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87390A -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87390A
CN118187390A CN202410408827.XA CN202410408827A CN118187390A CN 118187390 A CN118187390 A CN 118187390A CN 202410408827 A CN202410408827 A CN 202410408827A CN 118187390 A CN118187390 A CN 118187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
mounting
cover plat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088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毅
杨森
吕鹏宇
肖鹏军
宫元启
欧澎
于峂
张昕涛
白艺飞
贵晓梦
蓝雨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088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87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87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87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夹具包括夹持组件和盖板,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彩钢瓦,夹持组件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盖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安装部与夹持组件固定连接,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沿夹具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用于夹持光伏组件;第一安装部沿第二方向倾斜延伸,以使盖板倾斜安装在夹持组件上,能够增加盖板安装时的操作空间,降低了盖板的安装难度,有利于缩短夹具的安装周期;同时,使得第二夹持空间的高度降低,能够便于光伏组件与彩钢瓦抵接,降低了工人踩踏组件导致光伏组件变形程度较大而损坏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光伏构件的抗踩踏性能及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背景技术
光伏构件包括与屋顶连接的彩钢瓦、安装于彩钢瓦上的夹具以及被夹具夹持固定的光伏组件。夹具包括用于夹持彩钢瓦的锁边结构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通过沿夹具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均固定有盖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包括沿夹具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夹持部,盖板包括沿夹具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固定光伏组件。
由于第一安装部沿夹具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使得用于固定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夹持件、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夹持件的紧固件沿夹具的高度方向竖直延伸,为了避免水平延伸的紧固件与竖直延伸的紧固件干涉,需要增加夹具的整体尺寸,不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布置密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能够减小夹具的整体尺寸。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夹具,夹具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彩钢瓦,夹持组件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盖板,盖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安装部与夹持组件固定连接,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沿夹具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用于夹持光伏组件;第一安装部沿第二方向倾斜延伸,以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在夹具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夹持部在夹具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1,20°≤α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包括第一限位部,夹持组件设置有限位配合部,第一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沿第一方向分布,第一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均沿第三方向倾斜延伸,在夹具的高度方向和第一方向上,第一限位部用于与限位配合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2,55°≤α2≤7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面,限位配合部包括第二限位面,在夹具的高度方向和第一方向上,第一限位面用于与第二限位面抵接;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在夹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配合高度为H,1.1mm≤H≤3.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还包括卡接部,沿第二方向,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安装部靠近第二夹持部的一侧,卡接部位于第一安装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侧;夹持组件设置有卡接槽,卡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卡接槽内;卡接部包括沿第三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壁,卡接槽包括沿第三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壁,在夹具的高度方向和第一方向上,第一倾斜壁用于与第二倾斜壁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方向上的,卡接部在第三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卡接槽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包括用于与彩钢瓦抵接的支撑壁,支撑壁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支撑壁的一部分向靠近盖板的方向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盖板安装于第一夹持件,和/或,盖板安装于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夹持部,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夹持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二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