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8579A -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8579A
CN1808579A CNA2005101271586A CN200510127158A CN1808579A CN 1808579 A CN1808579 A CN 1808579A CN A2005101271586 A CNA2005101271586 A CN A2005101271586A CN 200510127158 A CN200510127158 A CN 200510127158A CN 1808579 A CN1808579 A CN 1808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a
optical recording
signal
sensitive area
erro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71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涩谷义一
冈祯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08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8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11B7/0912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by push-pull metho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3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performing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on individual detector segment outp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同物理轨道节距的多个光记录媒体中,能够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了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用受光元件(23)接受光记录媒体反射的主光束(27),采用从受光区(A~D)分别输出的电信号,通过像散法生成基于主光束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MFES),并通过推挽法生成基于推挽信号(MPS),通过从焦点偏移误差信号(MFES)减去推挽信号(MPS),从而由误差信号检出部(31)检出使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FES)。

Description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光记录媒体上会聚光束的物镜的位置对齐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光记录再现装置中设有:例如沿着圆盘状的光记录媒体的圆周方向形成且在光记录媒体的径向形成多个轨道的预定区域记录信息,或再现该轨道的预定区域上记录的信息的光学头。光学头有对光记录媒体只用来记录信息的记录专用型;仅用于再现信息的再现专用型;以及可用于记录再现的记录再现型。因而,安装这些光学头的装置分别为光记录装置、光再现装置、光记录再现装置,但本发明中,将这三种装置统称为光记录再现装置。
作为设在光记录再现装置的光学头采用的物镜焦点位置控制(焦点位置对准)用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的检出方法,已知有差动像散法。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差动像散法。差动像散法的特征在于能够减小混入焦点偏移误差信号的、物镜跨越光记录媒体轨道时发生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在差动像散法中,用衍射光栅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分割为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然后会聚在光记录媒体的表面(信息记录面)并反射,对于反射后的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基于像散法分别生成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求得该焦点偏移误差信号之和并将得到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用于物镜的焦点位置控制。
如现已实用化的DVD-RAM,采用在岸台和凹坑都记录信息的岸台凹坑记录方式的光记录媒体中,光记录媒体的物理轨道节距成为数据轨道节距的两倍。因此,与其它记录方式的光记录媒体相比,岸台凹坑记录方式的光记录媒体的轨道跨越信号的对比度变大。因而,在岸台凹坑记录方式的光记录媒体中,采用差动像散法充分减少混入焦点偏移误差信号中的轨道跨越信号变得很重要。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物镜的轨道偏移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检出方法,众所周知有以前常用的差动推挽法。在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差动推挽法。在差动推挽法中,用个别的受光元件接受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按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检出推挽信号,通过对各推挽信号进行差动运算,能够从跟踪误差信号良好地除去因物镜的径向转移而产生的直流(DC)偏移分量。差动推挽法因对记录模式中必要的未记录区域的跟踪控制特别有效而被广泛采用。
差动像散法和差动推挽法中,都必须配置成光记录媒体信息记录面的半径方向(径向)的、副光束光斑位置成为主光束光斑位置的物理轨道节距的1/2倍。还有,物理轨道节距指的是与用光学头进行再现时得到的轨道跨越信号的1周期相当的长度,在DVD-RAM中成为数据轨道节距的两倍,而以DVD-ROM为首的其它光记录媒体中为与数据轨道节距相同的长度。
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平4-163681号公报
日本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96875号公报
日本专利文献3:特开平12-82226号公报
日本专利文献4:特告平4-34212号公报
日本专利文献5:特开平7-320287号公报
日本专利文献6:特开2004-63073号公报
日本专利文献7:特开平10-64080公号报
日本专利文献8:特开2001-222827分与报
发明内容
可是,伴随市场的需求而多样化的现在的光记录再现装置中,光记录媒体的规格并没有统一,提出了多种规格并实用化。因此,需要用同一光学头进行不同物理轨道节距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现。图14和图15中示意表示光记录媒体信息记录面上会聚主光束101和±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状态。图14(a)和图15(a)表示DVD-RAM的信息记录面;图14(b)和图15(b)表示DVD-RW的信息记录面;图14(c)和图15(c)表示DVD-ROM的信息记录面。图14和图15中的左右方向的箭头R表示光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径向),上下方向的箭头T表示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在DVD家族中可擦写式光记录媒体即DVD-RAM和DVD-RW,其影响轨道跨越信号的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不同,分别为P1=1.23μm,P2=0.74μm。另外,DVD家族中的专用于再现的DVD-ROM的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与DVD-RW相同,P2=0.74μm。
如上所述,为了用差动像散法得到除去轨道跨越信号的理想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需要将径向上的主光束101与副光束103a、103b的光束间隔(光斑间隔)分别配置成物理轨道节距的1/2倍。因而,特别是对于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混入大的DVD-RAM,为了得到理想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理想的作法是设主光束101与副光束103a、103b的光束之间的间隔BP1为0.615μm。
然而,如图14(b)和图14(c)所示,DVD-RAM的最佳光束间隔BP1=0.615μm与DVD-RW或DVD-ROM的最佳光束间隔BP2=0.37μm不一致。因此,由光束间隔BP1=0.615μm的主光束101和副光束103a、103b用差动像散法检出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难以用于DVD-RW。
例如,如图14(a)和图14(b)所示,若将径向的主光束101与副光束103a、103b的光斑间隔设定为最适合DVD-RAM的光束间隔BP1,则光束间隔BP1与DVD-RW的物理轨道节距P2之比成为BP1/P2=0.615μm/0.74μm=0.831。光束间隔BP1在DVD-RW中不会成为物理轨道节距P2的1/2倍。因而,即使采用差动像散法也不能从焦点偏移误差信号充分地除去轨道跨越信号。
另一方面,如图15(a)和图15(b)所示,若将径向的主光束101和副光束103a、103b的光束间隔设定成最适合DVD-RW的光束间隔BP2=0.37μm,则光束间隔BP2与DVD-RAM的物理轨道节距P1之比成为BP2/P1=0.37μm/1.23μm=0.300。光束间隔BP2在DVD-RAM中不会成为物理轨道节距P1的1/2倍。因而,即使采用差动像散法也不能从焦点偏移误差信号充分地除去轨道跨越信号。
然而,作为对未记录的DVD±R/RW媒体进行跟踪控制的方法,最佳方法是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差动推挽(DPP)法。但是,适合DPP法的光束间隔如上所述为0.37μm。因此,若将主光束101和±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光斑位置与光束间隔BP2=0.37μm相一致,则会从DVD-RAM再现时的光束间隔BP1的最佳位置0.615μm偏移。因此,±1次的副光束103a、103b中包含的轨道跨越信号的振幅会减少。
图16表示接受主光束101和±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受光元件123、125a、125b的受光部的结构。如图16所示,受光元件123的正方形的受光区内被与光记录媒体(图16中未图示)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124和与分割线124大致正交的分割线124’分割,具有相邻且矩阵状配置的正方形的4个受光区A、B、C、D。受光区A隔着分割线124与受光区D相邻,并隔着分割线124’与受光区B相邻,在受光区C的对角位置。受光区C隔着分割线124与受光区B相邻,并隔着分割线124’与受光区D相邻地配置。
同样地,受光元件125a的正方形的受光区内被与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126和与分割线126大致正交的分割线126’分割,具有相邻且矩阵状配置的正方形的4个受光区E1、F1、G1、H1。受光区E1隔着分割线126与受光区H1相邻,并隔着分割线126’与受光区F1相邻,且配置在受光区G1的对角位置。受光区G1隔着分割线126与F1相邻,并隔着分割线126’与H1相邻地配置。
同样地,受光元件125b的正方形受光区内被与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128和与分割线128大致正交的分割线128’分割,具有相邻且矩阵状配置的正方形的4个受光区E2、F2、G2、H2。受光区E2隔着分割线128与受光区H2相邻,并隔着分割线128’与受光区F2相邻,且配置在受光区G2的对角位置。受光区G2隔着分割线128与F2相邻,并隔着分割线128’与受光区H2相邻地配置。
受光元件123、125a、125b对应于光记录媒体信息记录面上的因主光束101和±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光斑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光路的偏移,在轨道切线方向上稍微错开配置。另外,分割线124、126、128分别大致平行地配置,分割线124’、126’、128’分别大致平行地配置。另外,主光束101和±1次的副光束103a、103b会聚到受光元件123、125a、125b的受光区的大致中央的部分。
焦点偏移误差信号(FES)利用受光元件123、125a、125b输出的电信号由差动像散法检出。若设从受光区A~D、E1~H1、E2~H2输出的电信号分别为A~D、E1~H1、E2~H2,则FES可表示如下。
FES={(A+C)-(B+D)}+k×{(E+G)-(F+H)}    …(1)
在式(1)和后文给出的式中,设E1+E2=E、F1+F2=F、G1+G2=G、H1+H2=H。
