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6600A -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6600A
CN1886600A CN 200480035057 CN200480035057A CN1886600A CN 1886600 A CN1886600 A CN 1886600A CN 200480035057 CN200480035057 CN 200480035057 CN 200480035057 A CN200480035057 A CN 200480035057A CN 1886600 A CN1886600 A CN 1886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bearing
knuckle
annular groove
bear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350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森和雄
马场一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86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6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安装在重量轻的轻合金转向节上,并能防止因温度上升而发生预加载荷减小及轴承蠕变。该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包括:毂轮(1),在其一端处一体地具有车轮安装凸缘(4),并具有从形成于其中的车轮安装凸缘(4)轴向延伸的小直径台阶部分(5);车轮轴承(3),其由布置在小直径台阶部分(5)中的双列轴承形成;以及转向节(2),其形成悬挂装置并由轻合金形成。车轮轴承(3)在特定干涉下压配到转向节(2)中,且毂轮(1)可转动地枢接在转向节(2)上。一对环形凹槽(18)形成在车轮轴承(3)的外环(12)的外周上的承载区域中,由耐热性聚酰胺合成树脂形成的、且线性热膨胀系数为8至16×10-5/℃的树脂带(19)通过注模填充在环形凹槽(18)中。

Description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对车轮轴承安装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如图1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80包括:用于在其上固定制动盘87和轮(未示出)的毂轮81;包括外环82和一对内环83的车轮轴承84,其用于可转动地支撑毂轮81;用于将车轮轴承84支撑在车体上的转向节85;以及等速万向节86,其适于连接到毂轮81上,用于将动力从驱动轴(未示出)传递到毂轮81。
尽管采用了具有与形成毂轮81等的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基本相同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的诸如可锻铸铁的铁类金属作为形成轴承装置80,尤其是转向节85的部件,但近来趋于采用诸如铝合金的轻金属合金来替代铁类金属以减小车辆重量。然而,如果转向节85由这样的轻金属合金制成,则问题在于,由于转向节85与外环82之间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的差别而在车辆行驶期间因温度上升导致力干涉配合减少而使得车轮轴承84的外环82脱离转向节85。其结果是有时会带来诸如预加载荷损失的问题,从而不能维持车轮轴承装置在其装配时的预加载荷。
此外,还带来其它问题,例如外环82产生蠕变或被卡住,这会导致车轮轴承寿命降低。外环82中的蠕变是指这样的现象,即,外环82的干涉配合表面由于外环82的干涉配合力或加工精度不足而引起外环82的周向微运动而被镜面精加工,这将引起其被卡住或熔化。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现有技术的轴承装置80中,将预加载荷的初始值设置得较高,以在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确保车轮轴承84的预加载荷,并且由于在温度上升时干涉减小而将初始干涉设置得较大,以防止蠕变。因为这些现有技术是在实际中采用的技术且在任何文献中都没有公开,所以在任何现有文献中都没有现有技术被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将车轮轴承84的预加载荷的初始量设置得较高,则该车轮轴承总是被强制受到过载,从而缩短了寿命。此外,轴承的刚度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预加载荷量的较大变化而变化,这将对车辆行驶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如果将初始干涉设置得较大,则必须通过预热转向节85而压配车轮轴承84,以防止在车轮轴承84的压配期间在转向节85中产生磨损。这增加了装配步骤,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能够被压配到为了减轻重量而由轻金属合金制成的转向节中,并能够防止预加载荷的减小以及由于温度上升而在车轮轴承中产生蠕变。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包括:毂轮,该毂轮具有在其一端处与其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以及轴向延伸的小直径柱形部分;车轮轴承,其包括布置在所述柱形部分上的双列滚动轴承;以及轻金属的转向节,其中,所述车轮轴承通过预定干涉压配到所述转向节中,且毂轮通过所述车轮轴承相对于转向节被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车轮轴承的特征在于,该车轮轴承的内环的内周面和外环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环形凹槽(或若干凹槽),而且各环形凹槽都填充有通过注模形成的耐热性合成树脂的树脂带。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因为所述车轮轴承的内环的内周面和外环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环形凹槽(或若干凹槽),而且各环形凹槽都填充有通过注模形成的耐热性合成树脂的树脂带,所以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蠕变和初始设定的预加载荷减小,并还能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各树脂带由线性热膨胀系数为(8~16)×10-5/℃的聚酰胺族的合成树脂制成。