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3434A - 构建对等消息通信应用程序的api - Google Patents

构建对等消息通信应用程序的api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3434A
CN1893434A CNA2006100681446A CN200610068144A CN1893434A CN 1893434 A CN1893434 A CN 1893434A CN A2006100681446 A CNA2006100681446 A CN A2006100681446A CN 200610068144 A CN200610068144 A CN 200610068144A CN 1893434 A CN1893434 A CN 1893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r
service
computing equipment
network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81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古普塔
J·L·迪维
P·C·埃耶
R·T·拉奥
T·R·马尼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sof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3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6X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是被设置成支持用于在面向服务的框架,尤其是面向服务的消息通信***上实现的组播编程模型的API。

Description

构建对等消息通信应用程序的API
背景技术
因特网上的组通信技术允许具有共同兴趣的用户协作、共享文件、彼此聊天、组播音频和视频用于演示和分组会议、以及参与多玩家游戏。实际上,在自组织(adhoc)的基础上形成组的能力提供了允许具有共同兴趣的用户在与一般的因特网总体隔离的虚拟区域或组中聚集的重大优点,从而便于在诸如此类的有意向个人之间的协作中的有用讨论。然而,当前大多数组通信和形成在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环境中发生,由此,所有通信都流向或流过个人可连接到其上来加入和参与组的大型中央服务器。
对等技术使得用户能够在无服务器的环境中彼此联系,从而不受基于服务器的因特网通信的约束。在基于对等的***中,可以维护用户的自由性(anominity)和私密性,因为通信直接在网络内的对等体之间发生。然而,尽管个人通信和文件共享在对等网络中是相对良好地建立的,在组对等环境中建立、发现、加入、维护和共享信息不是良好建立的。然而,个人越来越习惯于由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环境中这样的分组技术所提供的好处。
发明内容
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是一种支持用于在面向服务的框架上,尤其在面向服务的消息通信***实现的组播编程模型的API集。它提供了应用层组播能力,而无需要求一IP组播基础结构。所要求保护的***使得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能够简易且有效地实现组播通信。此外,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要求中的方法和***提供了用于为可增强组播过程的对等应用程序创建和维护网孔拓扑结构的管理过程。这些过程中的某一些可包括:信道监视和传递服务;洪泛和过滤服务;通告服务;连接维护服务;跨领域因特网范围网孔能力;以及无服务器对等解决方案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可依照本发明操作的计算***的框图;
图2示出了开放***互连模型;
图3示出了其中可构建所要求保护的***的可能的面向服务的消息通信***;
图4示出了使用图3的消息通信***的消息通信;
图5示出了组播网孔拓扑结构;
图6示出了所要求保护的***的逻辑网孔实施例;
图7示出了用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实现网孔的通用对象模型;
图8示出了用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创建网孔的通用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近邻连接过程;
图10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同步器过程;
图11可示出一对近邻之间的各种同步相关消息的交换,其中发起者是新节点;
图12可示出网孔中一对现有节点之间的同步过程;
图13可示出现有节点和新节点之间的同步过程,其中现有节点是发起者;
图14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通用洪泛过程;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消息处理过程;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网孔管理过程;以及
图17是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以下文本陈述了众多不同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该描述的合法范围是由本专利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来定义的。该详细描述被解释为仅为示例性的,且不描述每一可能的实施例,因为描述每一可能的实施例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可实现众多替换实施例,使用其它现有技术或在本专利的提交日期之后开发的技术,这些都落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也应当理解,除非在本专利中使用句子“如此处所使用的,术语‘__’在此被定义为意味着……”或类似的句子来明确定义术语,否则没有意图要明确或隐含地限制该术语的意义超出其简单或普通意义之外,且这样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基于本专利任何章节中所作出的任何语句(除权利要求书中的语言之外)而在范围上有限制。在本专利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任何术语在本专利中以与单个意义相一致的方式来引用意义上,这是为简明起见,仅仅为了不使读者感到迷惑,且这样的权利要求术语不旨在隐含地或另外限于该单个意义。最后,除非权利要求元素是通过叙述单词“装置”和功能而没有叙述任何结构来定义的,否则任何权利要求元素的范围不旨在基于35U.S.C.§112第6段的应用来解释。
图1示出了其中可实现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装置的块的***的合适的计算***环境100的示例。计算***环境100仅是合适的计算环境的一个示例,且不旨在对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使用范围或功能提出任何局限。也不应将计算环境100解释为对示例性操作环境100中所示的任何一个组件或组件的组合具有任何依赖性或要求。
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装置的块可以使用众多其它通用或专用计算***环境或配置来操作。适用于本发明的众所周知的计算***、环境和/或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设备、多处理器***、基于微处理器的***、机顶盒、可编程消费者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机、大型机、包括任一上述***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装置的块可在诸如程序模块等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环境中描述。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它们执行特定的任务或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该方法和装置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其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器存储设备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参考图1,用于实现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装置的块的示例性***包括计算机110形式的通用计算设备。计算机110的组件可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单元120、***存储器130以及将包括***存储器的各类***组件耦合至处理单元120的***总线121。***总线121可以是若干种总线结构类型的任一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存储器控制器、***总线以及使用各类总线体系结构的局部总线。作为示例而非局限,这类体系结构包括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CA)总线、增强ISA(EISA)总线、视频电子技术标准协会(VESA)局部总线以及***部件互连(PCI)总线,也称为Mezzanine总线。
计算机110通常包括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110访问的任一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局限,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储存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等信息的任一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以用来储存所期望的信息并可由计算机110访问的任一其它介质。通信介质通常具体化为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的已调制数据信号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并包括任一信息传送介质。术语“已调制数据信号”指以对信号中的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设置或改变其一个或多个特征的信号。作为示例而非局限,通信介质包括有线介质,如有线网络或直接连线连接,以及无线介质,如声学、RF、红外和其它无线介质。上述任一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之内。
