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2947A - 一种特别用于流化床反应器装置的离心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特别用于流化床反应器装置的离心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82947A
CN1482947A CNA028033787A CN02803378A CN1482947A CN 1482947 A CN1482947 A CN 1482947A CN A028033787 A CNA028033787 A CN A028033787A CN 02803378 A CN02803378 A CN 02803378A CN 1482947 A CN1482947 A CN 1482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eparator
chamber
pipelin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33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8779C (zh
Inventor
丹尼尔·巴廖内
���͵¡���÷����
吉恩·克劳德·赛梅代德
ά
皮埃尔·戈维尔
��ά����Ī��
吉恩·泽维尔·莫里
以玛利·弗洛雷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OSTERM (SWIS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TERM (SWISS) AG filed Critical OSTERM (SWISS) AG
Publication of CN1482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2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87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87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02Construction of inlets by which the vortex flow is generated, e.g. tangential admission, the fluid flow being forced to follow a downward path by spirally wound bulkheads, or with slightly downwardly-directed tangential admission
    • B04C5/04Tangential in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08Vortex chamber constructions
    • B04C5/081Shapes or dimens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yclones (AREA)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一种从气体中分离颗粒的离心分离器(1),包括分离器室(10),分离器室(10)具有上部(12),上部具有内表面相垂直的至少三个基本垂直平面壁(12A、12B、12C);下部(14);在其中形成垂直气体涡流的装置,包括并靠近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形成的第一角(C1)的待除尘气体的入口(18)、已除尘气体出口(22)和分离颗粒出口(15、20)。分离器包括加速管道,加速管道具有位于管道第一端的第一横截面,第一横截面明显大于在第二端的第二横截面。第二端(15B)连接于待除尘气体的所述入口,所述入口位于第一角部同时与所述第二壁形成钝角,并且第二端沿着面向分离器室的方向向下倾斜。

Description

一种特别用于流化床反应器装置的离心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气体中分离颗粒的离心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室,该分离器室包括由多个壁沿水平方向限定的上部和水平横截面向下缩小的下部,分离器具有将垂直气体涡流限制于其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待除尘气体的并形成于室上部的入口、用于已除尘气体的并形成于室上部的出口和形成于室下部的分离颗粒出口,上部的所述壁包括至少第一、第二和第三基本垂直的平面壁,这些平面壁彼此一个接一个地沿所述气体涡流流动方向设置,并形成所述上部的三个基本垂直的平面内表面,要除尘的气体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形成的第一角部附近,第一和第二壁的内表面基本相垂直,而第二和第三壁的内表面基本相垂直。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离心分离器,该离心分离器用于具有反应器室、离心分离器和热回收后部通道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装置,反应器装置包括用于将流化气体引入反应器室并在所述室中保持颗粒流化床的部件。
更确切地说,这种反应装置是一个锅炉装置,其中,燃料颗粒(为了对硫磺进行吸附可适当地向这些燃料颗粒中加入吸附剂颗粒)在反应室内燃烧,这种反应装置也被称作燃烧炉或燃烧室,其中,所产生的热量在后部通道中被回收,这种反应装置也被称作通道锅炉,用于产生能量(例如用于驱动发电涡轮机)。
背景技术
在这样的反应器装置中,使待除尘气体(包括颗粒)由反应器室流入对气体进行除尘的分离器。从分离器排出分离的颗粒能将其直接或间接再引入到反应器室中即所谓的燃烧室中。已除尘的气体由分离器流入后部通道,在此通过位于后部通道中的热回收区域回收气体的热量。
离心分离器应用于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该分离器必须能耐很高的温度,气体和颗粒的混合物进入温度大约为850℃的分离器,颗粒对分离器壁有磨损作用。颗粒装填量可达到20kg/m3
因此,这些壁必须具有能耐高温和耐磨损的坚固结构。
在普通分离器中,分离器室呈横截面为圆形的圆筒形。
这样的形状具有良好分离能力,因为其适应了产生在室内的涡流***,使得基本避免了影响分离效率的反作用如湍流。
但是,该普通分离器的圆筒形壁的制造成本很高。如上所述,当壁必须被加热和要求其耐磨损时,则这一缺点更突出。
欧洲专利EP0730910B中公开了一种分离器室上部设有平面壁的分离器。该分离器具有由这些平面壁形成的其内部气体空间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呈多边形如矩形或方形。
该分离器比上述普通分离器易于制造和装配。
但是,欧洲专利EP0730910公开的呈多边形如矩形或方形的内气体空间所具有的分离效率很低,因为其中产生的涡流不能形成这样的形状。
提高分离效率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串联或并联的几个分离器。但是,该技术方案成本高而且笨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分离器,该分离器克服上述缺点,结构简单,具有很高分离效率并且很小巧。
本发明分离器通过以下结构实现上述目的,其中:包括加速管道,加速管道用于使所述管道中循环的气体和颗粒混合物在进入所述分离器室之前,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进行加速,在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加速管道第一横截面明显大于在所述第二端的所述加速管道第二横截面;加速管道的第二端连接待除尘气体的所述入口,入口位于第一角同时与所述第二壁形成钝角;以及加速管道的所述第二端沿着面向分离器室的方向向下倾斜。
第一横截面垂直于在加速管道第一端的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流动方向,第二横截面垂直于在该管道第二端的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流动方向。
本发明加速管道设置在具有至少其一些壁的分离器中,这些壁为基本平面壁,彼此相垂直,使得该分离器达到差不多与圆柱形普通分离器效率相同的分离效率,所述圆柱形具有圆形横截面。然而,本发明分离器比普通分离器成本低,而且易于制造和装配。
首先,由于加速管道,气体和颗粒混合物以高速进入分离器室,使得引起分离的离心力增大。
其次,加速管道在加速管道与分离器室的连接处的下倾斜使气体和颗粒流具有向下的定向分量,使得在该流动中包含的颗粒更易于向着颗粒出口落下,而不再在产生于分离器室的涡流中向上再循环。当涡流外循环切线速度的向下分量增大时,使颗粒要向上再循环的趋势达到最小。
涡流具有向下流动的外循环和向上流动的内循环。
加速管道与分离器在远离第二角部的第一角部处连接。当通过涡流外循环带动的流动到达该第二角部时,流动已经由涡流向下偏转,意味着流动到达第二角部的水平面低于待除尘气体入口的水平面。(随待除尘气体入口与第二角部之间距离增大的)水平面之差越大,分离效率越好。
确定加速管道关于分离器室的方向,以便关于分离器室中所产生涡流或多或少形成切向流动方向。该定向使具有其合适曲率的涡流得以在室的入口形成。而且,管道的第二端和分离器第二壁之间的钝角,避免了管道中与气体分离的颗粒在所述管道和所述室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加速。
