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6725C - 发送设备和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更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设备和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更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6725C
CN1306725C CNB038013428A CN03801342A CN1306725C CN 1306725 C CN1306725 C CN 1306725C CN B038013428 A CNB038013428 A CN B038013428A CN 03801342 A CN03801342 A CN 03801342A CN 1306725 C CN1306725 C CN 130672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ibration data
mcs
parts
data
mode se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13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2070A (zh
Inventor
三好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2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2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67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672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9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data ra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送设备和通信模式选择表格更新方法,用于正确地更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以根据实际线状态而选择最佳MCS。缓冲(104)暂时存储用于更新表格(148)的待发送的校准数据。调度器(106)基于由多个通信终端设备通知的下游CIR,而对待发送的数据执行调度。当没有待发送的数据时,该调度器(106)使缓冲(104)发送该校准数据。当根据调度的结果而将发送该校准数据时,该调度器(106)通知目的信息产生部分(112)将发送该校准数据到哪个通信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发送设备和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更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设备和一种更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同时满足根据信道品质的期望的误差率而在例如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访问)中发送数据,近年正在研究自适应调制,其测量例如CIR(载干比)的发送品质、基于测量的发送品质而选择由调制方案和误差编码方案构成的通信模式(MCS:调制编码方案)、并按所选择的MCS的调制方案和误差编码方案来发送数据。
在MCS的选择中,使用预定通信模式(MCS)选择表格(以下简称“表格”)。例如图1A所示,表格是从每一MCS的例如CIR的发送品质与例如分组误差率(PER)和比特误差率(BER)等误差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得的。即,在图1A中,为了满足期望的误差率R,当CIR在阈值a以下时有必要选择MCS1,当CIR等于或高于阈值a并低于阈值b时有必要选择MCS2,当CIR等于或高于阈值b并低于阈值c时有必要选择MCS3,而当CIR等于或在阈值c以上时则有必要选择MCS4。从而,这种情况的表格例如图1B所示。
在用于发送数据的MCS选择时,参照此表格、基于测量的发送品质来选择能够满足期望的误差率的MCS。
如上所述,表格是基于每一MCS的发送品质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的,但是当例如在CIR测量电路中产生误差而不能正确地测量发送品质、或存在传播环境的影响时,发送品质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较之实际的发送品质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有差别。为此,表格变得不正确,从而不可能选择数据发送的最佳MCS。
为防止这一情况,例如在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64424号中公开了以正确的数据来更新表格的方法。此方法测量接收到的数据的发送品质,检测此发送品质与期望的发送品质是否不同,当检测到不同时,则改写发送品质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并更新该表格。
然而,上述传统方法基于接收到的数据的发送品质来改写表格,而问题在于当接收到的数据量小时,不可能正确地测量接收到的数据的发送品质,故不能正确更新该表格。
具体地说,当基站设备对多个通信终端设备进行调度和数据发送时,若数据不能发送至特定的通信终端设备,则不可能测量该通信终端设备的发送品质,也不能更新用来对与该通信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的MCS进行选择的表格。即,例如图2所示,当对4台通信终端设备A到D进行调度和发送数据时,将数据10和数据20发送至通信终端设备D。但是,从发送数据10到发送数据20期间,通信终端设备D没有接收到数据,因而不能测量发送品质。所以,在此期间,按上述传统技术,不可能检测期望的发送品质与实际的发送品质间的差别。
而且,如上所述,表格是基于每一MCS的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的,但若以特定的MCS来发送数据的期间很长,则接收到的数据的MCS总是同样的,因此不可能更新关于其他MCS的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
当不能以这种方式更新表格时,表格中的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会与实际的对应关系差别很大,这就导致不可能根据实际信道条件选择最佳MCS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正确更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并根据实际的信道条件选择最佳MCS。
本发明的精髓在于基站设备发送用于更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并利用该校准数据的例如误差率和吞吐量的发送品质来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发送设备,在使用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无线电通信***中,该表格用于根据信道条件选择通信模式,该发送设备包括:发送部件,用于发送用来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和判决部件,用于根据当通过通信信道发送该发送的校准数据时的发送品质,基于更新的通信模式选择表格,而判决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在使用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无线电通信***中更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方法,该表格用于根据信道条件选择通信模式,该方法包括:发送步骤,用于发送用来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和更新步骤,用于基于当通过通信信道发送该发送的校准数据时的发送品质,而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误差率与发送品质间的关系的例子;
图1B表示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一例;
图2表示传统数据的时隙构成的一例;
图3A是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站设备的构成;
图3B是图3A的续图;
图4是框图,表示根据实施例1的调度器的构成;
图5表示根据实施例1的数据的时隙构成的一例;
图6表示根据实施例1的MCS的一例;
图7表示根据实施例1的数据的时隙构成的另一例;
图8A是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
图8B是图8A的续图;
图9是框图,表示根据实施例2的切换部件的构成;
图10A表示数据的时隙构成的一例;
图10B表示根据实施例2的数据的时隙构成的一例;
图11是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切换部件的构成;
图12表示根据实施例3的数据的时隙构成的一例;
图13A是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基站设备的构成;
图13B是图13A的续图;
图14是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
图15表示根据实施例4的MCS信息的一例;
图16是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基站设备的构成;
图17A是框图,表示根据实施例5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和
图17B是图17A的续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以MCS作为通信模式的例子。
(实施例1)
图3A和图3B是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站设备的构成。图3A和图3B所示的基站设备由发送部件、接收部件和表格更新部件构成。
