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8088A -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8088A
CN118138088A CN202211530929.6A CN202211530929A CN118138088A CN 118138088 A CN118138088 A CN 118138088A CN 202211530929 A CN202211530929 A CN 202211530929A CN 118138088 A CN118138088 A CN 118138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time domain
domain units
reference signal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309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松岩
刘礼福
陈宏智
孙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309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808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35116 priority patent/WO202411468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8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80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应用于AI与无线网络结合的场景,尤其是用于波束管理的AI模型与无线网络结合的场景。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占多个符号;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多个测量结果;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该多个测量结果中的全部或部分测量结果,该全部或部分测量结果用于AI模型的训练。这样,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采集到多个训练数据,即基于一个时隙内收到的多个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从而可以基于该多个训练数据进行AI模型的训练。

Description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中使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模型时,AI模型的训练数据如何收集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以波束管理为例,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建立和维护一组合适的波束对。对于下行传输来说,网络侧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射波束,终端侧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接收波束,联合起来形成一组波束对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无线连接,上述进行波束选择的过程也可称为服务波束选择。目前,波束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参考信号和对应的波束测量来完成的。当AI模型用于波束管理中,如用于波束的选择中,那么需要收集一些训练数据,进而选择出合适的波束。基于当前训练数据获取的方式所获取的训练数据的准确性不够高,亟需一种更优的训练数据的获取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以期通过在多个时域单元(如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参考信号,进而可以得到参考信号的多个测量结果,并上报该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可作为AI模型的训练数据。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该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如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是通信设备中的组成部件(如芯片或电路),对此不予限制。下面以第一通信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X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包括所述m个测量结果,所述m个测量结果用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训练,m为大于1且小于X或等于X的整数。
可选地,X大于4。这样,参考信号在一个大的时域单元(即第一时域单元)内可以占4个以上的小的时域单元(即第二时域单元),从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如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接收到4个以上的参考信号,进而可以得到该4个以上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可选地,m大于4。这样,相当于有4个以上的测量结果可用于AI模型的训练,进而可以实现基于较多数量的测量结果进行AI模型的训练。相比于现有的基于一个测量结果或4个以下的测量结果进行AI模型的训练,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实现获取大量的训练数据,进而基于大量的训练数据进行AI模型的训练,提高AI模型的性能。
可选地,假设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M个测量结果(M为小于或等于X的整数),那么m个测量结果为以下任一项: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中的任意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中的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以测量结果为RSRP为例,M个测量结果中的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例如可以是较大的m个RSRP;或者也可以包括较大的m’个RSRP以及较小的m”个RSRP,m’和m”为大于0或等于0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且m’+m”=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多个第二时域单元,这样,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在第一时域单元内接收到的多个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多个测量结果,进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上报该多个测量结果或该多个测量结果中的部分测量结果,用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AI模型的训练。这样,可以使得第二通信装置获取到第一通信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即一个时域单元内的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上)采集到的AI模型的训练数据(即m个测量结果),进而进行AI模型的训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m个测量结果;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m个测量结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触发,确定是否按照上报m个测量结果的上报模式进行上报,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具体的上报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m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二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侧接收到的。
一示例,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指示m。基于该示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第二通信装置的指示确定m,即上报的测量结果的个数。
另一示例,m是预定义的。基于该示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自身确定m,即上报的测量结果的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m个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三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侧接收到的。
一示例,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上报m个测量结果。基于该示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第二通信装置的指示确定m个测量结果,即上报哪些测量结果。
另一示例,m个测量结果是预定义的,如预定义的任意的m个测量结果,又如预定义的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又如预定义的全部的测量结果。基于该示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自身确定m个测量结果,即上报哪些测量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间隔为T1个第二时域单元,T1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或者,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组第二时域单元间隔为T2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每组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且每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连续,T2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和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时域上的单元,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时域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或迷你时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为至少两比特的比特位图;或者,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数、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或、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结束位置。
