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7213A - 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7213A
CN1707213A CN 200410019499 CN200410019499A CN1707213A CN 1707213 A CN1707213 A CN 1707213A CN 200410019499 CN200410019499 CN 200410019499 CN 200410019499 A CN200410019499 A CN 200410019499A CN 1707213 A CN1707213 A CN 1707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ib
mentioned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194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1101C (zh
Inventor
沈秀延
赵民哲
李成涣
李成花
江泰昱
江光玉
宋昌宪
李浩范
李感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194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1101C/zh
Publication of CN1707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7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11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110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气装置,换气装置把室外空气吸入室内的同时把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使得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把室内空间的空气换气后维持舒适的环境。本发明中改善了流路的结构,使得在所排出的室内空气与所吸入的室外空气之间热交换激烈进行的部分减少压力损失,并且减少吹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送风装置的负荷,从而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Description

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装置,换气装置把室外空气吸入室内的同时把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使得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把室内空间的空气换气后维持舒适的环境。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封闭空间的空气因为生命体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会使生命体的呼吸感到很不舒服,所以在办公室或车辆等人多的狭窄空间经常使用换气装置,把室内污染的空气换成室外新鲜的空气。这种换气装置具有把室内空气及室外空气强制吹送的送风机,通过送风机把污染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的同时又把新鲜的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内。但是在室内制冷与换气同时进行的时候,随着把制冷的室内空气排出的同时吸入室外的热空气,室内空气的温度相比制冷温度上升,制冷效率降低。当在室内制热与换气同时进行的时候,随着把制热的室内空气排出的同时吸入室外的冷空气,室内空气的温度相比制热温度下降,制热效率降低。上述换气装置还设置有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产生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具体说明的话,如图1所示现有的换气装置中,外壳2形成换气装置外观;外壳2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10,所述热交换器10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各自流动的同时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产生热交换作用;外壳2相对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吸入并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4a及室外空气排出孔4b,所述室外空气吸入孔4a及室外空气排出孔4b一侧分别形成吸入并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6a及室内空气排出孔6b;上述室外空气排出孔4b内侧设置有把室外空气向室内侧吸入的吸气风扇8;上述室内空气排出孔6b内侧设置有把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排气风扇9;室外空气吸入孔4a内侧设置有前置过滤器(pre filter)(附图中没有显示),所述前置过滤器过滤包含在室外空气中的灰尘等异物。
上述室外空气吸入孔4a及室外空气排出孔4b之间形成室外空气流路导向器5,所述室外空气流路导向器5把通过室外空气吸入孔4a吸入的室外空气,经过热交换器10后从室外空气排出孔4b排出;上述室内空气吸入孔6a及室内空气排出孔6b之间形成室内空气流路导向器7,所述室内空气流路导向器7把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孔6a吸入的室内空气,经过热交换器10后从室内空气排出孔6b排出。上述室外空气吸入孔4a及室内空气排出孔6b连接设置与室外侧连通的室外管道(附图中没有显示),室外空气排出孔4b及室内空气吸入孔6a连接设置与室内侧连通的室内管道(附图中没有显示)。吸气风扇8与排气风扇9启动后,如图2所示,室外空气依次通过室外空气吸入孔4a、热交换器10、吸气风扇8、室外空气排出孔4b流入室内;如图3所示室内空气依次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孔6a、热交换器10、排气风扇9、室内空气排出孔6b排出到室外。并且在热交换器10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同时进行热交换作用。
上述热交换器10上层叠设置有若干个热交换元件20,30,所述热交换元件20,30形成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沿着交替的方向而流动的交叉流路B的同时形成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反向流路A。具体说明的话,如图4所示上述热交换元件20,30为在热交换膜60,32一面附着框架(frame)26,36而构成,所述框架26,36上含有若干个导肋(guide rib)24,34。并且上述热交换膜60,32形成六角形状,上述导肋24,34的中央部分24b,34b平行于热交换膜60,32的一端形成直线形状,其两端部分24a,24c,34a,34c平行于热交换膜60,32另一端形成直线形状,并且与所靠近的导肋24,34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而设置。上述若干个导肋24,34在六角形状的热交换膜60,32的一面从一端到另一端横穿而设置,所以导肋24,34的中央部分24b,34b形成一定的长度,其两端部分24a,24c,34a,34c的长度则逐渐增加或减少。