***存储器130包括以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OM)131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2。基本输入/输出***133(BIOS)包括如在启动时帮助在计算机110内的元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例程,通常储存在ROM131中。RAM132通常包含处理单元120立即可访问或者当前正在操作的数据和/或程序模块。作为示例而非局限,图1示出了操作***134、应用程序135、其它程序模块136和程序数据137。
计算机110也可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仅作示例,图1示出了对不可移动、非易失性磁介质进行读写的硬盘驱动器141、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152进行读写的磁盘驱动器151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156,如CDROM或其它光介质进行读写的光盘驱动器155。可以在示例性操作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带盒、闪存卡、数字多功能盘、数字录像带、固态RAM、固态ROM等等。硬盘驱动器141通常通过不可移动存储器接口,如接口140连接到***总线121,磁盘驱动器151和光盘驱动器155通常通过可移动存储器接口,如接口150连接到***总线121。
上文讨论并在图1示出的驱动器及其关联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为计算机110提供了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和其它数据的存储。例如,在图1中,示出硬盘驱动器141储存操作***144、应用程序145、其它程序模块146和程序数据147。注意,这些组件可以与操作***134、应用程序135、其它程序模块136和程序数据137相同,也可以与它们不同。这里对操作***144、应用程序145、其它程序模块146和程序数据147给予不同的标号来说明至少它们是不同的副本。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162和定位设备161(通常指鼠标、跟踪球或触摸板)向计算机110输入命令和信息。其它输入设备(未示出)可包括麦克风、操纵杆、游戏垫、圆盘式卫星天线、扫描仪等等。这些和其它输入设备通常通过耦合至***总线的用户输入接口160连接至处理单元120,但是也可以通过其它接口和总线结构连接,如并行端口、游戏端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监视器191或其它类型的显示设备也通过接口,如视频接口190连接至***总线121。除监视器之外,计算机也可包括其它***输出设备,如扬声器197和打印机196,它们通过输出***接口195连接。
计算机110可以使用到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如远程计算机180的逻辑连接在网络化环境中操作。远程计算机18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网络PC、对等设备或其它常见的网络节点,并通常包括许多或所有相对于计算机110所描述的元件,尽管在图1中仅示出了存储器存储设备181。图1描述的逻辑连接包括局域网(LAN)171和广域网(WAN)173,这里示出作为示例而非局限。这类网络环境常见于办公室、企业范围计算机网络、内联网以及因特网。
当在LAN网络环境中使用时,计算机110通过网络接口或适配器170连接至LAN171。当在WAN网络环境中使用时,计算机110通常包括调制解调器172或用于通过WAN173,如因特网建立通信的其它装置。调制解调器172可以是内置或外置的,它通过用户输入接口160连接至***总线121。在网络化环境中,相对于计算机110所描述的程序模块或其部分可储存在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中。可以理解,示出的网络连接是示例性的,也可以使用在计算机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其它装置。
图2示出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发的开放***互连(“OSI”)模型,它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方法和***的各方面。OSI是一种对于如何在电信网络中的两点之间传送消息的标准描述。
依照OSI模型,电信网络中两个端点之间的通信过程可被分为层,每一层添加一组其自己的特殊的、相关的功能。通信计算机可配备这七层功能。当在用户之间传递给定消息时,数据流通过一端的每一层,往下通过该计算机中的各层,且在另一端,当消息到达时,另一数据流往上通过接收计算机中的各层并最终到达最终用户或程序。提供这七层功能的实际的编程和硬件通常是计算机操作***、应用程序、传输控制协议(“TCP”)/网际协议(“IP”)或替换的传输和网络协议、以及使得信号能够被施加在附加到计算机的线之一上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
OSI将通信划分成七层。这些层分为两组。较高层209是在消息从用户传递或传递到用户时使用的,而较低层208是在任何消息通过主计算机时使用的。针对该计算机的消息通过较高层209。目的地为某一其它主机的消息不被向上传递到较高层,而是被转发到另一主机。该七层现在简要描述如下。
物理层201定义了接口的物理特征,诸如机械组件和连接器、诸如表示二进制值的电压电平等电气方面、以及诸如设置、维护和移去物理链路的功能方面。用于数据通信的公知的物理层接口包括串行接口、并行接口以及用于诸如以太网和令牌环等LAN的物理规范。
数据链路层202定义了用于跨物理连接在两个***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规则。数据链路通常是网络段(不是网间)和点对点链路。数据被打包成帧,用于跨底层物理网络传输。可使用某些可靠性功能,诸如接收数据的确认。
网络层203提供了跨多个网络传递数据的网间服务。网间寻址方案向每一网络和每一节点分配一唯一的地址。网络层支持多个数据链路连接。在因特网协议套件中,IP是网络层网际协议。
传输层204提供了端对端通信服务,并确保数据在这些最终***之间可靠地传递。两个最终***建立连接,且参与对话以跟踪跨网络的分组传递。该协议也调节分组流以容纳较慢的接收器,并确保如果在链路中发生了中断,则传输不会完全被停止。传输控制协议(“TCP”)可以是一种传输层协议。
会话层205通过使用常规技术或对话协调***之间的信息交换。对话不总是需要的,但是某些应用程序可能需要一种如果连接临时丢失则知道何处重新开始数据传输的方式,或可能需要周期对话以指示一个数据集的末端和一个新的数据集的始端。
表示层206包含作为用户在工作站上运行的操作***和应用程序的一部分的协议。在该层中,信息被格式化以供显示或打印。数据内的代码被解释,且在该层中也处理数据加密和转换。
应用层207提供了用于访问底层网络服务的定义过程。应用层用于定义各种用户应用程序的范围。
尽管组播技术是为OSI模型的较低层208,即传输/网络层开发的,然而所要求保护的***集中于提供用于在OSI模型的较高层209上实现组播的应用程序级编程模型。由此,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开发者可实现组播功能,而无需IP组播基础结构。此外,如下所述,所要求保护的***可改进面向服务的编程模型。
面向服务的框架和编程模型
面向服务与面向对象的主要区别在于面向服务的框架如何定义“应用程序”。面向对象的开发可集中于从独立的类库构建的应用程序,而面向服务的开发可集中于从一组自治服务构建的***。服务可以简单地是通过消息交换来与其交互的程序。然而,不像现有的分布式对象技术,服务可仅通过良好定义的XML接口来与其客户机交互。诸如跨服务边界传递完整类、方法和调用等行为可能不被允许。由此,应用程序开发者和***继承者可能不需要所集成的软件的底层对象模型、类型***和协议的具体知识。
应用程序可展示一组其它应用程序可利用的“服务”,而不是如分布式对象***中那样通过直接对象激活来集成完全不同的应用程序。利用服务框架的应用程序可使用基于标准的协议和可动态获取的策略定义来展示其服务。构成连接***的应用程序的这种去耦合可允许更简单的集成,在对***进行自适应以随时间改变时更灵活,并且也可允许更可靠的操作。
现有的面向服务的编程模型可实现现有的较高OSI层消息通信服务,诸如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OAP可以作为为消息提供方案的较高层OSI服务来操作。利用SOAP协议的消息通信***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在图3中示出。所示的消息体系结构(后文称为“消息总线”)可被视为用于简化SOAP节点的开发和维护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所要求保护的***和方法可在提供基本的较高层消息处理的任何面向服务的模型上实现,但是为演示起见,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将使用图3中所示的消息总线来描述。
如图3所示,消息总线网络层301和传输302可由已存在的典型传输层/网络层协议的任一种构成。TCP/IP是一种流行的传输层/网络层协议,且可以无需启用IP组播,这是使用本发明的应用层组播***的一个优点。传输层可封装诸如IP套接字或命名等联网机制,或用于传递数据的任何机制。消息总线传输303可将消息转换成要通过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线缆上传递的实际字节。
向上移至表示/会话层307,端口对象305可表示用于消息的可配置的、逻辑管道。每一端口对象305具有该端口用于将逻辑消息转换成实际网络通信的传输集合303。端口内部地被实现为一对管道对象:发送管道306和接收管道307。每一管道可支持可插式消息处理程序(未示出)、组成端口扩展,它可检查和操纵沿该管道行进的消息。使用消息总线的应用中的典型节点可仅例示单个端口对象,尽管可能创建一个以上对象。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将引用端口以协助用户概念化本说明书,但是对端口的使用在现代消息总线体系结构中可能是不必要的。
在应用层309,应用程序节点310可通过信道对象308向端口对象发送消息。信道对象在各种实施例中存在,它可被缩小成两组: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单个信道类也可实现发送和接收信道。
