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7758A - 氢发生器及使用该发生器的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氢发生器及使用该发生器的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7758A
CN1497758A CNA2003101138839A CN200310113883A CN1497758A CN 1497758 A CN1497758 A CN 1497758A CN A2003101138839 A CNA2003101138839 A CN A2003101138839A CN 200310113883 A CN200310113883 A CN 200310113883A CN 1497758 A CN1497758 A CN 1497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urner
air
hydrogen generato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138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西晃
麻生智伦
铃木基启
田口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3101138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97758A/zh
Publication of CN1497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77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发生器,能防止排出CO和氢,以高改质效率生成清洁安全的氢,并能在短时间起动,促进起动时水的蒸发。氢发生器包括:供给含有至少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的原料的原料供给部分;供给水的水供给部分;蒸发来自上述水供给部分的水的水蒸发部分;具有改质催化剂的改质部分,利用水蒸汽改质从上述原料和上述水中生成改质气体;加热上述改质部分的燃烧器;向上述燃烧器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部分;向上述燃烧器供给燃烧用空气的第1空气供给部分,其中,在上述燃烧器排出的燃烧气体通过的燃烧气体流路中设置燃烧催化剂。

Description

氢发生器及使用该发生器的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天然气、LPG、汽油、石脑油、煤油或甲醇等烃系物质作为主原料,发生用于供给燃料电池等用氢设备的富氢气体的氢发生器。
技术背景
根据图9说明以前的氢发生器的结构。以前的氢发生器包括以下部分,即,供给以至少由碳和氢构成的烃系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原料的原料供给部分51、供给改质反应所需水的水供给部分52、和将来自水供给部分52的水进行蒸发的水蒸发部分53。水蒸发部分53与填充了改质催化剂的改质部分54连接。在改质部分54附近设置燃烧器57,在燃烧器57内,设置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分55,和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部分56。
由燃烧器57产生的高温燃烧气体加热改质部分54,作为排出气体从排气口61排出。由改质部分54送出的改质气体送入填充了变质催化剂的变质部分58中。从变质部分58送出的变质气体送入填充了CO氧化催化剂的CO氧化部分59中。在该部分中,通过CO氧化反应,变质气体的CO浓度降至20ppm以下,富氢的生成气体由CO氧化部分59送入燃料电池60中。
在氢发生器内,当提高表示生成的氢相对于供给气体比率的改质效率时,以少量的供给气体可得到更多的氢气。由此而获得经济效益。因此,提高改质效率在开发研制氢发生器中成为重中之重。想要提高改质效率,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将燃烧器57内的空气比减小到接近1.5~1.0并提高燃烧器57的火炎温度的同时,将从排气口61载带出的热量抑制到极小。此处所说的「空气比」是指供到燃烧器57内的空气量对燃烧器57内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之比(供入的空气量/理想空气量)。
然而,在以前的氢发生器中,将空气比取为1.2时,相对于燃烧器57内的燃烧,局部处空气显得不足,排出CO的浓度约为100ppm。进而将空气比降到1.1时,CO的浓度进一步增加,排出的CO浓度达到1000ppm。而且,考虑到由空气供给部分55供给的空气量和从燃料供给部分56供给燃料量的偏差时,空气比不得不设定到1.5,这时,对于空气比1.2的运行,改质效率会降低1~2%。