固定连接,第三夹持部与第四夹持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三夹持部与第四夹持部用于夹持彩钢瓦;第一夹持件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三夹持部在夹具的高度方向上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一侧,第二限位部向靠近第二夹持件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壁,沿第一方向,第一夹持壁位于第四夹持部靠近第三夹持部的一侧,第一夹持壁的至少部分用于与彩钢瓦抵接;第一夹持壁设置有凹槽,多个凹槽沿夹具的高度方向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位于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夹持部的连接处;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位于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夹持部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沿夹具的高度方向,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二安装部远离第三夹持部的一侧;第二夹持件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沿夹具的高度方向,第二凸起部位于第三安装部远离第四夹持部的一侧;沿第一方向,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设置有安装孔,夹持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沿第一安装部的厚度方向,第一安装槽与安装孔相通;夹具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二本体的一端与第一本体连接,第二本体的另一端经安装孔延伸至第一安装槽外,第二本***于第一安装槽外的部分与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为自锁螺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的轮廓形状为D字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第一安装槽的侧壁能够与第一本体的侧壁抵接,以限制第一紧固件绕自身轴向的转动;或者,夹持组件设置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三限位部能够与第一本体的侧壁抵接,以限制第一紧固件绕自身轴向的转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伏构件,光伏构件包括:多个彩钢瓦,相邻的彩钢瓦沿第一方向固定连接形成锁边结构;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夹具,夹持组件夹持锁边结构;光伏组件,光伏组件被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固定。
在本申请中,盖板倾斜安装在夹持组件上,能够增加盖板安装时的操作空间,降低了盖板的安装难度,有利于缩短夹具的安装周期;同时,使得第二夹持空间的高度降低,降低了光伏组件与彩钢瓦在夹具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能够便于光伏组件与彩钢瓦抵接,使降低了工人踩踏组件导致光伏组件变形程度较大而损坏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光伏构件的安装良率,并有利于提升光伏构件的抗踩踏性能及工作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钢瓦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钢瓦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夹具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夹持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第二夹持件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3中盖板与夹持组件的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8拆除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夹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III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彩钢瓦;
101-公肋;
102-母肋;
103-角驰部;
104-底板;
105-弯折部;
105A-第一弯折段;
105B-第二弯折段;20-夹具;
30-光伏组件;
1-夹持组件;
11-第一夹持件;
111-第二安装部;
112-第三夹持部;
113-第二限位部;
114-第一加强部;
115-第一凸起部;
12-第二夹持件;
121-第三安装部;
122-第四夹持部;
122A-第一夹持壁;
122B-凹槽;
123-第二加强部;
124-第二凸起部;
13-第一夹持部;
131-第二安装槽;
132-第一开口;
14-限位配合部;
141-第二限位面;
142-第二卡钩;
15-卡接槽;
151-第二倾斜壁;
16-第一安装槽;
161-第三限位部;
17-第一延伸部;
18-第二延伸部;
19-第三延伸部;
1A-支撑壁;
1B-加厚部;
1C-空腔;
2-盖板;
21-第一安装部;
22-第二夹持部;
23-第一限位部;
231-第一限位面;
232-第一卡钩;
24-卡接部;
241-第一倾斜壁;
25-第三安装槽;
26-第二开口;
3-第一夹持空间;
4-第二夹持空间;
5-紧固组件;
51-第一紧固件;
511-第一本体;
512-第二本体;
52-第二紧固件;
53-第三紧固件;
54-第四紧固件;
6-第一胶条;
61-第四安装部;
62-第二夹持壁;
7-第二胶条;
71-第五安装部;
72-第三夹持壁。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构件,光伏构件包括彩钢瓦10、安装在彩钢瓦10上的夹具20以及被夹具20夹持固定的光伏组件30。
如图1所示,彩钢瓦10包括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公肋101、弯折部105、底板104、至少一个角驰部103和母肋10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所示,公肋101与母肋102之间只有一个角驰部103,此时,公肋101与角驰部103之间、角驰部103与母肋102之间均通过底板104连接;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2所示,公肋101与母肋10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角驰部103,此时,公肋101与角驰部103之间、相邻角驰部103之间、角驰部103与母肋102之间均通过底板104连接,弯折部105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弯折段105A以及倾斜延伸的第二弯折段105B,第一弯折段105A的一端与公肋101或母肋10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弯折段105B连接,第二弯折段105B远离第一弯折段105A的一端与底板104连接,即公肋101与底板104之间、母肋102与底板104之间通过弯折部105连接。多个彩钢瓦10沿第一方向X分布,且彩钢瓦10的公肋101与相邻的彩钢瓦10的母肋102通过锁边方式固定连接形成锁边结构。
夹具20夹持在锁边结构上,且在第一方向X上,光伏组件30的两端被夹具20夹持固定,以实现光伏组件30在彩钢瓦10上的安装。
