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4721A - 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4721A
CN1574721A CNA2004100453243A CN200410045324A CN1574721A CN 1574721 A CN1574721 A CN 1574721A CN A2004100453243 A CNA2004100453243 A CN A2004100453243A CN 200410045324 A CN200410045324 A CN 200410045324A CN 1574721 A CN1574721 A CN 1574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signal
mentioned
terminal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53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嶋坚三郎
桑原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4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与在终端装置中接收从无线基站装置向各终端装置发送的导频信号的状态对应地控制从该无线基站装置向该终端装置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的通信***中的无线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和信号发送方法,根据从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从多个信号多路复用方法中选择适当的信号多路复用方法,通过该选择出的信号多路复用方法对发向各终端装置的发送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发送,发送信号包含发向该终端装置的数据信号和个别导频信号。

Description

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 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传送率是可变的数据通信***中,使分组数据传送高速化,并且减少传送延迟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WO99/23844中,揭示了在传送率是可变的数据通信***中,使分组数据传送高速化,并且减少传送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着眼于该文献中记载的导频信号,导频信号被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第一个用途是用来检测终端装置属于哪个基站装置,第二个用途是终端装置接收来自至少一个基站装置的导频信号,推测作为来自希望基站和来自其他基站的导频信号的接收电平比的SINR,并根据该SINR值计算出在连接中能够容许的传送速度,第三个用途是对接收数据信号进行同步检波。
由于与本发明相关,所以说明上述第二个用途。终端装置从多个基站装置接收导频信号。终端装置将来自所属的基站装置的接收导频信号作为希望导频信号,推测与其他的接收导频信号的电平比(SINR)。终端装置根据上述SINR值,向所属的基站装置要求在终端装置中能够接收的数据率。SINR值越大则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要求的数据率越高。上述基站装置依照要求的数据率,向终端装置发送包含导频信号的下行连接的信号。这时,如果终端装置推测出SINR值比现实的状态还低,则向基站装置要求更低的数据率,因而数据传送速度下降。相反,如果终端装置推测出SINR值比现实的状态高,则传送路径的状态比推测值差,因而反复发送终端装置的接收失败的信号。在任意的情况下,为了高效率地使用上述数据通信***,都要求终端装置高精度地推测出SINR。终端装置为了高精度地推测SINR,理想的是尽量减少成为干扰的因素。其理由是因为干扰的各因素带来终端装置中的干扰电力的推测误差,如果干扰因素多则会积蓄推测误差。
导频有向网络整个区域或将网络空间分割了的地区的整个区域发送的共通导频、限定于特定终端而发送的个别导频。上述第一个用途一般使用共通导频。而第二个、第三个用途一般使用个别导频。
只存在终端个数的个别导频。因此,可以认为基站装置同时发送许多的个别导频。以下,说明由个别导频和个别数据构成的个别信道的多路复用方式。
说明涉及空间领域中的信道多路复用的现有技术。基站装置通过以各自不同的方向性增益发送向某终端1发送的个别信道、向另一个终端2发送的个别信道,来实现空间领域中的多路复用。但是,如果接近了从基站装置看终端装置的方向,则由于方向性增益的影响使得在终端2作为干扰接收到发送到终端1的个别信道。由于干扰的增加,在终端2中产生SINR的推测精度的恶化以及SINR本身的恶化,因此在根据SINR决定发送到各终端装置的传送速度的情况下,从基站装置发送到终端2的信号的传送速度下降,并且作为整体看,向各终端进行传送的基站装置的吞吐量下降。
或者,可以考虑不是空间领域,而是作为发送的个别信道的符号例如使用沃尔什符号等正交符号,降低相互干扰的符号领域中的多路复用。在该方式中,由于在不是多路径的状态下在本网络内是没有干扰的,所以没有如空间领域多路复用那样的基于终端方位的干扰增减。但是,在传送路径是多路径等情况下,对于来自其他网络的干扰,被多路复用的所有导频信号作为干扰波起作用,因此在终端装置中产生了SINR的推测精度的恶化以及SINR自身的恶化。
进而,可以考虑不同时针对个别信道,而是根据计划在每次发送的时间领域中进行多路复用。在该方式下,即使存在多路径,如果考虑某一时间带,则只发送单一的个别信道,因此可以认为对其他网络的干扰影响较小。但是,在该方式下,由于发送导频的时间也是有间隔的,所以推测SINR所必需的时间与其他方式相比较长。因此,在必须对应高速衰减的终端装置中,基于延迟的影响变得显著,即使能够在测量的时刻进行高精度的SINR推测,但由于更新周期变长,所以有以下问题:在传送路径状态高速变化的情况下,在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进行传送的时刻的传送路径状态与推测结果不一致。其结果是,终端装置的SINR推测精度恶化。
如对现有技术的说明所述,各个多路复用方法各有千秋。为了活用各个方法,适当地切换多路复用方法是有效的,其结果是能够避免SINR和传送速度的下降。
另外,由于传送环境时时刻刻在变化,所以如果多路复用方法是固定的,则无法避免各终端装置中的SINR和传送速度的降低,但通过适当地切换多路复用方法,则能够避免。
进而,如果如上述那样适当地改变多路复用方法,则即使在终端侧,也能够进行与之对应的处理。因此,用来识别多路复用方法的装置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以及实现它们的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其特征是适当地分配数据信号和导频信号的多路复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使用其特征是适当地分配数据信号和导频信号的多路复用方法的信号发送方法,能够防止在作为信号的发送目标的终端装置中的SINR下降,提高传送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形式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2是展示在基站和终端之间接收发送的信道的结构例子的信号格式图。
图3是展示基站的结构例子的图。
图4是展示多路复用方法决定部件的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5是展示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分配禁止表的结构例子的表结构图。
图6是展示传送路径信息记录表的结构例子的表结构图。
图7是展示资源分配表的结构例子的表结构图。
图8是展示终端的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9是展示下行控制信号的结构例子的信号格式图。
图10是展示上行控制信号的结构例子的信号格式图。
图11是展示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连接确立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12是展示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连接切断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13是展示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形式的一个例子的网结构图。
图14A和图14B是展示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分配禁止表的结构例子的表结构图。
图15A和图15B是展示传送路径信息记录表的结构例子的表结构图。
图16A和图16B是展示资源分配表的结构例子的表结构图。
图17是展示基站中的频率资源分配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动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展示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显示的一个例子的网结构图。
基站100使用每个终端不同的频率资源,向终端A、B、C、D发送下行信号。基站在确立与终端的连接时,首先向基站所管理的个别信道分配终端。只准备基站同时发送的个数的个别信道,针对各个别信道,通过向每个个别信道分配的沃尔什符号进行累计,并进行符号分割多路复用。基站针对每个时间段对每个个别信道选择1个终端,并发送下行分组。为了简化说明,以具有2个个别信道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向各个别信道逐一分配个数均等的终端,基站向终端A、B分配个别信道1,向终端C、D分配个别信道2。基站在每个时间段从个别信道1选择终端A、B的任意一方或双方,从个别信道2选择终端C、D的任意一个或双方,发送分组。个别信道内的终端选择基准之一就是下行传送路径的状态。各终端测定下行传送路径的状态(例如SINR),并向基站反馈传送路径状态。基站如图6所示那样地针对每个终端收集反馈结果。由于对传送路径状态进行量化并作为指标反馈,所以作为整数记录图6的传送路径状态。数字越大则传送路径状态越好,意味着能够实现高速的传送速度。通过基站依照图6的表选择传送路径状态良好的终端并发送分组,从而随机或者循环地选择终端来提高基站的吞吐量。另外,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本实施例那样的向个别信道逐一分配均等个数的终端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在终端A要求了高优先度的服务的情况下,将个别信道1分配给终端A,将个别信道2分配给其他的终端B~D那样地,将终端和个别信道非均等地对应起来。
方向性增益101、102、103、104具有使波束分别射向终端A、B、C、D的方向性。在本实施例中,从基站看终端A、B、C的方位是接近的,因此各自的方向性增益101、102、103是重叠的。这意味着向终端A、B、C发送的信号在空间领域中是不能分离。由基站判断是否能够分离。判断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的来到方向推测结果对终端间的角度差进行阈值判断。基站在角度差比阈值(例如5度)小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进行空间领域中的分离,因此向图5所示的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分配禁止表记录不能进行空间领域中的分离的终端的组合,不向该终端分配同一时间·符号资源。由于如果基站向在空间领域中不能分离的终端分配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则会相互干扰,所以通过上述记录来防止基于干扰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基站向在空间领域中不能分离的终端A、B、C分配不同的时间·符号资源。由于符号资源的分配就是确定每个个别信道所使用的符号资源,所以在个别信道分配的阶段就已经完成了。在该时刻,由于终端A、B在符号领域中是不能分离的,所以基站通过在相互不同的时间向终端A、B进行发送,从而在时间领域中进行分离。以上分配的结果被记录在图7所示的频率资源的分配表中。图7的符号领域的列中的PN表示PN符号的偏移量,同一时间领域的列中的ALL表示所有时间都能够发送,Div1/2和Div2/2表示对时间进行2分割时的前半和后半中能够发送。
基站将图7所示的资源分配表和图6所示的传送路径信息记录表作为判断基准,针对每个个别信道选择发送目标终端,并使用上述资源分配表所示的时间·空间·符号资源发送分组。
