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36020A -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36020A
CN118336020A CN202410444981.2A CN202410444981A CN118336020A CN 118336020 A CN118336020 A CN 118336020A CN 202410444981 A CN202410444981 A CN 202410444981A CN 118336020 A CN118336020 A CN 118336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fuel cell
flow path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449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一丹
曹桂军
汪江
吴苗丰
郭跃新
曹桦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Hydrogen Blue Times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Hydrogen Blue Times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Hydrogen Blue Times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Hydrogen Blue Times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449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3360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8336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36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液冷箱、电堆、空气流路、氢气流路和散热结构,所述液冷箱包括冷却腔室和放置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和所述放置腔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冷却腔室内填充有冷却液且设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为顶部开口结构且浸没于所述冷却液内;所述电堆设置于所述放置架内;所述空气流路和所述氢气流路均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散热结构贯穿所述冷却腔室,用于带走所述冷却液的热量。本申请能够提高电堆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整体燃料电池***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作为燃料的发电装置,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储存在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燃料电池一般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可利用多种燃料等优势。由于具备这些优异性,燃料电池技术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环保高效发电技术之一。以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仅具备燃料电池的一般优势,还具有工作温度低和启停响应快等特点,在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源、固定式发电、无人机及军事应用等场景。其中,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多作为中、小型电站,可为区域进行独立供电,也可接入电网,作为电网的调峰电站,国内多处氢能示范城市已在布置兆瓦级别以上的燃料电池发电站。固定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被供给氢气和氧气,释放电能。与此同时产生大量热能,为稳定燃料电池温度,需布置热管理***并冷却电堆。
现阶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布置热管理子***冷却电堆,主要包含电堆内冷却流道,水泵、散热器,冷却液等部件。冷却液由水泵加压输送到电堆内冷却流道,吸收电堆运行产生的热量,高温冷却液进入散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温度降低后重新由水泵抽吸加压。这种传统的液冷***可靠稳定,但管路设计复杂,且存在水泵、风机较高功耗的零部件,成本高且散热效率不高,同时,冷却液流过电堆会携带电流,再经过热管理***其他部件时,若部件的绝缘措施不理想,将具备极大的绝缘问题和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能够提高电堆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整体燃料电池***工作的稳定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包括:
液冷箱,所述液冷箱包括冷却腔室和放置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和所述放置腔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冷却腔室内填充有冷却液且设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为顶部开口结构且浸没于所述冷却液内;
电堆,所述电堆设置于所述放置架内;
空气流路,所述空气流路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空气流路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均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电堆连接;
