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88690A -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88690A
CN118188690A CN202211601254.XA CN202211601254A CN118188690A CN 118188690 A CN118188690 A CN 118188690A CN 202211601254 A CN202211601254 A CN 202211601254A CN 118188690 A CN118188690 A CN 118188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tating shaft
swing arm
shaft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012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谦
汪源
葛临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012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886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4713 priority patent/WO20241249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18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88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其中,转动机构包括设置有第一转动座的第一摆臂、设置有第二转动座的第二摆臂和齿轮组。其中,第一摆臂能够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摆臂能够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第一转动座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轮齿,第二转动座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二轮齿,多个第一轮齿和多个第二轮齿之间通过齿轮组啮合连接,以使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能够同步反向转动。上述转动机构通过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上分别设置轮齿,简化了转动机构的结构,可以使得该转动机构能够充分放置于机壳内的狭小空间内,有利于实现折叠机尺寸做小做薄,利于折叠终端的小型性。

Description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折叠终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折叠终端通常利用转动机构带动两侧的机体沿相对方向进行同步转动,实现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切换,提升折叠屏的外观显示以及内部屏等功能需求。但是现有的转动机构结构复杂,无法在有限狭小的空间内充分放置,使得整机的大小厚度无法进一步减小减薄,影响手机外观观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转动机构结构复杂,无法在有限狭小的空间内充分放置,使得整机的大小厚度无法进一步减小减薄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其中,转动机构包括设置有第一转动座的第一摆臂、设置有第二转动座的第二摆臂和齿轮组。其中,第一摆臂能够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摆臂能够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其中,第一转动座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轮齿,第二转动座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二轮齿,多个第一轮齿和多个第二轮齿之间通过齿轮组啮合连接,以使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能够同步反向转动。
可以理解,上述转动机构可以应用于折叠终端中,折叠终端可以是折叠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车载设备、穿戴设备(例如手表)、盒子等需要同步开合的电子设备。
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上均集成有轮齿结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上的轮齿通过齿轮组啮合,以使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同步反向转动。具体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沿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Z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摆臂以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A方向转动,第二摆臂以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B方向转动。示例性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沿第一方向(例如,该第一方向可以为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X方向)并排设置;齿轮组包括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可选地,齿轮组可包括偶数个啮合连接的齿轮),并且这些齿轮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摆臂上的第一轮齿和第二摆臂上的第二轮齿之间,以使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能够同步反向转动。
上述转动机构,通过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上分别设置轮齿结构,并利用齿轮组使两摆臂上的轮齿啮合连接,简化了转动机构的结构,可以使得该转动机构能够充分放置于机壳内的狭小空间内,有利于实现折叠机尺寸做小做薄,利于折叠终端的小型性。此外,上述转动机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适用范围大。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座沿周向延伸的一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轮齿,第二转动座沿周向延伸的一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轮齿。其中,周向为环绕转动座周面的方向,即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C方向。沿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C方向,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的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有轮齿。例如,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的周面为360°,轮齿设置于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相对的半个周面(即两者正对的180°的周面)上。采用该种方式,可以在保证转动机构能够实现同步转动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转动机构的尺寸。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一轮齿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轮齿啮合。
也即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沿后文实施例中的X方向设置于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之间,使得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进而保证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同步反向转动。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轴线为第一转轴的轴线;
第一转动座包括第一轴孔,第一轴孔沿轴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轴孔的第一部分与第一轮齿对应设置,且第一轴孔的第一部分的孔径小于第一轴孔的第二部分的孔径;
