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1002C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1002C
CN1221002C CNB001300547A CN00130054A CN1221002C CN 1221002 C CN1221002 C CN 1221002C CN B001300547 A CNB001300547 A CN B001300547A CN 00130054 A CN00130054 A CN 00130054A CN 1221002 C CN1221002 C CN 12210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yoke
spring
contac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00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4401A (zh
Inventor
中川雅史
纸谷文启
松井靖
信时和弘
元山正德
西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04734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765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22700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230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4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4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10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10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2Polarised relays
    • H01H51/2272Polarised relays comprising rockable armature, rocking movement around central axis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5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making a resilient or flexible connection
    • H01H50/646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making a resilient or flexible connection intermediate part being a blade sp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轭;线圈部分;在轭的两端之间放置永磁铁;所形成的衔铁的长度大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并设置在永磁铁的第一侧上;和一个绞簧,其可使得衔铁的两侧端相对轭的两端被肘接,其还包含:一个辅助轭,其长度等于轭两端之间的长度,并设置在与永磁铁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另外一侧上,永磁铁的形状为片状,其长度小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所形成的衔铁为片状,并在与永磁铁相对的面上具有突起,通过被固定到衔铁中一侧表面上的中心部分和沿衔铁的中心部分延伸的两个边部限定绞簧,且分别通过辅助轭的两侧面固定永磁铁,绞簧整体固定永磁铁、衔铁和辅助轭。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所述的继电器由轭、线圈部分、衔铁及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构成,其中线圈部分缠绕在轭上,衔铁被相对于轭固牢,而依据衔铁的肘杆动作使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处于接触和分离状态。
背景技术
图1到图3示出了传统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轭c,其具有由线圈架A所划分出的绕线空间,线圈B缠绕在其上,并在两端设置有磁极部分C1和C2,被吸引到轭C的磁极部分C1和C2中并与其分离的一对衔铁D1和D2根据线圈B的激发状态而进行旋转;设置有固定接点E1的固定接触片E;可动弹簧F,其设置有与固定接点E1相对的可动接点F1;和与衔铁D1和D2相连的卡片G用于位移可动弹簧F,从而可动接点F1可根据衔铁D1和D2的旋转操作与固定接点E1相接和分离。
轭C和线圈架A和B一起形成线圈体CC。因此,在衔铁D1和D2之间***一个永磁铁H,并与永磁铁H整体地由成型材料构成。由此,可形成衔铁体DD。如此整体形成的部分J设置有支撑部分J1,其被旋转支撑在体K上,并在其中安放诸如衔铁体DD和线圈体CC等部分,另外,还设置有拉杆J2,其延伸与卡片G的一端相连,而卡片G的另外一端与可动弹簧F相连。
拉杆J2通过调节弹簧L与轭C相连,其中调节弹簧L被旋转支撑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即在轭C的两个磁极部分C1和C2之间分别形成间隙GG。通过适当的改变调节弹簧L的形状可对轭C的磁极部分C1和C2与衔铁D1和D2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通过调节间隙GG,可调整两个接点E1和F1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工作电压,从而可调节接点E1和F1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
当在预先设定的方向上流动电流而对线圈B进行激励时,衔铁D1的一端D11被吸进轭C的一端上的磁极部分C1中,而衔铁D2的另外一端D22被吸进位于轭C的另外一端上的磁极部分C2中,从而形成闭合的磁路。结果,衔铁体DD如图17中所示进行顺时针旋转。其结果,向着可动弹簧F驱动与衔铁体DD的拉杆J2相连的卡片G,而与被驱动卡片相连的可动弹簧F向着固定接点片E位移,从而可动弹簧F的可动接点F1相接到固定接点片E的固定接点E1上。当停止对线圈B进行激励时,保持此状态。
当电流在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流动时,在此状态下激励线圈B,衔铁D1的端D12被吸附到轭C的另外一端上的磁极部分C2中,而衔铁D2的一端D21被吸附到轭C的一端上的磁极部分C1中,从而形成闭合的磁路。结果,如图2中所示,衔铁体DD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远离可动弹簧F的方向上驱动与衔铁体DD的拉杆J2相连的卡片G,与被驱动的卡片G相连的可动弹簧F产生远离固定接点片E的位移,从而可动弹簧F的可动接点F1与固定接点片E的固定接点E1分离。当停止对线圈B激励时,保持此状态。
然而,利用这种结构,衔铁体DD位于三个点,即磁极位置B1和B2及支点J1。因此,如图3中所示,由于元件尺寸的变化,从而在磁极位置B1和B2(在图3的实例中为B2侧)中的一个处的衔铁体J的衔铁D22和磁极部分C2的端面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增大了磁学特性的波动,由此降低了抗震性能。由此,很难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在此情况下,会产生下面的问题,如图2中所示,在衔铁D1和D2与轭C的磁极部分C1和C2之间的两个部分中形成间隙GG。因此,在对接点F1和F2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的情况下,至少在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中保留间隙GG,从而增大了吸附力的变化。结果,很难对接点E1和F1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经考虑到了上述的情况,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其中磁学特性的波动小,增强了抗震性能,并可容易地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另外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可容易地对两个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轭,其两端在第一方向上弯曲;线圈部分,其被缠绕在轭两端之间的中心部分上;在轭的两端之间放置永磁铁;所形成的衔铁的长度大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并设置在永磁铁的第一侧上;和一个绞簧,其可使得衔铁的两侧端相对轭的两端被肘接,从而将永磁铁和衔铁进行整体固定;其还包含:一个辅助轭,其长度等于轭两端之间的长度,并设置在与永磁铁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另外一侧上,永磁铁的形状为片状,其长度小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所形成的衔铁为片状,并在与永磁铁相对的面上具有突起,通过被固定到衔铁中一侧表面上的中心部分和沿衔铁的中心部分延伸的两个边部限定绞簧,且分别通过辅助轭的两侧面固定永磁铁,绞簧整体固定永磁铁、衔铁和辅助轭。