消息总线可支持各种信道实现,以允许各种消息交换模式。例如,用于单向数据包样式的消息的简单信道可以仅表示最终接收器。另一方面,更复杂的信道可支持相关的双向消息通信、可靠消息通信或跨应用程序执行的消息持续性。信道可以是其中由应用程序节点创建的消息对象可被传递给基础结构节点(例如,IP)的第一点,而从应用程序节点的观点来看,信道是消息总线体系结构中的可扩展性的第一点。
使用消息总线框架发送和接收消息的通用过程如下。
1.由初始发送者创建消息对象。
2.通过将对消息对象的引用传递到信道来发送消息。
3.信道将消息传递到与该信道相关联的端口对象。
4.端口将消息注入到端口的发送管道中,其中消息由向管道注册的每一消息处理程序顺序地处理。
5.当消息到达发送管道的末端时,端口将消息引用传递到向该端口注册的传输对象。该传输对象是基于消息的下一中继段的地址来选择的。
6.传输层将消息格式化成字节流,并将字节推到网络上。
此时,消息离开了SOAP节点,且进入网络云状框。在消息到达其行程中的下一SOAP节点之前,消息不再服从消息总线或SOAP。相反,消息可以是通过诸如TCP/IP或HTTP等网络协议的字节流。
在某一点,消息字节到达网络上作为SOAP节点的监听节点。以下可在监听节点处发生。
1.传输导出的对象接收字节流,从字节流中它在存储器中创建消息对象。消息头部被全部读入存储器中,然而,消息内容保留在传输中,且在需要之前可能保留在线缆上。
2.传输然后将消息引用传递到传输对象向其注册的端口的接收管道。
3.消息由向接收管道注册的每一消息处理程序顺序地处理。如果消息处理程序选择,它可将消息从接收管道中拉出,并将其传递到与该消息处理程序相关联的信道。
4.如果消息使其到达端口上接收管道的末端,则端口将消息传递到向该端口的主接收信道注册的应用程序定义的消息处理程序。
5.应用程序代码具有对消息对象的引用,使用该引用,它可以完成它感到满意的任何事情。通常,检查消息的动作头部,且处理消息的内容。
6.一旦应用程序代码完成了该消息,消息总线读取并丢弃消息内容中剩余的任何未读的字节,以清除传输,且将消息对象留给无用信息收集。
7.如果消息在其从初始发送者到最终接收者的路线上通过SOAP中介,则该中介也可使用如上列出的接收步骤以及发送步骤来处理消息。中介是同时作为单个消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节点。SOAP路由器是中介的一个常见示例。
图4示出了消息从初始发送者401通过两个中介403、404到最终接收者402可采取的路径。该图示出了仅发送管道405可由初始发送者401使用,且仅接收管道406可由最终接收者使用。同时,对于中介403、404。发送管道407、408和接收管道409、410都可用于处理消息。注意,初始发送者和最终接收者的角色可在响应消息的行程中交换。
尽管消息总线框架提供了用于实现使用面向服务的框架的服务的基本机制,但是没有规定要启用组播功能。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在这样一种面向服务的消息总线体系结构上构建,以向开发者提供在面向服务的模型上构建以向其应用程序添加组播功能的能力。
组播网孔***
所要求保护的***和方法可以实现被称为网孔的特定组播拓扑结构。图5示出了一种可能的网孔拓扑。一般而言,组播组的成员可被称为节点501,而组可被认为是网孔500且由使用通信信道(例如,509)来彼此互连的一组节点501-508来表示。网孔中的每一节点501-508能够通过传播过程向网孔中的每一其它节点传递消息,在该传播过程中,由一个节点(例如,节点501)发送的每一消息传递到相邻的节点502-505,相邻节点继续将消息传递到其相邻节点,直到每一节点接收到该消息。当节点具有多个连接时,它可接收消息并制作该消息的副本以沿连接到它的每一信道发送。由于传播的方向一般从消息发送者流走,且类似于物理洪泛,因此使用组播的消息传播一般被称为洪泛。组播网孔中的每一节点可接收,且可知道在网络上洪泛的任何消息,即一个节点通过洪泛的消息知道什么,网孔中的每一节点也知道什么。因此,有益的是具有一种合理大小或关于何时应继续洪泛消息的规则的网孔。
使用面向服务的消息通信***的组播网孔环境
图6示出了所要求保护的组播网孔***的通用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对等节点601是连接到网孔602的节点。网孔可以是一组命名的对等节点601-605,它们由相邻信道607-611多重连接以形成节点的耦合网络,用于以消息或点对点数据流的形式来传播数据。网孔是基于到相邻节点的连接来构建的,其中网孔中的相邻节点是离开一个通信链路(通过通信信道直接连接)的对等节点。
对等节点可以与耦合到网孔602的应用程序612的实例相关联。对等信道613、614可被认为是对于对等节点的特定信道,用于在应用程序612或服务(以面向服务的语言)和网孔602之间通过网孔的对等节点601来通信。任何应用程序可创建节点,但是节点不可创建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创建多个节点,且每一节点可主存多个服务。例如,考虑聊天应用程序。聊天应用程序可在称为ChatMesh(聊天网孔)的网孔中创建节点。它可创建两个不同的服务,即VideoService(视频服务)和TextService(文本服务)。所发送的任何文本消息可被传递到TextService,且所发送的任何视频消息可被传递到VideoService。
当最初连接到网孔时,对等节点601可连接到已经连接到该网孔的另一对等节点,例如603。连接对等节点601可确定连接到该网孔的相邻节点603的地址,并向相邻节点发送加入网孔的请求。在连接到网孔之后,新对等节点601可创建到网孔中的其它近邻,例如604、605的连接608、610。
网孔的目的可以是创建用于将消息洪泛到所有网孔节点的逻辑拓扑结构。为自动实现用于洪泛的最优拓扑结构,网孔可维护签名、一组触点节点,并评估重复洪泛的消息以确定哪些近邻更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接可以被创建和移除,使得网孔收敛于对洪泛最优的拓扑结构。
当节点从网孔断开时,它可能在网孔中创建称为网孔分区的间断。对等节点使用网孔签名(下文描述)以及网孔触点信息来检测和修复图分区。
对等信道613、614可以是在应用程序612和对等节点601之间发送和接收的通信信道。它们可向应用程序表现为组播信道,而无需启用IP的组播基础结构。每一对等信道613、614可与对等节点601相关联。对等节点601可以负责实现网孔算法(例如,优化、分区检测和修复)以及贯穿网孔洪泛消息。每一对等节点可提供其自己的服务,称为节点服务,它使用可靠消息总线信道与一组相邻节点服务交互。该节点服务例如可在服务框架上实现,并使用TCP和HTTP传输上的可靠信道。
在对等信道上发送的消息的目的地可以是由网孔中的另一节点提供的特定服务。网孔中的每一节点可接收网孔上发送的每一消息的副本。当节点接收消息时,它可将其传递到实现该消息的预期服务的任何相关联的对等信道。为将消息传播到网孔中的每一节点,始发节点可将消息发送到其近邻的每一个。这些近邻可将消息发送到其近邻,依此类推。实际的洪泛算法描述如下。
应用程序可从一个相邻对等节点601通过隧道到另一个对等节点602,例如,通过在定址到节点的近邻的另一外部消息中封装应用程序消息或内部消息。新外部消息可由每一近邻创建。以此方式,原始消息,包括其目的地服务地址,可在节点之间保持不变。所有节点可从所有其它节点到达。在这不为真的意义上(例如,节点在不可遍历的防火墙之后),网孔的弹力降低。
对象模型环境
图7示出了可实现所要求保护的***的实施例的对象。所要求保护的组播***的对象可由对等信道工厂(PeerChannelFactory)701、对等信道(PeerChannel)702、对等***工厂(PeerListenerFactory)703、对等***(PeerListener)704、对等节点(PeerNode)705、同步器(Synchronizer)706、维护器(Maintainer)707、连接器(Connector)708、洪泛器(Flooder)709、近邻管理器(NeighborManager)710以及近邻(Neighbor)711构成。逻辑上,上述逻辑对等节点可以被实现为由对等节点705、同步器706、连接器708、维护器707、洪泛器709和近邻管理器710构成的一组对象。
对等信道工厂701可负责产生对等信道702。对等信道工厂701也可维护它所创建的活动信道的集合。对等信道工厂701可以不直接与对等节点705相关联,但是在需要时查找或创建它们。
对等***工厂703对象可负责产生对等***704。对等***工厂703管理活动***,并维护***所产生的活动信道的集合。对等***工厂703可以仅与一个对等节点705相关联。
对等节点705可表示网孔中的一个节点,并包含其相关联的配置。对等节点705可以是实现该节点的所有内部组件的所有者。该类也可包含用于查找现有节点的静态方法。
近邻711可包含底层的相邻信道,并跟踪该信道的状态。近邻可展示用于与相邻节点通信的方法。
近邻管理器710可包含近邻711的集合。近邻管理器710可展示作为所有近邻711的聚集的事件(例如,MessageAvailable(消息可用))。该对象可提供对等节点服务的实现。
连接器708对象可处理发送和接收连接消息(CONNECT(连接)、WELCOME(欢迎)、REFUSE(拒绝)、DISCONNECT(断开))。
维护器707对象可实现网孔维护算法。维护器707可包含网孔签名、已知网孔节点的集合以及当前网孔触点的集合。
洪泛器709可实现洪泛逻辑。洪泛器可包含近来看见的消息的表。
同步器706可协调相邻信道上的轻量级触点/签名同步协议。
网孔构造
网孔可按名称或网孔ID来标识。网孔ID是可被解析成IP地址(例如,123.12.123.12)的有效主机名(例如,soccerpals)。网孔上的服务的地址可由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来指定,且使用对等信道方案前缀(net.p2p://)、网孔ID、路径以及服务名称(例如,net.p2p://soccerpals/path/service)来指定。EndpointAddress(端点地址)结构可用于引用网孔中的节点,且可部分地由至少一个URI构成。
图8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对象模型实施例来创建网孔的过程。(以下描述将使用其枚举的名称,例如对等节点、对等信道来参考上述所要求保护的***的对象)。
一般而言,在服务或客户机期望与网孔通信的任何时刻,可要求该服务或客户机通过网孔的对等节点来通信。具体地,服务可与对等***工厂相关联,而客户机可与对等信道工厂相关联。这一过程可涉及首先创建(801)和打开(802)对等信道工厂的应用程序。对等信道工厂可被例示为应用程序中的对象,且因此可与该应用程序相关联。接着,可通过调用对等信道工厂上的方法(称为CreateChannel(创建信道))来创建(803)对等信道。对等信道然后可检查是否有相关联的对等节点(804)。如果有相关联的对等节点,则对等信道可连接到该对等节点,并打开对等信道(805),且开始接收和发送消息(806)。否则,如果没有现有的对等节点,对等信道可创建新的对等节点(807),打开对等信道(808)(例如,通过调用对等信道上的OPEN函数并传入EndpointAddress)并打开新的对等节点(809)。