以上,说明了以没有将网络10分割为地区的情况为前提的实施例。即使将网络10分割为多个地区11、12、13,也能够将各地区看作是网络。由于在没有将网络分割为地区的情况下,终端辨别每个基站的下行信号,所以基站通过针对每个地区累计不同的PN符号而发送下行信号,从而能够将分割了的地区看作是独立的网络。所以,即使将网络10分割为多个地区11、12、13,也能够将各地区看作是网络,因而也适用本发明。
图2是展示在基站和终端之间发送接收的信道的结构例子的格式图。
共通信道和个别信道的共同点是以时间段为单位有规则地发送导频和数据。
共通信道由基站共通地向网络10内的所有终端发送的导频105和数据106构成,导频和数据被分时多路复用。共通信道的导频被用于终端的网络查找。如果基站对发送信号累计了基站间不同的PN符号,则共通导频就成为基站间相关性低的导频信号。即使使用以每个基站都不同的偏移生成的同一PN符号来代替不同的PN符号,其相关性也很低,因而没有问题。终端通过相关性计算查找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最强的基站作为通信对象基站。共通信道的数据之一就是图9所示的下行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是基站在每个时间段向网络内的所有终端通知在个别信道中正在进行通信的终端和针对该终端使用的频率资源的信号。
个别信道由基站向特定终端发送的导频105’和数据106’构成,导频和数据被分时多路复用。个别信道的导频被用于终端推测个别信道的传送路径状态。个别信道的数据就是基站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本身。
共通信道和个别信道在时间、空间、符号领域中被多路复用并发送。所分配的时间、空间、符号被称为频率资源。为了根据导频信号的接收状态控制数据率,重要的是使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的SINR成为相同。为此,例如,如果基站对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分时多路复用并用同一功率分别发送它们,则在能够将时间段内的衰减变动看作是平面衰减的范围内,导频的SINR和数据的SINR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个别导频信号的SINR能够有效地推测个别数据信号的SINR。另外,也可以根据导频信号的接收状态推测数据信号的接收状态,还可以对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符号多路复用并发送。
但是,最好对共通信道和个别信道进行符号多路复用。对于共通信道由于有必要在所有方位发送相同的信号,所以不进行与个别信道的空间多路复用。另外,由于基站有必要在每个时间段向网络内的所有终端通知在个别信道中进行通信的终端、个别信道正在使用的频率资源,所以必须连续发送,也就不用进行与个别信道的时间多路复用了。由于以上理由,有必要对共通信道和个别信道进行符号多路复用。基站针对共通信道和个别信道累计PN符号相同的部分,但通过累计每个信道都不同的沃尔什符号来实现符号多路复用。
个别信道是用来通信每个终端个别的信息的信道。即,并不是只在一台终端中占有一个个别信道,而是可以设想在多个终端中进行共享。为了避免终端间的干扰,原则上使用每个终端都不同的频率资源(时间、空间、符号)。如果依照该原则,则在多个终端中共享个别信道的情况下,在每次分组通信的终端改变时,都有必要切换在个别信道中使用的频率资源。另外,设想以下情况:到在终端确立了某个个别信道中的连接的情况下终端的电源被切断,或者由于与其他网络的通信发生了过载等而该个别信道中的通信结束为止,个别信道没有变更。另外,在此,将以下情况作为前提:根据控制的容易程度,对每个个别信道固定使用唯一的符号资源(沃尔什符号的序号)。
图3是展示基站的结构例子的框图。多路复用部件MUX107、108、109如图2所示那样,对共通信道、个别信道各自的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分时多路复用,生成时间段单位的分组。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都是调制后的信号,是用复数表示的符号的序列。
个别导频信号是在终端侧已知的序列,是被用于终端进行每个信道的传送路径状态的推测和同步的符号序列。由符号序列生成部件生成该序列,但基站为了实现向各终端发送信号的分时多路复用,也有没有根据个别信道从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指定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的情况。这时,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不生成该信道的导频信号,而生成全部为0的复数符号序列。但是,始终输出共通信道的导频信号。
作为表示从基站间的网络121向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发送的数据的位序列来存储数据信号,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通过对位序列进行编码和调制,生成符号序列。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在每个时间段从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指定在各个别信道中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作为原则,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针对从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指定的各终端,生成作为对应该发送的位序列进行了编码和调制的复数的符号序列的数据信号。但是,基站为了实现向各终端发送信号的时间多路复用,也有没有根据个别信道从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指定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的情况。这时,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不针对该信道生成数据信号,而生成全部为0的复数符号序列。
多路复用部件MUX107、108、109是在时间领域中对从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输入的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生成时间段长度的分组的运算器。在图2中,其前提是由多路复用部件MUX107、108、109在时间领域进行多路复用,但也可以使用导频信号推测数据信号的接收状态,还可以通过分配并累计与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不同的符号,来进行符号多路复用。
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由以下部分构成:从基站间的网络121接收并存储应该在个别信道和共通信道中发送的数据的存储器;通过从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指定在各个别信道中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而生成数据符号序列的固件。
在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中,为了确保保密性,在调制前针对每个终端向个别信道的数据信号附加保密码。由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使用移位寄存器生成保密码,但也可以通过其初始状态和附加标记的方式依存于终端编码的方法来作成。进而,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还生成在终端侧已知的导频信号。例如,可以将导频信号整个区间映射到复数的(1,0)中。由于导频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将其存储到存储器中。另外,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针对没有从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指定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的个别信道,生成复数0的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另外,在从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在所有个别信道中指定了进行通信的终端的状态相当于在时间领域中不进行多路复用的状态。换一种说法,如果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向所有个别信道分配了同一时间资源,则能够实现不进行分时多路复用的状态。
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作为在共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生成与个别信道一样的导频信号、作为控制信号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包含使用图9所示的各个别信道的终端和该终端使用的频率资源的信息。通过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作为控制信号生成该信息,无线通信路径的共通信道中的控制信号的通信量就会增加,由于终端不进行信道的解调和解码就能够实现确认个别信道和资源的工作,所以省去了解调和解码的工作。
在多路复用方法决定部件124中,进行各下行信道的传送路径信息的收集、频率资源的分配和管理。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还指定共通信道所使用的频率资源。向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发送信号多路复用部件122的符号生成部件114、115、116和空间领域多路复用部件123的加权生成部件117、118、119通知在此指定的结果,并记录在图7所示的资源分配表112中。从传送路径信息收集部件113、资源分配表112得到用来指定频率资源的判断材料。将在后面使用图4到图7详细对其说明。
资源分配表112是记录在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中指定的在各个别信道中使用的频率资源(时间、空间、符号或它们的组合)与在该个别信道中进行通信的终端的组合的存储器。将在后面使用图4详细对其说明。
传送路径信息收集部件113是将阵列天线120的接收信号保持原样地输入到每个部件中,并由分别实现以下2个功能的硬件和固件构成的运算器。一个功能是收集终端所发送的下行个别信道的传送路径信息。另一个功能是不依赖来自终端的传送路径信息,而在基站自身中收集下行信道的空间资源的信息。
前者被作为确认与该终端之间的下行传送路径状态的手段使用。具体地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在终端设置传送路径状态推测部件,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具备表示传送路径状态的指示符。图6是指示符的具体例子。图10是上行控制信道的具体例子。将在此得到的每个终端的传送路径状态发送到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
后者被作为在基站侧推测在终端侧是否发生了空间资源的冲突的手段而使用。具体地说,传送路径信息收集部件113为了使用从阵列天线120的天线元件输入的接收信号,取出来自各终端的个别导频信号,而作成阵列应答向量,并计算阵列应答向量间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相关值大于等于阈值(例如0.90)的情况下,由于干扰大,所以基站针对该终端的组合,判断为不能通过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同时发送下行分组。由于由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进行该判断,所以传送路径信息收集部件113输出终端的组合和空间相关值。图4详细说明了该情况。另外,代替空间相关值,还有使用每个终端的到来方向的方法。使用MUSIC法或ESPRIT法推测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的到来方向,在终端间的到来方向差在阈值(例如5度)以内的情况下,基站判断为不能通过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向该终端的组合同时发送下行分组。由于由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进行该判断,所以传送路径信息收集部件113输出终端的组合的信息和到来方向。