夹具20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用于夹持彩钢瓦10的夹持组件1以及盖合在夹持组件1上的盖板2,夹持组件1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3,盖板2设置有第二夹持部22,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2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分布,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夹持空间4,光伏组件30的边缘位于第二夹持空间4内并分别与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2接触,使得光伏组件30的边缘被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2夹持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夹持组件1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上均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3,且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上均安装有盖板2,使得夹具20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均能够夹持固定光伏组件30,从而有利于减小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光伏组件30的间距,以便于提升光伏组件30的设置数量。
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件11包括第二安装部111和第三夹持部112,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第二安装部111连接于第三夹持部112的一端,第三夹持部11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夹持部13,第二夹持件12包括第三安装部121和第四夹持部122,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第三安装部121连接于第四夹持部122的一端,第四夹持部12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夹持部13,第二安装部111与第三安装部121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第三夹持部112与第四夹持部122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第三夹持部112与第四夹持部122围成第一夹持空间3,锁边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3内并与第三夹持部112与第四夹持部122,第二安装部111与第三安装部121通过紧固组件5固定连接,以实现夹持组件1在锁边结构上的夹持安装。
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第一夹持件11的第一夹持部13背离光伏组件30的一侧与彩钢瓦10的第一弯折段105A抵接,第二夹持件12的第一夹持部13背离光伏组件30的一侧与相邻的彩钢瓦10的第一弯折段105A抵接,以第二夹持件12为例,如图6所示,第一夹持部13背离光伏组件30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壁1A,支撑壁1A能够与第一弯折段105A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抵接,使得彩钢瓦10能够对夹具20起到支撑作用,降低了夹具20沿自身高度方向Z向下弯曲变形导致夹具20或光伏组件30损坏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延长夹具20及光伏组件30的使用寿命,进而有利于提升光伏构件的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6所示,支撑壁1A为沿第一方向X水平延伸的平直面,以增加支撑壁1A与第一弯折段105A的接触面积,提升第一弯折段105A对夹具20的支撑效果,并有利于分散支撑壁1A与第一弯折段105A之间的作用力,降低了局部作用力较大导致支撑壁1A或第一弯折段105A变形损坏的风险;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0所示,支撑壁1A的局部向靠近光伏组件30的方向弯折变形,使得支撑壁1A上存在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向上凹陷的凹陷段,当光伏组件30受到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向上的作用力时(例如风揭),向上凹陷的凹陷段会增加支撑壁1A向上弯折变形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夹具20向上弯折变形的风险,进而提升了夹具20与彩钢瓦10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3和图4所示,紧固组件5包括第三紧固件53和第四紧固件54,第四紧固件54位于第二安装部111背离第三安装部121的一侧,第三紧固件53的一部分依次穿过第三安装部121和第四安装部61上的通孔并伸入第四紧固件54内,第三紧固件53与第四紧固件54旋紧配合,以实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的固定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紧固件53为螺栓,第四紧固件54为螺母,第四紧固件54与第二安装部111之间设置有弹簧垫片,即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通过螺母-弹簧垫片-螺栓的组合结构锁紧固定;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紧固件53为螺栓,第四紧固件54为自锁螺母,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通过螺母-自锁螺母的组合结构锁紧固定,以减少零件数量,降低夹具20的成本。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安装部111背离第三夹持部1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5,沿第一方向X,第一凸起部115朝向第二夹持件12凸起,第三安装部121背离第四夹持部1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24,沿第一方向X,第二凸起部124朝向第一夹持部13凸起,第一凸起部115与第二凸起部124在第一方向X上抵接,且第一凸起部115与第二凸起部124的抵接面为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延伸的平直面。第一凸起部115与第二凸起部124通过平直面抵接,在夹具20安装到彩钢瓦10上的过程中,使得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12能够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存在相对运动,当相邻的彩钢瓦10的第一弯折段105A的高度不同时,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12能够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存在高度差,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11的支撑壁1A能够与第一弯折段105A抵接,同时使得第二夹持件12的支撑壁1A能够与相邻的第一弯折段105A抵接,以便于进一步提升彩钢瓦10对夹具20的支撑效果。
如图4所示,第二安装部111与第三夹持部112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14,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加强部114的厚度大于第二安装部111与第三夹持部112的厚度,第一夹持部13向靠近第二夹持件12的方向凸起;第三安装部121与第四夹持部122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加强部123,在第一方向X上,第为加强部的厚度大于第三安装部121与第四夹持部122的厚度,第二夹持部22向靠近第一夹持件11的方向凸起,且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第一加强部114和第二加强部123位于第三紧固件53和第四紧固件54的下方。在第三紧固件53和第四紧固件54的下方设置第一加强部114和第二加强部123,能够提升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锁紧固定的过程中,能够降低锁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变形甚至损坏的风险,能够在提升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的锁紧力的同时延长夹具20的使用寿命。