利用这种结构,通过突起和两个磁极位置中的一个来确定衔铁的位置。因此,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间隙,从而不会造成磁间隙。结果,可降低磁学特性的波动,并可增强抗震性能。因此,可容易地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磁继电器中,本发明还包含一个形成为片状的辅助轭,其长度基本上等于轭两端之间的长度,并相对永磁铁设置在第一方向的相对的边上,永磁铁的形状为片状,其长度小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所形成的衔铁为片状,并在与永磁铁相对的面上具有突起,所形成的绞簧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被固定在衔铁中的第一方向的侧面上,两个边部在与上述的第一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从中心部分延伸,分别被固定到辅助轭的两个侧面上,且在两个边部之间***永磁铁,并使永磁铁、衔铁和辅助轭与绞簧整体固定。根据此结构,可降低磁学特性的波动,从而可增强抗震性。因此,可容易的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磁继电器中,永磁铁可形成为片状,其长度基本上等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所形成的衔铁为片状,并在与永磁铁相对的面上具有突起,所形成的绞簧具有中心部分,其被固定到衔铁中的第一方向侧上的面上,两个边部在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从中心部分延伸,并分别被固定到永磁铁的两个侧面上,永磁铁和衔铁可和绞簧整体固定。根据此结构,可降低磁学特性的波动,由此可增强抗震性能。因此,可容易的对灵敏度进行调节。另外,还可使尺寸进一步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磁继电器还包含,一个形成为片状的辅助轭,其长度基本上等于轭两端之间的长度,并相对永磁铁设置在第一方向的相对的边上,永磁铁的形状为片状,其长度小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所形成的衔铁为片状,并在与永磁铁相对的面上具有突起,所形成的绞簧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被固定在衔铁中的与第一方向相对的侧面上,两个边部在相对的方向上从中心部分延伸,分别被固定到辅助轭的两个侧面上,且在两个边部之间***永磁铁,并且永磁铁、衔铁和辅助轭与绞簧整体固定。根据此结构,可降低磁学特性的波动,从而可增强抗震性。因此,可容易的对灵敏度进行调节。另外,还可适当的防止由于衔铁体的肘杆动作所产生的磨损,其中的衔铁体包含和绞簧成为一体的永磁铁、衔铁和辅助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到第四方面方面的电磁继电器还包含,一个器件体,该器件体具有一个体和一个盖,辅助轭具有一个被固定到体上的固定部分。通过此结构,可容易的进行组装。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电磁继电器中,固定部分可包含多个突起,在体中可设置一个槽,所述突起被固定到槽中。通过此结构,可容易的进行组装。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六方面的电磁继电器中,还包含一个固定接点弹簧体,其包含一个固定的侧端,一个簧片被固定到固定的侧端上,在簧片上设置一个固定的接点,可动接点弹簧体包含一个移动的侧端,簧片被固定到移动的侧端上,在簧片上设置一个移动的接点,将一个卡片固定到衔铁和移动的接点弹簧体上,用于根据衔铁的肘杆动作而使得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彼此相接和分离。根据此结构,可降低磁学特性的波动,从而可增强抗震性能。因此,可容易地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轭,其两端在第一方向弯曲,线圈部分被缠绕在轭两端之间的中心部分上,片状永磁铁的长度小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形成为片状的辅助轭的长度基本上等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并相对永磁铁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方向上,所形成的衔铁的长度大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并根据线圈部分的激励状态而与轭的磁极部分相接或分离,并用于进行旋转,绞簧使得衔铁的两侧端被固牢,从而整体固定永磁铁、辅助轭和衔铁,固定的接点片具有一个固定的接点,与衔铁相接的卡片用于位移可动弹簧,从而可动接点根据衔铁的旋转状态而与固定接点对接或分离,其中绞簧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被固定到衔铁的第一方向上的表面上,且两端在与上述的第一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从中心部分延伸,并通过凹-凸配合而被固定到辅助轭的两侧壁上,使衔铁和永磁铁被固定,辅助轭具有一个防止凹凸松脱的机构。因此,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即使在被震动和撞击的情况下,其性能也不容易被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电磁继电器中,绞簧在两端上具有一个孔,辅助轭具有被适配到两端上的孔中的突起,突起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方向上弯曲,作为防松脱机构。因此,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方向上弯曲的突起与绞簧的周边部分绞合。结果,突起不会从绞簧上的孔中滑出。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电磁继电器中,绞簧在两端上具有一个孔,辅助轭具有被适配在两端上的孔中的突起,突起具有一个作为防松脱机构的V-形槽,用于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与端面上的相应孔的周边部分适配。因此,相应孔的周边部分被固定到V-形槽中。结果,突起不容易从绞簧的孔中滑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电磁继电器中,绞簧在两端上具有一个孔,辅助轭具有被适配到两端上的每个孔中的突起,突起具有作为防松脱机构的一个勾-状的夹持部分,该部分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每个突起上提供的夹持部分与绞簧的孔的周边部分相接。结果,突起不容易从绞簧的孔中滑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如果通过在位移的方向上的可动弹簧的弹性变形而对两个接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其变小,则可增大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相对的,如果将接点之间的相对距离调大,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会降低。结果,可对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因此,通过在位移方向上弹性变形可动弹簧,可对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因此,在轭的磁极部分和衔铁之间不必提供用于进行灵敏度调节的间隙,且吸附力也不会变化。结果,可容易地对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除了可获得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效果外,通过在位移方向上的按压部分使得可动弹簧进行弹性变形。因此,通过增大或减少按压部分的按压力可对弹性变形量进行调节。