在起动氢发生器时,从CO氧化部分59送出的生成气体中,会含有20ppm以上的CO,这种生成气体不能供给燃料电池60。在生成气体中,除了CO以外,还含有氢和烃系可燃性气体。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可燃性气体,将起动时的生成气体供给燃烧器57进行燃烧,用于加热改质部分54。
然而,起动时,改质部分54、变质部分58和CO氧化部分59的温度不处于稳定状态,根据温度状态,各部分的反应状态也发生变化。即,来自CO氧化部分59的生成气体的流量和成分都会发生变化。因此,供给燃烧器57的可燃性气体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容易搅乱燃烧器57的燃烧状态,而排出暂时没有完全燃烧的CO和氢气。
进而,起动氢发生器时,来自燃烧器57的燃烧热首先用于加热燃烧器57周围的整个改质部分54。为此,上述燃烧热很难传递到水蒸发部分53,因此水开始蒸发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成为氢发生器起动时间长的原因。
发明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以上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氢发生器,防止排出在减小燃烧器57中的空气比时和起动时容易生成的CO和氢气,可以高改质效率产生纯净安全的氢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氢发生器,可促进起动时的水蒸发,并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动。
为解决以上课题,本发明提供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部分:
供给含有至少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的原料的原料供给部分;
供给水的水供给部分;
蒸发来自上述水供给部分的水的水蒸发部分;
具有改质催化剂的改质部分,利用水蒸汽改质从上述原料和上述水中生成改质气体;
加热上述改质部分的燃烧器;
向上述燃烧器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部分;
向上述燃烧器供给燃烧用的空气的第1空气供给部分;和
设在上述燃烧器排出的燃烧气体通过的燃烧气体流路内的燃烧催化剂。
将上述燃烧器设置在上述水蒸发部分的附近是有效的。
从上述氢发生装置送出的生成气体与来自上述燃料供给部分的燃料混合后供给上述燃烧器是有效的。
上述燃烧催化剂与上述水蒸发部分接触是有效的。
上述燃料催化剂与上述水蒸发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是有效的。
上述燃烧催化剂涂敷在上述水蒸发部分的表面上是有效的。
上述燃烧气体流路的燃烧气体温度为100℃以上、200℃以下是有效的。即,最好将上述燃烧催化剂配置在上述燃烧气体流路内能使上述燃烧气体的温度达到上述范围内的位置上。
上述燃烧气体流路围绕在上述改质部分的周围,上述水蒸发部分围绕着上述燃烧气体流路是有效的。
在上述燃烧器和上述燃烧催化剂之间,备有向上述燃烧气体流路供给空气的燃烧催化剂用的第2空气供给部分是有效的。
从上述第1空气供给部分供给的空气量相对于上述燃烧器内燃料的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之比在1以下,从上述第1空气供给部分供给的空气量和从上述第2空气供给部分供给的空气量之合计量相对于上述燃烧器内燃料的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之比在1以上,如此从上述第2空气供给部分供给空气是有效的。
上述燃烧催化剂载带在由波纹状金属薄板和/或平板状金属薄板构成的载体上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燃烧催化剂由载体和载体上载带的催化剂种类构成。
上述燃烧催化剂为蜂窝状和/或颗粒状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载体可以是蜂窝状的,催化剂本身可以是蜂窝状的或颗粒状的。
进而,本发明提供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上述氢发生器、和利用含有氧的氧化剂气体和含有从上述氢发生器供给的氢的改质气体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
根据本发明,在氢发生器中,可获得不含有CO和氢的清洁的排出气体,使用这种排出气体可促进水的蒸发,实现很高的改质效率。
