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1302A - 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1302A
CN1201302A CN98105121A CN98105121A CN1201302A CN 1201302 A CN1201302 A CN 1201302A CN 98105121 A CN98105121 A CN 98105121A CN 98105121 A CN98105121 A CN 98105121A CN 1201302 A CN1201302 A CN 1201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channel
modulation
lo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5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53C (zh
Inventor
罗普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01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1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5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at least two frequency changers being located in different paths, e.g. in two paths with carriers in quadrature
    • H03D7/166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at least two frequency changers being located in different paths, e.g. in two paths with carriers in quadrature using two or more quadrature frequency translation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30Circuits for homodyne or synchrodyne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模拟调频型无线通信***中有效抑制低频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及其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在该***中的无线接收机,包括:第一下变换装置,用于把高频信号与本振频率信号混合,从而产生中频信号,一个装置,用于调制本振信号和产生一个混合信号,该混合信号用于下混合代表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电信号,从而把下混合信号加给第一下变换装置,第二装置,用于把第一下变换装置产生的中频信号下变换成基带信号,和一个解调器,用于解调第二下变换装置产生的基带信号。

Description

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及其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拟调频型无线通信***,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有效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及其方法。
通常,在模拟蜂窝电话或模拟无线电话那样的模拟调频型无线通信***中,无线接收机使用的典型调频模式是利用鉴频器的外差模式。外差式接收机是指把接收的高频信号与接收机的本地振荡器的信号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具有这两个信号的频率差与频率和的输出信号以执行该输出信号的放大和检测的接收机。
图1是表示典型的外差式接收机结构的方框图。
参见图1,无线频率电磁信号,即具有双边带频谱的高频信号由天线101接收,以便把该高频信号转换成供给射频滤波器103的电信号。射频滤波器103是产生滤波信号的宽带滤波器。该滤波信号由加于射频滤波器103的通带内的频率的电信号的一些信号部分组成。射频滤波器103产生的滤波信号被施加到第一下混合器105。混合器105还接收第一本地振荡器152产生的振荡信号。第一下混合器105混合滤波信号和振荡信号,以产生下混合信号,即,加给带通滤波器107的第一中频信号(或1st IF)。带通滤波器107产生一个滤波信号,该信号被加给用于放大该滤波信号的预放大器109。预放大器109放大的信号加到第二下混合器160上。混合器160还接收第二本地振荡器146产生的振荡信号。第二下混合器160混合滤波信号和振荡信号,以产生下混合信号,即,加给带通滤波器161的第二中频信号(或2st IF)。由于第一和第二中频信号不是频率为OHZ的信号,因此,这种接收机被称作外差式接收机。带通滤波器161提供要被滤波的第二中频信号的分配信道的给定频带。限幅器162把被滤波的第二中频信号的幅度放大到适于解调的幅度。频率解调器131产生适用于音频处理器133的解调信号。音频处理器133通过执行像音频滤波、去加重和解调信号可变增益等功能提供经换能器(如,扬声器135)输出的原始声音信号。
从图1来看,图1所示的外差式接收机的结构似乎非常简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信道滤波器的带通滤波器161要用占用相当大空间的陶瓷或LC滤波器来实现。因此,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带通滤波器161基本上不能用半导体集成,因此很难减小接收机的体积。此外,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这种外差式接收机使用了异步***,因此作为接收机性能指标的接收灵敏度被相应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图2所示的Barber接收机。这种类型的接收机由Barber于1947年提出,它约为图1所示接收机复杂程度的1.5倍。但实际上,由于能够把现代半导体集成技术应用于Barber接收机,因此这种接收机比外差式接收机更具有吸引力。