有利的是,加速管道的第二端在该室的第一角部处与分离器室的第一壁连接,同时与该室的第二壁形成至少120°的角度。
有利的是,加速管道的第二端沿在所述第二端的所述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流动方向向下倾斜。
沿流动方向的向下倾斜使流动具有向下的定向分量。
有利的是,在所述第二端基本垂直于所述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中,第二端还沿向着分离器第二壁的方向向下倾斜。
如下所述,倾斜使颗粒收集在加速管道的外侧,同时气体和颗粒的混合物在该管道中循环,以便被引入几乎不在气体中再循环的分离器室内。
有利的是,加速管道具有多个壁部,所述多个壁部至少包括在所述管道第二端的底壁部,该底壁部沿向着分离器室的方向向下倾斜。
有利的是,这些壁部包括置于加速管道外侧上的拱背壁部,并且所述底壁部沿向着所述拱背壁部的方向向下倾斜。
有利的是,加速管道第一端的第一横截面是所述加速管道第二端的第二横截面的1.3至2.2倍。
第一和第二横截面之间这样的关系使气体和颗粒混合物在加速管道中显著加速。
根据本发明另一有益的特征,分离器包括设置在第二角部的偏转壁装置,该偏转壁装置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壁之间形成以便形成所述第二和第三壁内表面之间的非垂直过渡。
偏转壁装置设置在第二角部中,在所述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室后,室内气体空间的该角部中首先受到颗粒和气体混合物流的作用。偏转壁装置使流动在该角部偏转,从而该流动以要求的曲率从第二壁向着第三壁流过,而没有任何显著逆流如产生于该角部的湍流。
本申请人已经确定,一旦流动越过分离器入口而首先受到流动影响的室的该第二角部对于分离效率来说是最重要的。由于具有偏转壁部件,室中的流动具有其合适曲率,使得不仅在第二角部基本避免了湍流,而且在室的另一角部限制了湍流。
湍流具有向下流动的外循环和向上流动的内循环。结果是,在室内区域中产生的趋于使气体中颗粒再循环的逆流受到在所述第二角部之后的流动的影响,则该区域受到影响的水平面会低于首先受流动影响的所述第二角部水平面。因此,如果颗粒在该区域的流动中再循环,则其更难于向上带动这些颗粒而足以使其通过已除尘气体的出口并离开分离器室。
偏转壁装置可以是分离器室的部分外壁,连接在第一和第三壁之间。
偏转壁装置还能由一个或几个内壁件构成,这些内壁件设置在分离器室的内侧,处于所述室第一和第三壁之间的角部中,第一和第三壁在所述角部连接在一起。
有利的是,偏转壁装置可以包括偏转壁部件,该偏转壁部件具有基本平面内表面,它与第二壁构成的角度基本等于在入口管道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的角度。
在变化的实施例中,偏转壁装置包括具有凹形内表面的偏转壁部件。
在偏转壁装置的有益实施例中,分离器室的上部由四个基本垂直的平面壁限定,所述平面壁的内表面限定水平横截面,所述水平横截面大致按照矩形横截面形成,在该矩形横截面中,偏转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角部中。
在该有益实施例中,分离器室具有非常简单的形状,易于制造并且成本低。当分离器室具有如下详述的水壁结构时,上述的准矩形横截面是特别有益的。
在第一个关于分离器室下部的有益变形中,该下部呈具有向下会聚壁的金字塔形状。
在甚至在分离器室下部,该金字塔形状也具有保持涡流关于其垂直轴呈对称的优点。
在第二有益变形中,分离器室上部具有设置在其所述第一和第三壁之间的第四基本垂直平面壁,并且所述室的下部包括四个壁,其中第一、第二和第四基本垂直平面壁沿垂直方向延伸,作为上部的所述第一、第三和第四壁的下延伸部,而该下部的第二壁是基本平面壁,所述基本平面壁在上部的所述第二基本垂直平面壁下面延伸,并向着下部的所述第四基本垂直平面壁倾斜。
该第二有益变形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并非常易于制造。
本发明的分离器由于其具有紧凑的结构而特别用于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装置中,该分离器能确保高的温度及其高的分离效率。因此,反应器装置包括通过加速管道将待除尘气体从反应器室输送到分离器的部件、通过已分离颗粒的出口从分离器排出分离颗粒的部件和通过已除尘气体的出口将已除尘气体从分离器输送到后部通道内的部件。
反应器室和分离器之间的加速管道24明显提高了分离器效率,并使要燃烧的燃料和用于俘获硫而引入的吸附剂在反应器循环中的停留时间延长。确实,停留时间减小了要分离颗粒的平均尺寸,这有益于热传递。
有利的是,加速管道由反应器室侧壁向分离器上部的所述第一壁延伸。
因此,由于加速管道位于由反应器室侧壁和反应器室上部第一壁之间的角度形成的凹槽内,因此加速管道不显著使反应器装置整体变庞大。
有利的是,分离器上部具有设置在其所述第一和第三壁之间的第四基本垂直平面壁,第四壁是分离器和后部通道之间的公共壁。
而且有利的是,分离器上部的第一壁平行于后部通道和反应器室之间的公共壁,该公共壁是后部通道的前壁和反应器室的后壁,而所述室具有侧壁,该侧壁平行于分离器上部的第四壁并可能与所述第四壁成直线排列。
通过阅读以下借助非限定性实施例而给出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将清楚理解本发明。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分离器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平面II-II的截面图;
图3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变形;
图4是类似于图2和3的另一种变化实施例的视图;
图5是沿图1中箭头V所示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线VI-VI的横截面图;
图7是包括本发明分离器的反应器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反应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线IX-IX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沿图8中箭头X方向的侧视图;
图11是图7中分离器1和反应器装置后部通道之间的公用壁的水平横截面图;
图12是类似于图10的侧视图,示出了一变化的实施例;
图13是沿图12中线XIII-XIII的垂直横截面图;以及
图14是一变化实施例的反应器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离心分离器1,该分离器1具有包括上部12和下部14的分离器室10。
由多个壁沿水平方向限定的上部12,包括为基本垂直平面壁的第一壁12A、第二壁12B、第三壁12C和第四壁12D。在本发明分离器中,至少前三个壁12A、12B和12C为基本垂直的平面壁。
室10的上部12具有沿其整个高度基本恒定的水平横截面。
加速管道16与用于要除尘的气体的入口18连接,以便将气体和颗粒的混合物输送到室的上部。
入口18设在第一壁12A中,靠近第一壁与第二壁12B形成的角部C1。
室10的下部14呈漏斗形,具有沿向下方向缩小的水平横截面。
下部具有四个壁14A、14B、14C和14D,分别在上部的壁12A、12B、12C和12D下面延伸。这四个壁14A、14B、14C和14D关于垂直方向倾斜,使得分离器室的下部14呈具有向下会聚壁的金字塔形部(即金字塔形部的顶冲着下方)。例如,金字塔形部壁关于水平方向倾斜45°至80°,70°左右较合适。
壁14A、14B、14C和14D的下边缘形成矩形(最好为方形)开口15,出口通道20连接于矩形开口15,由此形成与气体分离的颗粒的出口。
室10上端具有已除尘气体出口。更详细地说,在室上部12的顶部12E中形成开口22,其位于该顶部的中部区域,能与开口15沿垂直方向成直线排列或关于其向着壁12D和/或壁12A偏置。
用于在开口22(如下所述,该开口22冲着废气室)之上产生废气压的装置(未示出),使气体通过该开口22排出分离器10。
因此,由于入口18和出口15、22的相应排列以及由于合适的气体速度,而在室10中产生涡流。气体和颗粒流通过入口18进入室内并进行旋转,同时沿着室壁向下流动,由此形成涡流的外循环,其中由于离心力而使颗粒与气体分离。
在下部14,循环逆转并产生内循环,该内循环在外循环内旋转同时向上流动。
在内循环中还带有的一些颗粒可以通过离心力得以分离,并接着通过外循环向下输送。
内循环的已除尘气体通过开口22流入室10,而分离的颗粒通过出口20离开该室。
加速管道具有第一端15A和第二端15B,如下所述,第一端15A适于连接包含气体和颗粒混合物的室如流化床反应器装置的燃烧室,而第二端15B通过其入口18连接分离器室。
如图2所示,加速管道16的横截面S1垂直于气体和颗粒混合物的流动方向D1,并且明显大于管道16的横截面S2,横截面S2垂直于气体和颗粒混合物的流动方向D2,S1最好比S2大1.3至2.2倍,例如大2倍。
加速管道在分离器室的第一角部C1与分离器室连接,管道的外侧壁直接连接在角部C1处的室第二壁12B。
加速管道的第二端与分离器室的第二侧壁12B形成钝角。更精确地说,这样的钝角β在第二壁内表面和管道16外侧壁部16A内表面之间。鉴于加速管道中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流的球形弯曲,外侧壁部16A是管道16关于曲率中心最远的侧壁部。该外侧壁部还是被称为拱背的壁部,而相对侧壁部16B还称为拱里壁部。
该角度至少为120°是合适的,或至少为135°更合适。如下所述,加速管道可以由几个直线管道部构成,它们之间形成角度。根据该管道部数量和彼此的方向,角度β可以基本等于155°或甚至基本等于180°。