其中,在第三夹持部112与锁边结构在第一方向X上抵接、第四夹持部122与锁边结构在第一方向X上抵接时,即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夹紧锁边结构时,第一加强部114与第二加强部123在第一方向X上接触,或者,第一加强部114与第二加强部123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大于0的间隙,从而降低了第一加强部114与第二加强部123在第一方向X上抵接导致夹具20无法夹紧锁边结构的风险,进而提升了夹具20与锁边结构的连接稳固性及可靠性。
如图4所示,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在第三夹持部112背离第二安装部1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3,第二限位部113朝向第二夹持件12的方向延伸,即第二限位部113能够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封堵第一夹持空间3的一部分,当夹具20受到沿自身高度方向Z向上的作用力时,第二限位部113能够与锁边结构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抵接,降低锁边结构脱离第一夹持空间3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夹具20在彩钢瓦10上的安装的稳固性,进而提升了光伏构件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6所示,第四夹持部122设置有第一夹持壁122A,第一夹持壁122A用于与锁边结构在第一方向X上抵接,第一夹持壁122A上设置有凹槽122B,多个凹槽122B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排布,使得第一夹持壁122A的至少部分表面为锯齿表面,以增加第一夹持壁122A与锁边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降低锁边结构脱离第一夹持空间3的风险。
盖板2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上的配合结构相同,为了便于叙述,以下均以第二夹持件12为例来详细描述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配合。
如图3和图7所示,盖板2包括第一安装部21,沿第一方向X,第一安装部21设置于第二夹持部22背离光伏组件30的一侧,第一安装部21与夹持组件1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部21沿第二方向T倾斜延伸,以使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2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距离小于第一安装部21与第二夹持部22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距离。
第一安装部21沿第二方向T倾斜延伸,使得盖板2倾斜安装在夹持组件1上,在盖板2与夹持组件1锁紧固定的过程中,能够增加操作空间,从而降低了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安装难度,有利于缩短夹具20的安装周期;同时,能够增加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2对光伏组件30的夹持力,以提升夹具20对光伏组件30的夹持效果,进而提升了光伏组件30与夹具20的连接稳固性;此外,盖板2倾斜安装,使得用于第二夹持空间4的高度降低,即降低了光伏组件30与彩钢瓦10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距离,在光伏组件30受到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向下的作用力时,光伏组件30能够与彩钢瓦10抵接,使得光伏组件30与彩钢瓦10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彩钢瓦10对光伏组件30的支撑力变大,使得光伏组件30的变形程度减小,在光伏组件30安装过程中,降低了工人踩踏组件导致光伏组件30变形程度较大而损坏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光伏构件的安装良率,并有利于提升光伏构件的抗踩踏性能及工作稳定性。在本申请中,通过降低第二夹持空间4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设置高度,能使得光伏组件30在工人单脚站立、作用力为120kg的条件下持续1小时不破坏,由此可见,盖板2倾斜安装能够大幅提升光伏构件的抗踩踏性能。
第二方向T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α1,20°≤α1≤30°,α1可以为20°、20.5°、21°、21.5°、22°、22.5°、23°、23.5°、24°、24.5°、25°、25.5°、26°、26.5°、27°、27.5°、28°、28.5°、29°、29.5°、30°等。
若第二方向T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较小,例如α1<20°,则盖板2安装过程的操作空间较小,安装难度较大;若第二方向T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较大,例如α1>30°,则会增加盖板2的整体高度,会使得夹具20的总高度增加。因此,20°≤α1≤30°,能够在降低盖板2的安装难度的同时,减小夹具20的总高度。
如图7所示,盖板2包括第一限位部23,第二夹持件12上设置有限位配合部14,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沿第一方向X分布,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均沿第三方向K倾斜延伸,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和第一方向X上,第一限位部23用于与限位配合部14抵接。
第一限位部23和限位配合部14均沿第三方向K延伸,且第一限位部23和限位配合部14抵接,使得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之间存在沿垂直于第三方向K的作用合力,即存在沿第一方向X和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的作用分力,降低了盖板2与夹持组件1沿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以及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相对运动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连接稳固性。当光伏组受到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的作用力而向远离第一夹持部13的方向弯曲变形时,盖板2会跟随光伏组件30向远离第一夹持部13的方向摆动,第一限位部23进行同步摆动,且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抵接,使得限位配合部14在第一限位部23的带动下进行同步摆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部13跟随盖板2进行同步摆动;同样地,当光伏组件30受到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的作用力而朝向第一夹持部13弯曲变形时,第一夹持部13跟随光伏组件30向远离盖板2的方向摆动,限位配合部14进行同步摆动,且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抵接,使得第一限位部23在限位配合部14的带动下进行同步摆动,从而带动盖板2跟随第一夹持部13进行同步摆动。因此,设置沿第三方向K延伸并抵接的第一限位部23和限位配合部14,使得盖板2和第一夹持部13能够跟随光伏组件30的变形做同步运动,降低了第二夹持空间4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发生较大变化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第二夹持空间4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夹具20对光伏组件30的夹持的稳固性,以便于提升光伏构件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并有利于延长光伏构件的使用寿命。