参见图2,天线101接收具有双边带频谱(图3a中的301,302)的高频信号和在前置放大器109之前产生第一中频信号的工作过程与图1的相似,但是自产生第二中频信号的后续过程起,该接收机的工作与图1的非常不同。前置放大器109输出的第一中频信号分别将其一半的电功率送给I-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111和Q-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119。这种接收机与外差式接收机不同之处在于:当中频降至0HZ的时候Barber接收机复合变换中频,它把信道分成两个相互正交矢量信道(I-信道,Q-信道),以便(信道)滤波基带上的频率和解调该频率。Barber接收机通常被称作零IF(0HZ中频)接收机。
第二本地振荡器146的输出信号被送给90°移相器147,移相器147分别把输出信号送给具有0°相位延迟I-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和具有90°相位延迟的Q-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此时,第二本地振荡器146的振荡频率与第一中频信号的频率相等。因此,第二下混合器111在线路112上产生具有0°相位延迟的基带信号,第二下混合器119在线路120上产生具有90°相位延迟的基带信号。线路112和120分别与滤波器113和112连接。实际上,线路110上的第一中频信号在分路之前保持双边带,这是因为第一中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已经从具有由天线101接收的双边带频谱的高频信号的中心频率下-变换到0HZ之外的频率。然而,由于第二下混合器111和119把中心频率下变换到0HZ,因此第一中频信号的频谱的下边带和上边带代表了两个单边带的特征,这两个单边带具有从中心频率平均相隔距离的部分的频带有限特性。下边带是负频谱,上边带是正频谱(图3中的306)。所以,叠加下边带和上边带的单边带的频谱由图3a中的305示出,其第一中频信号的带宽被降至天线101接收的高频信号的频谱带宽的一半。因此,线路112和120上产生的基带信号(即,第二下混合器111和119的输出)被送到作为信道滤波器的低通滤波器113和121,该信道滤波器以最小衰减通过带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以下的基带信号的频率分量,并阻止带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以上的基带信号的频率分量的通过。带通滤波器113和121在分别连接隔离电容器115和123的线路114和122上产生单边带带宽的滤波信号。隔离电容器115和123用来阻塞带通滤波器113和121滤波的基带电平信号的直流分量。线路116和124上生成的基带电平信号的交流分量被分别送给I-信道的上混合器117和Q-信道的上混合器125。
第三本地振荡器139产生的振荡信号加到90°移相器140上。该移相器在线路142上产生具有0°相位延迟的振荡信号,在线路141上产生具有90°相位延迟的振荡信号。线路142和141上的振荡信号分别供给混合器117和125。线路142和141上生成的振荡信号的频率相同,但是具有90度的相位偏移。混合器117和125在线路118和126上分别产生上变换信号。这两个上变换信号以第三振荡器139的振荡信号的频率为中心并具有90度相位差值。线路118和126上产生的上变换信号被组合,从而形成了双边带的第三中频信号,它具有等于天线101接收的高频信号的频谱。第三中频信号加给带通滤波器127。带通滤波器127在线路128上产生送给限幅器129的滤波信号。限幅器129把被滤波的第三中频信号放大到解调所需的振幅。然后通过线路130把被放大的第三中频信号加给解调器131。解调器131把线路130上的放大的第三中频信号的调频分量解调到电压增加/下降信号。解调信号加给音频处理器133。音频处理器133通过执行像音频滤波、去加重和解调信号的可变增益等处理提供经换能器(如,扬声器135)输出的原始声音信号。
从上述的说明可以知道,图2所示的Baber接收机约为图1所示的外差式接收机的复杂程度的1.5倍。但是,在图1所示类型的外差式接收机中,存在这样一个缺点:由于作为信道滤波器的带通滤波器161目前还不能被集成为半导体电路,因此需要相当大的占用空间,和要承受通带的损耗以及高频分量的失真来获得临近信道的理想抑制特性,所以接收机的特性是比较差的。图2所示的Barber接收机用于解决图1所示类型的接收机出现的上述问题。即,图2中的低通滤波器113和121可以容易地由电阻器、电容器和运算放大器等实现,而且不需要使用电感器,所以低通滤波器113和121可以被集成为半导体电路。因此,对使用图2所示的Barber接收机来说,存在这样一个优点:与图1所示类型的外差式接收机比较,硬件的占用空间相对减小;与图1所示类型的外差式接收机所需的相同的临近信道抑制特性比较,通带的衰减和高频分量的失真相对减小。
尽管图2所示的Barber接收机有上述的优点,但隔离电容器115和123需要分别设置在低通滤波器113、121与上混合器117、125之间;以便当通过使用具有与第一中频信号相同的频率的第二本地振荡器的振荡信号产生第一中频信号时,阻止因不需要的电压或干扰造成的下混合器111和119输出的直流误差信号,和因电路偏置造成的直流电压偏移。此时,由于隔离电容器115和123不得不具有有限的电容值,因此隔离电容器115和123仅具有低频阻塞特性。也就是说,如果隔离电容器115和123的电容值太大,则很难把隔离电容器115和123集成为半导体电路,而且初始信号的捕获速度也非常低。频率响应曲线为低频特性(图3c中的308)与低通限制特性(图3b中的307)的组合。该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c中的309所示。
在图2中,第三中频信号(在上混合器117和125上进行上变换,然后经线路118和126送给带通滤波器127)的频谱(图3c中的311)被扩展到对0HZ处的第三本地振荡器139的振荡信号的频率(图3c中的310)变换的基带电平的单边带频谱(图3c中的309)的中心频率两侧的上边带和下边带。第三中频信号的频谱还显示了它具有中间下陷部分(图3c中的312)的变形,该变形表示对中心频率增加了衰耗。因此,在根据接近I-信道和Q-信道直流分量的低频分量(即,原始声音信号)的低振幅使频率偏移变大的调频***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其频率偏移小的分量越小,则该分量具有的衰耗越大,从而超过了因直流误差电压造成的偏移。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第5,428,836号美国专利中作了详细说明,该专利是1995年6月27日注册的,其名称为“形成时变频率的基带信号的无线接收机”(Motorola公司)。图4是方框图,它示出了包含第5,428,836号美国专利中图8所示的结构的接收机的内部结构。第5,428,836号美国专利所示的接收机的特征在于调制器155被设置在图2所示的Barber接收机的组成部件的第一下混合器105与第一本地振荡器152之间。