可选地,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上述多项信息中的部分信息,那么对于该多项信息中的其他信息,可以是默认的,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这样,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以及默认的内容,确定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其中,所述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1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其中,所述X1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五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侧接收到。
示例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X1,或者第五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按照X1比特上报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时,可以按照X1比特对各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方案简单易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其中,所述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2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中的m1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并采用X3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中的m2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m1和m2均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且m1+m2=m,其中,所述X2和/或X3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六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侧接收到。
示例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X2和/或X3,或者第六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按照X2比特上报m1个测量结果和/或按照X3比特上报m2个测量结果。举例来说,若第六指示信息指示X2或X3,则X2和X3可以是具有关联关系的,这样,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六指示信息指示的X2或X3,以及X2和X3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出另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每个第二时域单元对应一个波束方向,且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对应的波束方向不同。
可选地,参考信号在各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波束方向均不同。这样,可以实现空域多个角度的快速波束遍历,有利于提升训练数据收集速度。
可选地,若X个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则参考信号在该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各组第二时域单元上的波束方向均不同。这样,可以实现空域多个角度的快速波束遍历,有利于提升训练数据收集速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若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上发送参考信号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该参考信号在各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波束都不同或部分不同,进而可以实现空域多个角度的快速波束遍历,有利于提升训练数据收集速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AI模型为用于波束管理的AI模型。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AI模型为用于波束管理的AI模型,这样可以实现在波束管理中,利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案收集用于波束管理的AI模型的训练数据,进而选择出合适的波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一个频域单元;或者,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所述多个频域单元中相邻两个频域单元间隔为T3个频域单元,T3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或者,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所述多个频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频域单元,所述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相邻两组频域单元间隔为T4个时域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的每组频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单元,且每组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频域单元连续,T4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为至少两比特的比特位图,或者,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单元的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样pattern。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七指示信息的N个取值与N个pattern具有对应关系,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的取值,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pattern。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该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是通信设备中的组成部件(如芯片或电路),对此不予限制。下面以第二通信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X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参考信号的m个测量结果,所述m个测量结果用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训练,m为大于1且小于X或等于X的整数。
可选地,X大于4。
可选地,m大于4。
可选地,假设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M个测量结果(M为小于或等于X的整数),那么m个测量结果为以下任一项: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中的任意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中的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以测量结果为RSRP为例,M个测量结果中的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例如可以是较大的m个RSRP;或者也可以包括较大的m’个RSRP以及较小的m”个RSRP,m’和m”为大于0或等于0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且m’+m”=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多个第二时域单元,这样,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在第一时域单元内接收到的多个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多个测量结果,进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上报该多个测量结果或该多个测量结果中的部分测量结果,用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AI模型的训练。第二通信装置获取到第一通信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即一个时域单元内的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上)采集到的AI模型的训练数据(即m个测量结果)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AI模型的训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m个测量结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m。