上述热交换元件20,30根据导肋两端部分24a,24c,34a,34c的形状分为第一、第二热交换元件20,30,所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元件20,30的入口及出口相互重叠的层叠,使得沿着第一、第二热交换元件20,30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各自流动的流路。并且在第一、第二热交换元件20,30导肋的中央部分24b,34b相互水平设置而形成反向流路A,导肋的两端部分24a,24c,34a,34c相互垂直设置而形成交叉流路B。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分别流入第一、第二热交换元件20,30后,分别沿着导肋24,34流动,并且在交叉流路B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垂直交叉而流动,在反向流路A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同时发生热交换作用。尤其在通过反向流路A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相对的速度差异较大,所以在反向流路A热交换作用最激烈。
与此相关的技术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告平08-75385号(1996.03.19)登载了在六角形状的热交换膜上形成‘S’字形状的曲线导肋,从而形成反向流路及交叉流路后使吸气空气流及排气空气流在上述反向流路及交叉流路进行热交换的技术;又如日本专利公开公告平05-34089号1993.2.9登载了在纸制的导架(liner)的一面固定形成若干个导肋群,所述导肋群在两端区划交叉流路的同时在中央部分区划反向流路。吸气空气流及排气空气流在反向流路及交叉流路进行热交换的技术。
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中,若干个导肋在热交换膜的一面从一端到另一端横穿而设置,并且导肋密密地设置在热交换膜上,使得室内空气与室外空间之间进行热交换作用的时间变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碰触弯曲形成的导轨而流动,上述导轨越是密密地设置在热交换膜上,上述导轨就成为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流动阻力,从而增加吹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吸气风扇或排气风扇的负荷,并且随着流动阻力的增加,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压力损失就变大,进而减少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送风量,从而降低热交换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改善设置在热交换膜的若干个导轨的结构,确保一定的热交换效率的同时尽量减小吸气空气流与排气空气流的压力损失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本发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膜一面形成若干个导肋,并且形成吸气空气流与排气空气流各自流动的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叠层而设置,在其两端形成交叉流路的同时其间形成反向流路,使得吸气空气流与排气空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作用。此外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中省略掉一部分从热交换膜的一端到另一端横穿的导轨。在本发明中上述热交换膜形成六角形状,上述导轨中形成反向流路的中央部分平行于热交换膜的一端而形成,导轨中平行于热交换膜的另一端形成吸入部及排出部,上述吸入部及排出部分别形成吸入及排出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的吸入交叉流路及排出交叉流路。
本发明中,上述若干个导肋包括由上述吸入部及中央部构成的第一导肋与由中央部及排出部构成的第二导肋。上述第一导肋还包括连接形成在上述中央部一侧的排出导向部,使得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沿着排出的方向引导;上述第二导肋还包括连接形成在上述中央部一侧的吸入导向部,使得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沿着吸入的方向引导。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第一、第二导肋中中央部省略一部分,第一导肋的中央部与第二导肋的中央部相互不重叠。上述第一导肋还包括有排出导向部,所述排出导向部设置在上述中央部的延长线上,把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的排出流动向热交换膜末端引导;上述第二导肋还包括有吸入导向部,所述吸入导向部设置在上述中央部的延长线上,把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的吸入流动向热交换膜末端引导;并且上述排出导向部与吸入导向部省略部分长度。此外上述第一、第二导肋为了减少流动阻力,上述吸入部与中央部缓慢的连接形成,上述中央部与排出部缓慢的连接形成。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第一、第二导肋在上述热交换膜的中央其长度比中央部的长度大一些,越往热交换膜的中央,上述中央部的长度越长,并且连接中央部末端的假象曲线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并且在第一、第二导肋,一个以上的第一导肋与一个以上的第二导肋在热交换膜沿着一个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交替设置。在上述吸入交叉流路相对排出交叉流路短的部分,若干个第一导肋沿着一个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而设置,上述排出交叉流路相对吸入交叉流路短的部分,若干个第二导肋沿着一个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而设置。此时上述热交换膜中央,在相对吸入交叉流路较短的排出交叉流路部分设置第一导肋;在相对排出交叉流路较短的吸入交叉流路部分设置第二导肋。本发明中的上述若干个导肋包括由吸入部、中央部及排出部构成的主导肋与由吸入部及排出部构成的辅助导肋。上述主导肋的中央部的部分长度可以省略。为了减少流动阻力,导肋的吸入部及中央部,中央部及排出部缓慢的连接形成,并且一个以上的主导肋与一个以上的辅助导肋在热交换膜沿着一个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交叉而设置。此外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层叠而设置,使得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主导肋与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主导肋避免相互重叠。
附图说明
