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6984A - 热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36984A
CN1436984A CN02156064.1A CN02156064A CN1436984A CN 1436984 A CN1436984 A CN 1436984A CN 02156064 A CN02156064 A CN 02156064A CN 1436984 A CN1436984 A CN 1436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ver
bar
louver bar
riser portion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560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仁奎
崔现柱
金宇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DA AIR CONDITION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NDA AIR CONDITION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200075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30067409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2-00075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44280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A AIR CONDITIONER CORP filed Critical MANDA AIR CONDITION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36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6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热交换机,它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为基准,采用不同结构的风吹进的流入端和风吹出的流出端的百页条,就可减少压降、提高蒸发性能。以两个导热管(202)的中心线作为基准,在风吹进的流入端和风吹出的流出端上分别各配设3排百页条。其中,流入端和流出端的内侧百页条是单体,外侧百页条分别是由分割为两部分的分离体构成。在内侧百页条和外侧百页条之间配设中间百页条的情况下,采用流入端是被分为两部分的分离体的构成和流出端是单体构成,由于可减少压降,因而也可增加风量,并可提高空气和散热片表面间的传热效率,使蒸发性能提高。

Description

热交换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机。详述地讲,涉及一种热交换机,它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为基准,通过采用不同结构的风吹进来的流入端和风吹出去的流出端的百页条,可减少压降和提高蒸发性能。
一般在建筑物的室内,由于居住者呼吸等内部原因,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需要周期性地提供外部的新鲜空气。另外,酷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需要用空调或暖气使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并需要维持适合于人类活动的适当的湿度。为此,大部分的建筑物内都配置了空调机。
在空调机中,为了对室内进行制冷,因而利用了制冷剂蒸发时吸收周围热量的的现象使用制冷空调机来达到期望的室内温度。通常情况下,空调机是由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方式的压缩机和将被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液化的冷凝器和使通过膨胀阀门被膨胀的制冷剂进行蒸发的热交换机构成。一边通过热交换机,一边冷却的空气,通过鼓风机内的排气扇,对需要冷气的室内进行强制送风。
这种热交换机,由通过U型带子进行相互连接的铜等的导热管和铝等的散热片构成。具有在散热片之间流动的空气与通过流过导热管内部的制冷剂热交换进行冷却的结构。
关于热交换机,最近由于追求小型化和高性能化,而造成了导热性能降低和产生噪音问题。从而,最近对热交换机也在进行一方面能够做到小型化和高性能化,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导热性和降低噪音的尝试。
1988年10月28日申请、1991年5月17日注册的大韩民国专利第1991-3071号,公布了在提高导热性的同时,又谋求降低噪音的热交换机。
该专利中公布的热交换机的散热片形状,具有如图1所示的结构。即,在平板散热片1上以规定的间隔,在被去毛刺的散热片套管12上***导热管12,风沿着A箭头方向吹入。
上述散热片1,以两个导热管2的中心作为基准,配置有由气流A的风吹入的流入端为3排,风吹出的流出端为3排,由总计6排的百页条构成的百页条。
在6排百页条中,与气流的流入端和流出端相邻的百页条,分别由被平坦缘部3a分离的两个百页条14和24构成。其他排的百页条分别由1个百页条4构成。6排的百页条的各开口部8、18、28对着气流方向(1)。
另外,各百页条4、14、24的导热管两侧的上升部5、6、15、25,是在与导热管2的切线(m)平行延伸的线大略一致的方向上呈倾斜角度配置,气流流入端或流出端的各自两个百页条14、24中央部分的上升部16、26,在配置时要分别与上升部15、25平行,百页条14、24为平行四边形。
6排百页条,分别通过中间平坦部3b,在散热片1的表面一面和后面一面交替形成百页条。
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因而可提高空气和散热片表面之间的传热效率,提高了热交换率。但依然存在噪音,在提高蒸发性能方面也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机,它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为基准,通过采用不同结构的风吹进来的流入端和风吹出去的流出端的百页条,可减少压降和提高蒸发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热交换机,按规定的间隔平行进行配置,在其间有空气流动的各个平板散热片,垂直地***该各平板散热片,在与气流通过方向直角方向配置多个内部有流体流动的导热管,在两个导热管之间相对导热管的排的中心线配置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和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在这些两个百页条之间,形成位于导热管中心线上的平坦边缘部分,各百页条由两端从散热片突起的上升部和在该两上升部之间延伸的桥接部,在上述各百页条之间,形成中间平坦部,上述各百页条通过上述中间平坦部,进行平行毗邻配置,上述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包括以两个分割体形成的外侧百页条及中间百页条和以由单体形成的内侧百页条,上述外侧百页条及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内侧百页条的两个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上述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包括以两个分割体形成的外侧百页条及以单体形成的中间百页条和内侧百页条,上述外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上述中间百页条的两个上升部与上述外侧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方向平行,上述内侧百页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