第一转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转轴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一转轴的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一轴孔的第一部分套设于第一转轴的第一部分,第一轴孔的第二部分套设于第一转轴的第二部分。
也即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座沿后文提及的Z方向设置有第一轴孔,且该第一轴孔为在Z方向上的阶梯孔,其中,第一轮齿环绕在第一轴孔中孔径小的第一部分的外周,即第一轮齿内部的孔径小于第一转动座其他部分的孔径,相应的第一转轴也设置为阶梯轴的形式,这样可以使得在保证轮齿尺寸小的同时,保证第一摆臂整体的强度,防止第一摆臂出现局部断裂。
另外,轴向为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Z方向,其可以为折叠终端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孔径大的第二部分,第一轴孔中孔径小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一转轴中直径小的第一部分更靠近折叠终端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框。
即,折叠机尺寸做薄时,轮齿直径相应减小,而在增加阶梯孔和阶梯轴后,第一轮齿部分的厚度对应增加,第一转轴直径对应减小,均衡了各零件的强度,保证了折叠终端的可靠性;也可更加挑战折叠终端的尺寸,使折叠终端可以做的更轻更薄。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轴线为第二转轴的轴线;
第二转动座包括第二轴孔,第二轴孔沿轴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轴孔的第一部分与第二轮齿对应设置,且第二轴孔的第一部分的孔径小于第二轴孔的第二部分的孔径;
第二转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转轴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转轴的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二轴孔的第一部分套设于第二转轴的第一部分,第二轴孔的第二部分套设于第二转轴的第二部分。
也即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转动座沿后文提及的Z方向设置有第二轴孔,且该第二轴孔为在Z方向上的阶梯孔,其中,第二轮齿环绕在第二轴孔中孔径小的第一部分的外周,即第二轮齿内部的孔径小于第二转动座其他部分的孔径,相应的第二转轴也设置为阶梯轴的形式,这样可以使得在保证第二轮齿尺寸小的同时,保证第二摆臂整体的强度,防止第二摆臂出现局部断裂。
另外,轴向为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Z方向,其可以为折叠终端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孔径大的第二部分,第二轴孔中孔径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转轴中直径小的第一部分更靠近折叠终端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框。
基于此,折叠终端尺寸做薄时,第二轮齿直径相应减小,而在增加阶梯孔和阶梯轴后,第二轮齿部分的厚度对应增加,第二转轴直径对应减小,均衡了各零件的强度,保证了折叠终端的可靠性;也可更加挑战折叠终端的尺寸,使折叠终端可以做的更轻更薄。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轴线为第一转轴的轴线;第一转动座的一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旋转轴,第一转动座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和/或,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轴线为第二转轴的轴线;第二转动座的一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旋转轴,第二转动座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具体的,第一转轴和第一转动座另一端以及第二转轴和第二转动座另一端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点焊等方式实现固定。
基于此,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做成一体后,可以保证各零件的强度,保证了折叠终端的可靠性,也可更加挑战折叠终端的尺寸,使折叠终端可以做的更轻更薄。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轴线,第一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
具体地,沿轴向(即沿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Z方向),第一支撑架设置于第一转动座及第二转动座的靠近折叠终端中框的一侧。且第一支撑架沿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X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座上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转动座上的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进一步地,齿轮组位于同侧的旋转轴也与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即,第一支撑架为各转动座上的旋转轴以及齿轮组同侧的旋转轴提供了一支撑着力点,便于实现转动座以及齿轮组的转动。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座的两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旋转轴,第二转动座的两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旋转轴;
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转动座、第二转动座以及齿轮组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轴线,第一轴线为第一转轴的轴线,第二轴线为第二转轴的轴线;
第一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座一端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转动座一端的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
第二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第一转动座另一端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一转轴的一端设于第一贯穿孔内,第二转动座另一端的第二旋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设于第二贯穿孔内。
具体地,通过在各转动座两端设置旋转轴,使整个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不必要和第一/第二摆臂做成一体,也能保证第一/第二摆臂的正常转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各转动座两端增设旋转轴,第一/第二转轴不必穿过转动座内部,可保证各零件的强度,进而保证折叠终端的可靠性;也可更加挑战折叠终端的尺寸,使折叠终端可以做的更轻更薄。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轮,第二摆臂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凸轮,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对应设置;
两个第一凸轮之间沿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凸轮支架和第二凸轮支架,第一凸轮支架和第二凸轮支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轴线;
第一凸轮支架的一端和第二凸轮支架的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凸轮凹凸配合,第一凸轮支架的另一端和第二凸轮支架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凸轮凹凸配合;
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轴线为第一转轴的轴线,第二轴线为第二转轴的轴线;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座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凸轮、第一凸轮支架的一端和第二凸轮支架的一端;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二转动座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凸轮、第一凸轮支架的另一端和第二凸轮支架的另一端,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弹簧且弹簧位于第一凸轮支架和第二凸轮支架之间。
