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5617A - 移动台、移动通信***和移动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台、移动通信***和移动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5617A
CN1835617A CNA2006100717024A CN200610071702A CN1835617A CN 1835617 A CN1835617 A CN 1835617A CN A2006100717024 A CNA2006100717024 A CN A2006100717024A CN 200610071702 A CN200610071702 A CN 200610071702A CN 1835617 A CN1835617 A CN 1835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ling carriage
wireless base
base station
ack
us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17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5617B (zh
Inventor
尤密斯安尼尔
臼田昌史
石井启之
中村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835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35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移动台、移动通信***和移动通信方法,其中移动台包括:重传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利用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以及阈值设置部分,被配置为根据移动台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Description

移动台、移动通信***和移动通信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5年3月16日递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P2005-076072的优先权的权益,其整个内容包括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台、移动通信***和移动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中的无线接入网络工作组(RAN W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机构,已经制订了用于采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作为无线接入的多址方案的标准的详细规范。
结果,到目前为止,在Release 99中已经完成了基本规范。此外,在Release 5规范中已经完成了用于提高下行链路分组交换数据传输的效率的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的规范。此外,当前,计划将用于提高上行链路分组交换数据传输的效率的增强上行链路(EUL)规范包括在Release 6规范中。
在EUL规范中,已经确定采用在HSDPA中所采用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
HARQ重传是在移动台和无线基站之间、在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执行高速用户数据重传控制的方案。
这里,无线基站对应于用于控制与位于特定区域中的移动台的无线电通信的功能(例如,小区)。至少一个无线基站可以被包括在一个无线基站设备中。
在Release 99中,采用在移动台和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在RLC子层所执行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重传作为重传控制方案。
期望引入HARQ重传来减小由重传所引起的延迟,提高无线电传输效率。
然而,即使当引入HARQ重传时,也需要通过RLC重传来对付HARQ重传不能够处理的问题。
例如,在已经采用HARQ重传的HSDPA中,通过RLC重传来对付HARQ重传中的控制信号差错。
此外,通过控制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的发射功率和用于确定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将由控制信号差错所引起的RLC重传减小到所需的概率,以便减小由重传所引起的延迟。
然而,在EUL中,不同于在HSDPA中,采用了分集切换(diversityhandover)。因此,与HSDPA中相同的控制能够引起RLC重传的频繁出现。结果,不能够减小由重传所引起的延迟,导致了无线传输效率的恶化。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些问题已经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小由重传所引起的延迟,并且提高无线电传输效率,即使在采用分集切换的情况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总结为一种移动台,包括:重传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利用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以及阈值设置部分,被配置为根据移动台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在第一方面,所述阈值设置部分可以被配置为设置阈值,使得当移动台与多个无线基站连接时在没有传送肯定应答信号的情况下确定已经传送了肯定应答信号的概率低于当移动台与一个无线基站连接时的概率。
在第一方面,所述阈值设置部分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的发射功率来设置所述阈值。
在第一方面,所述重传控制部分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案来执行重传控制。
在第一方面,所述用户数据可以通过增强上行链路来传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总结为一种在移动台和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之间传送和接收用户数据的移动通信***,包括: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包括:重传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利用无线基站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以及阈值设置部分,被配置为根据移动台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来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总结为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在移动台和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以及根据移动台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的配置的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连接到一个无线基站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了当移动台正在连接多个无线基站时,RLC重传增加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连接到多个无线基站的状态的图;以及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台的配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100包括移动台(UE:用户设备)10a和10b、无线基站(Node B)20a和20b、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无线网络控制器)30。