这里,把上述气流流入端的两外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做得比上述两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大,因此,把两外侧百页条及中间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设置成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接近导热管。
另外,把上述气流流入端的中间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和气流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的两个上升部设置成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接近导热管。
再有,上述各百页条,相对于散热片面,最好向表面一面和后面一面交替突起,所有百页条向表面一面或后面一面的任意一侧突起也可。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机,按照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在其间有空气流动的多个平板散热片,垂直地***到该各个平板散热片上,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多个内部有流体流动的导热管,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导热管之间,相对各自导热管排的中心线,配置由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和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构成的第一及第二的百页条,在第一及第二两个百页条之间形成位于导热管中心线上的平坦的边缘部分,各百页条是由两端从散热片面突起的上升部和在两个上升部之间延伸的桥接部分构成,在上述各百页条之间形成中间平坦部分,上述各百页条通过上述中间平坦部分,平行毗邻配置,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包括以两个分割体形成的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以及以单体形成的内侧百页条,上述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内侧百页条的两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上述第一和第二百页条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包括以两个分割体形成的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以及以单体形成的内侧百页条,上述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上述内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地形成。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地形成。
这里,把上述第一和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入端的两外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做得比上述两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大,因此,把两外侧百页条及中间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设置成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接近导热管。上述第一和第二百页条的外侧百页条中的至少一个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和上述中间百页条中的至少一个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沿气流方向并列配置比较好。
另外,把上述第一和第二百页条的气流流出端的两外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做得比上述两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大,因此,把两外侧百页条及中间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设置成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接近导热管。上述第一和第二百页条的外侧百页条中的至少一个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和上述中间百页条中至少一个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沿气流方向并列配置比较好。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和气流流入端的中间百页条,最好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地进行配置。
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出端的外侧百页条和气流流入端的外侧百页条,最好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地进行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热交换机散热片形状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机的散热片形状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机的散热片形状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机的散热片形状的平面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涉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机。