因为树脂带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大于转向节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所以即使转向节的热膨胀大于车轮轴承外环的热膨胀,树脂带也能够跟随转向节的热膨胀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各树脂带形成为使得其从内环和/或外环的周面突出。从而能可靠地防止由于温度上升而使干涉减小,以抑制树脂带刚度减小,并因此防止树脂带在其压配期间破裂。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各环形凹槽形成在内环或外环的承载区域中。这使得能有效地防止预加载荷的损失,并防止在轴承中产生蠕变。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各环形凹槽形成为偏心凹槽,其中心从所述车轮轴承的中轴线偏离预定量。这使得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可靠地防止树脂带与内环或外环之间的相对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所述车轮轴承通过由耐热性合成树脂制成的盘形膨胀补偿件夹在毂轮和形成等速万向节的外接头件的肩部之间而固定,并且其中向车轮轴承施加预定的预加载荷。从而,可长时间地使初始的轴承预加载荷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而无需对现有技术的轴承装置的规格进行任何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环形凹槽形成在所述内环的各大直径端面上,且所述环形凹槽填充有通过注模形成的膨胀补偿件。从而,可防止初始设置的轴承预加载荷减小,并提高轴承的装配效率。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包括:毂轮,该毂轮具有在其一端处与其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以及轴向延伸的小直径柱形部分;车轮轴承,其包括布置在所述柱形部分上的双列滚动轴承;以及轻金属的转向节,其中,所述车轮轴承以预定干涉压配到所述转向节中,且毂轮通过车轮轴承相对于转向节被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车轮轴承的特征在于:该车轮轴承的内环的内周面和外环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环形凹槽(或若干凹槽),而且各环形凹槽填充有通过注模形成的耐热性合成树脂的树脂带。从而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以防止产生蠕变和初始设定的预加载荷减小,并还能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为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包括:毂轮,该毂轮具有在其一端处与其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以及轴向延伸的小直径柱形部分;车轮轴承,其包括布置在所述柱形部分上的双列滚动轴承;以及轻金属的转向节,其中,所述车轮轴承以预定干涉压配到所述转向节中,且毂轮通过所述车轮轴承相对于转向节被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车轮轴承的特征在于,该车轮轴承的内环的内周面和外环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环形凹槽(或若干凹槽),而且各环形凹槽填充有通过注模形成的耐热性合成树脂的树脂带,且各树脂带由线性热膨胀系数为(8~16)×10-5/℃的聚酰胺族的合成树脂制成。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将明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在附图中: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轴承装置中使用的车轮轴承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表示关于现有技术及本发明的车轮轴承在温度变化与轴承预加载荷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表示在第三实施例的轴承装置中使用的车轮轴承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表示在第四实施例的轴承装置中使用的车轮轴承的纵向剖视图;
图8为表示在第五实施例的轴承装置中使用的车轮轴承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表示在第六实施例的轴承装置中使用的车轮轴承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表示在第七实施例的轴承装置中使用的车轮轴承的纵向剖视图;
图11为表示在第八实施例的轴承装置中使用的车轮轴承的纵向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九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十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14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术语装置“外侧”表示在轴承装置安装在车体上时位于车体外部的一侧,而术语装置“内侧”表示在轴承装置安装在车体上时位于车体内部的一侧。
图1示出的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毂轮1,以及用于相对于转向节2可转动地支撑毂轮1的车轮轴承3。毂轮1由按重量计算含有0.40~0.80%的碳的中碳钢(例如S53C)制成,并包括用于在外侧一端安装车轮“W”和制动盘“B”的车轮安装凸缘4,以及从车轮安装凸缘4轴向延伸的小直径柱形部分5。用于固定车轮“W”和制动盘“B”的轮毂螺栓4a沿车轮安装凸缘4的周向等距离地紧固于其上。锯齿(或花键)6位于毂轮1的内周面上,而车轮轴承3压配在柱形部分5的外周面上。
压配到毂轮1的柱形部分5上的车轮轴承3通过被夹在毂轮1和形成等速万向节7的外接头件8的肩部9之间而固定。外接头件8与从肩部9轴向延伸的杆部10一体地形成。与毂轮1的锯齿6接合的锯齿(或花键)10a以及螺纹部分10b形成在杆10的外周面上,从而可通过驱动轴(未示出)、等速万向节7以及锯齿部分6和10a将来自发动机的转矩传输到毂轮1。