参见图4的方框图,调制器155接收线路154上的任何恒定的AC信号,用线路154上的AC信号调制来自第一本地振荡器152的振荡频率信号(图5中的fc),然后向第一下混合器105供应频率随时间而定的时变频率信号(图5中的503)。因此,它不会出现0HZ处的第二中频信号在低频阻塞区域(图3c中的308)有规律地下降,和第三中频信号在中间下陷部分(图3c中的312)有规律地下降的情况。所以,它不会出现经解调器131和音频处理器133输出然后通过扬声器135恢复的声音信号有规律地衰减的情况,这正是第5,428,836号美国专利所示的接收机的特征。
然而,在(第5,428,836号美国专利公开的)信噪比与频率偏移度成正比的调频通信***中,由线路154上的AC信号调制的线路156上的时变频率信号使线路106的第一中频信号的频率偏移度在一个周期(图5中的502)依据线路156上的调制信号的振幅(图5中的501)增大或减小。由于线路156上的调制信号的频率处理经扬声器135恢复的具有与振幅成正比的音量的声音信号,因此用于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补偿电路对接收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地说,对共用第一本地振荡器152或其它本地振荡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来说,用于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补偿电路应该在传送通路上***,或者应有必需选择不影响发送通路的调制方法的限制。此外,为了产生低频调制,还应增加用于低频调制的信号源和调制电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在含有接收机的无线通信***中可能产生的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和方法,其中,接收的高频信号被转换成依次经两个分离的信道解调的0中频(IF)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当发射机和接收机共用本地振荡器时,接收机设置用于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装置,而发射机不设置该装置的无线接收机和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取消为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它可能在含有接收机的无线通信***中生成)所需的接收机的低频调制信号源和调制电路的无线接收机和方法,其中,接收的高频信号被转换成依次经两个分离的信道解调的0中频(IF)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模拟频率调制型通信***中的无线接收机,该无线接收机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频率下变换代表由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电信号,该第一下变换装置把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与预定的本振信号混合,从而产生中频信号;
装置,用于依据发射机发射的声音信号调制预定的本振信号,和产生一个混合信号,用于下混合代表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电信号,从而把下混合信号加给第一下变换装置;
第二装置,用于在频率方面把第一下变换装置产生的中频信号下变换成基带信号,从而产生下变换基带信号;和
装置,用于把第二下变换装置产生的基带信号变换成代表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解调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模拟频率调制型通信***中的无线接收机,该无线接收机包括:
第一本振装置,用于依据所施加的参考振荡信号产生第一本振频率信号,用发射机发射的声音信号调制的第一本振频率信号,和向发射机和接收机供应调制的第一本振频率信号;
第一装置,用于频率下变换代表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电信号,该第一下变换装置把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与作为第一本振装置输出信号的第一本振频率信号混合,从而产生第一中频信号;
第二本振装置,用于依据所施加的参考振荡信号产生I-信道的第二本振频率信号和Q-信道的第二本振频率信号;
第三本振装置,用于依据所施加的参考振荡信号产生I-信道的第三本振频率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本振频率信号;
第二下变换装置,用于把作为第一下变换装置输出信号的中频信号分别与I-信道的第二本振频率信号和Q-信道的第二本振频率信号混合,和把该混合信号下变换为I-信道基带频率的第二中频信号和Q-信道基带频率的第二中频信号,从而产生下变换基带信号;
第三变换装置,用于把第二下变换装置施加的I-信道基带频率的第二中频信号和Q-信道基带频率的第二中频信号分别与第三本振装置施加的I-信道的第三本振频率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本振频率信号混合,和把该混合信号变换为I-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从而产生该变换信号;和
解调装置,用于解调第三变换装置产生的I-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组合而成的第三中频信号,和依据声音信号处理该已调信号,从而向外发送该处理过的信号。
通过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会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和本发明的优点,附图中的相同参考标记代表同样的或相似的元件。
图1是表示普通模拟无线通信***的外差式接收机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普通模拟无线通信***的Barber接收机结构的方框图;
图3a至3c是图2所示的barber接收机的信号接收特性的图形表示;