图1为普通换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着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着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中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5与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7与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9与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1与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3与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5与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7与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9与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5与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5与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形成引导室外空气流动的流路的第一热交换单元50与形成引导室内空气流动的流路的第二热交换单元60的热交换膜52,62一面分别形成若干个导肋54,62。并且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50,60的吸入并排出室外空气的第一热交换单元50的入口I及出口O与吸入并排出室内空气的第二热交换单元60的入口I及出口O不相互重叠。
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50,60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反向流路A的同时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交叉方向流动的交叉流路B,C。上述交叉流路B,C分为吸入交叉流路B与排出交叉流路C,所述吸入交叉流路B在第一热交换单元50形成吸入室外空气的领域与在第二热交换单元60形成吸入室内空气的领域;所述排出交叉流路C在第一热交换单元50形成排出室外空气的领域与在第二热交换单元60形成排出室内空气的领域。上述若干个导肋54,64横穿与热交换膜52,62对应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形成,并且因为省略了部分导肋54,64,所以减少了流动阻力。
具体说明的话,上述热交换膜52,62形成六角形状,为了加长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流动的流路,上述若干个导肋54,64弯曲形成。导肋54,64由第一导肋54A,64A与第二导肋54B,64B构成,所述第一导肋54A,64A包括形成吸入交叉流路B的吸入部54a,64a及形成反向流路A的中央部54b,64b;所述第二导肋54B,64B包括中央部54b,64b和形成排出交叉流路C的排出部54c,64c。上述中央部54b,64b水平设置在热交换膜52,62一端,上述吸入部54a,64a及排出部54c,64c水平设置在热交换膜52,62另一端,并且吸入部54a,64a及排出部54c,64c设置方向与吸入、排出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方向一致。在第一导肋54A,64A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吸入的流动方向转换时,为了减少流动阻力,上述吸入部54a,64a与中央部54b,64b缓慢的连接形成,在第二导肋54B,64B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排出的流动方向转换时,为了减少流动阻力,上述中央部54b,64b与排出部54c,64c缓慢的连接形成。上述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中一个或多个,在热交换膜52,62在垂直中心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交替形成。并且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50,60由第一、第二导肋的中央部54b,64b相互层叠而设置。
下面说明上述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作用,室外空气沿着第一热交换单元50流动,室内空气沿着第二热交换单元60流动,并在吸入交叉流路B与排出交叉流路C发生热交换作用。在吸入交叉流路B及排出交叉流路C,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相互交叉的方向流动的同时进行热交换作用。在反向流路A,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同时进行热交换作用,尤其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相对流动速度较大的反向流路A热交换作用激烈的进行。此外在吸入交叉流路B及排出交叉流路C,上述第一导肋的吸入部54a,64a与第二导肋的排出部54c,64c交替形成,能够减少流路阻力,从而降低吹送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送风风扇的负荷的同时减少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压力损失来提高送风量。此外在上述反向流路A,因为上述第一、第二导肋的中央部54b,64b相对较密集,所以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分散均匀的同时,通过热交换作用最激烈的反向流路A的时间变长,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图7与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如图7与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例与本发明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一样,上述第一导肋54A,64A包括有排出导向部54c’,64c’,所述排出导向部54c’,64c’连接形成在中央部54b,64b末端,把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向排出的方向引导;上述第二导肋54B,64B包括有吸入导向部54a’,64a’,所述吸入导向部54a’,64a’连接形成在中央部54b,64b末端,把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向吸入的方向引导。上述排出导向部54c’,64c’的一端与中央部54b,64b的末端缓慢的连接,另一端没有连接到热交换膜的出口O;上述吸入导向部54a’,64a’的一端与中央部54b,64b的末端缓慢的连接,另一端没有连接到热交换膜的入口I。上述第一导肋54A,64A由吸入部54a,64a、中央部54b,64b及排出导向部54c’,64c’构成,通过热交换作用最激烈的反向流路A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通过排出导向部54c’,64c’迅速排出。并且上述第二导肋54B,64B由吸入导向部54a’,64a’、中央部54b,64b及排出部54c,64c构成,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通过吸入导向部54a’,64a’流入热交换作用最激烈的反向流路A。