图17表示光记录媒体径向上、对应于主光束101与±1次的副光束103a、103b之间的光束间隔在±1次的副光束103a、103b中混入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的变化。横轴表示主光束101与±1次的副光束103a、103b之间的光束间隔对光记录媒体的物理轨道节距的比率,纵轴表示轨道跨越信号振幅(任意单位)。图17中用虚线表示的纵线表示主光束101与±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光束间隔设成DVD±R/RW的最佳值(光束间隔=0.37μm)时的、DVD-RAM的物理轨道节距与光束间隔之比。
如图17所示,若设光束间隔为0.37μm,则光束间隔对DVD±R/RW的物理轨道节距之比成为0.5,得到最大的轨道跨越信号的振幅。但是,如图虚线所示,DVD-RAM的轨道节距中,光束间隔与物理轨道节距之比为0.3。这时的轨道跨越信号的振幅会减至最大振幅的约30%。
例如,设主光束101与±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光量比为18∶1,受光元件123和受光元件125a、125b的光电变换增益(放大率)之比为1∶3.74,并采用式(1),取得使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差动像散信号(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时,系数k的最佳值算出为如下。
(18×1)÷(1×2×3.74)×(1/0.3)=8
如此,系数k的值不得不设定约为8。因而,光记录再现装置上必须使用具有高增益的放大电路,信号对噪声比(S/N比)也劣化。还有,采用像散方法运算的、基于±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电信号输出(k{(E+G)-(F+H)})的峰值可能在该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范围上饱和。如此,±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调整位置(光束间隔)相对最佳值偏离很大时,存在式(1)所示的传统的差动像散法不适合的问题。
作为从焦点偏移误差信号除去轨道跨越分量的方法,公开了若干实施例。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方法称为差动像散法,通过相加主光束的像散信号与副光束的像散信号,增大焦点偏移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的振幅,同时除去以反相位混入的轨道跨越分量,也被广泛用于DVD用光学头。
另外,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方法中,从传统的像散信号减去正切推挽信号,并通过除去该方向上因光轴偏移而产生的轨道跨越分量来达成其目的。
还有,专利文献8中公开的方法是从传统的像散信号减去径向推挽信号,然后除去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方法。本实施例中,对于其除去性能,分为由主光束生成和由副光束生成减去的径向推挽信号的情况进行比较讨论,由于像散信号包含的轨道跨越分量因其原因不同而相位差参差不齐,结果最好的对策是准备两种情况的减去信号,适当切换使用两者。
可是,专利文献6的差动像散法不适用于具有多个物理轨道节距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并且,不容易以将主光束与副光束这3个光束调整到各受光元件的田字形分割图案中心,其调整工艺需要高额的设备和过多的时间,因此会增大制造成本。
另外,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减去正切推挽信号的方法,如以下参照图8的说明,要减去小于混入像散法中振幅的轨道跨越信号,且必须使增益系数k的值较大,因此具有导致信号的S/N比劣化的缺点。
还有,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减去推挽信号的方法如以下参照图8的说明,由于减去振幅大的轨道跨越信号,增益系数k的值不用大,因此有利于确保信号的S/N比。但是,由于推挽信号在物镜沿盘的径向偏移时发生DC偏移,就这样减去时焦点偏移误差信号中会增加DC偏移分量。将该信号用于聚焦控制时,在不进行跟踪控制时不会发生问题,但光束与轨道随从的状态即进行跟踪控制的场合,因向盘的轨道方向的位移而发生所述物镜偏移时,会产生聚焦偏移(散焦),因而存在会恶化再现信号的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物理轨道节距不同的多个光记录媒体中,能够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上述目的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来达成,所述方法中: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衍射而分割为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并通过物镜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利用与沿着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分割线和与所述第一分割线大致正交的第二分割线分割为4部分的3个受光区,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上反射的所述主光束和所述两个副光束,然后变换为电信号,从位于对角的所述受光区的一对受光区和另一对受光区分别输出的所述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而得到的第一运算信号,减去通过对所述主光束和所述两个副光束进行运算处理而生成的第二运算信号,从而检出使所述物镜跨越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时产生的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代4分割的所述受光区,而采用由所述第一分割线2分割的两个受光区,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上反射的所述两个副光束,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别接受所述两个副光束的所述受光区内的相对位置相同的所述受光区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彼此相加,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径向看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一光记录媒体)或所述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2(P2<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二光记录媒体)上,将所述两个副光束的光斑配置在关于所述主光束的光斑对称的、所述径向上P2×(n+1/2)(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左右的位置处,从而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分别混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运算信号的所述轨道跨越信号的混入比,从所述第一运算信号减去按预定量放大的所述第二运算信号,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另外,上述目的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光学头达成,所述光学头用衍射光栅使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衍射,分割为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然后通过物镜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其中设有:为了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述主光束后变换成电信号,用与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分割线和与所述第一分割线大致正交的第二分割线分割为4部分的主光束用受光区,以及为了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述两个副光束,用所述第一分割线分割为2个部分的两个受光区;在从径向看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一光记录媒体)或所述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2(P2<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二光记录媒体)上,将所述两个副光束的光斑配置在关于所述主光束的光斑对称的、所述径向上P2×(n+1/2)(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左右的位置处。
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记录媒体径向上,所述光记录媒体表面上成像的所述两个副光束的光斑直径长度为同方向上所述主光束的光斑直径长度的2.5倍以上。
另外,上述目的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光记录再现装置达成,所述光记录再现装置中设有光学头和误差信号检出部,其中,所述光学头设有:将光源射出的光束衍射而分割出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的衍射光栅,使所述主光束和所述两个副光束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以及由与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分割线和与所述第一分割线大致正交的第二分割线分割为4部分的、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述主光束和所述两个副光束后变换成电信号的3个受光区;所述误差信号检出部,从对位于对角的所述受光区的一对受光区和另一对受光区分别输出的所述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后得到的第一运算信号,减去通过对所述主光束与所述两个副光束进行运算处理而生成的第二运算信号,从而检出使所述物镜跨越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时产生的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头中取代分割为4部分的所述受光区,设有两个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述两个副光束的、由所述第一分割线分割为2部分的受光区。
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信号检出部将分别接受所述两个副光束的所述受光区内相对位置相同的所述受光区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彼此相加,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信号检出部基于分别混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运算信号的所述轨道跨越信号的混入比,从所述第一运算信号减去按预定量放大后的所述第二运算信号,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两个副光束在从径向看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一光记录媒体)或所述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2(P2<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二光记录媒体)上,配置在关于所述主光束的光斑对称的、所述径向上P2×(n+1/2)(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左右的位置处。
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记录媒体在径向的、成像于所述光记录媒体表面的所述两个副光束的光斑直径为同方向的所述主光束的光斑直径的2.5倍以上。
依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可在物理轨道节距不同的多个光记录媒体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的光记录再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上安装的光学头1的概略结构示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上安装的光学头1的受光元件23、25a、25b的受光部的结构和受光元件23、25a、25b与误差信号检出部31的连接状态的示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上安装的光学头1的主光束27和±1次副光束29a、29b的光斑间隔的设定值。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FES的检出原理的图,表示用正切推挽法得到的正切推挽信号的实际测量波形。
图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FES的检出原理的图,表示用像散法得到的FES的实际测量波形。
