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8115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8115A
CN1298115A CN00134490.0A CN00134490A CN1298115A CN 1298115 A CN1298115 A CN 1298115A CN 00134490 A CN00134490 A CN 00134490A CN 1298115 A CN1298115 A CN 1298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capacitors
liquid crystal
terminal
signal wir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44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9783C (zh
Inventor
石本佳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8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7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7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5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wo-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4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having more than one switching element per pix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高分辨率下实现均匀显示以及提供更宽的工作温度。通过MIM驱动型光敏矩阵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中间绝缘层在一个信号线上形成信号线。在每个象素电极与信号线之间形成在不同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的MIM器件,作为两端子非线性器件。通过选择信号线之一提供驱动信号实现MIM器件之间切换,象素电极能在更宽温度范围内工作。调节象素的信号线和/或MIM器件的电阻,在全部象素电极上均衡化,由此保证均匀显示。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光敏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诸如MIM(金属绝缘体金属)器件的两个端子非线性器件。
近年来,鉴于液晶显示器的低功耗、厚度薄和重量轻等优势特性,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地用作个人计算机、字处理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终端显示器、电视图象显示装置等应用的显示用途。希望液晶显示装置找到更宽的用途,尤其是作为便携信息终端器件的图象显示器。电子笔记本便是这样一种信息终端器件,其作用是替代由印刷纸张粘接而形成的传统笔记本。根据用作这种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设定技术规范,屏幕尺寸约为6至7英寸,分辨率约为1024×768点XGA,工作温度范围约为-20至70℃。利用MIM驱动的光敏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在例如日本未审定专利公报JP-A 59-83190(1984)和JP-A9-54344(1997)中已经作了揭示。
图9和10示出传统MIM驱动的光敏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图9是与一个象素相关的部分结构的平面图,图10是图9中X-X线截取的截面图。在电绝缘玻璃基板1上形成薄的钽薄膜,其厚度为3000,通过溅射或类似工艺它将形成信号线2和下电极3。通过光刻使薄的钽膜形成所需结构的图案,以形成信号线2和下电极3。接着,使下电极3的表面阳极化,形成60厚的绝缘膜4,包括五氧化二钽(Ta2O5)。在这一状态下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堆叠一层钛(Ti)薄膜,通过溅射或类似工艺方法它将形成厚度达4000的电极5,随后通过光刻图案化成所需结构,形成上电极5。用这种方法,形成单个MIM器件6,包括下电极3、绝缘薄膜4和上电极5。
此外,在要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为透射型的情况中,将ITO(氧化铟锡)或类似材料的透明材料的透明电极薄膜叠合在产生的结构上,然后图案化为象素电极7。另一方面,在装置为反射型的情况中,将包括铝或类似材料的反射电极薄膜替代ITO之类材料叠合在产生的结构上,然后图案化为反射象素电极,或者另一方面,在产生的结构上形成ITO或类似材料的透明电极7,随后将反射板固定到玻璃基板1的整个反面。将多个这种象素电极排列成矩阵形状,信号线2与相关部分连接,从而每个象素电极7应当通过相关MIM器件被有选择地驱动。同样,在一个对应的玻璃基板上形成象素电极。将成对的基板彼此配对,它们各自表面上形成有彼此面对的各自象素电极,然后将液晶层置于成对的基板之间,形成液晶显示装置。
图11A和11B分别示出利用MIM驱动的光敏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每个象素的等效电路结构和MIM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在如图11A所示的每个象素的等效电路中,包括电阻器RMIM(它包括MIM器件)和电容器CMIM的并联电路与包括电阻器RLC(它包括液晶层)和电容器CLC的并联电路串联连接。当通过MIM器件6给液晶层施加驱动电压V时,电压VLC和电压VMIM分别施加到液晶层和MIM器件。MIM器件具有如图11B所示的电压电流特性。如图所示,MIM器件6呈现很高的电阻,因此很难允许电流通过直至在MIM器件6相对两端上的电压VMIM达到阈值电压VTH。当施加电压的绝对值超过阈值电压VTH时,MIM器件6呈现下降电阻,而施加给液晶层的电压VLC增大,使电场升高,此电场改变了液晶在液晶层中的对准。