如图1所示,加速管道,至少在其第二端沿冲着分离器室的方向向下倾斜。
如图5所示,更准确地说,在流动方向D1中,管道16的下壁部16C沿与水平方向成角度α的方向向下倾斜。角度α的有益范围是10°和40°之间,等于30°比较合适。
图6示出了在一个有益的实施例中,下壁16C还在沿所示的垂直于流动方向D1的横截面中倾斜。确实,底壁16C向着管道16的外侧壁部16A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成角度γ,所述角度γ在0°至40°之间,在10°和40°之间合适,在20°和30°更好。例如,角度γ基本等于26°。
图6示出了下壁部16C的最低点,其位于分离器下部的上端之上的距离D处。另外,最低点可以位于所述上端上。距离D不超过分离器室上部12的高度的30%。
如图6所示,加速管道的第二端具有四个壁部,除了上述底壁部和侧壁部之外,包括上壁部16D。对于要向下倾斜的管道第二部分,其足以使下壁16C具有这样的倾斜,而上壁部16D能够呈基本水平,而侧壁16A、16B能够基本呈垂直。确实,由于涡流外循环的下吸作用,如上所述,满足向下倾斜的下壁16C使气体和颗粒混合物具有向下的速度分量。
在图2中,偏转壁件24置于室10上部12的角部C2处,位于上部的第二和第三壁12B、12C之间。该壁件能够延伸到室10下部14内,如图1所示,或不延伸到下部14内。
图2示出了壁12A和12B的内表面相垂直,以及壁12B和12C的内表面相垂直。但是偏转壁件24在这些壁12B和12C内表面之间形成非垂直过渡部。
在图2至4所示的实例中,偏置壁件具有平的内表面,它与第二壁12B(或与其内表面)构成角度αB并与第三壁12C(与其内表面)构成角αC。
在所示的实例中,αB和αC基本相等。通常,角度αB和αC的范围在105°和165°之间。
而且有益的是,角度β和αB基本相等。例如β、αB和αC各自等于135°。
这样,流入分离器室的气体和颗粒流在与角β一致的角部C1处偏移,并接着在与具有基本相同值的αB一致的角部C2处偏移。
因此,该流动自动采取在角部C1和C2处基本相同的并且在整个室10中保持不变的曲率进行,而没有实际的流动干扰。
可以在角部C2收集分离的颗粒,在该角部没有太大加速和不以足以使这些颗粒以向上再循环的弹跳幅度在偏转壁件上弹跳。
在图3的实施例中,位于角部C2的偏转壁件25具有凹形内表面,使得壁12B和12C之间的角部C2处过渡比图2中的更平滑。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壁件25分别以基本相切的方式连接于壁12B和12C,就如图3所示的情况那样。
图4的实施例示出了图2的变形,其中室10上部的第二和第三壁12B和12C之间角部C2处的偏转壁部件包括几个平面壁件。在该实例中,预计有两个壁件24B和24C。这样,在角部C2形成三个角度:壁12’B和壁件24B之间的角度α’B、壁件24B和24C之间的角度α’以及壁件24C和壁12’C之间的角度α’C。
这些连续的角度保证了在壁12’B至12’C之间形成平滑的过渡,特别是就在其内表面上形成可能的耐火衬套来说,平面壁件易于制造,。
最好,角度α’B、α’和α’C基本彼此相等并基本等于角度β。例如,这些角度都可以为150°或155°。一般说来,最好角度α’B和α’C的范围在105°和165°之间,和/或者α’B+α’+α’C基本等于450°。
在图2和3的实例中,室10上部12的第二和第三壁12B、12C在角部C2相交,同时垂直于该角部。换句话说,在角部C2,壁12B和12C限定了室10上部12的***,偏转壁部件(24、25)由设置在室内以便靠在壁12B和12C内表面上的内壁部件构成。
在图4中,第二和第三壁12’B和12’C与壁12B和12C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不在角部C2终止,而是在其与偏转壁部件的相应连接处C2B和C2C终止。在角部C2,壁件24A和24B的外表面形成室10上部的***。
同样,图2和3的偏转壁件24和25可以由位于室内的内壁部件构成,它们能限定室的***。就象图4所示的壁件24B和24C那样。相应地,所述壁件24B和24C能够由内壁部件构成。
由气体携带的固体的惯性是流入离心分离器气体和颗粒流特性参数。内管道的外壁16A收集了通过流动而携带的一些颗粒。角部C1处的角β因此最好是大开,以避免颗粒在该角部的加速。
壁12B是在颗粒进入室10后将其收集的第一壁,外壁16A还收集进气管道中的颗粒。由于重力作用,这些收集的颗粒趋于向着管道16底部加速。由于后者向下倾斜,加速颗粒易于排入室10内,并且它们非常迅速地到达颗粒出口,同时难于通过气流进行再循环,由于涡流外循环是(具有大约30°至45°切向向下方向的)螺旋状,使得壁12A不受到开口18附近的该外循环的影响。
由于其具有切向向下方向,气体和颗粒流以明显低于开口18水平面的水平面到达角部C2。偏转壁部件构成了使收集在这些壁部件上的分离颗粒优先地向下的通道。
由于其具有在水平截面中的定向,其获得了室10的壁12B和12C之间的非垂直过渡,因此偏转壁件限制了颗粒的振动和其向上再循环的趋势。此外,如上所述,这些偏转部件收集一些颗粒,使得当气流到达壁12C时颗粒的分离已经实际完成。壁12C和12D之间的角部C3和壁12D和12A之间的角部C3构成基本直角而没有设置在这些角部的偏转部件,这一基本结构不降低分离效率,但是大大简化了分离器的球形结构。
在图7中,在具有直立燃烧反应器室26离心分离器1和后部通道28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装置10中实现本发明的分离器1。
再参见图8,由壁26A、26B、26C和26D沿水平方向限定了具有基本矩形横截面的反应器室2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侧壁26B和26D以及后壁26C为垂直延伸的平面壁。
前壁26A具有上垂直平面部27A和关于垂直方向倾斜的下平面部27B,从而使得室26横截面向上增大。下部27B和垂直方向的夹角A大约为20°至30°(见图10)。
室26具有几个固体材料如燃料和吸附剂颗粒的入口30,位于下壁部27B的下第三部分中。此外,如图7中箭头G1所示,室26的下部具有将初始流化气体或流化空气引入所述室的部件,以便在该室中保持固体颗粒流化床。
通过该实例,可以从位于下室26的废气室,引入初始流化气体并通过具有喷嘴或类似结构的分配板由此进行分离。
除了该初始流化气体或空气外,可以在室26下部中但是在其下壁以上将第二流化气体引入室26,如箭头G2方向所示。在所示的实例中,第二流化气体通过室的前壁和/或通过侧壁引入。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当室26的水平横截面很重要时,室的下部可分成具有相对壁部的两腿状部,通过该相对壁部可以将第二流化气体引入室内。
流化床通常在室26中向上流动,从而使得带有颗粒的气流通过位于其上部中的开口27(图8)流出所述室。更准确地说,开口27置于室侧壁26B的上部。
该开口构成了待除尘气体的出口,它通过气体和固体混合物在其中得以加速的进气管道16与出气口18连接。管道16关于室26的位置(方位)使在管道16中循环的气体和固体混合物通过外壁管道16得以收集,外壁管道16连接分离室的壁12B。
在分离器顶部12E中形成的开口22使已除尘气体向上流动,以便流出分离器。涡流溢流管22A(见图9)安装在该开口中以便引导气流。例如该涡流溢流管可以是圆筒状的裙部或是锥形的裙部,涡流溢流管可以沿垂直方向与分离固体的出口15成直线,或可以关于所述出口稍微向着分离器侧壁和/或者向着分离器前壁偏置。
开口22开于废气室32中,废气室32在分离器之上形成并与后部通道28相通,以便实现由分离器向后部通道输送已除尘气体,后部通道构成具有热回收面36(图13)的垂直对流部,以便回收向下流入后部通道的已除尘热气的热量。
废气通过在后部通道下部与反应器室相对设置的其后壁28A中形成的出口流出后部通道。已除尘气体或部分已除尘气体可以在反应器装置中再循环,例如同时再引入反应器室内或下述的沸腾床内,以便充当流化气体。
最好参见图8的俯视图,反应器室的壁26C对于所述室和后部通道是共同的,分离器的壁12D对于所述分离器和后部通道是共同的。该壁12D是后部通道侧壁28C的上延伸部。确实,如图7所示,第一实施例中仅后部通道上部与分离器1具有公共壁。
鉴于反应器室(还称为燃烧室)位于反应器装置的前部,而后部通道(还称为后部通道)设置在其后部。公共壁26C是反应器室的后壁和后部通道的前壁,而公共壁12D是分离器的侧壁和后部通道的侧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公共壁26C和12D垂直。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应器装置具有类似于分离器1的另一分离器1’。分离器1’设置在后部通道与分离器1相对的一侧上,该分离器1’的分离器室10’具有包括四个平面壁12’A、12’B、12’C和12’D的上部。分离器1’具有与分离器1相同的形状和结构,并关于反应器装置的中间垂直前后面P12呈对称。
上部的侧壁12’D紧接着后部通道设置。但是,联管箱40位于分离器1’的侧壁12’D和后部通道侧壁28B之间,后部通道侧壁28B与公共壁12D相对设置。该联管箱容置输送管F36和收集管C36,以便使管形成后部通道28中的热回收表面。分离器1’的下部14’连接于类似于回流管道20的回流管道20’。
联管箱40***在分离器1’和后部通道之间,从而使得尽管分离器1’与后部通道没有共同侧,反应器装置总体结构也很紧凑。
取代联管箱40,可以在后部通道的下部(此处的废气温度较低,如450℃)中设置一些集流管(header),而在后部通道之上设置其它集流管。
如图8所示,由分离器1’侧壁12’D至分离器1侧壁12D的后部通道和联管箱构成组件的宽度L1等于由侧壁26B至侧壁26D的反应器室26宽度L2。
由于L1和L2相等,则侧壁26B和12D成直线,侧壁26D和12’D也成直线。因此,尽管联管箱40设置在后部通道和分离器之间,可以以相同方式设置用于从反应器室分别向分离器1和分离器1’输送待除尘气体的传送部件。