符号生成部件114、115、116是根据在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中分配给共通信道和各个别信道的符号资源生成符号的固件。作为符号,使用PN符号、沃尔什符号等自相关特性优越的符号。指定的符号资源的实体是PN符号的偏移量和沃尔什符号的序号。在此生成的符号被累计为在多路复用部件MUX107、108、109中生成的符号序列。通过硬件进行符号的累计。另外,在所有个别信道中使用同一符号资源的状态相当于不进行符号领域的多路复用的状态。换一种说法,如果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向所有个别信道分配同一符号资源,则能够实现没有符号多路复用的状态。
在空间领域多路复用部件123中,进行空间领域的多路复用处理。加权生成部件117、118、119是根据在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中向各个别信道分配的空间资源,生成发送阵列加权的固件。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向共通信道的加权生成部件117指定用于进行全向发射的阵列加权。由于由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指定的空间资源的实体是分组的发送方向,所以加权生成部件117、118、119生成用来使方向性波束基本指向该发送方向(波束形成)的阵列加权,但也可以生成使空数据指向其他个别信道的分组发送方向的阵列加权。通过硬件针对每个发送天线元件累计在此得到的阵列加权,并针对每个元件将各信道的信号进行相加,从阵列天线120发送下行分组。阵列加权的形式是复数,被分为振幅和相位。加权的累计意味着改变输入信号的增益和相位。另外,在所有个别信道中使用同一空间资源的状态相当于不进行空间领域的多路复用的状态。换一种说法,如果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向所有个别信道分配同一空间资源,则能够实现没有空间多路复用的状态。由于从基站看每个终端的方位是不同的,所以基站通过针对所有终端累计全向发射的方向性增益,谋求终端间的空间资源的统一。
阵列天线120是兼用于下行信号的发送和上行信号的接收的发送接收机。也可以分别准备发送专用天线和接收专用天线。在接收下行分组时,进行从基带向载波频带的频率转换。在接收上行分组时,进行从载波频带向基带的频率转换。
图4是展示多路复用方法决定部件124的结构例子的框图。接收部件144与多路复用方法决定部件的一部分相对应。频率资源分配部件111由以下部分构成:为了避免由于多个终端的空间资源冲突而造成的干扰,而指定禁止使用同一时间·符号资源的终端的组合的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针对各终端,记录一览地表示发生了空间资源的冲突(换一种说法,就是由于发生了干扰而不能使用同一时间·符号资源)的终端的表的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132;解析来自终端的上行控制信号,记录涉及各终端的下行传送路径信息的传送路径信息记录部件133;控制对终端的个别信道和频率资源的分配和分配的解除的资源分配部件134;针对每个个别信道决定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的分组调度器135。传送路径信息收集部件113由以下部分构成:包含从上行信号中取得由各终端发送的信息的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的接收部件144;包含根据上行信号推测2个终端间的空间相关性的空间相关性推测部件141、推测每个终端的上行信号的到来方向的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的终端装置方向判断部件145。在上面将为了决定多路复用方法而必需的构成要素作为各个功能进行了说明,但作为装置,也可以由作为硬件和固件的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资源分配部件134、分组调度器135、空间相关性推测部件141、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作为存储装置的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132、传送路径信息记录部件133来实现。
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是对难以进行空间领域中的分解(如果使用了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则相互干扰很大)的终端的组合进行列表的固件。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将该列表记录在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132中。通过对输入的终端间的空间相关值或每个终端的到来方向进行阈值判断来实施列表。在从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输入了空间相关值的情况下,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例如将该相关值超过了0.90的终端的组合记录到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132中。同样地在输入了到来方向的情况下,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例如在2个终端的到来方向差在5度以内时,将该终端的组合记录到该表中。空间相关值的输入和终端的到来方向的输入同样都是能够判断空间资源的冲突程度的指标。通过该手段,基站能够判断在终端侧难以判断的空间资源的冲突。在终端侧难以判断的理由是由于终端只实施有关希望的个别信道的SINR推测,终端不能根据推测出的SINR确定哪个个别信道发生了干扰。
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132是记录由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作成的列表的存储器。如图5所示,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使各终端的终端ID132-1、难以进行与该终端的空间领域分离而禁止分配同一时间·符号的终端的终端ID132-2相对应地进行记录。图5的例子展示了以下情况:对于终端D没有问题,但终端A、B、C由于难以进行相互的空间领域中的分离,所以禁止使用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图5的表反映了图1所示的状态。在图1中,从基站看到的方位是终端A、B、C相互接近,而终端D与它们分离。在该状态下,基站通过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推测由终端发送的信号的到来方向,并将到来方向和终端ID(A、B、C、D)输入到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对所有2个终端的组合进行到来方向差的阈值判断,将小于阈值的终端ID的组合记录到图5的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中。由资源分配部件134参照该表,不向图5的表所示的终端之间分配同一符号·时间资源。其结果是通过符号领域或时间领域中的多路复用,消除了被禁止分配同一时间·符号的终端之间的干扰,能够提高与该终端对应的传送速度。另外,经由资源分配部件134,将由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推测出的来自各终端的信号到来方向输入到图7所示的资源分配表112中。
传送路径信息记录部件133是记录由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抽出的各终端的传送路径信息的存储器。根据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的解析结果,将终端ID136-1与该终端的下行传送路径状态136-2(例如SINR、表示质量的指标)相对应地记录到传送路径信息记录部件133的图6所示的传送路径记录表136中。指标值的数字越大则传送路径状态越好,表示能够实现更高速的传送速度。通过由基站保存能够将指标值转换为传送速度的表,使得该指标值具有物理意义,而在分组调度器135中成为个别信道内的终端选择的材料。在图6的例子中,记录了指标值3、4、7。它们分别对应于307.2kbit/s、614.4kbit/s、1228.8kbit/s的传送速度。
资源分配部件134是向各终端分配个别信道和频率资源的固件。该部件参照资源分配表112确认现在的个别信道分配状况,例如使终端均等地分属于各个别信道那样地进行分配。在资源分配部件134参照由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得到的控制信号,取得了与该基站对应的连接请求的时刻,实施个别信道的分配。另外,资源分配部件134在由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取得了切断请求的时刻,从资源分配表112中删除该终端的信息。图10说明了上行控制信号。
在此,说明频率资源信息。符号资源信息是每个终端使用符号的参数(PN符号的偏移量或沃尔什符号的序号等)。在本实施例中,符号资源对于每个基站·个别信道是固定的。空间资源信息是指向用来向每个终端发送信号的方向性波束的方向。根据基站的发送方向分解能量将方向量化。时间资源信息表示在所有时间段都能够发送还是对能够发送的时间段有限制。
由资源分配部件134用下述的方法分配频率资源。(1)将基站·个别信道固有的信息分配为符号资源。(2)根据每个终端的到来方向推测结果,将指向用来发送下行信号的方向性波束的方向指定为空间资源。并且对应于基站的发送方向的分解能量实施量化。(3)将时间资源基本设置为所有时间段都能够发送。在难以进行空间领域中的分离并且在终端间使用同一符号资源的情况下,限制能够向各终端进行发送的时间(时间段)。由此,避免了难以进行空间领域中的分割的终端同时使用同一时间·符号资源。通过参照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资源分配部件134能够通知难以进行空间领域中的分离的终端的组合。
使用图7的表示资源分配表112的构成例子的表结构图,说明频率资源和个别信道的分配。资源分配部件134分配每个终端的个别信道,使得终端均等地分属于每个个别信道。针对各终端ID112-1,将对应的个别信道ID112-2以及符号112-4、空间112-5、时间112-6等频率资源112-3存储在资源分配表112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符号资源使用用于基站的识别的PN偏移量、用于个别信道的识别的沃尔什符号,所以向所有终端分配相同的PN偏移量,向每个个别信道分配相同的沃尔什符号。以1度为单位对由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推测出的各终端的到来方向推测结果进行量化,来记录空间资源。对于时间资源,资源分配部件134参照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图5)和符号资源的分配结果,首先判断各终端是否满足以下2个评价。
(1)参照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判断是否存在分配禁止的终端。
(2)在存在的情况下,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使用同一符号资源的终端。
如果在图7的例子中对每个终端进行了评价,则满足(1)的终端是A、B、C,满足(2)的终端是A、B。所以,资源分配部件134向不满足评价(2)的终端C和D,记录可以在所有时间段中进行发送(标记为ALL)的指示符。对于满足评价(2)的终端A和B,有必要使其发送时间相互错开。错开的方法是:假设满足条件(2)的终端个数为M,针对各个该终端记录能够在周期M的第N个时间段内进行发送(标记为Div N-M)的指示符。举例以下的方法:资源分配部件134以终端编号小的顺序决定周期M中的终端的序号。
分组调度器135是针对每个时间段指定在各个别信道中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的固件。分组调度器135依照以下的步骤在各个别信道中决定终端:(1)以下行传送路径状态(传送速度)好的顺序向终端付与顺序位置。(2)参照资源分配表的时间资源,选择在该时间段中能够进行发送的终端中的、(1)中的顺序位置是最高位的终端。分组调度器135将在(2)中选择出的终端的信息发送到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符号生成部件114、115、116、加权生成部件117、118、119。分组调度器135将每个个别信道的终端编号发送到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同样,将与在个别信道中进行通信的终端对应的符号资源和共通信道的符号资源发送到符号生成部件114、115、116。同样,将与在个别信道中进行通信的终端对应的空间资源和共通信道的空间资源(全向发射的阵列加权)发送到加权生成部件117、118、119。上述(1)的顺序位置决定方法是重视频率利用效率的方法,但由于在终端间的公平性上会出现问题,所以也可以导入通过将传送速度除以该终端的平均传送速度的评价函数来进行顺序位置决定的比例均衡。通过比例均衡来保持终端间的公平性。分组调度器135在上述(2)的终端选择中,具有不存在能够进行发送的终端的个别信道的情况下,不向符号序列生成部件110指定在该个别信道中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由此,该个别信道整个成为复数0,不对其他信道产生干扰。另外,上述(1)和(2)的顺序也可以相反。