在起动氢发生器时,可产生不含CO和氢的排出气体,通过促进水的蒸发,可缩短起动时间。
再有,通过用水蒸发部分围绕在改质部分周围,可由水蒸发部分回收改质部分的释放热量,达到有效利用热量。
再有,本发明中,将燃烧催化剂用的空气供给到燃烧器和燃烧催化剂之间,能进行确实燃烧催化剂中的反应,从而可抑制CO从排气口排出。
起动时,将供给燃烧器的空气量相对于燃烧器内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之比取为1以下,并将供给到燃烧器和燃烧气体流路中的总空气量相对于燃烧器内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之比取为1以上,可增加燃烧催化剂中的燃烧量,并能进一步促进水的蒸发。
再有,将燃烧催化剂载带在由波纹形状和/或平板形状的金属薄板构成的载体上,可将最适宜形状的燃烧催化剂内装到热容量小的燃烧气体流路中。
将燃烧催化剂涂敷在水蒸发部分的壁面上,例如,通过形成层状的燃烧催化剂部分,可促进水的蒸发。
在改质部分的壁面上设置多个传热的散热片,通过将燃烧催化剂涂敷在这些散热片上,可增大向改质部分的传热量,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氢发生器结构图。
图2是改质效率和CO浓度相对于空气比的特性图。
图3是表示设置燃烧催化剂效果的特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氢发生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氢发生器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氢发生器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燃烧催化剂载体的构成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氢发生器结构图。
图9是以前的氢发生器结构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氢发生器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氢发生装置结构的示意纵向剖面图。图1所示的氢发生装置具有供给进行改质反应的原料的原料供给部分1,在原料供给部分1的下游侧设有脱硫部分1A,用于降低原料气体中所含的硫等催化剂中毒的成分浓度。水供给部分2供给改质反应所必要的水,并与将供给的水进行蒸发的水蒸发部分3连接。来自水蒸发部分3的水蒸汽和来自原料供给部分1的原料,导入填充了以Ru为主成分的改质催化剂的改质部分4中。
在改质部分4附近设置燃烧器7,分别与供给燃烧用空气的第1空气供给部分5和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部分6连接。由燃烧器7产生的燃烧气体通过改质部分4的周围从排气口8排出。在水蒸发部分3附近的燃烧器7和排气口8之间的燃烧气体通路中设置燃烧催化剂12,其构成是将白金催化剂载带在耐热性高的金属薄板上。由改质部分4送出的改质气体送入填充了变质催化剂的变质部分9中。将来自变质部分9的变质气体送入填充了CO氧化催化剂的CO氧化部分10中。这样,将来自CO氧化部分10的生成气体送往燃料电池11。
此处,由原料供给部分1供给的原料和由燃料供给部分6供给的燃料是将至少由碳和氢构成的烃系化合物作为主成分。例如,有天然气(民用煤气)和LPG等气体状烃燃料,以及汽油、煤油和甲醇等液体状烃系燃料等。
原料供给部分1、水供给部分2、第1空气供给部分5和燃料供给部分6中的流量可利用泵或风扇等进行调整。而且,也有在泵或风扇等的下游侧设置阀门等流量调节器的方法。虽然没有专门图示,但本发明中上述供给部分都具有流量调节功能。
另外,图中的箭头表示燃烧气体的流向。
说明在上述构成中,使用民用煤气分别作原料和燃料时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将来自原料供给部分1的民用煤气、和在水蒸发部分3中从来自水供给部分2的水生成的水蒸汽的混合气体供入到由燃烧器7加热到600~700℃的改质部分4中,进行改质反应。由改质反应得到的改质气体送入变质部分9中,由变质反应得到的变质气体送入CO氧化部分10中。
在CO氧化部分10内,通过CO氧化反应,得到CO浓度在20ppm以下的富氢的生成气,这种生成气送往燃料电池11。此时,由第1空气供给部分5送入燃烧器7内的空气量若接近于燃料的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空气比为1.0),则火炎温度变高,也提高了燃烧气体的温度,并能增加向改质部分4的传热量。由于空气量减少相应地燃烧气体的流量也减少,所以即使气体温度相同,也减少了由排气口8排出的排出气体中的热量。因此,能有效地利用燃烧器7的燃烧热,从而可提高改质效率。