另外,可容易地对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除了可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效果外,在移动端自身上还设置一个按压部分。因此,不必特关注所提供的按压部分,使按压部分支撑在移动端上,以产生相互的制约。因此,容易进行组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除了可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或十三方面的效果外,可动弹簧可局部降低被按压部分所按压的部分的弹力。因此,在位移的方向上可实现轻微的弹性形变,可高精度地调节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除了可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到十四方面的效果外,通过在位移的方向上使被按压的部分产生弹性形变而对按压部分的按压状态进行调节。因此,可在位移的方向上对弹性形变进行轻微的调节,并高精度地对接点的对接和分离操作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除了可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到十五方面的效果外,当两个接点接触时,电流同样流到从固定端及固定接触片延伸的接点部分。因此,可降低流到固定接触片的电流,从而可抑制所产生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除了可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效果外,固定接触片可获得两个接点的预压力。因此,通过接点的对接可获得接触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实例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传统实例的操作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电磁继电器的缺点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透视图,其部分被去除;
图5(a)到5(d)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固定接点弹簧体、可动接点弹簧体、轭和卡片的透视图;
图6(a)和6(b)分别为图4中所示的衔铁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7(a)和7(b)分别为从正面和右面所视的图4中的电磁体和衔铁体的示意图;
图8(a)和8(b)分别为沿图4中的线A-A的局部正视图和截面示意图;
图9为用于将绞簧固定到辅助轭上的另外一个结构的示意图;
图10(a)和10(b)分别为从正面和右面所视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体和衔铁体的示意图;
图11(a)和11(b)分别为从正面和右面所视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体和衔铁体的示意图;
图12(a)和12(b)分别为从正面和右面所视的图11的绞簧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体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辅助轭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辅助轭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体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辅助轭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体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接点分离状态的侧视图;
图20为接点分离状态的透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端体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固定端体的透视图;
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端体的正视图;
图2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端体的侧视图;
图25为沿图19中的线X-X的截面示意图;
图26(a)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点相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26(b)为图26(a)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和电磁排斥的电流的示意图;
图27(a)为沿图26的Y-Y线的截面视图;
图27(b)为固定接点弹簧体的截面视图;
图27(c)为应用或不应用预压力所获得的接点位置和接点压力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28为移动端体的正视图,其设置有可动弹簧,该弹簧不具有被去除部分;
图29为移动端体的正视图,其设置有可动弹簧,该弹簧具有凹口形的切除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透视图,其被部分去除,图5为图4中所示的固定接点弹簧体、可动接点弹簧体、轭和卡片的透视图,图6为图4中所示的衔铁体的分解透视图,图7为图4中所示的电磁体和衔铁体的正视图和右视图,图8为图4的部分正视图和沿线A-A的截面示意图。通过参考这些图,下面将对第一实施例描述。在图7(a)中,B表示磁极位置,C表示旋转中心。在图7(b)中,绞簧中的D表示被扭曲的部分。
图4中所示的电磁继电器属于所谓的闩锁型,并可大致的被划分为固定接点弹簧体11、可动接点弹簧体12、电磁体13、衔铁体14、卡片15和用于装载每个部件的器件体16。
如图5(a)中所示,固定接点弹簧体11由固定侧端111构成,该侧端是通过对金属片进行弯曲而形成的,簧片112由金属构成,其下端通过铆钉被固定到固定侧端111的上端,和由金属构成的固定接点,其被固定到簧片112的上部。固定接点被固定到柱状的底槽上,该底槽形成在簧片112的左面(在图5(a)中为背面)上,并具有向左方突出的接点部分。
如图5(b),可动接点弹簧体12包含由金属片构成的移动侧端121、由金属构成的簧片122,其下端通过铆钉被固定到移动侧端121的上端、和由金属构成的可动接点123,其被固定到簧片122的上部。用于固定卡片15的突出的片122a从簧片122的上端向上突出。
如图4中所示,电磁体13包含轭131,其具有两个向右弯曲的T-形端131a(参见图5(c)),由树脂构成的线轴132、线圈部分133,线圈的线被通过线轴缠绕在轭131的两端131a之间的中心部分上,和一对线圈端134,其与线轴132的下部侧端整体固定,线圈部分的两端与线轴相连(通过焊接等)。因此,在线轴132的后侧面上形成用于***轭131的槽(未示出)。
下面将描述电磁体13的生产过程。首先,轭131被***到线轴132的槽中,将线圈的线缠绕在线轴132上形成线圈部分133。接着,将线圈部分133的两端分别与线圈端134相连。这样可获得电磁体13。
衔铁体14包含永磁铁141、衔铁142、辅助轭143和绞簧144,如图4和6中所示。
所形成的永磁铁141为片状(在图6(b)的实例中为平行六面体),其竖直长度小于轭两端131a之间的距离,且右侧面稍微从轭131的两端131a突出。因此,永磁铁被极化,从而在电磁继电器组装前/后右侧面为S极,而左侧面为N极,或右侧面为N极,而左侧面为S极。例如,如果在电磁继电器组装后永磁铁141被极化,可防止铁粉被吸附并混入到电磁继电器中。
所形成的衔铁142为片状,其竖直的长度大于轭131的两端131a之间的距离。如图6(b)中所示,衔铁142包含一个突起142a,用于固定向上端突出的卡片15,一个突起142b,其向左面上的中心突出(参见图7(a)),和一对轴部分142c,其向着右面上的上和下侧突出,用于进行铆钉固定,并相对永磁铁141设置在右侧上,如图7中所示。
所形成的辅助轭143为片状,其竖直长度略小于轭131两端131a之间的距离,并包含一个突起143a,用于对绞簧144进行固定,且向着每个前和后侧壁的中心突出,和一对突起143b,用于将辅助轭143固定到器件体16,并伸出到后侧壁的两个端侧之间,同时相对永磁铁141被设置在左侧上,如图7(a)中所示。
绞簧144具有一个中心部分144a,其作用在于对永磁铁141、衔铁142和辅助轭143进行整体固定,并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片构成,近似为十字形,在横向和竖直方向上延伸,并被固定到衔铁142的右面上,两个侧部144b形成为十字形,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延伸,从中心部分144a的前和后端向左延伸,并被固定到辅助轭143的前和后侧面,如图6(b)中所示。因此,在中心部分144a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每个部分中形成用于***衔铁142的轴部142c的孔。另外,在向着每个侧部144b的左侧延伸的部分中形成孔144e,在该孔中固定辅助轭143的突起143a。另外在侧部144b的上和下端上形成用于防止永磁铁141竖直移动的突出的片144f。