第三方向K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α2,55°≤α2≤70°,α2可以为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等。
若α2<55°,则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所产生的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分力较小,若α2>70°,则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所产生的沿第一方向X上的分力较小。因此,55°≤α2≤70°,能够同时提升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所产生的沿第一方向X以及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作用力,从而提升了盖板2和第一夹持部13的同步运动的稳定性。55°≤α2≤70°,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5°,能够进一步便于盖板2的安装。
如图7所示,第一限位部23包括第一限位面231,限位配合部14包括第二限位面141,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和第一方向X上,第一限位面231用于与第二限位面141抵接;第一限位面231与第二限位面141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配合高度为H,1.1mm≤H≤3.5mm,H可以为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mm、3.1mm、3.2mm、3.3mm、3.4mm、3.5mm等。
若第一限位面231与第二限位面141的配合高度较小,例如,H<1.1mm,则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配合的可靠性较差,存在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配合失效的风险;若第一限位面231与第二限位面141的配合高度较大,例如,H>3.5mm,则会增加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安装及拆卸难度。因此,1.1mm≤H≤3.5mm,提升了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配合的可靠性,并降低了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安装及拆卸难度,同时,使得光伏组件30与第一壁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垂直距离可以为14.48mm~15.88mm,降低了对光伏组件30和夹具20的高度尺寸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对光伏组件30及夹具20的加工难度和成本。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限位部23背离第二夹持部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钩232,限位配合部14背离第一夹持部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钩142,沿第三方向K,第一卡钩232与第二卡钩142能够抵接配合,以降低盖板2沿第三方向K脱离夹持组件1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连接稳固性。
如图6所示,第一夹持部13上设置有朝向层压件的方向竖直或倾斜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7,限位配合部14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7背离第一夹持部13的一端,以提高限位配合部14的设置高度。
如图7所示,盖板2还包括卡接部24,沿第二方向T,第一限位部23位于第一安装部21靠近第二夹持部22的一侧,卡接部24位于第一安装部21远离第二夹持部22的一侧;夹持组件1设置有卡接槽15,卡接部24的至少部分位于卡接槽15内;卡接部24包括沿第三方向K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壁241,卡接槽15包括沿第三方向K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壁151,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和第一方向X上,第一倾斜壁241用于与第二倾斜壁151抵接。
第一倾斜壁241与第二倾斜壁151均沿第三方向K延伸,则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抵接时,第一倾斜壁241与第二倾斜壁151抵接,限位配合部14能够限制盖板2在第一方向X上向远离光伏组件30的方向的运动,第二倾斜壁151能够限制盖板2在第一方向X上向靠近光伏组件30的方向的运动,从而提升了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连接稳固性;同时,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均沿第三方向K延伸,则在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将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抵接,再驱动盖板2沿第三方向K向靠近第一夹持部13的方向运动,第一倾斜壁241与第二倾斜壁151均沿第三方向K延伸,降低了盖板2沿第三方向K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倾斜壁241与第二倾斜壁151干涉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盖板2的运动的平稳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连接稳固性,同时,有利于减小卡接槽15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从而提升了卡接槽15结构强度。
如图7所示,在第二方向T上的,卡接部24在第二方向T上的厚度小于卡接槽15在第二方向T上的宽度,在盖板2安装的过程中,使得卡接部24在卡接槽15内能够进行小角度的转动,以增加盖板2的安装空间,从而降低了盖板2的安装难度。
如图6所示,第四夹持部122背离第一夹持件11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8,第二延伸部18向靠近层压件的方向水平或倾斜延伸,第二延伸部18背离第四夹持部1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延伸部19,第三延伸部19向背离第一夹持部13的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19、第二延伸部18和部分第四夹持部122围成卡接槽15,第二倾斜壁151设置在第三延伸部19上。通过第三延伸部19、第二延伸部18和部分第四夹持部122围成卡接槽15,使得卡接槽15与限位配合部14能够沿第三方向K分布,从而有利于减小卡接部24的长度尺寸,以提升卡接部24的结构强度。
如图10所示,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上还可以设置有加厚部1B,以第一夹持件11为例,如图10所示,加厚部1B位于卡接槽15与第三夹持部112之间,以增加第一夹持件11在卡接槽15处的壁厚,从而提高第一夹持件11在卡接槽15处的结构强度。
如图10所示,加厚部1B处设置有空腔1C,以降低夹具20的整体重量。