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m个测量结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间隔为T1个第二时域单元,T1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或者,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组第二时域单元间隔为T2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每组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且每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连续,T2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或迷你时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为至少两比特的比特位图;或者,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数、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或、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结束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参考信号的m个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其中,所述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1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其中,所述X1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五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参考信号的m个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其中,所述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2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中的m1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并采用X3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中的m2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m1和m2均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且m1+m2=m,其中,所述X2和/或X3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六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每个第二时域单元对应一个波束方向,且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对应的波束方向不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AI模型为用于波束管理的AI模型。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一个频域单元;或者,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所述多个频域单元中相邻两个频域单元间隔为T3个频域单元,T3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或者,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所述多个频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频域单元,所述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相邻两组频域单元间隔为T4个时域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的每组频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单元,且每组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频域单元连续,T4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为至少两比特的比特位图,或者,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单元的索引。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样pattern。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七指示信息的N个取值与N个pattern具有对应关系,N为大于1的整数。
关于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的单元和/或模块,如处理单元和/或通信单元。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或者也可以为第二通信装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通信设备。当该装置为通信设备时,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用于通信设备中的芯片、芯片***或电路。当该装置为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芯片***或电路时,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芯片***或电路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或者也可以为第二通信装置。
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电路。
可选的,该装置包括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通信设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用于通信设备中的芯片、芯片***或电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提供的方法。
对于处理器所涉及的发送和获取/接收等操作,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可以理解为处理器输出和输入等操作,也可以理解为由射频电路和天线所进行的发送和接收操作,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与通信接口,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包括前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和/或第二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00的示意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300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一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000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1100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12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或新无线(new radio,NR)***、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TDD)***、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卫星通信***、未来的通信***,如第六代移动通信***,或者,多种***的融合***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车到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通信***或者其它通信***。
通信***中的一个通信装置可以向另一个通信装置发送信号或从另一个通信装置接收信号。其中信号可以包括信息、信令或者数据等。其中,通信装置也可以被替换为网元、实体、网络实体、设备、通信设备、通信模块、节点、通信节点等等,本公开中以通信装置为例进行描述。例如,通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参考信号。可以理解的是,作为示例,本公开中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替换为网络设备,二者执行本公开中相应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其可用于连接人、物、机器等。终端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蜂窝通信,D2D,V2X,端到端(peerto peer,P2P),M2M,MTC,IoT,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无人机,机器人,遥感,被动传感,定位,导航与跟踪,自主交付等场景。终端设备可以是上述任一场景下的终端,如MTC终端、IoT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固定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设备或者说移动设备、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蜂窝电话(cellular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liz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handset)、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计算机、智能书、车辆、卫星、全球定位***(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设备、目标跟踪设备、飞行器(例如无人机、直升机、多直升机、四直升机、或飞机等)、船只、遥控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工业设备,或者内置于上述设备中的装置(例如,上述设备中的通信模块、调制解调器或芯片等),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为了描述方便,下文将终端设备以终端或UE为例来描述。