如上所述,根据本说明书,电子笔记本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其面板屏幕尺寸为5至7英寸,分辨率与XGA一样高,工作温度范围在-20至70℃内。在实现具有这种尺寸屏幕和XGA级分辨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线路电极的引线电阻和电荷寻址时间出现问题。随着引线电阻的增大,施加的信号被传送到更大范围,因此,需要更高的驱动电压。与每个象素相关的MIM器件的位置变得离驱动光敏矩阵型显示装置的端子更远,从这个端子到MIM器件的引线的电阻增大。因此,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的照明特性在面板的不同点上发生变化,这些点对应于电阻具有不同升高的点。这导致非均匀显示和不方便。在日本未审定专利公报JP-A 59-83190(1984)所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一对终端电极在相反方向上分别延伸的一对信号线彼此相对放置,将MIM器件置于每个信号线与每个象素电极之间并与它们连接。然而,在该公报中所描述的这一安排目的是校正象素缺陷,因此驱动信号仅仅经正常状态中的相关MIM器件从这对信号线中的一个被传送给象素电极,在存在与通常使用信号信号线连接的缺陷MIM器件的情况中,采用另一个信号线把这种驱动信号传送给象素电极。这意味着公报并未揭示从这对信号线二者把驱动信号传送给象素电极的配置,于是,不能防止非均匀性显示和类似不便性。
由于占空比随更高分辨率而增大,缩短了每个象素的电荷寻址。这尤其导致MIM器件6的ON特性劣化。其中给一个象素电极设置一个MIM器件的光敏矩阵面板能够在从约0至60℃或者从约-20至4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使用,不能在高于60℃的更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日本未审定专利公报JP-A 9-54344(1997)揭示一种两个具有不同I-V特性的MIM器件与一个象素电极连接的液晶显示装置。然而,公报中描述的这种装置被配置成分别施加on电压和off电压,以通过各个MIM器件对一个象素使液晶导通或截止。这意味着该公报并未教导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利用两个MIM器件的任何现有技术,因而,该装置能够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即使用高分辨率面板它也能够实现均匀显示并且能够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它。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包括:一对基板;夹在这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矩阵形状排列在基板上的象素电极;为每个象素电极提供的多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用于有选择地驱动该象素电极,两端子非线性器件能够在不同工作温度范围内分别驱动象素电极。
根据本发明,两端子非线性器件有选择地驱动象素电极,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对于每个象素电极,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多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由于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在特性上是彼此不同并能够根据不同工作温度范围分别进行驱动,这些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组合允许液晶显示装置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在本发明中,较佳地,多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包括第一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它允许等于或高于第一预定值的电流在预定电压下流过,和第二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它允许等于或低于第二参考值的电流在预定电压下流过,第二参考值小于第一参考值。
根据本发明,为每个象素电极提供的多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形成第一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允许等于或高于第一参考值的电流在预定电压下通过,而形成第二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允许等于或低于第二参考值的电流在预定电压下通过,第二参考值小于低于参考值。通过利用相对较高温度范围内的第二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和相对较低温度范围内的第一两端子非线性器件,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一个整体能够使用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包括:一对基板;夹在这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矩阵形状排列在基板上的象素电极;有选择地驱动每个象素电极的两端子非线性器件;把驱动信号传送给每个象素电极的信号线;及设置在信号线末端的终端电极,其中,与每个象素电极相关的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具有根据在终端电极与各象素电极之间延伸的信号线的电阻而调节的电阻。