锯齿10a设有相对于杆部10的中轴线倾斜预定角度的螺旋角,从而使螺旋角的锯齿部分10a压配到毂轮1的锯齿部分6中,直到外接头件8的肩部9抵靠车轮轴承3。因此,通过在锯齿部分6和10a之间施加预加载荷来消除它们之间的周向振颤(rattle)。此外,其设计成可通过用预定紧固力矩将紧固螺母11紧固到形成在杆部10的端部上的螺纹部分10b上而获得期望的轴承预加载荷。即,通过预定的干涉压配车轮轴承3,从而防止在轴承上相对于毂轮1产生轴承蠕变,并获得期望的预加载荷量。另一方面,转向节2由诸如铝合金的轻金属形成。从而,尽管增加了轻金属的转向节的厚度以补偿其刚度的不足,然而转向节2的重量仍可减小到由铸铁制成的转向节的重量的一半。车轮轴承3压配到转向节2中。
如图2所示,车轮轴承3由诸如SUJ2的高碳铬轴承钢制成,且具有外环12,一对内环13,以及双列滚动件(球体)14。双列外滚道表面12a形成在外环12的内周面上。另一方面,内滚道表面13a形成在各内环13的、布置成与各外滚道表面12a相对的各外周面上。双列滚动件(球体)14通过保持架15可滚动地容纳在这些外滚道表面12a和内滚道表面13a之间。密封件16和17布置在车轮轴承3的各端处,以防止容纳在轴承3中的润滑脂从其中泄漏,并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轴承3。
一对环形凹槽18形成在外环12的外周面上。这些环形凹槽18布置在与外滚道表面12a的底部相对应或靠近这些底部的位置处,即,承载区域。从而可有效防止预加载荷的损失以及轴承蠕变。各环形凹槽18填充有树脂带19,该树脂带通过对基于PA11(聚酰胺11)的耐热热塑性合成树脂进行注模而形成。树脂带19的外径从外环12的外径突出0~50μm。如果突出量小于0,则难于可靠地防止干涉因温度上升而下降,另一方面,如果突出量大于50μm,则树脂带19在其被压配到转向节2中的过程中趋于发生诸如擦伤的损坏。尽管基于轴承的尺寸确定突出量,然而考虑到加工离差,优选将突出量设定在10~40μm的范围内。
树脂带19的材料不限于PA11,可采用任何比轻金属(诸如铝合金)的转向节2的线性热膨胀系数((2~2.3)×10-5/℃)大的线性热膨胀系数((8~16)×10-5/℃)的合成树脂。树脂带19的示例包括PA66以及热塑性树脂与在其中按重量计算含有10~30%诸如GF(玻璃纤维)的加强纤维的复合材料。每个环形凹槽18优选地形成为偏心凹槽,其中心从车轮轴承3的中轴线偏移预定量,以防止树脂带19相对于外环12转动。
图3为表示在仅将现有技术及本发明的车轮轴承的外环压配在铝合金转向节中的条件下测量的温度变化与轴承预加载荷,即,温度变化与外环12的外滚道表面12a的尺寸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到,尽管在现有技术的外环中,轴承预加载荷随温度上升而线性减小,然而在本发明的外环中的轴承预加载荷在趋于约80℃的温度时的减小比现有技术中预加载荷的减小更为平缓,并且之后可保持预定的预加载荷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转向节2由诸如铝合金的轻金属制成,并且在压配到转向节2中的车轮轴承3的外环1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线性热膨胀系数比转向节2大的树脂带19,因此,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2比车轮轴承3的外环本身热膨胀大,但是也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且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此外,即使轴承具有相对小的刚度,也可通过将本发明运用到第一代类型的车轮轴承装置中以保持诸如轴承标准化和通用性等特征,以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变化而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还可在较长时间内使初始轴承预加载荷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而无需改变现有技术中车轮轴承装置的规格。
第二实施例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外环的结构,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在该车轮轴承20中,在外环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单个环形凹槽22。该环形凹槽22形成在外环21的外周面的轴向中心处,从而其跨越双列外滚道表面12a。环形凹槽22填充有通过对基于PA11(聚酰胺11)的耐热热塑性合成树脂进行注模而形成的树脂带23。
因为该第二实施例中的树脂带23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树脂带相同的方式形成,所以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2比车轮轴承20的外环本身的热膨胀大,但是也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第三实施例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车轮轴承的结构,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在该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中,车轮轴承24压配到毂轮1的柱形部分5上,并通过夹在毂轮1和外接头件8的肩部9之间而被固定。通过用预定的紧固力矩将紧固螺母11紧固到形成在杆部10的端部上的螺纹部分10b上而获得所需的轴承预加载荷。以预定干涉将车轮轴承24压配到由诸如铝合金的轻金属形成的转向节2中。
如图6所示,车轮轴承24具有外环25、一对内环26,以及双列滚动件(锥形辊子)27。双列外滚道表面25a形成在外环25的内周面上。另一方面,内滚道表面26a形成在各内环26的布置成与各外滚道表面25a相对的各外周面上。双列滚动件27通过保持架28可滚动地容纳在这些外滚道表面25a和内滚道表面26a之间,并由较大的凸缘26b引导。密封件16布置在车轮轴承24的各端处,以防止容纳在轴承24中的润滑脂从其中泄漏,并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轴承24。
在外环2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一对环形凹槽18。这些环形凹槽18布置在双列外滚道表面25a的承载区域中。每个环形凹槽18都填充有通过对基于PA11(聚酰胺11)的耐热热塑性合成树脂进行注模而形成的树脂带19。