空间相关性测量部件141是计算由阵列天线的各元件的信道响应构成的响应向量的相关性,即空间相关性的硬件或固件。响应向量是通过对从各终端装置发送的导频信号与在无线通信装置侧已知的同一导频信号的相关性计算,推测阵列天线的每个元件的信道响应并向量化了的向量。在每个终端装置中计算该响应向量。针对每个终端装置的组合,作为该响应向量的相关值定义空间相关值。
用公式表示空间相关性ρ。如果假设阵列天线的元件个数为M,则从第1个和第2个终端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阵列响应向量X1、X2如下。
X 1 = e jθ 11 e j θ 12 · · · e j θ 1 M T
X 2 = e jθ 21 e jθ 22 · · · e j θ 2 M T
其中,T表示倒置。空间相关性ρ如下。
ρ = X 1 * X 2 T | | X 1 | | · | | X 2 | |
将在此得到的空间相关值和终端的组合通知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
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是使用MUSIC法等,进行每个终端的到来方向推测的运算器。在MUSIC法中,求出阵列天线的各元件中的接收信号的相关矩阵,通过其固有值解析来推测每个终端的上行信号的到来方向。空间相关性测量部件141将在此得到的到来方向和终端的组合发送到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和资源分配部件134。
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是从被降频转换为基带的上行分组中抽出每个终端的控制信号和传送路径信息的硬件和固件,由以下部分构成:进行解调和解码的硬件;从解码后的信号中取出来自终端的传送路径信息和连接要求等信息的固件。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将来自终端的传送路径信息存储在传送路径信息记录部件133中。上行信号解析部件142在控制信号中具有与该基站对应的连接请求或切断请求的情况下,向资源分配部件134通知该终端的编号和连接或切断的信息。在图10中说明了上行控制信号。
图8是展示终端的结构例子的框图。终端由以下部分构成:接收下行分组,并从载波频带降频转换为基带的接收部件201;使用共通信道的导频信号,查找能够以最大功率接收信号的基站的网络查找部件202;根据包含于在网络查找中得到的基站的共通信道中的信息,收集用来接收该基站的个别信道的信息(频率资源)和正在使用各个别信道的终端的编号的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使用取得的频率资源信息,推测个别信道导频信号的传送路径状态的传送路径状态推测部件204;使用同样的频率资源信息,取出个别信道的数据信号的个别数据抽出部件205;将抽出的数据输出到图像输出装置或声音输出装置、数据输出装置的输出部件206;将来自图像输入装置或声音输入装置、数据输入装置的输入转换为位流的输入部件207;将由传送路径状态推测部件204取得的个别信道的传送路径信息转换为基站能够识别的形式的位流,生成复数的符号序列的请求生成部件209;根据由输入部件207生成的位流和导频信号,生成复数的符号序列的信号生成部件210;对传送路径信息、连接·切断请求、数据、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生成上行分组的多路复用部件MUX211;将多路复用了的信号从基带升频转换为载波频带,并发送上行分组的发送部件212。
为了能够从在终端侧接收到的所有导频信号中辨别特定的个别信道的导频信号,重要的是对共通信道和个别信道分别进行符号多路复用。这是因为对于终端来说,在没有进行符号多路复用的信号重叠的状态下取出一个个别信道的导频信号是困难的。如果进行时间分割,则通过共通和个别信道个数的分时,终端能够取出特定的个别信道的导频信号,但即使这样,又会难以辨别从其他网络发送的导频信号。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在终端侧被处理的频率资源,以只需要最低限度的符号资源(PN符号的偏移量或沃尔什符号的序号等)为前提进行说明。
接收部件201由天线和降频转换器(基准振荡器、放大器和合成器)构成,输出基带的信号。这时的输出信号处于由于功率差而基站的共通信道和个别信道重叠的状态下。
网络查找部件202是使用终端所具有的符号资源,查找共通信道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基站的硬件。网络查找部件202具体地说,对导频信号累计符号,进行与共通信道的接收导频信号的相关性计算,针对各基站的符号资源作成功率延迟曲线。其输出是接收功率最大的符号资源的编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其前提是向每个基站赋予不同的PN偏移量(符号资源),所以网络查找部件202求出延迟曲线,输出接收功率最大的PN偏移量。在此,终端所具有的符号资源的形式是基站所能够输出的所有PN偏移量。
在分离方式判断部件213中,取得在共通信道中发送的与个别信道有关的信息,判断发往该终端的信号的多路复用方法,决定发往本站(终端)的信号的分离方法。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是从由网络查找部件得到的与符号资源对应的基站的共通信道所包含的信息中,抽出该基站的个别信道正在使用的符号资源、正在使用各个别信道的终端的编号的硬件和固件,由以下部分构成:进行解调和解码的硬件;从解码后的信号中取出该基站的个别信道正在使用的符号资源的信息的固件。将在后面通过图9说明包含在共通信道中的信息。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首先使用在网络查找中得到的与符号资源对应的符号,通过导频的相关性计算作成共通信道的延迟曲线,根据分组先头和导频位置的关系,检测出共通信道的先头定时。接着,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通过硬件根据先头定时顺序地抽出接收信号,除去导频并到分组终点为止将数据排列起来。对排列起来的数据进行解调,如果在发送时执行了编码则进行解码处理,得到发送位流。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通过固件,从发送位流中取得该基站正在使用的个别信道的符号资源。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将在此得到的个别信道的符号资源和正在使用个别信道的终端的编号通知给传送路径状态推测部件204和个别数据抽出部件20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假设了识别个别信道的符号资源是沃尔什符号的序号,所以在此得到的符号资源信息就是沃尔什符号的序号。
在接收信号分离部件214中,从个别信道中分离发往本站(终端)的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并对它们进行处理。传送路径状态推测部件204是根据由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得到的符号资源(沃尔什符号的序号),使用导频信号推测各个别信道的传送路径状态的硬件。具体地说,传送路径状态推测部件204针对导频信号累计符号(根据基站特有的PN符号偏移量和个别信道特有的沃尔什符号的序号而生成),与个别信道的接收导频信号进行累计,推测个别信道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并根据所有接收功率求出减去了该导频接收功率的干扰+噪音功率,通过将前者除以后者来推测SINR。另外,传送路径状态推测部件204在该终端没有发送正在使用的频率资源的导频的情况下,即,在由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取得的终端编号中没有与本站的终端一致的编号的情况下,不推测SINR,而向传送路径信息生成部件208通知不能进行传送路径状态的推测。
个别数据抽出部件205是根据由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得到的符号资源(沃尔什符号的序号)和正在使用个别信道的终端的编号,依据与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一样的方法,抽出个别信道的位流的硬件和固件。个别数据抽出部件205在接收终端的编号与由个别信道信息取得部件203取得的终端的编号不一致的情况下,不抽出位流。
输出部件206对由个别数据抽出部件205抽出的位流进行解码处理,并作为图像、声音、数据等输出。
输入部件207输入通过上行线路发送的图像、声音、数据等,通过编码将输入数据转换为位流。将它们作为数据信号通过上行的个别信道发送出去。
传送路径信息生成部件208将由传送路径状态推测部件204取得的每个个别信道的SINR转换为基站能够解释的形式,并作为符号序列输出。在本实施例中,用整数值的指示符表示SINR。具体地说,在SINR大于等于-10dB时设置为1,在大于等于-7dB时设置为2,如此对SINR进行量化。由于对应于量化的步长数生成位数的信息,所以传送路径信息生成部件208对其进行调制(例如QPSK)而生成符号序列。在此生成的信息成为了图10所示的上行控制信号的一部分。
请求生成部件209是在终端确立连接(终端的电源ON或移交)时或切断(电源OFF或移交)时,生成连接请求或切断请求的硬件或固件。由于终端除了连接请求、切断请求以外,还要向基站发送没有请求的信息,所以必须至少是2位的信息量。例如,将连接请求分配为10,将切断请求分配为01,将没有请求分配为00。请求生成部件209对位序列进行调制,生成并输出符号序号。列举与请求生成部件有关的2个例子。(例1)在电源ON时,首先通过网络查找决定连接的基站,发送连接请求。然后,在基站中分配个别信道。(例2)在移交时,在向连接了的基站发送切断请求的同时,向通过网络查找而得到的新基站发送连接请求。通过上述方法生成的信息成为了图10所示的上行控制信号的一部分。
信号生成部件210是对由输入部件207生成的数据信号的位流和导频信号进行调制,生成符号序列的硬件或固件。
多路复用部件MUX211是对由传送路径信息生成部件208、请求生成部件209、信号生成部件210得到的符号序列进行多路复用的硬件或固件。
发送部件212由天线和升频转换器(基准振荡器、放大器、合成器)构成,将多路复用部件MUX211的输出信号(基带)转换为载波频带并发送到基站。
图9和图10是展示下行控制信号的结构例子的信号格式图。图9是从基站发送到终端的下行控制信号的结构。通过作为共通信道的数据信号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将使用该基站正在使用的各个别信道的终端、其频率资源的信息广播到网络内或地区内的所有终端。由于在每个时间段中使用个别信道的终端是变化的,所以在每个时间段都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共通信道发送控制信号。在先头的字段中存储作为控制信号的发送目标的基站的编号(901)。它是***内唯一的编号。在个别信道数字段902中存储通过控制信号发送的个别信道信息的个数。通常为基站保有的个别信道的个数。接着,存储第1个个别信道的信息、第2个以后的个别信道的信息。在个别信道编号的字段903中存储个别信道的编号。如果没有特别条件,则从1开始顺序地对个别信道的编号进行升序计数。在频率资源字段904中存储在该个别信道中使用的频率资源信息。根据本实施例,频率资源信息可以只是沃尔什符号的序号,但也可以存储作为空间资源的发送方向、作为时间资源的表示发送定时的限制的指示符(图7的ALL或DivN_M等)、作为符号资源的基站的PN符号偏移量或沃尔什符号的序号。在终端编号字段905中存储在该个别信道中正在进行分组通信的终端的编号。基站在向多个终端分配同一个别信道的情况下,向该字段记载多个终端编号。终端无视该编号与接收终端自身的编号不一致的个别信道。
图10是从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1000的结构。上行控制信号由以下部分构成:发送目标的基站编号字段1001;发送者的终端编号字段1002;存储针对发送目标基站的连接请求等请求的请求字段1003;传送路径信息字段1004。作为发送目标的基站编号,终端存储从下行控制信号中取得的基站编号。作为终端编号,终端存储自身的终端编号。作为请求,终端存储对基站的连接·切断请求。请求也包含没有请求的情况,例如表现为连接请求(10)、切断请求(01)、没有请求(00)。第4个字段是与由终端测量出的接收SINR对应的值,如图6的传送路径状态所示,是整数的指标值。其中,通过传送路径信息生成部件208对指标值进行调制,并作为符号序列存储在传送路径信息字段1004中。对这些信息进行符号多路复用。在以上,终端为了确定信息源的终端,而累计每个终端都不同的PN符号,并经由控制信道将符号多路复用了的上述信息发送到基站。基站通过累计与各终端对应的PN符号,能够取出特定终端的上行控制信号。