发送部件由缓冲102、缓冲104、调度器106、MCS选择部件108、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地址信息生成部件112、调制部件114、自适应调制部件116、调制部件118、扩频部件120、扩频部件122、扩频部件124、多路复用部件126和发送RF(射频)部件128构成。
当根据调度器106的调度发送数据时,缓冲102暂时存储待发送的数据。缓冲104暂时存储为了更新后述表格(MCS选择表格)148而待发送的校准数据。
调度器106基于从多个通信终端设备报告的下行链路的CIR、而进行待发送的数据的调度。而且,当没有待发送的数据时,调度器106使缓冲104来发送校准数据。作为调度的结果,调度器106通知MCS选择部件108数据将发送到哪台通信终端设备,将送到该通信终端设备的数据输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并当发送校准数据时,通知地址信息生成部件112校准数据将发送到哪台通信终端设备。
这里使用图4来说明调度器106的内部构成。
如图4所示,调度器106具有缓冲监视部件106a和开关106b。缓冲监视部件106a监视缓冲102,并当没有发送数据存储在缓冲102中时,将开关106b设成连接位置。开关106b通常不在连接位置,而当由缓冲监视部件106a设成连接位置时,则开关106b将存储在缓冲104中的校准数据送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110。
再次参照图3A和图3B,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的构成。
基于从数据将发送到的通信终端设备报告的CIR和对应于该通信终端设备的表格148(后述),MCS选择部件108以这样的方式选择MCS使得通信终端设备的误差率变为期望的误差率。而且,当发送校准数据时,MCS选择部件108按预定顺序来选择MCS。MCS选择部件108将所选择的MCS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分别告知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和自适应调制部件116,并通知调制部件114和表格改写部件146已选择了该MCS。自适应编码部件110以MCS选择部件108所选择的MCS的编码率对发送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误差编码。地址信息生成部件112生成关于从调度器106通知的校准数据的地址的信息。
调制部件114对关于由MCS选择部件108选择的MCS的信息(以下称作“MCS信息”)进行调制。自适应调制部件116根据MCS选择部件108所选择的MCS的调制方案对发送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调制。调制部件118对由该生成部件112生成的地址信息进行调制。扩频部件120对MCS信息进行扩频。扩频部件122对发送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扩频。扩频部件124对地址信息进行扩频。多路复用部件126将MCS信息、发送数据或校准数据和地址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发送RF部件128对从多路复用部件126输出的多路复用信号进行预定无线电发送处理(D/A变换、上变频等),并经天线从双工器130发送该信号。
接收部件由接收RF部件132、解扩部件134、解扩部件136、解调部件138、解调部件140、CIR解码部件142和误差率解码部件144构成。在这些部件中,解扩部件134、解扩部件136、解调部件138、解调部件140、CIR解码部件142和误差率解码部件144的数量等于与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数量。
接收RF部件132对经双工器130从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下变频、A/D变换等)。该解扩部件134对接收信号中所含的、由该通信终端设备测量的下行链路的CIR的信息进行解扩。解扩部件136对接收信号中所含的、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的误差率的信息进行解扩。
解调部件138对下行链路的CIR的信息进行解调。解调部件140对下行链路的误差率的信息进行解调。
CIR解码部件142对涉及下行链路的CIR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得到的CIR通知调度器106、MCS选择部件108和表格改写部件146。误差率解码部件144对涉及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的误差率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得到的误差率通知表格改写部件146。
表格更新部件由表格改写部件146和表格148构成。其中,表格148的数量等于与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数量。
表格改写部件146将对应于每一通信终端设备的误差率与预定阈值作比较,当作为比较的结果而需要更新表格148或报告了校准数据的CIR和误差率时,表格改写部件146改写与已报告了误差率的通信终端设备对应的表格148。这里,需要更新表格148的例子包括:尽管已从表格148中选择了能够满足期望的误差率的MCS并已发送了发送数据,但从通信终端设备实际报告的误差率仍不满足期望的误差率。而且,误差率不满足期望的误差率具体意味着:尽管以这样的方式创建表格使得误差率成为10%,但当实际发送数据时,误差率却低于10%、例如1%,或反之误差率高于10%、例如20%。
而且,当改写表格148时,表格改写部件146根据从MCS选择部件108通知的MCS(即,用于数据发送的MCS)、基于由CIR解码部件142解码的CIR和由误差率解码部件144解码的误差率(即,从通信终端设备报告的CIR和误差率)来改写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
表格148是为与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进行通信的每一通信终端设备而设的,并与现有技术一样,表示能够满足与CIR关联的期望的误差率的MCS。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数据的误差率(例如,PER、BER或帧误差率(FER)等)来进行表格148的更新,但除此以外,也可以这样的方式改写本实施例,使得基于例如吞吐量和延迟的指示下行链路上数据的发送品质的指标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来更新表格148。在这些情况下,从对方站反馈例如吞吐量和延迟时间的信息,并然后判决是否应更新表格148。
然后,使用图5至图7举出具体例子来说明上述构成的基站设备的操作。
首先,将使用图5来说明校准数据的发送。
如上所述,调度器106基于从成为对方站的每一通信终端设备报告的下行链路的CIR,而对分配给时隙的待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度。作为调度的结果,待发送的数据暂时存储在缓冲102中。
例如,当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与通信终端设备A到D进行通信时,假设以A、A、(无)、D、A、A、(无)、(无)、B、B、(无)、(无)、C、C、D的顺序将数据分配给这些通信终端设备的时隙并发送,然后缓冲102以上述顺序暂时存储各数据片段。在此,(无)表示没有待发送的发送数据且时隙为空。假设此时缓冲102为空。
这里,调度器106内的缓冲监视部件106a总是监视缓冲102,并当缓冲102为空时(即,以上(无)的场合),将开关106b设成连接位置。
以这种方式,当没有待发送的发送数据时,从缓冲104发送校准数据。换言之,作为调度的结果,校准数据被分配给变空的时隙。从而,从图5的纸面的左侧的数据开始,数据从调度器106顺序地输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在图5中,数据202、数据204、数据206和数据208表示校准数据。
而且,按照图6所示的MCS1的调制方案(QPSK)和编码率(1/2)来发送数据202,同样,数据204以图6所示的MCS2的调制方案(QPSK)和编码率(3/4)来发送,数据206以MCS3的调制方案(16QAM)和编码率(1/2)来发送,而数据208以MCS4的调制方案(16QAM)和编码率(3/4)来发送。
这些MCS的选择是由MCS选择部件108来进行的,并由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和自适应调制部件116来使用所选择的MCS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从而对校准数据进行误差编码和调制。接着,由扩频部件122对校准数据进行扩频。而且,由MCS选择部件108选择的MCS的信息(MCS信息)被通知给表格改写部件146,并同时由调制部件114进行调制和由扩频部件120进行扩频。
这里,假设作为校准数据发送时的MCS,如图6所示顺序选择MCS1、MCS2、MCS3和MCS4,但也可能例如,通信终端设备发送MCS请求信号,用来请求根据特定MCS的校准数据的发送,而基站设备根据该请求的MCS来发送校准数据。
作为校准数据,可能使用由随机序列和检错码构成的数据,例如PN(伪噪声)序列的公知数据和广告用数据等。
在这些类型的数据中,当使用随机序列和检错码时,接收校准数据的通信终端设备能够正确地检测作为误差率的PER(分组误差率)。
而且,当使用PN序列等公知数据时,通信终端设备不仅能够正确地检测PER,而且能够正确地检测作为逐位误差率的BER(比特误差率)。
再有,当通信终端设备使用不总是需要的广告用数据时,可能进行表格的更新和空时隙的有效利用。
而且,通过这样来发送分配给空时隙的校准数据,基站设备总是以固定功率发送信号。这使得由本发明的基站设备位于的小区给予相邻小区的干扰量恒定,并且该相邻小区可进行稳定的通信。
这是由于以下的理由。即,当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量从一个时隙变化到另一个时,通信终端设备测量的CIR随之变化,并因此当基于该CIR来选择MCS时,在测量CIR时的干扰量和在选择MCS时的干扰量可能相异。为此,所选择的MCS不总是数据发送的最佳MCS,而当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量恒定时,CIR的测量值也基本保持恒定,并因此可选择最佳MCS。
而且,调度器106将校准数据的地址通知给地址信息生成部件112。该校准数据的地址可以是与基站设备进行通信的全部通信终端设备,或当如上述使用MCS请求信号时,也可以是请求特定的MCS的通信终端设备。
接着,地址信息生成部件112生成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由调制部件118进行调制并由扩频部件124进行扩频。扩频后的MCS信息、校准数据和地址信息由多路复用部件126进行多路复用,再经过发送RF部件128的预定无线电发送处理(D/A变换、上变频等),通过双工器130从天线发送。MCS信息和地址信息通过控制信道发送,而校准数据则通过数据信道发送。
