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02151A -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02151A
CN118202151A CN202180103982.5A CN202180103982A CN118202151A CN 118202151 A CN118202151 A CN 118202151A CN 202180103982 A CN202180103982 A CN 202180103982A CN 118202151 A CN118202151 A CN 118202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uction hole
suction
compressor
cylind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39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田亮
辰己胜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202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02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50/00Geometry
    • F04C2250/10Geometry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04C2250/101Geometry of the inlet or outlet of the in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备:电动机部、旋转轴、以及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部,压缩机构部具有:形成缸室的圆筒状的缸体、旋转活塞、叶片、以及封闭缸室的轴承,在缸体,以沿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供吸入到缸室的制冷剂通过的吸入孔,吸入孔具有:吸入孔外径连接部,其形成位于缸体的径向外周侧的空间;和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其形成位于缸体的径向内周侧的空间,吸入孔外径连接部在与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积形成得比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在与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积大,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在与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是缸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小于缸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开口宽度的形状。

Description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压缩制冷剂并将其排出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涉及形成向压缩室的制冷剂路径的吸入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部,该压缩机构部具备:具有偏心部的旋转轴;设置于偏心部的外周侧的筒状的缸体;随着偏心部进行旋转并且在其与缸体之间形成压缩室的活塞;以及支承缸体的两端的上下的轴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近年来,作为全球变暖对策之一,对于具备旋转式压缩机等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使用低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能值)制冷剂。但是,例如,R32、R1234yf或者R290等低GWP制冷剂与R410A等以往使用的制冷剂相比较,每单位体积的制冷能力小,而为了实现所希望的制冷能力,流动至制冷循环装置内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多。因此,为了提高压缩机的效率,而增大作为向压缩机构部的制冷剂吸入路径的缸体的吸入孔的流路面积,由此降低吸入路径上的压力损失是特别有效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9726号公报
对于旋转式压缩机,在将缸体的吸入孔扩径的情况下,吸入制冷剂的压力损失降低。但是,一般在旋转式压缩机的缸体的吸入孔的周围形成有螺孔以及弹簧孔。螺孔是配置用于使构成压缩机构部的部件彼此紧固的螺钉的孔,弹簧孔是配置使在压缩机构部内分隔高压室和低压室的叶片动作的弹簧的孔。吸入孔与螺孔的干涉、或吸入孔与弹簧孔的干涉会制约吸入孔的扩径,无法充分地确保吸入孔的流路面积,在使用高流量的制冷剂的运转条件下,存在压缩机的效率降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高流量的制冷剂的运转条件下,也会防止压缩机的效率的降低的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公开所涉及的压缩机在密闭容器的内部具备:电动机部;旋转轴,其具有偏心轴部,并且由电动机部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压缩机构部,其利用经由旋转轴从电动机部传递来的驱动力来压缩制冷剂,压缩机构部具有:缸体,其为圆筒状,固定于密闭容器,并在中空部形成缸室;旋转活塞,其嵌合于偏心轴部并收纳于缸室,与偏心轴部一起进行偏心旋转来压缩制冷剂;叶片,其设置于以沿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叶片槽,将缸室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以及轴承,其设置于缸体的端面,从而封闭缸室,在缸体,以沿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供吸入到缸室的制冷剂通过的吸入孔,吸入孔具有:吸入孔外径连接部,其形成位于缸体的径向外周侧的空间;以及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其形成位于缸体的径向内周侧的空间,吸入孔外径连接部在与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积形成得比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在与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积大,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在与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是缸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小于上述缸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开口宽度的形状。
本公开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本公开所涉及的压缩机;室外侧热交换器,其在室外空气与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侧热交换器,其在室内空气与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减压装置,其对流入室外侧热交换器或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减压。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吸入孔外径连接部的截面积形成得比吸入孔内径连接部的截面积大。因此,压缩机能够在缸体的圆周方向上不扩大吸入孔的径向内周侧的情况下,在吸入孔整体上使制冷剂的流路面积增加,从而降低制冷剂流动的压力损失。另外,吸入孔内径连接部的截面形状是缸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小于缸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开口宽度的形状。因此,压缩机与不具有该吸入孔的压缩机相比较,能够将旋转活塞完成吸入孔的封闭的角度设为比旋转开始早的时刻,与不具有该吸入孔的压缩机相比较能够提高压缩机的体积效率。压缩机通过具有这样的构造的吸入孔,即使在使用高流量的制冷剂的运转条件下也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的横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中的缸体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4是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的缸体的周向观察的叶片槽以及弹簧孔的概念图。
图5是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的缸体的径向观察的叶片槽以及弹簧孔的概念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中吸入孔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中的吸入孔部分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缸体中吸入孔、螺孔以及弹簧孔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中的缸体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缸体中吸入孔、螺孔以及弹簧孔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中的吸入孔部分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中的吸入孔部分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包含图1的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相对的尺寸的关系以及形状等存在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的通用的。另外,为了容易理解,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后”等),但这些表述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限定装置或部件的配置以及朝向。
实施方式1.
[压缩机100的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纵剖视图。使用图1,对压缩机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压缩机100是将低温且低压的制冷剂吸入压缩机100的内部,在压缩机100的内部压缩所吸入的制冷剂,并向压缩机100的外部排出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的流体机械。
压缩机100为例如图1所示那样的具有一个缸体23的单缸型旋转式压缩机,即单旋转式压缩机。此外,压缩机100并不限定于单旋转式压缩机,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缸体23的旋转式压缩机。压缩机100也可以是例如具有两个缸体23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等由其他构造构成的压缩机100。特别在流过高流量的制冷剂的压缩机中,需要有效地降低制冷剂的吸入路径中的压力损失。因此,作为压缩机100,也可以使用要求高流量以及高能力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等。
(密闭容器10)
压缩机100是在密闭容器10内形成密闭空间的密闭型压缩机。密闭容器10由上部容器11和下部容器12构成,并构成压缩机100的外廓。此外,密闭容器10并不限定于由上部容器11和下部容器12这两个构成部分形成的结构,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的构成部分形成。
在密闭容器10的外侧设置有抑制液体制冷剂被直接吸入缸体23的缸室23a的吸入***101。吸入***101通过制冷剂吸入管107与压缩机构部20的缸体23连结。密闭容器10经由制冷剂吸入管107与吸入***101连接,从吸入***101取入制冷剂气体。吸入***101具有作为存积液体制冷剂的储液器的作用。一般而言,存在压缩机从压缩机所连接的外部的制冷剂回路混合输送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和液体制冷剂的情况。当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构部的缸体并在压缩机构部被压缩时,则成为压缩机构部发生故障的原因。
将吸入***101设置于密闭容器10的旁边,由此将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并使得液体制冷剂尽量不被吸入压缩机构部20的内部,即,仅使制冷剂气体被输送到缸室23a。吸入***101经由制冷剂吸入管107和缸体23的吸入孔40(参照图3)被连接,从吸入***101输送的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制冷剂吸入管107被吸入缸室23a。吸入***101还具有作为降低或除去由流入的制冷剂产生的噪声的消音器的作用。
在密闭容器10的上部连接有供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排出的排出管102。排出管102是使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到密闭容器10的外部的制冷剂配管。排出管102在贯通构成密闭容器10的上部容器11的状态下固定于上部容器11。排出管102与上部容器11的固定部分例如通过钎焊或电阻焊接等进行接合。