在打开新对等节点时,对等节点可调用解析器(Resolver)对象,它负责提供名称解析服务。存在众多解析器方法,包括RegisterMeshID(注册网孔ID)、UnregisterMeshID(未注册网孔ID)等。解析器方法可实现自定义名称解析服务,或可使用由消息总线提供的解析服务,诸如对等名称解析协议(“PNRP”)。新创建的对等节点可调用解析器来注册节点服务(810),该节点服务是由每一对等节点为内部实现目的而唯一提供的服务。该节点服务可以与发起新对等节点的创建或发起到现有对等节点的连接的应用程序服务不同。通过向解析器注册,其它节点可通过其节点服务引用获得对新创建的对等节点的引用。
除注册其节点服务之外,对等节点可向解析器查询网孔中的其它节点(811)。如果不调用解析器的ResolveMeshId(解析网孔ID)方法,节点可能不知道在网孔中是否有其它节点(除非其它节点之一发起了到该节点的连接)。如果没有其它节点,则对等节点可向对等信道引发指示,该指示向应用程序引发警告。如果有其它节点,则对等节点可调用其维护器对象以将网孔ID解析成远程节点服务的EndpointAddress。一旦获得了EndpointAddress,近邻管理器可用于创建到相邻节点的相邻信道(811)。一旦创建了相邻信道,可通过发送CONNECT消息来尝试连接(812)。如果接收到WELCOME消息,则对等节点可被打开且在线,且同步过程开始。如果接收到REFUSE消息,则对等节点可尝试其它连接。如果对等节点未找到或连接到任何其它节点,则对等节点可将其自身设为离线状态(813),否则对等节点可以在线(814),并可接收和发送消息(815)。
一般而言,上述过程可以类似于对等***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初始信道创建框。当处理仅对在由目标为该服务的消息请求之后与网格通信感兴趣的服务时,该服务可创建并打开对等***工厂而非对等信道工厂。对等信道然后可用于创建对等***工厂。当由对等节点接收到匹配过滤器准则的第一消息时,对等***可产生对等信道。一旦创建了对等信道,可进行类似于上述过程的双向通信。然而,对等***也可用消息过滤器来匹配,使得它仅向应用程序通知匹配过滤器准则的消息。
当应用程序希望洪泛消息时,它可通过其对等信道与对等节点通信。只要消息对其可用,对等信道就通知应用程序。或者,如果实现使用对等***,对等***可生成对等信道,并通知应用程序已为其接收消息。一旦创建了对等信道,应用程序可接收并处理它。
每一对等节点可具有单个相关联的近邻管理器。近邻管理器可被限于传递和接收角色,并可被赋予维护所有其近邻,即直接连接到它的对等节点的列表,以及收集定向到它的消息和发送来自属于对等节点的对等信道的消息的任务。
近邻接收连接请求
图9示出了处理相邻连接的情形。当第一节点发起到第二节点的连接时(901),可通知第二节点的近邻管理器,并可创建近邻对象以跟踪远程第一节点(902)。近邻管理器可通知其对等节点(903),该对等节点表示第二相邻节点,并进而通知连接器。第一节点的连接器通过发送CONNECT消息启动与第二节点的连接协议。响应的连接器然后可依照以下向发起节点发送响应:
如果当前近邻数大于或等于最大值(在下文“网孔维护”一节中进一步描述),则可向该近邻发回具有短近邻列表和/或其它已知节点的REFUSE消息(905),并关闭信道(906)。否则,可发送具有短近邻列表和/或已知节点的WELCOME消息(907)。
如果信道不被上述过程关闭,则节点可交换包含每一节点上通告的服务(908)的ADVERTISE(通告)消息。
同步节点
当近邻连接到网孔上的另一节点时,可以要求该网孔的当前状态同步以确保所有节点共享该网孔的同一视图。该状态包括网孔触点节点的列表以及网孔签名(用于如下描述的内部网孔维护功能)。
对等同步器(Peer Synchronizer)可以是对等节点的一个组件,它负责在一对相邻节点之间运行同步协议。该同步过程可涉及图10中示出的以下步骤。在框1000,当近邻转移到已连接状态时,发起同步器可通过发送SyncRequest(同步请求)消息来启动同步过程。SyncRequest消息可包含维护器的触点高速缓存中的触点抽象列表以及签名。每一触点抽象可包含触点节点的节点ID以及触点的版本号。对于新节点,该列表可以为空。
在框1005,在接收SyncRequest消息之后,响应的同步器可将抽象列表移交给维护器。维护器可实现网孔维护算法,并可包含网孔签名、已知网孔节点的集合以及当前网孔触点的集合。在框1010,维护器进而可将抽象列表与其触点高速缓存的内容进行比较。在框1015,维护器可构建存在于其高速缓存中但不存在于抽象列表中的触点的列表(即,发起节点不具有这些触点),并添加比抽象列表中的触点更新的触点。在框1020,创建经更新的抽象。不在响应者的高速缓存中的任何触点被添加,或者如果响应者具有较旧的版本,则维护器可将它们添加到新的、经更新的抽象列表中。在框1025,可将触点列表、签名和新抽象列表返回给同步器。
在框1030,如果由维护器返回的抽象列表非空,则控制可传递到框1035,其中响应的同步器发送具有该抽象列表和签名的其自己的SyncRequest消息。在框1040,同步器可发送具有触点的一系列SyncData(同步数据)消息。最终的触点块和签名可以在SyncEnd(同步结束)消息中发送。如果在框1030,由维护器返回的抽象列表为空,则同步器可以不发送其自己的SyncRequest,且控制可传递到框1040。
在框1043,在发起方,可确定发起方是否发送其自己的SyncRequest。如果发起者未发送SyncRequest,则当发送了所有的SyncData和SyncEnd消息之后,可在框1045发消息通知同步过程的的结束。如果发起者发送了其自己的SyncRequest,则同步过程可在框1050处接收到SyncEnd消息时结束。
在框1055,在响应方,可确定响应方是否发送了其自己的SyncRequest。如果响应者未发送SyncRequest,则当发送了所有的SyncData和SyncEnd消息之后可在框1060发信号通知同步过程的结束。如果响应者发送了其自己的SyncRequest,则同步过程可在框1065接收到SyncEnd消息时结束。
图11可示出一对近邻之间的各种同步相关消息的交换,其中发起者是新节点。图12可示出网孔中一对现有节点之间的同步过程。图13可示出现有节点和新节点之间的同步过程,其中现有节点是发起者。
发送/洪泛消息
图14示出了洪泛消息的情形。当应用程序希望发送消息时(1401),它可调用对等信道方法的SEND(发送)方法(1402),对等信道可调用对等节点(1403),对等节点可调用洪泛器来发送消息(1404)、内部消息的ID可被添加到洪泛器的消息表(1405),且洪泛器可将内部消息封装到外部隧道消息中(1406),并将消息作为隧道消息发送到所有近邻(1407)。外部隧道消息可仅用于相邻信道上的通信,而不会改变内部应用程序消息。可以完成隧道以维持内部消息的完整性,以仅供内部对等节点组件处理和传递,同时提供封装头部和传递机制以供相邻信道处理。这可有效地隔离两条路径之间的传输机制。
接收消息
图15示出了接收消息的情形。当在与对等节点相关联的相邻信道上接收消息时(1501),近邻管理器可通知对等节点(1502),对等节点可调用其洪泛器(1503)以依照其类型来处理消息。
对于所有洪泛的消息,内部消息可从外部隧道消息中提取(1504)。对等节点可调用洪泛器来确定内部消息之前是否已被发送过(1505)。如果是,则可关闭该消息,且处理完成(1506)。如果内部消息未完成通过网孔传播(即,消息应当被进一步洪泛),则可发生进一步的处理。
如果内部消息是用于处理网孔功能的内部消息(1507),则对等节点可将该消息转发到其正确的内部节点对象(例如,维护器)(1508)。这些组件如下所述处理消息。对于签名消息,维护器可确定该消息应当是否停止进一步洪泛(1509),此时消息被关闭且处理完成(1506)。否则,内部消息的ID可被添加到洪泛器的消息表(1516),且内部消息可由洪泛器重新封装到另一外部隧道消息并被发送到除从其接收该原始消息的近邻之外的所有近邻(1517)。
如果内部消息是应用程序消息(1510),则对等节点可搜索与该消息的目的地服务相关联的信道对象(例如,对等信道或对等***)(1511)。如果找到匹配的对等信道,则消息可被发送到与对等信道相关联的应用程序/服务(1512)。否则,如果找到匹配的对等***,则可通过调用AcceptChannel(接受信道)或BeginAcceptChannel(开始接受信道)来向应用程序/服务创建新对等信道(1513),且消息可被发送到对应的应用程序。
如果内部消息不是应用程序消息(1510),则内部消息的ID可被添加到洪泛器的消息表(1516),且内部消息可由洪泛器重新封装到另一外部隧道消息并发送到除从其接收原始消息的近邻之外的所有近邻(1517)。附加的洪泛剪除逻辑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1514、1515)。例如,某些应用程序可实现与洪泛器相关联的传播过滤器接口对象(可以被称为IPeerMessagePropagationFilter(对等消息传播过滤器)接口)(1514),以确定消息是否应被进一步洪泛。如果洪泛过滤器接口确定不应当有进一步的洪泛,则处理完成(1515)。
关闭网孔的一部分
以下是可发生的事件,其中可拆散或关闭网孔的一部分。
近邻发起的断开连接:如果近邻干净地断开连接,则近邻可发送DISCONNECT(断开连接)消息。该消息可由连接器处理,它关闭相邻信道。当相邻信道关闭时(突然或通过正式的断开连接过程),近邻管理器可通知其它内部节点组件。维护器可通过执行网孔维护算法(下文描述)来处理这一事件。对等节点可通过通知应用程序由远程节点通告的服务不再可用来处理这一事件。如果这是唯一的相邻连接,则该节点现在可以离线。
对等节点发起的断开连接:近邻可以被本地(例如,由对等节点)断开连接,这可以由于对等节点正在关闭或由于维护器选择剪除连接。当近邻正在关闭时,可通知本地组件。连接器可通过向近邻发送DISCONNECT消息来处理这一事件。一旦关闭了近邻,可通知应用程序,远程节点通告的服务不再可用。
关闭对等信道:当信道被关闭时,它可从拥有工厂的信道集合中移除,且释放对相关联的对等节点的引用。
通告服务
所要求保护的网孔***的一个优点是它可允许应用程序使用网孔来定位应用程序然后可消耗的服务。为允许访问由网孔上的各节点提供的服务,应用程序可能需要首先检索关于其近邻的信息。具体地,应用程序可能需要能够枚举在其近邻上通告的服务。
为向相邻节点通告本地服务,应用程序可调用对等节点的AddAdvertisedAddress(添加通告的地址)方法,指定本地应用程序服务的EndpointAddress。这可导致维护器将该服务添加到其当前通告的列表中,并向近邻发送包含经更新的通告服务列表的ADVERTISE(通告)消息。类似地,应用程序可通过调用对等节点的RemoveAdvertisedAddress(移除广告的地址)函数来取消通告服务。
当应用程序通告其服务地址时,该信息由节点高速缓存并被发送到近邻。在接收到该信息时,可引发事件。该事件可向应用程序提供近邻的节点ID以及该节点上通告的所有EndpointAddress。
通过通告应用程序服务的地址,应用程序可打开直接到近邻的应用程序服务的信道,由此启用了专用通信信道。为向近邻发送消息(而非向整个网孔发送消息),可要求应用程序检索相邻节点上通告的服务的列表并决定要向哪一服务发送。为找出这一服务列表,应用程序可调用对等节点的函数以检索通告的服务,该函数可被称为GetNeighborAdvertisedAddtesses(获取近邻通告的地址),它收集高速缓存的服务信息。该方法向相邻节点上通告的服务返回EndpointAddress的集合以及近邻的节点ID。
应用程序可选择这些EndpointAddress之一,并可使用底层消息总线的信道(例如,http、tcp等—不是对等通道)来创建到服务的信道。应用程序可使用该信道来直接与近邻的服务通信(离开网孔)。