氢气流路,所述氢气流路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氢气流路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均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电堆连接;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贯穿所述冷却腔室,用于带走所述冷却液的热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液冷箱的冷却腔室和放置腔室通过隔板隔开,使得冷却腔室内的冷却液不能流动至放置腔室内,冷却腔室内设有放置架且浸没于冷却液,电堆放置于放置架上以能够浸没在冷却液中,冷却液流过电堆时可以带走电堆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达到电堆散热效果,将冷媒与发热器件直接接触,使得换热效率更高,同时,散热结构经过冷却腔室的冷却液,能够带走冷却液的热量进行散热,即降低冷却液的温度,以达到持续对电堆液冷散热的效果,提高了燃料电池***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腔室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的上方,所述放置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液的上液面与所述冷却腔室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冷却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一氢浓度传感器和安全阀,所述第一氢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腔室的氢气浓度,所述安全阀用于排出所述冷却腔室内的氢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放置架的顶部设有液位传感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环形热管和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环形热管包括蒸发段、冷凝段和吸液芯,所述蒸发段和所述冷凝段连通,所述吸液芯设置于所述蒸发段和所述冷凝段内的底部且填充有制冷剂,所述蒸发段设置于所述冷却腔室内且与所述冷却液接触,所述冷凝段设置于所述液冷箱外,所述散热翅片套设于若干个所述环形热管的所述冷凝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若干个百叶窗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侧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腔室内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堆的上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堆的下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堆包括若干个电池单体和两个端板,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电池单体包括膜电极和两个双极板,所述膜电极贴合于两个所述双极板之间,所述双极板远离对应所述膜电极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直通槽道,相邻两个所述膜电极相对一侧的所述双极板贴合连接,两个所述双极板的所述直通槽道组合形成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表面设有多孔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流路包括过滤器和空压机,所述过滤器和空压器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压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流路的进气接口连接;所述氢气流路包括储氢瓶、关断阀、比例阀和第二氢浓度传感器,所述关断阀和所述比例阀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第二氢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氢气流路的出气接口连接,所述储氢瓶依次通过所述关断阀、所述比例阀与所述氢气流路的进气接口连接;所述电堆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压变送器,所述电压变送器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环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如下:
液冷箱100;隔板101;冷却腔室110;冷却液111;放置腔室120;放置架130;通孔131;液位传感器132;第一氢浓度传感器141;安全阀142;第一温度传感器151;第二温度传感器152;电堆200;电池单体210;膜电极211;双极板212;冷却通道213;多孔层214;端板220;空气流路300;过滤器310;空压机320;氢气流路400;储氢瓶410;关断阀420;比例阀430;第二氢浓度传感器440;环形热管510;蒸发段511;冷凝段512;吸液芯513;散热翅片520;百叶窗口521;散热风扇530;电压变送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作为燃料的发电装置,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储存在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燃料电池一般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可利用多种燃料等优势。由于具备这些优异性,燃料电池技术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环保高效发电技术之一。目前具有较为广泛应用前景的燃料电池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及碱性膜燃料电池。
在多种燃料电池中,以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仅具备燃料电池的一般优势,还具有工作温度低和启停响应快等特点,在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源、固定式发电、无人机及军事应用等场景。其中,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多作为中、小型电站,可为区域进行独立供电,也可接入电网,作为电网的调峰电站,国内多处氢能示范城市已在布置兆瓦级别以上的燃料电池发电站。固定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被供给氢气和氧气,释放电能。与此同时产生大量热能,为稳定燃料电池温度,需布置热管理***并冷却电堆。
现阶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布置热管理子***冷却电堆,主要包含电堆内冷却流道,水泵、散热器,冷却液等部件。冷却液由水泵加压输送到电堆内冷却流道,吸收电堆运行产生的热量,高温冷却液进入散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温度降低后重新由水泵抽吸加压。这种传统的液冷***可靠稳定,但管路设计复杂,且存在水泵、风机较高功耗的零部件,成本高且散热效率不高,同时,冷却液流过电堆会携带电流,再经过热管理***其他部件时,若部件的绝缘措施不理想,将具备极大的绝缘问题和安全风险。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一一进行详细赘述。