图2至图5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机散热片的附图。这里,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热交换机散热片形状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热交换机散热片形状的平面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机的散热片形状,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
即,在平板散热片100上以规定的间隔***导热管102,风沿着箭头A方向吹入,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多个平板散热片100以规定的间隔平行地进行配置。另外,把内部流动流体的多个导热管102,垂直地***各平板散热片100。
本发明的平板散热片100,在两个导热管102之间,在气流A的风吹进的流入端和风吹出的流出端,分别设有各3排总计6排的百页条。
这里,所谓流入端是指以导热管102的中心线C-C为基准,气流A吹入的方向,流出端指以导热管102的中心线C-C为基准,气流A吹出的方向。
气流的流入端百页条111与111′之间、112与112′之间和气流的流出端百页条116与116′之间形成位于邻近流入端和位于流出端的平坦边缘部分100a。
各百页条(例如中央的113;114)由两端的散热片表面突起的上升部113a、113b;114a、114b和在两个上升部113a、113b;114a、114b之间的桥接部分构成。
另外,各百页条对于上述散热片面,向表面一侧和背面一侧是交替突起而形成,也可以全部向表面一侧和背面的一中的任意一侧突起而形成。
即,图2、图4和图5中详细所示的那样,在散热片面的表面一侧从下端按顺序形成第一排百页条111、111′,第三排百页条113,第五排百页条115。在背面一侧从第二排百页条112、112′起,形成第四排百页条114、第六排百页条116、116′。
在各百页条之间,形成中间平坦部100b,6排的百页条,通过该中间平坦部100b,平行毗邻配置。
细看一下,气流的流入端百页条111、111′;112、112′;113的结构,由位于导热管102中心线C-C附近的内侧(第三排)百页条113和位于最前端气流的流入端的外侧(第一排)百页条111、111′和内侧百页条113及外侧111、111′之间的中间(第二排)百页条112、112′构成。
在这些之中,外侧百页条111、111′和中间百页条112、112′,由两个分割体形成,内侧百页条113由单体形成。另外,外侧百页条111、111′和中间百页条112、112′的第一上升部111a、111a′;112a、112a′,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111b、111b′;112b、112b′,与导热管102的切线(m)方向平行配置。
另外,再看一下流出端的百页条114;115;116、116′的结构,由位于导热管102中心线C-C附近的内侧百页条114和位于最后端气流流出端的外侧百页条116、116′和内侧百页条114及外侧百页条116、116′之间的中间百页条115构成。
在这些之中,外侧(第六排)百页条116、116′以导热管102的中心线C-C为基准,与上述气流的流入端的外侧百页条111、111′构成对称,由两个分割体形成,并形成第一上升部116a、116a′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116b、116b′与导热管102的切线(m)方向平行。
另外,中间(第五排)百页条115和内侧百页条114,各自由单体形成,中间百页条115的两个上升部115a、115b与上述外侧百页条116、116′相同,与导热管102的切线(m)方向平行,内侧(第四排)百页条114的两个上升部114a、114b与气流方向(1)平行。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由空气的流入端分为第一排和第二排111、111′、112、112′两个部分流入的空气,在导热管102和散热片100的基础面均匀流动,以提高热传导,流出端的百页条115由单体构成,防止在位于被分为两部分的突起时招致的突起之间的基础面,由于流动边界层的持续生长使热传导降低。
另外,在基础面,对连接突起部上升部的部位表面状态进行放大来观测的话,从基础表面提取,由于在突起部分的上升部是升高方式,因此,从基础面开始,上升部越多,给空气流动带来的阻力的表面粗糙度相对越大。上升部的散热片表面也与流线不一致,呈偏斜状态,增加了通风阻力。
从而,上升部的数目最少由两个构成,以减少通风阻力。以单体形成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115,以单体构成上述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115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顺畅排出冷凝水,来防止空气流量的减少和冷凝水的飞溅。
即,在产生冷凝水的湿性线圈状态下,突起部分越被分割,由于突起部分的表面张力,冷凝水被关在突起部分的通气口内,因而冷凝水的排出就比较困难,由于通风阻力的急剧增加,导致了空气流量的减少,空调冷却性能大大降低。本发明是将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115作为单体,因而,顺畅地排出了冷凝水。
而且,由于在流出口的导热管上产生的无用空间,将招致流动压力损失和热传递损失,因而,需要尽量减少无用空间,减少通风阻力和热传递的效率下降。本发明的构成是将位于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115之下的百页条116、116′置于减少导热管后面的无用空间的位置上,并将第二上升部116b、116b′邻近导热管。
在这种情况下,若用单体来构成的话,则由于桥接部长度的增加而使桥接部的强度变弱。由于桥接部的扭曲和流动空气造成的摇摆现象,即,产生异常噪音,因而为了减少导热管后面的无用空间,外侧百页条116、116′做成两个分割体,以维持桥接部的强度。
在此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导热管由与气流方向(1)平行的1排构成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在导热管由与气流方向平行的多排构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百页条形状,当然是以将各导热管分开的中心线为基准,可由相互对称的多排形成。
下面参照图6,详细说明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机。
图6示出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机的散热片形状的平面图。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机的散热片形状具有图6所示的结构。
在此实施方式下,配置第一和第二两个导热管202′、202,将各个导热管202′、202的中心线C1-C1和C-C间的中央部分作为基准,配设第一和第二百页条。
即,在平板散热片200上沿规定的间隔,***第二导热管202′、202,风沿着箭头A方向吹入,进行与致冷剂的热交换。按照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多个平板散热片200。另外,内部有流体流动的多个导热管202′、202,被垂直插到各平板散热片200上。