图11是展示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连接确立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如果终端接通电源,则首先试着接收从基站发来的共通信道的导频1101。接着,终端试着对接收到的共通信道进行网络查找,查找接收功率最大的基站(1102),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接收功率最大的基站发送连接请求1103。在此,可以观测到来自附近基站的接收功率比来自远方基站的接收功率高,因而向附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如果基站接收到连接请求,则向终端分配个别信道,并与上行信号的到来方向推测结果相结合分配频率资源(1104)。基站在共通信道中通过图9所示的控制信号,发送分配了的个别信道和频率资源的信息(1105),还发送个别信道的导频(1106)。终端从共通信道读出个别信道编号和频率资源的信息,实施个别导频信号的传送路径的SINR推测(1107)。将用指标值表示SINR的传送路径信息通知基站(1108),基站生成下行数据分组(1109),对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在个别信道中发送(1110)。
另外,基站的电源ON时,首先只经由共通信道进行发送,如果通过图10所示的控制信号从终端接收到连接请求,则进行个别信道和频率资源的分配,在通过图9所示的控制信号发送个别信道和频率资源的信息的同时,通过个别信道开始发送。
图12是展示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连接切断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终端将移交等作为触发,向基站发送切断请求1201。基站在个别信道和频率资源分配步骤1202中解除向接收到切断请求的终端分配的个别信道和频率资源。以上是由终端发出切断请求的情况的流程。在基站侧发出切断请求的情况下,解除个别信道和频率资源的分配,并通知该终端已经切断了的情况。其中,为了实现该通知,有必要向图10的下行控制信号中追加通知用的字段(表示终端编号和连接状态变化)。
到此为止,说明了以以下情况为前提的实施例:在图1和图2定义的***基础上,各终端通过在连接时或通信开始时分配的个别信道(符号资源)持续进行通信。在以下,说明对每个终端适当地组合时间资源、空间资源、符号资源的频率资源,在该时刻能够使用最优的多路复用方式的***。基站和终端可以使用图3、图4和图8所示的结构。
变更频率资源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冲突。如果向每个终端分别不同的资源,则时间和符号资源不会相互冲突,但由于终端的移动所以空间资源会发生冲突。其中,如果在多个空间资源中使用同一时间·符号资源,则基站能够同时发送的信道数增加,因此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所以,理想的是基站尽可能地活用空间资源。即,基站通过依照下述的资源分配方针,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
·向从基站看到的角度分离的(空间相关性低)终端分配同一时间·符号资源。
·向从基站看到的角度接近的(空间相关性高)终端分配不同的时间·符号资源。
通过适当地控制该方法,得到较高的网络吞吐量。
适当地分配频率资源的方法自身已经在图3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被揭示了。基站在每个时间段向每个终端分配频率资源,在共通信道中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广播正在使用个别信道的终端和频率资源的信息,因而即使在基站侧切换频率资源,终端也能够根据通过共通信道发送的信息使用新的发送方式。
是否能够从空间资源中分离发向各终端的发送信号,依存于从基站看各终端的方向。因此,如果基于上述资源分配的方针,则适当被切换的频率资源是时间·符号资源。基站逐次地检测来自各终端的信号到来方向或从各终端通知的终端位置(方向)信息,对应于检测出的终端的方向,以时间段为单位切换空间资源。基站在只通过基于向各终端分配的空间资源的空间多路复用,不能分离发向各终端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还通过向各终端分配不同的时间资源或符号资源,进行时间多路复用或符号多路复用,通过个别信道进行发送。
另外,对应于终端的方向是指逐次生成依存于终端的方向的波束,以及选择与终端的方向最接近的固定波束。前者已经在图3到图10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后者是将基站输出的方向性模式固定,伴随着终端的移动而选择方向性模式。无论哪一方,基站都有必要适当地切换时间·符号资源。另外,在基站侧实施上述固定波束的选择。具体地说,推测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的到来方向,选择该到来方向和方向性增益的主波束的方向接近的波束,通过图4的资源分配部件134重新分配该固定波束(空间资源)。基站在使用固定波束的情况下,向每个固定波束分配不同的沃尔什符号,作为固定波束=个别信道来进行处理,对发向属于个别信道的终端的信号进行时间多路复用。如果作为固定波束=个别信道来处理,则终端就要根据从基站看的方位来变更个别信道的分配。其方法是以下的简单方法:如果从基站确定了终端的方位,则分配给终端的空间·符号资源被唯一地决定,对于时间资源,对发向属于个别信道的终端的信号进行时间多路复用,与上述的分配方针一致。即,如果基站使用固定波束,则具有信道分配变得简单的效果。
图13是展示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形式的一个例子的网结构图。与图1的不同在于:由于终端B和终端C的移动,使波束指向该终端的方向性增益102、103的方向变化了。分配给各终端的个别信道处于在连接时或通信开始时被分配的原始状态。其中,在将网络10分配给地区11、12、13的情况,并且终端跨过地区移动了的情况下,终端依照图12向旧地区发出切断请求,并依照图11向新地区发出连接请求。在图13中,由于终端C从地区12移动到了地区13,所以终端C向地区12发出切断请求,向地区13发出连接请求。通过在新地区的终端中的导频接收功率变大的时刻发出切断请求和连接请求,来实现该切换。
以下,说明在终端移动而进行频率资源的再分配时,对各表进行改写的动作。首先,基站通过图4的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推测从终端A、B、C、D发送的上行信号的到来方向。根据图13推测结果为,终端A、B、C、D分别为69度、105度、176度、180度。基站禁止向从自身看到的方位接近例如5度以内的终端分配同一时间·符号资源。通过图4的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4来进行该判断,将判断结果记录到图14的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中。图14A是图1的配置了终端时的图,图14B是图13的配置了终端时的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图13与图1相比,由于终端B、C的移动而终端A、B、C的角度分离,终端C、D的角度接近了。从图14A到图14B的变化反映了该情况。
由于该变化,终端C、D的下行信号变得相互干扰了。其结果是终端C、D中的接收SINR降低,终端C、D向基站报告的传送路径状态的指标值成为低值。另一方面,由于终端A、B的角度相互分离,所以干扰减小,同样地由于来自终端C的干扰也减小了,所以终端A、B中的接收SINR提高了,终端A、B向基站报告的传送路径状态的指标值提高了。图15A是图1的终端配置,图15B是反映了图13的终端配置的传送路径信息记录表。从图15A到图15B的变化是基于终端的位置关系变化的变化。
图16A是图1的终端配置,图16B是反映了图13的终端配置的资源分配表。即使终端配置变化,个别信道ID(112-2)和符号资源(112-4)也不变化。其中,在终端跨过网络或地区移动了的情况下,由于向移动原来的网络或地区发出切断请求,所以接收到切断请求的基站将该终端的信息从资源分配表中删除。从图4的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得到根据空间资源(112-5)反映了终端配置的推测结果。在图13的终端配置下分配时间资源的情况下,基站将使用同一符号资源但空间上是分离的终端A、B设置为能够在所有时间段进行发送,将使用同一符号资源并且空间上接近的终端C、D设置为交叉发送。
图17是展示依照上述分配方针的基站中的频率资源分配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动作流程图。利用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被改写了的资源分配表112、同一时间·符号分配禁止表132、传送路径信息记录表136,进行频率资源的再分配。对于空间资源,可以采用逐次使方向性模式与终端的方向一致的方法、或选择固定方向性模式的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在以上,说明了适当地切换时间·符号资源的方法。基站在每个时间段中对网络内的所有2个终端的组合实施流程,切换频率资源。
首先,基站针对2个终端i、j,判断空间资源是否冲突(1301)。通过空间相关性计算部件141或到来方向推测部件143、空间资源冲突判断部件131来实现该判断。在图4的实施例中记述了冲突判断的例子。
在发生了空间资源的冲突的情况下,基站通过资源分配表112确认是否正在使用同一时间·符号资源(1302),如果没有使用则不变化(1305),如果使用了则使终端i或j的符号或时间资源错开。然后,基站确认是否剩下了剩余的符号资源(1303),如果有未使用的符号资源,则向终端i或j分配它(1304),如果没有则向终端i或j重新分配已经分配给其他终端的符号资源,调整并限制正在使用同一符号资源的终端和能够发送的时间段(1306)。另一方面,在2个终端i、j的空间资源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基站判断两者的时间·符号资源是否相同,在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使时间·符号资源相同来使终端i和j的时间·符号资源共通(1307~1309)。
最后,说明多路复用方法的切换方法。本发明支持的多路复用方法有时间多路复用、空间多路复用、符号多路复用的单独使用、组合其中的2个或全部的共7种,基站对它们进行切换。组合使用时间多路复用、空间多路复用、符号多路复用的各多路复用方式中的任意方式意味着:根据请求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的总数或从基站看这些终端的方向等,最优解是不同的。
在图7的资源分配表中,用时间、空间、符号的3维表示各终端的频率资源,如果在某维中所有终端的资源都相同,则基站不实施该维的多路复用。例如,如果基站向所有终端分配了同一符号资源,则在个别信道中使用的符号资源也相同,实质上能够产生不实施多路复用的状况。在使空间资源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从基站看终端的方向不同而不能完全相同,所以通过全方向发射来进行统一。这时,有必要向空间资源的记录中追加表示全方向发射的指示符。由于由图4所示的资源分配部件134实施资源分配表的作成,所以仍由该部件实施多路复用方法的切换。
如果展示多路复用方法的切换方法,则考虑以下的要点。
(1)开始时间多路复用的触发
(2)终止时间多路复用的触发
(3)开始空间多路复用的触发
(4)终止空间多路复用的触发
(5)开始符号多路复用的触发
(6)终止符号多路复用的触发
通过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所有7种多路复用方法的切换。以下,说明各事项。
(1)如图17的实施例所示,是基站确认了不能进行空间·符号的多路复用的时刻。换一种说法,就是空间资源冲突,在冲突的终端之间不能确保不重复的符号的时刻。在不实施符号多路复用的情况下,成为空间资源发生了冲突的时刻。另外,在不实施空间和符号的多路复用的情况下,只有空间领域中不能分离,因此始终实施时间多路复用。(2)则相反,是基站确认了能够进行空间和符号的分离的时刻。时间多路复用的优先度最低。分时信道之间保持独立,但每个分割信道的传送容量只降低分割了的量,因此降低相对于空间多路复用和符号多路复用的优先度,而作为多路复用的最后手段使用。
(3)是终端间的角度差超过阈值(例如5度)、或终端间的空间相关值小于阈值(例如0.90)的时刻。(4)则相反,是角度差小于阈值或空间相关值超过了阈值的时刻。相对于时间多路复用和符号多路复用提高空间多路复用的优先度。在符号多路复用中由于伴随着传送率的提高而不能充分确保符号领域中的扩散增益,所以符号信道间的独立性恶化。与此相对,在空间多路复用中不依存于传送率,其理由是如果空间地分离就能够保持独立性。如果该状况变化,则也可以改变多路复用方法间的优先顺序。
(5)是基站确认了不能确保空间资源的时刻。在不实施空间多路复用的情况下,在符号·时间领域中进行多路复用,但由于将时间资源分配的优先度设置为最低,所以基站首先开始符号多路复用。(6)则相反,是基站确认了能够确保空间资源的时刻。

Claims (18)

