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63563A - 热管理***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63563A
CN118163563A CN202311714705.5A CN202311714705A CN118163563A CN 118163563 A CN118163563 A CN 118163563A CN 202311714705 A CN202311714705 A CN 202311714705A CN 118163563 A CN118163563 A CN 118163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port
valv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4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vneng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vneng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vneng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vneng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147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63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63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63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包括电池换热装置、第一泵、第一换热器、液压***散热装置和第二泵,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在某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泵、所述电池换热装置及所述第一换热部连通,所述第二泵、所述液压***散热装置及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进行热交换。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在某一工作模式下,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进行热交换,能够利用液压***的余热给电池加热,通过回收利用液压***的余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制热效率。

Description

热管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
背景技术
车辆(例如电动工程车)的热管理统可以对乘客舱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和对电池进行热管理。
相关热管理***包括制冷剂***、暖风***、电机回路、液压回路及电池换热***,通过换向阀控制暖风***与电机回路及液压回路之间的能量交换进行换热,能够回收电机散热***、液压散热***的热量对驾驶室进行制热,电池换热***通过电池换热器直接与制冷剂***进行能量交换,该热管理***的换热方式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热管理***,旨在回收利用液压***的余热给电池加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包括电池换热装置、第一泵、第一换热器、液压***散热装置和第二泵,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在某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泵、所述电池换热装置及所述第一换热部连通,所述第二泵、所述液压***散热装置及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进行热交换。
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在某一工作模式下,第一泵、电池换热装置及第一换热部连通,第二泵、液压***散热装置及第二换热部连通,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进行热交换,能够利用液压***的余热给电池加热,通过回收利用液压***的余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热管理***的制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一实施例的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热管理***一实施例的乘客舱单冷模式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热管理***一实施例的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热管理***一实施例的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且电机需要加热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热管理***一实施例的第二乘客舱制热模式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热管理***一实施例的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且电机需要加热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热管理***,包括电池换热装置14、第一泵15、第一换热器16、液压***散热装置18和第二泵19,第一换热器16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换热部161和第二换热部162;热管理***在某一工作模式下,第一泵15、电池换热装置14及第一换热部161连通,第二泵19、液压***散热装置18及第二换热部162连通,第一换热部161和第二换热部162进行热交换。当电池有采暖需求且液压***余热充足时,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部能够进行热交换,利用液压***的余热给电池加热,通过回收利用液压***的余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热管理***的制热效率。
热管理***的各个组件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两大***,分别是制冷剂***和冷却液***,制冷剂***和冷却液***相互隔离不连通。制冷剂***中流通制冷剂,冷却液***流通冷却液,制冷剂可以是R134A或二氧化碳或其它换热介质,冷却液可以是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油液或其他冷却介质。冷却液***包括电池回路、液压回路。其中,电池回路包括电池换热装置14、第一泵15,液压回路包括液压***散热装置18、第二泵19;电池回路与液压回路能够通过第一换热器16进行热量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回路中的流动介质采用油液,第一换热器16可采用水油板式换热器、同轴管、管壳式液冷换热器等换热器,用于冷却液与油液进行热交换。电池回路、液压回路的各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路或阀件间接连接,也可以集成后为一体结构。第一泵15用于为电池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动提供动力,第二泵19用于为液压回路中油液的流动提供动力,第一泵15、第二泵19的规格可根据热管理***的需求进行选择,其中,第一泵15为水泵,第二泵19为油泵。