网孔维护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网孔维护过程。网孔连接可由三个参数确定,这三个参数被称为cIdealNeighbors(理想近邻)、cMaxNeighbors(最大近邻)、cMinNeighbors(最小近邻)。节点可维护连接的相邻节点数的计数(1601)。节点可试图维护任一给定时刻到其它节点的近似cIdealNeighbors连接。节点可以不建立新的外出连接,或者如果当前它具有cMaxNeighbors可接受新的进入连接(1602),且可向试图连接到它的任何节点发送REFUSE消息(1603)。如果任何时刻连接数低于cMinNeighbors(1604),则节点可试图建立更多连接。节点可欢迎(WELCOME)待决的信道请求(1605)(1606),或者节点可使用由其近邻传递到它(通过WELCOME、REFUSE和DISCONNECT消息)的已知节点列表(1607)。如果该列表是不足够的,则它可试图将网孔ID解析到新节点(例如,通过如上所述打开新信道)。
cIdealNeighbors、cMaxneighbors和cMinNeighbors的值可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网孔大小和网孔通信量。由于为1的cMinNeighbors值可在一个且仅一个连接丢失的情况下导致完全隔离,因此对任何网孔,至少为2的cMinNeighbors值是适当的。cMaxNeighbors的高值可意味着特定的节点正在代表其它节点进行非常不成比例数量的洪泛。在cMinNeighbors和cMaxNeighbors之间的cIdealNeighbors值可以基于良好的冗余度,具有最小的额外开销。
网孔中的每一节点可试图尽可能维护一组最有用的连接,其中连接的有用性可由未看到的其上发送(在任一方向上)的消息的数量来确定。周期性地,当节点具有比cIdealNeighbors多时(1608),它可断开最不有用的连接(1609)。
每一节点可具有节点ID,它是随机的64位数字。网孔具有签名,签名可被计算为网孔中存在的最低节点ID。计算可通过令具有最低节点ID的节点将其ID公布为签名来完成。然而,节点可能不直接知道它具有最低ID,因此所有节点可试图公布其ID。如果网孔签名已低于其ID,则节点可以不公布。同样,每一节点具有公布之前的补偿周期,它可以与其节点ID成指数比例,因此帮助减少不正确的签名公布数。
网孔可具有一组触点节点,触点节点可负责周期性地发布它们所见到的网孔的签名。只要节点的网孔签名视图变得与触点公布的视图不同步(1610),节点就知道网孔已被分区,且可在随机补偿周期之后试图重新连接到不同步的触点之一(1611)。存在该过程可能未检测到分区的少量机会。为缓和这一机会,触点节点可周期性地试图将网孔ID解析成新的(随机)节点并形成连接。
API
图17是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的图示。方法1700可用于启用对等联网的计算机,该计算机适用于作为通过具有对等网络协议的实现的对等网络协议来互操作的计算设备的网络的一部分。
对等协议的成功可取决于协议在选中实体之间建立有效连接的能力。同样,这一对等网络中组的形成依赖于该能力。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教导中认识到,本发明的方法不限于特定的对等协议。
方法1700可在用于实现一组设备服务的软件程序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中实施。该方法可以是如先前所解释的设立对等***的对等监听工厂的一部分,以及设立对等信道的对等信道工厂的一部分。在框1710,该方法可服务对最大数量服务的请求,以向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通告。默认值可以是例如25。服务可被认为是计算机程序或用户的计算机体验。组成员可以无需了解可从组中的每一计算设备的获得的所有服务,因为过多的通告会不必要地堵塞网络。要通告的服务的成员可以是任意的,或者可以基于公式,诸如在具有有限网络通信量的较小组中,可通告较多服务,而在具有较多网络通信量的较大网络中,可通告较少服务。另外,可被通告的服务的数目可被设置。数目可由网络的另一成员或网络的管理成员设置。一个示例计算机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int MaxAdvertisedAddressPerNeighbor{get;set}
在框1720,可服务确定消息是否应当被传播到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的请求。确定也可以被认为是过滤器,消息应当通过该过滤器到达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过滤器可具有无限数目的设置,诸如消息先前是否接收过,消息是否具有接收计算机识别的预期接收者,网络通信量是否高,消息是最近的还是旧的,等等。默认值可以是无过滤器,这意味着所有消息都被转发。过滤器也可被设置。例如,如果对接收者已知的计算设备离线,且对该已知计算机设备接收到消息,则过滤器可被设置成不转发消息。一个示例计算机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IPeerMessagePropagationFilter MessagePropagationFilter{get;set;}
在框1730,可服务对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端口号的请求。端口可用于将消息传递到网络,且网络上的不同计算设备可使用不同的端口。框1740可提供计算设备正用于向网络上的其它成员发送和/或接收消息的端口。默认可以是底层传输(即,TCP、HTTP)选择端口。另外,用于与网络通信的计算设备的端口可被设置。端口可以由网络的另一成员或网络的管理成员来设置。一个示例计算机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Nullable<int>NeighborServicePort{get;set}
在框1740,可服务对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传输方法的请求。可获得各种传输方法,诸如HTTP或TCP。另外,计算设备的传输方法可被设置。传输方法可由网络的另一成员或网络的管理成员来设置。一个示例计算机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Transport NeighborServiceTransport{get;set;}
在框1750,可服务关于要使用哪一解析器的请求。由于特定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在具有不同地址的各种位置连接到网络,因此可向用户或组分配唯一的身份。该地址然后需要被解析,使得身份通过协议被绑定到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地址。一个这样的对等名称解析协议是对等名称解析协议(“RNRP”)。例如,解析器可使用PNRP将网络地址解析成网孔id。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本发明的方法不限于特定的对等协议,而是可以应用于具有同等力度的其它协议。另外,由计算设备使用的解析器可被设置。解析器可由网络的另一成员或网络的管理成员来设置。一个示例计算机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IPeerResolver Resovler{get;set;}
从以上描述中,本发明的方法和***使得使用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框架的应用程序开发者能够使用对等节点对象来简易且方便地集成组播功能。使用该框架,可创建具有组播功能的服务,而无需关注TCP/IP或其它底层的低级通信协议,因为对等节点对象使用任何可用的协议来管理消息通信。本***的一个优点是可创建跨越整个因特网的网孔,而组播IP要求某些启用组播IP的因特网段(例如,“Mbone”)来操作。所要求保护的***也提供了基于应用程序的过滤机制,其中消息流可以使用过滤器接口来智能地控制(例如,消息抑制在使得网孔更有效和安全时是有用的),而IP组播解决方案未提供这样的接口。
此外,由于所要求保护的是构建在面向服务的框架之上的,因此应用程序开发者无需使其自身涉及从头开始对组播解决方案编程,它们只需关注它们需要什么组播功能来实现作为其服务的一部分。对等节点对象模型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基础结构,使得开发者可集中于开发启用组播的服务。所描述的API也使得编程更为简易。
尽管以上文本陈述了众多不同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本专利的范围是由本专利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陈述的文字来定义的。详细描述应被解释为仅为示例性的,且不描述每一可能的实施例,因为描述每一可能的实施例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可使用现有技术或在本专利提交日之后开发的技术来实现众多替换实施例,而这些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以在此处所描述和示出的技术和结构上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因此,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方法和装置仅是说明性的,而非对所附权利要求书有限制。

Claims (20)

1.在启用对等联网的计算机中为实现一组设备服务的软件程序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所述计算机适用于作为通过具有对等联网协议的实现的对等联网协议来互操作的计算设备的网络的一部分,所述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包括:
服务对要向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通告的最大数量服务的请求;
服务确定消息是否应当被传播到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的请求;
服务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端口号的请求;
服务对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传输方法的请求;以及