在包括双列锥形辊子的车轮轴承24中,滚动件(锥形辊)27以线性接触方式与内滚道表面26a和外滚道表面25a接触,从而与上述双列径向止推滚珠轴承相比,可获得较大的承载性能。相反,因为需要向轴承施加大量预加载荷,从而公知的是轴承的温度上升增加,因而缩短了其寿命。此外,难于设定预加载荷的初始量,这是因为如果预加载荷量减小,则随着边缘载荷的减小会引起早期的剥落。
在包括该第三实施例的双列锥形辊子的车轮轴承24中,因为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所以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2的热膨胀将大于车轮轴承24的外环本身,但也可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且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从而不必设定较大的轴承预加载荷和干涉,因此在延长轴承寿命方面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纵向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外环的结构,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在该车轮轴承29中,在外环3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单个环形凹槽22。该环形凹槽22形成在外环30的外周面的轴向中心处,从而其跨越双列外滚道表面25a。环形凹槽22填充有通过对基于PA11(聚酰胺11)的耐热热塑性合成树脂进行注模而形成的树脂带23。
因为该第二实施例中的树脂带23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树脂带相同的方式形成,所以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2的热膨胀将大于车轮轴承29的外环本身,但也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第五实施例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纵向视图。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车轮轴承31包括外环32、一对内环33、以及双列滚动件(球体)14,且在该对内环33上形成有一对环形凹槽34。这些环形凹槽34布置在与内滚道表面13a的底部相对应或靠近这些底部的位置处,即,布置在承载区域。各环形凹槽34填充有通过对基于PA11(聚酰胺11)的耐热热塑性合成树脂进行注模而形成的树脂带35。根据本发明,因为转向节(未示出)由诸如铝合金的轻金属制成,并且在压配到转向节中的车轮轴承31的内环3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线性热膨胀系数比转向节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大的树脂带35,从而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的热膨胀大于车轮轴承31,但也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且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第六实施例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纵向视图。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车轮轴承36包括外环12、一对内环33、以及双列滚动件(球体)14,并且在内环33和外环12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上设有树脂带35和19。根据本发明,因为树脂带35和19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比转向节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大,所以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的热膨胀将大于车轮轴承36,但也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第七实施例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纵向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图8)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轴承的结构,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车轮轴承37具有外环38、一对内环39、以及双列滚动件(锥形辊)34。双列外滚道表面25a形成在外环25的内周面上。环形凹槽34形成在一对内环39的内周面上。这些环形凹槽34设置在承载区域内。各环形凹槽34填充有通过对基于PA11(聚酰胺11)的耐热热塑性合成树脂进行注模而形成的树脂带35。根据本发明,因为转向节(未示出)由诸如铝合金的轻金属制成,并且线性热膨胀系数比转向节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大的树脂带35形成在压配到转向节中的车轮轴承37的内环39的内周面上,所以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的热膨胀将大于车轮轴承31,但也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第八实施例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八实施例的纵向视图。该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图9)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轴承的结构,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车轮轴承40具有外环25、一对内环39、以及双列滚动件(锥形辊)27,并且在内环39和外环25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上设有树脂带35和19。