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9392A - 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 Google Patents

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59392A
CN118159392A CN202280072485.8A CN202280072485A CN118159392A CN 118159392 A CN118159392 A CN 118159392A CN 202280072485 A CN202280072485 A CN 202280072485A CN 118159392 A CN118159392 A CN 118159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lamp
lever
clamp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24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祥博
大庭直之
大原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dogawa Hu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dogawa Hu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dogawa Hu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dogawa Hu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59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9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金属污染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本发明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10)是使突出设置有凸缘部(73)的管道(70、70)相对,并使从轴向外侧嵌入一方的管道的凸缘部的第1夹持部(21)、与从轴向外侧嵌入另一方的管道的凸缘部的第2夹持部(31)接近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所述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通过组合金属材料制的部件(20、30、40、50)而构成,所述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涂层。

Description

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带接头的管道彼此连接时使用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等电子领域、医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等中制造、清洗、组装等的各种装置中,在原料用流体、清洗用流体、燃料用流体等的供给、输送中使用氟树脂制的管道。
作为这些管道,提出在前端设置有接头的带接头管道。带接头管道使环状的密封部件介于接头的凸缘之间而连接,通过夹子从外周夹入凸缘而维持连结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接头在后方具有圆环状的凸缘部,在将管道彼此连接时,通过使用夹持夹具来夹持凸缘部,并朝向密封部件进行按压而使管道彼此密合于密封部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由支点可转动地支承的上下一对的支承部件的前端从轴向外侧夹持凸缘部的夹持夹具。在该夹持夹具中,具备下侧支承部件前端被支承,从上侧按压上侧支承部件的杆。该杆通过按压部件、具体而言通过按压辊来按压上侧支承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90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半导体等的制造、清洗、组装等领域中,需要防止原料流体等或者其构成部件的金属污染。
夹持夹具需要以较强的力夹持管道的凸缘部,因此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然而,专利文献1的夹持夹具在杆的按压部件按压上侧支承部件时,按压部件与上侧支承部件产生摩擦。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微细的金属粉而造成金属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金属污染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是使突出设置有凸缘部的管道相对,并使从轴向外侧嵌入一方的管道的凸缘部的第1夹持部、与从轴向外侧嵌入另一方的管道的凸缘部的第2夹持部接近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所述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通过组合金属材料制的部件而构成,
所述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涂层。
所述树脂涂层所使用的树脂能够是从由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以及聚丙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树脂。
能够例举所述部件包括以下部件的构成:
第1部件,在前端形成有所述第1夹持部,在基端具有枢转支承部;
第2部件,在前端形成有所述第2夹持部,基端枢转支承于所述枢转支承部;
支承部件,从所述第1部件贯通所述第2部件而延伸,在前端形成有支承部;
杆部件,前端枢转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部,在基端形成有杆握持部;
连杆部件,配置于比所述支承部件更靠所述枢转支承部侧的位置,将所述第2部件与所述杆部件连接。
上述部件能够进一步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第1夹持部与所述第2夹持部分离的方向对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施力。