下面将对衔铁体14的组装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将衔铁142的相应的轴部142c***到绞簧144的孔144d中。接着,填实轴部142c的顶端。结果,可将衔铁142和绞簧144彼此固定。接着,将永磁铁141***到两侧部144b之间,而辅助轭143的相应的突起143a此后被固定到绞簧144的孔144e中。结果,可获得具有与绞簧144整体固定的永磁铁141、衔铁142和辅助轭143的衔铁体14。
如图5(d)中所示,卡片15由片状的树脂构成,并在右端侧上具有一个孔15a,用于在其中固定可动接点弹簧体12的突出的片122a,在左端侧上形成孔15b,用于在其中固定衔铁142的突起142a,和在横向上延伸的孔15c。
器件体16包含由树脂构成的体161和盖162,如图4中所示。体161具有隔离壁161a到161e,用于容纳和固定固定接点弹簧体11和可动接点弹簧体12,且从右侧部在向前的方向上延伸,在槽161f中固定辅助轭143的每个突起143b(参见图5(b)),在槽161g中固定轭131的每个端131a的下端侧(参见图5(b)),被***到卡片15的孔15c中的突起(未示出)用于调节卡片15的横向移动,并向着隔离壁161e的上面突出,和一对孔(未示出),在其中***电磁体13的一对线圈端134。所提供的用于固定的槽161f和161g具有分别与突起143b和端131a的外部形状对应的形状。结果,可将电磁体13和衔铁体14之间的结构关系控制在预定的精度内。另一方面,所形成的盖162的形状为箱形,用于对体161的正侧面进行阻挡。
下面将对组装具有此种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的过程实例进行描述。首先,固定接点弹簧体11和可动接点弹簧体12被容纳,并固定到体161的预定的位置。此时,应使用黏结剂。
然后,将衔铁体14的每个突起143b固定到体161的相应的槽161f中,以将衔铁体14与体161进行固定。此时,更需要使用黏结剂。
此后,将电磁体13的每个线圈端134***到体161的相应的孔中。接着,将轭131的每个端131a的下端侧固定到相应的槽161g中,以将电磁体13与体161相固定。此时,也需要使用黏结剂。
接着,分别将可动接点弹簧体12的突出片122a和衔铁142的突起142a固定到孔15a和15b中。随后,将盖162放置并固定到体161上。因此,可获得电磁继电器。
在如此组装的电磁继电器中,通过突起和磁极(在图7(a)的实例中为B)的两点确定衔铁142的位置,如图7(a)中所示。因此,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间隙,从而不会造成此间隙。结果,可降低磁学性能的波动,并可增强抗震性能。因此,可容地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除了衔铁体14的内部结构外,另外,在辅助轭143上提供用于将衔铁体14与体161进行固定的突起143b,并提供使磁通量进行流动的磁路。因此,可容易地对电磁继电器进行组装。
在第一实施例中,虽然在辅助轭143上提供了一对突起143a将绞簧与辅助轭相固定,但同样可采用另外的一种结构,其不使用突起143a而将绞簧和辅助轭进行固定。在图9中示出了此种结构的一个实例。在图9中,所形成的辅助轭243的形状与辅助轭143的形状相同,区别在于去除了突起143a。另一方面,所形成的绞簧244的形状与绞簧144的形状相同,区别在于在孔144e的左侧上形成带有辅助轭243的相接突起244g。
第二实施例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中电磁继电器的电磁体和衔铁体的正视图和右视图。参考图10,将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
电磁继电器包含固定接点弹簧体11、可动接点弹簧体12、电磁体13、卡片15和器件体16,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本相同,另外,还包含一个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衔铁体34。在与被固定到槽161f中的永磁铁341的突起341b对应的位置提供体161的每个槽161f,下面将对其进行描述。
如图10中所示,衔铁体34包含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衔铁142、和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永磁铁341和绞簧344。
所形成的永磁铁341为片状,其竖直的长度略微小于轭131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并包含一个突起341a,其用于固定绞簧344,并向着每个前和后侧壁的中心突出,和一个突起341b,其作用在于将永磁铁341与器件体16的体161进行固定,并伸出到后侧壁的两端侧之间,且右端面的高度与轭131的两端131a的右端面的高度相同。因此,永磁铁341被极化,从而在对电磁继电器的组装前/后,上端、中心部分和下端分别具有S、N和S极或N、S和N极。
绞簧344的作用在于将永磁铁341和衔铁142整体固定,并由具有弹性的薄金属片构成,并具有一个中心部分144a,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另外,绞簧344具有从中心部分144a的前和后端向左延伸的侧部344b,且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是,其在纵向上被固定到永磁铁341的两侧面上。因此,每个侧部344b形成一个孔344e,在其中固定永磁铁341的突起341a。
下面将对衔铁体34的组装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将衔铁142的相应的轴部142c***到绞簧344的孔144d中。接着,填实轴部142c的顶端。结果,可将衔铁142和绞簧彼此进行固定。然后,将永磁铁341的相应的突起341a固定到绞簧344的每个孔344e中。因此,可获得具有与绞簧344整体固定的永磁铁341和衔铁142的衔铁体34。
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程序组装具有此种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同样在电磁继电器中,通过突起142b和其中一个磁极的两个点确定衔铁142的位置。因此,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间隙,所以不会造成间隙。结果,可降低磁性能的波动,从而可增强抗震性能。因此,可容易地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另外,未使用辅助轭。因此,部件的数量被减少,并可进一步减小其尺寸。
第二实施例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体和衔铁体的正视图和右视图,图12为图11的绞簧的正视图和右视图。下面将参考这些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在图11(a)中,E表示旋转中心。
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固定接点弹簧体11、可动接点弹簧体12、电磁体13、卡片15和器件体16,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另外,衔铁体4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
如图11中所示,衔铁体44包含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永磁铁141和辅助轭143,及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衔铁442和绞簧444。
衔铁442形成为片状,其竖直长度大于轭131两端之间的距离,并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具有突起142a和142b。另外,衔铁442具有一对轴部442c,用于铆钉固定,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是,其向着左侧面上的上和下侧突出,并相对永磁铁141设置在右侧上。
绞簧444具有一个中心部分444a,其作用在于对永磁铁141、衔铁442和辅助轭进行整体固定,并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片构成,近似为十字形,在横向和竖直方向上延伸,并被固定到衔铁442的左面上,两个侧部T-形的部分444b从中心部分444a的前和后端向左延伸,并被固定到辅助轭143的前和后侧面,如图12中所示。因此,在中心部分444a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每个部分中形成用于***衔铁442的轴部442c的孔444d。另外,在向着每个侧部444b中形成孔444e,在该孔中固定辅助轭143的突起143a。另外在侧部444b的上和下端上形成用于防止永磁铁141竖直移动的突出的片444f。