事实上,以与侧壁26B中开口27相同的方式使开口27’形成于反应器室的侧壁26D中,并形成待除尘气体的第二出口,第二出口通过加速管道16’与设置在分离器1’的壁12A’中的待除尘气体的入口18’相连。
分离器1’中已除尘的气体流出入口18’并通过形成于分离器1’顶部和废气室32’的中心开口流入后部通道,与废气室32相同,废气室32’位于该顶部并与后部通道相通。
分离器1的前壁12A与由公共壁26C形成的后部通道28的前壁成直线。换句话说,该前壁形成与该壁26C呈直线的壁26C的延伸部。同样地,分离器1’的前壁12’A构成了壁26C的延伸部。
在所示的实例中,后部通道的后壁还与分离器1、1’的后壁12C、12’C成直线。
分离器1中从气体分离出的颗粒通过回流管道20进行再循环,回流管道20连接于分离器1的下部14底部的固体出口15。
在图7至10所示的实例中,有两个将颗粒从返回通道再引入反应器室的辅助通道。
第一再引入通道是直的通道。确实,返回通道20的底部具有颗粒密封件,例如起虹吸管作用的密封容器44,其出口连接再引入管道46,穿过密封容器的颗粒通过再引入管道46在反应器室26下部附近被再引入反应器室26内。
除了上述入口30,作为其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结构,可以形成新颗粒(包括燃料吸附剂颗粒)入口,使得这些新颗粒通过再引入管道被引入室26。例如,如图10所示,一个或几个新颗粒入口可以包括形成于管道46外侧壁中的入口30’,以便直接与该管道46或与正好位于管道46上面的入口30”相通,从而通过其顶部46B与该管道相通(在后一种情况下,该顶部具有合适的开口)。
通过形成在密封容器底壁中的气体入口45,在密封容器下部将流化气体引入密封容器,所述底壁将密封容器与位于所述密封容器下面的进气箱47隔开。
在第二再引入通道中,颗粒进入位于后部通道28下面的热交换器区域48中,颗粒从该热交换器区域在反应器室的下部被再引入反应器室。
为了实现该功能,回流管道20的底部具有壁部20A,该壁部带有开口,该开口可以通过固体流控制阀50而打开或关闭,该固体流控制阀50可以由任何适合的方式来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气动或液压控制固体流控制阀50。当该阀打开时,回流管道20通过形成于壁部20A中的上述开口连接于拉伸管道52,壁部20A隔开了回流管道20和拉伸管道52。
管道52通过形成在所述区域顶部48A的开口54连接于加热交换器区域48。管道52的前壁52A在区域48中延伸,以便连接反应器装置的下部,但是仅在所述区域的小部分宽度上。
热交换器区域48具有置于其中的热交换表面56,并构成沸腾床,沸腾气体通过位于热交换器区域48下面的入口箱58引入沸腾床。
在该沸腾床中,根据气体速度和阀50打开的程度,颗粒密度可以大于反应器室26中产生的流化床中密度。
热交换器区域48具有一个或几个颗粒出口,以便沸腾床中的颗粒得以被再引入反应器室,这些出口适于在热交换器区域48和室26之间的公共壁中形成,该公共壁与室26和后部通道28之间的公共壁26C成直线并形成室26后壁下部。反应器装置可受到顶部支承或底部支承(该支承适应整体沸腾床)。
颗粒出口46A最好位于该后壁26C中,该颗粒出口46A使分离器1中分离的颗粒得以被直接引入室26的再引入管道46。
分离器1’同样可以采用通过热交换器区域48’的分离颗粒直接再引入通道和/或间接引入通道(见图9)。
反应器装置的不同壁包括热交换管,液体传递介质可以在其中循环。根据这些管中的压力和温度条件,该热传递介质可以是水、水蒸气或其混合物。
这样,燃烧室26的壁26A、26B、26C和26D形成管道-散热片-管道结构,热传递介质在其管道中循环。后部通道28的壁28A、28B、28C和28D和热交换器区域的壁的情况也是这样。
室26和后部通道28垂直壁的管道可以弯曲,以便形成其顶部。为了使构成热传递介质的乳状液更好地循环,将这些壁的管道定位成使得流动向上循环。因此,室26和后部通道28的顶部不水平,但是它们微微向上倾斜(如5°)。在其内侧合适的地方,燃烧室壁的一些区域与薄耐火层排成一列。
分离器1壁还包括用于热传递介质最好是干蒸汽循环的管道。这还应用于分离器的下漏斗形部。同样应用于分离器1’。它还能应用于回流管道,但是另外,回流管道可以与耐火材料成直线排列。
如图11的水平截面所示,后部通道和分离器1之间的公共壁12D包括管道66,管道68连接于后部通道其它壁中的一连串热交换管(例如用于循环第二液体传递介质如冷却乳状液)。这两连串管道在公共壁12D中交替设置,管道66设置在两个连续管道68之间。壁12’D可具有相同结构。
在后部通道的其它壁中,在管道不弯曲的其“正常”截面内,(如用于形成开口),管道68之间间距为P1,而在分离器壁的“正常”截面中,管道66之间间距为P2。在公共壁12D中,最好管道不弯曲,使得节距P1和P2保持不变。但是,由于管道66和68交替设置,公共壁12D(管道68和管道66)中两相邻管道之间的节距P3大约为节距P1和P2的一半。
在介质和在公共壁12D下面延伸的后部通道壁28C的下部中,由于公共壁的管道66来自分离器1下部14的管道***,因此仅保留管道68。
加速管道16具有基本平面壁,最好垂直于气体和颗粒流的管道的横截面基本为矩形。
加速管道从形成于室26侧壁26B中的出口27向着形成于分离器1前壁12A中的入口18延伸。合适地,出口27在水平方向伸长,以便在壁26B基本的部分长度上打开,该开口使固体在所述壁26B很宽的部分上得以从室26收集。
最好参见图7和8,管道16具有连接壁26B的第一部分70和连接壁12A的第二部分。这些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呈基本的平面壁,并且它们在管道16的弯部71处连接在一起。
通常,加速管道具有垂直于该管道内带有气体的颗粒流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沿由出口27向入口18延伸的方向减小。
事实上,加速管道24的第一部分70具有向着弯部71减小的横截面,而第二部分72具有由弯部71至入口18保持不变的横截面。
在弯部71,加速管道16形成大开的角度。例如,管道16的部分70和72外侧壁之间的角度γ71范围在120°和175°之间,更好的是在140°和175°之间,最好接近155°。角度γ71基本等于角部C1处的角度β很有利,使得在角γ71和角β处的气体和颗粒流进行相同的偏转。大开的角γ71防止了在弯部71处的颗粒加速。
最好在该室的前壁和侧壁26A、26B之间的角部处,使管道16第一部分70连接于室26。管道16的部分70的外侧壁和前壁26A之间的角γ70大于130°是有利的,基本等于145°很合适。γ70+γ71+β基本等于450°是有利的。
连接于分离器的管道16(第二部分72的)下壁72B沿向着分离器前壁12A的方向向下倾斜。
加速管道使其壁具有供热传递介质循环的管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速管道的第一部分(可能但不必须是其第一部分70)包括管道,就液体传递介质循环来说,这些管道连接于燃烧室26壁的管道,而管道16的第二部分(可能但不必须是其第二部分72)包括管道,就热传递来说,这些管道连接分离器壁的管道。
例如,燃烧室26壁的管道进行弯曲,以便延伸到管道16所述第一部分的壁内,而分离器壁的管道弯曲,以便在该加速管道所述第二部分的壁中延伸。例如,第一部分下壁的管道来自反应器室的侧壁26B,这些管道的两半被弯曲,以便分别构成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壁,它们进一步弯曲和聚集,以便构成该第一部分的上表面并接着在加速管道上与侧壁26B连接。加速管道第二部分的构造是类似的,管道来自分离器的前面。
弯曲这些管道还形成相应开口,该相应开口分别构成壁26B中出口27和壁12A中出口18。
这能够用热交换管形成管道16的壁,而不必提供任何使热传递介质在这些管道中循环的特定输送部件或收集部件。
管道16第一部分70的下壁70B沿离开壁26B的方向微微向上倾斜到弯部71,以便使形成热传递介质的乳状液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管道中向上再循环。
入口18附近的管道16横截面大约为出口27附近的该管道横截面的一半。
同样地,连接室26和分离器1’的加速管道16’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在弯部71’连接的70’和72’。加速管道16和16’类似并且关于中间对称平面P12对称。特别是,管道16’的第一和第二部分70’、72’装备有分别连接于室26壁的管道和连接于分离器1’壁的管道。
有利的是,加速管道以及(如下所述)回流管道的壁设有使热传递介质循环的管道。另外,加速管道和/或回流管道还可能与耐火材料成直线。
分离器1的壁包括下述的管道。
分离器1的顶部12E具有外部12E1,外部12E1远离公共壁12D并构成来自外侧壁12B的弯曲管道,这些管道在开口22附近弯曲,以便构成废气室32的直立侧壁32A(见图1、7、9和13)。
顶部12E的另一部分12E2也装备有热交换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管道来自公共壁12D的管道66,它们进行弯曲以便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接着进行再次弯曲,以便沿垂直方向延伸并附属于废气室的外侧壁32A。
围绕开口22弯曲的一些管道能够在该开口附近沿垂直方向延伸,以便支承顶部12E和涡流溢流管(vortex finder)22A;这些管道穿过废气室的顶部32B,以便连接于外支承结构。此外,来自公共壁12D的一些管道68可以在顶部12E2中通过,接着在需要对顶部12E2进行支承的区域中沿垂直方向延伸;这些管道通过废气室的顶部32B,以便连接于外支承结构。顶部12E2可以是分离器1和废气室32共有的单侧壁,或者是具有或不具有中间加强件的双侧壁。
外侧壁32A具有来自分离器1的双侧壁12D和12B的管道,使得该壁的两相邻管道之间间距为壁12D和12B中间距的一半。另外,来自两表面的管道可以通过连接件如在壁32A底部的T接头成对连接,使得壁32A中的间距不变。