被发送的校准数据由地址信息所含的通信终端设备(未图示)接收,而通信终端设备(未图示)基于MCS信息对校准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并将含有作为下行链路的发送品质的CIR和校准数据的误差率的广播信号发送至该基站设备。
含有从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CIR和误差率的广播信号经双工器130从天线接收,并由接收RF部件132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下变频、A/D变换等)。接着,接收信号由为每一通信终端设备所设的解扩部件134和解扩部件136分别进行解扩。接着,接收信号由解调部件138进行解调并由CIR解码部件142进行解码,得到的CIR被通知给调度器106、MCS选择部件108和表格改写部件146。
另一方面,由解扩部件136解扩的信号由解调部件140进行解调并由误差率解码部件144进行解码,得到的误差率被通知给表格改写部件146。接着,表格改写部件146基于从CIR解码部件142通知的CIR和从误差率解码部件144通知的误差率(即,校准数据的实际的CIR和误差率)根据从MCS选择部件108通知的MCS(即,用于校准数据的发送的MCS)来更新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并接着更新与已发送该广播信号的通信终端设备对应的表格148。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当作为调度的结果而产生空时隙时,将用来更新MCS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分配给空时隙并发送,因此通信终端设备可能将下行链路的发送品质和误差率报告给基站设备,基站设备也可能根据所报告的发送品质和误差率而正确地实行MCS选择表格的更新,并根据该实际信道条件而选择最佳MCS。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设备将校准数据***空时隙并发送该数据,但如图7所示,也可能保证以预定数目时隙为单位(在图7中是4时隙单位)***该校准数据并发送。这样,校准数据就被周期性地发送,可以确实地进行MCS选择表格的更新。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特征是:通信终端设备使用空时隙来发送校准数据,并在上行链路的通信中选择MCS。
图8A和图8B是框图,表示根据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图8A和图8B所示的通信终端设备由发送部件、接收部件和表格更新部件构成。
发送部件由切换部件302、MCS选择部件304、自适应编码部件306、调制部件308、自适应调制部件310、扩频部件312、扩频部件314、多路复用部件316和发送RF部件318构成。
切换部件302在发送数据和校准数据间切换并将数据输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306。具体地说,当没有待发送的发送数据时,该切换部件302输出校准数据。而且,当输出校准数据时,该切换部件302将此通知MCS选择部件304。
这里使用图9来说明切换部件302的内部构成。
如图9所示,切换部件302包括数据监视部件302a和开关302b。数据监视部件302a总是监视发送数据,并当没有待发送的发送数据时,将开关302b设成连接位置。开关302b通常不在连接位置,而当由数据监视部件302a设成连接位置时,则将校准数据送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306。
再次参照图8A和图8B,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
基于从作为对方站的基站设备报告的CIR和表格338,MCS选择部件304这样选择MCS以使基站设备的误差率满足期望的误差率。而且,当发送校准数据时,MCS选择部件304按预定进程来选择MCS。该MCS选择部件304将所选择的MCS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分别告知自适应编码部件306和自适应调制部件310,并同时通知调制部件308和表格改写部件336已选择了该MCS。该自适应编码部件306以MCS选择部件304所选择的编码率对发送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误差编码。
调制部件308对涉及由MCS选择部件304选择的MCS的信息(MCS信息)进行调制。自适应调制部件310根据MCS选择部件304所选择的MCS的调制方案对发送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调制。扩频部件312对MCS信息进行扩频。扩频部件314对发送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扩频。多路复用部件316将MCS信息和发送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发送RF部件318对从多路复用部件316输出的多路复用信号进行预定无线电发送处理(D/A变换、上变频等),并从双工器320经天线发送该信号。
接收部件由接收RF部件322、解扩部件324、解扩部件326、解调部件328、解调部件330、CIR解码部件332和误差率解码部件334构成。
接收RF部件322对从天线经双工器320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下变频、A/D变换等)。解扩部件324对接收信号中所含的、由基站设备测量的上行链路的CIR的信息进行解扩。解扩部件326对接收信号中所含的、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的误差率的信息进行解扩。解调部件328对上行链路的CIR的信息进行解调。解调部件330对上行链路的误差率的信息进行解调。CIR解码部件332对涉及上行链路的CIR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得到的CIR通知MCS选择部件304和表格改写部件336。误差率解码部件334对涉及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误差率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得到的误差率通知表格改写部件336。
表格更新部件由表格改写部件336和表格338构成。
表格改写部件336比较误差率与所定的阈值,当作为比较的结果而需要更新表格338或报告了校准数据的CIR和误差率时,表格改写部件336改写表格338。这里,需要更新表格338的情况包括:尽管已从表格338中选择了能够满足期望的误差率的MCS并已发送了发送数据,但实际从基站设备报告的误差率仍不满足期望的误差率。而且,误差率不满足期望的误差率具体意味着,尽管以这样的方式创建表格使得误差率成为10%,但当实际发送数据时,误差率却低于10%、例如1%,或反之误差率高于10%、例如20%。
而且,当改写表格338时,表格改写部件336根据从MCS选择部件304通知的MCS(即,用于数据发送的MCS)、基于由CIR解码部件332解码的CIR和由误差率解码部件334解码的误差率(即,从基站设备报告的CIR和误差率)来改写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
表格338与现有技术一样,表示能够满足与CIR关联的期望的误差率的MCS。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数据的误差率来进行表格338的更新,但除此之外,也可以这样的方式改写本实施例,使得基于例如吞吐量和延迟时间的指示上行链路上数据的发送品质的指标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来更新表格338。
其次,使用图10A和图10B举出具体例来说明上述构成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操作。
如上所述,当没有发送数据将被发送至基站设备时,切换部件302将校准数据送至自适应编码部件306。
例如,如图10A所示,假设发送数据以MCS3、MCS4、MCS3、(无)、MCS3、MCS3、MCS4、(无)的顺序来发送。MCS3和MCS4的每一个表示用于发送数据的MCS,而“(无)”表示没有待发送的发送数据且时隙为空。
这里,切换部件302内的数据监视部件302a总是监视发送数据,并当没有待发送的发送数据时(即,以上(无)的场合),将开关302b设成连接位置。
当没有待发送的发送数据时,将校准数据送至自适应编码部件306。换言之,因为没有待发出的发送数据,所以校准数据被分配给变空的时隙,而数据从切换部件302按开始于图10B的纸面的左侧的数据而顺序地输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306。在图10B中,数据402和数据404分别表示使用MCS3和MCS4而发送的校准数据。
用于校准数据的MCS的选择是由MCS选择部件304来进行的,并由自适应编码部件306和自适应调制部件310来使用所选择的MCS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从而对校准数据进行误差编码和调制。接着,由扩频部件314对校准数据进行扩频。而且,由MCS选择部件304选择的MCS的信息(MCS信息)被通知给表格改写部件336,并同时由调制部件308进行调制和由扩频部件312进行扩频。
作为校准数据,可能使用由随机序列和检错码构成的数据、PN序列等公知数据等。
接着,扩频后的MCS信息和校准数据由多路复用部件316进行多路复用化,经过发送RF部件318的预定无线电发送处理(D/A变换、上变频等),并经双工器320从天线发送。MCS信息通过控制信道发送,校准数据则通过数据信道发送。
被发送的校准数据由基站设备(未图示)接收,而基站设备(未图示)基于MCS信息对校准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并将含有作为上行链路的发送品质的CIR和校准数据的误差率的广播信号发送至通信终端设备。
含有从基站设备发送的CIR和误差率的广播信号经双工器320从天线接收,由接收RF部件322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下变频、A/D变换等)。接着,接收信号由解扩部件324和解扩部件326进行解扩。接着,接收信号由解调部件328进行解调并由CIR解码部件332进行解码,得到的CIR被通知给MCS选择部件304和表格改写部件336。