1.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是与在终端装置中接收从无线基站装置向各终端装置发送的导频信号的状态对应地控制从该无线基站装置向该终端装置的数据信号发送的通信***中的无线基站装置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的控制信号,从多个信号多路复用方法中选择适当的信号多路复用方法,通过该选择出的信号多路复用方法对发向各终端装置的发送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发送,
上述发送信号包含发向该终端装置的数据信号和个别导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终端装置接收分配给该终端装置的个别导频信号,根据该个别导频信号生成上述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多路复用方法包含符号领域多路复用、时间领域多路复用或空间领域多路复用、或者组合了符号领域多路复用和时间领域多路复用和空间领域多路复用中的多个的多路复用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信号多路复用方法至少包含在空间领域中进行多路复用的方式,根据以该无线基站装置为基准的多个终端装置的方向或终端间的空间相关性,选择上述多路复用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信号多路复用方法至少包含在时间领域中进行多路复用的方式,判断上述多个终端的方向的关系,根据该方向关系判断发向该多个终端装置的发送信号的空间领域中的分离可能性,在判断出上述空间领域中的分离是困难的情况下,选择在时间和空间领域中进行多路复用的方式。
6.一种无线基站装置,是与无线基站装置和各终端装置间的传送路径状态对应地控制从该无线基站装置向该终端装置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的通信***中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发送到上述终端装置的多个发送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的发送信号多路复用部件;
发送上述被多路复用了的多个发送信号的发送部件;
接收从上述终端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部件;以及
根据上述接收到的来自终端装置的控制信号,决定上述多个发送信号的多路复用方法的多路复用方法决定部件,其中
上述发送信号包含使用发向上述各终端装置的个别信道而发送的数据信号和个别导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部件向上述终端装置发送有关上述决定了的多路复用方法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共通信道发送上述有关多路复用方法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在上述终端装置中接收到的、分配给该终端装置的个别信道的个别导频信号,作成上述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路复用方法包含符号领域多路复用、时间领域多路复用或空间领域多路复用、或者组合了符号领域多路复用和时间领域多路复用和空间领域多路复用中的多个的多路复用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在空间领域中对多个发送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的空间领域多路复用部件;判断信号发送目标的终端装置的方向的终端装置方向判断部件,
根据由该终端装置方向判断部件判断出的多个终端装置的方向,决定是否通过上述空间领域多路复用部件对发向上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发送信号进行多路复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来进行与上述终端装置的信号的发送接收的由多个天线组成的阵列天线,
上述空间领域多路复用部件针对上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决定上述阵列天线的阵列加权,使用该阵列加权进行波束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到的下行传送路径信号,决定多路复用方法。
14.一种终端装置,是与无线基站装置和各终端装置之间的传送路径状况对应地控制从该无线基站装置发送到该各终端装置的信号的多路复用方法的通信***中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由上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了多路复用并发送的信号中分离发向该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分离部件;
判断从上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分离方式的分离方式判断部件,其中
上述接收信号分离部件根据由上述分离方式判断部件判断出的该导频信号的分离方式,分离发向该终端装置的信号,发向上述终端装置的信号包含发向该终端装置的数据信号和个别导频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路复用方法包含符号领域多路复用、时间领域多路复用或空间领域多路复用、或者组合了符号领域多路复用和时间领域多路复用和空间领域多路复用中的多个的多路复用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方式判断部件根据从上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到的多路复用方法信息,判断该分离方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记载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共通信道从上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上述多路复用方法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上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上述个别导频信号的接收状态,生成上述传送路径信息并发送到上述无线基站。
CNA2004100453243A 2003-05-20 2004-05-20 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Pending CN15747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1288/2003 2003-05-20
JP2003141288 2003-05-20
JP2004116333A JP2005006287A (ja) 2003-05-20 2004-04-12 パイロット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116333/2004 2004-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721A true CN1574721A (zh) 2005-02-02

Family

ID=3345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453243A Pending CN1574721A (zh) 2003-05-20 2004-05-20 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53854B2 (zh)
JP (1) JP2005006287A (zh)
CN (1) CN157472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405B (zh) * 2006-02-23 2010-12-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无线通信***
CN102104949A (zh) * 2009-12-21 2011-06-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dpch的空分方法、***和设备
CN103380651A (zh) * 2011-02-23 2013-10-30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无线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135346A (zh) * 2009-04-24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1123B2 (ja) * 2002-09-06 2006-07-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サーバーならびにその基地局
US7042857B2 (en) 2002-10-29 2006-05-09 Qualcom, Incorporated Uplink pilot and signaling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177297B2 (en) 2003-05-12 2007-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frequency hopping with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xed pilot in an OFDMA system
JP4546177B2 (ja) * 2003-07-28 2010-09-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611283B2 (en) 2004-01-28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sing a single channel to provide acknowledgement and assignment messages
JP4099592B2 (ja) * 2004-06-10 2008-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7706324B2 (en) * 2004-07-19 2010-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n-demand reverse-link pilot transmission
US8891349B2 (en) 2004-07-23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optimizing portions of a frame
JP4747559B2 (ja) * 2004-11-12 2011-08-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サーバおよび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US8831115B2 (en) 2004-12-22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C-CDMA multiplexing in an orthogonal uplink
US7453849B2 (en) * 2004-12-22 2008-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implicit deassignment of resources
US8238923B2 (en) 2004-12-22 2012-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using shared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11596B2 (ja) * 2005-01-19 2011-11-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指向性・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JP4510681B2 (ja) * 2005-04-01 2010-07-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装置、通信方式選択方法および通信方式選択プログラム
US8064327B2 (en) * 2005-05-04 2011-1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ive data multiplexing method in OFDMA system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thereof