根据本发明,调节用于选择性地驱动象素电极的每个电极的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电阻,从而使得在施加电压时出现的各个象素电极上的电压降之间的差值变得更小,由此能够吸收反映不同信号线长度的电阻差造成的影响,因此保证显示极少非均匀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对基板;夹在这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矩阵形状排列在基板上的象素电极;为每个象素电极提供的第一和第二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用于有选择地驱动象素电极;经第一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把驱动信号传送给每个象素电极的第一信号线;经第二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把驱动信号传送给每个象素电极的第二信号线;设置在第一信号线末端的第一终端电极;及设置在第二信号线末端的第二终端电极,其中,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是这样形成的,从第一终端电极延伸到第一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第一信号线的电阻与从第二终端电极延伸到第二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第二信号线的电阻的总值在各个象素电极上几乎是相同的,每个象素电极接收来自第一和第二信号线二者的驱动信号。
根据本发明,如此形成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使得从第一终端电极延伸到第一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第一信号线的电阻与从第二终端电极延伸到第二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第二信号线的电阻的总值在各个象素电极上几乎是相同的,每个象素电极接收来自第一和第二信号线二者的驱动信号。这意味着,从各个终端电极到相关象素电极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总长度在全部象素电极上通常是均等的,从而均衡了全部象素电极上传送给第一和第二信号线的驱动信号的电压降造成的影响,由此实现极少非均匀性的显示。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对基板;夹在这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矩阵形状排列在基板上的象素电极;有选择地驱动象素电极的两端子非线性器件;驱动信号传送给它的终端电极;从终端电极向一侧延伸的第一信号线;形成在第一信号线上的绝缘薄膜;及形成在绝缘薄膜上的第二信号线,其中,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在多个导电部分上彼此相互连接,多个导电部分各自具有根据终端电极与各象素电极之间的第一和第二信号线的电阻而调节的电阻。
根据本发明,第二信号线形成在绝缘薄膜上,后者又形成在第一信号上,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在多个点上彼此相互连接,能够调节与每个象素电极相关的终端电极与两端子非线性器件之间的电阻,从而在全部的象素上均等。这一配置能够减小施加给各个象素电极的信号之间的波形差,由此实现极少非均匀性的显示。
从参考附图给出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是更明显的。
图1A-1F是平面图和截面图,表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敏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10的部分结构。
图2是示意的透视图,说明具有图1A-1F光敏矩阵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总体结构。
图3A-3C是平面图和截面图,表明图1A-1F所示光敏矩阵结构中终端电极20的部分结构。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概念的曲线图,其中在图1A-1C所示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MIM器件16a和16b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分别使用。
图5A-5C是部分平面图,表明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0的光敏矩阵结构。
图6是部分平面图,表明作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的光敏矩阵结构。
图7是部分平面图,表明作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0的光敏矩阵结构。
图8A和8B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光敏矩阵结构的截面图。
图9是部分平面图,表明现有技术的MIM驱动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敏矩阵结构。
图10是沿图9中X-X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1A和11B是部分电路图和曲线图,表明图9所示MIM驱动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敏矩阵结构的电学特性。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1A-1F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光敏矩阵结构的部分平面图和截面图。图1A是对应于一个象素的光敏矩阵结构的部分平面图,图1B和1C分别是沿图1A中A-A线和B-B线截取的截面图。图1D示出其上形成有信号线12a和下电极13a、13b和13c的基板。图1E示出在如图1D所示的基板表面上形成有绝缘薄膜14a、14b和14c的基板。图1F示出在如图1E所示基板表面上形成有上电极15a、15b和15c的基板。信号线12a和下电极13a、13b和13c形成在玻璃基板11上(图1D)。信号线12a和下电极13a、13b和13c是通过光刻手段使玻璃基板11上形成厚3000钽薄膜图案而形成信号线12a和下电极13a、13b和13c。
在信号线12a和下电极13a、13b和13c的表面上通过阳极化处理形成厚度为600的五氧化二钽绝缘薄膜,然后通过光刻使绝缘薄膜图案化,在下电极13a、13b和13c(图1E)上分别形成绝缘薄膜14a、14b和14c(图1E)。通过溅射等处理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叠合一层厚度为4000的钛层,然后通过光刻使钛层形成所需结构的图案,形成上电极15a、15b、15c和15d(图1F)和信号线12b。用这种方法,形成MIM器件16a和16b。此外,通过溅射等处理叠合ITO或类似材料的透明电极薄膜,随后通过图案化形成象素电极17。
