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8631C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8631C
CN1248631C CNB031543065A CN03154306A CN1248631C CN 1248631 C CN1248631 C CN 1248631C CN B031543065 A CNB031543065 A CN B031543065A CN 03154306 A CN03154306 A CN 03154306A CN 1248631 C CN1248631 C CN 12486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oking
food
induction heating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43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7992A (zh
Inventor
小池利男
上妻亲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7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7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86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6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控制部(8)设置分别相应于煮饭和煮菜控制感应加热线圈(6)的煮饭用控制模式和煮菜用控制模式,当盖体(2)关闭内锅收容部(5)的开口部时由煮饭用控制模式控制感应加热线圈(6),当盖体(2)开放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时由煮菜用控制模式控制感应加热线圈(6)。这样,使用一台的烹调器,通过对煮饭和煮菜分别专用的内锅,从而在煮饭时没有菜的气味,另外,可在使用专用的内锅时自动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模式,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更为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可由一台烹调器(电饭锅)煮饭或煮家常菜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可分离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和电饭锅本体,在用作电饭锅的场合,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载置电饭锅本体进行加热从而煮饭,在用作其它烹调的加热装置的场合,从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拆下电饭锅本体,断开电连接,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载置用于其它烹调的锅等并加热,进行烹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存在这样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即,包括由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和可选择性地载置于该加热装置的多个烹调容器本体,将烹调容器本体中的一个用于煮饭,将用于与该煮饭用烹调容器本体对应的煮饭模式的第一操作部设于加热装置的侧面,同时,在加热装置的上面设置用于与其它烹调容器本体对应的烹调模式的第二操作部,当载置煮饭用烹调容器本体时,挡住第二操作部。
另外,存在这样的容器式电饭锅(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3),即,设置有可自由装拆地收容于本体的内锅、对装入到内锅中的米或水进行加热的加热部、控制加热部的控制部、用于对控制部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在操作部除从生米煮饭时的煮饭模式用的煮饭开关外,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烹调其它食物原料等的通常加热模式用的通常加热开关和通常加热时的输出调节器。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63-108197号公报(第3~6页,图1~图2)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108956号公报(第2~3页,图1~图6)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346684号公报(第2~3页,图1~图2)
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电饭锅仅为对应于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设置的电饭锅,作为烹调的种类,由于以煮饭为主,所以,烹调的范围较窄。另外,在煮饭以外的其它的食物原料的烹调的场合,每次都必须从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拆下煮饭用锅,同时断开电连接,将装入其它食物原料的通用的锅等载置于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所以,极为麻烦。
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加热烹调器需要可选择地载置于加热装置的多个烹调器本体(锅),进行煮饭或其它食物原料的烹调的场合,每次必须从加热装置拆下烹调器本体,与其它烹调器本体交换,所以,非常麻烦。