具体地,各摆臂上间隔设置两凸轮,并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凸轮支架与之凹凸配合,在第一凸轮支架和第二凸轮支架之间设置弹簧,使得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在同步旋转过程中,弹簧通过凸轮提供了第一/第二摆臂的转动阻尼力,并且由于弹簧两端已由第一/第二摆臂上的凸轮限位,不需要额外设置卡簧支架,进一步节省了折叠终端在轴向(宽度方向)上的空间。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上设有第一凸轮,第二摆臂上设有第二凸轮,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对应设置;
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凸轮支架和第三支撑架,凸轮支架和第三支撑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者沿轴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轴向;
凸轮支架的一端与第一凸轮凹凸配合,凸轮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凸轮凹凸配合,第三支撑架沿轴向远离凸轮支架的一侧设有卡簧支架,卡簧支架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凸轮、凸轮支架的一端、第三支撑架的一端以及卡簧支架的一端;
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二转动座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凸轮、凸轮支架的另一端、第三支撑架的另一端以及卡簧支架的另一端;
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弹簧,且弹簧位于凸轮支架和第三支撑架之间。
在上述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架,齿轮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
具体地,转动架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一固定架沿轴向(即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Z方向)间隔设置于齿轮组两侧,齿轮组在轴向上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与第一固定架上,齿轮组在轴向上的第一端与同侧的第一/第二转轴的端部(或者第一/第二转动座端部的旋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上,以便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可以分别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转动。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与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折叠终端,折叠终端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转动机构。其中,转动机构中的第一摆臂与第一机体连接,转动机构中的第二摆臂与第二机体连接。
在上述第二方面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终端还包括柔性屏,柔性屏覆盖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转动机构。其中,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通过转动机构相对转动,并能够带动柔性屏运动,以使得柔性屏呈现弯曲状态或展开状态,进而使得折叠终端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手机的展开状态示意图一;
图1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手机的展开状态示意图二;
图1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手机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2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转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摆臂的两种不同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摆臂的俯视图;
图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摆臂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4a沿D-D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摆臂与第一转轴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摆臂的两种不同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摆臂的俯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沿E-E向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第一摆臂的两种不同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第一摆臂和第二转轴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18示出图17沿F-F向剖视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21a和图21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第一摆臂的两种不同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折叠手机;100-转动机构;110-第一摆臂;111-第一转动座;1111-第一轮齿;1112-第一轴孔;11121-第一轴孔的第一部分;11122-第一轴孔的第二部分;1112a-第一轴孔;1113-销孔;1114-第一旋转轴;112-第一凸轮;113-第一摆臂主体;120-第二摆臂;121-第二转动座;1211-第二轮齿;130-齿轮组;131-第一齿轮;132-第二齿轮;141-第一转轴;1411-第一转轴的第一部分;1412-第一转轴的第二部分;1413-卡帽;1414-螺纹结构;142-第二转轴;151-第一凸轮支架;152-第二凸轮支架;160-弹簧;171-第一固定架;172-第二固定架;181-第一支撑架;182-第三支撑架;183-第二支撑架;190-卡簧支架;200-第一机体;300-第二机体;400-柔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可以应用于折叠终端中。具体地,该折叠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折叠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车载设备、穿戴设备(例如手表)、盒子等需要同步开合的电子设备。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折叠终端为折叠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折叠手机。
图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手机的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1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手机的展开状态下的正面示意图。图1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手机的折叠状态立体示意图。
为了便于后续描述,在描述折叠手机1的具体结构之前,本申请先结合图1a至图1c定义出X方向(作为第一方向)、Y方向和Z方向(作为轴向)。如图1a至图1c所示,X方向为折叠手机1的长度方向,其中,长度方向可以是柔性屏400(下文中所提及的)的长度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用户握持的方向;Y方向为折叠手机1的厚度方向;Z方向为折叠手机的宽度方向。其中,宽度方向可以是柔性屏400的宽度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柔性屏400所在平面内与用户握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以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互相垂直进行示例性说明。