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包括第一阀件12,第一阀件12包括端口a、端口b以及端口c,第一泵15的出口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a连通,第一泵15的进口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第一阀件12端口c中的至少一者连通;第一阀件12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第一阀件12的端口c中的至少一者连通。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阀件12采用比例三通阀,通过第一阀件12的切换,可将电池回路、液压回路串联,可以利用液压***余热给电池加热,并且第一阀件12的比例调节功能可实现冷却液流量大小的控制,用于调节两个流路的冷却液的流量的比例。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包括第二换热器20、电机换热装置22和第三泵23,第二换热器20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换热部201和第四换热部202;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具有电池加热模式,在电池加热模式下,第三泵23、电机换热装置22及第四换热部202连通,第一泵15、电池换热装置14及第三换热部201连通,第三换热部201和第四换热部202进行热交换。其中,冷却液***包括电机回路。电机回路包括电机换热装置22、第三泵23,电池回路与电机回路能够通过第二换热器20进行热量交换,第二换热器20可采用水水板换器、同轴管、管壳式液冷换热器等换热器,用于冷却液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电机回路的各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路或阀件间接连接,也可以集成后为一体结构。电池回路、液压回路、电机回路的各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路或阀件间接连接,也可以集成后为一体结构。第三泵23用于为电机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动提供动力,第三泵23的规格可根据热管理***的需求进行选择,其中,第三泵23为水泵。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包括第二阀件13,第二阀件13包括端口d、端口e和端口f,第一泵15的出口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d连通,第一泵15的进口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和第二阀件13端口f中的至少一者连通;第二阀件13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二阀件13的端口d能够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和第二阀件13的端口f中的至少一者连通;第三换热部201的进口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连通,第三换热部201的出口与第一泵15的进口连通。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的切换,能够把电池回路、电机回路、液压回路串联,此时,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或者第一阀件12的端口a同时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连通;第一换热部161和第二换热部162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部201和第四换热部202能够进行热交换,可利用电机余热和液压***余热给电池加热。其中,并且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的比例调节功能可实现冷却液流量大小的控制,用于调节三个流路的冷却液的流量的比例。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包括第三换热器11,第三换热器11用于与大气环境换热,第三换热器11、电池换热装置14及第一泵15连通;和/或,热管理***还包括第四换热器17,第四换热器17用于与大气环境换热,第二泵19、液压***散热装置18、第二换热部162及第四换热器17连通;和/或,热管理***还包括第五换热器21,第五换热器21用于与大气环境换热,第三泵23、电机换热装置22、第四换热部202及第五换热器21连通。
其中,电池回路还包括第三换热器11,液压回路还包括第四换热器17,可选的,第四换热器17可以采用油冷器,电机回路还包括第五换热器21。第三换热器11的进口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第二阀件13的端口f能够连通,第三换热器11的出口与第一泵15的进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车辆的车头至车尾方向,第三换热器11、第七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顺次布置,或者,第三换热器11、第七换热器3、第五换热器21、第四换热器17顺次布置。上述部件可以布置在同一风道中,可以共用风机。此外,制冷时,第三换热器11的较冷风可以降低第七换热器3的温度,制热时,第三换热器11可以为第七换热器3提供一部分电池、液压***的余热。
电池回路包括连通状态一、连通状态二、连通状态三,通过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控制上述连通状态的切换。当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f连通时,电池回路为连通状态一,此时,第一泵15的出口、电池换热装置14、第八换热部52、第三换热器11、第一泵15的进口顺次连通。
当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连通时,电池回路为连通状态二,此时,第一泵15的出口、电池换热装置14、第八换热部52、第一换热部161、第三换热部201、第三换热器11、第一泵15的进口顺次连通。
当第一阀件12的端口a同时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连通时,电池回路为连通状态三,此时,第一泵15的出口、电池换热装置14、第八换热部52、第一阀件12、第三换热器11、第三换热部201、第一泵15的进口顺次连通;其中,冷却液经由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输出时,部分冷却液由第一换热部161后进入第三换热部201,部分冷却液直接进入第三换热部201。
液压回路中,第二泵19的出口、液压***散热装置18、第二换热部162、第四换热器17、第二泵19的进口顺次连通。
电机回路包括第三泵23的出口、电机换热装置22、第四换热部202、第五换热器21、第三泵23的进口顺次连通。
请参阅图3,当电池、电机、液压***均有散热需求时,电池、电机、液压***处于散热状态。此时,电池回路、液压回路与电机回路可单独循环,通过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进行散热,可以不用冷媒***进行冷却,能够节省整车电能。其中,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采用风冷散热,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均为风冷换热器,用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风冷换热器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申请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包括压缩机1、第六换热器2、第七换热器3、第三阀件8、第八换热器24和第四泵26,第六换热器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五换热部210和第六换热部220,第三阀件8具有节流功能,第七换热器3用于与大气环境换热。