废气室32的前后壁延伸为分离器1前后壁12A和12C的垂直延伸部,并因此装备有这些相应壁的热交换管。
废气室32的顶部32B还包括热交换管,这些热交换管由来自该废气室的前和/或后壁的弯曲管道构成。
在所示的实例中,顶部32B的管道来自分离器后壁12C的管道,这些管道进行弯曲,以便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向着前壁微微向上倾斜。
废气室32具有其内侧壁32C,该内侧壁32C构成废气室和后部通道之间的公共壁。基本上,该公共壁延伸为分离器和后部通道之间的公共壁12D的上垂直延伸部,并且由侧壁28C的上端构成。因此,废气室和后部通道之间的所述公共壁装备有设置在壁28C中的这些热交换管。
废气室32和后部通道28之间的公共壁具有形成于此的一个或几个开口,以便使已除尘气体由分离器1中的涡流流入废气室,从而进入后部通道。
这个或这些开口最好由管道的弯曲部构成,这些管道设置在废气室和后部通道之间的公共壁内。
作为选择或补充,废气室的壁或部分这些壁可以具有耐火衬里。
至于废气室的壁的管道—散热片—管道结构同样应用于位于分离器1’上面的废气室32’。
反应器装置具有集流管F和C,用于输送和收集在热交换管中循环的热传递介质。通常,位于反应器装置壁底部的集流管F是输送集流管,而位于壁上端的集流管C是收集集流管。
由于其具有漏斗形状,分离器1的下部14具有一些中间输送和/或收集集流管F’,这些集流管F’在壁之间根据其沿向上方向上升的表面成角度地设置。同样结构应用于分离器1’。这些中间输送/收集集流管可以沿两相邻侧汇合的分离器下部倾斜边缘延伸或在其内延伸,如图所示,或者它们沿水平方向延伸,如图10中F”所示。
构成分离器室10下部的金字塔形部14的每个侧面14A、14B、14C和14D分别与上部的一个壁12A、12B、12C和12D连接。
如上所述,室10的壁包括热交换管。最好,在金字塔形部侧面14A、14B、14C或14D的热交换管还在位于所述侧面上面的室10上部12的壁12A、12B、12C或12D中延伸。
热传递管道在金字塔形部侧面中基本沿垂直方向延伸,同时关于垂直平面倾斜,该垂直平面包括在该侧面之上延伸的分离器上部的壁。管道基本沿垂直方向在壁12A、12B、12C或12D中延伸。
最好,在金字塔形部侧面中和在连接该侧面的上部12壁中延伸的两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所述侧面和所述侧壁中保持不变。
如上所述,回流管道20还能使其壁具有热交换管。
如根据图7理解的那样,回流管道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连接开口15的一个边缘,开口15由在一个金字塔形部侧面上的下端形成。回流管道的每个侧面具有基本垂直延伸的热交换管(同时考虑管道20关于垂直方向的整体倾斜),这些热交换管还在该金字塔形部侧面延伸到所述回流管道侧面所连接的下端。
换句话说,回流管道20下部的在F输送或流出的热交换管在该回流管道侧面中延伸,这些热交换管弯曲,以便在金字塔形部相应侧面中延伸,并再次弯曲以便在分离器室上部的相应壁中延伸。除了特定区域中,这些管道之间的间距在其整个长度上基本保持不变。这样的特定区域是开口18附近,在这里,壁12A的管道进行弯曲,以便形成该开口和在入口管道16的部分72中延伸。
尽管在分离器1和1’中被除尘,在后部通道中流动的气体带有呈飞灰形式的小量颗粒。因此必须定时清洁后部通道内侧的热回收表面36。这就是为什么在图中示出了能够在后部通道中来回移动的吹灰器74。
下面说明示出了本发明反应器另一实施例的图12和13。
在该变化的实施例中,就其下部来说,分离器与分离器1和1’不同。
分离器101具有上部112,类似于分离器1的上部12,并以同样方式通过入口管道16连接燃烧器室26和通过其顶部中的开口22连接后部通道,开口22在废气室32中打开。
分离器101还具有下部101,其水平横截面向下减小。
分离器101的壁112D构成其内侧壁,是分离器和后部通道之间的公共壁。与前面的附图中的变形不同,该公共壁不仅在分离器上部中延伸,而且在其下部中延伸。
分离器外侧壁具有平行于内侧壁112D的上部112B和沿向下的方向向着内侧壁倾斜的下部114B,因此下部114的横截面减小。分离器101的上部102具有基本的正方形横截面,而下部114具有基本的矩形横截面,其长度等于上部的正方形横截面一侧的长度。
事实上,分离器的下部114具有第一壁114A、第三壁114C和第四壁114D,这些壁为基本垂直的平面壁并沿垂直方向延伸,而作为分离器101上部的第一、第三和第四壁112A、112C和112D的相应下延伸部。实际上,对于分离器的这三个侧面,上下部的壁之间的界限是看不见的。
下部114的第二壁114B还是基本平面壁。其在分离器第二壁112B下面延伸,并向着下部114的第四壁114D倾斜。
壁114B关于垂直方向的斜度A1的范围在25°和45°之间是有利的,最好为35°。
分离器101的下部114具有下壁,该下壁具有相应前后部114E和114F,它们分别连接前后壁112A、112C,并从这些相应壁向着分离器中已分离固体的出口115向下倾斜。
下壁部114E、114F关于水平方向的斜度A2的范围在45°和70°之间(如大约50°)是有利的。
因此,由分离器下部形成的分离器101会聚部主要通过分离器的倾斜外侧壁114B获得,而使其它三个外壁在分离器整个高度上保持基本垂直。通过微微倾斜的下壁部与出口115连接的垂直前后壁112A、112C下端仅在出口115上面很小的距离处。分离器101的内侧壁112D、114D在其整个高度上保持垂直。
这保证了分离器整体结构非常简单,特别是,它便于分离器的管道或管道—散热片—管道的构造,由于分离的外侧壁112B、114B可以具有从其下端直到其上端设置于其间的相同数量管道。仅在下部114的前后壁114A、114C中加入管道,而沿向上方向起增大它们水平长度的作用。
考虑到具有管道的壁112D、114D的结构,有两个有利的可能性。
第一个可能性在于,对于热传递介质来说,在该壁中仅提供与设置在后部通道其它壁中的管道相连的管道。就成本来说,这一可能性是有利的。
另一个可能性在于具有壁112D、114D,以与图11中所示用于壁12D的相同方式,使它们装备有属于用于后部通道壁的一串热交换管的管道,以及装备有用于分离器壁的一串热交换管的管道。
第二个可能性提供了高热交换率。
如果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由于结构上的需要,可以使用双壁结构。
分离器101的上壁12E类似于分离器1的上壁,具有两部分12E1和12E2。
在出口115下面,回流管道142设置在侧壁164A上,其上部构成了后部通道和分离器之间的公共壁。侧壁164A是基本平行六面体结构的侧壁,包括后部通道和沸腾床,其使热交换区域48、48’位于后部通道下面。以与管道42下端连接于上面图中密封容器相同的方式,使管道142的下部连接于密封容器。
其它分离器101’具有与分离器101类似的结构,并与该分离器关于中间平面P对称。
本发明分离器还可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设置,不包括沸腾床如48和48’,其中分离器中分离的颗粒直接进入燃烧室。在这种情况下,该室有利地包括热交换部件,如具有置于所述室中的热交换管的壁板。即使装置包括沸腾床,也能设置这样的壁板。
这些壁板能够在室中从一个壁向其相对壁延伸,并作为这些壁的加强部件。
在图12和13所示变化的实施例中,分离器下部114、114’仅具有一个倾斜壁(除下壁部114E和114F外),并因此不呈图7中分离器的金字塔形。换句话说,下部114、114’不关于与已分离固体出口115、115’成直线的垂直轴对称。
然而,该构造可提供极好的分离效率,由于倾斜壁114、114’不面对分离器中的气体和颗粒的入口(这些入口形成于前壁如壁112A中,倾斜壁位于分离器上部的侧壁下面并且不在其后壁下面)。
因此,进入分离器并迅速降落的颗粒不趋向于在这些倾斜壁上弹起,因而不容易再循环。
图14中的俯视图示出了反应器装置的加速管道116,包括三部分,它们之间形成角。更准确地说,它包括连接于反应器室(连接于其侧部)的第一部分170、连接于分离器(连接于其上部第一壁12A)的第二部分172以及在第一部分170和第二部分172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174。中间部分在其与所述第一部分汇合的弯部171与第一部分170构成了角度γ171,在其与所述第二部分汇合的弯部173与第二部分172构成了角度γ173。加速管道的该结构使第二部分和分离器室的第二侧壁12B之间形成角度β,以便如在上面图中所示的实例中那样更均匀地大开。角度β甚至可以基本等于180°,当加速管道几个部分之间的角度γ171和γ173保持为钝角时获得该角度,以便防止加速管道中过大的湍流和颗粒加速。角度γ170、γ171、和γ173是在加速管道中拱背壁部测量的。
例如,γ171和γ173的范围在100°和170°之间,在120°和170°之间合适。最好γ170+γ171+γ173基本等于450°。
在上述任何实施例中,最好加速管道的第一端具有的垂直高度小于其水平长度(如小于0.3至1.5倍),而连接于分离器室的该管道第二端具有的垂直高度大于其水平长度(如大于1.5至4倍)。沿所述管道中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流测量的加速管道长度的范围至少是在分离室内表面上测量的分离室第二壁水平长度的0.6倍。加速管道的长度不超过第二壁长度的1.5倍。

Claims (31)