图4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低频信号的衰减特性被抑制的模拟无线***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调制器产生的调制信号的瞬时频率的图形表示;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低频信号的衰减特性被抑制的模拟无线***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与接收信号混合的用于发送声音信号、无线接收机中解调器输出信号、和适于补偿声音信号的倒相信号的图形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和字母指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或相等的元件。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了构成具体电路的器件的具体细节。然而,应该明白对本领域的熟练人员来说,即使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不影响理解本发明主题的已知功能和结构的具体说明将在下文中省略。下文中提到的技术术语是考虑了本发明的功能确定的术语,它可以根据用户和芯片设计者的意图改变,因此技术术语应根据说明书的内容确定。
参见图6,它示出了显示含有接收机的模拟通信***结构的方框图,其中,接收的高频信号被变换成0中频(IF)信号,该中频信号依次经两个分离的信道被解调。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包括图4所示现有技术所需的用于低频调制的特定信号源和调制电路;以及当接收机和发射机共用第一本地振荡器或其它本地振荡器时,仅在接收机中使用特定补偿电路而不把该补偿电路加到发射通路上,以致具有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同样效果,即可以得到低频信号的衰减特性。
参见图6,天线201与双向器203连接。双向器203的一端通过线路204与接收机的低噪放大器205连接;该低噪放大器用来在接收频带上传递天线201接收的信号,同时,阻塞发射频带。双向器203的另一端通过线路283与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282连接;该功率放大器用来向天线201发射发送信号的电功率,同时,阻塞接收频带。
同时,加给发射机的话筒240的声音信号通过线路241送给用于发送的音频处理器242,从而向包括电阻249、251的第一本地振荡器271的调制输入端和包括电阻250、252的第二本地振荡器276的调制输入端提供线路245上的处理信号。在这里,音频处理器242执行(例如)音频低通滤波、压缩、和音频信号预加重功能。第一本振合成器269和第二本振合成器274根据通过线路262提供的来自参考振荡器255的参考振荡信号来控制用于发送和接收的第一本地振荡器271的频率和用于发送的第二本地振荡器276的频率。由用于发送的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调制的第一本地振荡器271和第二本地振荡器276的输出信号分别通过线路273和277送入混合器278。混合器278混合两个来自第一本地振荡器271和第二本地振荡器276的输出信号,以产生经线路279加给带通滤波器280的合成发送载频信号。带通滤波器280用来滤除经线路279送入的信号,然后经线路281把该滤波信号送给功率放大器282。功率放大器把用于发送的电功率放大到所需的量值,然后经线路283向双向器203提供放大的电功率。因此,双向器203经线路202向天线201提供发送信号,然后,天线201把提供的发送信号辐射到空中。
另一方面,无线电磁信号由天线201接收。天线201把无线电磁信号变换成送给双向器203电信号,再经线路204送给低噪放大器205。低噪放大器205放大接收的信号,然后经线路206把放大的信号送给在线路208上产生滤波信号的带通滤波器207。该滤波信号是带通滤波器207通带内的频率信号。线路208上产生的滤波信号被送给第一下混合器209。混合器209还接收用于发送和接收的第一本地振荡器271产生的振荡信号。第一下混合器209把加到线路208上的滤波信号与加到线路272上的振荡信号相混合,以产生下混合信号,即,加给带通滤波器211的第一中频信号(或1st IF)。带通滤波器211产生经线路212加给放大器213的滤波信号。放大器213放大该滤波信号。放大器213输出的第一中频信号经线路214以其电功率被平均分成两半的方式送入I-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215和Q-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119。
第二本振频率合成器263和第三本振频率合成器256根据来自参考振荡器255经线路262提供的参考振荡信号来控制用于接收的第二本地振荡器265的频率和第三本地振荡器258的频率。第二本地振荡器265的输出信号送给90°移相器266。移相器266把该输出信号分成相互间具有90°相位差的信号,从而经线路268向I-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215施加0°移相信号和经线路267向Q-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216施加90°移相信号。第三本地振荡器258的输出信号送给90°移相器259。移相器259把该输出信号分成相互间具有90°相位差的信号,从而经线路261向I-信道的第三下混合器227施加0°移相信号和经线路260向Q-信道的第三下混合器216施加90°移相信号。
I-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215和Q-信道的第二下混合器216分别把经线路214施加的来自放大器213的具有一半电功率的第一中频信号与作为移相器266输出信号的0°和90°移相的第二本振信号混合,从而产生I-信道基带信号和Q-信道基带信号。
第二下混合器215和216产生的基带信号经线路217和218加给作为信道滤波器的带通滤波器219和220,该信道滤波器以最小衰耗传通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以下的基带频率的频率分量,同时阻止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以上的基带信号的频率分量。带通滤波器219和220在分别与隔离电容器223和224连接的线路221和222上产生滤波信号。隔离电容器223和224用来阻止低通滤波器219和220滤波的基带电平信号的DC分量,但传通低通滤波器219和220滤波的基带电平信号的AC分量。在线路225和261上产生的基带电平信号的AC分量被分别加到I-信道的第三混合器227和Q-信道的第三混合器228。