此时,在吸入交叉流路B及排出交叉流路C在上述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省略一部分而设置,进而减少流路阻力、降低吹送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送风风扇的负荷的同时增加了送风量。并且在反向流路A密密地设置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使得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在热交换作用最激烈的领域均匀的分散的同时流动时间变长,由此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图9与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如图9与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例与本发明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一样,吸入交叉流路B比排出交叉流路C短的部分,在热交换膜52,62的垂直中心线X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若干个第一导肋54A,64A;排出交叉流路C比吸入交叉流路B短的部分,在热交换膜52,62的垂直中心线X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若干个第二导肋54B,64B。在热交换膜52,62中央,上述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也可以相互交替的设置。
如上所述,在吸入交叉流路B较短的部分设置包括吸入部54a,64a的第一导肋54A,64A,使得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通过吸入部54a,64a流入后均匀的流入中央部54b,64b;并且在排出交叉流路C较短的部分设置包括排出部54c,64c的第二导肋54B,64B,使得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通过排出部54c,64c迅速的排出。由此不仅增加了通过热交换器的风量,并且随着风量的增加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此时,在吸入交叉流路B及排出交叉流路C在上述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省略一部分而设置,进而减少流路阻力、降低吹送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送风风扇的负荷的同时增加了送风量。并且在反向流路A密密地设置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使得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在热交换作用最激烈的领域均匀的分散的同时流动时间变长,由此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图11与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如图11与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四实施例与本发明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例一样,在吸入交叉流路B比排出交叉流路C短的部分,在热交换膜52,62的垂直中心线X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若干个第一导肋54A,64A;排出交叉流路C比吸入交叉流路B短的部分,在热交换膜52,62的垂直中心线X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若干个第二导肋54B,64B。在热交换膜52,62中央,上述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也可以相互交替的设置。并且在热交换膜52,62中央,排出交叉流路C比吸入交叉流路B短的部分设置第一导肋54A,64A;在吸入交叉流路B比排出交叉流路C短的部分设置第二导肋54B,64B。
在吸入交叉流路B比排出交叉流路C短的部分因为只设置第一导肋54A,64A,所以不能在反向流路A引导排出空气的流动。并且在排出交叉流路C比吸入交叉流路B短的部分因为只设置第二导肋54B,64B,所以不能引导吸入空气的流动。为了弥补上述问题,在热交换膜52,62送风量最大的中央部分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沿着相反方向而设置。具体说明的话,在热交换膜52,62的中央部分,在吸入交叉流路B比排出交叉流路C短的部分设置第二导肋54B,64B,使得通过反向流路A的空气流入排出部54c,64c;排出交叉流路C比吸入交叉流路B短的部分设置第一导肋54A,64A,使得在上述吸入部54a,64a的引导下空气流入反向流路A,使得在送风量多的部分空外空气或室内空气更加顺畅的流动。
图13与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如图13与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五实施例与本发明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一样,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在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中形成热交换作用最激烈的反向流路A的中央部54b,64b在热交换膜52,62形成较长的长度。第一、第二导肋的中央部54b,64b越向热交换膜的中央其长度越长,连接上述中央部54b,64b末端的虚拟曲线Y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并且所述曲率半径根据热交换膜52,62的大小及导肋的大小等不同而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上述第一、第二导肋54A,54B,64A,64B在热交换膜52,62的一端及另一端之间完全横穿而设置,从此减少了流动阻力,增加了送风量。并且上述第一、第二导肋的中央部54b,64b在热交换作用最激烈的热交换膜52,62中央部分长度较长,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图15与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如图15与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六实施例与本发明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一样,引导室外空气流动的第一热交换单元150及引导室内空气流动的第二热交换单元160上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反向流路A的同时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交叉方向流动的交叉流路B,C。上述交叉流路B,C分为吸入交叉流路B与排出交叉流路C,所述吸入交叉流路B在第一热交换单元150形成吸入室外空气的领域与在第二热交换单元160形成吸入室内空气的领域;所述排出交叉流路C在第一热交换单元150形成排出室外空气的领域与在第二热交换单元160形成排出室内空气的领域。并且在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50,160,吸入并排出室外空气的第一热交换单元的入口I及出口O与吸入并排出室内空气的第二热交换单元的入口I及出口O不相互重叠。