期望的是所述施力部件为非金属材料。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对金属材料制的部件进行树脂涂层,因此能够防止用户(施工者)的手套等的金属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的打开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2是打开状态的夹持夹具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打开状态的夹持夹具的立体图。
图4是拆卸了杆部件的夹持夹具的立体图。
图5是拆卸了第2部件的夹持夹具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2的线A-A的剖视图。
图7是打开状态的夹持夹具的(a)主视图、(b)后视图。
图8是闭合状态的夹持夹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10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将图1的纸面右侧称为基端或前,将左侧称为前端或后,此外,将纸面上侧称为上,将下侧称为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10是在将带接头管道70、70彼此连结时使用的夹具。各管道70具有接头71,该接头71在前端设置有凸缘72,在从凸缘72稍微后退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圆环状的凸缘部73。管道70、70彼此通过在凸缘72、72之间夹着圆环状的密封部件74而对置,使用夹持夹具10将凸缘部73、73彼此拉近而进行夹持和按压,从而使凸缘72、72与密封部件74密合而连结。根据需要,能够在连结部分安装圆环状的夹子(未图示)。另外,管道70不限于直管,也可以是分支管,还可以是具备阀或流量计或者从各种流体设备延伸出的管道。
管道70或接头71、密封部件74在半导体等电子领域、医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等中制造、清洗、组装等的各种装置中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采用氟树脂材料等热熔融性、耐腐蚀性优异的材料。作为这种氟树脂材料,优选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除此之外,能够例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三元共聚物等。另外,管道70、接头71以及密封部件74的材料或特性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夹持夹具10的特征在于对主要部件进行了树脂涂层。如图1、图2所示,能够例示夹持夹具10自身是包括第1部件20、第2部件30、杆部件40以及连杆部件50(图1)作为主要部件的构成。第1部件20与第2部件30通过枢转支承轴27连接,第1部件20与杆部件40通过支承轴26连接,进而,第2部件30与连杆部件50、杆部件40与连杆部件50分别通过连杆轴51、52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夹具10包括复原用的施力部件28。当然,夹持夹具10的构成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各种构成。
第1部件20、第2部件30、杆部件40、连杆部件50要求具备规定的强度和刚性,此外,为了使其即使长期使用也不生锈,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此外,作为轴部件的枢转支承轴27、支承轴26、连杆轴51、52也能够由金属材料制成。施力部件28如后述那样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对上述各部件中的至少包括第1部件20、第2部件30、杆部件40、连杆部件50的部件实施树脂涂层。树脂涂层优选对各部件的整个面实施。通过实施树脂涂层,能够防止金属面的露出,在用户进行管道70、70的连结施工时,能够适当地防止手套等的金属污染,此外,能够防止因部件彼此的滑动接触而产生金属粉并飞散等引起的金属污染。
用于树脂涂层的树脂能够例示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丙烯(PP)。也能够采用其他树脂。
树脂涂层以优选为20μm~100μm、更优选为30μm~70μm的厚度形成于部件的表面。例如,树脂涂层能够通过将部件浸渍于树脂、对部件喷涂、涂布树脂等而形成。
期望的是树脂涂层实施于各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实施于用户能够接触的位置或各部件彼此滑动接触的位置。通过在用户能够接触的位置实施树脂涂层,能够防止手套等的金属污染。此外,通过在各部件彼此滑动接触的位置实施树脂涂层,能够防止因部件彼此的滑动接触而产生的金属粉引起的金属污染。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部件20、第2部件30、杆部件40、连杆部件50的整个面实施厚度50μm的聚丙烯涂层。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详述。
图1至图7所示的夹持夹具10是示出夹持夹具10的前端的夹持部21、31分离的打开状态的图,图8是示出夹持部21、31接近的闭合状态的图。
第1部件20在前端设置有供管道70(图1)嵌入并按压凸缘部73的第1夹持部21,在基端具备供用户握持的第1握持部23。第1夹持部21如图2等所示地在前端侧形成有与管道70嵌合的大致U字状的第1夹持槽2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1夹持部21和第1握持部23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板24连接。第1夹持部21安装于第1板24的前端。此外,第1板24的基端具有比前端更向上偏移的台阶部,在该台阶部部分以与第1夹持部21具有高低差的方式安装有第1握持部23。第1夹持部21与第1握持部23的高低差优选设为用户的手指能够***的程度。
在第1板24的基端侧安装有枢转支承轴27,构成与第2部件30的枢转支承部。此外,在第1板24的基端侧,向上突出设置有作为支承部件的支承杆25,支承杆25的前端贯通第2部件30,在前端安装有作为支承部的支承轴26。支承杆25优选设置在第1部件20的前端侧,期望是设置在比第1部件20的中央更靠前端的位置,更期望是设置在从第1部件20的前端开始到1/3左右的位置。