专利文献3的容器式电饭锅在煮菜时,由于盖透明,所以,锅内可看见,但有时根据烹调的情况可能需要时常对锅内搅拌混合,或将调味料在途中装到锅内,每次必须开闭盖,所以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使用一台的烹调器,分别将专用的内锅用于煮饭和煮菜,当煮饭时,没有菜的气味,另外,在使用这些专用的锅时可自动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模式,使用很方便。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设有本体壳,该本体壳具有上部开口的内锅收容部、上部开口并在上述内锅收容部中收容的内锅、使该内锅发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对该感应加热线圈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从外部对该控制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及可自由开闭地覆盖上述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的盖体;所述内锅选择性地采用煮饭用锅和煮菜用锅,当所述内锅收容部收容了所述煮菜用锅时,所述盖体不关闭所述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在所述控制部设置分别相应于煮饭和煮菜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煮饭用控制模式和煮菜用控制模式;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盖体是否关闭所述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的检测装置,和根据所述该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控制部切换到所述煮饭用控制模式或所述煮菜用控制模式的切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内锅收容部收容煮饭用锅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2为图1的外观透视图。
图3为示出在图1的内锅收容部开放盖体收容煮菜用锅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图1的操作部的正面图。
图5为图1的美味汁还原器的纵断面图。
图6为示出煮菜用锅的一例的纵断面图。
图7为示出煮菜用锅的锅盖的一例的断面图。
图8为示出将煮菜用锅收容于煮饭用锅内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9为示出盖体的检测装置与控制系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0为盖体的检测装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为盖体的检测装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为盖体的检测装置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13为盖体的检测装置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14为煮饭用控制模式的说明图。
图15为煮饭用控制模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内锅收容部收容煮饭用锅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2为图1的外观透视图,图3为示出在图1的内锅收容部开放盖体收容煮菜用锅的状态的透视图。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上部开口并在内部形成内锅收容部5的本体壳1、一端通过铰链4安装于本体壳1并开闭本体壳1的上部开口部的盖体2、及上部开口并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的煮饭用锅40和煮菜用锅45。
在内锅收容部5的底部外壁面设置由电磁感应作用使煮饭用锅40和煮菜用锅45(以下有时将两者合称为内锅)发热以进行烹调的感应加热线圈6,另外,在底部的大体中心部设置用于检测内锅的温度的的温度传感器7。
另外,在内锅收容部5的下部设置控制部8,该控制部8具有后述的煮饭用控制模式或煮菜用控制模式等,用于控制电磁感应线圈6的发热量和通电时间等,在前面侧(以下将图中的左侧称为前面侧,将右侧称为后面侧)设置从外部操作控制部8的操作部9。在该操作部9如图4所示那样设置煮饭开关9a、预约开关9b、保温开关9c、煮菜开关9d、火力调整开关9e、低温(保温)开关9f及显示部9g等。符号10为设于本体壳1下部后面侧的软线卷轴。
盖体2由上盖2a、下盖2b、及可装拆地安装于下盖2b的内盖2c构成,在上盖2a的上面设置用于可装拆地安装后述的美味汁还原器20的凹部3a,在该凹部3a的前面侧贯通上盖2a、下盖2b、内盖2c***美味汁还原器20的连接部23的贯通孔3b,在贯通孔3b与美味汁还原器20的连接部23之间设置密封构件3c。符号11为设于盖体2的前面侧的在关闭盖体2时锁于本体壳1的闩锁。
美味汁还原器20如图5所示那样由横长的大体盘状的下壳21和覆盖下壳21上部开口部的上壳22形成,在下壳21的底部的前面侧凸设***到盖体2的贯通孔3b的有底圆筒状的连接部23。另外,在连接部23的前面侧连通美味汁还原器20的内部与煮饭用锅40,立设将包含美味汁的蒸汽引导至美味汁还原器20内的空心的导向筒24。下壳21的底部形成为朝形成于连接部23的美味汁的聚集凹部25下降的倾斜面。