在本发明的平板散热片200上,第一和第二两个导热管202′、202之间,分别在气流A的风吹进的流入端和风吹出的流出端上形成各3排总计6排的百页条。
下面对在第二导热管202之间设立的第二百页条加以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在第一导热管202′之间设立的第一百页条,其构成也是一样的。
这里,所谓流入端是指以导热管202排的中心线C-C为基准,气流A吹进的方向,所谓流出端是指以导热管202排的中心线C-C为基准,气流A吹出的方向。
在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211与211′之间、212与212′之间和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215与215′之间、216与216′之间,形成位于邻近流入端和位于流出端的平坦边缘部分200a。
各百页条(以中央的213;214为例),由两端的从散热片表面突起的上升部213a与213b、214a与214b和在两个上升部213a与213b、214a与214b之间的桥接部构成。
另外,各百页条对于上述散热片面向表面一侧和背面一侧是交替突起而形成,也可以全部向表面一侧和背面一侧中的一个方向突起而形成。
即,在散热片面的表面一侧,从下端开始顺序形成第一排百页条211、211′、第三排百页条213、第五排百页条215、215′。在背面一侧,从第二排百页条212、212′起,形成第四排百页条214、第六排百页条216、216′。
在在各百页条之间,形成中间平坦部200b,6排百页条置于此中间平坦部200b之间,平行毗邻配设。
再细看一下气流流入端百页条211、211′;212、212′;213的构成,由位于导热管202中心线C-C附近的内侧(第三排)百页条213和位于最前端的气流流入端的外侧百页条211、211′及位于内侧百页条213和外侧百页条211、211′之间的中间(第二排)百页条212、212′构成。
在这些之中,外侧百页条211、211′和中间百页条212、212′是由两个分割体形成,内侧百页条213由单体形成。外侧百页条211、211′及中间百页条212、212′的第一上升部211a、211a′;212a、212a′与气流方向(1)平行地形成。第二上升部211b、211b′;212b、212b′与导热管202的切线(m)方向平行地形成。
还有,再看一下,流出端百页条214;215、215′216、216′的构成,由位于导热管202中心线C-C附近的内侧(第四排)百页条214和位于最后端气流流出端的外侧(第六排)百页条216、216′及位于内侧百页条214和外侧百页条216、216′之间的中间(第五排)百页条215、215′构成。
在这些之中,外侧百页条216、216′是以导热管202中心线C-C为基准,与上述气流流入端的外侧百页条211、211′构成对称关系,用两个分割体来形成,第一上升部216a、216a′与气流方向(1)平行地形成,第二上升部216b、216b′与导热管202的切线(m)方向平行地形成。
还有,外侧百页条215、215′是以导热管202中心线C-C为基准,与上述气流流入端的外侧百页条212、212′构成非对称关系,用两个分割体来形成,第一上升部215a、215a′与气流方向(1)平行地形成,第二上升部215b、215b′与导热管202的切线(m)方向平行地形成。
进而,内侧百页条214以单体形成,其两个上升部214a、214b与气流方向(1)平行地形成。
还有,作为为减少由于热传递率减少和压力损失增大而招致的导热管202后面的无用空间的方案,本发明把气流流入端的外侧百页条211、211′的第一上升部211a、211a′之间的间隔时,做得比两个中间百页条212、212′的第一上升部212a、212a′之间的间隔大。由此,两外侧百页条211、211′及中间百页条212、212′的第二上升部211b、211b′;212b、212b′,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比现有技术更接近导热管202进行配设。
同样,由于把气流流出端的两外侧百页条216、216′的第一上升部212a、212a′之间的间隔,做得比上述两中间百页条215、215′的第一上升部215a、215a′之间的间隔大,因此,两外侧百页条216、216′及中间百页条215、215′的第二上升部216b、216b′;215b、215b′,以大致一样的距离接近导热管202进行配设。
与此同时,在上述外侧百页条216、216′中,至少一个百页条216′的第一上升部216a′,在上述中间百页条215、215′中,至少一个百页条215′的第一上升部215a′和与气流方向并列配置。
这时的配置是,气流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215、215′和气流流入端的中间百页条212、212′,是以导热管202中心线C-C为基准,构成非对称关系。
其次,对这样构成的散热片形状的结构和配设2排导热管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散热片200是以中央部分为界限,分成上述结构的第一百页条和第二百页条,在各个百页条中,对于气流方向A,是以垂直方向夹着第一和第二导热管202′、202的。
该导热管202′、202,第一百页条的排和第二百页条的排,稍微错开地配设,使之在气流方向A不重叠。
另一方面,第一百页条的排和第二百页条的排,分别以导热管202中心线C1-C1、C-C为基准,两个导热管202′、202有一点错开的相位差,具有大致相同的配设结构。
即,以导热管202中心线C-C为基准配设的第二百页条和以导热管202′中心线C1-C1为基准配设的第一百页条,相互以导热管202、202′的相位差同样的间隔,具有相同配设的形状。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话,则是以两个导热管的中心线作为基准,在风吹进的流入端和风吹出的流出端上分别各配设3排百页条。其中,流入端和流出端的内侧百页条,由单体构成,外侧百页条分别由分割为两部分的分离体构成。在内侧百页条和外侧百页条之间配设中间百页条的情况下,采用流入端是被分为两部分的分离体的构成和流出端是单体构成,由于可减少压降,因而可增加风量,并可提高空气和散热片表面间的传热效率,使蒸发性能提高。
再是,若采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话,则是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作为基准,在风吹进的流入端和风吹出的流出端上分别各配设3排百页条。其中,流入端和流出端的内侧百页条,是单体,外侧百页条分别是由分割为两部分的分离体构成。在内侧百页条和外侧百页条之间配设中间百页条的情况下,采用流入端是被分为两部分的分离体的构成和流出端是单体的构成,由于可减少压降,因而可期望降低噪音,并可提高空气和散热片表面间的传热效率,使蒸发性能提高。

Claims (9)

1.一种热交换机,按照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在其间有空气流动的多个平板散热片,
垂直地***到该各个平板散热片上,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方向配置多个内部有流体流动的导热管,在两个导热管之间,相对该导热管排的中心线,配置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和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在此两个百页条之间形成位于导热管中心线上的平坦的边缘部分,各百页条是由两端从散热片面突起的上升部和该两个上升部的桥接部分构成,在上述各百页条之间形成了中间平坦部分,上述各百页条通过上述中间平坦部分,平行毗邻配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包括以两个分割体形成的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以及以单体形成的内侧百页条,上述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内侧百页条的上升部与气流方向平行,