在移动通信***100中,增强上行链路(此后被称为“EUL”)用于从移动台10a和10b到无线基站20a和20b的用户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
因此,移动台10a和10b根据用于到无线基站20a和20b的传输的EUL,将用户数据映射到增强专用信道(此后被称为“E-DCH”)。
在移动通信***100中,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此后被称为“HSDPA”)用于从无线基站20a和20b到移动台10a和10b的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传输。
此外,在移动通信***100中,利用根据HARQ方案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此后被称为“HARQ”)重传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重传来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
HARQ重传是在移动台10a和10b和无线基站20a和20b之间在物理层(层1)和MAC子层执行的重传控制,如虚线所示。
RLC重传是在移动台10a和10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30之间经由无线基站20a和20b、在RLC子层所执行的重传控制,如实线所示。
因此,HARQ重传实现了比RLC重传快得多的重传控制。
另外,在移动通信***100中,采用了分集切换。
具体地,例如,如同移动台10b的情况,当到无线基站20a的无线电链路的质量高于到另一无线基站的无线链路的质量时,移动台10b仅与具有最高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无线基站20a相连。
也就是,移动台10b仅与无线基站20a建立E-DCH 1,并且仅将用户数据传送到无线基站20a。然后,仅无线基站20a从移动台10b接收用户数据。
另一方面,如同移动台10a的情况,当到无线基站20a和20b的无线电链路具有相等质量时,移动台10a与无线基站20a和20b相连。
也就是,移动台10a建立与无线基站20a和20b的E-DCH 1,并且执行分集切换,将用户数据传送到无线基站20a和20b。然后,无线基站20a和20b从移动台10a接收用户数据。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在移动通信***100中所执行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RLC重传、HARQ重传和根据EUL和HSDPA的用户数据传输和接收。下面,将对此进行描述,作为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交互。
在下行链路中,无线网络控制器30执行发射端的RLC子层中的处理和MAC子层的处理的一部分,而无线基站20a和20b执行MAC子层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和物理层中的处理。
移动台10a和10b执行接收端的RLC子层、MAC子层和物理层的处理。
在上行链路中,移动台10a和10b执行发射端的RLC子层、MAC子层和物理层的处理。
无线网络控制器30执行接收端的RLC子层的处理和接收端的MAC子层的处理的一部分,并且无线基站20a和20b执行MAC子层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和物理层中的处理。
具体地,在MAC子层中,在下行链路中针对HSDPA的处理在MAC-hs中结束。因此,无线基站20a和20b执行发射端的MAC-hs的处理,而移动台10a和10b执行接收端的MAC-hs的处理。
另外,在MAC子层中,在上行链路中针对EUL的处理在MAC-e中结束。因此,移动台10a和10b执行发射端的MAC-e的处理,而无线基站20a和20b执行接收端的MAC-e中的处理。
发射端处理在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按照该次序)中由上层应用所产生的用户数据。
然后,发射端通过无线电物理数据信道将用户数据传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在物理层、MAC子层和RLC子层(按照该次序)中处理无线电物理数据信道上的信号。然后,接收端将重构的用户数据提供给上层应用。
具体地,发射端将由上层应用所产生的用户数据在RLC子层中分割为给定尺寸的RLC数据协议数据单元(PDU)。
发射端将序号添加到每一个分割的RLC数据PDU,以便提供给MAC子层。
此时,发射端将RLC数据PDU存储在缓冲器中,使得当达到接收端的无线电区域(radio zone)中的RLC数据PDU丢失时,可以重传所丢失的RLC数据PDU。
接下来,发射端将从RLC子层提供的RLC数据PDU划分到MAC子层的特定传输信道中。
在HSDPA中,用于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传输的传输信道是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
在EUL中,用于用户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信道为E-DCH 1。
发射端将划分到HS-DSCH或E-DCH 1的多个RLC数据PDU连接在一起以产生一个传输块(TB)。
在一个TB中所包括的RLC数据PDU的数量取决于在该时刻由无线基站20a和20b的调度器分配给移动台10a和10b的无线电资源。
发射端每一传输时间间隔(TTI)将一个TB提供给物理层。此时,发射端将每一个TB存储在缓冲器中,使得当在达到接收端的无线电区域中TB丢失时,可以重传丢失的TB。
“TTI”是传送用户数据的最小时间段。具体地,它是处理并传送物理层中的批量用户数据的时间段。可能的TTI长度取决于传输信道的类型。如所指定的,HS-DSCH的TTI长度为2ms,而E-DCH的TTI长度为2ms或10ms。
发射端在物理层中对在每一个TTI处从MAC子层提供的TB执行编码处理和扩频处理。
发射端将处理后的用户数据映射到无线电物理数据信道以进行传输。
此时,编码率、扩频率和扩频码根据TB尺寸(在TB中所包括的RLC数据PDU的数量)而改变。
因此,与用户数据并行地,发射端通过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传送与所使用的TB尺寸有关的信息(此后被称为“TB尺寸信息”)。
在HSDPA中,用于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物理数据信道是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
在EUL中,用于用户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物理数据信道是E-DCU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此外,在HSDPA中,用于TB尺寸信息传输的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是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在EUL中,用于TB尺寸信息传输的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是E-D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接收端首先在物理层中接收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HS-SCCH或E-DPCCH),并从发射端中提取TB尺寸信息。