由于燃烧器7燃烧的是含氢的改质气体,所以从难以产生逆火的安全燃烧方面考虑,使用扩散燃烧的燃烧器比使用预混合燃烧的燃烧器更好。虽然在原料气体的民用煤气中含有硫成分,但由于脱硫部分1A将硫成分去除到很低的浓度,所以能抑制下游侧的催化剂中毒劣化。燃烧催化剂12可以是将白金催化剂载带在金属薄板上构成,但也可以将白金催化剂载带在波纹状载体上,还可以将白金催化剂载带在颗粒状的载体上,在这些情况下,可增大燃烧气体与燃烧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此处,图2中示出了相对相空气比的改质效率,和来自燃烧器7的燃烧气体中(燃烧催化剂的上游部分)的CO浓度。将空气比从1.5减小到1.1时,可知改质效率约增高了2%。然而,由燃烧器7排出的CO浓度在空气比1.2时约为50ppm,而在1.1时约为1000ppm。这是因为,就燃烧器7的特性而言,总体讲,对于民用煤气,虽然燃烧用空气剩余少,但存在局部空气不足的部位,排出的是燃烧不完全的CO。根据条件,也可能不仅排出CO,而且也排出氢气。
因此,本发明中,在燃烧器7和排气口8之间的燃烧气体流路中设置燃烧催化剂12。燃烧气体的温度在排气口8处为100℃左右,在燃烧气体流路中间,会高于此温度。因此,燃烧催化剂12达到100℃以上的温度状态。由于燃烧催化剂12载带了白金催化剂,在100℃的温度下只要有少许的氧,即可使CO充分进行氧化反应。而且,由于氢相对于催化剂温度的反应性高于CO,所以如果达到CO反应的温度,也可以使氢进行氧化反应。
以下图3表示在燃烧催化剂12前和后的燃烧气体中的CO浓度。即使从燃烧器7排出CO,也会由燃烧催化剂12氧化,即使将空气比减小到1.05,从排出口8也几乎不排出CO。因此,如果将空气比设定为1.2。即使民用煤气和空气的供给量多少产生偏差,空气比减少10%左右,也不会排出CO,从而实现了高改质效率、清洁安全的排气。
也包括下述的实施形态,虽然没有图示,但本发明的氢发生器最好具有控制部分。利用该控制部分,可以控制原料供给部分、水供给部分、水蒸发部分、改质部分、燃烧器、燃料供给部分、第1空气供给部分和第2空气供给部分等。
<实施形态2>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的氢发生器结构图。实施形态2的氢发生器的结构和上述实施形态1的氢发生器大致相同,其不同点是在CO氧化部分10和燃料电池11之间设有三通阀13。通过切换该三通阀13,将来自CO氧化部分10的生成气体供给燃料电池11,或者经过通路13a供到燃烧器7和燃料供给部分6之间的部分内。这样,起动氢发生器时,可将三通阀13切换到燃烧器7一侧。
说明上述结构中起动氢发生器时的工作原理。首先,利用由燃料供给部分6供给的民用煤气和由空气供给部分5供给的空气,在燃烧器内7形成火炎,加热改质部分4和水蒸发部分3。若水蒸发部分3的温度升高,形成水蒸发状态,则通过由水供给部分2供给水并产生水蒸汽,由原料供给部分1供给民用煤气,将水蒸汽和民用煤气的混合气体供入到改质部分4内。
在改质部分4的温度为没有引起改质反应的温度时,将水蒸汽和民用煤气原样通过改质部分4,通过变质部分9和CO氧化部分10,由三通阀13送入燃烧器7内。虽然由燃料供给部分6向燃烧器7内供给了民用煤气,但是,当由三通阀13从CO氧化部分10供给民用煤气时,将停止由燃料供给部分6供给民用煤气,只由来自CO氧化部分10的民用煤气在燃烧器7内进行燃烧。
这时,改质部分4的温度达到改质催化剂的反应温度时,在改质部分4内1摩尔的民用煤气可生成4、6摩尔的氢。因此,在改质部分4内产生4.6倍的体积膨胀,所以一口气可将滞留在变质部分9和CO氧化部分10内的民用煤气和水蒸汽压向燃烧器7一侧。那时,反应比率因改质催化剂的温度而改变,所以由改质部分4送出的气体的流量和组成激烈地变化,因此,在燃烧器7内的火炎很容易变成不稳定状态。
即使在变质部分9和CO氧化部分10内反应也会随温度变化,供给到燃烧器7内的气体的量和组成也时刻在变化。因此,在燃烧器7内的火炎起动时,特别容易形成不稳定状态,只要引起局部不完全燃烧状态,则有时会排出可燃性气体的CO和氢。
因此,若在燃烧气体流路中设置燃烧催化剂12,即使排出含有CO和氢的燃烧气体,只要存在少量空气,CO和氢就能进行氧化反应,就能将从排气口排出的CO和氢抑制到最小限度。
<实施形态3>
图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氢发生器结构图。实施形态3的氢发生器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氢发生器大致相同,其不同点是设置围绕在改质部分4周围的水蒸发部分3,进而,在滞留水的水蒸发部分3的部分和改质部分4之间,在使燃烧气体温度达到200℃以下的燃烧气体流路的部分设置燃烧催化剂14。
上述构成中,由于水蒸发部分3围绕在改质部分4的周围,所以正常运行时,由高温的改质部分4向周围释放的热能传递到水蒸发部分3。因此,来自改质部分4的释放热有效地用于水的蒸发,同时,由于水蒸发时的蒸发潜热很大,所以水蒸发部分3的表面保持比较低的温度。因此,能将水蒸发部分3的释放热抑制到最低,有效使用了燃烧器7的燃烧热,从而提高了改质效率。