图6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FES的检出原理的图,表示一例会聚到受光元件23的主光束27的状态。
图7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FES的检出原理的图,表示用推挽法得到的推挽信号的实际测量波形。
图8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FES的检出原理的图,表示用各种运算法得到的运算信号中混入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的最大值。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所设的FES检出部33的示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所设的TES检出部44的示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概略结构示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所设的FES检出部53的示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上安装的光学头1的受光元件23、55a、55b的受光部的结构和受光元件23、55a、55b与误差信号检出部31的连接状态的示图。
图14是表示用于传统光学头的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会聚光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用于传统光学头的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会聚光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传统光学头的受光元件123、125a、125b的受光部的结构的示图。
图17是表示对应于传统光学头的主光束101与±1次的副光束103a、103b之间的光束间隔混入±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的变化的示图。
(符号说明)
1 光学头,3 激光二极管,5 偏振光束分离器,7 1/4波片,9 准直透镜,11 功率监测用光电二极管,13 物镜,14 岸台,15 光记录媒体,15a 第一光记录媒体,15b 第二光记录媒体,16 凹坑,17 传感器透镜,19 衍射光栅,21 圆柱形透镜,23、25a、25b、55a、55b、123、125a、125b 受光元件,24、24’、26、26’、28、28’、124、124’、126、126’、128、128’分割线,27、101 主光束,29a、103a +1次的副光束,29b、103b -1次的副光束,31 误差信号检出部,33、53 FES检出部,35 MFES生成部,35a、35b、37a、37b、45a、45b、47a、47b、57a、57b 加法部,35c、45c 差动部,37、45 MPS生成部,37c、47c、57c 差动放大部,41 FES生成部,44 TES检出部,47、57 SPS生成部,49 TES生成部,150光记录再现装置,152 主轴马达,154 控制器,155 激光器驱动电路,156 透镜驱动电路,157 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8 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9 激光器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11,就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3,就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上安装的光学头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光学头1可对不同物理轨道节距长度的两种光记录媒体15分别记录或再现信息。物理轨道节距相对宽的光记录媒体15(第一光记录媒体15a)为DVD-RAM或具有与它相等物理轨道节距的光记录媒体。另外,物理轨道节距相对窄的光记录媒体15(第二光记录媒体15b)为DVD-ROM、DVD±R/RW或具有与这些相等物理轨道节距的光记录媒体。第一光记录媒体15a的物理轨道节距长度P1为1.23μm,第二物理轨道节距长度P2为0.74μm。
如图1所示,光学头1中作为射出光束的光源设有激光二极管3。激光二极管3基于来自控制器(未图示)的控制电压,能够射出按记录/再现不同的光强度的光束。
在激光二极管3的光出射侧的预定位置上,配置了衍射光栅19。从激光二极管3射出的光束入射到衍射光栅19,然后被分割成3个光束(0次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1次的副光束29a、29b以主光束27位置为中心在轨道方向和径向按预定距离相隔并对称排列地配置在光记录媒体15的信息记录面上。
从激光二极管3看的衍射光栅19的光透射侧,依次配置偏振光束分离器5、1/4波片7、准直透镜9和物镜13。准直透镜9设成将来自激光二极管3的发散光束变换成平行光束后导入物镜13,并将来自物镜13的平行光束变换成会聚光束后导入受光元件23、25a、25b。物镜13设成将来自准直透镜9的平行光束会聚到光记录媒体15的信息记录面并形成读取光斑,并将来自光记录媒体15的反射光变换成平行光束后导入准直透镜9。
在从1/4波片7看的偏振光束分离器5的光反射侧,依次配置了传感器透镜17、圆柱形透镜21和受光元件23、25a、25b。另外,从激光二极管3看的偏振光束分离器5的光反射侧,配置了用以测量激光二极管3射出的光束的光强度的功率监测用光电二极管11。
传感器透镜17作为用以光学调整光记录媒体15上反射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聚焦位置的反射光聚焦位置调整部起作用。另外,传感器透镜17将在光记录媒体15反射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按预定光学放大率放大后,经由圆柱形透镜21分别在受光元件23、25a、25b上个别地成像。受光元件23接受主光束27,受光元件25a接受+1次的副光束29a,受光元件25b接受-1次的副光束29b。
经受光元件23、25a、25b的光电变换后输出的各电信号被输入至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所设的误差信号检出部31。在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基于光记录媒体15上反射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检出使物镜13跨越光记录媒体15轨道时产生的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FES)和物镜13在光记录媒体15的径向偏移而产生的除去了DC偏移分量的跟踪误差信号(TES)。
图2表示受光元件23、25a、25b的受光部的结构和受光元件23、25a、25b与误差信号检出部31之间的连接状态。如图2所示,受光元件23具有正方形受光区被与光记录媒体15(图2中未图示)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第一分割线)24和与分割线24大致正交的分割线(第二分割线)24’分割,相邻且矩阵状配置的正方形的4个受光区(主光束用受光区)A、B、C、D。受光区A隔着分割线24与受光区D相邻,并隔着分割线24’与受光区B相邻,且配置在受光区C的对角位置。受光区C隔着分割线24与受光区B相邻,并隔着分割线24’与受光区D相邻地配置。
同样地,受光元件25a具有正方形受光区被与光记录媒体15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第一分割线)26和与分割线26大致正交的分割线(第二分割线)26’分割,相邻且矩阵状配置的正方形的4个受光区E1、F1、G1、H1。受光区E1隔着分割线26与受光区H1相邻,并隔着分割线26’与受光区F1相邻,且配置在受光区G1的对角位置。受光区G1隔着分割线26与受光区F1相邻,并隔着分割线26’与受光区H1相邻地配置。
同样地,受光元件25b具有正方形受光区被与光记录媒体15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第一分割线)28和与分割线28大致正交的分割线(第二分割线)28’分割,相邻且矩阵状配置的正方形的4个受光区E2、F2、G2、H2。受光区E2隔着分割线28与受光区H2相邻,并隔着分割线28’与受光区F2相邻,且配置在受光区G2的对角位置。受光区G2隔着分割线28与受光区F2相邻,并隔着分割线28’与受光区H2相邻地配置。
受光元件23、25a、25b对应于光记录媒体15的信息记录面上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斑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光路的偏移,与轨道切线方向稍微错开配置。另外,分割线24、26、28各自大致平行地配置,分割线24’、26’、28’各自大致平行地配置。
从受光区E1~H1、E2~H2分别引出布线。各布线连接成使受光元件25a的受光区内的相对位置与受光区25b的受光区内的相对位置相同的各受光区连接。即,从受光区E1、E2引出的各布线相连,从受光区F1、F2引出的各布线相连,从受光区G1、G2引出的各布线相连,从受光区H1、H2引出的各布线相连。因此,从受光区E1、E2分别输出的电信号成为同电位。同样地,从受光区F1、F2分别输出的电信号、从受光区G1、G2分别输出的电信号以及从受光区H1、H2分别输出的电信号分别成为同电位。这些布线与误差信号检出部31相连。
从受光区A、B、C、D分别引出的布线与误差信号检出部31相连。误差信号检出部31利用从受光区A~D、E1~H1、E2~H2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预定的运算处理,检出FES或TES。
图3表示光学头1的主光束27与±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束间隔的设定值。如图3所示,光学头1的主光束27与±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束间隔在DVD±R/RW中设为最佳的0.37μm。会聚到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的信息记录面上的主光束27与±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束间隔与图15(a)至图15(c)所示的主光束101和±1次的副光束103a、103b相同。
由于该光斑间隔在第一光记录媒体15a中不是物理轨道节距的0.5(=1/2)倍,即使采用式(1)所示的差动像散法,也不能检出充分除去了轨道跨越信号的FES。因此以下参照图4至图8,就第一光记录媒体15a中充分除去轨道跨越信号的FES的检出原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的着重点在于,采用像散法检出的FES中包含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相位与采用推挽法检出的推挽信号即轨道跨越信号的相位相同。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特征在于,通过从基于像散差法的运算信号(第一运算信号)减去在基于推挽法的运算信号(第二运算信号)上乘以适当增益的信号,得到除去了轨道跨越分量的良好的FES。
图4表示在对光记录媒体上施加了聚焦伺服的状态下,采用正切推挽法得到的正切推挽信号的实际测量波形。图4表示用与图2所示的受光元件23、25a、25b相同结构的受光元件接受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反射的主光束和±1次的副光束后光电变换而得到的实际测量波形。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正切推挽信号的振幅。图中用A表示的曲线表示基于主光束的正切推挽信号(MTPS)的波形,图中用B表示的曲线表示基于±1次的副光束的正切推挽信号(STPS)的波形。用受光元件23接受主光束,并将从受光区A、B、C、D输出的电信号分别设为A、B、C、D,则MTPS由以下的运算处理得到。
MTPS=(A+D)-(B+C)    …(2)
用受光元件25a、25b接受±1次的副光束,并将从受光区E1、F1、G1、H1及E2、F2、G2、H2输出的电信号分别设为E1、F1、G1、H1及E2、F2、G2、H2,则STPS由以下的运算处理而得到。
STPS=(E1+E2+H1+H2)-(F1+F2+G1+G2)
=(E+H)-(F+G)    …(3)
如图2和式(2)及式(3)所示,在为得到正切推挽信号而进行的运算处理中,进行差动运算时起作用的受光元件25、25a、25b的分割线24’、26’、28’与光记录媒体上的轨道切线方向大致正交。因此,物镜跨越轨道时产生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几乎不与MTPS和STPS重叠。
图5表示与图4相同的聚焦伺服的状态下,采用像散法得到的FES的实际测量波形。图5表示用与图2所示的受光元件23、25a、25b相同结构的受光元件接受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反射的主光束和±1次的副光束而得到的实际测量波形。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FES的振幅。图中A所示的曲线表示基于主光束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MFES)的波形,图中B所示的曲线表示基于±1次的副光束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SFES)的波形。用受光元件23接受主光束,并将从受光区A、B、C、D输出的电信号分别设为A、B、C、D,则MFES由以下的运算处理而得到。
MFES=(A+C)-(B+D)    …(4)