接收端根据所提取的TB尺寸信息,对无线电物理数据信道(HS-PDSCH或E-DPDCH)上的信号进行解扩,并且在每一个TTI处对TB进行解码。此时,接收端在TB解码之前将所接收到的信号存储在缓冲器中。
然后,接收端针对每一个TB执行差错检测。接收端根据差错检测的结果,将对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息通信到发射端。
具体地,接收端将物理层中的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HARQ肯定应答)传送到发射端的物理层。
接收端将被断定已经正确地(properly)解码的TB提供给MAC子层,并且在与已正确地解码的TB相对应的TB解码之前,丢弃缓冲器中所存储的接收信号。
在HSDPA中,用于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传输的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在EUL中,用于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传输的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是E-DCH HARQ指示符信道(E-HICH)。
发射端根据来自接收端的物理层中的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执行重传。
具体地,发射端根据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将已经正确地到达接收端的TB与还没有正确地到达接收端的TB相分离。
发射端在MAC子层中丢弃与已经正确地到达接收端的TB相对应的、缓冲器中所存储的TB。
发射端在MAC子层中重传与还没有正确地到达接收端的TB相对应的、缓冲器中所存储的TB。
当从发射端的MAC子层重传TB时,接收端在物理层中,在功率上将对无线电物理数据信道(HS-PDSCH或E-DPDCH)上的信号解扩后的接收信号添加到先前接收到并存储在缓冲器中的TB解码之前的接收信号上。按照该方式,执行HARQ重传。
重复HARQ重传,直到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TB,或者到达HARQ重传的预定最大重传次数为止。
当即使在达到HARQ重传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接收端也不能够对TB进行正确地解码时,针对TB中所包括的RLC数据PDU采用RLC重传。
接收端将从物理层提供的TB划分到MAC子层中的特定传输信道。接收端从每一个TB中提取RLC数据PDU,以便提供给RLC子层。
接收端在RLC子层中,将从MAC子层中提供的每一个RLC数据PDU存储在缓冲器中。
接收端检查RLC数据PDU的序号,并且根据该结果,将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息通信到发射端。
具体地,接收端将包括肯定应答信息的RLC控制PDU传送到发射端的RLC子层。
根据来自接收端的RLC子层中的肯定应答信息,发射端执行重传。
具体地,发射端将已经正确地到达接收端的RLC数据PDU与在无线电区域中还没有丢失的RLC数据PDU相分离。
发射端丢弃与已经正确地到达的RLC数据PDU相对应的、缓冲器中所存储的RLC数据PDU。
发射端重传与在无线电区域中已经丢失的RLC数据PDU相对应的、缓冲器中所存储的RLC数据PDU。按照该方式,执行RLC重传。
当在RLC子层中没有丢失的序号时,接收端收集接收到的RLC数据PDU以重构用户数据,并将重构的用户数据提供给上层应用。
在移动通信***100中,使用了如上所述的采用HARQ重传的HSDPA和EUL,由此,能够在移动台10a和10b和无线基站20a和20b之间在物理层和MAC子层中执行重传控制。
结果,在移动通信***100中,与通过移动台10a和10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30之间所执行的RLC重传来执行每一个重传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大地减少由重传所引起的延迟。
具体地,仅通过RLC重传,引起了几百毫秒的数量级的延迟,而通过使用HARQ重传,可以将延迟减小到几十毫秒的数量级。
如上所述,为了重传用户数据,与使用RLC重传相比,使用HARQ重传能够大大地减小延迟,实质上提高了无线电传输效率。
因此,在移动通信***100中,每一个重传控制基本上由HARQ重传来处理。
然而,HARQ重传中的控制信号差错会引起HARQ重传不能够处理的问题。因此,在移动通信***100中,HARQ重传中的控制信号差错由RLC重传来处理。
具体地,在HSDPA中,当同时出现了HS-SCCH检测差错和确定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存在与否的差错时,或者在EUL中,当同时出现E-DPCCH检测差错和确定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存在与否的差错时,出现了RLC重传。
下面将详细描述出现RLC重传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HSDPA或EUL中,当接收到包括从发射端通过HS-PDSCH或E-DPDCH传送来的用户数据的TB时,接收端首先接收HS-SCCH或E-DPCCH,并且提取TB尺寸信息。
接收端从所提取的TB尺寸信息中识别在HS-PDSCH或E-DPDCH中所使用的编码率、扩频率和扩频码。然后,接收端对通过HS-PDSCH或E-DPDCH传送来的TB进行解码。
此时,接收端首先确定是否已经传送了HS-SCCH或E-DPCCH。
当确定已经传送了HS-SCCH或E-DPCCH时,接收端确定还已经传送了HS-PDSCH或E-DPDCH,并且开始针对TB解码的处理。
然后,根据TB差错检测的结果,当正确地解码了TB时,接收端将‘肯定应答(Ack)’作为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传送到发射端。
当没有正确地对TB进行解码时,接收端将‘否定应答(Nack)’作为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传送到发射端。
另一方面,当首先确定还未传送HS-SCCH或E-DPCCH时,接收端确定也还没有传送HS-PDSCH或E-DPDCH,并且不尝试TB解码。
另外,接收端将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确认为非连续传输(DTX)。这里,DTX表示没有信号传输。
在该处理序列中,接收端可能会错误地确定HS-SCCH或E-DPCCH还没有被传送,尽管发射端已经传送了HS-SCCH或E-DPCCH(此后被称为“HS-SCCH检测差错”或“E-DPCCH检测差错”)。
此外,当接收端将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确认为“DTX”(此后被称为“Ack误检(false detection:虚假检测)”)时,发射端可能会错误地接收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作为“Ack”。
也就是,可能会出现确定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存在与否的差错,其中发射端识别“Ack”已经从接收端传送,尽管还没有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已经从接收端传送。
当“HS-SCCH检测差错”或“E-DPCCH检测差错”和“Ack误检”同时出现时,发射端具有接收端已经能够正确地解码TB的错误想法。因此,不执行HARQ重传。
结果,该TB不能够通过HARQ重传来处理,而是通过RLC重传来处理,导致了RLC重传的出现。