压缩机100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具有:电动机部30;旋转轴21,其具有偏心轴部21b,并且由电动机部30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压缩机构部20,其通过经由旋转轴21从电动机部30传递的驱动力,利用偏心轴部的偏心旋转运动来压缩制冷剂。在密闭容器10内,电动机部30收纳于密闭容器10的上方,压缩机构部20收纳于密闭容器10的下方。
电动机部30与压缩机构部20通过旋转轴21连结。旋转轴21将电动机部30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压缩机构部20。在压缩机构部20,通过被传递的旋转力来压缩制冷剂气体,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被排出到密闭容器10内。
密闭容器10的内部充满由压缩机构部20压缩后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并且在密闭容器10的下方即底部存积有用于压缩机构部20的润滑的制冷机油。制冷机油主要用于润滑压缩机构部20的滑动部。在旋转轴21的下部设置有油泵(图示省略)。油泵随着旋转轴21的旋转而吸取存积于密闭容器10的底部的制冷机油,并将其向压缩机构部20的各滑动部供给。压缩机构部20通过向各滑动部供油来确保机械式的润滑作用。
(电动机部30)
电动机部30是配置于密闭容器10内的电动机,用于使压缩机构部20移动。电动机部30是使用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使旋转轴21产生旋转驱动力,并经由旋转轴21向压缩机构部20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马达。电动机部30例如使用无刷DC马达。
电动机部30具备:在俯视观察时具有中空圆筒形状的外观的定子31;以及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定子31的内侧面的内侧,并通过磁作用进行旋转的圆筒形状的转子32。电动机部30通过经由导线33将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供给到构成定子31的缠绕的线圈,而在定子31的内侧使转子32旋转。
形成于转子32的铁心的制冷剂流路34用于将从压缩机构部2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向密闭容器10的上部引导,并使与制冷剂气体一起被引导到密闭容器10的上部的制冷机油落到密闭容器10的下部。
在转子32的中心部,旋转轴21在轴向上贯通转子32而固定于转子32。旋转轴21向压缩机构部20传递转子32的旋转驱动力。构成转子32的铁心的内径形成得比旋转轴21的外径小,转子32的铁心固定于旋转轴21的主轴部21a。
(旋转轴21)
旋转轴21具有:固定于电动机部30的转子32的主轴部21a;隔着缸体23而设置于主轴部21a的相反侧的副轴部21c;以及设置于主轴部21a与副轴部21c之间的偏心轴部21b。旋转轴21在轴向上,从密闭容器10的上方朝向下方依次形成主轴部21a、偏心轴部21b、以及副轴部21c。电动机部30的转子32通过热压配合或压入而固定于主轴部21a,圆筒状的旋转活塞22滑动自如地嵌合于偏心轴部21b。
旋转轴21在压缩机构部20的内部,在与缸体23对应的位置配置有偏心轴部21b。在偏心轴部21b的外周配置有沿着偏心轴部21b的外侧面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的大致圆筒状的旋转活塞22。当旋转轴21通过电动机部30而旋转时,旋转活塞22在缸体23内沿着缸体23的内周壁23e(参照图2)旋转。
(压缩机构部20)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部20的横剖视图。图2是通过图1的A-A线切断压缩机构部20并且从上表面侧观察的剖视图。此外,在图2中,为了说明压缩机构部20的基本构造,而省略了后述的吸入孔40、螺孔50以及弹簧孔60等图示。使用图2对压缩机构部20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
压缩机构部20由电动机部30驱动,压缩从外部吸入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机构部20通过从电动机部30供给的旋转驱动力,将从制冷剂吸入管107吸入到密闭容器10的低压空间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将压缩后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构部20的上方排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压缩机构部20具有缸体23、旋转活塞22、叶片26、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
缸体23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内部,外周部通过螺栓等固定于密闭容器10。缸体23形成为中空圆筒形状。在缸体23中,旋转轴21的轴向的两端开口,在中空部设置有缸室23a。在缸体23中,形成于旋转轴21的轴向的两端的开口部由上轴承24和下轴承25封闭。上轴承24设置于缸体23的上表面侧,下轴承25设置于缸体23的下表面侧。缸室23a是形成为圆柱状的空间,且是由缸体23的内周面、上轴承24的内壁面、以及下轴承25的内壁面包围的空间。
在缸室23a的内部收纳有在缸室23a内进行偏心运动的旋转轴21的偏心轴部21b、和嵌合于偏心轴部21b的旋转活塞22。另外,在缸室23a的内部收纳有叶片26,该叶片26分隔由形成缸室23a的内周壁23e和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形成的空间。
在压缩机构部20中,在设置于缸体23的槽内沿径向进行往复运动的叶片26的一端与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抵接,并且叶片26将缸室23a内分隔成高压空间和低压空间。在压缩机构部20中,由旋转活塞22、缸体23、叶片26、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包围的空间形成压缩室,该压缩室压缩从制冷剂吸入管107吸入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缸体23形成有吸入孔40(参照图3),该吸入孔40供从密闭容器10的外部吸入到缸室23a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供从制冷剂吸入管107供给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的吸入孔40从缸体23的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而形成于缸体23,为了使制冷剂吸入管107的管路与缸室23a连通而设置。另外,缸体23具有背压室23b以及开口部23d,对包括这些结构的缸体23的详细的构造进行后述。
旋转活塞22与偏心轴部21b一起收纳于缸室23a,在缸室23a内通过偏心轴部21b进行偏心旋转来压缩制冷剂气体。旋转活塞22形成为中空圆筒状,在内部收纳有旋转轴21的偏心轴部21b。旋转活塞22的内部与旋转轴21的偏心轴部21b滑动自如地嵌合。
叶片26设置于以沿缸体23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叶片槽23c,将缸室23a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叶片26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叶片26在安装于叶片槽23c的状态下,叶片26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叶片26在缸体23的径向上的长度以及叶片26在缸体23的轴向上的长度。
上轴承24嵌合于旋转轴21的主轴部21a,并支承主轴部21a使其旋转自如。上轴承24设置于缸体23的配置有电动机部30的一侧的端面,封闭缸室23a的轴向的一方的开口部23m(参照图7)。同样地,下轴承25嵌合于旋转轴21的副轴部21c,并支承副轴部21c使其旋转自如。下轴承25设置在缸体23的与配置有电动机部30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面,并封闭缸室23a的轴向的另一方的开口部23n(参照图7)。
上轴承24在侧视时形成为大致倒T字形状,下轴承25在侧视时形成为大致T字形状。在上轴承24设置有将在压缩室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排出到缸室23a外的排出口(图示省略)。
在上轴承24的排出口设置有排出阀(图示省略),排出阀控制对从缸体23经由排出口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行排出的时刻。排出阀封闭直至在缸体23的缸室23a内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变为预先决定的压力为止,当制冷剂气体变为预先决定的压力以上时,使阀开口而使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向缸室23a外排出。
在缸室23a内,反复进行吸入制冷剂,压缩制冷剂,并排出制冷剂的动作,制冷剂气体从排出口间歇地排出,因此有时会从缸体23产生脉动声音等噪声。为了降低这样产生的噪声,在成为配置有电动机部30的一侧的上轴承24的外侧以覆盖上轴承24的方式安装有排出***27。
在排出***27设置有排出孔(图示省略),该排出孔使由排出***27和上轴承24形成的空间与密闭容器10内连通。从缸体23经由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暂时被排出到由排出***27和上轴承24形成的空间,其后从排出孔向密闭容器10内排出。
(缸体23的详细的构造)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部20中的缸体23的构造的结构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缸体23的内部构造。图4是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的缸体23的周向观察的叶片槽23c以及弹簧孔60的概念图。图4是通过图5的H-H线切断压缩机构部20并在周向上观察缸体23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5是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的缸体23的径向观察的叶片槽23c以及弹簧孔60的概念图。图5是通过图4的G-G线切断压缩机构部20并且在径向上观察缸体23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此外,在图3~图5中,为了说明叶片槽23c以及弹簧孔60的构造,省略了叶片26的图示。使用图2~图4对缸体23的构造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缸体23形成有叶片槽23c,该叶片槽23c与缸室23a连通,沿以旋转轴21为中心的缸体23的径向延伸。叶片槽23c在位于缸体23的内周侧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开口部23d,在位于缸体23的外周侧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背压室23b。开口部23d设置于缸体23的内周壁23e,并在缸室23a开口。
叶片槽23c是在缸体23的内径侧贯通,并与缸室23a连通的槽,且是在缸体23的外径侧未贯通的槽。另外,叶片槽23c是在从正面观察,即,从缸体23的外形看起来呈圆形的方向观察缸体23时,从近前侧贯通到进深侧为止的槽。换言之,叶片槽23c是沿缸体23的轴向贯通缸体23的槽。
叶片槽23c是叶片26进行往复动作的空间,在叶片槽23c嵌入有将缸室23a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的叶片26。叶片26滑动自如地收纳于叶片槽23c。叶片26在压缩工序中,在前端部与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抵接的状态下,随着旋转活塞22的偏心旋转而在叶片槽23c内沿缸体23的径向进行往复滑动。缸室23a由于叶片26的前端部与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抵接而被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
叶片槽23c的背压室23b也被称为止动孔。背压室23b是为了避免叶片26向缸体23的外径侧飞出而通过停止朝向缸体23的外径侧的叶片26的移动来限制叶片26的动作的部分。另外,背压室23b作为背压室还具有导入高压制冷剂的作用。
在叶片槽23c的背压室23b设置有叶片弹簧62。叶片弹簧62固定于弹簧孔60的内部。叶片弹簧62与缸体23通过弹簧固定部63固定。在弹簧固定部63中,叶片弹簧62的端头部62a被压入弹簧孔60内而与缸体23的内壁抵接,从而叶片弹簧62固定于缸体23。此外,通过端头部62a的压入进行的叶片弹簧62与缸体23的固定是叶片弹簧62与缸体23的固定方法的一个例子,叶片弹簧62与缸体23的固定方法不被限定。
叶片弹簧62与叶片26的背部(外径侧)抵接,将叶片26朝向缸体23的中心侧推压。压缩机构部20使密闭容器10内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入背压室23b,利用背压室23b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与缸室23a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的差压而产生使叶片26朝向缸室23a的中心沿径向移动的力。叶片26通过由该背压室23b与缸室23a的差压产生的力和叶片弹簧62沿径向按压叶片26的力,朝向缸室23a的中心沿径向移动。
使叶片26沿径向移动的力使叶片26的一端即缸室23a侧的端部与形成为圆筒状的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抵接。由此,叶片26如上述那样,能够分隔由缸体23的内周壁23e和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形成的空间。