1.一种从气体中分离颗粒的离心分离器(1、1’、101、101’),包括分离器室(10),分离器室(10)包括由多个壁沿水平方向限定的上部(12、112)和水平横截面向下缩小的下部(14、114),所述分离器具有将垂直气体涡流限制于其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待除尘气体的并形成于所述室上部的入口(18)、用于已除尘气体的并形成于所述室上部的出口(22)以及形成于所述室下部的分离颗粒出口(15、20),所述上部的所述壁包括至少第一(12A、112A)、第二(12B、112B)和第三(12C、112C)基本垂直的平面壁,这些平面壁彼此一个接一个地沿所述气体涡流流动方向设置,并形成所述上部的基本垂直的平面内表面,所述用于待除尘气体的入口(18)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形成的第一角部(C1)附近,第一和第二壁的内表面基本相垂直,而第二和第三壁的内表面基本相垂直,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加速管道(16、16’、116),所述加速管道用于使在所述管道中循环的气体和颗粒混合物在进入所述分离器之前,从其第一端(15A)向其第二端(15B)进行加速,在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加速管道第一横截面(S1)明显大于在所述第二端的所述加速管道第二横截面(S2);加速管道的第二端(15B)与待除尘气体的所述入口(18)连接,所述入口位于第一角(C1)同时与所述第二壁形成钝角(β);以及加速管道的所述第二端(15B)沿着面向分离器室的方向向下倾斜(α,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加速管道的所述第二端在第一角(C1)连接分离器室的第一壁(12A、112A),同时与所述第二壁形成至少120°的角度(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加速管道的所述第二端(15B)沿在所述第二端的所述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流动方向(D1)向下倾斜(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沿在所述第二端处的所述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方向(D1)关于水平面有10°至40°的向下倾斜(α)。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加速管道第二端(15B)处的基本垂直于所述气体和颗粒混合物流方向(D1)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二端沿向着分离器室第二壁(12B)的方向向下倾斜(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横截面中,加速管道的所述第二端关于水平方向有10°至40°的向下倾斜(γ)。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管道具有多个壁部(16A、16B、16C、16D),所述多个壁部至少在所述管道第二端(15B)处包括沿向着分离器室的方向向下倾斜的底壁部(16C)。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还包括设置在加速管道外侧的拱背(16A)的壁部,所述底壁部(16C)沿向着所述拱背壁部的方向向下倾斜。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速管道所述第一端处的其第一横截面(S1)是所述加速管道所述第二端处的其第二横截面(S2)的1.3至2.2倍。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包括置于第二角部(C2)的偏转壁装置(24;25;24B,24C),所述第二角部(C2)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壁之间形成以便形成所述第二和第三壁内表面之间的非垂直过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壁装置包括具有基本为平面的内表面的偏转壁部件(24;24B),所述偏转壁部件与第二壁形成角(αB、α’B),该角基本等于入口管道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的角度(β)。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壁装置包括具有凹形内表面的偏转壁部件(25)。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室(10)上部(12;112)由四个基本垂直的平面壁(12A、12B、12C、12D;112A、112B、112C、112D)限定,所述平面壁的内表面限定了水平横截面,所述水平横截面按照矩形横截面形成,其中偏转壁部件(24;25;24B、24C)设置在所述第二角部(C2)中。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室(10)的下部(14)呈金字塔形部,所述金字塔形部具有向下会聚的壁(14A、14B、14C、14D)。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分离器室上部(112)具有设置在其所述第一和第三壁(112A、112C)之间的第四基本垂直平面壁(112D),并且所述室的下部(114)包括四个壁,其中第一、第二和第四基本垂直平面壁(114A、114C、114D)沿垂直方向延伸,作为上部(112)的所述第一、第三和第四壁(112A、112C、112D)的下延伸部,而下部的第二壁(114B)是基本平面壁,所述基本平面壁在上部(112)的所述第二基本垂直平面壁(112B)下面延伸并向着所述下部的所述第四基本垂直平面壁(114D)倾斜。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分离器室的壁(12A、12B、12C、12D;112A、112B、112C、112D;14A、14B、14C、14D;114A、114B、114C、114D)包括热交换管(66、68),液体传递介质可通过所述热交换管。
17.如权利要求14和16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分离器室下部(114)的金字塔形部每个侧面(114A、114B、114C、114D)连接于所述室上部(112)的一个壁(112A、112B、112C、112D),并且其中在金字塔形部侧面基本垂直延伸的热交换管还在连接所述侧面的上部壁中沿垂直方向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金字塔形部(114)侧面(114A、114B、114C、114D)中和在连接于所述侧面的上部(112)壁(112A、112B、112C、112D)中延伸的两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所述侧面中和在所述壁中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其中当这些侧面水平长度向上增大时,将一些附加热交换管附加在其侧面上,所述热交换管与在金字塔形部(114)边缘上延伸的液体输送部件(F’)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5和16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器室上部(112)的壁(112A、112B、112C、112D)中基本垂直延伸的热交换管还在所述室下部的壁(114A、114B、114C、114D)中延伸,所述下部的所述壁在上部的所述壁下面延伸同时与其相连。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分离器室下部(114)的第二和第四壁(114B、114D)具有的水平长度沿其整个高度基本保持不变,而所述下部的所述第一和第三壁(114A、114C)具有的水平长度沿所述壁向上的方向增大,其中在分离器室下部的壁中和在连接于所述侧面的上部壁中延伸的两相邻管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所述壁中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其中当这些壁的水平长度沿向上的方向增大时,将一些附加热交换管附加在所述壁上,所述热交换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壁边缘上延伸的液体输送部件。
21.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已除尘气体的出口包括形成在分离器室上部(12;112)的基本水平顶部(12E)中的开口(22),所述顶部包括液体传递介质能够在其中流过的热交换管,所述开口由所述管弯曲部构成。
22.一种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装置,包括通过壁沿水平方向限定的反应器室(26、226)、离心分离器(1、1’;101、101’;201、201’和用于热回收的后部通道(28、228),反应器装置包括用于将流化气体引入反应器室内和在所述室中保持颗粒流化床的部件,并进一步包括在权利要求1至21任一中所述的分离器(1、1’、101、101’、201、201’)、将要除尘的气体通过加速管道(16、16’)从反应器室(26、226)输送到分离器内的部件(16)、通过所述分离颗粒的出口(15)从分离器排出已分离颗粒的部件(20)和通过已除尘气体(22)出口将已除尘气体(22、32)从分离器输送到后部通道(28、228)内的部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器(1、1’、101、101’、201、201’)的上部(12;112)具有设置在其所述第一和第三壁之间的第四基本垂直平面壁(12D;12’D;112D;212B,212’B),所述第四壁是所述分离器和后部通道(28;228)之间的公共壁。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包括后部通道(28;228)和反应器室(26、226)之间的公共壁(26C、226C),所述公共壁是后部通道前壁和反应器室后壁,分离器上部(12、112)的第一壁(12A、112A、212A)平行于后部通道和反应器室之间的所述公共壁,而反应器室具有平行于分离器上部第四壁(12D、112D、212D)的侧壁(26B、226B)。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管道(16)从反应器室的所述侧壁向着分离器上部的所述第一壁延伸。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上部(12、112)的第一壁(12A、112A)和后部通道与反应器室之间的公共壁(26C)成直线。