根据本发明,因为树脂带35和19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比转向节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大,所以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的热膨胀将大于车轮轴承40,但也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第九实施例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九实施例的纵向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图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于支撑内环的结构,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压配到毂轮1的柱形部分5上的车轮轴承3通过内环13由膨胀补偿件41和42夹在毂轮1和形成等速万向节7的外接头件8的肩部9之间而固定。膨胀补偿件41和42由基于PA11(聚酰胺11)的耐热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且其线性热膨胀系数((8~16)×10-5/℃)比车轮轴承3、毂轮1和外接头件8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大。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由于转向节2和车轮轴承3之间在线性热膨胀系数上的差别,所以尽管在温度上升期间转向节2的热膨胀将大于车轮轴承3,但也可抑制配合干涉的减小,从而防止产生轴承蠕变,并可通过抑制轴承刚度的变化而可靠地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第十实施例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的第十实施例的纵向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九实施例(图1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内环的结构,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与在第九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车轮轴承43具有外环12、一对内环44、以及双列滚动件(球体)14。环形凹槽45形成在内环较大直径的各端面上,且环形凹槽45填充有通过对基于PA11(聚酰胺11)的耐热热塑性合成树脂进行注模而形成的树脂带46。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可防止初始设定的轴承预加载荷减小,并提高车轮轴承装置的装配效率。
工业实用性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可应用于具有以下结构的车辆中,其中形成车辆悬挂装置的转向节由线性膨胀系数比钢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的诸如铝合金的轻金属形成。
已经参照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显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并理解上述详细描述后将想到改进和替换。本发明应理解为包括所有这些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替换和改进。

Claims (7)

1、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包括:毂轮(1),该毂轮具有在其一端处与其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4)以及轴向延伸的小直径柱形部分(5);车轮轴承(3、20、24、29、31、36、37、40、43),其包括布置在所述柱形部分(5)上的双列滚动轴承;以及轻金属的转向节(2),其中,所述车轮轴承(3、20、24、29、31、36、37、40、43)通过预定干涉压配到所述转向节(2)中,且所述毂轮(1)通过所述车轮轴承(3、20、24、29、31、36、37、40、43)相对于转向节(2)被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轴承(3、20、24、29、31、36、37、40、43)的内环(13、26、33、39、44)的内周面和外环(12、21、25、30、32、38)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环形凹槽(或若干凹槽)(18、22、34、45),而且各环形凹槽(18、22、34、45)填充有通过注模形成的耐热性合成树脂的树脂带(19、23、35、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树脂带(19、23、35、46)由线性热膨胀系数为(8~16)×10-5/℃的聚酰胺族的合成树脂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树脂带(19、23、35、46)形成为使得其从内环和/或外环的周面突出0~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环形凹槽(18、22、34、45)形成在内环或外环的承载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环形凹槽(18、22、34、45)形成为偏心凹槽,其中心从所述车轮轴承(3、20、24、29、31、36、37、40、43)的中轴线偏移预定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轴承(3、20、24、29、31、36、37、40、43)通过由耐热性合成树脂制成的盘形膨胀补偿件(41、42)而夹在毂轮(1)和形成等速万向节的外接头件8的肩部9之间而固定,并且其中向所述车轮轴承(3、20、24、29、31、36、37、40、43)施加预定预加载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环的各大直径端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并且该环形凹槽填充有通过注模而形成的膨胀补偿件。
CN 200480035057 2003-11-28 2004-11-16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Pending CN18866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9127 2003-11-28
JP399127/2003 2003-11-28
JP164246/2004 2004-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6600A true CN1886600A (zh) 2006-12-27