存在密闭容器10内的制冷剂气体即背压室23b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与缸室23a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的差压不是足以将叶片26按压于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的压力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压缩机构部20也能够通过叶片弹簧62的力将叶片26的一端按压于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因此叶片26的一端能够始终与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抵接。
(吸入孔40)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部20中吸入孔40的构造的侧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部20中的吸入孔40部分的构造的纵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缸体23中吸入孔40、螺孔50以及弹簧孔60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此外,图6是从缸体23的侧面观察吸入孔40的图,且是图3所示的C方向上的缸体23的向视图。另外,图8是图3的D-D线位置的剖视图。此外,图7为了说明缸体23、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构造,而省略了缸室23a内的构造的图示。接下来,使用图3~图8对压缩机构部20中的制冷剂的吸入路径的形状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6所示,在缸体23,以沿缸体23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供吸入到缸室23a的制冷剂通过的吸入孔40。吸入孔40沿径向贯通构成缸体23的壁。即,吸入孔40贯通外周壁23f与内周壁23e之间。吸入孔40沿径向贯通缸体23,但不沿缸体23的厚度方向贯通。此外,这里所说的缸体23的厚度方向是指旋转轴21的轴向,且是图6的纸面上下方向。
吸入孔40具有形成于缸体23的径向外周侧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和形成于缸体23的径向内周侧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在缸体23中形成位于缸体23的径向外周侧的空间S1。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在缸体23中形成位于缸体23的径向内周侧的空间S2。
如图7所示,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孔的截面积SA1形成得比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孔的截面积SA2大。
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在缸体23的外周壁23f形成开口部,在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制冷剂吸入管107,并与制冷剂吸入管107连接。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在缸体23的内周壁23e形成开口部,并与缸室23a连通。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形成在螺孔50的旁边,该螺孔50形成在最靠近吸入孔40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相对于吸入孔40的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为长圆形状。此外,吸入孔40的轴向也是缸体23的径向。如图8所示,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是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开口宽度W2的长度比缸体23的圆周方向的开口宽度W1长的形状。此外,缸体23的厚度方向也是旋转轴21的轴向。
换言之,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是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长度比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长的长圆形状。缸体23构成为: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
此外,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长圆形状。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例如可以为椭圆形、或如长方形那样的一个方向的尺寸比另一个方向的尺寸长的形状。这里,一个方向的尺寸是指缸体23的轴向的尺寸,且是指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另外,另一个方向的尺寸是指缸体23的圆周方向的尺寸。例如,在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为长圆形状的情况下,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长轴方向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一致。
另外,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状。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2的形状那样,例如为椭圆形、或如长方形那样的一个方向的尺寸比另一个方向的尺寸长的形状。这里,一个方向的尺寸是指缸体23的圆周方向的尺寸,另一个方向的尺寸是指缸体23的轴向的尺寸,且是指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例如,在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为长圆形状的情况下,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长轴方向与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一致。即,缸体23也可以构成为: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2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
压缩机构部20由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上的长轴方向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一致,所以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为正圆形状的情况相比较,旋转活塞22完成吸入孔40的封闭的时刻变早。即,由于缸体23的圆周方向的开口宽度比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开口宽度短,所以旋转活塞22完成吸入孔40的封闭的时刻比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为正圆形状的情况下早。由此,压缩机构部20能够确保所形成的压缩室的体积大,能够确保旋转轴21以及旋转活塞22旋转一次期间的压缩冲程中的排气容积大。此外,完成吸入孔40的封闭的时刻与正圆形状相比变早是在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长径相同的直径的正圆形状相比较的情况下变早。
这里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缸体23的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缸体23的尺寸是一个例子,缸体23的尺寸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尺寸。例如,缸体23的厚度为23[mm]。在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形成为圆形状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直径为19[mm]。
另外,在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形成为长圆形状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长径为18[mm],短径为15[mm]。由此形成的缸体23的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为2[mm]。第1薄壁部23g是构成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一部分的部分的缸体23的壁部,且是构成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端面23h之间的缸体23的壁的一部分的部分。而且,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mm]是在缸体23的轴向上,即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上,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与缸体23的端面23h之间的距离。
第1薄壁部23g是在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上,吸入孔40与缸体23的端面23h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且是缸体23的一部分。缸体23的端面23h是缸体23的轴向的端面,且是配置有上轴承24或下轴承25的缸体23的端面。
对于缸体23,在吸入孔40的内部,由于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直径的大小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直径的大小不同,所以在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台阶部41。台阶部41在吸入孔40的内部,面向缸体23的外周侧,构成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内周壁40a1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内周壁40b1之间的台阶部分。
对于缸体23的吸入孔40,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代表尺寸大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代表尺寸。因此,在形成缸体23的吸入孔40时,作业者或加工机械能够在缸体23的径向上仅从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侧进行吸入孔40的加工作业。即,在形成缸体23的吸入孔40时,作业者或加工机械无需较大地变更缸体23的加工位置。因此,在制造压缩机构部20的缸体23时,能够简便地加工吸入孔40,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缸体23中,使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代表尺寸大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代表尺寸。但是,在能够使用可从缸体23的内径侧进行加工的加工具的情况下,在缸体23中,也可以使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代表尺寸大于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代表尺寸。例如,将形成为圆形状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直径设为19[mm],将形成为长圆形状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长径设为19.5[mm],也可以将短径设为15[mm]。即,也可以使形成为长圆形状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长径大于形成为圆形状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直径。
此外,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直径的大小从径向的内周侧到外周侧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另外,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直径的大小从径向的内周侧到外周侧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即,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以及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直径从径向的内周侧到外周侧形成为一定的尺寸。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形成圆柱形状的空间S1,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形成柱状的空间S2。空间S1在缸体23的径向上相对于空间S2位于外周侧。
但是,缸体23并不限定于使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以及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直径从径向的内周侧到外周侧形成为一定的尺寸。缸体23只要在吸入孔40的内部具有台阶部41,则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直径的大小也可以从径向的内周侧到外周侧不同。另外,缸体23只要在吸入孔40的内部具有台阶部41,则也可以使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直径的大小从径向的内周侧到外周侧不同。