在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50,160,六角形状的热交换膜152,162一面形成若干个弯曲形成的导肋154,164。所述若干个导肋154,164从热交换膜152,162的一端到另一端横穿而形成,并且为了减少流路阻力形成反向流路A的中央部154b,164b省略掉一部分。具体说明的话,上述若干个导肋154,164包括第一导肋154A,164A与第二导肋154B,164B,所述第一导肋154A,164A由形成吸入交叉流路B的吸入部154a,164a及形成反向流路A的中央部154b,164b构成,所述第二导肋154B,164B由形成反向流路A的中央部154b,164b及形成排出交叉流路C的排出部154c,164c构成。并且第一、第二导肋的中央部154b,164b省略掉一部分。
上述第一导肋154A,164A还包括排出导向部154c’,164c’,所述排出导向部154c’,164c’在排出交叉流路C引导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排出流路。所述排出导向部154c’,164c’的一端位于第一导肋154A,164A的中央部154b,164b的延长线上,另一端位于热交换膜的出口O侧末端。上述第二导肋154B,164B还包括吸入导向部154a’,164a’,所述吸入导向部154a’,164a’在吸入交叉流路B引导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吸入流路。所述吸入导向部154a’,164a’的一端位于第二导肋154B,164B的中央部154b,164b的延长线上,另一端位于热交换膜的入口I侧末端。此外上述第一、第二导肋154A,154B,164A,164B向热交换膜152,162的垂直中心线X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形成,并且一个以上的第一、第二导肋154A,154B,164A,164B相互交替而设置。并且上述第一导肋154A,164A的中央部154b,164b与第二导肋154B,164B的中央部154b,164b与避免相互重叠的设置。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50,160,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中央部154b与第二热交换单元164b位于同一直线上,上述第一热交换单元的吸入部154a及吸入导向部154a’与第二热交换单元的排出部164c及排出导向部164c’相互交叉的同时,第一热交换单元的排出部154c及排出导向部154c’与第二热交换单元的吸入部164a及吸入导向部164a’相互交叉的层叠而设置。因为在吸入交叉流路B、排出交叉流路C及反向流路A在上述第一、第二导肋154A,154B,164A,164B省略一部分而设置,进而减少流路阻力、降低吹送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送风风扇的负荷的同时增加了送风量。并且在反向流路A第一、第二导肋154A,154B,164A,164B省略掉一部分而设置,使得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在热交换作用最激烈的领域接触面积增加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图17与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如图17与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七实施例,引导室外空气流动的第一热交换单元170及引导室内空气流动的第二热交换单元180上形成若干个导肋174,184。所述导肋174,184由形成在热交换膜172,182的主导肋174A,184A与辅助导肋174B,184B构成。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70,180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反向流路A的同时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交叉方向流动的交叉流路B,C。上述交叉流路B,C分为吸入交叉流路B与排出交叉流路C,所述吸入交叉流路B在第一热交换单元170形成吸入室外空气的领域与在第二热交换单元180形成吸入室内空气的领域;所述排出交叉流路C在第一热交换单元170形成排出室外空气的领域与在第二热交换单元180形成排出室内空气的领域。并且在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70,180,吸入并排出室外空气的第一热交换单元的入口I及出口O与吸入并排出室内空气的第二热交换单元的入口I及出口O不相互重叠。
在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70,180,六角形状的热交换膜172,182一面形成若干个弯曲形成的导肋174A,174B,184A,184B。所述若干个导肋174A,174B,184A,184B包括主导肋174A,184A与辅助导肋174B,184B,所述主导肋174A,184A由分别形成吸入交叉流路B、反向流路A、排出交叉流路C的吸入部174a,184a、中央部174b,184b及排出部174c,184c构成;所述辅助导肋174B,184B由分别形成吸入交叉流路B及排出交叉流路C的吸入部174a,184a、排出部174c,184c构成。具体说明的话,上述主导肋174A,184A的中央部174b,184b平行于热交换膜172,182的一端形成,上述主导肋174A,184A的吸入、排出部174a,174c,184a,184c与辅助导肋174B,184B的吸入、排出部174a,174c,184a,184c平行于热交换膜172,182的另一端形成。主导肋174A,184A的吸入、排出部174a,174c,184a,184c与辅助导肋174B,184B的吸入、排出部174a,174c,184a,184c使得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吸入及排出的方向相一致。
在上述主导肋174A,184A,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转换时,为了减少流动阻力上述吸入部174a,184a、中央部174b,184b及排出部174c,184c缓慢的连接形成;并且在辅助导肋174B,184B,上述吸入部174a,184a及排出部174c,184c形成直线形状。此外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膜172,182上主导肋174A,184A与辅助导肋174B,184B沿着垂直中心线X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交替形成。并且在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70,180,主导肋174A,184A的中央部174b,184b相互重叠的层叠设置。