上述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为中心,包括以两个分割体形成的外侧百页条和以单体形成的中间百页条以及内侧百页条,上述外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上述中间百页条的两个上升部与上述外侧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一样,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上述内侧百页条的两个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由于把上述气流流入端的两外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做得比上述两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大,因此,把两外侧百页条及中间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设置成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接近导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热交换机,把上述气流流入端的中间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与气流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的两个上升部设置得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接近导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热交换机,上述的各个百页条,相对于散热片面,向表面与背面进行交替突起而形成,所有百页条都是以在表面或背面的任何一侧上进行突起而形成。
5.一种热交换机,按照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在其间有空气流动的多个平板散热片,
垂直地***到该各个平板散热片上,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方向配置多个内部有流体流动的导热管,在第一及第二两个导热管之间,相对各自导热管排的中心线,配置由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和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构成的第一及第二百页条,在第一及第二两个百页条之间形成位于导热管中心线上的平坦边缘部分,各百页条是由两端从散热片面突起的上升部和在该两个上升部之间的桥接部分构成,在上述各百页条之间形成中间平坦部分,上述各百页条通过上述中间平坦部分,平行毗邻配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入端的百页条包括以两个分割体形成的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以及以单体形成的内侧百页条,上述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上述内侧百页条的两个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地形成,
上述第一和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出端的百页条,包括以两个分割体形成的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以及以单体形成的内侧百页条,上述外侧百页条和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第二上升部与导热管的切线(m)方向平行,上述内侧百页条的两个上升部与气流方向(1)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热交换机,由于把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入端的两外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做得比上述两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大,因而,把两外侧百页条及中间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设置得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接近导热管,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外侧百页条中,至少一个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所述中间百页中的至少一个百页的第一上升部沿气流方向并列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由于把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出端的两外侧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做得比上述两中间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之间的间隔大,因而,把两外侧百页条及中间百页条的第二上升部设置得以大致相同的距离接近导热管,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外侧百页条中,至少一个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与上述中间百页条中至少一个百页条的第一上升部沿气流方向(1)并列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记载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出端的中间百页条和气流流入端的中间百页条,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为基准,对称性地进行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记载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及第二百页条中的气流流出端的外侧百页条和气流流入端的外侧百页条,以导热管的中心线为基准,非对称性地进行配置。
CN02156064.1A 2002-02-08 2002-12-13 热交换机 Pending CN14369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07587A KR20030067409A (ko) 2002-02-08 2002-02-08 열교환기