符号27为对设于连接部23的底部的返回孔26进行开闭的开闭阀。符号28为在下壳21的聚集凹部25与后面侧周壁的大体中间部与蒸汽的流动方向(前后方向)直交地立设于本体壳1的下阻挡壁,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为朝后方凸出的大体ㄑ字状,另外,在其两端部与周壁之间形成开口部(图中未示出)。
在上壳22的后面侧设置蒸汽29,在前面侧的下面设置圆筒状的第一上阻挡壁30,该第一上阻挡壁30的前面侧与导向筒24的上端部大体相等,后面侧位于导向筒24的上端部的下方。另外,在下阻挡壁28的前面侧与蒸汽流动方向直交地设置第二上阻挡壁31,在其上部形成开口部32。符号33为设于第二上阻挡壁31与蒸汽29之间的第三上阻挡壁。
图中示出由铰链34将上壳22可开闭地安装于下壳21的场合,但也可将上壳22可装拆地安装于下壳21,通过这样构成容易进行美味汁还原器20的清扫。
在上述那样的美味汁还原器20中,当放入白米和水由感应加热线圈6加热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中的煮饭用锅40使水沸腾时,发生包含米汤(美味汁)的蒸汽(以下简称为蒸汽)。此时,由于煮饭用锅40的内压上升,所以,美味汁还原器20的开闭阀27被推起,堵塞返回孔26,为此,蒸汽通过导向筒24被引导至美味汁还原器20内。从导向筒24出来冲击到第一上阻挡壁30的蒸汽如箭头所示那样,朝蒸汽口29在美味汁还原器20内扩散,在此期间,如冲击到第二上阻挡壁31、下阻挡壁28、第三上阻挡壁33,则蒸汽与米汤确实地分离,蒸汽从蒸汽口29放出到外部,米汤沿下壳21的底面流下,聚集于聚集凹部25。
当加热下降、煮饭用锅40的内压下降时,开闭阀27由自重和米汤的重量而下降,打开返回孔26。这样,聚集于聚集凹部25内的米汤从返回孔26落下到煮饭用锅40内。米汤返回到煮饭用锅40的饭中,从而将包含于米汤中的美味成分供给到饭中,可煮出具有光泽的美味的饭。
在上述说明中,示出在盖体2设置图5所示美味汁还原器20的场合,但美味汁还原器20的构造不限于此,也可为其它构造。
再次回到图1中,符号40为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煮白米饭等的煮饭用锅,包括上部开口并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内的本体部41和形成于本体壳1的上端部外周并载置于内锅收容部5的上端部5a的凸缘42。
符号45(图3)为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用于煮米板以外的家常菜等的煮菜用锅,图6示出其一例。
图6(a)的煮菜用锅45包括本体部46和凸缘47;该本体部46具有与煮饭用锅40的本体部41相似的形状;该凸缘47在本体部46的上端部从与煮饭用锅40的凸缘42大体相同位置伸到外方,朝上方并且朝外方形成为台阶状。
符号50为例如由耐热玻璃那样的透明材料构成的锅盖,在中心部设置有捏手51。
图6(b)示出煮菜用锅45的另一例,在与煮饭用锅40大体相等的形状的内锅的凸缘47安装例如由耐热性树脂构成的大体S字状的手柄48。该手柄48也可自由装拆地安装或固定于凸缘47。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凸缘47上载置锅盖50。通过这样构成煮菜用锅45,可将锅载置于其它烹调器例如具有感应加热线圈的板上进行加热烹调,或由煤气灶直接炖菜。另外,也可在进行烹调后,握住手柄48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仅进行保温。此时,在操作部9设置保温温度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将其设定为预定温度即可。
图7示出煮菜用锅45的锅盖50的另一例。在图6(a)的场合,由透明材料形成锅盖50,可从外部观看加热烹调中所煮菜的状态,但在本例中,如图7(a)所示那样,由例如铝或不锈钢那样由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形成锅盖50,在顶板设置观察孔52,在该观察孔52安装耐热玻璃那样的透明的板材53。这样,可从观察孔52观看加热烹调中的煮菜状态。
另外,图7(b)在图6(a)那样的透明材料构成的锅盖50兼作捏手安装图5说明的美味汁还原器20。在该场合,也可通过密封材料(图中未示出)可装拆地将美味汁还原器20的连接部23安装于锅盖50,或通过密封构件将连接部23固定于锅盖50,将上壳22可装拆地安装于下壳21。
另外,图7(c)如图7(a)所示那样由金属材料构成,在将透明的板材53安装于观察孔52的锅盖50可装拆地安装美味汁还原器20代替捏手51。
以上说明了煮菜用锅45和锅盖50的一例,但不限于此,也可使用其它形状和构造。另外,图7(a)、(b)所示美味汁还原器20也可为其它构造。
如将煮菜用锅45的本体部46的外径形成得与煮饭用锅40的本体部41的内径大体相等或稍小,使得可如图8所示那样将煮菜用锅45的本体部46收容于煮饭用锅40的本体部41内,则可紧凑地打包,方便保管和运输。
下面说明用于检测盖体2的关闭或开放的检测装置。图9为示出检测装置与控制系的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
电源60的一方的配线连接到作为设于本体壳1内的煮饭和煮菜的切换装置的切换开关61的共用触点62,另一方的配线连接到感应加热线圈6,在切换开关61设置煮饭用触点63和煮饭用触点64,可动片65时常连接于煮饭用触点64。煮饭用触点63经过操作部9的煮饭开关9a、控制部8连接到感应加热线圈6,煮饭用触点64通过操作部9的煮菜开关9d、控制部8连接于感应加热线圈6。
另外,设于切换开关61的煮饭用触点63侧的线圈66连接于电源60,在该电路中设置了具有常断的检测开关71的检测装置70。
当关闭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盖体2时,检测装置70的可动部72推压检测开关71的接片将电路闭合,对线圈66通电,吸引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5,连接于煮饭用触点63形成煮饭控制系,当开放盖体2时,检测开关71的电路开断,可动片65连接到煮饭用触点64,形成煮菜用控制系。