结合图1a至图1c可知,折叠手机1包括转动机构100、第一机体200、第二机体300以及柔性屏400。其中,沿X方向,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分别设置在转动机构100的相反两侧,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分别与转动机构100连接,并可以相对转动。示例性地,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内部设置有电子元器件,例如电池、控制电路板等器件。
柔性屏400固定于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上,示例性地,转动机构100、第一机体200以及第二机体300被柔性屏400覆盖。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通过转动机构100相对转动,并能够带动柔性屏400运动,以使得柔性屏400呈现弯曲状态或展开状态,进而使得折叠手机1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可通过转动机构100左右相对转动,以使柔性屏展开或折叠。或者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也可通过转动机构100上下相对转动,以折叠或展开柔性屏。本申请对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的相对转动方向不做限制。
图2a至图2c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位于折叠状态时的转动机构100的示意图。结合上述附图可知,在一些技术方案中,转动机构100包括第一摆臂110、第二摆臂120以及齿轮组130。沿X方向,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分别设于齿轮组130的相反两侧,也可以理解为,沿X方向,齿轮组1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之间。
如图2b所示,第一摆臂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轮齿1111,第二摆臂1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轮齿1211,第一轮齿1111和第二轮齿1211通过齿轮组130啮合连接,以使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能够沿Z向同步反向转动。
继续参考图2b,具体地,第一摆臂110绕第一轴线L1沿A方向转动,第二摆臂120绕第二轴线L2沿B方向转动,第一轴线L1和第二轴线L2沿Z方向延伸设置,A方向和B方向反向相反,比如,A方向为顺时针方向,B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虽然本申请附图中是以A方向为顺时针方向,B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示例的,但是在本申请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A方向也可为逆时针方向,B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该转动方向可以根据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在折叠手机中的设置位置及其折叠手机的折叠方向而定,在此不做限制。
在上述折叠手机1中,第一摆臂110与第一机体200相连,并可以带动第一机体200运动;第二摆臂120与第二机体300相连,并可以带动第二机体300运动。通过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的运动,可以实现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的相对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机体200和第二机体300带动柔性屏400运动,柔性屏400可以在弯曲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动态切换,进而使得折叠手机1在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之间动态切换,实现折叠手机1的折叠功能。
示例性地,当折叠手机1位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400会弯曲,如图1c所示,弯曲的柔性屏400类似呈“U”形。当折叠手机1位于展开状态时,柔性屏400会展平,如图2a和图2b所示,此时转动机构100的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类似呈“一”字形,以使得柔性屏(图未示出)呈展平状态。
目前的转动机构主要有蜗轮蜗杆、齿轮齿条、螺旋槽结构等几种形式,然而这些结构存在制造难度大或体型较大的问题,不利于折叠终端生产以及产品的轻薄化。例如,蜗轮蜗杆结构加工复杂(需要5轴机台加工),成本高,且中间的涡轮需要在Y向的中间位置,对空间要求较高,不利于生产;齿轮齿条结构占用z向空间,不能使折叠终端产品做更小更薄;螺旋槽结构包括公头在摆臂侧,母头在同步滑块侧以及公头在同步滑块侧,母头在摆臂侧两种方式,但这两种结构也均存在对Z向空间要求高,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齿轮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上均设置有轮齿,两个摆臂上的轮齿通过齿轮组啮合连接,使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可以同步反向转动。并且将轮齿结构集成在摆臂上,能够简化转动机构的结构,进而使得该转动机构能够充分放置于机壳内的狭小空间内,有利于实现折叠机尺寸做小做薄,利于折叠终端的小型性。此外,上述转动机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易于制造,且适用范围大。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动机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的结构相同,且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对称设置。本申请以第一摆臂为例,描述第一摆臂的具体结构,对第二摆臂的结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图2a、图2b以及图2c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立体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如图2a至图2c所示,转动机构100包括第一摆臂110、第二摆臂120和齿轮组130。
其中,第一摆臂110能够绕第一轴线(图2b中虚线L1所示)转动,第二摆臂120能够绕第二轴线(图2b中虚线L2所示)转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第一摆臂110转动方向(图2a中的A方向所示)和第二摆臂120的转动方向(图2b中的B方向所示)相反。
图3a和图3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摆臂110的立体图。结合图2b、图3a和图3b可知,第一摆臂110包括第一转动座111、第一摆臂主体113以及两个沿Z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轮112。具体地,第一转动座111和两个第一凸轮112均与第一摆臂主体113连接,且设置于第一摆臂主体113面向齿轮组130一侧。第一转动座111上沿周向(即图3a中的C方向所示)设置有多个第一轮齿1111,第一轮齿1111也面向齿轮组130一侧设置。
通过在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轮齿1111和多个第二轮齿1211,并利用齿轮组130使两摆臂上的轮齿啮合连接,简化了转动机构100的结构,可以使得该转动机构100能够充分放置于机壳内的狭小空间内,有利于实现折叠机尺寸做小做薄,利于折叠终端的小型性。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摆臂110的俯视图和侧视图,结合图3a、图3b、图4a和图4b可知,第一转动座111为沿Z方向延伸的圆柱体,第一转动座111在C方向上的一部分设置有第一轮齿1111,另一部分不设置轮齿,这样能够便于摆臂的加工。具体地,如图4b所示,在第一转动座111周向360°的圆周面上,可在其面向第二摆臂120的第二转动座121的180°的半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一轮齿1111,另一半圆周面上不设置轮齿。同样的,第二摆臂120上的第二轮齿1211也可以如此设置,即在第二转动座121周向360°的圆周面上,可在其面向第一摆臂110的第一转动座111的180°的半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二轮齿1211,另一半圆周面上不设置第二轮齿1211。半圆周轮齿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一轮齿1111和第二轮齿1211通过齿轮组130充分啮合,也可便于在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上加工轮齿结构。