进而,起动时,如实施形态2中说明的,从燃料供给部分6供给的民用煤气和从空气供给部分5供给的空气在燃烧器7内形成火炎。首先,来自燃烧器7的燃烧热用来加热燃烧器7的周围及其附近的改质部分4,设在改质部分4周围的水蒸发部分3不易被加热。因此,在水蒸发部分3的温度达到水开始蒸发的温度时,燃烧器7的周围和改质部分4被加热到某种程度,燃烧器7的燃烧热开始用来加热水蒸发部分3,所以起动后,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里,在位于水蒸发部分3的内侧下部的燃烧气体流路中设置燃烧催化剂14。燃烧催化剂14的温度在水蒸发部分3的水开始蒸发之前由燃烧气体升温到50~60℃。这时,起动时的燃烧器7内的火炎形成不稳定状态,燃烧气体中含有CO和氢时,在燃烧催化剂14中进行氧化反应。因此,在燃烧催化剂14中使CO燃烧的同时,该燃烧热多少也能加热水蒸发部分3,所以能促进水的蒸发,因此,也能缩短氢发生器的起动时间。
由于燃烧气体的温度在200℃以下,即使CO和氢在催化剂上引起氧化反应,但通过向积存水的邻接的水蒸发部分3传递热量,燃烧催化剂14的温度也不会大大超过200℃。因此,能抑制高温引起催化剂活性的降低,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使燃烧催化剂14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实现了清洁安全的氢发生器。
<实施形态4>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氢发生器结构图。实施形态4的氢发生器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3的氢发生器大致相同,其不同点是在燃烧器7和燃烧催化剂14之间设置了燃烧催化剂用的第2空气供给部分15。
该构成中,从催化剂燃烧用的第2空气供给部分15多少供与空气时,即使在仅由残存在来自燃烧器7的燃烧气体中的氧在燃烧催化剂14中还不能将由燃烧器7排出的CO完全氧化的情况下,由于在燃烧催化剂14的上游侧能供给充足量的空气,所以能使CO完全氧化反应。与此同时,燃烧热也能加热水蒸发部分3。
特别是起动时,将由空气供给部分5供给的空气量相对于由燃料供给部分6供给的燃料的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之比(空气比)取为1.0以下,或比1.0更小,将由上述空气供给部分5供给的空气量和由燃烧催化剂用第2空气供给部分15供给的空气量之合计量相对于燃烧器7中燃料的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之比(空气比)取为1.0以上时,就能促进水的蒸发。
即,通过使空气比小于1.0,使燃烧器7为不完全燃烧的状态。将含有未燃烧的可燃性成分的燃烧气体与适量的空气混合成来自燃烧催化剂用第2空气供给部分15的空气比为1.0以上,并供与燃烧催化剂14中。这样,可通过燃烧催化剂14使燃烧气体中的未燃烧成分完全燃烧。由于燃烧催化剂14设置在水蒸发部分3内侧下部的易贮水的位置上,所以由燃烧热加热水蒸发部分3,促进了水的蒸发。
这里,越减小燃烧器7内的空气比,越能增加从燃烧器7流入燃烧气体流路中未燃烧成分的量,所以也就增加了燃烧催化剂14中应燃烧而未燃烧成分的总量,燃烧热增多,水蒸发部分3的加热量也增多。因此,可促进水的蒸发,并能缩短氢发生器的起动时间。
图7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5的氢发生器中使用的燃烧催化剂的载体构成图的示意斜视图。图7所示的载体是由Fe-Cr-Al制的平板状金属薄板16(板厚0.05mm)和波纹状金属薄板17组合而构成。由于使用金属板,所以易制作成适合燃烧气体流路形状的载体,通过平板状和波纹状的组合,可在载体上形成燃烧气体流动的小单元通道(空间)17a。由此,可增大燃烧气体与燃烧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高催化剂反应的效率。进而,由于金属薄板的热容量小,金属薄板的温度立刻上升到流动的燃烧气体的温度,所以可从起动时的初期阶段进行燃烧催化剂中的氧化反应。
这里,若降低波纹状金属薄板的波峰高度,则可减小与平板状金属薄板之间形成的通道的大小可减小,如果增高上述波峰的高度,可增大通道的大小。关于该通道的尺寸,可根据载带的燃烧催化剂的量和燃烧气体的流量等适当设定。
图7中示出了1块平板状金属薄板和2块波纹状金属薄板的组合实例,至于波纹的形状、波峰的数量、组合方法,载体的材质等,只要燃燃催化剂能发挥功能,可采用任意的构成。
可以使用凹凸状金属薄板、齿形状金属薄板或コ字状金属薄板等与平板状金属薄板重合时能形成空间(通道)形状的金属薄板来取代波纹状金属薄板。当然,也可以将能形成空间形状的金属薄板彼此重合使用。
在上述实施形状中,作为燃烧催化剂的催化剂种类使用了白金,但并不仅限于白金,例如,钯和铑等白金系金属、铜、铁和锌等过渡金属等,只要能使CO进行氧化反应的,就可以使用。
<实施形态5>