图10、图11为示出检测装置的一例的说明圈,图10示出在内锅收容部5收容煮饭用锅40、关闭盖体2的状态。
在内锅收容部5的上端部5a的前面侧的更低的位置设置平坦部5b,在其下面安装构成检测装置70的检测开关71,设于该处的可动部72从设于平坦部5b的孔5c朝上面凸出。符号73a为连接于电源60的一方的配线和检测开关71一方的端子的配线,符号73b为连接于检测开关71的另一方的端子和切换开关61的线圈66的配线。
现在,如将煮饭用锅40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内、关闭盖体2,投入电源60,则盖体2的前面侧下端部压下检测开关71的可动部72,闭合检测开关71,在切换开关61的线圈66中通电,由其磁作用吸引可动片65,连接到煮饭用触点63。
当开放盖体2时,可动部72上升,开放检测开关71,所以,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5再次连接到煮饭用触点64。即使关闭盖体2,在不投入电源60的状态下,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2也连接于煮饭用触点64。
图11示出在开放盖体2的状态下将煮菜用锅45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的状态,在开放盖体2的状态下,检测开关71如上述那样为开放状态,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5连接于煮饭用触点64。在该状态下,当将煮菜用锅45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内时,煮菜用锅45的凸缘47朝上方形成为台阶状,所以,处于检测开关71的可动部72的上方,不会将其压下。为此,检测开关71继续维持开断状态,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5连接于煮菜用触点24。
图12为示出用于检测盖体2的关闭或开放的检测装置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在本例中,在设于内锅收容部5前面侧的平坦部5b的下面设置构成检测装置70的舌簧接点开关74,同时,在盖体2的前面侧下端部与舌簧接点开关74相向地设置永久磁铁77,舌簧接点开关74的一方的端子76a连接于电源60,另一方的端子76b连接于切换开关61的线圈66。也可设置无触点开关代替舌簧接点开关74。
现在,如图12所示那样关闭盖体2时,由永久磁铁77的磁作用吸引舌簧接点开关74的可动接片75b,连接于固定接片75a,使电路闭合,在切换开关61的线圈66中通电,将该可动片65连接到煮饭用触点63。当开放盖体2时,舌簧接点开关74的可动接片75b从固定接片75a离开,开断电路,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5再次连接于煮饭用触点64。
然后,在开放盖体2的状态下,当如图13所示那样将煮菜用锅45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时,由于未在煮菜用锅45的凸缘47设置永久磁铁,所以,舌簧接点开关74不作动,继续开放状态。为此,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5继续连接于可动片65。
这样,在本发明中,通过将煮饭用锅40或煮菜用锅45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可由检测装置70的作用使控制部8自动地切换为煮饭用控制模式或煮菜用控制模式。也可将由检测装置70检测到的结果显示于操作部9。
以上说明了检测盖体2的关闭或开放的检测装置70和检测装置70与控制系的关系,但它们仅示出其一例,并不限于此,也可使用其它构造、方式。
下面,说明由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煮饭和煮家常菜的场合的作用。
如上述那样,在控制部8设置煮饭用控制模式和煮菜控制模式,煮饭用控制模式如图14所示那样,在感应加热线圈6通电,使煮饭用锅40发热而进行加热,当煮饭用锅40的温度达到100℃附近时(这由设于底部的温度传感器7检测),连续或间歇地维持该温度,当经过时间T时,使该温度下降,使用按70℃左右进行保温的与过去的煮饭控制大体同样的控制模式。
另一方面,煮菜用控制模式如图15所示那样,在感应加热线圈6中通电,使煮菜用锅45发热,对煮的菜进行加热。然后,当煮菜用锅45的温度达到100℃附近(例如95℃)时,连续或断续地维持该温度(93℃~95℃),经过时间t(该时间为t<T,通常为5分钟~10分钟左右)时,结束炖菜工序,以后例如使用转移到80℃~85℃的低温加热工序的控制模式。
在煮白米饭的场合,在内锅收容部5内收容装入了白米和水的煮饭用锅40,关闭盖体2,投入电源60。这样,检测装置70检测关闭盖体2的状态,如上述那样,将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5连接于煮饭用触点63。接着,如接通操作部9的煮饭开关9a,在感应加热线圈6中通电,则感应加热线圈6根据设于控制部8的煮饭用控制模式进行控制,进行煮饭。
此时,在美味汁还原器的聚集凹部25如上述那样聚集作为美味汁的米汤,当从煮饭工序转移到保温工序时,开闭阀27打开,聚集凹部25内的米汤返回到饭中,可煮出具有光泽的味美的饭。在该场合,当煲粥或煮八宝饭等的场合,通过操作设于操作部9的与其对应的按钮,改变煮饭控制模式的一部分。
然后,在煮家常菜等的场合,将装入了食物原料、水、调味料等的煮菜用锅45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内,在开放盖体2的状态下对煮菜用锅45加上盖50,投入电源60。此时,盖体2由于保持开放状态,所以,切换开关61的可动片65连接于煮饭用触点64。
接着,如闭合操作部9的煮菜开关9d,在感应加热线圈6中通电,则感应加热线圈6由设于控制部8的煮菜用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对煮菜用锅45内的食物原料进行加热烹调。根据食物原料的种类操作与设于操作部9的食物原料的种类对应的开关(图中未示出),从而改变煮菜用控制模式的一部分。例如,相应于烹调物自由地改变炖菜时间和低温加热的温度等。