将从受光区E1、F1、G1、H1和E2、F2、G2、H2输出的电信号分别设为E1、F1、G1、H1和E2、F2、G2、H2,则SFES由以下的运算处理而得到。
SFES=(E1+E2+G1+G2)-(F1+F2+H1+H2)
=(E+G)-(F+H)    …(5)
如图4和图5所示,采用像散法算出的MFES的振幅大于采用正切推挽法算出的MTPS的振幅。同样地,采用像散法算出的SFES的振幅大于采用正切推挽法算出的STPS的振幅。如此,若主光束和副光束均采用像散法,则可确认与FES重叠的轨道跨越信号的振幅变大。
像散法中,从受光区被矩阵状分割为4部分的受光元件23、25a、25b的对角位置的一对受光区输出的各电信号相加后的电信号,减去从另一对受光区输出的各电信号相加后的电信号。因此,理想的情况下与正切推挽信号同样,MFES或SFES与轨道跨越信号的重叠少。但是实际上,相对将受光元件23、25a、25b的受光区沿光记录媒体的轨道切线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分割的分割线24’、26’、28’,会聚到受光区的光束强度非对称,并不相同。因此,按照会聚到受光区的光束的偏移量,用像散法得到的FES上会重叠轨道跨越信号。
图6表示一例会聚到受光元件23的主光束27的状态。图6(a)表示主光束27会聚在受光元件23的大致中心附近的状态。图6(b)表示主光束27向受光元件23的受光区B、C侧偏移地会聚的状态。图中左右方向的箭头T表示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上下方向的箭头R表示光记录媒体的径向。在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交互形成多个的岸台和凹坑而起到衍射光栅的作用。因此,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光记录媒体上反射后受光元件23的受光面成像的主光束27上产生衍射,产生主光束27的0次光27a、+1次光27b及-1次光27c。图6中,用实线表示光强度相对大的+1次光27b,且用虚线表示相对小的-1次光27c。
由于主光束27本身的像差等的强度不均匀性,又由于进行主光束27的光路调整时产生的位置偏移等外因,如图6(a)和图6(b)所示,会聚到受光元件23的主光束27的位置偏移。另外,每次主光束27横跨光记录媒体15的轨道时,会聚到受光元件23的主光束27的强度分布相对分割线24’有时对称有时不对称。还有,每次主光束27横跨光记录媒体15的轨道时,主光束27的+1次光27b的强度大于-1次光27c的强度,或者-1次光27c的强度大于+1次光27b的强度。若每次主光束27横跨光记录媒体15的轨道时产生会聚到受光元件23的主光束27的位置偏移等,则基于式(4)和式(5)所示的运算的像散法中,如图5所示,MFES或SFES的振幅变大。如此,采用像散法时,MFES和SFES上容易混入轨道跨越信号。
图7表示与图4和图5相同的聚焦伺服的状态下,采用推挽法而得到的推挽信号的实际测量波形。图7表示用与图2所示的受光元件23、25a、25b相同结构的受光元件接受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反射的主光束和±1次的副光束而得到的实际测量波形。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推挽信号的振幅。图中A所示的曲线表示基于主光束的推挽信号(MPS)的波形,图中B所示的曲线表示基于±1次的副光束的推挽信号(SPS)的波形。若用受光元件23接受主光束,并将从受光区A、B、C、D输出的电信号分别设为A、B、C、D,MPS可由以下的运算处理得到。
MPS=(A+B)-(C+D)    …(6)
若将从受光区E1、F1、G1、H1和E2、F2、G2、H2输出的电信号分别设为E1、F1、G1、H1和E2、F2、G2、H2,SPS可由以下的运算处理得到。
SPS=(E1+E2+F1+F2)-(G1+G2+H1+H2)
=(E+F)-(G+H)    …(7)
推挽信号作为用以对光记录媒体进行轨道伺服的TES使用。推挽法中,根据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强度分布的与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径向的偏移来检出误差信号。例如,如图6(a)和图6(b)所示,主光束27的±1次光27b、27c的强度在每次主光束27跨越光记录媒体15的轨道时发生变化。因此,用推挽法算出的混入推挽信号中的轨道跨越信号的振幅大于正切推挽法或像散法。
可是,图6所示的受光元件23上会聚的主光束27的位置偏移量因光学头不同而异。由于光学头的个体差异,用像散法得到的在MFES或SFES上重叠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因光学头不同而异。
图8表示用同一设计制造的两种光学头A、B测定通过各种运算法得到的运算信号中混入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的最大值的结果。横轴表示受光区内的分割差动运算方向,纵轴表示轨道跨越信号振幅的最大值(mV)。推挽方向上的运算采用式(6)和式(7)的差动运算,像散方向上的运算采用式(4)和式(5)的差动运算,正切推挽方向的运算采用式(2)和式(3)的差动运算。图中◆符号表示光学头A上的基于主光束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图中■符号表示光学头B上的基于主光束B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图中▲符号表示光学头A上的基于副光束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
如图8所示,推挽方向上算出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与像散方向上算出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之比率在光学头A、B中不同。通过像散方向(像散法)的运算而得到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与通过推挽方向(推挽法)的运算而得到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之比,在光学头A上约为1∶5,在光学头B上约为7∶12。因而,混入像散信号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与混入推挽信号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之间的混入比,在光学头A上为1/5=0.2,在光学头B上为7/12=0.58。如此,混入像散信号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振幅在同一设计的光学头A、B上相差很大。
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通过式(4)所示的像散法得到的MFES与通过式(6)所示的推挽法得到的MPS进行差动运算,检出轨道跨越信号分量衰减的FES。但是,如图8所示,用像散法得到的MFES中混入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与用推挽法得到的MPS中混入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不同。因此,将MPS按预定量放大后与MFES进行差动运算,从而能够使混入MFES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充分衰减。轨道跨越信号分量被衰减的FES能够由以下的运算式求出。
FES={(A+B)-(B+D)-k1×{(A+B)-(C+D)}    …(8)
接着,对系数k1的最佳值进行说明。如式(8)所示,FES通过仅对接受主光束而得到的电信号的运算处理来生成。因此,与减去的推挽信号相乘的系数k1,可直接使用图8中说明的、像散信号和推挽信号中分别混入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混入比。因而,光学头A中k1=0.2,光学头B中k1=0.58。
如此,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用于算出FES的系数k1的值为1以下,比传统差动像散法中的系数k=8小。从而,光记录再现装置150能够降低放大电路的增益(放大率),因此能够防止FES的S/N比的劣化和从放大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峰值的饱和等。
接着,参照图9,就能够进行式(8)所示的运算的FES检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表示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设有的FES检出部33的电路结构例。如图9所示,FES检出部33中设有:对从受光元件23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生成式(4)所示的MFES(第一运算信号)的MFES生成部35;对从受光元件23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生成式(6)所示的MPS(第二运算信号)的MPS生成部37;以及将从MFES生成部35输出的MFES与从MPS生成部37输出的MPS进行差动运算而生成FES的FES生成部41。
MFES生成部35中设有加法部35a、35b和差动部35c。加法部35a、35b和差动部35c具有2输入1输出的电路结构。加法部35a的一个输入端子(+)与受光区A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受光区C连接。加法部35a的输出端子与差动部35c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加法部35b的一个输入端子(+)与受光区B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受光区D连接。加法部35b的输出端子与差动部35c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差动部35c的输出端子(MFES生成部35的输出端子)与FES生成部41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
MFES生成部35对从受光元件23中位于对角的受光区A、C(一对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和从位于对角的受光区B、D(另一对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输出式(4)所示的MFES。
MPS生成部37中设有加法部37a、37b和差动放大部37c。加法部37a、37b和差动放大部37c具有2输入1输出的电路结构。加法部37a的一输入端子(+)与受光区A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受光区B连接。加法部37a的输出端子与差动放大部37c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加法部37b的一个输入端子(+)与受光区C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受光区D连接。加法部37b的输出端子与差动放大部37c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差动放大部37c的输出端子(MPS生成部37的输出端子)与FES生成部41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
差动放大部37c具有对从加法部37a输出的相加信号A+B与从加法部37b输出的相加信号C+D进行差动运算,并放大k1倍的功能。放大率(系数k1)基于在MFES和MPS中分别混入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混入比,按光学头1及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个别地设定。
MPS生成部37对从受光元件23的被分割线24分割的受光区A、B(一侧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与从受光区C、D(另一侧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输出将式(6)所示的MPS的电压放大k1倍后的信号。
FES生成部41对MFES与电压被放大k1倍的MPS进行差动运算而生成FES。MPS生成部37的差动放大部37c的放大率(系数k1),为了能够使轨道跨越信号分量衰减,按光学头1和按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设定为最佳值。从而,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对于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都能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了的FES。
接着,参照图10说明TES检出部的结构。图10表示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设有的TES检出部44的电路结构例。在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上都可用差动推挽法检出TES。如图10所示,TES检出部44中设有:对从受光元件23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生成式(6)所示的MPS的MPS生成部45;对从受光元件25a、25b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而生成式(7)所示的SPS的SPS生成部47;以及从MPS减去SPS而生成TES的TES生成部49。