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包括:液冷箱100、电堆200、空气流路300、氢气流路400和散热结构,液冷箱100包括冷却腔室110和放置腔室120,冷却腔室110和放置腔室120之间设有隔板101,冷却腔室110内填充有冷却液111且设有放置架130,放置架130为顶部开口结构且浸没于冷却液111内;电堆200设置于放置架130内;空气流路300设置于放置腔室120内,空气流路300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均穿过隔板101与电堆200连接;氢气流路400设置于放置腔室120内,氢气流路400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均穿过隔板101与电堆200连接;散热结构经过冷却腔室110,用于带走冷却液111的热量。液冷箱100的冷却腔室110和放置腔室120通过隔板101隔开,使得冷却腔室110内的冷却液111不能流动至放置腔室120内,冷却腔室110内设有放置架130且浸没于冷却液111,电堆200放置于放置架130上以能够浸没在冷却液111中,冷却液111贯穿电堆200时可以带走电堆20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达到电堆200散热效果,将冷媒与发热器件直接接触,使得换热效率更高,同时,散热结构经过冷却腔室110的冷却液111,能够带走冷却液111的热量进行散热,即降低冷却液111的温度,以达到持续对电堆200液冷散热的效果,提高了燃料电池***工作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绝缘性能,冷却液111必须有优秀的绝缘性能,可使用电子氟化液。冷却液111气液相变温度120℃以上。冷却液111不能发生相变,相变温度应高于电堆200温度,且保留一定余量防止过冷沸腾。
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冷却腔室110设置于放置腔室120的上方,放置架130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131,通过设置通孔131能够提高冷却液111的流动性。具体为,通过空气流路300和氢气流路400分别向电堆200供给氢气和空气,发生电化学反应发电,并向外释放热量,电堆200周围的冷却液111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受热膨胀向上运动,运动到顶部液面,铺展开向四周流动,接触到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将冷却液111热量传递出去而被冷却,并向下运行,自身温度逐步下降,到达底部后,向中心区域流动,并再次从通孔131进入到放置架130内实现电堆200循环冷却。
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液111的上液面与冷却腔室110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冷却腔室110的顶部设有第一氢浓度传感器141和安全阀142,第一氢浓度传感器141用于检测冷却腔室110的氢气浓度,安全阀142用于排出冷却腔室110内的氢气。通过第一氢浓度传感器141检测冷却腔室110内氢浓度,防止燃料电池***氢气泄漏并在冷却腔室110内聚集。当氢气浓度超过限值,安全阀142将应急开启释放氢气,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安全阀142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控制打开或关闭,也可以通过电控自动化的方式来调整安全阀142的通断,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放置架130的顶部设有液位传感器132。在对电堆200冷却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冷却,冷却液111需要将电堆200完全浸没,通过将液位传感器132设置于放置架130的顶部,检测冷却腔室110内的冷却液111是否足够,当冷却液111的液面未到达液面传感器的高度时,需要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往冷却腔室110内添加冷却液111,以保障电堆200的冷却散热效果。
参照图1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环形热管510和若干个散热翅片520,环形热管510包括蒸发段511、冷凝段512和吸液芯513,蒸发段511和冷凝段512连通,吸液芯513设置于蒸发段511和冷凝段512内的底部且填充有制冷剂,蒸发段511设置于冷却腔室110内且与冷却液111接触,冷凝段512设置于液冷箱100外,散热翅片520套设于若干个环形热管510的冷凝段512。散热结构的主体部分由若干规则排列的环形热管510组成,环形热管510是被动式散热元器件,蒸发段511和冷凝段512为中空金属管,内部固定吸液芯513,填充制冷剂。环形热管510被冷却腔室110壁面划分为蒸发段511和冷凝段512,蒸发段511在冷却腔室110内浸泡在冷却液111中,冷凝段512在冷却腔室110外,环形热管510的管束间焊接密集的散热翅片520。环形热管510内制冷剂储存于吸液芯513中,电堆200工作,被加热的高温冷却液111冲刷环形热管510蒸发段511,内部液态制冷剂发生气液相变,吸收冷却液111传递的热量。高温制冷剂蒸汽通过蒸发段511的通道进入室外的冷凝段512,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翅片520,散热翅片520提高热量散发到外界的面积,提高冷凝段512的散热效率,被冷却的制冷剂冷凝为液体,靠重力下流至底部,由吸液芯513吸收,并运输到蒸发段511循环使用。
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翅片520上设有若干个百叶窗口521。散热翅片520上的百叶窗口521能够增加空气的流动路径,使空气流动效率提高,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侧的散热结构由12-20根环形热管510组成,环形热管510的纵横间距35-45mm,环形热管510为金属中空管,材质可选用不锈钢、铝合金,管径10-20mm,壁厚0.3-1mm。管内布置吸液芯513,由金属粉烧结而成,可选用铝粉、铜粉、不锈钢粉。填充制冷剂,制冷剂包含但不限于去离子水、乙醇、丙酮等。散热翅片520的材质可以为铜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散热翅片520厚度0.2-0.5mm,间距1-5mm。散热翅片520开百叶窗口521的位置位于环形热管510间隔处,开窗长度10-30mm,宽度2-5mm,间距4-7mm,散热翅片520通过钎焊与环形热管510焊接。
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结构还包括散热风扇530,散热风扇530设置于散热翅片520的侧旁。高温制冷剂蒸汽通过蒸发段511的通道进入室外的冷凝段512,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翅片520,并由散热风扇530转动以加速散热翅片520上的热量散发到外界,提高制冷剂的冷却效率,被冷却的制冷剂冷凝为液体,靠重力下流至底部,由吸液芯513吸收,并运输到蒸发段511循环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计环路热管的散热结构,整个过程主要考虑非能动传热,无需水泵,减少燃料电池***辅件功耗,提升效率,在燃料电池低发电功率工况,甚至可不运行散热风扇530,靠环境空气自然对流实现散热。以热管的形式引入高效传热的气液相变原理,既保证传热效率,同时气液相变过程被束缚在金属管中更加稳定且易于控制。