当进行煮菜烹调时,在使用安装了图7(b)、(c)所示那样的美味汁还原器20的锅盖50的场合,由加热产生包含汤(美味汁)的蒸汽,该蒸汽如上述那样被引导至美味汁还原器20内,汤与蒸汽分离,蒸汽从蒸汽口29放出到外部,汤聚集于聚集凹部25。然后,当从炖菜工序转移到低加热工序时,汤的美味成分返回到煮的菜内,可烹调味美的菜。
在煮菜的烹调过程中,可从透明的锅盖50或设于锅盖50的观察孔52观看到烹调状态,所以,可根据需要取下锅盖50混合烹调物,或加入调味料。另外,即使因某种原因开放的盖体2倒下,盖体2也接触于设于锅盖50的捏手51、美味汁还原器20或设于煮菜用锅45的手柄48等,不进一步关闭,所以,不会使检测装置70作动而对切换开关61进行切换。
另外,煮菜时使用煮菜专用的煮菜用锅45,而且在开放盖体2的状态下煮菜,所以,在煮饭用锅40或盖体2(特别是内盖3c)没有煮菜的气味,可煮出美味的饭。
如由以上说明可得知的那样,本发明在控制部8设置煮饭用控制模式和煮菜用控制模式,在内锅收容部5中收容煮饭用锅40,当关闭盖体2投入电源时,自动切换为煮饭用控制模式,在开放盖体2的状态下将煮菜用锅45收容于内锅收容部5时,自动地切换成煮菜用控制模式,从而相应于烹调内容提高使用方便性。另外,通过由专用的煮饭用锅和煮菜用锅构成内锅,从而在煮饭时不会有煮菜的气味,可获得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在上述说明中,示出由铰链4可自由开闭地将盖体2安装于本体壳1的场合,但也可省略铰链4,在本体壳1自由装拆地设置盖体2。通过这样构成,可使盖体2的清扫更容易。
本发明在一台的烹调器的控制部放置相应于煮饭和煮菜分别控制感应加热线圈的煮饭控制用模式和煮菜控制用模式,当盖体关闭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时,自动切换到煮饭控制用模式,在盖体开放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时,自动切换到煮幕控制模式,从而可根据烹调内容提高使用方便性。另外,通过将内锅分别构成为专用的煮饭用锅和煮菜用锅,从而在煮饭时没有菜的气味,可获得使用方便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线圈。

Claims (5)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本体壳,该本体壳具有上部开口的内锅收容部、上部开口并在上述内锅收容部中收容的内锅、使该内锅发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对该感应加热线圈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从外部对该控制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及可自由开闭地覆盖上述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的盖体;
所述内锅选择性地采用煮饭用锅和煮菜用锅,当所述内锅收容部收容了所述煮菜用锅时,所述盖体不关闭所述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
在所述控制部设置分别相应于煮饭和煮菜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煮饭用控制模式和煮菜用控制模式;
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盖体是否关闭所述内锅收容部的开口部的检测装置,和根据所述该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控制部切换到所述煮饭用控制模式或所述煮菜用控制模式的切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煮菜用锅设置手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按相似形状形成上述煮饭用锅的本体部和煮菜用锅的本体部,而且将上述煮菜用锅的本体部的外径形成得与煮饭用锅的本体部的内径大体相等或稍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煮菜用锅的开口部可自由装拆地载置全部或一部分透明的锅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煮菜用锅的锅盖设置美味汁还原器,该美味汁还原器具有连通内外的导向筒、多个阻挡壁、蒸汽口、美味汁聚集凹部、及开闭美味汁聚集凹部的开闭阀。
CNB031543065A 2003-05-06 2003-08-14 感应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6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28132A JP4033264B2 (ja) 2003-05-06 2003-05-06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128132/2003 2003-05-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7992A CN1547992A (zh) 2004-11-24
CN1248631C true CN1248631C (zh) 2006-04-05

Family

ID=33504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430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631C (zh) 2003-05-06 2003-08-14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033264B2 (zh)
KR (1) KR100521945B1 (zh)