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中心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一致。但是,缸体2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结构,根据双旋转式压缩机等其他压缩机100的结构,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中心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也可以不一致。
缸体23被夹在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这两个轴承之间,与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一起通过螺钉80(参照图1)而被紧固。压缩机构部20通过缸体23形成压缩室的侧面,两个轴承形成压缩室的端面,从而形成圆柱状的缸室23a。另外,压缩机构部20在缸室23a中,形成由旋转活塞22、缸体23、叶片26、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包围的压缩室。
(螺孔50)
接下来,使用图3以及图8对螺孔50进行说明。压缩机构部20具有对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与缸体23进行紧固的多个螺钉80(参照图1)。在缸体23形成有沿缸体23的厚度方向贯通缸体23的多个螺孔50。多个螺钉80分别配置于多个螺孔50。
如上述那样在缸体23配置用于紧固缸体23、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螺钉80,并形成用于插通螺钉80的螺孔50。如图8所示,螺孔50与缸体23的轴向、即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平行地形成。螺孔50在缸体23的轴向、即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上,将缸体23从缸体23的一方的端面贯通到另一方的端面。
如图3所示,螺孔50沿着缸体23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缸体23中,在圆周方向上形成6处螺孔50,通过6根螺钉80进行紧固,使得缸体23、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成为一体。此外,螺孔50的形成数量并不限定于数6处,只要能够使缸体23以及上轴承24、和缸体23以及下轴承25相互紧固,可以为5处以下,也可以为7处以上。
用于紧固旋转式压缩机中的缸体23、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螺钉80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大致均匀地配置的情况较多。即,在以缸体23的中心AX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将缸体23的一周设为360°的情况下,在将360°的角度大致均匀地分割的角度的位置配置螺钉80,并形成螺孔50。
使用图3,对在轴向上观察缸体23的情况下的螺孔50的形成位置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缸体23的中心AX为中心,将叶片槽23c的中心轴CS设为基准的0°时,在逆时针的方向上,第1处的螺孔50处于相对于中心轴CS大致30°的位置,且形成于吸入孔40的附近。
即,在将叶片槽23c的中心轴CS设为基准的0°时,在逆时针的方向上,第1根螺钉80处于相对于中心轴CS大致30°的位置,且配置于吸入孔40的附近。第1根螺钉80处于相对于中心轴CS大致30°的位置且配置于吸入孔40的附近的理由是在叶片槽23c的周边配置有较多动作部件,由此无法在叶片槽23c的周边配置螺钉80。
实施方式1的缸体23以如下方式形成吸入孔40,即:在以叶片槽23c的中心轴CS为基准的情况下,使吸入孔40的中心轴CL位于从叶片槽23c的中心轴CS以逆时针旋转到26°的位置。即,叶片槽23c和吸入孔40以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叶片槽23c的中心轴CS与吸入孔40的中心轴CL之间的角度成为26°的方式形成于缸体23。
对于实施方式1的缸体23而言,吸入孔40与螺孔50的干涉公差距离为1.3mm。螺钉80的公称直径为M6,供螺钉80通过的螺孔50为直径Φ7.4,即7.4[mm]。螺钉80的螺钉头部为Φ14,即14[mm]。在从端面方向观察缸体23时,在将螺孔50、螺钉80的螺钉头以及吸入孔40分别投影到缸体23的下端面时,螺孔50与吸入孔40不干涉,但螺钉80的螺钉头与吸入孔40可以干涉。
如图3所示,在螺孔50中,至少形成在最靠近吸入孔40的位置的螺孔50在缸体23的径向上形成在比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靠内周侧的位置。另外,在螺孔50中,形成在最靠近吸入孔40的位置的螺孔50在圆周方向上未形成在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旁边,而是形成在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旁边。
这里,使用图3以及图8,对缸体23中的第1薄壁部23g与第2薄壁部23j的关系进行说明。如上述那样,第1薄壁部23g是在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上,吸入孔40与缸体23的端面23h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第2薄壁部23j是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吸入孔40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螺孔50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且是构成缸体23的壁的一部分。该螺孔50是多个螺孔50中最靠近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位置处的螺孔50。
如上述那样,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mm]是在缸体23的轴向上、即在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上,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与缸体23的端面23h之间的距离。另外,第2薄壁部23j的厚度t2[mm]由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吸入孔40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多个螺孔50中最靠近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位置处的螺孔50之间的距离表示。即,第2薄壁部23j的厚度t2[mm]是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多个螺孔50中最靠近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位置处的螺孔50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部分的缸体23的厚度。
缸体23形成为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mm]大于第2薄壁部23j的厚度t2[mm](厚度t1>厚度t2)。
在吸入孔40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打入铜制或铁制的制冷剂吸入管107而形成制冷剂流路。因此,在制冷剂吸入管107的连接工序中,对第1薄壁部23g施加大的外力。
相对于此,吸入孔40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可能会从***了用于紧固缸体23等的螺钉80的螺孔50受到螺钉紧固的影响,但与第1薄壁部23g相比较,难以对第2薄壁部23j施加大的外力。因此,与第2薄壁部23j相比较,第1薄壁部23g在压缩机构部20的组装时受到的力较大,缸体23容易形变。因此,通过使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比第2薄壁部23j的厚度t2厚,压缩机构部20能够在制造时抑制缸体23的形变。
如上述那样,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由于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为圆形状,所以铜制或铁制的制冷剂吸入管107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设为圆形状。由于制冷剂吸入管107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设为圆形状,所以除了能够廉价地实施配管的单品成形之外,还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实施配管向缸体23的打入作业。
但是,这并不是将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限定为圆形状。例如,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可以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同样地为长圆形状、或者也可以为椭圆形状。另外,例如,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为在缸体23的轴向上长的纵向的长圆形状,相对于此,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也可以为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长的横向的长圆形状。
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缸体23的第2薄壁部23j的部分是螺孔50与在吸入孔40中截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状的部分之间的部分。即,在吸入孔40中,在形成为长圆形状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形成部分的附近形成有螺孔50。由于螺孔50形成于具有长圆形状的截面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附近,所以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能够在不与螺孔50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增大直径。因此,与具有在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附近形成有螺孔50而无法增大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直径的缸体的压缩机相比较,压缩机100能够降低制冷剂吸入时的压力损失。
(弹簧孔60)
缸体23在内部具备用于使叶片26动作的叶片弹簧62。叶片弹簧62对叶片26进行施力,从而将叶片26的前端部推压到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叶片26是将缸室23a分隔成高压室和低压室的隔板。在缸体23形成有弹簧孔60,该弹簧孔60收纳该叶片弹簧62,作为使其动作的空间。弹簧孔60是配置有成为叶片26的往复动作的动力的叶片弹簧62的空间。
在缸体23,以沿缸体23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用于配置叶片弹簧62的弹簧孔60。如图4所示,弹簧孔60是在从周向观察,即,从缸体23的外形看起来呈长方形的方向观察缸体23时,在缸体23的内径侧未贯通于缸室23a的孔。弹簧孔60是在缸体23的外径侧贯通,但在缸体23的内径侧未贯通的孔。另外,弹簧孔60是在相对于缸体23的径向,即,弹簧孔6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为正圆形状的孔。在实施方式1中,弹簧孔60的直径为Φ14,即14[mm]。弹簧孔60的深度取决于进行动作的叶片弹簧62的形状或缸体23的形状,但这里将弹簧孔60的深度设为30[mm]。弹簧孔60的深度是指在缸体23的径向上,从缸体23的外周壁23f向内周壁23e侧的弹簧孔60的长度。
将缸体23的外径设为130[mm],将缸体23的内径设为60[mm]。缸体23的内径与外径的半径差为35[mm],弹簧孔60的深度相对于该半径差为85%。
在旋转式压缩机中,弹簧孔60的深度相对于缸体23的半径差为50%~99%左右的值的情况较多,通过加深弹簧孔60的深度,能够提高在内部进行动作的叶片弹簧62的设计公差。在弹簧孔60的孔底形成有由钻头前端形成的弹簧孔圆锥部61。弹簧孔圆锥部61是在缸体23内形成为圆锥状的空间部分。此外,也可以不在缸体23形成弹簧孔圆锥部61。弹簧孔60与吸入孔40的干涉公差距离为1.2[mm]。此外,上述的缸体23的尺寸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缸体23的尺寸。
若弹簧孔60的深度不够深,则推动叶片26的力变小,叶片26追随在压缩室内部进行公转的旋转活塞22的力也变弱。由此,存在尤其是在压缩机100的低旋转区域,具体而言在不足20rps时产生用于使叶片26从旋转活塞22分离的力减少的情况。当叶片26从旋转活塞22分离时,高压制冷剂泄漏到低压制冷剂侧而导致性能恶化。另外,当叶片26从旋转活塞22分离时,因在叶片26与旋转活塞22碰撞时产生的应力,叶片26或旋转活塞22被削除或变形而导致可靠性恶化。
这里,使用图6以及图8,对缸体23中的第1薄壁部23g与第3薄壁部23k的关系进行说明。第3薄壁部23k是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吸入孔40与弹簧孔60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更详细而言,第3薄壁部23k是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吸入孔40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弹簧孔60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且是构成缸体23的壁的一部分。