另一方面,由解扩部件326解扩的信号由解调部件330进行解调并由误差率解码部件334进行解码,得到的误差率被通知给表格改写部件336。接着,表格改写部件336基于从CIR解码部件332通知的CIR和从误差率解码部件334通知的误差率(即,校准数据的实际CIR和误差率)根据从MCS选择部件304通知的MCS(即,用于校准数据的发送的MCS)来更新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并接着更新表格338。
如上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当没有待发送的发送数据并产生空时隙时,通过将用来更新MCS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分配给空时隙而发送数据,并因此作为对方站的基站设备可能将上行链路的发送品质和误差率报告给通信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也可能根据所报告的发送品质和误差率而正确地实行MCS选择表格的更新,并根据实际的信道条件而选择最佳MCS。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特征是:通信终端设备周期性地发送校准数据,并在上行链路的通信中选择MCS。
根据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与图8A和图8B所示的根据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了其说明。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仅切换部件302与实施例2中的不同。
该切换部件302不管有/无发送数据,都以预定周期输出校准数据。
图11是框图,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切换部件302的内部构成。
如图11所示,切换部件302具有计数器302c和开关302d。计数器302c测量从切换部件302送出的发送数据,并每当测量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将开关302d切换至校准数据侧。开关302d通常连接至发送数据侧,而当由计数器302c切换至校准数据侧时,开关302d则将校准数据送至自适应编码部件306。
然后,使用图12举出具体例子来说明上述构成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校准数据发送的操作。
如上所述,切换部件302不管有/无将被发送至基站设备的发送数据,都将校准数据输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306。
即,切换部件302内的计数器302c测量从开关302d发出发送数据的次数,并每当测量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使开关302d切换至校准数据侧。当发出校准数据时,计数器302c将开关302d再切换至发送数据侧。
以这种方式,例如,如图12所示,以预定周期(图中是8时隙周期)将校准数据(图中以“K”表示)发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306。
以这种方式,不管有/无待发送的发送数据,本实施例都周期性地发送用于更新MCS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将MCS选择表格保持在正确的状态,并根据实际的信道条件而选择最佳MCS。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特征是:根据来自接收侧的请求利用MCS来发送校准数据,而不改变用于以预定顺序发送校准数据的MCS。
图13A和13B是框图,表示根据实施例4的基站设备的构成。图13A和图13B所示的基站设备由发送部件、接收部件和表格更新部件构成。在图13A和图13B所示的基站设备中,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基站设备(实施例1)中相同的部分被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其说明。
发送部件由切换部件502、MCS选择部件504、自适应编码部件110、调制部件114、自适应调制部件116、扩频部件120、扩频部件122、多路复用部件126和发送RF部件128构成。
切换部件502在发送数据和校准数据间切换并将数据输出至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具体地说,切换部件502通常送出发送数据,但当从后述接收部件内的MCS请求解码部件510接收特定的MCS请求时,切换部件502暂时停止发送数据的送出,并送出校准数据。而且,当输出校准数据时,该切换部件502将此通知MCS选择部件504。
基于从作为对方站的通信终端设备报告的CIR和表格148,MCS选择部件504这样选择MCS,以使得该通信终端设备的误差率满足期望的误差率。而且,当发送校准数据时,MCS选择部件504选择从后述MCS请求解码部件510通知的特定MCS。MCS选择部件504将所选择的MCS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分别告知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和自适应调制部件116,并通知调制部件114和表格改写部件146已选择了该MCS。
接收部件由接收RF部件132、解扩部件506、解扩部件134、解扩部件136、解调部件508、解调部件138、解调部件140、MCS请求解码部件510、CIR解码部件142和误差率解码部件144构成。
解扩部件506对接收信号中所含的、请求特定的MCS的校准数据的信息进行解扩。解调部件508对请求特定的MCS的信息进行解调。MCS请求解码部件510对请求特定的MCS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此信息所含的特定的MCS通知切换部件502和MCS选择部件504。
图14是框图,表示根据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该同一图中所示的通信终端设备由接收部件和发送部件构成。
接收部件由接收RF部件604、解扩部件606、解扩部件608、解调部件610、自适应解调部件612、MCS信息解码部件614、自适应解码部件616、CIR测量部件618和误差率检测部件620构成。
该接收RF部件604对从天线经双工器602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下变频、A/D变换等)。解扩部件606对接收信号中所含的、由基站设备选择的MCS的信息(MCS信息)进行解扩。解扩部件608对接收信号中所含的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解扩。解调部件610对MCS信息进行解调。自适应解调部件612根据与从MCS信息解码部件614通知的MCS调制方案对应的解调方案,对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解调。
MCS信息解码部件614对MCS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得到的MCS(即,用于数据或校准数据的发送的MCS)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分别告知自适应解调部件612和自适应解码部件616。自适应解码部件616基于从MCS信息解码部件614通知的MCS的编码率而对数据或校准数据进行误差编码。
CIR测量部件618测量数据或校准数据的CIR,并将该CIR通知后述发送部件内的广播信号生成部件622。误差率检测部件620检测数据或校准数据的误差率,并将误差率通知后述发送部件内的广播信号生成部件622,同时输出解码后的接收数据。
发送部件由广播信号生成部件622、MCS请求生成部件624、调制部件626、调制部件628、扩频部件630、扩频部件632和发送RF部件634构成。
广播信号生成部件622生成广播信号,用来将由CIR测量部件618测量的CIR和由误差率检测部件620检测的误差率广播到基站设备。
MCS请求生成部件624生成用来请求特定的MCS的校准数据的MCS请求信号。具体地说,例如由MCS信息解码部件614解码的MCS信息被存储在存储器(未图示)中,MCS请求生成部件624生成MCS请求信号,请求超过预定时间周期一直没使用的MCS的校准数据。
调制部件626对含数据或校准数据的CIR和误差率的广播信号进行调制。调制部件628对请求特定MCS的校准数据的MCS请求信号进行调制。扩频部件630对广播信号进行扩频。扩频部件632对MCS请求信号进行扩频。发送RF部件634对广播信号或MCS请求信号进行预定无线电发送处理(D/A变换、上变频等),并从双工器602经天线发送该信号。
然后,说明上述构成的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的操作。
首先,将说明从通信终端设备做出校准数据的请求直到基站设备做出校准数据的发送的操作。
通信终端设备的MCS请求生成部件624生成MCS请求信号,请求例如在很长时间周期内未使用的MCS的特定MCS的校准数据。所生成的MCS请求信号由调制部件628进行调制,由扩频部件632进行扩频,再经发送RF部件634、双工器602和天线发送。
MCS请求信号从基站设备的天线经双工器130接收,由接收RF部件132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后,由解扩部件506进行解扩。接着,MCS请求信号由解调部件508进行解调并由MCS请求解码部件510进行解码。作为MCS请求信号的解码结果,由通信终端设备请求的MCS被通知给切换部件502和MCS选择部件504。
一旦接收到该通知,该切换部件502将校准数据送至自适应编码部件110,而MCS选择部件504将所请求的MCS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告知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和自适应调制部件116。校准数据由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和自适应调制部件116分别进行误差编码和调制,并由扩频部件122进行扩频。
另一方面,由MCS选择部件504选择的MCS被通知给表格改写部件146,并同时由调制部件114调制成MCS信息。此时,涉及所选择的MCS的信息可用作MCS信息,但当发送校准数据时,基于例如图15所示的表格,表示校准数据被发送的值(图中为“0”)也可用作MCS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当发送校准数据时,由MCS选择部件504选择的MCS是由通信终端设备请求的MCS,因此该MCS不必再通过MCS信息而通知到通信终端设备。从而,如上所述,即使将校准数据被发送的信息用作MCS信息,通信终端设备也能够根据用于接收到的校准数据的MCS而执行解调和误差解码。