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1设置有安装孔,如图6所示,夹持组件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6,即第一延伸部17、第一夹持部13的一部分、第四夹持部122的一部分围成第一安装槽16,沿第一安装部21的厚度方向,第一安装槽16与安装孔相通;如图3所示,紧固组件5还包括第一紧固件51和第二紧固件52,如图7所示,第一紧固件51包括第一本体511和第二本体512,第一本体511位于第一安装槽16内,第二本体512的一端与第一本体511连接,第二本体512的另一端经安装孔延伸至第一安装槽16外,第二本体512位于第一安装槽16外的部分与第二紧固件52固定连接。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紧固件51滑入第一安装槽16内,再将盖板2扣合在上方,最后再旋紧第一紧固件51和第二紧固件52,因此,第一紧固件51倒装在第一安装槽16内,能够降低盖板2的安装难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安装效率。
其中,第一紧固件51为螺栓,第二紧固件52为自锁螺母,即第一安装部21与锁紧组件之间通过螺栓-自锁螺母的配合结构固定连接,以减少第一安装部21与锁紧组件连接时所需要的零件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减小夹具20的整体尺寸;同时,有利于提升第一安装部21与锁紧组件之间的锁紧程度,以提升夹具20对光伏组件30的夹持力。
第一本体511的轮廓形状为D字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第一安装槽16的侧壁能够与第一本体511的侧壁抵接,以限制第一紧固件51绕自身轴向的转动;或者,夹持组件1设置有第三限位部161,第三限位部161位于第一安装槽16内,第三限位部161能够与第一本体511的侧壁抵接,以限制第一紧固件51绕自身轴向的转动。
通过第一安装槽16的侧壁或第三限位部161与第一本体511的抵接来限制第一紧固件51的转动,降低了第一紧固件51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导致第一紧固件51与第二紧固件52配合失效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升盖板2与夹持组件1的连接稳固性及可靠性。
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光伏组件30的边缘与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2直接接触;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8所示,第一夹持部13上安装有第一胶条6,第二夹持部22上安装有第二胶条7,光伏组件30的边缘与第一夹持部13之间通过第一胶条6间接接触,光伏组件30的边缘与第二夹持部22之间通过第二胶条7间接接触,即光伏组件30与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2均为柔性接触,降低了光伏组件30被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2损坏的风险。
当夹具20设置有第一胶条6和第二胶条7时,如图8所示,第一夹持部1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31和第一开口132,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第二安装槽131通过第一开口132与外界连通,第一胶条6上设置有第四安装部61,第四安装部61的一部分能够经第一开口132***第二安装槽131内,其中,第四安装部61的轮廓形状为箭头形,使得第四安装部61能够与第二安装槽131的侧壁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抵接,降低第一胶条6从第一夹持部13上脱落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第一胶条6与第一夹持部13的连接稳固性。
如图8所示,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沿由光伏组件30指向第一夹持部13的方向,第一开口132的宽度尺寸逐渐减小,即在第四安装部61***第二安装槽131的过程中,第一开口132的侧壁能够对第四安装部61起到导向作用,从而降低第四安装部61的***难度。
如图8所示,第一胶条6包括用于与光伏组件30抵接的第二夹持壁62,第二夹持壁62向背离光伏组件30的方向倾斜延伸,即在第一方向X上,沿光伏组件30边缘指向光伏组件30中心的方向,第一胶条6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夹持壁62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α3为3°~7°,具体可以为3°、3.5°、4°、4.5°、5°、5.5°、6°、6.5°、7°等。在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下压光伏组件30时,能够降低第一胶条6的边缘对光伏组件30施加的作用力,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30因应力集中而损坏的风险。
如图8所示,第二夹持部22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25和第二开口26,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第三安装槽25通过第二开口26与外界连通,第二胶条7上设置有第五安装部71,第五安装部71的一部分能够经第二开口26***第三安装槽25内,其中,第五安装部71的轮廓形状为箭头形,使得第五安装部71能够与第三安装槽25的侧壁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抵接,降低第二胶条7从第二夹持部22上脱落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第二胶条7与第二夹持部22的连接稳固性。
如图8所示,在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沿由光伏组件30指向第二夹持部22的方向,第二开口26的宽度尺寸逐渐减小,即在第五安装部71***第三安装槽25的过程中,第二开口26的侧壁能够对第五安装部71起到导向作用,从而降低第五安装部71的***难度。
如图8所示,第二胶条7包括用于与光伏组件30抵接的第三夹持壁72,第三夹持壁72向靠近光伏组件30的方向倾斜延伸,即在第一方向X上,沿光伏组件30边缘指向光伏组件30中心的方向,第二胶条7的厚度逐渐增加,第三夹持壁72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α4为3°~7°,具体可以为3°、3.5°、4°、4.5°、5°、5.5°、6°、6.5°、7°等。在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下压光伏组件30时,能够提升第二胶条7与光伏组件3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夹具20对光伏组件30的夹持力。同时,第一胶条6和第二胶条7的表面形状与光伏组件30下压时的变形形状匹配,能够进一步提升光伏组件30的抗压、抗踩踏性能。
在一种实施实施中,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的方向上,第一胶条6和第二胶条7的两端可以延伸至夹具20的外侧2mm左右,以减小夹具20边缘对光伏组件30的作用力,降低了光伏组件30受到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下压的作用力时,夹具20边缘位置的光伏组件30因应力集中而损坏的风险,以提升光伏组件30在夹具20边缘处的抗压、抗踩踏性能。
在另一种实施实施中,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的方向上,还可以在夹具20的两侧设置垫块,垫块位于光伏组件30背离太阳光的一侧,当光伏组件30下压变形时,垫块能够支撑光伏组件30,以减小光伏组件30在夹具20边缘处的变形程度,提升光伏组件30在夹具20边缘处的抗压、抗踩踏性能。
综上,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构件的安装步骤进行举例说明:
将多个彩钢瓦10沿第一方向X放置,相邻彩钢瓦10的公肋101与母肋102搭接固定形成锁边结构;
沿第一方向X,将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12相对放置在锁边结构的两侧;