图2是图1A-1F中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的整个结构的透视图。将一块对应基板18面向基板11形成有MIM器件16a和16b和象素电极17的一面放置,液晶层19被限定在两个基板11与18之间的空间中,因此而形成液晶显示装置10。液晶层19包括例如TN(扭转向列)液晶。对应基板18面向玻璃基板11的一面也形成电极,通过改变这些电极与象素电极17之间产生的电场强度,改变TN液晶的极性,实现图象显示。
图3A-3C是图1A-1F所示光敏矩阵结构中一部分终端电极结构的平面图和截面图。图3A是在图1中所示的信号线12a和12b的末端处形成终端电极20的平面图,图3B和3C分别是沿图3A中A-A线和B-B线截取的截面图。如上所述,绝缘薄膜14形成在玻璃基板11之上的信号线12a上。在这种情况中,通过在邻近信号电极末端的位置上由绝缘薄膜14限定一通孔21。接着,在叠合钛层(用于形成图1F中所示的上电极15a、15b、15c和15d)时形成信号线12b和导电部分22。导电部分222形成在通孔1中,被限定在绝缘薄膜14的端部上,维持与信号线12a电接触。此外,通过溅射方法形成ITO或类似材料的透明电极薄膜,然后图案化以形成象素电极17以及连接器终端部分23a和23b。连接器终端部分23a经导电部分22与下信号线12a电连接,而连接器终端部分23b与上信号线12b连接。
通过连接器终端23a和23b能够分别单独地驱动图1中所示的MIM器件16a和16b。当处于导通状态的MIM器件16a的电阻比处于导通状态的MIM器件16b的电阻低时,在较高温度范围内使用MIM器件16b,而在较低温度范围内使用MIM器件16a。MIM器件16a和16b的这种单独使用能够提供在更宽温度范围能可以使用的显示面板或类似装置。更具体地说,当温度较低时,通过以下路径:连接器终端23a→通孔21(导电部分22)→信号线12a→下电极13a→绝缘薄膜14a→上电极15a→象素电极17,通过使用MIM器件16a驱动象素电极17。当温度较高时,通过以下路径:连接器终端23b→信号线12b→上电极15b→下电极13b→绝缘薄膜14b→上电极15c→绝缘薄膜14c→下电极13c→上电极15d→象素电极17,通过使用MIM器件16b驱动象素电极17。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概念的曲线图,其中如图1所示的在第一实施例与使用的MIM器件16a和16b分别单独地使用在不同温度范围内,以扩宽工作温度范围。2×10-10A的电流在5V电压下流过面积9μm2的MIM器件16a,在-20至40℃的温度范围内可以使用MIM器件16a。假设2×10-11A的电流在5V电压下流过面积2.25μm2的MIM器件16b,在10至70℃的温度范围内可以使用MIM器件16b。通过在-20至30℃温度范围内驱动作为第一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MIM器件16a以及在30至70℃温度范围内驱动作为第二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MIM器件16b,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20至70℃的较宽温度范围内给出令人满意的显示。拓宽工作温度范围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每个象素使用三个或多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配置,或者与下文所述的每个实施例相组合。
图5A-5C是表明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0的光敏矩阵结构的部分平面图。图5A是表明从一个终端电极31延伸的信号线32及其相关部分的平面图。图5B和5C是沿信号线32从终端电极31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的放大图。正如图1A-1F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情况一样,信号线32是与下电极33a1、33a2、…33an一起同时由钽薄膜形成的。在下电极33a1、33a2、…33an上经各自中间绝缘薄膜叠合上电极35a1、35a2、…35an,以形成MIM器件36a1、36a2、…36an。正如图5B所示,从信号线32延伸到位于终端电极31最近位置上的MIM器件36a1的下电极33a1以及上电极35a1在宽度上相对较窄,而另一方面,下电极33an以及与位于离终端电极31最远位置上的MIM器件36an相关的上电极35an在宽度上相对较宽。
尽管以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形成下电极33a1、33a2、…33an和上电极35a1、35a2、…35an,邻近终端电极31的MIM器件36a1具有较小的面积,因此具有较高的电阻。离终端电极31最远的MIM器件36an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具有较低的电阻。通过如此用MIM器件36a1、36a2、…36an之间电阻上的差异补偿从终端电极31到象素电极的距离上的差异,作为整个信号线32,从终端电极31延伸到每个象素电极37的信号线32的电阻和MIM器件36a1、36a2、…36an的电阻的总值在全部象素上是均等的。这一配置允许把相同波形的驱动信号传送给所有的象素电极37,由此消除非均匀显示。假设信号线32到在驱动电压下具有电阻R36a1的MIM器件36a1的电阻为0,在驱动电压下MIM器件36a2具有的电阻R36a1比电阻R36a2低位置A与B之间的信号线32的布线电阻r。即,MIM器件36a2的电阻和布线电阻的总电阻在驱动电压下为R36a1。在信号线32从终端电极31延伸的方向上,MIM器件36彼此等间距地分开,于是信号线32在每对相邻MIM器件之间具有电阻r。采用如此顺次设定的MIM器件的电阻,信号线32到第n个象素电极的电阻和第n个MIM器件的电阻R36an的总电阻满足以下方程式:
R36an+(n-1)r=R36a1
图6是作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的光敏矩阵结构的部分平面图。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结构,而不是图5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它们从一对终端电极41a和41b起在相反方向上延伸,形成彼此面对面的信号线42a和42b,在图5中,多个象素电极37沿从单个终端电极31延伸的信号线32排列,MIM器件36a1、36a2、…36an的各个电阻是根据从终端电极31起的距离调节的,以使终端电极31至各个象素电极37之间的布线电阻均等。