MPS生成部45中设有加法部45a、45b和差动部45c。加法部45a、45b和差动部45c具有2输入1输出的电路结构。加法部45a的一个输入端子(+)与受光区A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受光区B连接。加法部45a的输出端子与差动部45c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加法部45b的一个输入端子(+)与受光区C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受光区D连接。加法部45b的输出端子与差动部45c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差动部45c的输出端子(MPS生成部45的输出端子)与TES生成部49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
MPS生成部45对从受光元件23的被分割线24分割的受光区A、B(一侧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和从受光区C、D(另一侧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输出式(6)所示的MPS。
SPS生成部47中设有加法部47a、47b和差动放大部47c。加法部47a、47b和差动放大部47c具有2输入1输出的电路结构。加法部47a的一个输入端子(+)与连接受光区E1、E2的布线E1+E2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连接受光区F1、F2的布线F1+F2连接。加法部47a的输出端子与差动放大部39c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加法部47b的一个输入端子(+)与连接受光区G1、G2的布线G1+G2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连接受光区H1、H2的布线H1+H2连接。加法部47b的输出端子与差动放大部47c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差动放大部47c的输出端子(SPS生成部47的输出端子)与TES生成部49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
差动放大部47c具有对从加法部47a输出的相加信号E+F与从加法部47b输出的相加信号G+H进行差动运算,并放大kp倍的功能。差动放大部47c的放大率(系数kp),按光学头1及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个别地进行设定,以能从TES良好地除去因物镜的径向偏移而产生的DC偏移分量。
TES生成部49将从MPS生成部45输出的MPS和从SPS生成部47输出的电压被放大kp倍的SPS相加而生成TES。因而,从TES生成部49输出的TES可表示如下。
TES={(A+B)-(C+D)}-kp×{(E+F)-(G+H)}    …(9)
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中,主光束27与±1次的副光束的光斑间隔设定在第二光记录媒体15b(DVD±R/RW)的最佳值。因此,在第二光记录媒体15b上反射的±1次的副光束29a、29b中混入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成为最大(参照图17)。可是,按照该光斑间隔,在第一光记录媒体15a(DVD-RAM)中,轨道跨越信号不会成为最大振幅。但是,如图7所示,用推挽法得到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大于用其它运算方法得到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还有,混入第一光记录媒体15a中±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的绝对值大于混入第二光记录媒体15b中±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轨道跨越信号振幅的绝对值。因此,第一光记录媒体15a中,无需太增大SPS生成部47的放大率(系数kp),也能良好地除去物镜的径向偏移而产生的DC偏移分量。因而,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对于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均能检出除去DC偏移分量的TES。
接着,参照图1,就光学头1和误差信号检出部31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从激光二极管3射出的发散光的光束入射到衍射光栅19。光束由衍射光栅19分割为0次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从衍射光栅19射出的发散光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入射到偏振光束分离器5。在偏振光束分离器5中,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预定的偏振光方位的线偏振光分量透射后入射到1/4波片7。另一方面,与该偏振光方位正交的线偏振光分量经反射后入射到功率监测用光电二极管11,被测量光束强度。
入射到1/4波片7的线偏振光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透过1/4波片7,成为圆偏振光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该圆偏振光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由准直透镜9变换为平行光,透过准直透镜9后由物镜13聚光,会聚到光记录媒体15的信息记录面后反射。这时,从径向看,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之间的光斑间隔约为0.37μm,±1次的副光束29a、29b之间的径向光斑间隔为0.74μm。在光记录媒体15的信息记录面上反射的圆偏振光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由物镜1 3变为平行光后透过准直透镜9,然后入射到1/4波片7。透过1/4波片7后,圆偏振光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由原来的线偏振光成为偏振方向旋转90°的线偏振光,然后入射到偏振光束分离器5。该线偏振光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在偏振光束分离器5上反射后入射到传感器透镜17。
透过传感器透镜17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因圆柱形透镜21而附带像散,分别会聚到受光元件23、25a、25b上。用受光元件23、25a、25b分别接受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变换为电信号,输入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误差信号检出部31基于从受光元件23、25a、25b输出的电信号,检出轨道跨越信号不依赖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而衰减的FES和除去了DC偏移分量的TES。
接着,就本实施例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光记录生成装置150上安装了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时,在对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上施加了预定的聚焦伺服的状态下,检出MFES、MPS和SPS,并算出系数k1和系数kp的最佳值。当算出系数k1和系数kp的最佳值的自测试结束时,接着,如上述光学头1的动作中说明的那样,首先,将从激光二极管3射出的光束入射到衍射光栅19使之衍射,分割成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接着,调整经由物镜13会聚到光记录媒体15的信息记录面的±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斑,使它配置在关于主光束27的光斑对称且径向距离为0.37μm的位置上。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之间的光斑间隔通过使衍射光栅19的光栅面绕衍射光栅19的光轴旋转来调整。
接着,使光记录媒体15上反射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分别会聚到受光元件23、25a、25b的受光面。通过用受光元件23、25a、25b接受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经受光元件23光电变换后的电信号被输入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另外,由于在受光元件25a、25b的受光区内的相对位置相同的各受光区相连接,因此从受光区E1、E2分别输出的电信号为同电位,从受光区F1、F2分别输出的电信号成为同电位,从受光区G1、G2输出的电信号成为同电位,从受光区H1、H2输出的电信号成为同电位,它们分别被输入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
通过上述的自测试,MPS生成部37的放大率(系数k1)和SPS生成部47的放大率(系数kp),按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设定为最佳值。从而,误差信号检出部31基于从受光元件23、25a、25b输出的电信号,不依赖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地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FES和除去了DC偏移分量的TES。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求出分别混入推挽信号和像散信号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混入比,基于该混入比设定MPS生成部37的放大率(系数k1),从而能够使放大率(系数k1)的值变小。由此,光记录再现装置150在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斑间隔不是最佳的状态下,或者光斑间隔偏离最佳的状态下也能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FES。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图11表示安装了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概略结构。如图11所示,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设有:用以旋转光记录媒体15的主轴马达152;对光记录媒体15照射激光束并接受其反射光的光学头1;控制主轴马达152和光学头1的动作的控制器154;向光学头1供给激光器驱动信号的激光器驱动电路155;以及向光学头1供给透镜驱动信号的透镜驱动电路156。
控制器154中包含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和激光器控制电路159。误差信号检出部31跨设在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和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之间。当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工作时成为聚焦到旋转的光记录媒体15的信息记录面的状态,当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工作时对于光记录媒体15的偏心的信号轨道,激光束的光斑会成为自动随动状态。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和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分别具有用以自动调整聚焦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和用以自动调整跟踪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另外,激光器控制电路159是生成由激光器驱动电路155供给的激光器驱动信号的电路,基于光记录媒体15中记录的记录条件设定信息,生成适当的激光器驱动信号。
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和激光器控制电路159等,可以为与控制器154分开的单独器件而不必一定为组装到控制器154内的电路。还有,可以为在控制器154内执行的软件而不一定为物理电路。
在光记录生成装置150的***动作中,按进行记录再现的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通过自测试算出系数k1和系数k的最佳值,从而又可高效率地除去混入FES中的轨道跨越分量,又可除去与TES重叠的DC偏移分量。
实施例2
参照图12,就本发明实施例2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和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概略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光学头1和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相同,省略其说明。另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的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斑间隔与上述实施例1的光学头1相同,设定为第二光记录媒体1 5b的最佳值即0.39μm。