MCS信息由调制部件114进行调制,由扩频部件120进行扩频,并由多路复用部件126与校准数据进行多路复用。从多路复用而得到的多路复用信号由发送RF部件128进行预定无线电发送处理,并经双工器130从天线发送。MCS信息和地址信息通过控制信道发送,而校准数据则通过数据信道发送。
然后,将说明从通信终端设备进行校准数据的接收直到基站设备进行表格的更新的操作。
校准数据和对应的MCS信息是从通信终端设备的天线经双工器602接收的,由接收RF部件604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后,MCS信息由MCS信息解扩部件606进行解扩,校准数据则由解扩部件608进行解扩。
解扩后的MCS信息由解调部件610进行解调,由MCS信息解码部件614进行解码,得到的MCS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被分别告知自适应解调部件612和自适应解码部件616。此时,如上所述,当校准数据被发送的信息作为MCS信息而发送时,可以分别告知由MCS请求生成部件624请求的MCS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
解扩后的校准数据由自适应解调部件612进行解调并由自适应解码部件616进行误差解码。这些解调和误差解码是根据由MCS信息通知的MCS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而进行的。
接着,CIR测量部件618测量校准数据的CIR,误差率检测部件620检测校准数据的误差率,并当校准数据是广告用数据等时,将解码结果作为接收数据而输出。
而且,校准数据的CIR和误差率被输出至广播信号生成部件622,在此生成广播信号。广播信号由调制部件626进行调制,由扩频部件630进行扩频,再经发送RF部件634、双工器602和天线发送。
广播信号从基站设备的天线经双工器130接收,由接收RF部件132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后,由解扩部件134和解扩部件136进行解扩,再由解调部件138和解调部件140进行解调。接着,CIR解码部件142对广播信号中所含的校准数据的CIR进行解码,并通知表格改写部件146。而且,误差率解码部件144对广播信号中所含的校准数据的误差率进行解码并通知表格改写部件146。
接着,表格改写部件146根据从MCS选择部件504通知的MCS(即,选择了用于校准数据的发送的MCS)、基于从CIR解码部件142通知的CIR和从误差率解码部件144通知的误差率(即,校准数据的实际的CIR和误差率)来更新CIR和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并更新与已发送该广播信号的通信终端设备对应的表格148。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当从通信终端设备请求时,基站设备使用从通信终端设备请求的MCS来发送校准数据,因此可能对于通信终端设备需要的MCS而更新MCS选择表格,并全面更新该MCS选择表格,同时仅发送最低必要的校准数据,并减低校准数据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而且,当发送校准数据时,若假设MCS信息不是涉及MCS的信息、而是校准数据被发送的信息,则不必要通知校准数据的MCS,因此有可能将对应信道容量转向数据发送,从而能够改进数据发送的吞吐量。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特征是:校准数据的接收侧使用接收到的校准数据的误差率来更新MCS选择表格。
图16是框图,表示根据实施例5的基站设备的构成。该图所示的基站设备由发送部件和接收部件构成。在图16所示的基站设备中,与图3A和图3B以及13A和图13B所示的基站设备(实施例1和实施例4)相同的部分被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其说明。
发送部件由切换部件502、MCS判决部件702、自适应编码部件110、调制部件114、自适应调制部件116、扩频部件120、扩频部件122、多路复用部件126和发送RF部件128构成。
MCS判决部件702从后述接收部件内的MCS候补解码部件708通知的MCS候补中判决实际使用的MCS。而且,当发送校准数据时,MCS判决部件702将从MCS请求解码部件通知的特定MCS判决为实际使用的MCS。MCS判决部件702将所判决的MCS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分别告知自适应编码部件110和自适应调制部件116,并通知调制部件114已判决了该MCS。
接收部件由接收RF部件132、解扩部件506、解扩部件704、解调部件508、解调部件706、MCS请求解码部件510和MCS候补解码部件708构成。
解扩部件704对接收信号中所含的、发送数据时使用的MCS的候补的信息进行解扩。解调部件706对MCS候补的信息进行解调。MCS候补解码部件708对MCS候补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得到的MCS候补通知MCS判决部件702。
图17A和图17B是框图,表示根据实施例5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该图所示的通信终端设备由接收部件、表格更新部件和发送部件构成。在图17A和图17B所示的通信终端设备中,与图14所示的通信终端设备(实施例4)相同的部分被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其说明。
表格更新部件由表格改写部件802和表格804构成。
表格改写部件802比较误差率与预定阈值,当作为比较的结果而需要更新表格804或通知了接收到的校准数据的CIR和误差率时,表格改写部件802改写表格804。这里,需要更新表格804的情况包括例如:尽管从表格804中选择了能够满足期望的误差率的MCS,并作为MCS候补而通知了基站设备,但实际从基站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误差率仍不满足期望的误差率。
而且,当改写表格804时,表格改写部件802根据从MCS候补选择部件806通知的MCS(即,用于来自基站设备的数据发送的MCS候补)、基于由CIR测量部件618测量的CIR和由误差率检测部件620检测的误差率(即,实际接收到的数据的CIR和误差率)来改写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也可这样修改:由MCS信息解码部件614得到的MCS被通知给表格改写部件802,而表格改写部件802根据从MCS信息解码部件614通知的MCS(即,用于实际从基站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的MCS)来改写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
表格804与现有技术一样,表示能够满足与CIR关联的期望的误差率的MCS。
发送部件由MCS候补选择部件806、MCS请求生成部件624、调制部件808、调制部件628、扩频部件810、扩频部件632和发送RF部件634构成。
基于从该基站设备发送的数据的CIR和表格804,MCS候补选择部件806这样选择MCS作为MCS候补,以使自己设备的误差率满足期望的误差率。而且,MCS候补选择部件806存储例如所选择的MCS候补,并将在长于预定时间周期的时间内未被选为MCS候补的MCS作为特定的MCS通知到MCS请求生成部件624,以生成MCS请求信号。
调制部件808对由MCS候补选择部件806选择的MCS候补进行调制。扩频部件810对该MCS候补进行扩频。
其次,将说明上述构成的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的操作。
从通信终端设备做出校准数据的请求直到基站设备做出校准数据的发送的操作与实施例4相同,因此省略了其说明。
于是,将先说明从通信终端设备进行校准数据的接收直到表格的更新和MCS候补的发送的操作。
校准数据和对应的MCS信息与实施例4一样,分别被解扩和解调,并将校准数据的CIR和误差率输出至表格改写部件802。而且,CIR还被输出至MCS候补选择部件806。
接着,表格改写部件802根据从MCS候补选择部件806通知的MCS候补(或从MCS信息解码部件614通知的MCS)、基于由CIR测量部件618测量的CIR和由误差率检测部件620检测的误差率(即,接收到的校准数据的CIR和误差率)来更新CIR与误差率间的对应关系,并更新表格804。
另一方面,当由CIR测量部件618测量的CIR被输出至MCS候补选择部件806时,基于CIR参照表格804,并选择能够满足期望的误差率的MCS作为MCS候补。所选择的MCS候补的信息由调制部件808进行调制,由扩频部件810进行扩频,并经发送RF部件634、双工器602和天线发送。
其次,说明从基站设备进行MCS候补的接收直到MCS的判决的操作。
MCS候补的信息是从基站设备的天线经双工器130接收的,由接收RF部件132进行预定无线电接收处理后,由解扩部件704进行解扩并由解调部件705进行解调。
解调后的MCS候补的信息由MCS候补解码部件708进行解码,得到的MCS候补被通知给MCS判决部件702。接着,MCS判决部件702判决MCS候补是否应为将实际使用的MCS,并最终判决用于数据发送的MCS。
以这种方式,本实施例基于通信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校准数据的发送品质和误差率来更新通信终端设备的MCS选择表格,从而即使当通信终端设备具有用于从基站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的MCS选择表格时,也能够正确地实行MCS选择表格的更新,并根据实际的信道条件选择最佳MCS。
上述各实施例为了方便而说明了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但本发明也可用于基站设备对基站设备或通信终端设备对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4和5中,基站设备根据来自通信终端设备的请求来切换发送数据和校准数据,并发送该数据,但本发明也适于与实施例1到3一样周期性地或有空时隙时发送校准数据。在此场合中,可能暂时存储从通信终端设备请求的MCS,并在校准数据的发送定时处读出所存储的MCS。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能够正确地实行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更新,并根据实际的信道条件选择最佳MCS。
本申请基于2002年6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2-189881、2002年8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2-238820和2003年6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3-158416,这里通过引用而特别合并其全部内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应用于一种发送设备和用于更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方法。