CN (1) CN124863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0394A (ja) * 2005-06-24 2007-01-11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炊飯器
JP4763075B2 (ja) * 2008-10-23 2011-08-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炊飯器
CN103750732B (zh) * 2014-01-09 2016-10-1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工作模式的自动选择方法和电饭煲
CN105433747A (zh) * 2014-08-14 2016-03-3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烤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30053B (zh) * 2015-08-19 2017-10-0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压力烹饪器
RU2719850C2 (ru) * 2015-09-24 2020-04-23 Киёми ЙОСИМУР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CN10693741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面包机、烹饪器具和清洗方法
CN113819493A (zh) * 2017-03-10 2021-12-21 李明守 一种智能燃气灶及溢锅控制方法
KR20210019792A (ko) * 2019-08-13 2021-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블렌더
CN112515487A (zh) * 2020-12-24 2021-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煲盖机构及电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29488A (ja) 2004-11-25
KR20040095141A (ko) 2004-11-12
KR100521945B1 (ko) 2005-10-14
CN1547992A (zh) 2004-11-24
JP4033264B2 (ja) 200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256C (zh) 用于炊具的蒸汽排出***
CN110754929B (zh) 一种压力空气炸锅
CN1248631C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9300780U (zh) 烹饪器具
CN102125387A (zh) 电蒸锅
CN103690054A (zh) 光波储能加热的家用及商用生活电器
CN1547993A (zh) 引导加热炊具
KR20140074483A (ko) 히터의 높낮이 조절식 양면 전기 구이 그릴
US20050051034A1 (en) Appliance for deep frying and slow cooking
CN109938590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78431B (zh) 一种自动加药快速药煲
CN201404097Y (zh) 一种带烤盘的多仕炉
CN206507749U (zh) 烹饪器具
CN2480740Y (zh) 智能电磁灶
CN112220337A (zh) 一种电饭煲
CN2587300Y (zh) 可定时加水或米的电饭煲
CN205671929U (zh) 无蒸笼沥米饭蒸饭煲
KR200240903Y1 (ko) 전기쿠커
CN2914929Y (zh) 电压力烹饪器具
CN201085462Y (zh) 一种压力锅的自动阀
CN2254704Y (zh) 多功能电烤箱
JP3118752U (ja) 簡易調理器
CN209153258U (zh) 一种顶部集成电陶炉的组合式电烤箱
CN217408562U (zh) 多功能烹饪设备
CN204862582U (zh)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电煮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Co-patentee

Correct: MITSUBISHI electric household machine Japan Saitama

Number: 14

Page: 714

Volume: 22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Co-patentee

Correct: MITSUBISHI electric household machine Japan Saitama

Number: 14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2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ATENTEE TO: MITSUBISHI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CANCE CO., LTD. JAPAN YU COUNTY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CO-PATENT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CANCE CO., LTD. JAPAN YU COUNTY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