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冷却腔室110内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5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2,第一温度传感器151位于电堆200的上侧,第二温度传感器152位于电堆200的下侧。通过监控第一温度传感器151的温度检测值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2的温度检测值,从而计算得到电堆200上侧和下侧的温度差值,反馈给上位机由PID程序控制外部散热风扇530的功率和转速,从而实现***控制。监测第一温度传感器151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设定标准值范围,则向***告警,防止冷却液111超温,出现沸腾现象;第二温度传感器152检测到的温度值低于设定标准值范围,向***告警,保证***运行效率。监测温差保证电堆200温度一致性,防止燃料电池性能和寿命衰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度传感器15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2均分别设有5个,且分别位于对应侧的中心和四角,温度数据取加权平均,以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参照图5和图6,可以理解的是,电堆200包括若干个电池单体210和两个端板220,电池单体210设置于两个端板220之间,电池单体210包括膜电极211和两个双极板212,膜电极211贴合于两个双极板212之间,双极板212远离对应膜电极21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直通槽道,相邻两个膜电极211相对一侧的双极板212贴合连接,两个双极板212的直通槽道组合形成冷却通道213,冷却通道213的表面设有多孔层214。一个膜电极211与置于两侧的双极板212组成单节电池,双极板212面向膜电极211侧分别流通氢气和空气,另一侧加工出直通槽道。单节电池并排放置,两块双极板212的槽道组合成冷却通道213,冷却液111将充满这些冷却通道213,并在燃料电池工作时在其中流动冷却电堆200。为了增加冷却效果,在冷却通道213表面增添多孔层214,它可以增加冷却液111与双极板212的换热面积和对流传热***。其中多孔层214以石墨粉或金属粉为材料,通过烧结或沉积的方式附着于双极板212槽道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双极板212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不锈钢、钛合金等。以石墨双极板212为例,双极板212厚度为1-3mm,冷却通道213深度为0.5-1.5mm,宽度为2-4mm,间距为4-8mm。在冷却通道213表面布置多孔层214,材质可选择石墨粉或金属粉,通过烧结或沉积的方式附着于双极板212槽道表面,厚度为0.1-0.5mm。
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空气流路300包括过滤器310和空压机320,过滤器310和空压器设置于放置腔室120内,过滤器310的输出端与空压机320的输入端连接,空压机320的输出端与空气流路300的进气接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参照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定义中,空气流路300的进气接口与电堆200的进气口对接,空气流路300的出气接口与电堆200的出气口对接;氢气流路400包括储氢瓶410、关断阀420、比例阀430和第二氢浓度传感器440,关断阀420和比例阀430设置于放置腔室120内,第二氢浓度传感器440与氢气流路400的出气接口连接,储氢瓶410依次通过关断阀420、比例阀430与氢气流路400的进气接口连接,同样的,可以参照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定义汇总,氢气流路400的进气接口与电堆的进氢口对接,氢气流路400的出气接口与电堆的出氢口对接;电堆200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压变送器600,电压变送器600设置于放置腔室120内。空气被空压机320抽吸流经过滤器310被输送给电堆200,反应后的尾气排出入大气。氢气由高压气的储氢瓶410供给,关断阀420和比例阀430控制氢气流量进入电堆200。电堆200内氢气和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电能由高压线束引出接入电压变送器600,转换成需求电压输出给用户。各子***流路的管线均是贯穿隔板101与冷却腔室110中电堆200氢气和空气腔体连接,需做到良好的密封,防止氢气和空气泄漏到冷却液111中,以及冷却液111泄漏到零部件放置区污染部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冷箱,所述液冷箱包括冷却腔室和放置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和所述放置腔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冷却腔室内填充有冷却液且设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为顶部开口结构且浸没于所述冷却液内;
电堆,所述电堆设置于所述放置架内;
空气流路,所述空气流路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空气流路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均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电堆连接;
氢气流路,所述氢气流路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氢气流路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均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电堆连接;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贯穿所述冷却腔室,用于带走所述冷却液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室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的上方,所述放置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的上液面与所述冷却腔室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冷却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一氢浓度传感器和安全阀,所述第一氢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腔室的氢气浓度,所述安全阀用于排出所述冷却腔