应理解,在某些场景下,UE还可以用于充当基站。例如,UE可以充当调度实体,其在V2X、D2D或P2P等场景中的UE之间提供侧行链路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它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如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基站可以广义的覆盖如下中的各种名称,或与如下名称进行替换,比如:节点B(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中继站、接入点、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主站、辅站、多制式无线(motor slide retainer,MSR)节点、家庭基站、网络控制器、接入节点、无线节点、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收发节点、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RRH)、中心单元(central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定位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中继节点、施主节点或类似物,或其组合。基站还可以指用于设置于前述设备或装置内的通信模块、调制解调器或芯片。基站还可以是移动交换中心以及D2D、V2X、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6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未来的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基站可以支持相同或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基站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例如,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充当移动基站,一个或多个小区可以根据该移动基站的位置移动。在其它示例中,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用作与另一基站通信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它分立器件。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不做限定。此外,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是硬件设备,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通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比如,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又或者,是包括专用或通用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的实体,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
首先简单介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如下。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包括无线接入网100。无线接入网100可以是下一代(例如6G或更高版本)无线接入网,或传统(例如5G、4G、3G或2G)无线接入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20a-120j,统称为120)可以相互连接或连接到无线接入网100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10a、110b,统称为110)。图1只是示意图,该无线通信***中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或无线回传设备等,在图1中未画出。
在实际应用中,该无线通信***可以同时包括多个网络设备(也称为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同时包括多个终端设备,不予限制。一个网络设备可以同时服务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终端设备也可以同时接入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无线通信***中包括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数量不予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术语做简单说明。
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就是让机器具有学习能力,能积累经验,解决人类通过经验可以解决的诸如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和下棋等问题。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的目标包括通过构建具有象征意义的推理或推理的计算机程序来理解智能。
2、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实现方式。机器学习可以分为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强化学习。
监督学习依据已采集到的样本值和样本标签,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学习样本值到样本标签的映射关系,并用机器学习模型来表达学到的映射关系。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过程就是学习这种映射关系的过程。例如信号检测中,含噪声的接收信号即为样本,该信号对应的真实星座点即为标签。机器学习期望通过训练学习到样本与标签之间的映射关系,即,使机器学习模型学到一种信号检测器。在训练时,通过计算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标签的误差来优化模型参数。一旦映射关系学习完成,就可以利用学到的映射关系来预测每一个新样本的样本标签。监督学习学到的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线性映射、非线性映射。根据标签的类型可将学习的任务分为分类任务和回归任务。
无监督学习依据采集到的样本值,利用算法自行发掘样本的内在模式。无监督学习中有一类算法将样本自身作为监督信号,即模型学习从样本到样本的映射关系,称为自监督学习。训练时,通过计算模型的预测值与样本本身之间的误差来优化模型参数。自监督学习可用于信号压缩及解压恢复的应用,常见的算法包括自编码器和对抗生成型网络等。
强化学习不同于监督学习,是一类通过与环境进行交互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算法。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不同,强化学习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正确的”动作标签数据,算法需要与环境进行交互,获取环境反馈的奖励信号,进而调整决策动作以获得更大的奖励信号数值。如下行功率控制中,强化学习模型根据无线网络反馈的***总吞吐率,调整各个用户的下行发送功率,进而期望获得更高的***吞吐率。强化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环境状态与最优决策动作之间的映射关系。但因为无法事先获得“正确动作”的标签,所以不能通过计算动作与“正确动作”之间的误差来优化网络。强化学习的训练是通过与环境的迭代交互而实现的。
此外,深度学习也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度学习依托上述学习算法,采用神经网络架构实现输入数据和网络输出的映射关系建立。根据通用近似定理,神经网络理论上可以逼近任意连续函数,从而使得神经网络具备学习任意映射的能力。传统通信***需要借助丰富的专家知识来设计通信模块,而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可以从大量的数据集中自动发现隐含的模式结构,建立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优于传统建模方法的性能。
深度学习算法一般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训练阶段和推理阶段。训练阶段需要依托大量的数据,让网络对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学习,因此训练数据的质量会直接影响AI算法的性能。训练完成后,深度学习算法将被用于推理阶段,通过输入数据,推理相应的输出结果。
3、AI模型:是能实现AI功能的算法或者计算机程序,AI模型表征了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说AI模型是将一定维度的输入映射到一定维度的输出的函数模型,函数模型的参数可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到。例如,f(x)=ax2+b是一个二次函数模型,它可以看做一个AI模型,a和b为该AI模型的参数,a和b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到。示例性地,本申请下文实施例中提及的AI模型不限于为神经网络、线性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贝叶斯网络、Q学习模型或者其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
AI模型设计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环节(例如,收集训练数据和/或推理数据)、模型训练环节以及模型推理环节。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推理结果应用环节。在前述数据收集环节中,数据源(data source)用于提供训练数据集和推理数据。在模型训练环节中,通过对数据源提供的训练数据(training data)进行分析或训练,得到AI模型。通过模型训练节点学习得到AI模型,相当于利用训练数据学习得到AI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模型推理环节中,使用经由模型训练环节训练后的AI模型,基于数据源提供的推理数据进行推理,得到推理结果。该环节还可以理解为:将推理数据输入到AI模型,通过AI模型得到输出,该输出即为推理结果。该推理结果可以指示:由执行对象使用(执行)的配置参数、和/或由执行对象执行的操作。在推理结果应用环节中进行推理结果的发布,例如推理结果可以由执行(actor)实体统一规划,例如执行实体可以发送推理结果给一个或多个执行对象(例如,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等)去执行。又如执行实体还可以反馈AI模型的性能给数据源,便于后续实施AI模型的更新训练。
可以理解,AI模型的实现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以是软件,或者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不予限制。软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软件模块、应用程序、或软件应用程序等。
4、训练数据集:机器学习中用于模型训练、模型验证、或模型测试的数据,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将影响到机器学习的效果。训练数据可以包括AI模型的输入,或者包括AI模型的输入和目标输出。其中,目标输出即为AI模型的输出的目标值,也可以称为输出真值、比较真值、标签或者标签样本。