第三混合器227和228把I-信道和Q-信道的基带电平信号的AC分量分别与移相器259输出的0°和90°移相的第三本振信号混合,从而分别通过线路229和230产生I-信道的第三中频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中频信号。线路229和230上的第三中频信号组合在一起,然后向带通滤波器231施加该组合信号。带通滤波器231在线路233上产生加给限幅器233的滤波信号。限幅器233把滤波的第三中频信号的振幅放大到解调所需的幅度,然后经线路234把放大的第三中频信号送给解调器235。解调器235把线路234上的放大的第三中频信号的调频分量解调为电压上升/下降的信号。
此刻,用于发送的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经线路245送给倒相平衡电路246,倒相平衡电路246的输出信号与解调器235的输出信号组合。该组合信号同时送给音频处理器237和低通滤波器243。低通滤波器243消除该组合信号的AC分量并仅反馈DC分量,以便提供作为倒相平衡电路246参考电压而反馈的DC分量。倒相平衡电路的输出信号和解调器235的输出信号的组合信号经线路236加给音频处理器237,音频处理器237通过执行例如音频低通滤波、去加重、和解调信号扩展提供经换能器(如扬声器239)输出的原始声音信号。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一个特点是接收机共用发射机的第一本地振荡器271产生的第一本振信号。第一本地振荡器271被用于发送的音频处理器241的输出信号调制,使第一本振信号对发送信号调制。本发明的另一个特点是接收机的解调器235的输出信号引入了被发送的声音信号和被接收的声音信号,该引入信号的发送声音信号分量可以通过使用倒相平衡电路244来消除。倒相平衡电路244接收来自用于发送的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由于当用电话机说话时第一本地振荡器271总是处于调制状态,因此第二中频信号的低频分量避免了在图3所示的低频阻塞区域被衰减的情况。
因此,尽管给定的调制部件未增加像图4所示的现有接收机那样的特定调制电路,但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接收机同样可以获得低频信号的衰减抑制效果。
下面,将结合图6说明本发明的特征。
在发送期间的工作中,用于发送的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经电阻器249、251和250、252送给用于发送和接收的第一本地振荡器271和用于发送的第二本地振荡器276。由于混合器278产生的合成发送载频信号由两个输出信号(即,第一本地振荡器271的输出信号和第二本地振荡器276的输出信号)和或差分量构成,因此调制信号也是两个输出信号的和或差分量。此时,如果适当地调整电阻249和251的阻值以分配其上的电压,则第一本地振荡器271执行具有在低频阻塞区域不足以衰减第二中频信号的低频分量的调制度的调制操作。此外,如果适当地调整电阻250和252的阻值以分配其上的电压,则第二本地振荡器276执行具有合成发送载频信号确定的调制度的调制操作。
所以,第一本地振荡器271的振荡频率和接收的载频被产生第一中频信号的下第一混合器209混合和变换。第一中频信号具有其接收的频谱用第一本地振荡器271的调制度调制的频谱。其结果是,由于线路221和222上的I-信道和Q-信道的第二中频信号具有用上述调制度调制的频谱,因此第二中频信号的低频分量避免了在低频阻塞区域由阻塞电容器223和224造成的衰减。通过阻塞电容器223和224的I-信道和Q-信道的第二中频频谱被I-信道和Q-信道的第三混合器227和228变换成具有复平面频谱上的实轴频谱的第三中频。来自第三本地振荡器258的90移相的输出信号加给第三混合器227和228。此时,第三中频的频谱处于在原始接收信号中包含用于发送的调制信号分量的状态;第三中频信号被加到带通滤波器231、限幅器233上,然后经线路234再送给解调器235,该解调器235在线路236上产生供给音频处理器237的解调信号。
由于来自解调器235的解调信号引入了来自用于发送的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那种类型的信号,因此需要消除来自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那种类型的信号。此刻,具有引入了来自解调器235的输出信号的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分量与来自音频处理器242的原始输出信号的类型相等,但与原始输出信号的振幅不等。此外,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分量在通过线路272、线路210、和线路236的时候会发生相位延迟。考虑到上述的振幅变化和相位延迟的情况,因此,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号分量应该补偿。所以,音频处理器242的输出信加给倒相平衡电路246。电路246倒相(反相)输出信号、增加或减小输出信号的振幅以使振幅等于引入了解调器235的输出信号的信号分量(图7中的701),然后依据上述接收通路延迟的相位差产生延迟的合成信号(图7中的702),从而补偿和消除信号分量(图7的701)。解调器235的输出信号加给带通滤波器243,带通滤波器243依据平均直流电压平滑输出信号并经线路244把平滑的信号作为参考电压加给倒相平衡电路246。即,带通滤波器243用来消除解调器235的输出信号的直流分量(图7的703)与倒相平衡电路246的输出信号的直流分量(图7的704)之间的误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与第5,428,836号美国专利公开的无线通信***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图4所示的现有无线通信***使用用于调制第-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的特殊调制信号源,以便在第二中频通过在低通滤波器113与上混合器117之间***DC阻塞电容器115来改善低频衰减特性。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不需要特殊调制信号源,这是因为它使用了现存的用于发送的声音信号。
第二,由于不需要设置特殊调制信号源,因此不希望的干扰不会产生。
第三,在图4所示的现有无线通信***中,由于为新信号的特殊调制信号源作为接收机的扬声器输出的声音信号的纯噪音,因此纯噪音应该被消除。而且,用于补偿和消除的补偿电路必需非常精确低设计。然而,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中,由于使用了发送的声音信号,因此,接收机的扬声器的输出信号上保持的任何信号都可以听到,就像听见电话机中特意制造的侧音那样,所以用于补偿和消除的补偿电路不需要象图4中的无线通信***那样精确地被设计,补偿电路仅做到象对侧音的补偿就足够了,因此构成补偿电路是不困难的。