Claims (16)

1.一种在使用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发送设备,该表格用于根据信道条件选择通信模式,该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部件,用于发送用来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
接收部件,用于从接收了所述校准数据的通信对方站接收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校准数据的发送品质;
更新部件,用于基于包括所述发送品质的信息而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以及
判决部件,用于基于更新了的所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判决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式。
2.一种在使用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发送设备,该表格用于根据信道条件选择通信模式,该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部件,用于发送用来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
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包括从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选择的多个通信模式候补的信息,该表格基于所述发送品质而更新;以及
判决部件,用于从所述通信模式候补而判决用于实际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将校准数据***空时隙中并发送该校准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每隔预定数量的时隙就将校准数据***时隙并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将校准数据发送至与所述发送设备通信的所有对方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将校准数据发送至请求发送校准数据的对方站。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发送表示校准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通过周期性地改变通信模式来发送校准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以对方站所请求的通信模式来发送校准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中当以对方站所请求的通信模式来发送所述校准数据时,所述发送部件发送信息,该信息表示发送校准数据作为用来通知所述校准数据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发送含有随机序列的数据和检错码的校准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发送对方站已知的数据作为校准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发送含有对方站不必要的数据的校准数据。
14.一种在使用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无线电通信***中的接收设备,该表格用于根据信道条件选择通信模式,该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部件,用于接收用来更新数据或者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
测量部件,用于测量所述数据或者所述校准数据的发送品质;
候补选择部件,用于基于所述校准数据的发送品质以及所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而选择通信模式候补;
更新部件,用于基于所述校准数据的发送品质以及通信模式候补而更新所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以及
发送部件,用于发送包括通信模式候补的信息,所述通信模式候补是基于更新了的所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和所述数据的发送品质来选择的
15.一种基站设备,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部件以及所述接收部件能够各自与多个通信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并
通过所述判决部件对每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判决通信模式。
16.一种在使用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无线电通信***中更新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方法,该表格用于根据信道条件选择通信模式,该方法包括:
发送步骤,用于发送用来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校准数据;
接收步骤,用于从接收了所述校准数据的对方站接收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校准数据的发送品质;和
更新步骤,用于基于所述发送品质的信息而更新该通信模式选择表格。
CNB038013428A 2002-06-28 2003-06-25 发送设备和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更新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3067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9881/2002 2002-06-28
JP2002189881 2002-06-28
JP238820/2002 2002-08-20
JP2002238820 2002-08-20
JP2003158416A JP4256207B2 (ja) 2002-06-28 2003-06-03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モード選択用テーブル更新方法
JP158416/2003 2003-06-03
PCT/JP2003/008023 WO2004004165A1 (ja) 2002-06-28 2003-06-25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モード選択用テーブル更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070A CN1572070A (zh) 2005-01-26
CN1306725C true CN1306725C (zh) 2007-03-21

Family

ID=30003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13428A Expired - Lifetime CN1306725C (zh) 2002-06-28 2003-06-25 发送设备和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更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7542433B2 (zh)
EP (1) EP1519497B1 (zh)
JP (1) JP4256207B2 (zh)
CN (1) CN1306725C (zh)
AT (1) ATE406715T1 (zh)
AU (1) AU2003244187A1 (zh)
DE (1) DE60323228D1 (zh)
WO (1) WO20040041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6207B2 (ja) * 2002-06-28 2009-04-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モード選択用テーブル更新方法
JP4167485B2 (ja) * 2002-12-26 2008-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4552732B2 (ja) * 2005-03-30 2010-09-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モードの決定方法
US20090061767A1 (en) * 2005-03-30 2009-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515312B2 (ja) * 2005-03-31 2010-07-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および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0415020C (zh) * 2005-10-31 2008-08-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码资源分配方法
JP4772111B2 (ja) * 2006-03-06 2011-09-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知情報生成装置、通信装置、通知情報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02340B2 (ja) 2006-03-24 2013-06-05 ジェネラル・インスツルメン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論理チャネルを構成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US9088355B2 (en) 2006-03-24 2015-07-21 Arris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dynamic range of an optical link in an HFC network
