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3014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3014A
CN1543014A CNA2004100421685A CN200410042168A CN1543014A CN 1543014 A CN1543014 A CN 1543014A CN A2004100421685 A CNA2004100421685 A CN A2004100421685A CN 200410042168 A CN200410042168 A CN 200410042168A CN 1543014 A CN1543014 A CN 1543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tationary housing
link
housing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21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7335C (zh
Inventor
宫尾泰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43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3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73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73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2/00Means to prevent slipp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7/00Straighted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自前方安装在固定壳体4上的第二触点15为Non-ZIF(Non-Zero Insert Force)型,其包括:主体部41;自主体部41平行于连接部件2的***方向X延伸的固定臂43;自主体部41向固定壳体4的收容孔44内延伸的弹性臂45。弹性臂45包括与固定臂43平行延伸的第一片部47和自第一片部47折返的第二片部48,两片部47、48之间形成用于***连接部件2的缝隙S。利用缝隙S的扩开产生的反弹力和固定壳体4的隔壁56的倾斜面57靠压连接部件2的前端部2a,从而对第二触点15的接触部加压。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例如FPC(挠性印制线路板(Flexible OrintedCircuit))等平形连接部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有所谓Non-ZIF(非零***力(Non-Zero Insert Force))型电连接器,其以规定的***力将通过壳体的开口部自前方***的FPC等连接部件***触点的缝隙之间,利用扩开缝隙产生的反弹力得到接触部(接点部)的接触压力。
另外,还有在不施加***力将连接部件***壳体内后,通过关闭盖使连接部件对各触点的接触部加压而确保接触压力的ZLF(零***力(ZeroInsert Force))型电连接器。其中,还有相对壳体自后方压入的第一及第二触点的接触部前后相互错开的、所谓W-ZIF(双零***力(Double ZeroInsert Force))型电连接器(例如特开2002-252049)。
在上述特开2002-252049的电连接器中,考虑了将上述第二触点自前方压入壳体,使该第二触点的接触部与上述ZIF型的第一触点的接触部相比配置在后方(连接部件的***方向侧),形成Non-ZIF型。
自壳体前方压入的第二触点设有自配置于壳体前方的主体部沿壳体保持孔的底壁向后方延伸的第一片部和自第一片部的前端呈U字形向前方倾斜状折返的第二片部。
为了使电连接器小型化,可设定为在不***连接部件的状态下,使第二触点的第一片部与壳体保持孔的底壁接触,但设于第一片部的接触部的高度出现偏差,不能实现多个接触部的所谓共平面性。
而作为连接部件的FPC由其名称可知基本上是柔软的,但是,为了在向壳体内***时不产生弯曲等,最好多少具有一些硬度(刚性),以便于***,提高操作性能。为此,往往使用具有一些刚性的FPC。
如上所述,在接触部的高度具有偏差或使用具有刚性的FPC等时,一部分第二触点的接触部就有可能不能与连接部件良好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电连接器,其即使在触点的接触部的高度有偏差或使用比较具有刚性等时也可得到可靠的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可使平型的连接部件沿规定的***方向***的绝缘性固定壳体;由固定壳体支承并可向第一及第二位置移动操作的可动壳体;交替横向排列保持在固定壳体的第一及第二触点,其中,第二触点的接触部与第一触点的接触部相比配置在上述规定的***方向侧,可动壳体在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在与第一触点的接触部之间形成可以无***力状态嵌合连接部件的间隙,同时,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可使连接部件对第一触点的接触部加压,第二触点包括主体部;自该主体部向上述规定的***方向平行延伸并压入壳体的固定孔的固定臂;自主体部向壳体的收容孔内延伸的弹性臂,上述弹性臂包括:具有接触部并大致沿壳体的收容孔的相对臂延伸的第一片部;自该第一片部的前端部折返、在其和第一片部的接触部之间形成可以规定的***力嵌合连接部件的缝隙的第二片部;上述固定壳体包括通过在与缝隙隔开的位置对***第二触点的缝隙的连接部件靠压可对接触部加压的靠压装置。