继续参考图2b,转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42,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42均沿Z方向延伸,且两者沿X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轴线为第一转轴141的轴线,第二轴线为第二转轴142的轴线。第一转轴141分别穿过第一摆臂110上的两个第一凸轮112和第一转动座111后伸出,以使第一摆臂110可以绕第一转轴141沿A向转动;第二转轴142分别穿过第二摆臂120上的两个第二凸轮(第二摆臂120上的第二凸轮的结构与第一摆臂110上的第一凸轮112的结构相同)和第二转动座121后伸出,以使第二摆臂120可以绕第二转轴142沿B向转动。
图5为第一转动座111和第一凸轮112的剖视图。图6为第一转轴141的立体图。结合图5和图6可知,第一转动座111内部设置有用于第一转轴141穿过的第一轴孔1112,且第一轴孔1112在Z方向上呈阶梯形,相应的,第一转轴141的相应部分在Z方向上也为阶梯轴状。
即,沿Z方向,第一轴孔1112包括第一部分11121和第二部分11122。示例性地,第一轴孔1112的第一部分11121靠近第一机体200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中框。第一轮齿1111环绕在第一轴孔1112的第一部分11121的外周,第一轴孔1112的第一部分11121的孔径小于第一轴孔1112的第二部分11122的孔径。同样的,沿Z方向,第一转轴141也包括第一部分1411和第二部分1412,第一转轴141的第一部分1411靠近第一机体20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框端部,第一转轴141的第一部分1411的直径小于第一转轴141的第二部分1412的直径,且如图7所示,第一轴孔1112的第一部分11121套设于第一转轴141的第一部分1411上,第一轴孔1112的第二部分11122套设于第一转轴141的第二部分1412上。
具体地,折叠机尺寸做薄时,第一转动座111尺寸相应减小,其上的轮齿直接也相应减小,在增加阶梯孔和阶梯轴后,第一轮齿1111部分的厚度对应增加,第一转轴141直径对应减小,这样可以均衡各零件的强度,保证了折叠机的可靠性;也可使进一步挑战折叠机的尺寸,使折叠终端可以做的更轻更薄。
具体地,第二转轴142的结构与第一转轴14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转轴142与第二摆臂120的连接方式也与第一转轴141与第一摆臂110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2a和图2b,第一摆臂110上的第一轮齿1111与第二摆臂120上的第二轮齿1211相对,以便于第一轮齿1111和第二轮齿1211通过齿轮组130啮合连接。齿轮组130包括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沿X方向,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设置于第一轮齿1111和第二轮齿1211之间,且第一轮齿1111、第一齿轮131、第二齿轮132和第二轮齿1211依次啮合传动连接。
参考图2a和图2b,转动机构100还包括沿Z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轮支架151和第二凸轮支架152,其中,第一凸轮支架151和第二凸轮支架152均沿X方向延伸。第一凸轮支架151在X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110上其中一个第一凸轮112和第二摆臂120上的其中一个第二凸轮凹凸配合,第二凸轮支架152在X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110上的另一个第一凸轮112和第二摆臂120上的另一个第二凸轮凹凸配合。具体地,如图2b所示,第一摆臂110上的第一凸轮112面向第一凸轮支架15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第一凸轮支架151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第一凸轮112和第一凸轮支架151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凹凸配合连接。第二凸轮支架152的结构与第一凸轮支架151的结构类似,在此也不再赘述。
如图2b所示,沿Z方向,在第一凸轮支架151和第二凸轮支架152之间还设置有弹簧160。具体地,弹簧160的数量为多个,可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42上。即,各弹簧160分别由对应的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42穿过,且弹簧160可沿着Z方向滑动;各弹簧160的一端与第一凸轮支架151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凸轮支架152接触,这样在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同步旋转过程中,弹簧160可通过凸轮提供摆臂的转动阻尼力。
通过在第一摆臂110/第二摆臂120上沿Z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凸轮112/第二凸轮来对弹簧160进行限位,可不必在额外增加卡簧支架190以对弹簧160两端进行限位,更节省了轴向的空间。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2b,该转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一支撑架181、第一固定架171和第二固定架172。具体地,第一固定架171和第一支撑架181间隔设置于齿轮组130在Z方向上的相反两侧,第一支撑架181设置于转动机构100靠近中框的端部的一侧,第二固定架172设置于转动机构100远离中框的端部的另一侧。沿Z向,第一转轴141依次穿过第一支撑架181、第一转动座111、第一固定架171、第一凸轮112、第一凸轮支架151、弹簧160、第二凸轮支架152、另一个第一凸轮112和第二固定架172后伸出;同样的,第二转轴142沿Z向,依次穿过第一支撑架181、第二转动座121、第一固定架171、第二凸轮、第一凸轮支架151、弹簧160、第二凸轮支架152、另一个第二凸轮和第二固定架172后伸出。
进一步地,参考图6,第一转轴141的端部还设置有卡帽1413,用于当第一转轴141穿过第二固定架172后,卡帽1413与第二固定架172后的端面卡接,以对第一转轴141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转轴141沿Z向向靠近齿轮组130的方向移动。
第一支撑架181沿X方向延伸,且其上开设有沿X方向间隔设置的四个通孔,第一转轴141、第一齿轮131、第二齿轮132以及第二转轴142的位于同侧的第一端部均穿设于第一支撑架181上的相应的通孔内。第一固定架171面向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的第二端部穿设于第一固定架171上的第一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架171以及第二固定架172在X方向上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42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42通过第一固定架171上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二固定架172上的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在转动机构100上。
【实施例二】
图8和图9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二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立体图和俯视图。图10a至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摆臂1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a和图10b为第一摆臂110两种角度下的立体图,图11为第一摆臂110的俯视图,图12为第一摆臂110上的第一转动座111和第一凸轮112的剖视图。
参考实施例一的图2a、图2b以及本实施例二的图8和图9,可知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转动机构100中,均包括第一摆臂110、第二摆臂120以及齿轮组130,第一摆臂110上第二摆臂120上也均分别设置了第一轮齿1111和第二轮齿1211,并且第一摆臂110、第二摆臂120的转动方式,第一轮齿1111和第二轮齿1211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轮齿组130的具体结构以及轮齿组130与第一轮齿1111和第二轮齿1211的连接方式等等也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考实施例一的图4a、图5以及本实施例二的图10a至图12可知,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摆臂110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摆臂110的结构不尽相同。具体为:
实施例一的第一摆臂110中的第一转动座111内部设置的第一轴孔1112采用阶梯孔的形式,且该第一轴孔1112沿Z方向贯穿转动座111。相应的,实施例一的第一转轴141的相应位置处也设置了阶梯轴的形式,第一转轴141贯穿并伸出第一转动座111,且两者为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座111的端部没有设置额外的旋转轴。
而在实施例二中,参考图11和图12,第一摆臂110中的第一转动座111内部设置的第一轴孔1112a是直孔的形式,并非阶梯孔,且该第一轴孔1112a也没有贯穿第一转动座111,而是设置在了第一转动座111远离齿轮组130的一端。因此,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转轴141没有设置阶梯轴并贯穿第一转动座111,而是安装于第一转动座111内部,并且第一转轴141与第一摆臂110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12所示,第一转动座111的侧壁上设置有销孔1113,销孔1113与第一轴孔1112a贯通。当第一转轴141穿***第一轴孔1112a后,可通过穿过销孔1113的销钉将第一转轴141与第一转动座111固定,以使得第一转轴141与第一摆臂110固定连接。具体地,也可以通过点焊等方式实现第一转轴141和第一摆臂110的固定连接,或者也可以将第一摆臂110与第一转轴141做为一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图13为本实施例二中第一转轴141的立体图,结合图11、图12以及图13可知,第一转动座111内的第一轴孔1112a可以螺纹孔,第一转轴141相应的端部设置螺纹结构1414,采用螺纹设计,一方面便于第一转轴141拧入第一转动座111内的第一轴孔1112a内,另一方便也进一步增强了第一转轴141与第一转动座111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0a和图12,为了便于第一摆臂110绕第一轴线转轴,第一转动座111的第一轮齿1111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114,第一旋转轴1114沿Z方向延伸且与第一转轴141共轴线。具体地,该第一旋转轴1114设置于第一转动座111在Z方向上靠近中框端部的一端,第一轴孔1112a设置于第一转动座111在Z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内部,即第一轮齿1111所在的部分内部没有设置孔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轮齿1111部分的强度。
即在本实施例二中,第一转轴141穿过第一摆臂110上的第一凸轮112后伸入第一转动座111中的第一轴孔1112a内并与第一转动座111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座111一端的第一旋转轴转动接于该侧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81内,以使第一摆臂110可以绕第一转轴141沿A向转动;同样的,第二转轴142穿过第二摆臂120上的第二凸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摆臂120上的第二凸轮的结构与第一摆臂110上的第一凸轮112的结构相同)后伸入第二转动座121中的第二轴孔内并与第二转动座121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座121一端的第二旋转轴转动接于该侧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81内,以使第二摆臂120可以绕第二转轴142沿B向转动。
在本实施例二中,取消了转动座内的阶梯孔和转轴相应部分设置为阶梯轴的结构,替代的,在轮齿的端部增设了旋转轴,利用旋转轴支撑转动座转动,且为保证转轴和摆臂整体结构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将转动与摆臂设置为一体连接的结构,可以保证各零件的强度,进而保证折叠机的可靠性;也可便于进一步挑战折叠机的尺寸,使折叠终端可以做的更轻更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中的摆臂上的凸轮的数量也是不同的。以第一摆臂110为例,参考图3a和图10a,不同于实施例一中第一摆臂110上沿Z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凸轮112,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摆臂110上只设置了一个第一凸轮112。具体地,该第一凸轮112位于第一转动座111远离齿轮组130的一侧,且第一凸轮112的内部也设置有用于供第一转轴141穿过的贯穿孔。
对应于摆臂上设置有一个凸轮,并且摆臂与转轴是固定连接的,因此本实施例二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组成也与实施例一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组成有所不同。继续参考图2b和图9,本实施例二的转动机构100与实施例一的转动机构100相比,少了设置于远离齿轮组130一侧的第二凸轮支架152,替代的是增加了第三支撑架182和卡簧支架190对该侧的弹簧160端部进行限位,以使在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同步旋转过程中,弹簧160可通过凸轮和卡簧支架190提供摆臂的转动阻尼力。并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141/第二转轴142与第一摆臂110/第二摆臂120是固定连接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二中,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42与第一固定架171是转动连接的。
即通过增加卡簧支架190减少摆臂上的凸轮的数量,可简化摆臂的结构,利于摆臂生产。
【实施例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三中的转动机构100与实施例二的转动机构100部分结构相同,为便于描述,下面对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相同结构部分不再赘述,仅说明本实施例三不同于实施例二的结构部分。
图14和图15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三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立体图和俯视图。图16a、图16b为本实施例三中的第一摆臂1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至图16b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结构在于第一摆臂110上的第一转动座111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三中,第一转动座111上第一轮齿111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114,且对应于该结构,在本实施例三中转动机构100还额外包括了在第一固定架171和齿轮组130之间增设的第二支撑架183。具体说明如下。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第一转动座111上的第一轮齿1111在Z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114。各第一旋转轴1114均沿Z方向延伸且与第一转轴141共轴线。
具体地,第二支撑架183沿X方向延伸。第一轮齿111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定义第一端为面向第一转轴141的一端,第二端为远离第一转轴141的一端。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轮齿1111第二端设置的第一旋转轴1114与第一转轴141的端部均套设于第二支撑架183在X方向上的一端内,且与第二支撑架183转动连接,进一步地,该第一旋转轴1114与第一转轴141之间在Z方向上具有一定间隙H,以避免第一旋转轴1114与第一转轴141因端部接触而带来的不必要的磨损。
同样的,第二摆臂120上的第二轮齿1211也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定义第一端为面向第二转轴142的一端,第二端为远离第二转轴142的一端。第二轮齿1211第二端设置的第二旋转轴与第二转轴142的端部均套设于第二支撑架183在X方向上的另一端内,且与第二支撑架183转动连接,进一步地,该第二旋转轴与第二转轴142之间在Z方向上具有一定间隙H,以避免第二旋转轴与第二转轴142因端部接触而带来的不必要的磨损。
具体地,折叠机尺寸做薄时,摆臂上的转动座尺寸相应减小,其上的轮齿直接也相应减小,在本实施例三中,通过在摆臂转动座的轮齿两端增设旋转轴,使第一轮齿1111/第二轮齿1211可绕其旋转轴转动,从而不需要将第一转轴141或第二转轴142设置为从相应的第一轮齿1111或第二轮齿1211穿过,保证了轮齿部分的厚度,提高了各零件的强度,保证了折叠机的可靠性;也可使进一步挑战折叠机的尺寸,使折叠终端可以做的更轻更薄。
【实施例四】
图19和图20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四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立体图和俯视图。图21a和图21b示出了本实施例四中的第一摆臂110的示意图。