沿第一方向X,驱动第一夹持件11向靠近第二夹持件12的方向运动,和/或,驱动第二夹持件12向靠近第一夹持件11的方向运动,第一凸起部115与第二凸起部124抵接;
取第三紧固件53和第四紧固件54,将第三紧固件53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并伸入第四紧固件54内,旋紧固定第三紧固件53和第四紧固件54;
取第一胶条6,将第一胶条6的第四安装部61伸入第二安装槽131内,使得第一胶条6安装在第一夹持部13背离彩钢瓦10的一侧;
将光伏组件30放置在第一胶条6上;
取盖板2和第二胶条7,将第二胶条7的第五安装部71伸入第三安装槽25内,使得第二胶条7安装在盖板2靠近第一夹持部13的一侧;
将第一紧固件51滑入第一安装槽16内,使得第一紧固件51的第一本体511位于第一安装槽16内,第二本体512的一部分沿第三方向K延伸至第一安装槽16外侧;
沿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将盖板2放置在第一夹持部13上方,使得第二本体512的一部分穿过第一安装部21上的安装孔内,并将第一限位部23与限位配合部14抵接配合;
第三方向K,驱动盖板2向靠近第一夹持部13的方向运动,卡接部24沿第三方向K运动并伸入卡接槽15内,第一倾斜壁241与第二倾斜壁151抵接,且第一倾斜壁241沿第二倾斜壁151滑动;
取第二紧固件52,将第二紧固件52套入第二本体512背离第一本体511的一端,并旋紧第二紧固件52,直至第一本体511与第一安装槽16的侧壁抵接,盖板2与夹持组件1完成固定,光伏组件30被第一胶条6和第二胶条7夹持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20)包括:
夹持组件(1),所述夹持组件(1)用于夹持彩钢瓦(10),所述夹持组件(1)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3);
盖板(2),所述盖板(2)包括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夹持部(22),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与所述夹持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22)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3)沿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22)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3)用于夹持光伏组件(30);
所述第一安装部(21)沿第二方向(T)倾斜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13)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在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在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T)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α1,20°≤α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包括第一限位部(23),所述夹持组件(1)设置有限位配合部(14),所述第一限位部(23)与所述限位配合部(14)沿第一方向(X)分布,所述第一限位部(23)与所述限位配合部(14)均沿第三方向(K)倾斜延伸,在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和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限位部(23)用于与所述限位配合部(14)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K)与所述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α2,55°≤α2≤7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3)包括第一限位面(231),所述限位配合部(14)包括第二限位面(141),在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和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限位面(231)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面(141)抵接;
所述第一限位面(23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141)在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的配合高度为H,1.1mm≤H≤3.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还包括卡接部(24),沿所述第二方向(T),所述第一限位部(23)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22)的一侧,所述卡接部(2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22)的一侧;
所述夹持组件(1)设置有卡接槽(15),所述卡接部(2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卡接槽(15)内;
所述卡接部(24)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K)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壁(241),所述卡接槽(15)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K)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壁(151),在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和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倾斜壁(241)用于与所述第二倾斜壁(15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向(K)上的,所述卡接部(24)在所述第三方向(K)上的厚度小于所述卡接槽(15)在所述第三方向(K)上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包括用于与所述彩钢瓦(10)抵接的支撑壁(1A),所述支撑壁(1A)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支撑壁(1A)的一部分向靠近所述盖板(2)的方向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所述盖板(2)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或,所述盖板(2)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件(12);
所述第一夹持件(11)包括第二安装部(111)和第三夹持部(112),所述第二夹持件(12)包括第三安装部(121)和第四夹持部(122),所述第二安装部(111)与所述第三安装部(121)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111)与所述第三安装部(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部(112)与所述第四夹持部(122)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夹持部(112)与所述第四夹持部(122)用于夹持所述彩钢瓦(10);