第3薄壁部23k的厚度t3[mm]由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弹簧孔60之间的距离表示。即,第3薄壁部23k的厚度t3[mm]是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吸入孔40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弹簧孔60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的缸体23的厚度。
缸体23形成为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mm]大于第3薄壁部23k的厚度t3[mm](厚度t1>厚度t3)。
如上述那样,在吸入孔40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打入铜制或铁制的制冷剂吸入管107而形成制冷剂流路。因此,在制冷剂吸入管107的连接工序中,对第1薄壁部23g施加大的外力。
相对于此,为了使叶片弹簧62固定于弹簧孔60,存在将叶片弹簧62轻轻地压入弹簧孔60的情况,但难以对第3薄壁部23k施加大的外力。因此,与第3薄壁部23k相比较,第1薄壁部23g在压缩机构部20的组装时受到的力较大,缸体23容易形变。因此,通过使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比第3薄壁部23k的厚度t3厚,压缩机构部20能够在制造时抑制缸体23的形变。
如上述那样,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由于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为圆形状,所以铜制或铁制的制冷剂吸入管107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设为圆形状。由于制冷剂吸入管107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设为圆形状,所以除了能够廉价地实施配管的单品成形之外,还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实施配管向缸体23的打入作业。
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缸体23的第3薄壁部23k的部分是弹簧孔60与在吸入孔40中截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状的部分之间的部分。即,弹簧孔60最接近吸入孔40的部分是吸入孔40中形成为长圆形状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形成部分的附近。因此,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能够在不与弹簧孔60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增大直径。与具有由于在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附近形成螺孔50而无法增大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直径的缸体的压缩机相比较,压缩机100能够降低制冷剂吸入时的压力损失。
[压缩机100的动作]
在压缩机100中,在缸体23的缸室23a内,旋转轴21的偏心轴部21b通过旋转轴21的旋转运动而旋转。由形成缸室23a的内周壁23e、嵌合于偏心轴部21b的旋转活塞22的外周壁22a、以及叶片26分隔而成的吸入室随着旋转轴21的旋转而容积增加,另外,压缩室的容积减少。
压缩机100首先将该吸入室与吸入孔40连通,低压制冷剂气体被吸入到缸室23a内。接下来,通过旋转活塞22关闭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室与吸入孔40的连通,随着压缩室的容积减少,而对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最后,将压缩室与排出口(图示省略)连通,在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达到规定的压力后,打开设置于排出口的排出阀,从而将被压缩而成为高压且高温的制冷剂气体向压缩室外、即缸室23a之外排出。
从缸室23a经由排出***27而排出到密闭容器10内的高压且高温的制冷剂气体在电动机部30内通过,在密闭容器10内上升,从设置于密闭容器10的上部的排出管102向密闭容器10的外部排出。构成在密闭容器10的外部流动制冷剂的制冷回路201(参照图9),被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回路201中循环,再次返回到吸入***101。
[压缩机100的作用效果]
在压缩机100中,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积SA1形成得比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积SA2大。因此,压缩机100能够不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扩大吸入孔40的径向内周侧的情况下,在吸入孔40整体上使制冷剂的流路面积增加,从而降低制冷剂流动的压力损失。另外,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是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开口宽度W2的大小大于缸体23的圆周方向的开口宽度W1的形状。即,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是缸体23的圆周方向的开口宽度W1小于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开口宽度W2的形状。因此,与不具有该吸入孔40的压缩机相比较,压缩机100能够将旋转活塞22完成吸入孔40的封闭的角度设为比旋转开始早的时刻。压缩机100由于能够将旋转活塞22完成吸入孔40的封闭的角度设为比旋转开始早的时刻,所以与不具有该吸入孔40的压缩机相比较,能够提高压缩机100的体积效率。压缩机100通过具有这样的构造的吸入孔40,能够在避免与螺孔50或弹簧孔60的干涉的同时确保制冷剂的吸入路径的流路面积。因此,压缩机100即使在使用高流量的制冷剂的运转条件下,也能够防止压缩机100的效率的降低,能够改善压缩机100的性能以及能力。
另外,缸体23形成为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mm]大于第2薄壁部23j的厚度t2[mm]。由于在缸体23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打入制冷剂吸入管107,所以在压缩机100的组装时对第1薄壁部23g施加大的力。压缩机100通过使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比第2薄壁部23j的厚度t2厚,能够确保压缩机100的组装时的第1薄壁部23g的形变耐力,能够在压缩机100的制造时抑制缸体23的形变。制冷剂吸入管107的管道打入对缸体23施加比基于螺钉80的螺钉紧固更强的力,因此优选使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比第2薄壁部23j的厚度t2厚。
另外,缸体23形成为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mm]大于第3薄壁部23k的厚度t3[mm]。如上述那样,由于在缸体23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打入制冷剂吸入管107,所以在压缩机100的组装时对第1薄壁部23g施加大的力。压缩机100通过使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比第3薄壁部23k的厚度t3厚,能够确保压缩机100的组装时的第1薄壁部23g的形变耐力,能够在压缩机100的制造时抑制缸体23的形变。制冷剂吸入管107的管道打入对缸体23施加比将叶片弹簧62***到弹簧孔60更强的力,因此优选使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比第3薄壁部23k的厚度t3厚。
另外,缸体23构成为: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如制冷剂吸入管107这样的吸入管由于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的情况较多,所以供制冷剂吸入管107打入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另外,在压缩机100的构造中,缸体23的外径侧的空间相对充裕,不太需要考虑与螺孔50等的干涉,因此不需要将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设为非圆形。
另外,缸体23也可以构成为: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2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由于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所以制冷剂吸入管107的打入容易度恶化,但通过将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截面形状设为非圆形状,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制冷剂流路面积,并降低压损。非圆形状例如是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具有长轴的长圆形状,能够在不变更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的情况下扩大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中的制冷剂流路面积。即,也可以在缸体23中以如下方式形成吸入孔40,即:吸入孔40的截面形状中的长圆形状的直径相对于缸体23的高度方向,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较大。在吸入孔40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侧,吸入孔40容易与弹簧孔60或螺孔50发生干涉,在吸入孔40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相对地具有空间。因此,相对地具有空间的吸入孔40的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能够在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使吸入孔40的流路截面形状延伸而扩大流路面积。
另外,与缸体23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截面形状是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长度比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长的长圆形状。压缩机100通过具有该构造的缸体23,从而与吸入孔全部为圆形状的以往的压缩机相比较,旋转活塞22完成吸入孔40的封闭的时刻变早,能够提高压缩机100的体积效率。
[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
图9是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た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图。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压缩机100、流路切换装置103、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减压装置105、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106。另外,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吸入***101,吸入***101与压缩机100的吸入侧连接。此外,在制冷空调装置等制冷循环装置200中,室内侧热交换器106搭载于配置在屋内的装置,压缩机100、流路切换装置103、室外侧热交换器104、以及减压装置105等搭载于配置在屋外的装置的情况较多。
制冷循环装置200通过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00、流路切换装置103、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减压装置105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106,从而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回路201。作为在制冷回路201中流动的制冷剂,使用R407C制冷剂、R410A制冷剂、或R32制冷剂等,但通过使用例如R1234yf制冷剂、或R290制冷剂等低GWP制冷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缩机效率。
流路切换装置103例如为四通阀,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方向。流路切换装置103与压缩机100的排出侧连接。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在室外空气与室外侧热交换器104的内部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侧热交换器104根据制冷剂的流动的方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或者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减压装置105对从冷凝器流出并流入压装置105并在减压装置105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减压装置105例如为能够调整节流的开度的电子式膨胀阀,通过调整开度从而控制向室外侧热交换器104或室内侧热交换器106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室内侧热交换器106在室内空气与室内侧热交换器106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侧热交换器106根据制冷剂的流动的方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或者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此外,制冷循环装置200可以具有向室外侧热交换器104输送室外空气的室外侧送风机(图示省略),也可以具有向室内侧热交换器106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外侧送风机(图示省略)。