服务关于要使用哪一解析器的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器使用pnrp将网孔id转换成网络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允许设置要向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通告的最大数量服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允许设置过滤器来确定消息是否应当被传播到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允许设置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端口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允许设置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传输方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允许设置要使用的解析器。
8.一种具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在启用对等联网的计算机中使用,所述计算机适用于作为通过具有对等联网协议的实现的对等联网协议来互操作的计算设备的网络的一部分,所述计算机指令为实现一组设备服务的软件程序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包括:
用于服务对要向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通告的最大数量服务的请求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用于服务确定消息是否应当被传播到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的请求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用于服务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端口号的请求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用于服务对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传输方法的请求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及
用于服务关于要使用哪一解析器的请求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器使用pnrp将网孔id转换成网络地址。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允许设置要向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通告的最大数量服务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允许设置过滤器来确定消息是否应当被传播到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允许设置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端口号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允许设置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传输方法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允许设置要使用的解析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15.一种计算装置,包括:
能够生成视频图像的显示单元;
输入设备;
操作上耦合到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输入设备的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操作上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
连接到网络以及所述处理装置的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装置被编程为,在启用对等联网的计算机中为实现一组设备服务的软件程序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所述计算机适用于作为通过具有对等联网协议的实现的对等联网协议来互操作的计算设备的网络的一部分,所述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包括:
服务对要向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通告的最大数量服务的请求;
服务确定消息是否应当被传播到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的请求;
服务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端口号的请求;
服务对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传输方法的请求;以及
服务关于要使用哪一解析器的请求;
其中,所述解析器使用pnrp将网孔id转换成网络地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编程为允许设置要向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通告的最大数量服务的处理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编程为允许设置过滤器来确定消息是否应当被传播到对等网络上的其它计算设备的处理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编程为允许设置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端口号的处理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编程为允许设置用于联系对等网络上的计算设备的传输方法的处理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编程为允许设置要使用的解析器的处理装置。
CNA2006100681446A 2005-03-15 2006-03-14 构建对等消息通信应用程序的api Pending CN18934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80,897 US7493413B2 (en) 2005-03-15 2005-03-15 APIS to build peer to peer messaging applications
US11/080,897 2005-03-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3434A true CN1893434A (zh) 2007-01-10

Family

ID=3657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81446A Pending CN1893434A (zh) 2005-03-15 2006-03-14 构建对等消息通信应用程序的api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93413B2 (zh)
EP (1) EP1703701B1 (zh)
JP (1) JP2006294009A (zh)
KR (1) KR20060100273A (zh)
CN (1) CN1893434A (zh)
AT (1) ATE424686T1 (zh)
DE (1) DE602006005408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1221A (zh) * 2009-05-29 2012-05-16 诺基亚公司 用于使用自组织网状网络来参加服务或活动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2151B2 (en) * 2005-11-30 2009-07-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 tunnels and peer group targets
WO2007092931A2 (en) * 2006-02-08 2007-08-16 Securaplane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data bus
US20080111977A1 (en) * 2006-11-14 2008-05-15 Asml Holding N.V.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for fluid and magnetic bearings
US8825772B2 (en) 2007-06-28 2014-09-02 Voxer Ip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erver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of time-based media
US8180029B2 (en) 2007-06-28 2012-05-15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688789B2 (en) 2009-01-30 2014-04-01 Voxer Ip Llc Progressive mess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supporting nea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US9178916B2 (en) 2007-06-28 2015-11-03 Voxer Ip Llc Real-time mess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645477B2 (en) 2009-01-30 2014-02-04 Voxer Ip Llc Progressive mess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supporting nea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US20100198923A1 (en) 2009-01-30 2010-08-05 Rebelvox Llc Methods for using the addressing, protocols and the infrastructure of email to support nea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US20110019662A1 (en) 2007-06-28 2011-01-27 Rebelvox Llc Method for downloading and using a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through a web browser