之后,“HS-SCCH检测差错”和“Ack误检”的出现被称为“HS-S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E-DPCCH检测差错”和“Ack误检”的出现被称为“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
由于“HS-SCCH检测差错-Ack误捡”而造成的RLC重传的出现率(之后被称为“RLC重传频率”)是HS-SCCH检测差错的出现率(之后,被称为“HS-SCCH检测差错率”)和Ack误检的出现率(之后,被称为“Ack误检率”)的乘积。
由于“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造成的RLC重传频率是E-DPCCH检测差错的出现率(之后,被称为“E-DPCCH检测差错率”)和Ack误检率的乘积。
Ack误检率是在没有传送任何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DTX中确定已经传送了作为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Ack”的概率。
对于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传输,无线基站20a和20b设置HS-SCCH的发射功率,使得HS-SCCH检测差错率为诸如1%。
此外,无线基站20a和20b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存在与否的阈值,也就是,用于确定接收端是否已经传送了“Ack”或确定了DTX从而使Ack误检率为诸如1%的阈值(此后被称为“Ack-DTX确定阈值”)。
对此,可以将由于“HS-S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造成的RLC重传频率减小到0.01%。
“Ack-DTX确定阈值”是通过其确定当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Ack”、以及确定当接收功率小于该阈值的DTX的接收功率值。
将参考图2到4来详细描述用户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
首先,参考图2,将描述移动台10a仅与无线基站20b相连的情况。
移动台10a将用户数据映射到E-DCH 1,以便传送到无线基站20b。
具体地,移动台10a将包括在E-DCH 1中的用户数据映射到E-DPDCH 3,以便传送到无线基站20b。
然后,无线基站20b从移动台10a中接收E-DPDCH 3。
此时,移动台10a将TB尺寸信息映射到E-DPCCH 4,用于利用E-DPDCH 3的传输来传送。
无线基站20b从移动台10a接收通过E-DPDCH 3传送来的用户数据。
无线基站20b针对每一个接收到的去往移动台10a的TB,在物理层传送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 2。
移动台10a设置E-DPCCH的发射功率,从而使E-DPCCH检测差错率为诸如1%。
此外,移动台10a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存在与否的阈值,即,通过其来确定无线基站20b是否已经传送了“Ack”或确定了DTX从而使Ack误检率为诸如1%的Ack-DTX确定阈值。
利用上述方案,可以将由于“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造成的RLC重传频率减小为0.01%。
接下来,参考图3和4,将描述移动台10a与无线基站20a和20b(处于分集切换)相连的情况。
移动台10a将用户数据映射到E-DCH 1,用于传送到无线基站20a和20b。
具体地,移动台10a将用户数据映射到E-DPDCH 3a和3b,以便分别传送到无线基站20a和20b。
无线基站20a和20b分别从移动台10a接收E-DPDCH 3a和3b。
此时,移动台10a将TB尺寸信息映射到E-DPCCH 4a和4b,以便利用E-DPDCH 3a和3b的传输来传送。
无线基站20a和20b分别接收由E-DPDCH 3a和3b从移动台10a传送来的用户数据。
无线基站20a和20b分别独立地尝试对通过E-DPDCH 3a和3b接收到的TB进行解码,并执行差错检测。
无线基站20a根据其差错检测的结果,将HARQ-Ack 2a传送到移动台10a。无线基站20b还根据其差错检测的结果,将HARQ-Ack 2b传送到移动台10a。
如图3和4所示,当移动台10a与无线基站20a和20b(处于分集切换)相连时,由于“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造成的移动台10a处的RLC重传频率为由于在移动台10a和无线基站20a之间出现的“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造成的RLC重传频率a与由于在移动台10a和无线基站20b之间出现的“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造成的RLC重传频率b的和。
换句话说,由于“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造成的移动台10a处的RLC重传频率为无线基站20a处的E-DPCCH检测差错率“a”和移动台10a处的HARQ-Ack 2a的Ack误检率“a”的乘积,与无线基站20b处的E-DPCCH检测差错率“b”和移动台10a处的HARQ-Ack 2b的Ack误检率“b”的乘积的和((E-DPCCH检测差错率“a”)×(Ack误检率“a”)+(E-DPCCH检测差错率“b”)×(Ack误检率“b”))。
在分集切换期间,移动台10a控制发射功率,从而使所需功率到达具有最佳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无线基站20b。
结果,在具有低于无线基站20b的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无线基站20a处,E-DPCCH检测差错率“a”会发生恶化。
因此,当移动台10a设置E-DPCCH的发射功率从而使E-DPCCH检测差错率为1%(如同其仅与无线基站20b相连的图2所示的情况),例如,在无线基站20b处的E-DPCCH检测差错率“b”为1%,而在无线基站20a处的E-DPCCH检测差错率“a”比1%更差。
根据在无线基站20a处的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恶化程度,E-DPCCH检测差错率“a”可以变为100%。
Ack误检是当HARQ-Ack处于DTX中时的“Ack”的错误确定,也就是,当没有肯定应答信号时的存在肯定应答信号的错误确定。
通过该特性,通过Ack-DTX确定阈值来确定Ack误检率,而无需取决于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
因此,当移动台10a设置Ack-DTX确定阈值从而使Ack误检率为1%(如图其仅与无线基站20b相连的图2所示的情况),例如,在移动台10a处针对来自无线基站20a的肯定应答信号的Ack误检率“a”和在移动台10a处针对来自无线基站20b的肯定应答信号的Ack误检率“b”均为1%。
如上所述,当也将与建立与无线基站20b的连接的图2所示的情况相同设置用于建立与无线基站20a和20b的连接的情况时,利用较好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无线基站20b的RLC重传频率“b”保持在0.01%,而利用较差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无线基站20a的RLC重传频率“a”增加到1%,如图3所示。
结果,由于“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造成的移动台10a处的RLC重传频率到达了1.01%。
也就是,当正在执行分集切换的移动台10a使用E-DCH 1时的RLC重传频率由于在具有较差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无线基站20a处的E-DPCCH检测差错率“a”的恶化而增加。