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特征在于:取代MPS,通过从MFES减去以预定量放大的SPS,检出轨道跨越信号分量衰减的FES。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由以下的运算式算出FES。
FES={(A+C)-(B+D)}-k2×{(E+F)-(G+H)}    …(10)
如图7所示,曲线A所示的MPS与曲线B所示的SPS,在振幅大小上稍有不同,但相位相同。因此,上述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能够为了在MFES与MPS中抵消轨道跨越信号分量,将式(10)所示的系数k2设定为最佳值,从而能够在MFES和SPS中抵消轨道跨越信号,并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了的FES。
接着,就系数k2的最佳值进行说明。式(10)中,需要为将FES=0而设定系数k2的值。如图8所示,光学头A中混入推挽信号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是在主光束和副光束之间大致相同的值。因而,分别混入推挽信号和像散信号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混入比,可在光学头A上看成0.2,在光学头B上看成0.58。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设主光束和副光束的光量比为1 8∶1,且设接受主光束的受光元件的光电变换增益与接受副光束的受光元件的光电变换增益之比为1∶3.74,则光学头A的系数k2的最佳值成为(18×1)÷(2×1×3.74)×0.2=0.48。另外,光学头B的系数k2的最佳值成为(18×1)÷(2×1×3.74)×0.58=1.4。
如此,在MFES与SPS的差动运算后检出FES的方法中,也无需设定系数k2的值为大值。因而,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同样的效果。
接着,就能够进行式(10)所示的运算的FES检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表示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所设的FES检出部53的电路结构。FES检出部53的特征在于:取代上述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FES检出部33的MPS生成部37而设有SPS生成部57。在FES检出部53中与图9所示的FES检出部33的构成要素及起相同作用功能的构成要素采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SPS生成部57中设有加法部57a、57b和差动放大部57c。加法部57a、57b和差动放大部57c具有2输入1输出的电路结构。加法部57a的一个输入端子(+)与连接到受光区E1、E2的布线E1+E2相连,另一输入端子(+)与连接到受光区F1、F2的布线F1+F2相连。加法部57a的输出端子与差动放大部57c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加法部57b的一个输入端子(+)与连接到受光区G1、G2的布线G1+G2相连,另一输入端子(+)与连接到受光区H1、H2的布线H1+H2相连。加法部57b的输出端子与差动放大部57c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差动放大部57c的输出端子(SPS生成部57的输出端子)与FES生成部41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
差动放大部57c具有对从加法部57a输出的相加信号E+F和从加法部57b输出的相加信号G+H进行差动运算,并放大k2倍的功能。放大率(系数k2)基于分别混入MFES和SPS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混入比,按光学头1和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个别地设定。
SPS生成部57对从由受光元件25a的分割线26分割的受光区E1、F1(一侧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和从由受光元件25b的分割线28分割的受光区F2、F2(一侧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与从受光元件25a的受光区G1、H1(另一侧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和从受光元件25b的受光区G2、H2(另一侧受光区)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并将式(7)所示的SPS的电压放大k2倍后输出。
在FES生成部41中,进行MFES与电压被放大k2倍的MPS的差动运算而生成FES。SPS生成部57的差动放大部57c的放大率(系数k2),按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设定为最佳值,以将混入FES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衰减。从而,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对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均能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FES。
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TES检出部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TES检出部44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另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的动作和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的光学头1相同,省略其说明。
如以上说明,设有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和误差信号检出部3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能够采用分别混入基于±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推挽信号和基于主光束27的像散信号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的混入比,设定SPS生成部57的放大率(k2)。从而能够使放大率(k2)的值变小。因而,即使光学头1在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斑间隔不为最佳的状态下,或者光斑间隔偏离最佳的状态的情况下,均能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FES。
实施例3
参照图13,就本发明实施例3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和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概略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光学头1和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相同,省略其说明。另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的主光束27与±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斑间隔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光学头1相同,设定为第二光记录媒体1 5b的最佳值即0.39μm。
本实施例以及安装于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上的光学头1的特征在于:接受±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受光元件的受光区被与光记录媒体15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分割为2个部分。图13表示受光元件23、55a、55b的受光部的结构和受光元件23、55a、55b与误差信号检出部31之间的连接状态。如图13所示,接受+1次的副光束29a的受光元件55a的正方形受光区被与光记录媒体15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第一分割线)54分割,具有相邻配置的长方形的两个受光区I1、J1。同样地,接受-1次的副光束29b的受光元件55b的正方形受光区被与光记录媒体15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分割线(第一分割线)56分割,具有相邻配置的长方形的两个受光区I2、J2。受光元件55a、55b通过从受光区I1、I2、J1、J2分别引出的布线连接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
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与上述实施例2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同样,通过从MFES减去以预定量放大的SPS来检出FES。因此,本实施例的光学头1中,由以下的运算式算出FES。
FES={(A+C)-(B+D)}-k3×{(I1+I2)-(J1+J2)}   …(11)
另外,本实施例的误差信号检出部可采用上述实施例2的误差信号检出部31的FES检出部53。例如,图12所示的加法部57a的一个输入端子(+)上被输入从受光区I1输出的电信号,另一输入端子(+)上被输入从受光区I2输出的电信号。从而加法部57a能够输出相加了受光区I1、I2输出的电信号的相加信号I1+I2。同样地,加法部57b的一个输入端子(+)上被输入从受光区J1输出的电信号,另一输入端子(+)上被输入从受光区J2输出的电信号。从而加法部57b能够输出相加了受光区J1、J2输出的电信号的相加信号J1+J2。通过将差动运算部57c的放大率设定为系数k3,该相加信号I1+I2、J1+J2由差动运算部57c进行差动运算,且电压被放大k3倍。
主光束与副光束之间的光量比,以及接受主光束的受光元件的光电变换增益与接受副光束的受光元件的光电变换增益之比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时,差动运算部57c的放大率(系数k3)成为与放大率(系数k2)相同。
如此,图12所示的SPS生成部57能够进行式(11)的第二项的运算处理。因而,FES检出部57在如图13所示的受光元件55a、55b那样分割为2个部分的受光区I1、11、I2、J2情况下,也能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FES。
若如图13所示的采用传统差动推挽法的受光元件那样将受光区I1、I2、J1、J2分割为2个部分而不是如图2所示的受光元件25a、25b的受光区E1~H1、E2~H2那样分割为4个部分的矩阵状,则对±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调整位置偏移的容限增加。从而,能够减轻光学头1的制造工艺之一即光学头1的光学***的光轴调整的负担。另外,受光元件55a、55b的信号输出的信道数少于具有分割为4个部分的矩阵状受光区E1~H1、E2~H2的受光元件25a、25b。因此,增加从受光元件55a、55b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为止的布线,或受光元件55a、55b在光学头1的设置部位等的自由度。
例如,通过用+1次的副光束29a进行触发,测量再现信号中包含记录数据的最高频率的信号(RF信号)波形,能够确认主光束27与±1次的副光束29a、29b存在于同一轨道上。从而,具有光学头1的制造工艺中光束角度调整容易的优点。要采用该方法,必须检出±1次的副光束29a、29b预先没有相加的情况,即仅来自+1次的副光束29a的再现信号。具备三个图1 6所示的传统田字形受光区的受光元件123、125a、125b时,通常由于电极的数量不足,难以个别地检出从±1次的副光束29a、29b输出的电信号。
可是,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受光元件55a、55b的信号输出的信道数少于设有分割为4个部分的矩阵状受光区E1~H1、E2~H2的受光元件125a、125b,几乎没有电极的数量不足的情况。因而,光记录再现装置150能够采用上述的方法,能够容易地进行光学头1的制造工艺中的光束角度调整。
实施例4
就本发明实施例4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学头和光记录再现装置的概略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光学头1和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相同,省略其说明。另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头中主光束27与±1次的副光束29a、29b的光斑间隔与上述实施例1的光学头1一样,设定为第二光记录媒体15b的最佳值即0.39μm。