信号线42a和42b彼此平行延伸,与信号线42a相关的下电极43a1至43an和与信号线42b相关的下电极43b1至43bn彼此相向延伸。在下电极43a1至43an和43b1至43bn上形成各自绝缘薄膜,进而在绝缘薄膜上分别形成上电极45a至45an和45b1至45bn,形成MIM器件46a1至46an和46b1至46bn。在一面上的MIM器件46a1至46an介于信号线42a与象素电极47之间,而在另一面上的MIM器件46b1至46bn介于信号线42b与象素电极47之间。这些终端电极41a和41b、信号线42a和42b、下电极43a1至43an和43b1至43bn、绝缘薄膜、上电极45a和45b、以及象素电极47是以与以上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形成的。
在这种具有对称排列的两个信号线42a和42b的结构中,另一个终端电极41b与一个象素电极47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终端电极41a与象素电极47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一个象素电极47沿各自信号线42a和42b到两个终端电极41a和41b的距离之和等于任何一个其它象素电极47到这些终端电极41a和41b的距离之和。于是,布线电阻的差被减至最小,布线电阻差反映为两个终端电极41a和41b沿信号电极42a和42b到一个象素电极47的总距离与两个终端电极41a和41b到任何一个其它象素电极47的总距离之间的差。此外,从两个终端电极41a和41b给任何一个象素电极47提供驱动信号。因此,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实现极少非均匀性的显示。尽管日本未审定专利公报JP-A 59-83190(1984)揭示了一种类似于图6所示的光敏矩阵结构,但是这种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未考虑到从两个信号线传送驱动信号,因此不能减少显示的非均匀性。
图7是作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0的光敏矩阵结构的部分平面图。在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0中,形成从终端电极51向一侧延伸的信号线52。沿信号线52形成多个具有恒定间隔的下电极53,每一个在垂直信号线52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信号线52和下电极53上形成各个绝缘薄膜。在下电极53之上的绝缘薄膜上形成上电极55。因此,可形成MIM器件56。在形成了MIM器件56后,形成象素电极57,每个象素电极包括一个透明电极。从形成信号线52到形成象素电极57的制备过程与以上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
在本实施例中,在信号线52上形成另一个信号线58。信号线58是用钛与上电极55同时形成的。两个信号线52和58经导电部分60a1、…60an彼此相互连接,每个导电部分位于分支部分附近,这里从信号线52分出每个下电极53。导电部分60a1、…60an是这样形成的,当从信号线52和58一端上的终端电极61到每个导电部分的距离增大时,它们各自的接触面积增大。这种结构能够使从终端电极61到各个MIM器件56的驱动信号路径的各个布线电阻均等,而无需调节终端电极61到各个MIM器件61的距离,由此把相同波形的驱动信号施加给MIM器件56。用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极少非均匀性的改善显示。
图8A和8B分别是沿图7中A-A线和B-B线截取的截面图。具体地,图8A是沿图7中A-A线截取的终端电极51周围部分的截面图,而图8B是沿图7中B-B线截取的MIM器件56n周围部分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线52和58彼此叠合形成双层,由此降低其布线电阻。在尺寸例如为7英寸、分辨率为XGA的面板中使用的信号电极的布线电阻(它通常为20kΩ或更高)能够降低为10kΩ或更低。尽管在这种面板中反映从终端电极51起的距离差的布线电阻差假设为20kΩ,通过调节导电部分60a1、…、60an中每一个的电阻,能够把这种布线电阻差降低到5kΩ或更低。结果,可降低反映从终端电极51到象素电极57的距离差的信号线52和58的布线电阻差,由此消除非均匀性显示问题。此外,由于信号线52和58的布线电阻整个被降低,能够降低驱动电压V以及能够保证较少圆弧状波形的信号,由此给出极少非均匀性的改善显示。
应当注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例如,第三和第五实施例组合在一起,以消除由信号线的布线电阻影响产生的非均匀性显示。
本发明可以以其它特定形式具体实现,只要不偏离其精神或基本特征。因此从各方面考虑给出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不是由以上说明书表示,在权利要求书等效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因此希望涵盖在其中。

Claims (5)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对基板;
夹在这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以矩阵形状排列在基板上的象素电极;
为每个象素电极提供的多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用于有选择地驱动该象素电极;
两端子非线性器件能够在不同工作温度范围内分别驱动象素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包括第一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它允许等于或高于第一预定值的电流在预定电压下流过,和第二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它允许等于或低于第二参考值的电流在预定电压下流过,第二参考值小于第一参考值。
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对基板;
夹在这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以矩阵形状排列在基板上的象素电极;