在本发明中,***壳体的连接部件在通过ZIF型的第一触点的接触部后,以规定的***力***Non-ZIF型的第二触点的缝隙。然后,将可动壳体操作到第二位置,确保第一触点的接触压力。
利用第二触点的缝隙的扩开产生的反弹力和固定壳体的靠压装置,可将连接部件压在第二触点的接触部,故即使在第二触点的接触部的高度产生偏差或使用例如较有刚性的FPC作为连接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使连接部件可靠地与所有第二触点的接触部接触。通过使第二触点的弹性臂的第一片部沿收容孔的相对壁,可尽可能降低电连接器的高度,实现低高度化。
自固定壳体的与上述相对壁相对侧的壁向上述相对壁延伸设置隔开收容孔的侧部的隔壁,在利用设于该隔壁的倾斜面构成上述靠压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将***的连接部件的前端部向第一片部推,可提高连接部件对第一片部的接触部的靠压力,得到对接触部的可靠的接触压力。
另外,在上述倾斜面的起点配置在比第二触点的缝隙更靠上述规定的***方向侧的情况下,可不受倾斜面的影响地将连接部件***缝隙,不会对***产生不良情况。
在上述第一触点沿与上述规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上,同时第二触点沿上述规定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上,且第一及第二触点在隔着固定壳体相对的位置具有引线部的情况下,可极大地消减为安装本电连接器而对电路衬底的安装面积,和上述低高度化配合可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盖关闭状态的概略平面图;
图2是盖关闭状态的电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加强板省略了表示剖面的剖面线;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面图,第一触点省略了表示剖面的剖面线;
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剖面图,第二触点省略了表示剖面的剖面线;
图6是电连接器的剖面图,表示在打开盖的状态下欲***连接部件的一个过程;
图7是电连接器的剖面图,表示在***连接部件后关闭盖结束连接后的状态;
图8是壳体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断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概略平面图,图2是电连接器的概略正面图。参照图1及图2,电连接器1具有固定壳体4,该固定壳体4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划分自前方插拔例如FPC等的连接部件2(参照图6)的***空间3。
如图6所示,该固定壳体4的前半部分可介由固定壳体4的顶板部5的开口部6向上开放。参照图1,在固定壳体4上设有绕转动轴线C自如转动的作为可动壳体的盖7,该盖7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成形品构成,在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转动,从而开闭上述开口部6。
参照图1,盖7由作为加强部件的例如断面为圆形的加强线8、9加强。加强线8、9的一部分在树脂成形盖7时,被植入埋设。
一加强线8在盖7的一对侧部7a分别弯曲成曲轴状,加强线8的一对端部自盖7的一对侧部7a突出,从而构成转动支承轴10。各转动支承轴10沿盖7的转动轴线C分别向两侧延伸。各转动支承轴10由分别固定在对应固定壳体4的侧板11上的金属制加强板12转动自如地支承。
另一加强线9的一对端部自盖7的一对侧部7a露出,由该露出部分构成一对锁固用的卡合部13。各锁固用的卡合部13与加强板12卡合,将盖7锁固在闭合状态。
利用固定壳体4的相对的侧板11区分上述***空间3的两侧部。在固定壳体4上交替横向排列并保持各自多个第一及第二触点14、15。
参照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即图3,加强板12包括:主体部16,自主体部16延伸、自前侧***壳体3的固定孔17内并介由卡止突起固定的固定片部18,自主体部16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片19,自主体部16的前端向斜上方延伸设置的第二延伸片20,和自主体部16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呈钩状的第三延伸片21。
第一延伸片19具有用于支承转动支承轴10使其转动自如的由凹槽构成的转动支承部22。固定壳体4的例如由突起构成的拔脱限制部23防止了转动支承轴10自转动支承部22的拔脱。
第二延伸片20包括由圆弧面构成的锁固部24。在盖7的闭合状态下,通过使锁固用的卡合部13与锁固部24卡合,可将盖7锁固在闭合状态。第三延伸片21具有焊锡接合在电路衬底25的表面25 a的固定部26。