US8144666B2 (en) * 2005-05-13 2012-03-27 Rockstar Bidco Lp Downlink beamforming for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EP1737176A1 (en) * 2005-06-20 2006-12-27 NTT DoCoMo, Inc. Signalling for allo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in a MIMO system
US7433335B2 (en) * 2005-06-29 2008-10-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channel or a traffic channel for data transmission
JP4382129B2 (ja) * 2005-07-08 2009-1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通信装置
US20090161611A1 (en) * 2005-10-17 2009-06-25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JP4791863B2 (ja) * 2006-03-20 2011-10-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によるチャネル割当方法
JP4673778B2 (ja) * 2006-03-23 2011-04-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方法
JP4869802B2 (ja) * 2006-06-19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4998680B2 (ja) * 2006-06-19 2012-08-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チャネル品質測定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KR100786125B1 (ko) * 2006-08-30 2007-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방식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경로 선택 방법 및장치
JP4940867B2 (ja) 2006-09-29 2012-05-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信号およびリファレンス信号の多重方法、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US20080101211A1 (en) * 2006-10-31 2008-05-01 Rao Anil M Method of assigning uplink acknowledgement channels in scheduled packet data systems
US8194781B2 (en) 2006-12-29 2012-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message in a MIMO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24465A4 (en) 2007-02-16 2013-10-23 Nec Corp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COMMON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900087B2 (ja) 2007-07-02 2012-03-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ユーザmimo通信のユーザ選択方法
US8855567B2 (en) * 2007-07-10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two rate feedback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9668225B2 (en) * 2007-07-10 2017-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one rate feedback and probability adapt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8874040B2 (en) * 2007-07-10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rate cappin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8433349B2 (en) * 2007-07-10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transmit power control by interfering device with success probability adaptation in peer-to-peer wireless networks
US8849197B2 (en) * 2007-07-10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9521680B2 (en) * 2007-07-10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three rate reports from interfering device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8179843B2 (en) * 2007-07-27 2012-05-15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Distributed scheduling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wireless system
JP5415775B2 (ja) * 2008-02-01 2014-02-1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専用チャネル参入方法
US8559879B2 (en) * 2008-04-22 2013-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Null pilots for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21206B2 (en) * 2008-04-22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reduce interference requests and interference indicators
US8891557B2 (en) * 2008-05-21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via selection of resources used for transmission
US9072120B2 (en) * 2008-07-21 2015-06-30 Go Net Systems Ltd. Methods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cellular base station functionality at one or more nodes of a data network
JP5455912B2 (ja) * 2008-08-12 2014-03-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8958371B2 (en) * 2008-09-12 2015-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S8842604B2 (en) * 2008-09-15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nodes
US20100067514A1 (en) * 2008-09-15 2010-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nodes
JP5045648B2 (ja) * 2008-11-12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9059824B2 (en) * 2009-02-02 2015-06-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Joint processing down 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ference signal support
US8243696B2 (en) * 2009-02-02 2012-08-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Joint processing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ference signal support
US8537702B2 (en) * 2009-06-23 2013-09-17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downlink signal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641720B2 (ja) * 2009-10-05 2014-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到来方向推定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到来方向推定方法
JP5527231B2 (ja) * 2011-01-21 2014-06-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アンテナウェイト設定方法
JP5891037B2 (ja) 2012-01-06 2016-03-22 任天堂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JP5891036B2 (ja) * 2012-01-06 2016-03-22 任天堂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US8817707B2 (en) * 2012-07-20 2014-08-26 Intel Corporation Mechanisms for roaming between 3GPP operators and WLAN service providers
US9008049B2 (en) 2012-09-11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 link frame generation in a machine-to-machine (M2M)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AN)
JP6061940B2 (ja) 2012-09-28 2017-01-18 株式会社 資生堂 Vegfc産生促進剤
WO2013180816A2 (en) 2012-11-07 2013-12-0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te determination in a radio frequency system
WO2014052992A1 (en) 2012-11-07 2014-04-0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gnitive radi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ad hoc interference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091798B2 (en) 2012-11-07 2018-10-0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gnitive radi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ad hoc interference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998199B2 (en) 2013-03-14 2018-06-1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rt adaptive dynamic range multiuser detection radio receiver