下面说明上述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七实施例的作用,室外空气沿着第一热交换单元170流动,室内空气沿着第二热交换器单元180流动的同时在吸入交叉流路B、反向流路A与排出交叉流路C进行热交换作用。在上述吸入交叉流路B及排出交叉流路C,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交叉方向流动的同时进行热交换作用。在反向流路A,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同时进行热交换作用。尤其在相对流动速度较大的反向流路A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激烈的热交换作用。此时因为吸入交叉流路B及排出交叉流路C上,主导肋174A,184A的吸入、排出部174a,174c,184a,184c与辅助导肋174B,184B的吸入、排出部174a,174c,184a,184c密密地形成,所以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经过整个热交换膜172,182后均匀的流入反向流路A,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且在反向流路A,主导肋174A,184A的中央部174b,184b相比吸入部174a,184a及排出部174c,184c形成的较稀松,由此减少了流路阻力。又因为减少了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流动损失,从而降低了吹送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送风风扇的负荷。此外因为通过第一热交换单元170的室外空气与通过第二热交换单元180的室内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从而又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图19与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空气流动示意图。
如图19与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八实施例,引导室外空气流动的第一热交换单元190及引导室内空气流动的第二热交换单元200上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反向流路A的同时形成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沿着交叉方向流动的交叉流路B,C。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90,200在热交换膜192,202一面形成弯曲的若干个导肋194,204,并且所述若干个导肋194,204省略形成反向流路A的中央部194b,204b。具体说明的话,上述热交换膜192,202形成六面体形状,上述导肋194,204根据引导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流动的功能,弯曲形成吸入部194a,204a、中央部194b,204b、排出部194c,204c。上述中央部194b,204b平行于热交换膜192,202的一端形成,上述吸入部194a,204a及排出部194c,204c平行于热交换膜192,202的另一端形成。并且上述吸入部194a,204a及排出部194c,204c的设置方向与吸入或排出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方向相一致。
在上述导肋194,204,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转换时,为了减少流动阻力上述吸入部194a,204a、中央部194b,204b及排出部194c,204c缓慢的连接形成;并且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上述中央部194b,204b越靠近热交换膜192,202的中心其长度也越长。上述导肋194,204在热交换膜192,202沿着垂直中心线X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并且为了防止导肋194,204相互重叠,在第一热交换单元导肋194之间设置第二热交换单元的导肋204。并且在上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190,200,吸入并排出室外空气的第一热交换单元190的入口I及出口O与吸入并排出室内空气的第二热交换单元200的入口I及出口O不相互重叠。如上所述,因为省略了导肋194,204的一部分中央部194b,204b,并且相互交替,从而防止了热交换膜192,202扭曲。并且上述热交换单元190,200之间可以***设置额外的热交换膜,所以制作也比较简单。
虽然前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请求范围内确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改变和修改。

Claims (26)

1、一种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所述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在热交换膜一面形成若干个导肋,使得吸气空气流与排气空气流各自流动;此外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在两端形成交叉流路的同时其间形成反向流路;并且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省略了横穿热交换膜一端与另一端的导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膜为六角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肋中形成反向流路的中央部平行于热交换膜的一端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肋平行于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形成吸入部及排出部,所述吸入部及排出部形成吸入并排出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的吸入交叉流路及排出交叉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若干个导肋包括由上述吸入部及中央部构成的第一导肋与由中央部及排出部构成的第二导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导肋具有排出导向部,所述排出导向部连接形成在中央部一侧,把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向排出的方向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导肋具有吸入导向部,所述吸入导向部连接形成在中央部一侧,把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向吸入的方向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导肋省略掉一部分中央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导肋的中央部与第二导肋的中央部没有相互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导肋具有排出导向部,所述排出导向部设置在上述中央部延长线上,把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向热交换膜的末端引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导向部省略一部分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导肋具有吸入导向部,所述吸入导向部设置在上述中央部延长线上,把吸气空气流或排气空气流向热交换膜的末端引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入导向部省略一部分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导肋的吸入部与中央部缓慢的连接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导肋的中央部与排出部缓慢的连接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导肋在热交换膜的中央,其中央部的长度更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导肋越向热交换膜的中央,其中央部的长度越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导肋中,连接中央部末端的虚拟曲线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