在第1板24的上表面,在比支承杆25更靠基端侧的位置配备有施力部件28。在按下后述的第2部件30时,施力部件28以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的方式对第2部件30施力。施力部件28优选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为橡胶制。另外,施力部件28也可以是树脂制的弹簧。
此外,在第1部件20的基端形成有用于拆卸所连接的管道70、70的夹子等的爪片29。
第2部件30具备:第2板33,其在前端形成有第2夹持部31;侧板35,其从第2板33的两侧向下方延伸;内板36,其形成于第2板33的背面。
第2夹持部31与第1夹持部21同样,在前端侧形成有与管道70嵌合的大致U字状的第2夹持槽32。
此外,如图4所示,在第2板33开设有供第1板24的支承杆25以及后述的连杆部件50具有余量地插通的插通孔34。插通孔34是前后较长的贯通孔,在前侧供支承杆25插通,在后侧供连杆部件50插通。
侧板35具有安装枢转支承轴27、第2连杆轴51的功能,并且具有防止第1部件20与第2部件30之间夹入异物的防护功能。
侧板35的基端枢转支承于安装于第1部件20的枢转支承轴27,第2部件30能够相对于第1部件20摆动。此外,如图4所示,在侧板35,在插通孔34的下方基端侧安装有第2连杆轴51。在第2连杆轴51枢转支承有连杆部件50的下端。在将第2部件30安装于第1部件20时,第2连杆轴51配置于比支承杆25更靠后方且第2连杆轴51以及连杆部件50不与支承杆25发生干扰的位置。
此外,如图8所示,内板36与施力部件28的上表面抵接而对第2部件30向上施力。
第2部件30通过接下来说明的杆部件40的摆动,能够从如图1及图6所示的第2夹持部31倾斜约3°~10°的状态起,摆动到如图8所示的成为大致水平的状态。
杆部件40在基端具有供用户握持的杆握持部41。此外,在前端侧具有沿垂直方向竖立设置的一对辅助板42。辅助板42如图6所示地枢转支承于上述的支承杆25的支承轴26,使杆部件40能够在第1部件20的上侧摆动。
此外,在杆部件40安装有杆侧连杆轴52。杆侧连杆轴52配备在比支承轴26更靠后方的位置,枢转支承有连杆部件50的上端。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杆部件40能够从如图1及图6所示的基端侧相对于第1部件20向上倾斜约20°~30°的状态起,摆动到如图8所示的与第1部件20大致平行的状态。
如图1、图6以及图8所示,杆部件40构成为包括打开状态、闭合状态以及摆动中,辅助板42不与第2部件30直接抵接、滑动接触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由杆部件40与第2部件30的摩擦引起的金属粉的产生等金属污染。
连杆部件50如图6及图8所示地将上述的第2部件30与杆部件40连接。具体而言,连杆部件50的下端枢转支承于第2部件30的第2连杆轴51,上端枢转支承于杆部件40的杆侧连杆轴52。
相对于以支承轴26为中心摆动的杆部件40,连杆部件50和连杆轴51、52形成为在将杆部件40从图6的打开状态向图8所示的闭合状态按压时,连杆部件50以向下方按压第2部件30的方式摆动的位置、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开状态下,第2部件30倾斜3°~10°,通过从杆部件40倾斜20°~30°的状态压入到杆部件40成为大致水平为止,第2部件30也随之摆动而成为大致水平。
上述构成的夹持夹具10在作为初始状态的打开状态下,第2部件30被施力部件28上推,如图6所示,夹持部21、31彼此的间隔拉开。从该状态起,如果用户握持第1握持部23和杆握持部41,则杆部件40的基端以前端的支承轴26为中心向下移动(图1中箭头标记)。然后,连杆部件50通过杆部件40向下移动。通过连杆部件50的下方移动,第2部件30在由内板36使施力部件28压缩的同时,前端的第2夹持部31以支承轴26为中心向下摆动。其结果为,夹持部21、31接近,夹持夹具10达到图8所示的闭合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从闭合状态放开握持而解除握力,则夹持夹具10通过施力部件28的复原力而将第2部件30向上推起,恢复到图1及图6等所示的打开状态。
本发明的夹持夹具10对第1部件20、第2部件30、杆部件40以及连杆部件50实施树脂涂层。因此,在用户进行管道70、70的连结施工时,能够适当地防止手套等被金属污染。
此外,在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转移、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期间,第2部件30与杆部件40不直接抵接、不滑动接触。因此,也能够防止因它们摩擦而产生的金属粉引起的金属污染。
本发明的夹持夹具10能够以较小的握力在夹持部21、31之间产生较大的夹持力。具体而言,在使夹持夹具10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转移时,如图6及图8所示,杆部件40构成以支承轴26为支点a1、以用户握持的杆握持部41为力点a2、以杆侧连杆轴52为作用点a3的杠杆。由于采用支点a1与力点a2的距离比支点a1与作用点a3的距离长,因此能够以较小的握力将作用点a3向下压入。
此外,第2部件30构成以枢转支承轴27为支点b1、以第2连杆轴51为力点b2、以第2夹持部31为作用点b3的杠杆。由于采用支点b1与力点b2的距离比支点b1与作用点b3的距离长,因此能够将作用于力点b2的力、即从杆部件40的作用点a3由连杆部件50施加的力放大并作用于作用点b3。
并且,通过这些杆部件40和第2部件30的2个杠杆的组合,能够以较小的握力使第2夹持部31向下移动,使较强的夹持力作用于夹持部21、31之间。
对使用上述夹持夹具10的管道70、70的连结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及图6所示,对于打开状态的夹持夹具10,在夹持部21、31之间预先在一方的管道70的凸缘72安装密封部件74,将另一方的管道70的凸缘72推压于密封部件74。图1及图6示出上侧的管道70未完全与密封部件74密合的状态。
然后,使打开状态的夹持夹具10接近该状态的管道70、70,将第1夹持槽22和第2夹持槽32从凸缘部73、73的轴向外侧嵌入管道70、70。
接着,通过用户握持第1握持部23和杆部件40,从而杆部件40作为杠杆发挥功能,通过向力点a2的压入力而以作为支点a1的支承轴26为中心摆动,基端接近第1部件20。由此,作为作用点a3的杆侧连杆轴52向下方移动,将连杆部件50向下压入。
通过连杆部件50的下方移动,第2部件30作为以枢转支承轴27为支点b1、以第2连杆轴51为力点b2的杠杆发挥功能。并且,第2部件30的前端的第2夹持部31以枢转支承轴27为中心向下摆动,作为对夹在夹持部21、31之间的凸缘部73的作用点b3发挥功能并接近第1夹持部21。其结果是,如图8所示,第1夹持部21和第2夹持部31使紧固力作用于将管道70、70的凸缘部73、73拉近的方向,按压两凸缘部73、73。然后,凸缘72、72受到按压力而与密封部件74密合,从而能够将管道70、70彼此连结。