JP4760547B2 (ja) * 2006-06-02 2011-08-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WO2008056774A1 (fr) * 2006-11-10 2008-05-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station mobile de communication radio et procédé de sélection de mcs
US8537972B2 (en) 2006-12-07 2013-09-17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micro-reflections in a network
CA2674510C (en) * 2007-01-30 2013-10-15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Of Delawa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modulation levels that are supported on a channel
US8102765B2 (en) * 2007-06-22 2012-01-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rrelation-based rate adaptation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755398B (zh) * 2007-08-10 2014-03-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以及移动台
JP5388529B2 (ja) * 2008-09-30 2014-01-15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装置
US8340586B2 (en) * 2008-11-19 2012-12-25 T-Mobile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variable link conditions
JP5324335B2 (ja) * 2009-06-25 2013-10-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補正値算出方法
US8516532B2 (en) 2009-07-28 2013-08-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IP video delivery using flexible channel bonding
CN101645755B (zh) * 2009-09-07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实现无线接入网络***链路自适应的装置及方法
US8526485B2 (en) 2009-09-23 2013-09-03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Using equalization coefficients of end devices in a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 to determine and diagnose impairments in upstream channels
CN102480786B (zh) * 2010-11-29 2014-05-07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信制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和***
US8654640B2 (en) 2010-12-08 2014-02-18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P video delivery using distributed flexible channel bonding
US8937992B2 (en) 2011-08-30 2015-01-20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equalization coefficients of adaptive pre-equalizers
US20130121179A1 (en) * 2011-11-16 201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dentifier selection to improve td-scdma hsupa throughput
US8576705B2 (en) 2011-11-18 2013-11-05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Upstream channel bonding partial service using spectrum management
US9113181B2 (en) 2011-12-13 2015-08-18 Arris Technology, Inc. Dynamic channel bonding partial service triggering
WO2013140817A1 (ja) * 2012-03-22 2013-09-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003460B2 (en) 2012-04-27 2015-04-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Network monitoring with estimation of network path to network element location
US8837302B2 (en) 2012-04-27 2014-09-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Mapping a network fault
US8868736B2 (en) 2012-04-27 2014-10-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Estimating a severity level of a network fault
US8867371B2 (en) 2012-04-27 2014-10-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Estimating physical locations of network faults
US9065731B2 (en) 2012-05-01 2015-06-23 Arris Technology, Inc. Ensure upstream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stability in an upstream channel bonding system using T4 timeout multiplier
US8699340B2 (en) * 2012-06-01 2014-04-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able-based link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ransmissions
US9136978B2 (en) 2012-06-10 2015-09-15 Redline Innovations Grou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spectral efficienc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136943B2 (en) 2012-07-30 2015-09-15 Arris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characterizing impairments detected by equalization on a channel of a network
US20140092879A1 (en) * 2012-10-02 2014-04-03 Zte Wistron Telecom Ab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int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137164B2 (en) 2012-11-15 2015-09-15 Arris Technology, Inc. Upstream receiver integrity assessment for modem registration
US9203639B2 (en) 2012-12-27 2015-12-01 Arris Technology, Inc. Dynamic load balancing under partial service conditions
US9197886B2 (en) 2013-03-13 2015-11-24 Arris Enterprises, Inc. Detecting plant degradation using peer-comparison
US9042236B2 (en) 2013-03-15 2015-05-26 Arris Technology, Inc. Method using equalization data to determine defects in a cable plant
US10477199B2 (en) 2013-03-15 2019-11-12 Arris Enterprises Ll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prioritizing fault location in a cable plant
US9025469B2 (en) 2013-03-15 2015-05-05 Arris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estimating cable plant topology
US9929830B2 (en) * 2013-09-25 2018-03-27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Content delivery over wireless links
CN106211306B (zh) * 2015-04-30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延时抖动平滑方法、装置及***