5、模型训练:通过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利用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训练,使得损失函数的取值小于门限,或者使得损失函数的取值满足目标需求的过程。损失函数用于衡量模型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6、信道:或者称无线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路的一种描述。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可以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链接通道,该衔接通道称为信道。
7、小区:采用基站识别码或全球小区识别码进行标识的无线覆盖的区域。无线通信中,小区不是一个固定的空间位置概念,而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概念,表示接收到相同基站识别码的空间范围。
8、资源:数据或信息可以通过资源来承载。
在频域上,资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一个频域单元可以是一个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或者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者一个子信道(subchannel),或者一个资源池(resource pool),或者一个带宽(bandwidth),或者一个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或者一个载波(carrier),或者一个信道(channel),或者一个交错(interlace)RB等。
9、天面:即天线阵面,原理上是将若干个相同的天线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组成的天线阵列***,主要用来增强天线的方向性,提高天线的增益系数,或者为了得到所需的方向特性。
10、波束:是一种通信资源。波束在NR协议中的体现可以是空域滤波器(spatialfilter),或者称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s)。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射波束(transmission beam,Tx beam),可以称为空间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 transmit filter)或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 domain transmitparameter);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Rx beam),可以称为空间接收滤波器(spatial domain receive filter)或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domainreceive parameter)。
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NR协议中对于波束的体现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的术语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含义的可能。
此外,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具体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
作为示例,在使用低频频段或中频频段时,可以全向发送信号或者通过一个较宽的角度来发送信号;在使用高频频段时,得益于高频通信***较小的载波波长,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布置很多天线阵子构成的天线阵列,发送端以一定波束赋形权值发送信号,使发送信号形成具有空间指向性的波束,同时在接收端用天线阵列以一定波束赋形权值进行接收,可以提高信号在接收端的接收功率,对抗路径损耗。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宽波束通信,也可以通过窄波束通信。如图2(b)所示,窄波束具有类似聚光灯效应,把有限的传输能量汇聚在一个较窄的方向,从而可以大幅提升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
11、波束管理: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和维护一组合适的波束对,对于下行传输来说,网络侧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射波束,终端侧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接收波束,联合起来形成一组波束对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无线连接,上述进行波束选择的过程也可称为服务波束选择。
目前,波束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参考信号和对应的波束测量来完成的。具体来说,网络侧根据用户能力和网络资源给终端侧配置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完成后,网络侧按照配置向终端侧发送参考信号,终端侧对该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反馈给网络侧,网络侧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进行传输波束配置。
当AI模型用于波束管理中,那么需要收集大量的训练数据,也就是说,网络侧要配置大量的参考信号给终端侧进行测量。
当前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主要有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block,SSB)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两种。
其中,SSB为小区广播信号,包含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PBCH)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网络设备周期性的(如周期为20毫秒)广播SSB。SSB的功能不仅限于波束管理,SSB的功能还包括小区搜索、初始接入、时频同步、承载***广播信息等。SSB可认为是宽波束信号。如果网络侧频繁的发送SSB,终端侧频繁的测量SSB,会造成较大的测量开销,同时固定的周期会导致数据收集所需的时间较长,不利于神经网络训练数据的收集。
其中,CSI-RS为用户级信号,网络侧根据实际情况,如天线端口数和用户数等,给用户配置一组或多组CSI-RS资源。CSI-RS的功能不仅限于波束管理,CSI-RS的功能还包括信道质量测量等。CSI-RS可认为是窄波束信号。由于CSI-RS的配置受限于天线端口数和用户数等,因此CSI-RS也无法做到时域密集的配置。此外,CSI-RS资源集(ResourceSet)的配置能力受限,网络侧最多能够配置16个CSI-RSResourceSet,每个CSI-RSResourceSet最多包含64个CSI-RS,网络侧总共配置的CSI-RS资源数不超过128。当网络侧天面较大时,CSI-RS的可能波束方向将会超过当前支持的CSI-RS最大配置数,从而导致部分波束方向没有办法被测量,进而影响AI模型的性能。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方法,有益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或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指示”可以包括直接指示、间接指示、显式指示、或隐式指示。当描述某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A时,可以理解为该指示信息携带A,其可以为直接指示A,或间接指示A。其中,间接指示可以指通过该指示信息直接指示B,以及B和A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达到通过该指示信息指示A的目的。其中,B和A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预存储的,或者,通过通信装置间的配置获得的。
本申请中,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它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它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它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此外,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涉及的至少一个(项),指示一个(项)或多个(项)。多个(项),是指两个(项)或两个(项)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对象、但这些对象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对象彼此区分开。
下文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中,不作限定。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300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方法3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10,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
其中,X为大于1的整数。可选地,X大于4。
其中,第二时域单元可认为是第一时域单元内的时域单元。具体来说,第一时域单元内可包括多个第二时域单元,该X个第二时域单元可以为该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部分第二时域单元或全部第二时域单元。
一示例,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一个时隙,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一个符号,如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另一示例,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一个迷你时隙,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一个符号,如一个OFDM符号。
可以理解,第一时域单元可认为是一个大的时域单元,第二时域单元可认为是该大的时域单元中的一个小的时域单元,对于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的具体形式或具体命名,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制。