因此,移动台10a根据移动台10a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来设置和改变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Ack-DTX确定阈值”。
例如,当移动台10a如图2所示仅与无线基站20b(没有分集切换)相连时,移动台10a设置Ack-DTX确定阈值,从而使Ack误检率为1%,由此将RLC重传频率保持在0.01%。
相反,当移动台10a与无线基站20a和20b(处于分集切换)相连时,移动台10a设置Ack-DTX确定阈值,从而使Ack误检率为0.1%,如图4所示。
因此,即使当在具有较差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无线基站20a处的E-DPCCH检测差错率“a”恶化到100%时,也能够将移动台10a和无线基站20a之间的RLC重传频率“a”减小为0.1%。
结果,能够将由于“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造成的移动台10a处的RLC重传频率减小为0.101%,这比图3的情况小得多。
这里,如果如图2所示的仅与无线基站20b(没有分集切换)相连的移动台10a还设置了Ack-DTX确定阈值从而使Ack误检率如当移动台10a与无线基站20a和20b(处于分集切换)相连时那样为0.1%,RLC重传频率变为0.001%,可以说具有很高的质量。
Ack误检率与发射端错误地确定从接收端传送来的Ack还没有传送(即已经存在于DTX中)的“Ack检测差错”的出现率(此后,被称为“Ack检测差错率”)之间具有折中关系。
具体地,设置Ack-DTX阈值以使Ack误检率总是更低可能会导致移动台10a错误地确定无线基站20b正在确定DTX(尽管Ack已经传送)的Ack检测差错率的增加。
随着Ack检测差错的增加,即使当无线基站20b通过E-DPDCH 3正确地接收到TB,移动台10a也不能够识别它,并且执行无用的HARQ重传。
这可能导致上行链路无线电传输效率的恶化。为了防止无用的HARQ重传,无线基站20b需要将Ack发射功率设置得更高。
因此,如果总是将Ack误检率设置在更低的值,则需要总是增加Ack发射功率。因此,可以对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进行压缩,导致了下行链路无线电传输效率的恶化。
针对以上所述,优选地,移动台10a设置Ack-DTX确定阈值,使得当移动台10a与多个无线基站相连时的Ack误检率低于当移动台10a与一个无线基站相连时的Ack误检率,如图2和4所示。
利用上述方案,当移动台10a与无线基站20a和20b(处于分集切换)相连时的Ack误检率低于当其仅与无线基站20b相连时的Ack误检率。
结果,如图4所示,当移动台10a与无线基站20a和20b(处于分集切换)相连时,能够防止RLC重传的频繁出现。
此外,设置Ack-DTX确定阈值从而仅当移动台10a与无线基站20a和20b(处于分集切换)相连时降低Ack误检率能够将其中将Ack发射功率设置得较高以防止与Ack检测差错率相关的无用HARQ重传的时间段限制到分集切换的时间段。
结果,能够防止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压缩,还提高了下行链路无线电传输效率。
由于“E-DPCCH检测差错-Ack误检”而造成的RLC重传频率为E-DPCCH检测差错率和Ack误检率的乘积。E-DPCCH检测差错率取决于E-DPCCH的发射功率。
因此,除了其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之外,移动台10a可以根据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E-DPCCH的发射功率来设置Ack-DTX确定阈值。
因此,移动台10a可以通过考虑影响到RLC重传的出现的E-DPCCH的发射功率,更充分地防止RLC重传。
具体地,移动台10a可以根据E-DPCCH的发射功率来设置Ack-DTX确定阈值,以获取所需的RLC重传频率。
例如,当E-DPCCH的发射功率较低而E-DPCCH检测差错较高时,移动台10a可以设置Ack-DTX确定阈值,从而使Ack误检率变低以获取所需的RLC重传频率。
接下来,将描述执行如上所述的用户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以及重传控制的移动台10a和10b的配置。
如图5所示,移动台10a包括无线电部分11、控制部分12、缓冲器16。移动台10b具有与移动台10a相同的配置。
无线电部分11被配置为用于根据控制部分12的控制,执行与无线基站20a和20b的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部分11被配置为用于获取从控制部分12传送来的数据,以便传送到无线基站20a和20b。
无线电部分11被配置为用于从无线基站20a和20b接收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提供给控制部分12。
控制部分12被配置成用于控制无线电部分11,并且控制与无线基站20a和20b的无线电通信。
具体地,控制部分12包括重传控制部分13、阈值设置部分14和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5。
控制部分12被配置成用于针对上述RLC重传、HARQ重传和根据EUL和HSDPA的用户数据传输和接收等,来执行RLC子层、MAC子层和物理层的处理。
重传控制部分13被配置成用于利用无线基站20a和20b来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具体地,重传控制部分13被配置成用于执行HARQ重传。
此外,重传控制部分13被配置成还利用无线网络控制器30,在RL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具体地,重传控制部分13被配置成执行RLC重传。
重传控制部分13被配置成利用缓冲器16进行重传控制。将用户数据存储在缓冲器16中。
阈值设置部分14被配置成设置用于根据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来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具体地,如图2和4所示,阈值设置部分14被配置为根据移动台10a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也就是,根据是否处于分集切换)设置和改变Ack-DTX确定阈值、用于确定无线电部分11已经传送的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HARQ-Ack)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阈值设置部分14可以检测无线电部分11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以设置Ack-DTX确定阈值。
阈值设置部分14被配置成将所设置的Ack-DTX确定阈值输入到重传控制部分13。
重传控制部分13被配置成利用从阈值设置部分14获取的Ack-DTX确定阈值来执行重传控制。
优选地,阈值设置部分14设置Ack-DTX确定阈值,从而使当建立与多个无线基站的连接时的Ack误检率低于当建立与一个无线基站的连接时的Ack误检率,如图2和4所示。
此外,除了所连接的无线基站之外,阈值设置部分14可以根据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E-DPCCH等的发射功率来设置Ack-DTX确定阈值。
在这种情况下,阈值设置部分14被配置成从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5获取E-DPCCH等的发射功率。
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5被配置成控制用于无线电部分11的数据传输的发射功率。
此外,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5被配置为设置E-DPCCH检测差错率。
然后,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5被配置为控制E-DPCCH的发射功率以实现所设置的E-DPCCH检测差错率。