[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动作]
对在制冷循环装置200为空调机,且空调机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机的制热运转中,流路切换装置103以使在图9的实线侧形成回路的方式将连接到流路切换装置103的配管彼此连接。
在压缩机100被压缩后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向室内侧热交换器106流入,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6冷凝并液化,在流出室内侧热交换器106后,向减压装置105流入,在减压装置105被节流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在减压装置105被节流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外侧热交换器104流入而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04蒸发并气化,在流出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后,通过流路切换装置103再次返回到压缩机100。
在制冷循环装置200为空调机,且空调机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如图9的实线箭头所示那样在制冷回路201中循环。通过该制冷剂的循环,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104中,外部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输送到室外侧热交换器104的制冷剂吸热,吸热后制冷剂被输送到作为冷凝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6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加热室内的空气。
对在制冷循环装置200为空调机,且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机的制冷运转中,流路切换装置103以使在图9的虚线侧形成回路的方式将连接到流路切换装置103的配管彼此连接。
在压缩机100被压缩后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向室外侧热交换器104流入,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冷凝并液化,在流出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后,向减压装置105流入,在减压装置105被节流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在减压装置105被节流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内侧热交换器106流入而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6蒸发并气化,在流出室内侧热交换器106后,通过流路切换装置103再次返回到压缩机100。
当制冷循环装置200从制热运转变为制冷运转时,室内侧热交换器106从冷凝器变为蒸发器,室外侧热交换器104从蒸发器变为冷凝器。在制冷循环装置200为空调机,且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如图2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在制冷回路201中循环。通过该制冷剂的循环,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6中,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室内的空气吸热,即冷却室内的空气,吸热后的制冷剂被输送到作为冷凝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外部空气散热。
[制冷循环装置200的作用效果]
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因此,制冷循环装置200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部20中的缸体23的构造的结构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缸体23中吸入孔40、螺孔50以及弹簧孔60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E-E线位置的剖视图。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以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未说明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缸体23中,吸入孔4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缸体23不同。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缸体23中,吸入孔40沿缸体23的径向贯通,但吸入孔40不沿缸体23的厚度方向贯通。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缸体23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吸入孔40的一部分沿缸体23的厚度方向贯通。
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缸体23中,在吸入孔40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形成有吸入槽42。更详细而言,在缸体23形成有吸入槽42,该吸入槽42沿缸体23的厚度方向贯通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上的缸体23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之间的缸体23的壁。
吸入槽42形成沿厚度方向贯通缸体23的槽,是使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缸体23的端面侧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在将旋转轴21的轴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吸入槽42设置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上部和下部。对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缸体23,通过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设置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上部的吸入槽42、以及设置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下部的吸入槽42,使得吸入孔40沿缸体23的厚度方向贯通。
吸入槽42形成为与缸室23a连通,在缸体23的径向上,形成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一部分。吸入槽42形成为在缸体23的径向上,从缸体23的内周壁23e向缸体23的外周壁23f侧延伸。此外,吸入槽42并不限定于沿着缸体23的径向而形成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一部分的结构,也可以沿着缸体23的径向而形成于整个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即,吸入槽42也可以在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中,从缸体23的内周壁23e形成到台阶部41为止。
吸入槽4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0[mm]。即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的吸入槽42的尺寸为10[mm]。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吸入槽4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短径、即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的宽度。吸入槽42的深度方向的尺寸为5[mm]。即,缸体23的径向上的吸入槽42的尺寸为5[mm]。吸入槽42的深度是指在缸体23的径向上,从缸体23的内周壁23e向外周壁23f侧延伸的吸入槽42的长度。此外,上述的缸体23的尺寸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缸体23的尺寸。
由吸入槽42形成的、沿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端面贯通的开口部分被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封闭。若缸体23被夹在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之间,缸体23与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一起通过螺钉80被紧固,则形成于缸体23的吸入槽42的开口部被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缸体23侧的端面封闭。因此,即使在缸体23形成吸入槽42,制冷剂也不会泄漏到压缩机构部20的外部。即,即便使吸入孔40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沿缸体23的端面方向贯通,由于被上轴承24或下轴承25的端面封闭所以也不会产生制冷剂泄漏。另外,上轴承24或下轴承25的端面形成吸入孔40的流路壁的一部分。
[压缩机100的效果]
在缸体23形成有吸入槽42,该吸入槽42沿缸体23的厚度方向贯通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上的缸体23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之间的缸体23的壁。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由于在缸体23的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具备吸入槽42,从而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相比,能够进一步扩大吸入路径的面积。因此,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100与不具有该结构的压缩机相比较,能够降低压力损失,改善压缩机效率。
[制冷循环装置200的作用效果]
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100。因此,制冷循环装置200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100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部20中的吸入孔40部分的构造的纵剖视图。此外,图12为了说明缸体23、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构造而省略了缸室23a内的构造的图示。另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以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未说明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同样。
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不同。此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同样地在缸体23形成有吸入槽42。
在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不指定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缸体23侧的端面的形状。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在上轴承24,在上轴承24的缸体23侧的端面24b形成有端面槽24a。另外,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在下轴承25,在下轴承25的缸体23侧的端面25b形成有端面槽25a。
上轴承24的端面24b是形成为板状的上部封闭部24c的缸体23侧的端面。上轴承24的端面24b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覆盖缸体23的一方的端面,并封闭缸体23的一方的开口部23m。下轴承25的端面25b是形成为板状的下部封闭部25c的缸体23侧的端面。下轴承25的端面25b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覆盖缸体23的另一方的端面,并封闭缸体23的另一方的开口部23n。