本发明的夹持夹具10能够在维持夹持部21、31大致平行的状态下按压凸缘部73、73。因此,能够使凸缘72不倾斜地密合于密封部件74,能够提高密封性。另外,在凸缘72、72与密封部件74密合的状态下,以夹入凸缘72、72的方式另行安装夹子,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它们的密合状态。
在将管道70、70彼此连结之后,用户放开握持,解除握力。由此,通过施力部件28的复原力,第2部件30、连杆部件50以及杆部件40恢复到图1以及图6所示的打开状态。之后,从管道70、70拆卸夹持夹具10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夹具10,通过采用上述构成,能够利用较大的紧固力拉近凸缘部73、73,能够进行无泄漏的管道70、70彼此的连结。
上述说明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并不应该理解为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或者对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此外,本发明的各部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图示的各部件的构成、形状、角度等是一例,应理解为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此外,管道70也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只要是具有凸缘部73的结构或具有与其类似的结构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0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20第1部件
21第1夹持部
26支承轴(支承部)
27枢转支承轴(枢转支承部)
30第2部件
31第2夹持部
40杆部件
50连杆部件
51第2连杆轴
52杆侧连杆轴
70带接头管道
71接头
73凸缘部。

Claims (5)

1.一种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是使突出设置有凸缘部的管道相对,并使从轴向外侧嵌入一方的管道的凸缘部的第1夹持部、与从轴向外侧嵌入另一方的管道的凸缘部的第2夹持部接近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通过组合金属材料制的部件而构成,
所述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涂层所使用的树脂是从由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以及聚丙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包括:
第1部件,在前端形成有所述第1夹持部,在基端具有枢转支承部;
第2部件,在前端形成有所述第2夹持部,基端枢转支承于所述枢转支承部;
支承部件,从所述第1部件贯通所述第2部件而延伸,在前端形成有支承部;
杆部件,前端枢转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部,在基端形成有杆握持部;
连杆部件,配置于比所述支承部件更靠所述枢转支承部侧的位置,将所述第2部件与所述杆部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还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第1夹持部与所述第2夹持部分离的方向对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施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为非金属材料。
CN202280072485.8A 2021-11-10 2022-09-22 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Pending CN1181593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3402 2021-1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9392A true CN118159392A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5859B (zh) 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EP1840439B1 (en) Clamping device
KR102015611B1 (ko) 배관 연결용 센터링 유닛
US8434793B2 (en) Coated seals
CN118159392A (zh) 管道连接用夹持夹具
NO20062577L (no) Armatur for metallror og rorledninger
WO2023084929A1 (ja) 配管接続用挟持治具
US11951598B2 (en) Tool for disassembling connectors
CN1319167A (zh) 具有可伸缩元件的塑料阀
WO2023286405A1 (ja) 配管接続用挟持治具
JP2023021572A (ja) 配管接続用挟持治具
JP2008267428A (ja) シール接続部の連結構造、流体機器ユニット及び圧入治具
KR20220146518A (ko) 비금속 유체 커플링
KR20210066522A (ko) 관 이음 장치
JP2019157928A (ja) 管継手
JPS605172Y2 (ja) 管継手
FR2766899A1 (fr)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etanche entre au moins deux conduits
JPH11218275A (ja) 継手を構成する耐熱樹脂本体と金属継手体との結合装置
JP2605309Y2 (ja) 管継手
US813437A (en) Pipe-coupling.
JP2021148257A (ja) 配管接続部材及び配管継手構造
KR101497063B1 (ko) 도금랙 장치
JP2019168041A (ja) 配管封止具とそれを用いたボンベ用配管封止アセンブリ
JPH06337236A (ja) 内燃機関試験装置の排気管接続装置
JP2020085202A (ja) 配管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