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具有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在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阀件8处于节流状态,第三阀件8的进口与第五换热部210的出口连通,第三阀件8的出口第七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压缩机1、第五换热部210、第三阀件8及第七换热器3连通,第四泵26、第六换热部220及第八换热器24连通,第五换热部210和第六换热部220进行热交换。其中,第三阀件8可以对制冷剂进行节流,可选的,第三阀件8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第六换热器2为液冷换热器,用于冷却液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在第六换热器2中制冷剂用于释放热量,第八换热器24用作暖风芯体,可升高进入乘客舱的空气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热管理***的制冷剂***包括压缩机1、第五换热部210、第七换热器3、第三阀件8,上述部件与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路或阀件间接连接,也可以集成后为一体结构。在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顺序为压缩机1的出口、第五换热部210、第三阀件8、第七换热器3、压缩机1的进口。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乘客舱、电池均有采暖需求,且电机、液压***余热较为充足时,热管理***处于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并利用电机余热和液压***余热给电池加热。其中,第七换热器3为室外换热器,乘客舱通过空气源热泵制热。通过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的切换,将电池回路、电机回路、液压回路串联,利用电机余热和液压***余热给电池加热。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可采用比例三通水阀,此时,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或者第一阀件12的端口a同时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连通;第一换热部161和第二换热部162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部201和第四换热部202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可全力为乘客舱制热,余热用于电池采暖,能够提高制热效率。
请参阅图7,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仅乘客舱有采暖需求,且电池、电机、液压***的余热不充足无法回收时,热管理***处于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电池、电机、液压***均为散热状态。其中,第七换热器3为室外换热器,乘客舱通过空气源热泵制热,通过第七换热器3与外界空气换热。此时,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f连通,电池回路、液压回路与电机回路单独循环,通过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散热。其中,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采用风冷散热,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均为风冷换热器,用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包括加热器25,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具有第二乘客舱制热模式,在第二乘客舱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处于关闭状态,第四泵26、第六换热部220、加热器25及第八换热器24连通。
请再次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乘客舱、电池均有采暖需求,且大气环境热量不足,且电机、液压***余热较为充足时;热管理***处于第二乘客舱制热模式,并且可利用电机余热和液压***余热给电池加热。其中,加热器25采用PTC加热器,乘客舱采用PTC加热器制热,第八换热器24用作暖风芯体,可升高进入乘客舱的空气的温度;通过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切换,电池回路、电机回路、液压回路串联,将电机余热和液压***余热用于给电池加热。其中,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可采用比例三通水阀,此时,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或者第一阀件12的端口a同时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连通,第一换热部161和第二换热部162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部201和第四换热部202进行热交换。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包括第九换热器5和第五阀件9,第九换热器5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七换热部51和第八换热部52,第五阀件9具有节流功能。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具有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在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阀件8处于节流状态,第五阀件9处于节流状态,第三阀件8的进口与第五换热部210的出口连通,第三阀件8的出口第七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第五阀件9的进口与第五换热部210的出口连通,第五阀件9的出口与第七换热部51的进口连通。压缩机1、第五换热部210、第三阀件8及第七换热器3连通,压缩机1、第五换热部210、第五阀件9及第七换热部51连通;第四泵26、第六换热部220及第八换热器24连通,第五换热部210和第六换热部220进行热交换;第一泵15、电池换热装置14及第八换热部52连通,第七换热部51和第八换热部52进行热交换。其中,第三阀件8、第五阀件9可以对制冷剂进行节流,可选的,第三阀件8、第五阀件9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第六换热器2中制冷剂用于释放热量,第八换热器24用作暖风芯体,可升高进入乘客舱的空气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热管理***的制冷剂***还包括第五阀件9、第七换热部51,制冷剂***的各部件与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路或阀件间接连接,也可以集成后为一体结构。在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顺序为压缩机1的出口、第五换热部210、第三阀件8、第七换热器3、压缩机1的进口,以及压缩机1的出口、第五换热部210、第五阀件9、第七换热部51、压缩机1的进口。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仅乘客舱有采暖需求,且电池、电机、液压***余热较为充足时,热管理***处于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电池、电机、液压***的余热可回收用于乘客舱制热。此时,乘客舱采用热泵制热,通过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切换,电池回路、电机回路、液压回路串联,三部分热量通过第九换热器5给整车舱制热,回收利用电池、电机、液压***的余热,实现节能。其中,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可采用比例三通水阀,此时,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或者第一阀件12的端口a同时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第一阀件12的端口c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连通;第一换热部161和第二换热部162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部201和第四换热部202进行热交换,第七换热部51和第八换热部52进行热交换。同时热管理***也可以通过第七换热器3从室外侧吸热,能够提升***COP。此外,当电池有采暖需求时,还可以通过降低第九换热器5前第五阀件9的开度,以减少乘客舱通过第九换热器5的吸热量。