端面槽24a形成于上部封闭部24c的端面24b,并且形成为以槽状凹陷的形状。端面槽24a为非贯通孔,且在压缩机构部20中,在缸体23侧开口。端面槽24a形成为与形成于缸体23的上部的吸入槽42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端面槽24a与形成于缸体23的上部的吸入槽42形成一体的空间。端面槽24a形成为沿着形成于缸体23的上部的吸入槽42在缸体23的径向上延伸。
端面槽25a形成于下部封闭部25c的端面25b,并且形成为以槽状凹陷的形状。端面槽25a为非贯通孔,在压缩机构部20中,在缸体23侧开口。端面槽25a形成为与形成于缸体23的下部的吸入槽42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端面槽25a与形成于缸体23的下部的吸入槽42形成一体的空间。端面槽25a形成为沿着形成于缸体23的下部的吸入槽42在缸体23的径向上延伸。
端面槽24a以及端面槽25a形成于在旋转活塞22随着旋转轴21的旋转而移动时旋转活塞22的轴向的端面不通过的位置。此外,也可以仅形成端面槽24a以及端面槽25a中的任一方。
端面槽24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0[mm]。即,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的端面槽24a的尺寸为10[mm]。同样地,端面槽25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0[mm]。即,缸体23的圆周方向上的端面槽25a的尺寸为10[mm]。
缸体23的径向上的端面槽24a的径向的尺寸为4[mm]。另外,旋转轴21的轴向上的端面槽24a的深度尺寸为3[mm]。同样地,缸体23的径向上的端面槽25a的径向的尺寸为4[mm]。另外,旋转轴21的轴向上的端面槽25a的深度尺寸为3[mm]。此外,上述的缸体23的尺寸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缸体23的尺寸。例如,缸体23的径向上的端面槽24a的径向的尺寸与旋转轴21的轴向上的端面槽24a的深度尺寸也可以为相同的长度。同样地,缸体23的径向上的端面槽25a的径向的尺寸与旋转轴21的轴向上的端面槽25a的深度尺寸也可以为相同的长度。
[压缩机100的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端面槽24a形成为与形成于缸体23的上部的吸入槽42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端面槽25a形成为与形成于缸体23的下部的吸入槽42的至少一部分连通。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通过具备该结构,从而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扩大供流入缸室23a内的制冷剂通过的流路面积。因此,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100与不具有该结构的压缩机相比较,能够降低压力损失,改善压缩机效率。
[制冷循环装置200的作用效果]
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100。因此,制冷循环装置200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100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部20中的吸入孔40部分的构造的纵剖视图。此外,图13为了说明缸体23、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构造,而省略了缸室23a内的构造的图示。另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等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以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未说明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同样。
实施方式3对压缩机构部20是具有一个缸体23的单旋转式压缩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4对压缩机构部20是具有两个缸体23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的情况进行说明。对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而言,缸体23、上轴承24以及下轴承25的构造具有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同样的构造。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同样地在缸体23形成有吸入槽42。另外,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在上轴承24,在上轴承24的缸体23侧的端面24b形成有端面槽24a。另外,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在下轴承25,在下轴承25的缸体23侧的端面25b形成有端面槽25a。
上轴承24的端面24b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覆盖缸体23的一方的端面,封闭两个缸体23中配置于上方的缸体23的上轴承24的配置侧的开口部23m。下轴承25的端面25b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覆盖缸体23的一方的端面,封闭两个缸体23中配置于下方的缸体23的下轴承25的配置侧的开口部23n。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具有两个缸体23。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具有中间板28,该中间板28配置于两个缸体23之间,封闭缸室23a。此外,虽然在图13中对在压缩机构部20具有两个缸体23的双旋转式压缩机进行说明,但构成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的缸体23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中间板28形成为板状。中间板28的板面28a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覆盖缸体23的另一方的端面,封闭两个缸体23中配置于中间板28的上方的缸体23的下轴承25的配置侧的开口部23n。中间板28的板面28b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覆盖缸体23的另一方的端面,封闭两个缸体23中配置于中间板28的下方的缸体23的上轴承24的配置侧的开口部23m。
在中间板28,在配置于中间板28的上方的缸体23侧的板面28a,即,在上轴承24的配置侧的板面28a,形成有以槽状凹陷的中间板槽28a1。另外,在中间板28,在配置于中间板28的下方的缸体23侧的板面28b,即,在下轴承25的配置侧的板面28b,形成有以槽状凹陷的中间板槽28b1。
中间板槽28a1形成于中间板28的板面28a,并且形成为以槽状凹陷的形状。中间板槽28a1为非贯通孔,且在压缩机构部20中在上轴承24的配置侧开口。中间板槽28a1形成为与形成于中间板28的上方所配置的缸体23的下部的吸入槽42的至少一部分连通。中间板槽28a1与形成于中间板28的上方所配置的缸体23的下部的吸入槽42形成一体的空间。中间板槽28a1形成为沿着形成于中间板28的上方所配置的缸体23的下部的吸入槽42在缸体23的径向上延伸。
中间板槽28b1形成于中间板28的板面28b,并且形成为以槽状凹陷的形状。中间板槽28b1为非贯通孔,且在压缩机构部20中在下轴承25的配置侧开口。中间板槽28b1形成为与形成于中间板28的下方所配置的缸体23的上部的吸入槽42的至少一部分连通。中间板槽28b1与形成于中间板28的下方所配置的缸体23的上部的吸入槽42形成一体的空间。中间板槽28b1形成为沿着形成于中间板28的下方所配置的缸体23的上部的吸入槽42在缸体23的径向上延伸。
中间板槽28a1以及中间板槽28b1形成于在旋转活塞22随着旋转轴21的旋转而移动时旋转活塞22的轴向的端面不通过的位置。此外,也可以仅形成中间板槽28a1以及中间板槽28b1中的任一方。
[压缩机100的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中间板槽28a1形成为与形成于中间板28的上方所配置的缸体23的下部的吸入槽42的至少一部分连通。另外,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中,中间板槽28b1形成为与形成于中间板28的下方所配置的缸体23的上部的吸入槽42的至少一部分连通。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构部20通过具备该结构,从而与不具有该结构的压缩机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扩大供流入缸室23a内的制冷剂通过的流路面积。因此,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100与不具有该结构的压缩机相比较,能够降低压力损失,改善压缩机效率。
[制冷循环装置200的作用效果]
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100。因此,制冷循环装置200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100同样的效果。
以上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一个例子,也可以与其它公知的技术组合,也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另外,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
例如,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的中心与缸体23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一致。但是,如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100那样,在压缩机100为双旋转式压缩机的情况下,当两个缸体23的吸入孔40间的距离过近时,密闭容器10的耐压性变低。因此,也可以形成为以使两个缸体23的吸入孔40的中心分别向缸体23所抵接的轴承侧、即远离另一方的吸入孔40的方向偏移的方式配置的构造。通过该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等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100需要抑制由与缸体23连接的制冷剂吸入管107的打入而引起的组装形变。因此,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压缩机100需要将缸体23的端面与吸入孔40之间构成壁的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确保为特定的厚度。另一方面,在密闭容器10的板厚薄的情况下,由于密闭容器10的强度上的制约,存在使吸入孔40的中心偏移地配置以能够确保更大的吸入路径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缸体23中,也可以将吸入孔40向轴承侧各偏移0.5[mm]。
当考虑到由制冷剂流的压力损失引起的压缩机100的效率降低时,在压缩机100是具有两个缸体23的双旋转型的情况下,各吸入孔40的流路的面积优选为尽可能大。但是,压缩机100需要通过使吸入孔40从构造上的制约向轴承侧偏移,从而需要避免构造的制约并且尽可能扩大吸入孔40的流路面积。
这里,在压缩机100为双旋转型的压缩机的情况下,将两个吸入孔40间的距离称为最接近距离CD(参照图13)。若最接近距离CD过短,则密闭容器10(参照图1)的耐压力降低,引起破裂,因此最接近距离CD需要一定程度的长度。在压缩机100为双旋转型的压缩机的情况下,压缩机100构成为:当两个缸体23中上方的缸体23向上轴承24侧偏移,下方的缸体23向下轴承25侧偏移时,能够扩大两个吸入孔40的最接近距离CD。在不使缸体23偏移地扩大吸入孔40的开口径的情况下,最接近距离CD受到构造上所需的吸入孔40间的壁的厚度的制约,因此压缩机100无法充分地扩大吸入孔40的开口径。
因此,在使吸入孔40偏移的情况下,缸体23可以形成为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mm]大于第2薄壁部23j的厚度t2[mm](厚度t1>厚度t2)。另外,在使吸入孔40偏移的情况下,缸体23形成为第1薄壁部23g的厚度t1[mm]大于第3薄壁部23k的厚度t3[mm](厚度t1>厚度t3)。缸体23可以满足“厚度t1>厚度t2”以及“厚度t1>厚度t3”的不等式,并且使吸入孔40偏移以便能够确保最大的吸入孔径。
附图标记说明
10...密闭容器;11...上部容器;12...下部容器;20...压缩机构部;21...旋转轴;21a...主轴部;21b...偏心轴部;21c...副轴部;22...旋转活塞;22a...外周壁;23...缸体;23a...缸室;23b...背压室;23c...叶片槽;23d...开口部;23e...内周壁;23f...外周壁;23g...第1薄壁部;23h...端面;23j...第2薄壁部;23k...第3薄壁部;23m...开口部;23n...开口部;24...上轴承;24a...端面槽;24b...端面;24c...上部封闭部;25...下轴承;25a...端面槽;25b...端面;25c...下部封闭部;26...叶片;27...排出***;28...中间板;28a...板面;28a1...中间板槽;28b...板面;28b1...中间板槽;30...电动机部;31...定子;32...转子;33...导线;34...制冷剂流路;40...吸入孔;40a...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a1...内周壁;40a2...吸入孔外径连接部;40b...吸入孔内径连接部;40b1...内周壁;41...台阶部;42...吸入槽;50...螺孔;60...弹簧孔;61...弹簧孔圆锥部;62...叶片弹簧;62a...端头部;62b...端头部;63...弹簧固定部;80...螺钉;100...压缩机;101...吸入***;102...排出管;103...流路切换装置;104...室外侧热交换器;105...减压装置;106...室内侧热交换器;107...制冷剂吸入管;200...制冷循环装置;201...制冷回路。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密闭容器的内部具备:电动机部;旋转轴,其具有偏心轴部,并且由所述电动机部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压缩机构部,其利用经由所述旋转轴从所述电动机部传递来的驱动力来压缩制冷剂,