由图21a和图21b可知,本实施例四中的摆臂与实施例三中的摆臂结构有所不同,具体为本实施例四中的摆臂中的转动座的结构与实施例三中的摆臂的转动座的结构相同,但是摆臂上凸轮的设置不同于实施例三中的凸轮设置。同样以第一摆臂110为例,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四中,第一摆臂110上沿Z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轮112,两个第一凸轮112均位于第一转动座111远离齿轮组130的一侧。
对应于摆臂上设置有两个凸轮,本实施例四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组成也与实施例三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组成有所不同。参考图15和图20,本实施例四的转动机构100与实施例三的转动机构100相比,位于弹簧160下方的各部件(具体包括第一凸轮支架151、第一固定架171、第二支撑架183、各摆臂上的转动座、齿轮组130以及第一支撑架181)结构相同,而位于弹簧160上方的部件不同。
由于,在本实施例四中,在第一摆臂110/第二摆臂120上沿Z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凸轮112/第二凸轮来对弹簧160进行限位,因此,可不必在设置实施例三中的第三支撑架182和卡簧支架190对弹簧160端部进行限位,替代的,在本实施例四中,在凸轮位置处设置第二凸轮支架152使之与第一摆臂110和第二摆臂120上的凸轮凹凸配合以实现对弹簧160端部的限位,该方案能更节省转动机构100在轴向的空间。具体的,该第二凸轮支架15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凸轮支架15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动机构采用摆臂上集成设置轮齿结构,并利用齿轮组使两摆臂上的轮齿啮合连接,简化了转动机构的结构,可以使得该转动机构能够充分放置于机壳内的狭小空间内,有利于实现折叠机尺寸做小做薄,利于折叠终端的小型性。此外,上述转动机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适用范围大。

Claims (13)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摆臂,设置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摆臂能够绕第一轴线转动;
第二摆臂,设置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摆臂能够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座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轮齿,所述第二转动座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二轮齿,所述多个第一轮齿和所述多个第二轮齿之间通过齿轮组啮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能够同步反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座沿周向延伸的一部分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轮齿,所述第二转动座沿周向延伸的一部分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二轮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轮齿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轮齿啮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轴线为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
所述第一转动座包括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沿轴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轴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轮齿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轴孔的第一部分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轴孔的第二部分的孔径;
所述第一转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轴孔的第一部分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轴孔的第二部分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部分。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轴线为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
所述第二转动座包括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沿轴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轮齿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一部分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二部分的孔径;
所述第二转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一部分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二部分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部分。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轴线为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第一转动座的一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转动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和/或,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轴线为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一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转动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座的两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两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旋转轴;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以及所述齿轮组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为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为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
所述第一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座一端的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转动座一端的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转动座另一端的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内,所述第二转动座另一端的第二旋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轮,所述第二摆臂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对应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凸轮之间沿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凸轮支架和第二凸轮支架,所述第一凸轮支架和所述第二凸轮支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