室内的氢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的顶部设有液位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环形热管和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环形热管包括蒸发段、冷凝段和吸液芯,所述蒸发段和所述冷凝段连通,所述吸液芯设置于所述蒸发段和所述冷凝段内的底部且填充有制冷剂,所述蒸发段设置于所述冷却腔室内且与所述冷却液接触,所述冷凝段设置于所述液冷箱外,所述散热翅片套设于若干个所述环形热管的所述冷凝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若干个百叶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侧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室内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堆的上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堆的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包括若干个电池单体和两个端板,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电池单体包括膜电极和两个双极板,所述膜电极贴合于两个所述双极板之间,所述双极板远离对应所述膜电极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直通槽道,相邻两个所述膜电极相对一侧的所述双极板贴合连接,两个所述双极板的所述直通槽道组合形成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表面设有多孔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路包括过滤器和空压机,所述过滤器和空压器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压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流路的进气接口连接;所述氢气流路包括储氢瓶、关断阀、比例阀和第二氢浓度传感器,所述关断阀和所述比例阀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所述第二氢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氢气流路的出气接口连接,所述储氢瓶依次通过所述关断阀、所述比例阀与所述氢气流路的进气接口连接;所述电堆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压变送器,所述电压变送器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室内。
CN202410444981.2A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Pending CN118336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44981.2A CN118336020A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44981.2A CN118336020A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36020A true CN118336020A (zh) 2024-07-12

Family

ID=91769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44981.2A Pending CN118336020A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3360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7726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传热均温的风冷式模块
CN206040826U (zh) 一种用于高空无人机燃料电池模块的热管理***
CN107634242A (zh) 一种用于高空无人机燃料电池模块的热管理***及方法
CN103401044B (zh) 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
CN109037731B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传热均温的液冷式模块
CN108232359B (zh) 基于气液两相散热及热能回收的动力电池***
CN108550951A (zh) 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
CN208336452U (zh) 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管理***
CN203503756U (zh) 基于平板环路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
CN108511850B (zh) 一种基于自然循环的动力电池复合热管理***及其方法
CN112151913B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CN114243055A (zh) 一种燃料电池***废水再利用喷淋气化潜热散热的方法
CN203351711U (zh) 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
CN103367837A (zh) 基于平板环路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
CN208722999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的液相冷却模块
CN114784322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及工作方法
CN211858806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余热回收装置
CN111682281B (zh) 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及电池组
CN118336020A (zh)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液冷热管理***
CN215220821U (zh) 一种液冷电池箱及***
CN212323043U (zh) 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和交通工具
CN211350834U (zh) 一种金属燃料电池结构
CN212338901U (zh) 一种液化气体储罐的汽化装置
CN212627813U (zh) 一种光伏电站发电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08723000U (zh) 应用于高电流密度燃料电池传热均温的液冷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