下面将对衔铁体44的组装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将衔铁442的相应的轴部442c***到绞簧444的孔444d中。接着,填实轴部442c的顶端。结果,可将衔铁442和绞簧444彼此固定。接着,将永磁铁141***到两侧部444b之间,而辅助轭143的相应的突起143a此后被固定到绞簧444的孔444e中。结果,可获得具有与绞簧444整体固定的永磁铁141、衔铁442和辅助轭143的衔铁体44。
按照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程序组装具有此种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同样,在电磁继电器中,通过突起142b和其中的一个磁极的位置的两个点确定衔铁442的位置。因此,不会产生不需要的间隙,由此不会造成磁间隙。结果,可降低磁学性能的波动,并增强抗震动性能。由此,可容易的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另外,可适当的防止由于衔铁体44的肘杆动作所产生的磨损。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示,绞簧144在扭曲部分D中被扭曲。结果,可产生衔铁142的旋转操作。然而,由于旋转中心C在高度方向(横向)上从突起142b开始位移,衔铁142的突起142b实现永磁铁141上的肘杆动作。因此,在衔铁142的突起142b和永磁铁141之间产生大的摩擦,从而二者容易被磨损。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衔铁442的旋转中心E在高度方向上不会从衔铁442的突起142b产生位移。因此,衔铁442的突起142b在绞簧444或永磁铁141上进行滚动运动。结果,在衔铁442的突起142b和绞簧或永磁铁141之间产生较小的摩擦力,从而可防止对它们的磨损。
第四实施例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体的示意图,图14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辅助轭的示意图。下面将参考这些图对第四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3(a)和13(b)分别为衔铁体的正视图和右视图,而图13(c)为沿图13(a)中的线A-A的截面示意图。图14(a)和14(b)为辅助轭的左视图和正视图,图14(c)为沿图14(a)中的线B-B的截面示意图。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固定接点弹簧体11、一个可动接点弹簧体12、一个电磁体13、一个衔铁体14、一个卡片15和用于在其中容纳这些部件的器件体16,其与参考图4到图9所描述的电磁继电器相同,区别在于辅助轭143具有凹凸松脱防止机构。
更具体的,绞簧144在各端144b上形成有孔144e,而辅助轭143具有适配到两端144b上的每个孔144e中的突起143a’。电磁继电器与参考图4到图9所描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区别在于作为防松脱机构的突起143a’向左弯曲。
通过此防松脱结构,即使在电磁继电器遭受到纵向震动或撞击的情况下,向左弯曲的突起143a’也和绞簧144的孔144e的周边部分相接。因此,突起143a’不会从绞簧144的孔144e滑出。结果,即使在遭受震动或撞击时,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的性能也不会改变。
第五实施例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辅助轭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体的示意图。下面将参考这些图对第五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5(a)和15(b)分别为辅助轭的左视图和正视图,图15(c)为沿图15(a)的线C-C的截面示意图。图16(a)和16(b)分别为衔铁体的正视图和右视图,而图16(c)为沿图16(a)的线D-D的截面示意图。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固定接点弹簧体11、可动接点弹簧体12、电磁继电器体13、衔铁体14、卡片15和用于在其中容纳这些部件的器件体16,其与参考图4到图9所做的描述相同,区别在于辅助轭143具有一个凹-凸防松脱结构。
更具体的,绞簧144在各端144b上形成有孔144e,而辅助轭143具有适配到两端144b上的每个孔144e中的突起143a。电磁继电器与参考图4到图9所描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区别在于具有作为防松脱机构的V-形槽143d,用于适配在左表面上提供的端部144b的相应孔144e的周边部分。
通过此防松脱结构,即使在电磁继电器遭受到纵向震动或撞击的情况下,相应孔144e的周边部分也会被固定到V-形槽143d中,如图16(c)中所示。因此,突起143a不会从绞簧144的孔144e滑出。结果,即使在遭受震动或撞击时,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的性能也不会改变。因此,根据第五实施例,由于V-形槽143d的斜面的角度大于突起143a’的倾角,可预期其防松脱效果要好于第四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辅助轭的示意图,图18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体的示意图。下面将参考这些图对第六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7(a)和17(b)分别为辅助轭的左视图和正视图,而图17(c)为沿图17(a)的线E-E的截面示意图。图18(a)和18(b)分别为衔铁体的正视图和右视图,图18(c)为沿图18(a)的线F-F的截面示意图。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固定接点弹簧体11、一个可动接点弹簧体12、一个电磁体13、一个衔铁体14、一个卡片15和用于在其中容纳这些部件的器件体16,其与参考图4到图9所描述的电磁继电器相同,区别在于辅助轭143具有凹凸松脱防止机构。
更具体的,绞簧144在各端144b上形成有孔144e,而辅助轭143具有适配到两端144b上的每个孔144e中的突起143a。电磁继电器与参考图4到图9所描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区别在于突起143a具有一个作为防松脱机构的向左延伸的勾状夹持部分143a。
通过此防松脱结构,即使在电磁继电器遭受到纵向震动或撞击的情况下,设置在每个突起143a上的夹持部分143e也和绞簧144的孔144e的周边部分相接。因此,突起143a不会从绞簧144的孔144e滑出。结果,即使在遭受震动或撞击时,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的性能也不会改变。
第七实施例
电磁继电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包含一个电磁体13、卡片15和器件体16,另外,固定接点弹簧体11’、可动接点弹簧体1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
标号121’表示由片状金属材料构成的移动端。如下面将要描述的,可动弹簧122’的底端被填实,并被固定到纵向上的顶部。可动端121’具有一个臂状的按压部8a,其在纵向上从顶部的一侧延伸,从而其位于可动弹簧122’的周边。按压部8a的顶部可通过按压可动弹簧122’使其在位移方向上弹性变形。按压部8a近似为弓形,从而其中部距离可动弹簧122’较远,用于按压可动弹簧122’的顶部的按压力被弯曲。
标号122’表示由近似为长方形薄片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可动弹簧。可动弹簧122’具有被填实的底端并被固定到可动端121’的顶部,与可动端121’一起构成可动端体12’。可动弹簧122’的顶部具有一个***部122a’,其被***到卡片15的***孔15a中,下面将对其进行描述,可动接点123’在中心部分和顶端之间更靠近中心部分的地方被填实为尖部。
靠近可动弹簧122’的可动接点123’的一侧充当被按压的部分,通过移动端121’的按压部分8a可对其进行按压。在被按压部分9c和可动接点123’之间设置一个缝形的切口部分9d。切口部分9d可局部降低被按压部分9c的弹力。另外,当被按压部分9c被提升并弯曲时,其在可动弹簧122’的位移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如下面将要进行描述的,在可动端体12’被设置在体161之上的情况下,如图20中所示,可动弹簧122’的被按压部分9c和可动端121’的按压部分8a一起被放置在最外的位置处。