19、根据权利要求5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一、第二导肋在热交换膜上,沿着一个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交替而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5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入交叉流路比排出交叉流路短的部分,若干个第一导肋沿着一个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而设置;在上述排出交叉流路比吸入交叉流路短的部分,若干个第二导肋沿着一个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而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热交换膜的中央,在排出交叉流路比吸入交叉流路短的部分设置第一导肋;在上述吸入交叉流路比排出交叉流路短的部分设置第二导肋。
2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若干个导肋包括主导肋与辅助导肋,所述主导肋由上述吸入部、中央部及排出部构成;所述辅助导肋由上述吸入部及排出部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导肋省略掉一部分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导肋中,上述吸入部及中央部与中央部及排出部缓慢的连接形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意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以上的主导肋与一个以上的辅助导肋在热交换膜沿着一个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交替而设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意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主导肋与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主导肋没有相互重叠。
CNB2004100194997A 2004-06-09 2004-06-09 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110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194997A CN100561101C (zh) 2004-06-09 2004-06-09 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194997A CN100561101C (zh) 2004-06-09 2004-06-09 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7213A true CN1707213A (zh) 2005-12-14
CN100561101C CN100561101C (zh) 2009-11-18

Family

ID=3558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1949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1101C (zh) 2004-06-09 2004-06-09 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1101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7191A (zh) * 2016-07-18 2016-10-12 淄博气宇空调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六边形能量回收换热片
WO2020261486A1 (ja) * 2019-06-27 2020-12-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素子および熱交換換気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7191A (zh) * 2016-07-18 2016-10-12 淄博气宇空调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六边形能量回收换热片
WO2020261486A1 (ja) * 2019-06-27 2020-12-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素子および熱交換換気装置
JPWO2020261486A1 (ja) * 2019-06-27 2021-10-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素子および熱交換換気装置
JP7126617B2 (ja) 2019-06-27 2022-08-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素子および熱交換換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1101C (zh)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57849Y (zh) 带有热交换器和空气过滤器的通风机或通风设备
KR100590329B1 (ko) 환기장치
CN1818491A (zh) 通风***
CN1735783A (zh) 通风***的热交换器
CN1699859A (zh) 通风***
CN2396317Y (zh) 健康型中央空调超薄风机盘管机组
CN1436974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727787A (zh) 通风***
CN1766439A (zh) 换气装置
CN1707213A (zh) 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CN1283959C (zh) 具有换气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877228A (zh) 热交换器的传热销
CN101240920A (zh) 换气装置
CN208735848U (zh) 全热交换器滤芯及全热交换器
KR100542941B1 (ko) 환기장치용 열교환기
CN101660812A (zh) 一种除湿机
CN1837739A (zh) 转轮式全热交换装置
CN1727689A (zh) 具有离心扇和横流扇的送风机
CN1707184A (zh) 换气装置
CN1707212A (zh) 换气装置用热交换器
CN200949893Y (zh) 加热结构及使用该加热结构的空气幕
CN1707183A (zh) 换气装置
CN1233957C (zh)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256389A (zh) 降低空调室内柜机通风气流噪声的降噪***
CN1242216C (zh) 空调机的排气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