有选择地驱动每个象素电极的两端子非线性器件;
把驱动信号传送给每个象素电极的信号线;及
设置在信号线末端的终端电极,
其特征在于与每个象素电极相关的两端子非线性器件具有根据在终端电极与各象素电极之间延伸的信号线的电阻而调节的电阻。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对基板;
夹在这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以矩阵形状排列在基板上的象素电极;
为每个象素电极提供的第一和第二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用于有选择地驱动象素电极;
经第一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把驱动信号传送给每个象素电极的第一信号线;
经第二个两端子非线性器件把驱动信号传送给每个象素电极的第二信号线;
设置在第一信号线末端的第一终端电极;及
设置在第二信号线末端的第二终端电极;
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是这样形成的,从第一终端电极延伸到第一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第一信号线的电阻与从第二终端电极延伸到第二两端子非线性器件的第二信号线的电阻的总值在各个象素电极上几乎是相同的,以及每个象素电极接收来自第一和第二信号线二者的驱动信号。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对基板;
夹在这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以矩阵形状排列在基板上的象素电极;
有选择地驱动象素电极的两端子非线性器件;
把驱动信号传送给它的终端电极;
从终端电极向一侧延伸的第一信号线;
形成在第一信号线上的绝缘薄膜;及
形成在绝缘薄膜上的第二信号线,
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在多个导电部分上彼此相互连接,多个导电部分各自具有根据终端电极与各象素电极之间的第一和第二信号线的电阻而调节的电阻。
CNB001344900A 1999-12-01 2000-12-01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7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1863/1999 1999-12-01
JP34186399 1999-12-01
JP321253/2000 2000-10-20
JP2000321253A JP2001222023A (ja) 1999-12-01 2000-10-20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115A true CN1298115A (zh) 2001-06-06
CN1189783C CN1189783C (zh) 2005-02-16

Family

ID=2657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44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783C (zh) 1999-12-01 2000-12-01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593991B2 (zh)
JP (1) JP2001222023A (zh)
CN (1) CN1189783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496A (zh) * 2013-04-18 2013-08-07 福州大学 一种叠层结构的三端有源器件
CN111930267A (zh) * 2020-09-18 2020-11-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芯片、打码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1928287B2 (en) 2020-09-18 2024-03-1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control chip, cod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9466A1 (de) * 2001-12-04 2003-06-1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ordnung mit Kondensator
US6815723B2 (en) 2001-12-28 2004-11-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herefor
KR100920355B1 (ko) * 2003-03-28 2009-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다이오드 표시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925471B1 (ko) * 2003-10-29 2009-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다이오드 표시판
KR100951359B1 (ko) * 2003-10-29 2010-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다이오드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50041012A (ko) * 2003-10-29 2005-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에스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60091496A1 (en) * 2004-10-28 2006-05-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al-insulator-meta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05070B1 (fr) * 1981-01-16 1986-04-04 Suwa Seikosha Kk Dispositif non lineaire pour un panneau d'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panneau d'affichage