标号111’表示由片状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固定端。固定接点片112’的底端如下面将要进行描述的被填实并固定到纵向上的顶端中。固定端111’在纵向上顶部的一边中具有一个接触部分10a,从而和具有臂状延伸的按压部分8a的情况一样,顶部位于固定接点片11的固定接点11b的周围。接触部分10a具有一个与固定接点片112’接触的顶部。接触部分10a的形状与按压部分8a的形状相同,即,为近似的弓形,使得中间部分具有固定接点片112’较远,使得与固定接点片112’的固定接点11b的周边接触的顶部的接触面被弯曲。
接触部分10a的另外的一个功能在于当产生短路时,几百个安培的短路电流瞬间流到继电器和弹簧的接点。此时,电磁力(其与短路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在此方向上作用到接点和弹簧上,从而将接触分离,如图26(b)中所示(此力指电磁排斥力)。如果提供作为分路片的接触部分10a,可获得下面的效果。
由于通过弹簧将可动接点123’和固定接点11b***到卡片15和接触部分10a(分路片)之间,所以可抑制在接触部分中产生更大的排斥力。
由于流到固定接点片112’的电流被分路到接触部分10a(分路片)并被降低,从而可降低对弹簧的电磁排斥。
固定端111’的形状和可动接点121’的相同,区别在于底端的边被弯曲。在弯曲之前,固定端111’与可动端121’具有相容性。因此,该部分可共用。
标号112’表示近似为长方形片状的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固定接点片。固定接点片112’具有被填实的底端并被固定到固定端111’的顶部中,且和固定端111’共同构成固定端体11’。固定接点片112’具有从其中的一边延伸的被按压部分11a和被填实为顶部的固定接点11b。如下面将要进行描述的,在固定接点片112’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从位于体161的内边面的预压肋部1001对被按压部分11a进行按压。通过从体161的内边面按压被按压部分11a,固定接点片112’在可动弹簧122’的位移方向上具有弹性载荷。因此,可获得接点123’和11b的预压力。
如图27(b)中所示,被初步从底端向着左侧边(移动接点侧)弯曲。当固定接点弹簧体12’被装入到体161中时,固定接点片112’通过用于产生预压力的预压肋部1001而被设定到预定的位置(如图27(a)中所示)。
如果不提供用于预压的被按压部11a,在此情况下,与图27(b)中的情况所不同的是,固定接点片112’不被弯曲。
图27(c)示出了接触位置和使用或不使用预压所获得的接触压力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在使用预压的情况下,在接触后会产生大的接触压力。因此,在产生小的接触压力的情况下,可减少维持不稳定的接触状态。
标号15表示由诸如塑料等长方形片状非导电材料构成的卡片,例如,具有一个***孔12a,用于在纵向上***到设置在其中一侧上的衔铁4的***部分142c中,和***孔15a,用于***到设置在另外一端上的可动弹簧122的***部分122a’中。因此,卡片15通过将衔铁4的***部分142c***到***孔15b中和将可动弹簧122’的***部122a’***到***孔15a中而将衔铁4和可动弹簧122’相连。
标号161表示由诸如塑料等构成的体,其大致为箱形,其中的一侧打开,并具有上述的部件。该状态下,移动端121’和固定端111’向外突出,固定穿过体161的线圈端134同样向外突出。线圈端134与线圈13相连。
下面将对接点122’和11b的相接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调节进行描述。在灵敏度增大的情况下,移动端121’的臂状按压部分8a与当前的状态相比更加弯曲并向着可动弹簧122’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增大了按压部分8a对被按压部分9c的压力,使得可动弹簧122’在位移的方向上向着固定接点片112’弹性形变,从而降低了两个接点123’和11b之间的相对距离。此时,如果可动弹簧122’的被按压部分增大,并在位移的方向上向着按压部分8a产生弹性形变,按压部分8a作用到可动弹簧122’的被按压部分的压力增大。结果,增大了整个可动弹簧122’弹性形变量。因此,可增大灵敏度。
相对的,如果要降低灵敏度,可弯曲可动端121’的臂状按压部分8a,与当前的状态相比,可产生向着可动弹簧122’的相对边的弹性形变,从而降低按压部分8a作用到被按压部分9c上的压力,并增大了接点123’和11b之间的相对距离。此时,如果增大可动弹簧122’的被按压部分9c,且在此方向上的弹性形变远离在位移方向上的按压部分8a,可大大降低按压部分8a作用到可动弹簧122’的被按压部分9c上的压力,从而可大大降低整个可动弹簧的弹性形变量。因此,可降低灵敏度。
接着,将对操作进行描述。当电流在预定的方向上流动时,线圈被激励,衔铁4的另外一端被吸附到轭1的另外一端上的磁极部分中,从而形成闭合的磁路。结果,通过使用绞簧144的中心片作为旋转支点而如图19中所示衔铁4进行顺时针旋转。其结果,向着可动弹簧122’驱动与衔铁4相连的卡片15,并向着固定接点片112’位移与被驱动的卡片15相连的可动弹簧122’,从而可动弹簧122’的可动接点123’相接到固定接点片112’的固定接点11b上。结果,获得图26(a)中的状态。当停止对线圈13进行激励时,可保持此状态。
当电流在与上述方向相对的方向上流动时,在此状态下线圈被激励,衔铁4的其中一端被吸附到轭1的其中一端上的磁极部分中,从而可形成闭合磁路。结果,通过使用绞簧144的中心片作为旋转支点而使衔铁4如图26中所示进行逆时针旋转。因此,在远离可动弹簧122’的方向上驱动与衔铁142相连的卡片15,且与被驱动的卡片15相连的可动弹簧122’被位移远离固定接点片112’,从而可动弹簧122’的可动接点123’被与固定接点片112’的固定接点分离。当停止对线圈13进行激励时,保持此状态。
在此电磁继电器中,如果在位移方向上通过可动弹簧122的弹性形变而将接点123和11b之间的相对距离调节小,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将增大。相对的,如果将接点123’和11b之间的相对距离调大,则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降低。因此,可对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从而通过在位移的方向上的可动弹簧122’的弹性形变而对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因此,在轭1的磁极部分和衔铁4之间不必要提供用于灵敏度调节的间隙。结果,吸附力不会改变,从而可容易地对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因此,在位移的方向上通过按压部分可使可动弹簧122’产生弹性形变。通过增大和减少按压部分8a的压力而对弹性形变量进行调节。另外,可容易地对接点122a’和11a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另外,在可动端121’自身上提供按压部分8a。因此,在体161上不必要特别关注提供按压部分,从而按压部分8a相接到可动端121’上而造成相互干扰。因此,可容易的进行组装。
因此,可局部的降低可动弹簧122’的被按压部分9c的弹力。因此,在位移的方向上,整个的可动弹簧122’可产生微小的弹性形变。结果,可高精度地调节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
另外,通过在位移方向上可动弹簧122’的按压部分9c的弹性形变可对按压部分8a的按压状态进行调节。因此,微调在位移方向上的弹性形变。这样可高精度地调节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
因此,当接点123’和11b相接时,电流同样流到从固定端111’延伸的接点部分10a和固定接点片11。因此,可降低流到固定接点片112’的电流,由此可抑制所产生的热量。另外,接触部分10a不与固定接点片112’的底端接触,而是和固定接点11b的周边接触,并和固定接点片112一起在纵向上的几乎整个固定接点片112上形成并联电路。结果,可强化对固定接点片112的生成热的抑制效果。
另外,当从固定端111延伸的接触部分10a在可动弹簧122’的位移方向上产生弹性形变位移接触位置时,固定接点片112’在可动弹簧122’的位移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形变,可调节接点123’和11b之间的相对距离。结果,可对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由此,在接点相接时,固定接点片112’和移动接点123’的相对侧上的固定端111’的接触部分10a接触。由此,可降低接触的回弹力。
另外,固定接点片112’获得接点123’和11b的预压力。因此,通过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可获得接触压力。
因此,在将可动端体12’设置在体161上的情况下,如图20中所示,可动弹簧122’的被按压部分9c和可动端121’的按压部分8a被设置在最外的位置。因此,可容易的进行形变操作,以调节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