根据该实施例的移动通信***100、移动台10a和10b和移动通信方法,可以在移动台10a和10b和无线基站20a和20b之间在物理层和MAC子层中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从而高速重传控制变得可能。
此外,移动台10a和10b可以根据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来改变Ack-DTX确定阈值、用于确定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结果,当移动台10a和10b处于分集切换(软切换)时,能够防止在速度上低于HARQ重传的RLC重传的频繁出现。
因此,移动台10a和10b能够减小由重传所引起的延迟,提高无线传输效率。
更具体地,移动台10a或10b可以使与一个无线基站连接时用于针对移动台10a或10b传送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确定从无线基站20a或20b传送来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不同于与多个无线基站相连时的阈值。
利用上述方案,与其与一个无线基站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与无线基站20a和20b连接的移动台10a或10b确定存在不存在的肯定应答信号的错误确定。
结果,当移动台10a或10b与无线基站20a和20b相连时,能够防止RLC重传的频繁出现。
因此,移动通信***100能够采用HARQ重传、高速重传控制,同时尽可能地避免了RLC重传、低速重传控制。
附加优点和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在其广泛的方面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一般发明概念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7)

1.一种移动台,包括:
重传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利用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以及
阈值设置部分,被配置为根据移动台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中,
所述阈值设置部分被配置为设置阈值,使得当移动台与多个无线基站连接时在没有传送肯定应答信号的情况下确定已经传送了肯定应答信号的概率低于当移动台与一个无线基站连接时的概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中,所述阈值设置部分被配置为根据无线电物理控制信道的发射功率来设置所述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中,所述重传控制部分被配置为通过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案来执行重传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中,所述用户数据通过增强上行链路来传送。
6.一种在移动台和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之间传送和接收用户数据的移动通信***,包括:
移动台,包括:
重传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利用无线基站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以及
阈值设置部分,被配置为根据移动台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7.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包括:
在移动台和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执行用户数据的重传控制;以及
根据移动台连接的无线基站的数量设置用于确定用户数据的肯定应答信号的存在与否的阈值。
CN2006100717024A 2005-03-16 2006-03-16 移动台、移动通信***和移动通信方法 Active CN1835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76072 2005-03-16
JP2005-076072 2005-03-16
JP2005076072 2005-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5617A true CN1835617A (zh) 2006-09-20
CN1835617B CN1835617B (zh) 2010-12-22

Family

ID=3660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17024A Active CN1835617B (zh) 2005-03-16 2006-03-16 移动台、移动通信***和移动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85652B2 (zh)
EP (1) EP1703659B1 (zh)
JP (1) JP4445938B2 (zh)
KR (1) KR100704355B1 (zh)
CN (1) CN1835617B (zh)
RU (1) RU2323529C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490A (zh) * 2009-03-24 2010-09-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中根据数据重复重发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9752B2 (en) * 2004-05-07 2012-09-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 architecture for supporting enhanced uplink
US8743909B2 (en) 2008-02-20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me termination
US8611305B2 (en) 2005-08-22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071344B2 (en) 2005-08-22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630602B2 (en) 2005-08-22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594252B2 (en) 2005-08-22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858690B2 (ja) * 2006-06-14 2012-0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時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EP2036266B1 (en) * 2006-06-30 2018-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packet serv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US8018895B2 (en) * 2006-11-30 2011-09-13 Motorola Mobilit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 shared channels