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氢发生器构成图。该实施形态的氢发生器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氢发生器大致相同,但有以下不同点。即,在本实施形态中,不将燃烧催化剂的催化剂种类载带在载体上,而是将催化剂种类涂敷在燃烧气体流路中面向水蒸发部分3的壁面上,形成燃烧催化剂部分12A。进而,在燃烧气体流路中,在改质部分4的壁面上,相对于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多个板状的传热散热片,将燃烧催化剂种类涂敷在该传热散热片上,在传热散热片上形成燃烧催化剂部分12B。
本实施形态中,通过燃烧催化剂部分12B中的燃烧反应,降低燃烧气体中的CO,同时,由于该燃烧热传递到改质部分4中,从而提高了改质部分4的热效率。进而,由于通过在改质部分4的进行吸热反应的部分上设置燃烧催化剂部分1213,能有效地将所需热量传递到改质反应中,所以能提高转化率,增加氢生成量。在燃烧催化剂部分12A内,因燃烧反应减少了燃烧气体中的CO,同时,由于其燃烧热传递到水蒸发部分3,所以水蒸发部分3能稳定地产生水蒸汽。由此,改质反应稳定,得到的氢量稳定。

Claims (13)

1、一种氢发生器,其特征是,包括:
供给含有至少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的原料的原料供给部分;
供给水的水供给部分;
蒸发来自上述水供给部分的水的水蒸发部分;
具有改质催化剂的改质部分,利用水蒸汽改质从上述原料和上述水中生成改质气体;
加热上述改质部分的燃烧器;
向上述燃烧器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部分;
向上述燃烧器供给燃烧用空气的第1空气供给部分;
在上述燃烧器排出的燃烧气体通过的燃烧气体流路内设置的燃烧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上述燃烧器设置在上述水蒸发部分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从上述氢发生器送出的生成气体与来自上述燃料供给部分的燃料混合后供给上述燃烧器。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上述燃烧催化剂与上述水蒸发部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上述燃烧催化剂与上述水蒸发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上述燃烧催化剂涂敷在上述水蒸发部分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上述燃烧气体流路中的燃烧气体温度在100℃以上、20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上述燃烧气体流路围绕在上述改质部分的周围,上述水蒸发部分围绕着上述燃烧气体流路。
9、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在上述燃烧器和上述燃烧催化剂之间,具有向上述燃烧气体流路供给空气的燃烧催化剂用的第2空气供给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从上述第1空气供给部分供给的空气量相对于上述燃烧器中燃料的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之比在1以下,从上述第1空气供给部分供给的空气量和从上述第2空气供给部分供给的空气量的合计量相对于上述燃烧器中燃料的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之比在1以上,如上述方式从第2空气供给部分供给空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上述燃烧催化剂载带在由波纹状金属薄板和/或平板状金属薄板构成的载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氢发生器,其特征是上述燃烧催化剂是峰窝状和/或颗粒状。
13、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具有权利要求1记载的氢发生器,和利用含有氧的氧化剂气体和含有从上述氢发生器供给的氢的改质气体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
CNA2003101138839A 2002-10-10 2003-10-10 氢发生器及使用该发生器的发电装置 Pending CN14977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3101138839A CN1497758A (zh) 2002-10-10 2003-10-10 氢发生器及使用该发生器的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7300/2002 2002-10-10