第四,由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使用了依靠用于发送和接收的第一本地振荡器的发送调制方法,不使用特殊调制信号源去改善低频衰减特性,因此不需要在发送通路上形成特殊补偿电路,所以对调制方法的限制较小。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考虑的优选实施例作了说明,但本领域的熟练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各种变化和改进和等同变换都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以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包括落人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替代、改进、和变形。

Claims (5)

1、一种在含有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模拟频率调制型通信***中的无线接收机,所述的无线接收机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频率下变换代表由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电信号,所述的第一下变换装置把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与预定本振信号混合,从而产生中频信号;
装置,用于用发射机发射的声音信号调制所述的预定本振信号,和产生一个混合信号,用于下混合代表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电信号,从而把下混合信号加给所述的第一下变换装置;
第二装置,用于在频率方面把所述的第一下变换装置产生的中频信号下变换成基带信号,从而产生下变换基带信号;和
装置,用于把所述的第二下变换装置产生的基带信号变换成代表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解调信号。
2、一种含有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模拟频率调制型通信***中的无线接收机,该无线接收机包括:
第一本振装置,用于依据所施加的参考振荡信号产生第一本振频率信号,用发射机发射的声音信号调制的第一本振频率信号,和向发射机和接收机供应调制的第一本振频率信号;
第一装置,用于频率下变换代表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电信号,所述的第一下变换装置把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与作为所述的第一本振装置输出信号的第一本振频率信号混合,从而产生第一中频信号;
第二本振装置,用于依据所施加的参考振荡信号产生I-信道的第二本振频率信号和Q-信道的第二本振频率信号;
第三本振装置,用于依据所施加的参考振荡信号产生I-信道的第三本振频率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本振频率信号;
第二下变换装置,用于把作为所述的第一下变换装置输出信号的中频信号分别与I-信道的第二本振频率信号和Q-信道的第二本振频率信号混合,和把该混合信号下变换为I-信道基带频率的第二中频信号和Q-信道基带频率的第二中频信号,从而产生下变换基带信号;
第三变换装置,用于把第二下变换装置施加的I-信道基带频率的第二中频信号和Q-信道基带频率的第二中频信号分别与第三本振装置施加的I-信道的第三本振频率信号和信Q-道的第三本振频率信号混合,和把混合信号变换为I-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从而产生变换信号;和
解调装置,用于解调第三变换装置产生的I-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组合而成的第三中频信号,和依据声音信号处理该已调信号,从而向外发送处理过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制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解调器,用于解调第三变换装置产生的I-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和Q-信道的第三中频带信号组合而成的第三中频信号;
一个音频处理器,用于依据预定的声音信号处理从解调器输出的信号,从而经扬声器向外发送处理过的信号;和
消除,用于从所述的音频处理器处理的声音信号的分量中消除发射机发送的声音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消除装置产生具有与发射机发送的声音信号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信号,和从所述的音频处理器处理的声音信号的分量中消除发射机发送的声音信号。
5、一种在含有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模拟频率调制型通信***中的无线接收机中用于抑制由解调器解调的信号分量的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方法,所述的无线接收机包括:一个第一下变换装置,用于把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与预定的本振频率信号混合,从而产生中频信号;一个第二下装置,用于在频率方面把所述的第一下变换装置产生的中频信号下变换成基带信号,从而产生下变换基带信号,和一个解调器,用于把所述的第二下变换装置产生的基带信号变换成代表无线接收机接收的调制的高频信号特性的解调信号,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从发射机发送的声音信号调制所述的预定的本振信号;
把调制的本振信号送给所述的第一下变换装置。
CN98105121A 1997-01-15 1998-01-15 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1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19970001033A KR100255364B1 (ko) 1997-01-15 1997-01-15 저주파신호 감쇄특성의 억제를 위한 무선수신기 및 그 억제방법