请再次参阅图1,热管理***还包括第十换热器4和第四阀件10,第四阀件10具有节流功能,热管理***具有乘客舱单冷模式和/或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乘客舱单冷模式和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第四阀件10处于节流状态,第四阀件10的进口与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连通,第四阀件10的出口与第十换热器4的进口连通,压缩机1、第五换热部210、第七换热器3、第四阀件10及第十换热器4连通;第十换热器4中制冷剂用于吸收热量,可降低进入乘客舱的空气的温度。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第五阀件9处于节流状态,第五阀件9的进口与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连通,第五阀件9的出口与第七换热部51的进口连通,压缩机1、第五换热部210、第七换热器3、第五阀件9及第七换热部51连通。第九换热器5中制冷剂用于吸收热量,可降低进入乘客舱的空气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热管理***的制冷剂***还包括第十换热器4和第四阀件10,制冷剂***的各部件与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路或阀件间接连接,也可以集成后为一体结构。在乘客舱单冷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顺序为压缩机1的出口、第五换热部210、第七换热器3、第三阀件8、第四阀件10、第十换热器4、压缩机1的进口。在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顺序为压缩机1的出口、第五换热部210、第七换热器3、第三阀件8、第四阀件10、第十换热器4、压缩机1的进口,以及压缩机1的出口、第五换热部210、第七换热器3、第三阀件8、第五阀件9、第七换热部51、压缩机1的进口。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乘客舱有冷却需求、电池、电机、液压***有散热需求时,热管理***处于乘客舱单冷模式,且电池、电机、液压***处于散热状态。其中,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可采用比例三通水阀,此时,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f连通,电池回路、液压回路与电机回路单独循环,通过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散热,而不用冷媒***进行冷却,能够节省整车电能。其中,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采用风冷散热,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均为风冷换热器,用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请参阅图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乘客舱、电池均有冷却需求,并且电机、液压***需要散热时,热管理******处于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此时,乘客舱制冷,电池通过冷媒***进行冷却,电机、液压***处于散热状态,第七换热部51和第八换热部52进行热交换,用于冷却电池,并且可利用第三换热器11对电池进行风冷散热。通过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的切换,使电池回路与电机回路、液压回路不发生热交换;其中,第一阀件12、第二阀件13可采用比例三通水阀,此时,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第一阀件12的端口b连通;第二阀件13的端口d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f连通。液压回路与电机回路可单独循环,分别通过第四换热器17、第五换热器21进行风冷散热。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机也有冷却需求时,还可通过第二阀件13控制部分冷却液通过第二换热器20与电机回路进行换热为电机降温。此时,第二阀件13的端口d同时与第二阀件13的端口e/第二阀件13的端口f连通。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还包括第六阀件7,第六阀件7具有第一端口71、第二端口72、第三端口73和第四端口74,第六阀件7通过阀芯切换其四个端口的连通状态,第一端口71与压缩机1的进口连通,第三端口73与压缩机1的出口连通,第二端口72与第七换热器3连通,第四端口74与第三阀件8的进口以及第五阀件9的进口连通;
请参阅图4、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以及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阀件8处于节流状态,第三端口73与第四端口74连通,第四端口74与第七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与第二端口72连通,第二端口72与第一端口71连通。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下,第五阀件9处于节流状态,第四端口74与第七换热部51连通。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乘客舱单冷模式和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第三端口73与第二端口72连通,第二端口72与第二-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与第十换热器4的进口连通。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与第七换热部51的进口连通。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制冷剂***还包括气液分离装置6,气液分离装置6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进口连通,气液分离装置6的进口能够与第七换热器3、第十换热器4、第九换热器5的出口连通。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6包括相互独立的气液分离器和中间换热器,通过管路分别与其他部件连接,气液分离器和中间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申请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热管理***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当压缩机1开启时,第六换热器2可用作冷凝器,在第六换热器2中制冷剂用于释放热量,第八换热器24用作暖风芯体,可升高进入乘客舱的空气的温度;第十换热器4用作蒸发器,在第十换热器4中制冷剂用于吸收热量,可降低进入乘客舱的空气的温度。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换热装置14用于对电池进行热管理。可选的,电池换热装置14可以是与电池为一体结构的集成部件,也可以是独立的部件然后与电池装配在一起。电机换热装置22用于对电机进行热管理。可选的,电机换热装置22可以是与电机为一体结构的集成部件,也可以是独立的部件然后与电机装配在一起。液压***散热装置18用于对液压***进行热管理。可选的,液压***散热装置18可以是与液压***为一体结构的集成部件,也可以是独立的部件然后与液压***装配在一起。