US7734308B2 (en) * 2006-12-27 2010-06-08 Alcatel-Lucent Usa Inc. Power reduction methods in enhanced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WO2008105422A1 (ja) * 2007-03-01 2008-09-04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294231B2 (en) * 2007-03-17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acknowledgement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36155A1 (en) * 2007-08-01 2009-02-05 Broadcom Corporation E-HICH/E-RGCH adaptive threshold setting
US8537786B2 (en) * 2007-08-02 2013-09-17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524887B1 (ko) * 2007-10-01 2015-06-01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이동국 장치 및 기지국 장치
KR101457688B1 (ko) 2007-10-04 2014-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채널의 수신오류를 검출하는 데이터 전송방법
EP2266240A1 (en) * 2008-03-18 2010-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 transceiver for harq failure detection
RU2479931C2 (ru) * 2008-06-09 2013-04-2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Увеличение пропускной способности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8995417B2 (en) 2008-06-09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09302864A (ja) * 2008-06-12 2009-12-24 Fujitsu Ltd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US9237515B2 (en) 2008-08-01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ccessive detection and cancellation for cell pilot detection
US9277487B2 (en) 2008-08-01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detec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9160577B2 (en) 2009-04-30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SAIC receiver
US8787509B2 (en) 2009-06-04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US8831149B2 (en) 2009-09-03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mbol estim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EP2485526B1 (en) * 2009-10-02 2016-06-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device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JP5366761B2 (ja) * 2009-10-29 2013-12-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063568A1 (en) 2009-11-27 2011-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673837B2 (en) 2009-11-27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351397B2 (en) * 2009-12-18 2013-01-0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enhanced relative gra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478258B2 (en) * 2010-03-05 2013-07-0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reduce false detection of control channe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263769B (zh) * 2010-05-25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2400796A1 (en) * 2010-06-28 2011-12-28 Alcatel Lucent Radio interface reconfiguration
KR102074441B1 (ko) * 2012-03-19 2020-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 수행 방법 및 무선기기
KR101905057B1 (ko) * 2013-05-07 2018-10-08 인텔 아이피 코포레이션 짧은 프레임에서 확인응답 정책을 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369926B2 (en) * 2013-05-08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VoLTE call to UMTS PS-based voice call
CN104393955B (zh) * 2014-11-25 2018-04-2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7069798A1 (en) * 2015-10-20 2017-04-27 Intel IP Corporation Contention window size adap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50434B1 (ko) * 1997-12-26 2000-04-01 정선종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트래픽 프레임 구성방법
JP2000307635A (ja) 1999-04-15 2000-11-02 Toshiba Corp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この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KR100434459B1 (ko) * 2000-06-27 2004-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의 전송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EP1251661B1 (en) * 2001-04-04 2008-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flow control method