KR1033/97 1997-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1302A true CN1201302A (zh) 1998-12-09
CN1096153C CN1096153C (zh) 2002-12-11

Family

ID=1949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51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153C (zh) 1997-01-15 1998-01-15 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112069A (zh)
KR (1) KR100255364B1 (zh)
CN (1) CN1096153C (zh)
GB (1) GB232135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9441C (zh) * 2004-09-24 2009-02-04 阿尔卡特公司 发射机和发送方法
CN106664488A (zh) * 2014-06-30 2017-05-1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所跟踪的用户位置来驱动参量扬声器
CN109831162A (zh) * 2019-04-11 2019-05-31 无锡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9506B1 (en) * 2000-10-10 2005-02-2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Ultra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with low noise reception
JP3216597B2 (ja) * 1998-02-09 2001-10-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ダイレクトコンバージョン受信装置
EP0977351B1 (en) * 1998-07-30 2004-02-18 Motorola Semiconducteurs S.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US6219088B1 (en) * 1998-11-03 2001-04-17 Broadcom Corporation NTSC interference rejection filter
US6516183B1 (en) * 1999-09-10 2003-0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of a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 in a full duplex transceiver
US7184724B1 (en) * 2000-04-18 2007-02-27 Microtune (Texa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translation using an image reject mixer
JP2002009655A (ja) * 2000-06-23 2002-01-11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aboratory 双方向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双方向無線通信方法
US6741847B1 (en) * 2000-06-28 2004-05-25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receiver frequency conversion architecture
US6999742B2 (en) * 2002-07-26 2006-02-1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By-pass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removal in receivers
US20040038649A1 (en) * 2002-08-26 2004-02-26 Qiang Lin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o low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 architecture
WO2004077697A1 (ja) * 2003-02-28 2004-09-10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139546B1 (en) 2003-04-29 2006-11-21 Ami Semiconductor, Inc. Up-conversion of a down-converted baseband signal in a direct conversion architecture without the baseband signal passing through active elements
US9602144B2 (en) * 2004-08-26 2017-03-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20060045126A1 (en) * 2004-08-30 2006-03-0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ly selecting sampling frequency for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CN102420624B (zh) 2004-08-26 2016-06-01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电路、接收器以及用于处理无线信号的方法
DE102005007544A1 (de) * 2005-02-18 2006-08-2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fassung zweier Parameter eines Fluids
CN101908896B (zh) * 2009-06-03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多频段射频接收机