然后,参照沿图2的IV-IV线的剖面图即图4,第一触点14利用钣金形成,自固定壳体4的后方安装。第一触点14包括:主体部27;自主体部27的上部向前方延伸设置,介由卡止突起固定在固定壳体4的固定孔28的固定片部29;自主体部27的下部向前方的***空间3内延伸设置的弹性片部30;自主体部27的下端延伸设置,在固定壳体4的后部,用焊锡接合在电路衬底25的表面25a的引线部31。
再参照图4,弹性片部30自后方收容在形成于固定壳体4的底板部32的上面的收容槽33中。弹性片部30的后端部由主体部27呈悬臂状支承。在弹性片部30的前端34形成有用于确保对连接部件2的接触压力的向上的山形突起构成的接触部35。弹性片部30的接触部35自收容槽33向***空间3内进出。
固定片部29的前端36向固定壳体4的顶板部5的前方露出,延伸于设于闭合状态的盖7的后缘部7b的凸轮部37上。凸轮部37断面大致呈矩形,与凸轮部37邻接设有由透孔构成的逃逸部38。逃逸部38用于在盖7自闭合状态打开时,避免与固定片部29的前端36的干扰。
在连接部件2以无***力******空间3后,闭合盖7,连接部件2对第一触点14的接触部35加压,确保接触压力。也就是说,第一触点14为ZIF型用。
具体地说,凸轮部37的一面在盖7的闭合状态形成由固定片部29的前端36承受的受压部39,该受压部39的对面(背面)为加压部40。加压部40在盖7闭合时,位于第一触点14的接触部35上,受压部39在由固定片部29的前端36承受的状态下,使连接部件2对第一触点20的接触部35加压。
凸轮部37作为与加压部40邻接的面,具有图6所示的在盖7的打开状态下与第一触点14的接触部35相对的打开时相对面70。在盖7的打开状态下打开时相对面70和接触部35之间设有与连接部件2自由状态的厚度同等或大于该厚度的充分的间隙80,可在无***力状态下***连接部件2。而在盖7闭合状态下,参照图4,加压部40和接触部35之间形成不足连接部件2自由状态的厚度,可使连接部件2形成对接触部35加压的间隙。
然后,参照沿图2的V-V线的剖面图即图5,第二触点15利用钣金形成,自前方安装在固定壳体4上。第二触点15包括:主体部41;自主体部41平行于连接部件的***方向X向后方延伸,介由卡止突起固定在固定壳体4的固定孔42的固定臂43;自主体部41向固定壳体4的收容孔44内延伸的弹性臂45;向主体部41的下方延伸设置,在固定壳体4的正前部,用焊锡接合在电路衬底25的表面25a的引线部46。
第二触点15为所谓Non-ZIF用。在盖7的打开状态下将******空间3内的连接部件2以规定的***力***缝隙S间,利用缝隙S的扩开产生的反弹力得到后述的接触部49(接点部)的接触压力。
弹性臂45包括与固定臂43平行延伸的第一片部47和第二片部48,该第二片部48自该第一片部47的前端部47a折返,与第一片部47之间形成用于***连接部件2的缝隙S。
如图7所示,在第二片部48的前端部48a设有加压部50,该加压部50由山形突起构成,用于以第二片部48的反弹力使***缝隙S的连接部件2对第一片部47的接触部49加压。
第二片部48包括自第一片部47的前端部47a折返并大致与第一片部47正交向固定壳体4的顶板部5延伸的大致正交部分51、和自该大致正交部分51向上述接触部49向前方倾斜状折弯的倾斜状部分52,在该倾斜状部分52的前端部设有上述加压部50。
在连接部件2不***缝隙S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在第一片部47和与其相对的作为相对壁的底板部32的承受面32a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53。该间隙量d设定为例如0.02~0.1mm,最好设定为0.04~0.06mm。
也就是说,弹性臂45在相当于上述间隙量d的可动范围内可以与主体部41相连的第一片部47的基端部47b为支点弹性挠曲变形。自底板部32的承受面32a的对应缘部32b使作为弹性臂45的弯曲支点的第一片部47的基端部47b离开规定量L,在其间设置空部位54,由此,使弹性臂45容易挠曲变形。
固定壳体4的收容孔44收容弹性臂45的至少形成缝隙S的部分55。参照图4~图6、图8,自固定壳体4的顶板部5向底板部32侧延伸,设有分割邻接的收容孔44之间的隔壁56。
隔壁56具有将***的连接部件2的前端部2a向弹性臂45的第一片部47侧推的倾斜面57。倾斜面57倾斜为:随着向后方(连接部件2的***方向X)推移高度降低,即向第一片部47接近。
参照图8,隔壁56上设有用于第一触点14的固定片部29的固定孔28。隔壁56设有与倾斜面57的端部交叉的缝隙部58。如图7所示,该缝隙部58与***的连接部件2的前端部2a接触,对连接部件2的***位置进行定位。
在将连接部件2连接在电连接器1时,如图6所示,在盖7打开的状态下,将连接部件2***固定壳体4的***空间3内。此时,连接部件2的前端部2a顺畅地通过ZIF用的第一触点14的接触部35,然后,使内侧的Non-ZIF用第二触点15的缝隙S弹性扩开,通过接触部45,然后,如图7所示,利用隔壁56的倾斜面57向第二触点15的第一片部47侧推,使其与止挡部58接触,由此,连接部件2被定位在正规的***位置。然后,关闭盖7,则利用上述加压部40的作用实现连接部件2和第一触点14的接触部35的连接。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取代FPC(FlexibleOrinted Circuit)应用于连接FFC(软平面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或PCB(印制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等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不是从横向而是自上方***连接部件的纵形电连接器。