所述第一凸轮支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凸轮支架的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凸轮凹凸配合,所述第一凸轮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凸轮支架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轮凹凸配合;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轴线为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为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座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支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凸轮支架的一端;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座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凸轮支架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凸轮支架和所述第二凸轮支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上设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二摆臂上设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对应设置;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凸轮支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凸轮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者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轴向;
所述凸轮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轮凹凸配合,所述凸轮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凹凸配合,所述第三支撑架沿所述轴向远离所述凸轮支架的一侧设有卡簧支架,所述卡簧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凸轮、所述凸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一端以及所述卡簧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座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凸轮、所述凸轮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卡簧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凸轮支架和第三支撑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齿轮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
12.一种折叠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中的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机体连接,所述转动机构中的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机体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覆盖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二机体以及所述转动机构。
CN202211601254.XA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Pending CN118188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1254.XA CN118188690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PCT/CN2023/114713 WO2024124958A1 (zh) 2022-12-13 2023-08-24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1254.XA CN118188690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88690A true CN118188690A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01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01254.XA Pending CN118188690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88690A (zh)
WO (1) WO20241249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88408B1 (ko) * 2018-06-22 2023-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성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2509197U (zh) * 2020-09-16 2021-0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4909388B (zh) * 2021-02-10 2023-05-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194183B (zh) * 2021-05-21 2023-08-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5388085B (zh) * 2021-08-03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CN114726940B (zh) * 2022-06-06 2022-09-09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屏折叠手机的侧移式弯折铰链
CN219262955U (zh) * 2022-12-13 2023-06-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24958A1 (zh) 2024-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1007750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370655B (zh) 转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87305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KR102256305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폴더블 힌지모듈
CN110045788B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19262955U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CN213145080U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2407305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
US20240019911A1 (en) Hinge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257326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폴더블 힌지모듈 및 이것이 적용된 노트북
CN108667967A (zh) 一种转动轴体及电子设备
CN116557406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8188690A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CN212413209U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屏终端铰链的锁结构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216895327U (zh) 转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429359U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组合结构
JP2008095935A (ja) 平行二軸ヒンジモジュール
JP2009138770A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CN219655079U (zh) 一种转轴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7784008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3083039A1 (zh) 折叠铰链和电子设备
CN113187804B (zh) 侧板驱动的水滴形内折转动机构
CN217842351U (zh) 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双轴同步旋转连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