所述第一夹持件(11)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3),所述第二限位部(113)位于所述第三夹持部(112)在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上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111)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113)向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12)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夹持部(122)包括第一夹持壁(122A),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夹持壁(122A)位于所述第四夹持部(122)靠近所述第三夹持部(112)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壁(122A)的至少部分用于与所述彩钢瓦(10)抵接;
所述第一夹持壁(122A)设置有凹槽(122B),多个所述凹槽(122B)沿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包括第一加强部(114),所述第一加强部(114)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11)和所述第三夹持部(112)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夹持件(12)包括第二加强部(123),所述第二加强部(123)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121)和所述第四夹持部(122)的连接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5),沿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所述第一凸起部(115)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11)远离所述第三夹持部(112)的一侧;
所述第二夹持件(12)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24),沿所述夹具(20)的高度方向(Z),所述第二凸起部(124)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121)远离所述第四夹持部(122)的一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凸起部(115)与所述第二凸起部(124)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夹持组件(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6),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槽(16)与所述安装孔相通;
所述夹具(20)包括第一紧固件(51)和第二紧固件(52),所述第一紧固件(51)包括第一本体(511)和第二本体(512),所述第一本体(51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6)内,所述第二本体(5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511)连接,所述第二本体(512)的另一端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槽(16)外,所述第二本体(51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6)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紧固件(52)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52)为自锁螺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511)的轮廓形状为D字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所述第一安装槽(16)的侧壁能够与所述第一本体(511)的侧壁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紧固件(51)绕自身轴向的转动;
或者,所述夹持组件(1)设置有第三限位部(161),所述第三限位部(16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6)内,所述第三限位部(161)能够与所述第一本体(511)的侧壁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紧固件(51)绕自身轴向的转动。
16.一种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构件包括:
多个彩钢瓦(10),相邻的所述彩钢瓦(10)沿第一方向(X)固定连接形成锁边结构;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20),所述夹持组件(1)夹持所述锁边结构;
光伏组件(30),所述光伏组件(30)被所述第一夹持部(1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夹持固定。
CN202410408827.XA 2024-04-07 2024-04-07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Pending CN118187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08827.XA CN118187390A (zh) 2024-04-07 2024-04-07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08827.XA CN118187390A (zh) 2024-04-07 2024-04-07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87390A true CN118187390A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08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08827.XA Pending CN118187390A (zh) 2024-04-07 2024-04-07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873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7147C (zh) 用于车内的附件连接***
US5056288A (en) Roof structure and fixture therefor
CN2825810Y (zh) 复合板的安装结构
CN118187390A (zh)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CN115589189A (zh) 型材压件、型材、光伏组件边框、光伏***及其组装方法
CN219181462U (zh) 一种光伏构件
EP0218412A2 (en) Roof structure and fixture therefor
CN219011717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彩钢瓦、光伏***
JP7340852B2 (ja) タイル取付用ブラケットレ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乾式タイルの施工法並びに乾式タイル壁面構造
CN211470490U (zh) 电梯门套用安装组件及电梯门套组件
CN221127172U (zh) 一种***式屋面光伏模块导轨挂钩结构
JP2002061338A (ja) 屋根改修工法および改修屋根用の下地構造
CN220173139U (zh) 一种夹具及光伏构件
CN116707401A (zh) 夹具及光伏构件
CN116760336A (zh) 夹具的安装方式及光伏构件的安装方式
CN220133299U (zh) 一种压型光伏组件连接***
CN220067285U (zh) 连接结构
CN215646658U (zh) 一种光伏板安装用导轨机构
CN218597565U (zh) 一种用于带有锁边的梯形彩钢瓦的夹具
CN116707400A (zh) 夹具及光伏构件
CN221177579U (zh) 一种免螺栓光伏组件连接件及光伏***
JP2003201752A (ja) 屋根板取り付け金具、屋根構造
CN220521692U (zh) 一种快装式幕墙
CN221143385U (zh) 一种免打孔紧固件及包含免打孔紧固件的地板组件
CN220210357U (zh) 一种压块组件以及光伏板纵向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