CN104682875A (zh) * 2013-11-27 2015-06-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有效抑制杂散的宽带信号产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16492A1 (de) * 1985-05-08 1986-11-13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7000 Stuttgart Funkempfaenger
US4736390A (en) * 1986-10-15 1988-04-05 Itt Avionics, A Division Of Itt Corporation Zero IF radio receiver apparatus
US5111162A (en) * 1991-05-03 1992-05-05 Motorola, Inc.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 having AFC and modulation applied to frequency divider
CA2104215C (en) * 1992-01-21 1998-06-23 Theodore T. Sanecki Radio receiver for forming a baseband signal of time-varying frequencies
JP3565281B2 (ja) * 1993-10-08 2004-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機
KR950022306A (ko) * 1993-12-07 1995-07-28 정장호 측음제거 회로를 갖는 주파수 공용 통신 단말기
US5649296A (en) * 1995-06-19 1997-07-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ull duplex modulated backscatter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9441C (zh) * 2004-09-24 2009-02-04 阿尔卡特公司 发射机和发送方法
CN106664488A (zh) * 2014-06-30 2017-05-1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所跟踪的用户位置来驱动参量扬声器
CN109831162A (zh) * 2019-04-11 2019-05-31 无锡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电路
CN109831162B (zh) * 2019-04-11 2024-05-28 无锡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321354A (en) 1998-07-22
US6112069A (en) 2000-08-29
KR100255364B1 (ko) 2000-05-01
CN1096153C (zh) 2002-12-11
KR19980065854A (ko) 1998-10-15
GB2321354B (en) 1999-04-28
GB9800786D0 (en) 1998-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53C (zh) 抑制低频信号衰减特性的无线接收机及其方法
US4653117A (en) Dual conversion FM receiver using phase locked direct conversion IF
CN1104782C (zh) 可配置的单片收发信机集成电路结构
FI111490B (fi) Radiovastaanotin
US6018553A (en) Multi-level mixer architecture for direct conversion of FSK signals
CN1073324C (zh) 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US20020176522A1 (en) Quadrature envelope-sampling o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 in receiver
CN1118971C (zh) 时分双工数字无线通信***及其操作方法
CN1787363A (zh) 移动通信终端内的频率直接转换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JPH11234150A (ja)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
CN1092866C (zh) 在数字无线传输***中扩大接收机动态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570C (zh) 具有扩频时钟调制的通信设备
US11129098B2 (en) Multiplexed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for bluetooth and WLAN transceiver
CN1437797A (zh) 具有补偿发射和接收物的相减滤波器的无线收发机
SE520791C2 (sv) Mottagarintegrerad krets för mobil telefon
EP07822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jecting image signals
CN1037057C (zh) 随机fm噪声消除电路
CN100559725C (zh) 涉及多相接收机的改进方案
US201000981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spread spectrum intermediate frequency channel with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547807A (zh) 零中频信号收发器
CN1101620C (zh) 改善接收的无线电设备
CN1926797A (zh) 在低信噪比下发送和接收qam信号的***和方法
KR100343156B1 (ko) 저주파신호성분감쇄보상수신기
CN1038557A (zh) 一类上下边带非线性调相调幅中波立体声广播***
JPH05152981A (ja) 複合変調波の受信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