所述压缩机构部具有:
缸体,其为圆筒状,固定于所述密闭容器,并在中空部形成缸室;
旋转活塞,其嵌合于所述偏心轴部并收纳于所述缸室,与所述偏心轴部一起进行偏心旋转来压缩制冷剂;
叶片,其设置于以沿所述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叶片槽,将所述缸室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以及
轴承,其设置于所述缸体的端面,从而封闭所述缸室,
在所述缸体,以沿所述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供吸入到所述缸室的制冷剂通过的吸入孔,
所述吸入孔具有:
吸入孔外径连接部,其形成位于所述缸体的径向外周侧的空间;以及
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其形成位于所述缸体的径向内周侧的空间,
所述吸入孔外径连接部在与所述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积形成得比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在与所述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积大,
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在与所述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是所述缸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开口宽度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对所述轴承与所述缸体进行紧固的多个螺钉,
在所述缸体形成有多个螺孔,它们沿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缸体,供所述多个螺钉的每一个进行配置,
所述缸体具有:
第1薄壁部,其构成所述吸入孔外径连接部与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的端面之间的、所述缸体的壁的一部分;以及
第2薄壁部,其是在所述缸体的圆周方向上,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与所述多个螺孔中最靠近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的位置处的螺孔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且是构成所述缸体的壁的一部分,
所述第1薄壁部在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t1形成得比所述第2薄壁部在所述缸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厚度t2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弹簧,该弹簧对所述叶片施力,从而将所述叶片的前端部推压到所述旋转活塞的外周壁,
在所述缸体,以沿所述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弹簧的弹簧孔,
所述缸体还具有:
第1薄壁部,其构成所述吸入孔外径连接部与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的端面之间的、所述缸体的壁的一部分;以及
第3薄壁部,其是在所述缸体的圆周方向上,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与所述弹簧孔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且是构成所述缸体的壁的一部分,
所述第1薄壁部在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t1形成得比所述第3薄壁部在所述缸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厚度t3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弹簧,该弹簧对所述叶片施力,从而将所述叶片的前端部推压到所述旋转活塞的外周壁,
在所述缸体,以沿所述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弹簧的弹簧孔,
所述缸体还具有第3薄壁部,该第3薄壁部是在所述缸体的圆周方向上,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与所述弹簧孔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且是构成所述缸体的壁的一部分,
所述第1薄壁部的厚度t1形成得比所述第3薄壁部在所述缸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厚度t3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孔外径连接部在与所述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在与所述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在与所述缸体的径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是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缸体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长的长圆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缸体形成有吸入槽,该吸入槽沿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吸入孔内径连接部与所述缸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缸体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之间的所述缸体的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承的靠所述缸体侧的端面形成有端面槽,
所述端面槽以与形成于所述缸体的所述吸入槽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方式形成,并形成于在所述旋转活塞伴随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进行移动时所述旋转活塞的端面不通过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两个所述缸体,并且
具有中间板,该中间板配置于两个所述缸体之间并封闭所述缸室,
在所述中间板的靠所述缸体侧的板面形成有中间板槽,
所述中间板槽以与形成于所述缸体的所述吸入槽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方式形成,并形成于在所述旋转活塞伴随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进行移动时所述旋转活塞的端面不通过的位置。
10.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室外侧热交换器,其在室外空气与在该室外侧热交换器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室内侧热交换器,其在室内空气与在该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
减压装置,其对流入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或所述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减压。
CN202180103982.5A 2021-11-12 2021-11-12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182021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41666 WO2023084722A1 (ja) 2021-11-12 2021-11-12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02151A true CN118202151A (zh) 2024-06-14

Family

ID=86335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3982.5A Pending CN118202151A (zh) 2021-11-12 2021-11-12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84722A1 (zh)
CN (1) CN118202151A (zh)
CZ (1) CZ2024156A3 (zh)
WO (1) WO20230847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28396A (ko) * 2019-09-04 2021-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전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2875A (ja) * 1992-01-29 1993-08-10 Hitachi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H07332271A (ja) * 1994-06-01 1995-12-22 Toshiba Corp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JP2009215885A (ja) * 2008-03-07 2009-09-24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
CN103782039B (zh) * 2011-11-08 2016-07-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
JP6324091B2 (ja) * 2014-01-31 2018-05-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84722A1 (zh) 2023-05-19
WO2023084722A1 (ja) 2023-05-19
CZ2024156A3 (cs) 202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77216A1 (en) Rotary compressor
EP1820970A1 (en) Compressor
WO2015198539A1 (ja) 2つのシリンダを持ったロータリ圧縮機
JP5708570B2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US11906060B2 (en) Rotary compressor with backflow suppresion mechanism for an introduction path
CN118202151A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1954761B (zh)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JP2008240550A (ja) 流体機械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1808602B1 (en) Muffler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compressor
JP6704555B1 (ja)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520625B (zh)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KR20190002681A (ko) 밀폐형 압축기 및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US10968911B2 (en) Oscillating piston-type compressor
CN111788391B (zh) 旋转式压缩机
JP2017172346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2412789B (zh)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WO2017141309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WO2019043905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4006346A2 (en) Rotary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US8651841B2 (en) Rotary compressor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WO2023181362A1 (ja) ロータリー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684158B (zh) 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WO2021106198A1 (ja)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9804164B (zh) 密闭型压缩机
WO2018189827A1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