另外,可动端121的按压部分8a和固定端111’的接触部分10a几乎均为弓臂形。因此,可容易的在可动弹簧122’的位移的方向上进行弹性形变。
因此,可动端121’的按压部分8a的按压表面和固定端111’的接触部分10a的接触面都被弯曲。因此,可动弹簧122’和固定接点片111’不容易被磨损,从而不容易产生金属粉末。结果,金属粉末不会被吸附到接点123’和11b上,不会造成接触不良等问题。
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可动端121’的按压部分8a和可动弹簧122’的被按压部分9c的弹性形变而对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时,同样通过其中的一个弹性形变可对灵敏度进行调节。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接点片112’具有弹性,即使固定接点片112’不具有弹性,通过在位移方向上的可动弹簧122’的弹性形变可对接点123’和11b的相接和分离操作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可动弹簧122’上提供切口部分9d以局部降低被按压部分9c的弹力时,如果对灵敏度不需要进行轻微的调节,如图28中所示,可使用不具有切口部分9d的可动弹簧122’。
虽然提供了可动弹簧122’的缝状切口部分9d,并增大了被按压部分9c,如果对灵敏度不需要进行微调,则如图29中所示,可使用具有凹口形切口部分9d的可动弹簧122’。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包含永磁铁7的极化继电器,所谓的不包含永磁铁7的非极化继电器也可获得类似的效果。

Claims (11)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含:
一个轭,其两端在第一方向上弯曲;
线圈部分,其被缠绕在轭两端之间的中心部分上;
在轭的两端之间放置永磁铁;
所形成的衔铁的长度大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并设置在永磁铁的第一侧上;和
一个绞簧,其可使得衔铁的两侧端相对轭的两端被肘接,从而将永磁铁和衔铁进行整体固定;
其还包含:
一个辅助轭,其长度等于轭两端之间的长度,并设置在与永磁铁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另外一侧上,
永磁铁的形状为片状,其长度小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
所形成的衔铁为片状,并在与永磁铁相对的面上具有突起,
通过被固定到衔铁中一侧表面上的中心部分和沿衔铁的中心部分延伸的两个边部限定绞簧,且分别通过辅助轭的两侧面固定永磁铁,绞簧整体固定永磁铁、衔铁和辅助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个固定接点弹簧体,其包含一个固定的侧端,一个簧片被固定到固定的侧端上,在簧片上设置一个固定的接点;
可动接点弹簧体包含一个移动的侧端,簧片被固定到移动的侧端上,在簧片上设置一个移动的接点;及
将一个卡片固定到衔铁和移动的接点弹簧体上,用于根据衔铁的肘杆动作而使得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彼此接触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个设置在辅助轭上的防松脱机构,用于防止绞簧松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绞簧在两端的各个端上具有一个孔,辅助轭具有被适配到两端上的每个孔中的突起,突起在第一方向上弯曲,作为防松脱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绞簧在两端上具有一个孔,辅助轭具有被适配在两端上的孔中的突起,突起具有一个作为防松脱机构的V-形槽,用于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与端面上的相应孔的周边部分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绞簧在两端上具有一个孔,辅助轭具有被适配到两端上的每个孔中的突起,突起具有作为防松脱机构的一个勾-状的夹持部分,该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7.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轭,在其上缠绕线圈,并具有磁极部分;
一个衔铁,其通过肘杆动作而依据线圈的激励状态与轭的磁极部分相接或分离;
一个固定接点片,其具有一个固定接点;
一个可动弹簧,其具有一个与固定接点相对的可动接点,所述可动弹簧具有一个按压部分,用于通过按压可动弹簧,而在其位移方向上产生一个弹性形变;及
一个卡片,与衔铁相连,用于位移可动弹簧,从而可动接点根据衔铁的肘杆动作而与固定接点相接或分离;
其中通过可动弹簧来调节接点之间的相对距离;还包含:
辅助轭;
将衔铁和永磁铁固定在一起的绞簧;和
放置在轭的两端部之间的永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固定可动弹簧的可动端,并具有按压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可动弹簧可局部降低由按压部分所按压的部分的弹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9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被按压部分所按压的可动弹簧的部分在位移的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接点片具有弹性,并具有一个被固定到固定端的底端和一个位于顶部的固定接点,固定端具有延伸的接点部分,在该部分中当接点相接时顶端侧与固定接点片接触。
CNB001300547A 1999-10-26 2000-10-25 电磁继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10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473499A JP3876576B2 (ja) 1999-10-26 1999-10-26 電磁リレー
JP304734/1999 1999-10-26
JP32270099A JP4023052B2 (ja) 1999-11-12 1999-11-12 電磁リレー
JP322700/1999 1999-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4401A CN1294401A (zh) 2001-05-09
CN1221002C true CN1221002C (zh) 2005-09-28

Family

ID=26564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005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1002C (zh) 1999-10-26 2000-10-25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426689B1 (zh)
KR (1) KR100388768B1 (zh)
CN (1) CN122100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0393A1 (de) * 2001-10-08 2003-04-17 Afl Germany Electronics Gmbh Relais
DE10162585C1 (de) * 2001-12-19 2003-04-24 Gruner Ag Prellreduziertes Relais
DE10249697B3 (de) * 2002-10-25 2004-04-15 Gruner Ag Prellreduziertes Relais
CN100424802C (zh) * 2005-09-22 2008-10-08 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继电器
DE102006021203B3 (de) * 2006-05-06 2008-01-17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Elektrisches Relais
JP5142652B2 (ja) * 2007-01-31 2013-02-1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有極電磁継電器及びコイル組立