US8533611B2 (en) * 2009-08-10 2013-09-10 Voxer Ip Llc Browser enabl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onducting conversations in either a real-time mode, a time-shifted mode, and with the ability to seamlessly shift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two modes
US20090277226A1 (en) * 2007-10-16 2009-11-12 Santangelo Salvatore R Modular melter
US8380874B2 (en) 2007-10-19 2013-02-19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751361B2 (en) 2007-10-19 2010-07-06 Rebelvox Llc Graceful degradation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over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US8682336B2 (en) 2007-10-19 2014-03-25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250181B2 (en) 2007-10-19 2012-08-21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a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of voice communications
US8145780B2 (en) 2007-10-19 2012-03-27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090867B2 (en) 2007-10-19 2012-01-03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855276B2 (en) * 2007-10-19 2014-10-07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699678B2 (en) 2007-10-19 2014-04-15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099512B2 (en) 2007-10-19 2012-01-17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across a distributed service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391312B2 (en) 2007-10-19 2013-03-05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782274B2 (en) 2007-10-19 2014-07-15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gressively transmitting a voice message from sender to recipients across a distributed service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001261B2 (en) 2007-10-19 2011-08-16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559319B2 (en) 2007-10-19 2013-10-15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across a distributed service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751362B2 (en) 2007-10-19 2010-07-06 Rebelvox Llc Graceful degradation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over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US8321581B2 (en) 2007-10-19 2012-11-27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699383B2 (en) 2007-10-19 2014-04-15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of voice communications
US8706907B2 (en) 2007-10-19 2014-04-22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111713B2 (en) 2007-10-19 2012-02-07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243254B1 (en) * 2007-12-21 2018-07-18 Intel Corporation Peer-to-peer streaming and api services for plural applications
US8321582B2 (en) 2008-02-08 2012-11-27 Voxer Ip Llc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for conducting conversations including multiple media types in either a real-time mode or a time-shifted mode
US8542804B2 (en) 2008-02-08 2013-09-24 Voxer Ip Llc Voice and text mail appli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054912B2 (en) 2008-02-08 2015-06-09 Voxer Ip Llc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for conducting conversations including multiple media types in either a real-time mode or a time-shifted mode
US8401582B2 (en) 2008-04-11 2013-03-19 Voxer Ip Llc Time-shifting for push to talk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325662B2 (en) 2008-09-17 2012-12-04 Voxer Ip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communication when network connectivity is reduced or lost during a conversation and for resuming the conversation when connectivity improves
US8447287B2 (en) * 2008-12-05 2013-05-21 Voxer Ip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RF radiation exposure for a user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by saving transmission containing non time-sensitive media until the user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a saf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user
US8849927B2 (en) 2009-01-30 2014-09-30 Voxer Ip Llc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eal-time voice messaging on a server node
US8498230B2 (en) 2009-03-03 2013-07-30 Nokia Corporation Pow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00226309A1 (en) 2009-03-03 2010-09-09 Nokia Corporation Beaconing mod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694578B2 (en) * 2009-05-29 2014-04-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warm-based synchronization over a network of object stores
US8565139B2 (en) * 2009-10-29 2013-10-2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AN/WLAN unicast and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US8774021B2 (en) 2009-12-10 2014-07-08 Nokia Corporation Data-related task sup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42605B2 (en) 2009-12-10 2014-09-23 Nokia Corporation Network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10145837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Bower Kenneth S Filtering Broadcast Recipients In A Multiprocessing Environment