US6678249B2 (en) 2002-02-14 2004-01-13 Nokia Corporation Physical layer packet retransmission handling WCDMA in soft handover
EP1357695B1 (en) 2002-04-24 2009-07-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a high-speed wireless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40083617A (ko) 2003-03-24 2004-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향상된 역방향 전용전송채널을 서비스하는 비동기 방식의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소프트 핸드오버영역에 위치하는 이동단말이 역방향 데이터를 재전송하는방법 및 시스템
SE0301076D0 (sv) 2003-04-08 2003-04-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method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04664B1 (en) 2004-01-09 2013-10-23 LG Electronics Inc.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KR101009145B1 (ko) * 2004-01-09 2011-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소프트핸드오버중인 단말에서 하향링크ack/nack피드백 판정방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490A (zh) * 2009-03-24 2010-09-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中根据数据重复重发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1848490B (zh) * 2009-03-24 2015-08-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中根据数据重复重发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US9166746B2 (en) 2009-03-24 2015-10-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ording to data duplicate re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85752B2 (en) 2009-03-24 2018-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ording to data duplicate re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76638B2 (en) 2009-03-24 2019-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ording to data duplicate re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88787B2 (en) 2009-03-24 2021-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ording to data duplicate re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95912A (ja) 2006-10-26
RU2006108379A (ru) 2007-09-27
EP1703659A2 (en) 2006-09-20
KR100704355B1 (ko) 2007-04-09
EP1703659A3 (en) 2008-12-17
CN1835617B (zh) 2010-12-22
RU2323529C2 (ru) 2008-04-27
JP4445938B2 (ja) 2010-04-07
EP1703659B1 (en) 2012-04-25
US7885652B2 (en) 2011-02-08
US20060252452A1 (en) 2006-11-09
KR20060100286A (ko) 2006-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5617A (zh) 移动台、移动通信***和移动通信方法
CN1173500C (zh) 高速下行数据包接入***对不同服务质量业务的支持方法
CN1189058C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N1921336A (zh)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
CN1165122C (zh) 移动通信***中依据无线链接协议重发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921337A (zh)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
CN1941671A (zh) 传输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791271A (zh) 无线通信***、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CN1170391C (zh) 高速分组传输***、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791243A (zh) 无线基站与移动台
CN1921351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620768A (zh) 对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使用定时器避免拖延时间的***和方法
CN1829346A (zh) 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站
CN1864362A (zh) 在软切换期间分组重传的时间监视
CN179124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CN1815943A (zh) 通信***、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879363A (zh) 移动通信***中的协议语境传送
CN1921338A (zh)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
CN1771752A (zh) 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
CN101069449A (zh) 依赖于调度模式的数据传送
CN1921349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01053194A (zh) 用于数据传送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优化
CN1860808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1048982A (zh) 用于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发送的了解服务质量的调度
CN1165129C (zh) 多拒绝自动请求重传arq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