根据本实施例,利用第二触点15的缝隙S的扩开产生的反弹力和固定壳体4的隔壁56的倾斜面57,通过将连接部件2的前端部2a向弹性臂45的第一片部49侧推,可提高使连接部件2向第二片部15的接触部49靠压的靠压力,得到对接触部49的可靠的接触压力,可提高可靠性。
由此,即使在第二触点15的接触部49的高度产生偏差或使用例如较有刚性的FPC作为连接部件2的情况下,也可使连接部件2可靠地与所有第二触点15的接触部49接触。
通过使第二触点15的弹性臂45的第一片部47大致沿作为收容孔44的相对壁的底板部32,可尽可能降低电连接器1的高度,实现低高度化。
另外,在用于将连接部件2向接触部49侧推的倾斜面57的起点57a配置在比第二触点15的缝隙S更靠上述规定的***方向X侧的情况下,可不受倾斜面57的影响地将连接部件2***缝隙S,不会对***产生不良情况。
由于使第一及第二触点14、15自相互相反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4上,各自的引线部31、46隔着固定壳体4配置在相对的位置,故可极大地消减对电路衬底25的安装面积,和上述低高度化配合可实现电连接器1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Non-ZIF用的第二触点15的弹性臂45的第一片部47可以微小的间隙量d弹性移动,故可使连接部件2可靠地与所有第二触点15的接触部49接触。
如果是上述微小的间隙量d,则几乎不会影响电连接器1的高度,不会损害小型化,尤其是通过使间隙量d为0.02~0.1mm,更理想的是0.04~0.06mm,可可靠地同时实现电连接器1的小型化和向上述接触部49的连接。
通过设置上述的空部位54,使第二触点15的弹性臂45容易挠曲变形,故可更可靠地使第一片部47以间隙量d活动。
但也可采用不设置第二触点15的弹性臂45的第一片部47和底板部32之间的间隙53的结构。
另外,虽然上述中,隔壁56的倾斜面57在第二触点15的接触部49后方(连接部件2的***方向X的内侧)的位置推连接部件2,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在第二触点15的接触部49前方的位置将连接部件2向第一片部47侧推。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可使平型的连接部件沿规定的***方向***的绝缘性固定壳体;由固定壳体支承并可向第一及第二位置移动操作的可动壳体;交替横向排列保持在固定壳体的第一及第二触点,其中,第二触点的接触部与第一触点的接触部相比配置在更靠上述规定的***方向侧,可动壳体在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在与第一触点的接触部之间形成可以无***力状态嵌合连接部件的间隙,同时,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可使连接部件对第一触点的接触部加压,第二触点包括主体部、自该主体部向上述规定的***方向平行延伸并压入壳体的固定孔的固定臂、自主体部向壳体的收容孔内延伸的弹性臂,上述弹性臂包括:具有接触部并大致沿壳体的收容孔的相对壁延伸的第一片部,自该第一片部的前端部折返、在其和第一片部的接触部之间形成可以规定的***力嵌合连接部件的缝隙的第二片部;上述固定壳体包括靠压装置,该靠压装置通过在与缝隙隔开的位置对***第二触点的缝隙的连接部件靠压,可使连接部件对接触部加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自固定壳体的与上述相对壁相反侧的壁向上述相对壁侧延伸设置隔开收容孔的侧部的隔壁,利用设于该隔壁的倾斜面构成上述靠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上述倾斜面的起点配置在比所述缝隙更靠上述规定的***方向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上述第一触点沿与上述规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上,第二触点沿上述规定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上,且第一及第二触点在隔着固定壳体相对的位置具有引线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上述第一触点沿与上述规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上,第二触点沿上述规定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上,且第一及第二触点在隔着固定壳体相对的位置具有引线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上述第一触点沿与上述规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上,第二触点沿上述规定的***方向安装在固定壳体上,且第一及第二触点在隔着固定壳体相对的位置具有引线部。