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其特征在于:在为了解决发生物镜偏移时,会引起聚焦偏移(散焦),再现信号质量劣化的问题,通过从像散信号(MFES)减去因对主光束和副光束进行运算处理而生成的物镜偏移造成的偏移少的差动推挽信号(第二运算信号),得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中,由以下的运算式算出FES。
FES={(A+C)-(B+D)}-k4×[{(A+B)-(C+D)}-k5×{(E+F)-(G+H)}]    …(12)
式(12)第二项大括弧内的式C[{(A+B)-(C+D)}-k5×{(E+F)-(G+H)}]中,除去系数k5就与式(9)所示的TES相同。因此,通过调整系数k5,能够从式(12)第二项的运算而得到的差动推挽信号除去因物镜径向偏移而产生的DC偏移分量。由于对光记录再现装置MFES和除去了DC偏移分量的差动推挽信号进行运算处理,不会施加DC偏移分量且能够检出轨道跨越信号衰减了的FES。
接着,说明系数k4、k5的设定方法。k5与差动推挽信号的运算中采用的系数相同。即,系数k5设定为可充分除去DC偏移分量的值。另外,系数k4能够使混入FES的轨道跨越信号成为最小值地优化设定。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中,求出系数k4的最佳值时系数k5的值必须已经确定,但由于该阶段仅沿聚焦方向伺服随动,不会发生物镜偏移。因而,最初给出一个适当的初始值,例如设系数k5为1,然后进行系数k4的优化。通过在系数k4确定之后再来进行系数k5的优化的步骤,能够确定式(12)的两个增益系数k4、k5。系数k4、k5的设定,例如在上述实施例1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中说明的自测试阶段进行。
接着,就能够进行式(12)所示的运算的FES检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中所设的FES检出部中,可取代图9所示的上述实施例1的FES检出部33的MPS生成部37,而设有与图10所示的上述实施例1的TES检出部44相同结构的差动推挽信号(DPPS)生成部。但是,DPPS中需要取代TES检出部44的差动放大部47c而设有放大率为k5的差动放大部。另外,DPPS中需要取代TES检出部44的TES生成部49而设有放大率为k4的差动放大部。从而,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的FES检出部能够进行式(12)所示的运算。
接着,就本实施例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光学头中设 有与上述实施例3的光学头1中所设的受光元件23、55a、55b相同结构的8分割图案的受光元件23、55a、55b。本变形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中,由以下的运算式算出FES。
FES={(A+C)-(B+D)}-k6×[{(A+B)-(C+D)}-k7×{(I1+I2)-(J1+J2)}]    …(13)
本变形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采用与式(12)所示的系数k4、k5相同的方法来设定系数k6、k7,从而能够检出没有被施加DC偏移分量且轨道跨越信号衰减了的FES。从而,本变形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得到与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相同的效果。另外,本变形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安装了设有8分割图案的受光元件23、55a、55b的光学头,因此使±1次的副光束的位置调整容易。
实施例5
就本发明实施例5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光学头以及光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学头的特征在于:作为用以在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1次的副光束的衍射元件,设有波形光栅图案的特殊光栅元件,将±1次的副光束的径向的光斑直径增大到主光束在同方向的光斑直径的2.5倍以上。本实施例的光学头的结构中,除取代衍射光栅19而采用特殊衍射光栅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光学头相同,省略其说明。另外,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光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相同,省略其说明。
特殊衍射光栅具有例如栅距按预定周期变化的光栅图案。若栅距按预定周期变化,则能够给射出特殊衍射光栅的主光束以外的光束附加上像差。通过采用特殊衍射光栅,可使会聚到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的、径向的±1次的副光束的光斑直径的长度大于径向的主光束的光斑直径的长度。
若增加±1次的副光束的径向的长度,则±1次的副光束的光学的传递系数的遮断频率向低频带侧偏移,因此可除去空间频率(轨道节距的倒数)高的轨道跨越信号分量。因此,受光元件分别接受光记录媒体15上反射的±1次的副光束,通过对从受光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运算处理,能够检出轨道跨越信号的混入量被抑制得更低的FES。若接受±1次的副光束的受光元件具有4分割的受光区,则用式(8)、式(10)或式(12)得到FES。另外,若接受±1次的副光束的受光元件具有2分割的受光区,则用式(11)或式(13)得到FES。
由于本实施例的光学头中不需要光记录媒体上±1次的副光束的角度调整,其制造工艺可进一步简化,降低光学头和光记录再现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作各种变形。
上述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从激光二极管3射出的光束由衍射光栅19分割为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上述实施例1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能够用一个受光元件接受的光检出使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FES。因此,仅检出FES时,用一个受光元件接受不分割光束而会聚到光记录媒体15的信息记录面后反射的光束,也能检出使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FES。
另外,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光学头1中,从受光区E1、E2引出的各布线之间、从受光区F1、F2引出的各布线之间、从受光区G1、G2引出的各布线之间以及从受光区H1、H2引出的各布线之间分别相连,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从受光区E1~H1、E2~H2引出的布线可不连接预定的各受光区而连接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
这时,需要在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设置:将从受光区F1、E2分别输出的各电信号之间、从受光区G1、G2分别输出的各电信号之间、从受光区F1、F2分别输出的各电信号之间以及从受光区H1、H2分别输出的各电信号之间分别相加的4个加法部。该4个加法部能够分别输出相加信号E1+E2、G1+G2、F1+F2、H1+H2。将该4个相加信号连接到加法部47a、47b、57a、57b的预定输入端子(+),以成为与图10所示的TES检出部44和图12所示的FES检出部53相同的连接状态,从而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的FES检出部53和TES检出部44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误差信号检出部31中,第1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均用FES检出部33检出FES,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主光束27和±1次的副光束29a、29b之间的光斑间隔调整为第二光记录媒体15b的最佳值。因此,在第二光记录媒体15b中可采用式(1)所示的传统的差动像散法检出FES。通过按第一或第二光记录媒体15a、15b切换FES检出方法,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3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中,从受光区I1、I2、J1、J2引出的布线分别连接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受光元件55a的受光区内的相对位置与受光区55b的受光区内相对位置相同的各受光区(受光区I1、I2和受光区J1、J2)之间可相连。这时,从受光区I1、I2分别输出的电信号成为同电位,从受光区J1、J2分别输出的电信号成为同电位。
从连接各受光区I1、I2之间的布线输入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的电信号I1+I2,可看成与图10所示的加法部47a和图12所示的加法部57a的各输出信号相同。同样地,从连接各受光区J1、J2之间的布线输入到误差信号检出部31的电信号J1+J2,可看成与图10所示的加法部47b和图12所示的加法部57b的各输出信号相同。因而,将连接在受光区I1、I2之间的布线连接到差动放大部47c、57c的非反相输入端子(+),将连接在受光区J1、J2之间的布线连接到差动放大部47c、57c的反相输入端子(-),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2的TES检出部44和FES检出部53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光学头1中设有具备相邻且矩阵状排列的4个受光区的受光元件23、25a、25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受光元件23、25a、25b的受光区可分别分割为5个以上。这时,也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的光学头1同样的效果。

Claims (13)

1.一种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衍射而分割为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并通过物镜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
利用与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分割线和与所述第一分割线大致正交的第二分割线分割为4部分的3个受光区,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上反射的所述主光束和所述两个副光束,然后变换为电信号;
从位于对角的所述受光区的一对受光区和另一对受光区分别输出的所述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而得到的第一运算信号,减去通过对所述主光束和所述两个副光束进行运算处理而生成的第二运算信号,从而检出使所述物镜跨越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时产生的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代4分割的所述受光区,而采用由所述第一分割线2分割的两个受光区,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上反射的所述两个副光束,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别接受所述两个副光束的所述受光区内相对位置相同的所述受光区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彼此相加,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径向看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一光记录媒体)或所述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2(P2<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二光记录媒体)上,将所述两个副光束的光斑配置在关于所述主光束的光斑对称的、所述的径向上P2×(n+1/2)左右的位置处,从而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分别混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运算信号的所述轨道跨越信号的混入比,从所述第一运算信号减去按预定量放大的所述第二运算信号,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6.一种光学头,用衍射光栅使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衍射,分割为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然后通过物镜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其中设有:
为了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述主光束后变换成电信号,用与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分割线和与所述第一分割线大致正交的第二分割线分割为4部分的主光束用受光区,以及
为了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达两个副光束,用所述第一分割线分割为2个部分的两个受光区;
在从径向看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一光记录媒体)或所述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2(P2<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二光记录媒体)上,将所述两个副光束的光斑配置在关于所述主光束的光斑对称的、所述径向上P2×(n+1/2)左右的位置处,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记录媒体径向上,所述光记录媒体表面上成像的所述两个副光束的光斑直径长度为同方向上所述主光束的光斑直径长度的2.5倍以上。
8.一种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光学头和误差信号检出部,其中,
所述光学头设有:将光源射出的光束衍射而分割出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的衍射光栅,使所述主光束和所述两个副光束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以及由与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的切线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分割线和与所述第一分割线大致正交的第二分割线分割为4部分的、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述主光束和所述两个副光束后变换成电信号的3个受光区;
所述误差信号检出部,从对位于对角的所述受光区的一对受光区和另一对受光区分别输出的所述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后得到的第一运算信号,减去通过对所述主光束与所述两个副光束进行运算处理而生成的第二运算信号,从而检出使所述物镜横跨所述光记录媒体轨道时产生的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头中,取代分割为4部分的所述受光区,设有两个分别接受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述两个副光束的、由所述第一分割线分割为2部分的受光区。
10.如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信号检出部将分别接受所述两个副光束的所述受光区内相对位置相同的所述受光区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彼此相加,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11.如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信号检出部基于分别混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运算信号的所述轨道跨越信号的混入比,从所述第一运算信号减去按预定量放大后的所述第二运算信号,检出使所述轨道跨越信号衰减的所述焦点偏移误差信号。
12.如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两个副光束在从径向看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一光记录媒体)或所述物理轨道节距的长度为P2(P2<P1)的所述光记录媒体(第二光记录媒体)上,配置在关于所述主光束的光斑对称的、所述径向上P2×(n+1/2)左右的位置处,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
13.如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记录媒体在径向的、成像于所述光记录媒体表面的所述两个副光束的光斑直径长度为同方向的所述主光束的光斑直径长度的2.5倍以上。
CNA2005101271586A 2004-11-16 2005-11-16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Pending CN18085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31571A JP2006146979A (ja) 2004-11-16 2004-11-16 光ヘッドの焦点ズレ誤差信号検出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ヘッド並びに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4331571 2004-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8579A true CN1808579A (zh) 2006-07-26

Family

ID=36386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271586A Pending CN1808579A (zh) 2004-11-16 2005-11-16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04173A1 (zh)
JP (1) JP2006146979A (zh)
KR (1) KR100709118B1 (zh)
CN (1) CN1808579A (zh)
TW (1) TW20062308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1883B2 (ja) * 2005-04-28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制御調整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479645B2 (ja) * 2005-11-07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トラッキングエラー検出方法、トラッキングエラー検出装置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4694455B2 (ja) * 2006-10-03 2011-06-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収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I339838B (en) * 2007-03-22 2011-04-01 Asustek Comp Inc Read and write method for optical storage media and optical disc drive
US8019966B2 (en) 2008-06-09 2011-09-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sharing utilizing virtual memory having a shared paging space
KR101023032B1 (ko) * 2008-12-19 2011-03-24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 픽업 장치 및 그 조정 방법
JP2012243363A (ja) * 2011-05-20 2012-12-10 Sony Corp 再生方法、再生装置
JP6311711B2 (ja) 2013-06-28 2018-04-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JP6167918B2 (ja) 2013-08-14 2017-07-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JP6428619B2 (ja) 2013-08-14 2018-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CN108369814B (zh) * 2015-12-02 2020-07-17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光盘与信息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4080A (ja) 1996-08-21 1998-03-06 Pioneer Electron Corp 非点収差フォーカスエラー信号生成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444201B (en) * 1998-02-16 2001-07-01 Hitachi Ltd Optical head
JP3463003B2 (ja) 1998-07-03 2003-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検出器および光学ヘッド
CN1154985C (zh) * 1998-07-03 2004-06-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光检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及其光信息再现设备
JP3571315B2 (ja) 2001-09-27 2004-09-29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217142A (ja) 2002-01-22 2003-07-31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フォーカスエラー検出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178771A (ja) * 2002-11-29 2004-06-24 Samsung Electro Mech Co Ltd サーボ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7626900B2 (en) * 2003-09-24 2009-12-0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2006120243A (ja) * 2004-10-21 2006-05-11 Tdk Corp 光ヘッドの焦点ズレ誤差信号検出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3086A (en) 2006-07-01
KR20060055376A (ko) 2006-05-23
US20060104173A1 (en) 2006-05-18
KR100709118B1 (ko) 2007-04-18
JP2006146979A (ja) 200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8579A (zh)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160711C (zh) 误差信号检测装置和再现信号检测装置
CN1221957C (zh) 光拾取头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138261C (zh) 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装置
CN1255787C (zh) 焦点调整方法及光学头装置
CN1755809A (zh) 光学头、光驱动设备和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CN1130709C (zh) 光学头、光收发器件及光记录介质记录再生装置
CN1245714C (zh) 光头、光学设备和象差校正元件
CN1206636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855259A (zh) 光学拾取器和使用其的光盘驱动装置
CN1327228A (zh) 盘驱动设备及产生摆动信息的方法
CN1208767C (zh)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介质
CN1157719C (zh) 光头装置、光盘驱动器及用于光盘驱动器的跟踪控制方法
CN1783237A (zh) 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测方法及光记录再生装置
CN1277260C (zh) 光集成单元以及用该单元的拾光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01059972A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221953C (zh) 像差检测方法和使用其的光记录再现方法与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240062C (zh) 用聚焦来读出光盘的方法与装置
CN1160710C (zh) 光盘装置和道跟踪误差信号计算电路
CN1542778A (zh) 跟踪误差信号产生装置和方法及光盘设备和跟踪控制方法
CN1214372C (zh) 偏移测量方法
CN1232961C (zh) 光学头的驱动方法、光学头及光盘装置
CN1959822A (zh) 光拾取装置
CN1828739A (zh)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CN1295691C (zh) 光学头和盘记录/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