US7659800B2 (en) * 2007-08-01 2010-02-09 Philipp Gruner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US7710224B2 (en) * 2007-08-01 2010-05-04 Clodi, L.L.C.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US7889032B2 (en) * 2008-07-16 2011-02-1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2394285B8 (en) * 2009-02-04 2016-02-24 Hongfa Holdings U.S., Inc.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AU2009339409B2 (en) * 2009-02-04 2013-07-25 Hongfa Holdings U.S., Inc.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KR200452720Y1 (ko) 2009-03-18 2011-03-16 한국오므론전장주식회사 릴레이의 결합 장치
US8330564B2 (en) * 2010-05-04 2012-12-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witching devices configured to control magnetic fields to maintain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CN102270550B (zh) * 2010-06-04 2014-09-03 北京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US8823473B2 (en) * 2010-11-30 2014-09-02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Latching relay
US8514040B2 (en) 2011-02-11 2013-08-20 Clodi, L.L.C. Bi-stable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x-drive motor
WO2013017137A1 (en) * 2011-07-29 2013-02-07 Abb Technology Ag Magnetic actuator with rotatable armature
CN202650990U (zh) * 2012-07-02 2013-01-02 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
SG2012068896A (en) * 2012-09-17 2014-04-28 Schneider Electric South East Asia Hq Pte Ltd Tool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KR101293238B1 (ko) * 2012-10-04 2013-08-09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외부가진에 의한 전기접점의 안정성 테스터
US20150002247A1 (en) * 2013-07-01 2015-01-01 Lsis Co., Ltd.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104037026B (zh) * 2014-06-30 2016-05-0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EP2996137B1 (en) * 2014-09-10 2019-05-08 Tyco Electronics EC Trutnov s.r.o. Yoke assembly with deceleration element for switching device and same
KR101951428B1 (ko) * 2015-07-15 2019-02-2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래치 릴레이
JP6458705B2 (ja) 2015-10-29 2019-0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414019B2 (ja) * 2015-10-29 2018-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471678B2 (ja) 2015-10-29 2019-02-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触片ユニット及びリレー
DE102016219529A1 (de) * 2016-10-07 2018-04-1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s Schaltelement mit unmittelbarer Ankerkopplung
US11887797B2 (en) 2016-10-07 2024-01-30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ctrical switching element comprising a direct armature coupling
CN106712440B (zh) * 2016-12-31 2019-07-26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发电装置
CN109509682A (zh) * 2018-12-28 2019-03-22 浙江安迅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灵敏度的磁保持继电器
CN117558585A (zh) * 2022-08-03 2024-02-13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8035A (ja) * 1985-03-25 1986-09-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有極電磁石
US5515019A (en) * 1992-05-15 1996-05-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larized power re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4401A (zh) 2001-05-09
KR20010051224A (ko) 2001-06-25
US6426689B1 (en) 2002-07-30
KR100388768B1 (ko) 2003-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1002C (zh) 电磁继电器
CN1306532C (zh) 操作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操作装置的开闭装置
CN1197096C (zh) 电磁继电器
CN1969355A (zh) 接触装置
CN1043700C (zh) 电磁继电器
JP6433706B2 (ja) 電磁継電器及びコイル端子
CN1077347C (zh) 自起动无刷电动机
CN100335763C (zh) 电控节气门控制设备
CN1143423C (zh) 永磁电动机
CN101620950A (zh) 触点装置
CN1637573A (zh) 促动器、光量调节装置及步进电动机
JP5923749B2 (ja) 接点装置及び該接点装置を用いた電磁リレー
CN1808851A (zh) 电动动力转向用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JP5456136B1 (ja) 揺動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816959A (zh) 旋转电机和具有此旋转电机的电动车
CN101064464A (zh) 混合式永磁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637575A (zh) 快门装置
CN1320935A (zh) 电磁驱动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034376C (zh) 具有端子装置的小型电动机及该端子装置的连接方法
CN1148330A (zh) 义齿磁性固位体
CN2715327Y (zh) 电磁铁驱动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905317A (zh) 驱动装置
CN1111501C (zh) 电梯移动引导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985563B (zh) 双支架弹片式防抖***、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875533A (zh) 产生振动用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BB1A Publication of applic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