US10044373B2 (en) 2016-12-30 2018-08-07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Optimized ACM trajectory systems and methods
JP6533557B2 (ja) * 2017-06-05 2019-06-19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3723A (zh) * 1995-10-18 1998-12-3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外部控制使无线通信***中移动台工作于多模方式
JP2002026808A (ja) * 2000-07-03 2002-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9810A (en) * 1994-03-31 1996-09-24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of data reception history information
US5603096A (en) * 1994-07-11 1997-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5585974A (en) * 1995-02-17 1996-12-17 Conner Peripherals, Inc. Disk drive with PRML read channel calibration using a noise generator
US5701294A (en) * 1995-10-02 1997-1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coding, modulation, and time slot allocation 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070085A (en) * 1997-08-12 2000-05-30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thresholds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ubscribers
JP2866642B1 (ja) 1998-02-09 1999-03-08 株式会社ワイ・アール・ピー移動通信基盤技術研究所 スペクトル拡散多重伝送装置
US6700881B1 (en) * 1998-03-02 2004-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t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0047006A1 (en) * 1999-02-01 2000-08-10 Nokia Networks Oy Adaptation of codec operating mod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DE19909921A1 (de) * 1999-03-06 2000-09-14 Bosch Gmbh Robert Daten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US7299006B1 (en) * 1999-10-21 2007-11-20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ve radio transceiver
CN1140147C (zh) * 2000-07-01 2004-02-25 ***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和***
JP3821636B2 (ja) 2000-08-21 2006-09-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940915B2 (en) * 2000-11-30 2005-09-0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daptive learning method and system to adaptive modulation
JP2002232943A (ja) 2001-01-29 2002-08-16 Sony Corp データ送信処理方法、データ受信処理方法、送信機、受信機、およびセルラー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660278B2 (ja) * 2001-07-13 2005-06-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754169B2 (en) * 2001-12-13 2004-06-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operation for a variable transmission mode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56207B2 (ja) * 2002-06-28 2009-04-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モード選択用テーブル更新方法
US7099678B2 (en) * 2003-04-10 2006-08-29 Ipr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weight computation for vector beamforming radio communication
US7127020B2 (en) * 2003-05-09 2006-10-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Frequency synthesis loop having controlled loop gai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3723A (zh) * 1995-10-18 1998-12-3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外部控制使无线通信***中移动台工作于多模方式
JP2002026808A (ja) * 2000-07-03 2002-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40783A (ja) 2004-05-13
US9154259B2 (en) 2015-10-06
US7953013B2 (en) 2011-05-31
CN1572070A (zh) 2005-01-26
JP4256207B2 (ja) 2009-04-22
EP1519497A1 (en) 2005-03-30
US20090238094A1 (en) 2009-09-24
US20110199930A1 (en) 2011-08-18
US20040248520A1 (en) 2004-12-09
EP1519497B1 (en) 2008-08-27
ATE406715T1 (de) 2008-09-15
EP1519497A4 (en) 2006-09-20
WO2004004165A1 (ja) 2004-01-08
AU2003244187A1 (en) 2004-01-19
DE60323228D1 (de) 2008-10-09
US7542433B2 (en) 2009-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6725C (zh) 发送设备和通信模式选择表格的更新方法
CN1386388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533053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302675C (zh) 移动通信***中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450C (zh) 位置分集移动通信***中下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方案
CN1320779C (zh) 在移动通信***中优化调制和编码方案及多代码的方法
CN1287543C (zh) 发送设备和发送控制方法、以及接收设备和接收控制方法
CN1198430C (zh) 通信装置和发送模式选择方法
CN1311655C (zh) 改善可靠性和吞吐量的无线通信***及重发超时确定方法
CN1165122C (zh) 移动通信***中依据无线链接协议重发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387328A (zh) 移动通信***,基站,移动站,阈值设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9887C (zh) 自适应调制通信***,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846361A (zh)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中控制介质接入控制层的操作状态的设备和方法
CN1254122C (zh) 蜂窝***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61675A (zh) 通信***和通信装置
CN101032104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754396A (zh) 用于移动通信的***以及方法
CN1773888A (zh) 在移动通信***中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829346A (zh) 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站
CN1729709A (zh) 无线通信网络及流量控制方法
CN1518393A (zh) Cdma移动无线***的信道转换方法和cdma移动无线***的基站
CN1647562A (zh) 移动通信***中的无线链路参数更新方法
CN1879363A (zh) 移动通信***中的协议语境传送
CN1327660A (zh) 移动通信***、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以及重发送控制方法
CN1497999A (zh) 移动通信***,移动站,基站,及其数据包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