US9306813B2 (en) 2009-12-23 2016-04-05 Apple Inc. Efficient service advertisement and discovery in a peer-to-peer networking environment with cooperative advertisement
US8804589B2 (en) 2011-10-14 2014-08-12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awake window
US9042828B2 (en) 2012-11-26 2015-05-2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optimized discovery between mobile devices
US10033773B2 (en) * 2012-12-10 2018-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exec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521280B2 (en) * 2017-12-29 2019-12-3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Event-driven serverless function orchestration
US10565034B2 (en) * 2017-12-29 2020-02-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Event-driven serverless function orchestration
CN109510868B (zh) * 2018-11-14 2021-01-22 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p2p网络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56069A1 (en) * 2019-09-25 2021-04-01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ryptographic services for browser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9838B1 (en) * 1999-10-21 2006-11-2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tributing routing information
US7171475B2 (en) * 2000-12-01 2007-01-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 networking host framework and hosting API
WO2002057917A2 (en) * 2001-01-22 2002-07-25 Sun Microsystems, Inc. Peer-to-peer network computing platform
US7493363B2 (en) * 2001-09-19 2009-02-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peer group management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peer-to-peer graphs
US7430747B2 (en) * 2002-12-04 2008-09-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 peer graphing interfaces and methods
US7533141B2 (en) * 2003-01-24 2009-05-12 Sun Micro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que naming of resources in networked environments
US7596625B2 (en) * 2003-01-27 2009-09-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peer grouping interfaces and methods
US7437440B2 (en) * 2003-01-27 2008-10-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peer networking framework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US7774495B2 (en) * 2003-02-13 2010-08-10 Oracle America, Inc, Infrastructure for accessing a peer-to-peer network environment
US7533184B2 (en) * 2003-06-13 2009-05-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peer name resolution wire protocol and message format data structure for use therein
US20050193106A1 (en) * 2004-03-01 2005-09-01 University Of Florida Service discovery and delivery for ad-hoc network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1221A (zh) * 2009-05-29 2012-05-16 诺基亚公司 用于使用自组织网状网络来参加服务或活动的方法和装置
US9055105B2 (en) 2009-05-29 2015-06-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gaging in a service or activity using an ad-hoc mesh network
CN102461221B (zh) * 2009-05-29 2018-01-1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自组织网状网络来参加服务或活动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00273A (ko) 2006-09-20
EP1703701B1 (en) 2009-03-04
DE602006005408D1 (de) 2009-04-16
US7493413B2 (en) 2009-02-17
JP2006294009A (ja) 2006-10-26
US20060212592A1 (en) 2006-09-21
EP1703701A1 (en) 2006-09-20
ATE424686T1 (de) 200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3434A (zh) 构建对等消息通信应用程序的api
US7912959B2 (en) Architecture for building a peer to peer messaging platform
CN103765835B (zh) 混合网络中的拓扑发现
US7543023B2 (en) Service support framework for peer to peer applications
US797863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mapping of virtual addresses for clusters
TWI237480B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group communications
CN1627760A (zh) 用于无线多跳专门网络的协议
CN1489066A (zh) 通信***,通信服务器与通信方法
CN1780298A (zh) 用于对等网络的分布式服务器的***和方法
US2004021855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path MTU in ad hoc network
JP2008182670A (ja) P2p・sip対応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装置、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端末登録方法及びセッション確立方法
CN1774893A (zh) 会话端点管理协议
TW201001988A (en) Peer-to-peer data relay
JP2006127513A (ja)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サービスにおけるファイル転送方法及びこれをサポートする携帯端末機
TW200939716A (en) Seamless host migration based on NAT type
EP258342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personal network using pn routing table
CN1878118A (zh) 一种实现数据通讯的***及其方法
CN1756440A (zh) 通信业务控制方法和***
EP1439681A2 (en) Extensible communication controls
JP4607764B2 (ja) モバイルピアツーピアネットワーク構築
KR20040101894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무선통신단말 및 무선통신 시스템으로의참가방법
US200901101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utomated message conversion based on availability of bandwidth
CN1595890A (zh) 与预订通知服务的虚拟连接
KR101612475B1 (ko) 가십 기반의 p2p 서비스의 파트너쉽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EP2518950B1 (en) Network location recogni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location recogni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