Family

ID=3758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35057 Pending CN1886600A (zh) 2003-11-28 2004-11-16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8660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5259B (zh) * 2007-04-04 2011-12-28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及具有该车轮用轴承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2483094A (zh) * 2010-02-23 2012-05-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用车轮的转速检测用的带编码器的球轴承以及使用了该球轴承的机动两轮车用车轮的转速检测装置
CN102889305A (zh) * 2011-07-22 2013-01-23 Ntn-Snr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用轴承将旋转轴装配在外壳中的装配件
CN102939470A (zh) * 2010-05-20 2013-02-20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7630928A (zh) * 2016-07-19 2018-01-2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转向节总成及其轮毂轴承、转向节的外壳
CN108180216A (zh) * 2017-12-21 2018-06-19 苏州锐德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轮轴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5259B (zh) * 2007-04-04 2011-12-28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及具有该车轮用轴承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2483094A (zh) * 2010-02-23 2012-05-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用车轮的转速检测用的带编码器的球轴承以及使用了该球轴承的机动两轮车用车轮的转速检测装置
CN102939470A (zh) * 2010-05-20 2013-02-20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2939470B (zh) * 2010-05-20 2015-09-02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2889305A (zh) * 2011-07-22 2013-01-23 Ntn-Snr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用轴承将旋转轴装配在外壳中的装配件
CN107630928A (zh) * 2016-07-19 2018-01-2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转向节总成及其轮毂轴承、转向节的外壳
CN108180216A (zh) * 2017-12-21 2018-06-19 苏州锐德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轮轴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9337B (zh) 轴承单元
CN102939470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2026825B (zh) 用于形成车轮轴承装置的方法
CN102933864B (zh) 车轮轴承装置
CN101743134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US20070098315A1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wheel of vehicle
WO2007037477A1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1506536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1945773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2458879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US7618196B2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JP2002087008A (ja) 車輪軸受装置
CN102459935A (zh) 车轮用轴承
CN107405951B (zh) 车轮轴承装置
JP5890636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306178C (zh) 具有钎焊或软焊连接部的轴承组件
CN1886600A (zh)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JP6392531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US20090154857A1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Wheel of Vehicle
JP2004345543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3118879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1529106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2007100844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5906021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US7909517B2 (en) Wheel support bearing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