CNB2004100421685A 2003-05-02 2004-05-08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3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7268/2003 2003-05-02
JP2003127268A JP2004335201A (ja) 2003-05-02 2003-05-02 電気コネクタ
JP127268/03 2003-05-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3014A true CN1543014A (zh) 2004-11-03
CN1277335C CN1277335C (zh) 2006-09-27

Family

ID=3350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21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335C (zh) 2003-05-02 2004-05-0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335201A (zh)
KR (1) KR100591116B1 (zh)
CN (1) CN1277335C (zh)
TW (1) TWI26082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945B (zh) * 2005-11-15 2010-10-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双列直插式连接器
CN102437444A (zh) * 2010-08-11 2012-05-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气的连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4929A1 (en) * 2007-03-16 2008-09-25 Absco., Ltd. Connector device
CN110534930A (zh) * 2019-09-27 2019-12-03 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操作的接线端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945B (zh) * 2005-11-15 2010-10-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双列直插式连接器
CN102437444A (zh) * 2010-08-11 2012-05-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气的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91116B1 (ko) 2006-06-19
TW200428707A (en) 2004-12-16
JP2004335201A (ja) 2004-11-25
KR20040094361A (ko) 2004-11-09
TWI260827B (en) 2006-08-21
CN1277335C (zh) 200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1063C (zh) 电连接器
CN100530833C (zh) 连接器
CN1177393C (zh) 电连接器
CN1286217C (zh) 电连接器的浮动接口
CN1249857C (zh) 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
CN1172408C (zh) 电连接器
CN1204658C (zh) 卡用连接器的退卡机构
CN1941510A (zh) 具有可稳定地***作的致动器的连接器
CN1187867C (zh) 能可靠地校正被连接物***置的连接器
KR101878829B1 (ko) 커넥터
CN1176511C (zh) 软性电路板用连接器
CN1164769A (zh) 具有加强的锁合臂的连接器
CN1476126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
CN1419317A (zh) 扁平柔性电缆用连接器
CN1424790A (zh) 卡连接器
KR20050061582A (ko) 편평형 유연 케이블용 전기 커넥터
CN1175528C (zh) 微电路卡连接器以及在连接器中安装微电路卡的方法
WO2011094701A2 (en) Connector
CN1277335C (zh) 电连接器
CN1427371A (zh) 插件板
WO2017138575A1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277336C (zh) 电连接器
CN1124414A (zh) 电气连接器
CN1289161A (zh) 带弹射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CN1194063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7

Termination date: 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