本申请中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管路连接,两个部件之间可以仅设有管路,也可以两者之间除管路外还设有阀装置或其他部件。同样的,本申请中两个部件之间的“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通过管路实现连通,两个部件之间可以仅设有管路连通,也可以两者之间还设有阀装置或其他部件后连通。
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的各个模式之间相互独立,均可以开机直接运行,各个模式的运行没有先后顺序,上述描述中涉及递进关系的描述仅为了便于理解,不应理解为两种模式运行有先后顺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换热装置(14)、第一泵(15)、第一换热器(16)、液压***散热装置(18)和第二泵(19),所述第一换热器(16)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换热部(161)和第二换热部(162);
所述热管理***在某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泵(15)、所述电池换热装置(14)及所述第一换热部(161)连通,所述第二泵(19)、所述液压***散热装置(18)及所述第二换热部(162)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16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162)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一阀件(12),所述第一阀件(12)包括端口a、端口b以及端口c,所述第一泵(15)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阀件(12)的端口a连通,所述第一泵(15)的进口与所述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所述第一阀件(12)端口c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所述第一阀件(12)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件(12)的端口a与所述第一阀件(12)的端口b和所述第一阀件(12)的端口c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二换热器(20)、电机换热装置(22)和第三泵(23),所述第二换热器(20)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换热部(201)和第四换热部(202);
所述热管理***具有电池加热模式,在所述电池加热模式下,所述第三泵(23)、所述电机换热装置(22)及所述第四换热部(202)连通,所述第一泵(15)、所述电池换热装置(14)及所述第三换热部(201)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201)和所述第四换热部(202)进行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二阀件(13),所述第二阀件(13)包括端口d、端口e和端口f,所述第一泵(15)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件(13)的端口d连通,所述第一泵(15)的进口与所述第二阀件(13)的端口e和所述第二阀件(13)端口f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所述第二阀件(13)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阀件(13)的端口d能够与所述第二阀件(13)的端口e和所述第二阀件(13)的端口f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20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阀件(13)的端口e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20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泵(15)的进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其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三换热器(11),所述第三换热器(11)用于与大气环境换热,所述第三换热器(11)、所述电池换热装置(14)及所述第一泵(15)连通;
和/或,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四换热器(17),所述第四换热器(17)用于与大气环境换热,所述第二泵(19)、所述液压***散热装置(18)、所述第二换热部(162)及所述第四换热器(17)连通,所述第二泵(19)为油泵;
和/或,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五换热器(21),所述第五换热器(21)用于与大气环境换热,所述第三泵(23)、所述电机换热装置(22)、所述第四换热部(202)及所述第五换热器(2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压缩机(1)、第六换热器(2)、第七换热器(3)、第三阀件(8)、第八换热器(24)和第四泵(26),所述第六换热器(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五换热部(210)和第六换热部(220),所述第三阀件(8)具有节流功能,所述第七换热器(3)用于与大气环境换热;
所述热管理***具有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三阀件(8)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三阀件(8)的进口与所述第五换热部(21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阀件(8)的出口所述第七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五换热部(210)、所述第三阀件(8)及第七换热器(3)连通,所述第四泵(26)、所述第六换热部(220)及所述第八换热器(24)连通,所述第五换热部(210)和所述第六换热部(220)进行热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加热器(25),所述热管理***还具有第二乘客舱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二乘客舱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四泵(26)、所述第六换热部(220)、所述加热器(25)及所述第八换热器(24)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九换热器(5)和第五阀件(9),所述第九换热器(5)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七换热部(51)和第八换热部(52),所述第五阀件(9)具有节流功能;
所述热管理***具有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在所述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三阀件(8)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五阀件(9)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三阀件(8)的进口与所述第五换热部(21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阀件(8)的出口所述第七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五阀件(9)的进口与所述第五换热部(21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五阀件(9)的出口与所述第七换热部(51)的进口连通;