JPS5983190A (ja) 1982-11-04 1984-05-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
JPS6132673A (ja) 1984-07-25 1986-02-15 Hitachi Ltd テレビジヨン受信機
JP3092903B2 (ja) 1995-08-11 2000-09-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6222596B1 (en) * 1998-03-06 2001-04-24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Thin film diode including carbon nitride alloy semi-insula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496A (zh) * 2013-04-18 2013-08-07 福州大学 一种叠层结构的三端有源器件
CN103236496B (zh) * 2013-04-18 2015-08-12 福州大学 一种叠层结构的三端有源器件
CN111930267A (zh) * 2020-09-18 2020-11-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芯片、打码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930267B (zh) * 2020-09-18 2021-02-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芯片、打码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1928287B2 (en) 2020-09-18 2024-03-1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control chip, cod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783C (zh) 2005-02-16
US6593991B2 (en) 2003-07-15
JP2001222023A (ja) 2001-08-17
US20010002856A1 (en) 2001-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2768C (zh) 单间隙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改善其光学特性的方法
US862482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plural gate lines and pairs of pixels
US8586989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402588B (zh) 具感測單元之液晶顯示器
EP1898256B1 (en) High apertur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in film diod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072473B2 (en) Gray scale voltage generator, method of generating gray scale voltage and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004522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表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14778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表示板
JP522985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0989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03056383A1 (e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4021323A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515478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7006317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8978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960008099B1 (ko) 매트릭스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20920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panel therefor
US5069534A (en)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eries-connected MIM structures as a switching element
KR20050035500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표시 장치
US2006020898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20050040570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0405200C (zh) 使用双选择二极管的液晶显示器
KR100247110B1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JPH0520399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080344A1 (en) Thin film diode panel for trans-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