重量。比较各组肉芽肿重量(肉芽肿以mg/100g体重表示),并计算抵制率。
8.2 结果
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棉球诱导小鼠肉芽肿模型的影响见表8.1。结果表明:在50mg/kg、100mg/kg和200mg/kg剂量下,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棉球诱导小鼠肉芽组织增生均具有显著抵制作用(P<0.01或P<0.001),其抑制率分别为29.4%、34.2%和43.6%,具有明显量效关系。阳性药物***(DEX)对该模型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其抑制率为48.8%。
表8.1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提取物对棉球诱导小鼠肉芽组织形成的影响
组别   剂量(mg/kg,) 动物只数   肉芽重量(mg/100g体重) 抑制率(%)
  空白对照DEXTME   10ml/kg5mg/kg25mg/kg50mg/kg100mg/kg   1010101010   68.36±21.8334.98±15.46***48.26±19.48**44.99±17.81***38.58±11.22***   -48.829.434.243.6
数值表示方法:平均值±标准差,*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对照)

Claims (8)

1.一种以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要有效部位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体内外抗菌及抑制急、慢性炎症的医药用途;
2.一种以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要有效部位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治疗大肠埃希氏杆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造成的***的医药用途;
3.一种以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要有效部位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用于解热和镇痛的医药用途;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用途,其特征为含有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的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用于预防以及治疗***等妇科感染疾病;
5.一种以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要有效部位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用于抑制细菌、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作为活性物质的治疗有效量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和可药用辅料。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作为活性成分的治疗有效量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有效部位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以比色法测试)不得少于20%。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内容,本发明中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酚酸类有效部位,其特征为该提取物中除含有木犀草素为基本骨架的黄酮类酚性化合物以及咖啡酸、阿魏酸和绿原酸外,还含有三个结构相似的双咖啡酰奎尼酸类酚酸化合物活性物质,它们是:3,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3,4-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4,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
8.根据权利要求5~6的药物组合物,其可以是外用搽剂、注射剂、气雾剂、栓剂、膜剂、片剂、贴片剂、胶囊剂、滴丸剂、口服液或软膏剂,还可以采用现代制药界所公知的控释或缓释剂型。
CNA2006100529985A 2006-08-18 2006-08-18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症的用途 Pending CN19112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529985A CN1911260A (zh) 2006-08-18 2006-08-18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症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529985A CN1911260A (zh) 2006-08-18 2006-08-18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症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1260A true CN1911260A (zh) 2007-02-14

Family

ID=3772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29985A Pending CN1911260A (zh) 2006-08-18 2006-08-18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症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1126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545A (zh) * 2012-12-11 2013-03-20 中国药科大学 一类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类辣椒素受体拮抗剂的镇痛用途
CN103316118A (zh) * 2013-07-02 2013-09-25 通化斯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消炎、抗病菌、防感染的纯蔬果精华液及制备方法
CN105696196A (zh) * 2016-04-05 2016-06-22 东华大学 一种蒲公英酚活性抗菌剂与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毡的制备方法
CN110251499A (zh) * 2019-06-10 2019-09-20 陕西理工大学 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妇***道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545A (zh) * 2012-12-11 2013-03-20 中国药科大学 一类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类辣椒素受体拮抗剂的镇痛用途
CN103316118A (zh) * 2013-07-02 2013-09-25 通化斯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消炎、抗病菌、防感染的纯蔬果精华液及制备方法
CN103316118B (zh) * 2013-07-02 2015-04-08 通化斯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消炎、抗病菌、防感染的纯蔬果精华液及制备方法
CN105696196A (zh) * 2016-04-05 2016-06-22 东华大学 一种蒲公英酚活性抗菌剂与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毡的制备方法
CN110251499A (zh) * 2019-06-10 2019-09-20 陕西理工大学 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妇***道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CN110251499B (zh) * 2019-06-10 2022-11-01 陕西理工大学 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妇***道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49156A1 (zh) 一种白头翁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病毒性和/或细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4856996A (zh) 吡咯喹啉醌、其衍生物和/或盐新的药用用途以及药用组合物
CN107456509A (zh) 一种用于女性***预防、保健以及治疗妇科生殖道炎症的外用生物制剂以及制备方法
CN102085248B (zh) 一种治疗宫颈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911260A (zh)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症的用途
CN1230160C (zh) 竹叶总黄酮在制备***疾病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CN103142683B (zh) 用于治疗奶牛乳腺炎和子***的含有苦豆子总碱的中药灌注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6762B (zh) 一种治疗***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2520301A (ja) エストロゲン化合物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10876796B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872326A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07314A (zh)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乳腺炎症的用途
CN1850202A (zh) 一种***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853081B (zh) 穗花杉双黄酮在制备治疗鸡坏死性肠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3271983B (zh) 一种治疗猪的子***和***炎的灌注液、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19619A (zh) 化合物hubin‑1在制备肝脏炎症性疾病预防和/或治疗药物中的用途
CN102836152B (zh) 酸浆苦素b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血吸虫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3656084B (zh) 一种治疗慢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7887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748779A (zh) 一种治疗慢性***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475236C (zh) 一种治疗妇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759890A (zh) 一种治疗伤口愈合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35011B (zh) 治疗癌性疼痛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
CN105311300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鱼腥草栓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84627A (zh) 一种用于治疗外科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的中药外用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