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五换热部(210)、所述第三阀件(8)及第七换热器(3)连通,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五换热部(210)、所述第五阀件(9)及所述第七换热部(51)连通;所述第四泵(26)、所述第六换热部(220)及所述第八换热器(24)连通,所述第五换热部(210)和所述第六换热部(220)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泵(15)、所述电池换热装置(14)及所述第八换热部(52)连通,所述第七换热部(51)和所述第八换热部(52)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十换热器(4)和第四阀件(10),所述第四阀件(10)具有节流功能,所述热管理***具有乘客舱单冷模式和/或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
在所述乘客舱单冷模式和所述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四阀件(10)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四阀件(10)的进口与所述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阀件(10)的出口与所述第十换热器(4)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五换热部(210)、第七换热器(3)、所述第四阀件(10)及所述第十换热器(4)连通;
在所述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五阀件(9)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五阀件(9)的进口与所述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五阀件(9)的出口与所述第七换热部(51)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五换热部(210)、第七换热器(3)、所述第五阀件(9)及所述第七换热部(5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还包括第六阀件(7),所述第六阀件(7)具有第一端口(71)、第二端口(72)、第三端口(73)和第四端口(74),所述第六阀件(7)通过阀芯切换其四个端口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一端口(71)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73)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72)与第七换热器(3)连通,所述第四端口(74)与所述第三阀件(8)的进口以及所述第五阀件(9)的进口连通;
在所述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以及所述第一乘客舱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三阀件(8)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三端口(73)与所述第四端口(74)连通,所述第四端口(74)与所述第七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端口(72)连通,所述第二端口(72)与所述第一端口(71)连通;
和/或,在所述乘客舱混合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五阀件(9)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四端口(74)与所述第七换热部(51)连通;
和/或,在所述乘客舱单冷模式和所述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三端口(73)与所述第二端口(72)连通,所述第二端口(72)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与所述第十换热器(4)的进口连通;
和/或,在所述乘客舱及电池混合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七换热器(3)的出口与所述第七换热部(51)的进口连通。
CN202311714705.5A 2023-12-13 2023-12-13 热管理*** Pending CN118163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4705.5A CN118163563A (zh) 2023-12-13 2023-12-13 热管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4705.5A CN118163563A (zh) 2023-12-13 2023-12-13 热管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63563A true CN118163563A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4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4705.5A Pending CN118163563A (zh) 2023-12-13 2023-12-13 热管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635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1773B (zh)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WO2020108532A1 (zh)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1231620B (zh)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1231655B (zh)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1251800A (zh) 车辆热管理***及车辆
CN112498046B (zh) 热管理***
CN111231772B (zh)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EP3666565B1 (e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1231617A (zh)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3580871A (zh) 车辆及其热管理***
CN113580872A (zh) 车辆及其热管理***
CN218400117U (zh) 车辆热管理***及车辆
CN115320326A (zh) 热管理***
CN115284827A (zh) 一种车辆的热管理***和车辆
CN11101658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及电动汽车
CN113895205A (zh) 一种带余热回收的经济型热泵***
CN111845244B (zh) 热综合管理***
CN118163563A (zh) 热管理***
CN219821157U (zh) 热管理***
CN218519497U (zh) 汽车热管理空调***、电动汽车
CN218400116U (zh) 车辆热管理***及车辆
CN220929524U (zh) 一种传统能源商用车热管理***及车辆
CN111231771B (zh)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218287365U (zh) 车辆热管理***和车辆
CN216139775U (zh) 电动车及其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