27.如权利要求23和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室(26)的所述侧壁(26B)和分离器(12、112)与后部通道(26)之间的公共壁排成直线。
28.如权利要求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分离器向后部通道内转移已除尘气体的部件包括形成于后部通道侧壁(32C)内的开口(22),所述侧壁是所述分离器和后部通道之间的公共壁的上延伸部。
29.如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加速管道(16、16’)包括连接于反应器室侧壁的至少第一部分(70)和连接于分离器上部所述第一壁的第二部分(72),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角度。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加速管道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延伸并在其间形成角度的中间部分。
31.如权利要求22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室(26、226)的壁(26A、26B、26C、26D;226B,226C)和分离器(12、112、212)的壁包括热交换管,热传递介质可以经过所述热交换管,室壁的管被弯曲,以便在所述加速管道(16)第一部分的壁中延伸,分离器壁的管被弯曲,以便在所述管道第二部分的壁中延伸。
CNB028033787A 2001-10-30 2002-10-29 一种特别用于流化床反应器装置的离心分离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87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1402809A EP1308213A1 (en) 2001-10-30 2001-10-30 A centrifugal separator, in particular for a fluidized bed reactor device
EP01402809.6 2001-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2947A true CN1482947A (zh) 2004-03-17
CN1278779C CN1278779C (zh) 2006-10-11

Family

ID=818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37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8779C (zh) 2001-10-30 2002-10-29 一种特别用于流化床反应器装置的离心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938780B2 (zh)
EP (2) EP1308213A1 (zh)
KR (1) KR20040047756A (zh)
CN (1) CN1278779C (zh)
AT (1) ATE296682T1 (zh)
CA (1) CA2465372A1 (zh)
DE (1) DE60204477T2 (zh)
ES (1) ES2245408T3 (zh)
MX (1) MXPA04004191A (zh)
PL (1) PL362382A1 (zh)
WO (1) WO200303752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0295A (zh) * 2011-09-14 2012-05-02 南京西普水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固分离装置
CN111659548A (zh) * 2019-03-08 2020-09-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应用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吸油烟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09347B (de) * 2000-06-06 2002-07-25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Elektrostatischer staubabscheider
US6485640B2 (en) * 2001-04-18 2002-11-26 Gary Fout Flow diverter and exhaust blower for vibrating screen separator assembly
FR2845620B1 (fr) * 2002-10-14 2007-11-30 Alstom Switzerland Ltd Reacteur a lit fluidise circulant avec separateur et gaine d'acceleration integree
FR2850156B1 (fr) 2003-01-16 2005-12-30 Alstom Switzerland Ltd Installation de combustion avec recuperation de co2
DE102004051477B4 (de) * 2004-10-22 2008-10-02 Alstom Technology Ltd. Verfahren zur Regulierung der Feststoffumlaufmenge eines zirkulierenden Wirbelschichtreaktorsystems
FR2891893B1 (fr) * 2005-10-07 2007-12-21 Alstom Technology Ltd Reacteur a lit fluidise circulant a procede de combustion convertible
EE05544B1 (et) * 2007-09-05 2012-06-15 Aktsiaselts Narva ?Litehas Tolmu eraldamise kamber auru-gaasisegust tahkete osakeste eraldamiseks
FI120188B (fi) * 2007-10-08 2009-07-31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Keskipakoerotinjärjestely
US9163829B2 (en) * 2007-12-12 2015-10-20 Alstom Technology Ltd Moving bed heat exchanger f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FI124762B (fi) * 2009-04-09 2015-01-15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Kiertoleijupetikattila
CN101543700B (zh) * 2009-04-17 2010-11-10 王旗 回旋式蔗渣与烟道气分离流程
FI121581B (fi) * 2009-05-08 2011-01-14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Lämpövoimakattila
DE102009042013B4 (de) * 2009-09-21 2015-05-07 Outotec Oyj Zyklon für die Abscheidung klebriger Partikel aus Gasströmen
DE102009050165A1 (de) * 2009-10-21 2011-04-28 Outotec Oyj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von Feststoffen und/oder Gasen
EP2431096B1 (en) * 2010-09-17 2013-12-25 Alstom Technology Ltd Cyclone separator
US20120152224A1 (en) * 2010-12-15 2012-06-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enting system for cooking appliance
US8882896B2 (en) * 2011-12-02 2014-11-11 Flu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ulti-directional outlet transition and hood