KR07586/2002 2002-02-08
KR10-2002-0007586A KR100442806B1 (ko) 2002-02-08 2002-02-08 열교환기
KR07587/2002 2002-0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6984A true CN1436984A (zh) 2003-08-20

Family

ID=27667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56064.1A Pending CN1436984A (zh) 2002-02-08 2002-12-13 热交换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150601A1 (zh)
JP (1) JP2003240476A (zh)
CN (1) CN14369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943A (zh) * 2016-01-15 2016-04-20 宁波市信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滞测功机上的循环降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67862T3 (es) * 2003-05-23 2011-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de tipo de aleta de placa y tubo.
KR100621525B1 (ko) * 2005-06-09 2006-09-11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의 전열핀
ES2299300B1 (es) * 2005-08-01 2009-04-16 Jose Maria Vergara Uranga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fabricado en aleaciones de cobre y laton de muy alta temperatura de recocido y gran dureza resistente a altas presiones internas.
SG136021A1 (en) * 2006-03-20 2007-10-2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Heat exchanger
JP5084304B2 (ja) * 2007-03-06 2012-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JP2009127882A (ja) * 2007-11-20 2009-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器、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A2746073C (en) * 2010-07-13 2018-04-03 Dimplex North America Limited Heater assembly
US10107506B2 (en) * 2013-04-03 2018-10-23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exchanger with differentiated resistance flowpaths
JP5864030B1 (ja) * 2014-05-15 2016-0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D776801S1 (en) * 2014-06-24 2017-01-17 Kobe Steel, Ltd Heat exchanger tu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0908B2 (ja) * 1988-06-09 1998-03-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組み込んだ空気調和機
US5360060A (en) * 1992-12-08 1994-11-01 Hitachi, Ltd. Fin-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KR100344801B1 (ko) * 1999-12-13 2002-07-2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핀 튜브형 열교환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943A (zh) * 2016-01-15 2016-04-20 宁波市信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滞测功机上的循环降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240476A (ja) 2003-08-27
US20030150601A1 (en) 200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9390C (zh) 热交换器
CN101029807A (zh) 热交换器
CN102072595B (zh) 热交换器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的空调
CN1590925A (zh) 具有扁管的热交换器
CN1436984A (zh) 热交换机
CN101038134A (zh) 热泵用换热器
CN105864888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482424A (zh) 热交换器
CN101061365A (zh) 叠层式热交换器
CN107990758A (zh) 换热器和热泵***
CN1149380C (zh) 热交换器
CN105987540A (zh) 管片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322288C (zh) 热交换器
JP2007212009A (ja) 熱交換器
CN1849493A (zh) 热交换器
CN210512784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809499Y (zh) 一种热泵式热水器
CN1664453A (zh) 空调机
CN1800731A (zh)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热电新风机
CN1877228A (zh) 热交换器的传热销
CN102455086A (zh) 换热器结构
WO2018040037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178260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447085A (zh) 热交换器
CN102538306A (zh) 换热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