EP3136802B1 (en) * 2014-05-26 2019-07-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ilot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299281B2 (en) 2014-06-16 2019-05-2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gnitive radi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ad hoc interference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699665B2 (en) * 2014-06-16 2017-07-0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gnitive radi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ad hoc interference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159004B2 (en) 2014-11-03 2018-12-1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ssage fractionation and physical layer channel assignment for multiuser detection-enabl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mong adaptive interference
US10462705B1 (en) * 2015-05-13 2019-10-29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premature processing during beam forming
JP2019050439A (ja) * 2016-01-22 2019-03-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制御局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0075928B2 (en) * 2016-08-19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uniform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JP6920058B2 (ja) * 2016-12-26 2021-08-1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ビーム制御方法
US10756831B2 (en) * 2017-07-31 2020-08-2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racterizing transmit channels from an antenna array to a transceiver
EP3579443A1 (en) * 2018-06-07 2019-12-1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hicle,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mmunicating in multipl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827632A1 (en) 2018-07-24 2021-06-02 Koninklijke KPN N.V.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over shared resources
US11646833B2 (en) * 2018-07-24 2023-05-09 Koninklijke Kpn N.V. Reliable communication over shared resources
US11632764B1 (en) 2019-05-21 2023-04-1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ulti-antenna sequential interference cancelling receiver
US11005507B2 (en) 2019-06-14 2021-05-1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rgeted ratio of signal power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for enhancement of a multi-user detection receiver
US12010071B2 (en) * 2021-11-04 2024-06-11 T-Mobile Innovatio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 duplex using code multiplexing
WO2024023915A1 (ja) * 2022-07-26 2024-02-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1468A (en) * 1996-01-17 1998-06-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ulti-purpose base station
US5894473A (en) * 1996-02-29 1999-04-13 Ericsson Inc.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code and time division
US6574211B2 (en) * 1997-11-03 2003-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US6289221B1 (en) * 1998-01-20 2001-09-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bile radio telephone system
US6067290A (en) * 1999-07-30 2000-05-23 Gigabit Wireless, Inc.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6967937B1 (en) * 1999-12-17 2005-11-22 Cingular Wireless Ii, Llc Collision-free multiple access reservation scheme for multi-tone modulation links
JP3343107B2 (ja) 2000-08-25 2002-1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6804532B1 (en) * 2000-12-22 2004-10-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routing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quality
US7043270B2 (en) * 2001-08-13 2006-05-09 Andrew Corporation Shared tower system for accomodating multiple service providers
US6725058B2 (en) * 2001-12-26 2004-04-20 Nokia Corporation Intersystem handove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405B (zh) * 2006-02-23 2010-12-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无线通信***
CN104135346A (zh) * 2009-04-24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135346B (zh) * 2009-04-24 2018-04-10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104949A (zh) * 2009-12-21 2011-06-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dpch的空分方法、***和设备
CN102104949B (zh) * 2009-12-21 2013-11-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pch的空分方法、***和设备
CN103380651A (zh) * 2011-02-23 2013-10-30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无线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US9585126B2 (en) 2011-02-23 2017-02-28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06287A (ja) 2005-01-06
US20040235472A1 (en) 2004-11-25
US7453854B2 (en) 2008-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4721A (zh) 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US9220098B2 (e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8028158A1 (zh) 分组指示信息的反馈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KR101002897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CA2556672C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subchannel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7014C (zh) 码分多址传输***与该***中的发送机及其运作方法
CN1306835C (zh) 发送控制装置及发送控制方法
CN103369628B (zh) 用于无线***的控制信令的方法
US80595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information about allocated uplink sounding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0980C (zh) 在移动通信***中提供选择发送分集的装置和方法
KR20190085520A (ko)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rach 절차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524367A (zh) 具有自适应群集配置和交换的多载波通信
CN1484906A (zh) 具有自适应副载波群集配置和选择性加载的ofdma
CN1481633A (zh) 具有基于组的副载波分配的多载波通信
KR20150097939A (ko) 우선 순위를 갖는 송신 빔 인덱스 선택 및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685647A (zh) 一个无线***中的信标信令
CN1659816A (zh) 无线通信***
CN1762117A (zh) 降低通信***中共信道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43693A (zh) 一种在小区间消除干扰的方法及***
JP2005006287A6 (ja) パイロット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2004129241A (ja) Of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力割振りおよび速度制御の方法
CN101932024A (zh)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457612A (zh) 基站选择
CN1610425A (zh) 具有多个天线的基站装置
CN108023694A (zh) 上行参考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