CNA2003101138839A CN1497758A (zh) 2002-10-10 2003-10-10 氢发生器及使用该发生器的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7758A true CN1497758A (zh) 2004-05-19

Family

ID=3425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3101138839A Pending CN1497758A (zh) 2002-10-10 2003-10-10 氢发生器及使用该发生器的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977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508A (zh) * 2017-11-17 2019-05-24 韩国能量技术研究院 原料预热部一体型水蒸气改质器及含其的氢制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508A (zh) * 2017-11-17 2019-05-24 韩国能量技术研究院 原料预热部一体型水蒸气改质器及含其的氢制备***
CN109798508B (zh) * 2017-11-17 2020-11-03 韩国能量技术研究院 原料预热部一体型水蒸气改质器及含其的氢制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4722C (zh) 燃烧器,燃料重整设备,燃料电池***及启动燃料重整***的方法
US8397509B2 (en) Catalytic engine
US8061120B2 (en) Catalytic EGR oxidizer for IC engines and gas turbines
CN1216795C (zh) 燃料改良***及其控制
US6508209B1 (en) Reformed natural gas for power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438734B2 (en) Direct water vaporization for fuel processor startup and transients
US6405720B1 (en) Natural gas powered engine
US6655130B1 (en) System and controls for near zero cold start tailpipe emissions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WO2003033888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fuel reforming
US20050132650A1 (en) Fast light-off catalytic reformer
WO2012039183A1 (ja) アンモニアからの水素の製造方法
KR20040032784A (ko) 수소발생장치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발전장치
CN1324748C (zh) 氢生成装置和具备该氢生成装置的燃料电池***
JP2010216274A (ja) 動力発生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発生方法
JPH10265201A (ja) 燃料電池用改質装置
JP2003335503A (ja) 水素生成装置
CN101421181A (zh) 氢生成装置、具备该装置的燃料电池***以及其运行方法
JP2006506793A (ja) Pem燃料電池電力プラントにおけるアノード排出ガス流を燃焼するバーナ
EP1269006A1 (en) Gas powered engine having improved emissions
JP2004149407A (ja) 水素発生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発電装置
CN101573289A (zh) 使燃料和氧化剂反应形成气体重整产物的重整器和方法
US9957888B2 (en) System for generating synga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thereof
CN1497758A (zh) 氢发生器及使用该发生器的发电装置
Goebel et al. Fast starting fuel processor for automotive fuel cell systems
JP2001348204A (ja) 燃料改質方法及び燃料改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