KR101349001B1 (ko) * 2012-06-28 2014-01-10 한국기초과학지원연구원 플라즈마 가스화기용 미분탄 분사노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미분탄 공급 장치
US9700900B1 (en) * 2014-09-22 2017-07-11 Black Shell Technologies LLC Counter-flow ore separator
EP3000525A1 (en) * 2014-09-26 2016-03-30 Doosan Lentjes GmbH Fluidized bed reactor
GB2546544B (en) * 2016-01-22 2018-04-18 Dyson Technology Ltd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CN109894287A (zh) * 2019-04-03 2019-06-18 清华大学 一种蜗壳式高效分离器
EP4098943A1 (en) * 2021-06-02 2022-12-07 Doosan Lentjes GmbH Incineration pla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231A (en) * 1892-07-19 Pieter van gelder
US710605A (en) * 1900-12-17 1902-10-07 William S Osborne Dust collector or separator.
US4710299A (en) * 1984-01-24 1987-12-01 Noel Carroll Cyclone separator
FI86964C (fi) * 1990-10-15 1992-11-10 Ahlstroem Oy Reaktor med cirkulerande fluidiserad baedd
US5281398A (en) * 1990-10-15 1994-01-25 A. Ahlstrom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separator
FR2738758B1 (fr) * 1995-09-15 1998-03-13 Gec Alsthom Stein Ind Separateur centrifuge en particulier pour chaudiere a lit fluidise circulant
US5771844A (en) * 1996-04-04 1998-06-30 Foster Wheeler Development Corp. Cyclone separator having increased gas flow capacity
CA2200825C (en) * 1997-03-24 2004-07-13 Vision Almet Limited Moisture separator for digester gases and landfill gases and raw natural gases
AUPP554698A0 (en) * 1998-08-28 1998-09-17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The Cyclone separation apparatus
DE19935086A1 (de) 1999-07-27 2001-02-08 Inst Genomic Res Tigr Rockvill DNA-Sequenzen, die Typ II (xcp) Sekretionssysteme kodieren
FI114289B (fi) * 2000-04-07 2004-09-30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Laite hiukkasten erottamiseksi kuumista kaasuista
EP1308671A1 (en) * 2001-10-30 2003-05-07 Alstom (Switzerland) Ltd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0295A (zh) * 2011-09-14 2012-05-02 南京西普水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固分离装置
CN111659548A (zh) * 2019-03-08 2020-09-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应用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吸油烟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465372A1 (en) 2003-05-08
US6938780B2 (en) 2005-09-06
ATE296682T1 (de) 2005-06-15
KR20040047756A (ko) 2004-06-05
EP1441859B1 (en) 2005-06-01
DE60204477D1 (de) 2005-07-07
CN1278779C (zh) 2006-10-11
ES2245408T3 (es) 2006-01-01
DE60204477T2 (de) 2006-03-23
EP1308213A1 (en) 2003-05-07
PL362382A1 (en) 2004-10-18
MXPA04004191A (es) 2005-05-16
US20040074814A1 (en) 2004-04-22
WO2003037524A1 (en) 2003-05-08
EP1441859A1 (en) 2004-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8779C (zh) 一种特别用于流化床反应器装置的离心分离器
CN1232766C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1051024C (zh) 湿式烟道气脱硫设备
CN1116913C (zh) 湿气处理方法和采用此方法的装置
CN1043967C (zh) 离心式分离器
CN1293351C (zh) 制冷循环用贮罐、带贮罐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用冷凝装置
CN1080580C (zh) 单独注入和/或排放流体的分配器
CN1205451C (zh)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248776C (zh)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装置
CN1062911C (zh) 用于铁矿石的流化床型还原设备及用此设备还原铁矿石的方法
CN100335162C (zh) 管式反应容器和使用该反应容器的硅的制造方法
CZ300881B6 (cs) Sestava odstredivého separátoru
CN1161557C (zh) 发电厂给水加热***
CN1134021C (zh) 汽水分离装置、原子能发电设备和锅炉装置
CN101056686A (zh) 用于收集气流中的夹带物的组件
CN101060905A (zh) 用于收集气流中的夹带物的组件
CN1086306C (zh) 烟气处理的方法和***
CN101057109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US8506665B2 (en) Centrifugal separator assembly
CN1705849A (zh) 具有分离器和整合的加速管道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CN1720200A (zh) 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方法和装置
CN1748833A (zh) 用于使空气流过离心分离器的方法和离心分离器
CN1139937C (zh) 沸腾水型原子反应堆
FI110025B (fi) Menetelmä leijutusreaktoriss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SITEMER SCIENC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STERM (SWISS) AG

Effective date: 200711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130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Areva T&D S. A. S.

Address before: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before: Osterm (Swiss) AG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ALSTOM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before: Areva T&D S. A. 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1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