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一个第二时域单元,换句话说,在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一个参考信号。在步骤310中,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其可以替换为: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X个参考信号,该X个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关于一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所占的频域单元的数量不予限制。
作为示例,第一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组成部件,如芯片或电路;第二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组成部件,如芯片或电路。
320,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为便于描述,假设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M个测量结果。可选地,M大于4。具体来说,在步骤X310中,第一通信装置收到X个参考信号,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该X个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M个测量结果,其中,M可以小于X,也即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收到的部分参考信号进行测量进而得到M个测量结果,M小于X;或者M也可以等于X,也即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收到的全部参考信号进行测量,进而得到X个测量结果。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终端设备是对X个参考信号中的部分参考信号还是全部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不予限制。下文为便于描述,主要以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M个测量结果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参考信号的一个测量结果例如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者说RSRP测量值),或者也可以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或者说RSSI测量值)、或、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或者说SINR测量值)。
330,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包括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用于AI模型的训练。
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X或等于X的整数。可选地,m大于4。
作为示例,AI模型的训练部署在第二通信装置侧。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获取第一通信装置测量参考信号获得的训练数据(例如,参考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测量结果),并将从第一通信装置侧获取的训练数据用于AI模型的训练。
可选地,AI模型为用于波束管理的AI模型。在该场景下,AI模型的标签例如可以是m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参考信号的信息或者可以为该m个测量结果对应的m个波束的信息,示例性地,为m个波束ID。
以AI模型用于波束管理为例,在该场景下,作为示例,参考信号是专用于进行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其中,参考信号,可以是新设计的一种参考信号,如不同于现有参考信号(如CSI-RS,SSB等);或者也可以是在现有参考信号的基础上新增的一类型的参考信号,如新增一种CSI-RS,该CSI-RS专用于进行波束管理。基于此,参考信号专用于进行波束管理,这样,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发送该参考信号,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实际通信环境使得该参考信号在时域上较为密集,进而可以基于时域上较为密集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利于AI模型训练数据的收集。
可以理解,AI模型的应用场景除了波束管理,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场景,如基于AI模型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反馈或CSI预测、基于AI模型的定位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AI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予限制。
可选地,方法300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包括:响应于第一指示信息,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基于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第二通信装置的指示,确定向第二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换句话说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触发,确定向第二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
举例来说,第一通信装置的上报模式有多种,如本申请提供的上报m个测量结果的上报模式(如记为模式#1)以及其他一种或多种上报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二通信装置的指示确定采用哪种上报模式。其中,第一通信装置的上报模式可以表示第一通信装置具体上报多少个测量结果。举例来说,模式#1表示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其他一种上报模型(如记为模式#2)表示第一通信装置上报z个测量结果(z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的整数),换句话说,若上报模式为模式#1,则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若上报模式为模式#2,则第一通信装置上报z个测量结果。
一示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比特来实现。例如,假设通过1比特来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是否采用模式#1进行上报,若该比特设置为“0”,则表示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模式#1进行上报;若该比特设置为“1”,则表示第一通信装置不采用模式#1进行上报。在存在多种上报模式,即m的取值可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个比特来指示具体的m的取值。应理解,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不予限制。
另一示例,第一指示信息为一特殊字段,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是否收到该特殊字段确定上报模式。例如,若第一通信装置收到了该特殊字段(即第一指示信息),则确定采用模式#1进行上报;若第一通信装置没有收到该特殊字段(即第一指示信息),则确定不采用模式#1进行上报。应理解,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不予限制。
上述为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是否采用模式#1进行上报。
可选地,关于m的确定方式,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二通信装置的指示确定m。示例地,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指示m;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m,进而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装置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m的取值,进而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
可选地,关于m个测量结果的确定方式,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二通信装置的指示确定m个测量结果。示例地,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m个测量结果;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三指示信息确定m个测量结果,进而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
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m个测量结果为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其中,以测量结果为RSRP为例,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例如可以是较大的m个RSRP;或者也可以包括较大的m’个RSRP以及较小的m”个RSRP,m’和m”为大于0或等于0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且m’+m”=m。
再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m个测量结果为任意m个测量结果。可以理解的是,该m个测量结果具体为哪m个测量结果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其需求而确定。
再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m个测量结果为所有的测量结果,即M个测量结果。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装置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m个测量结果,进而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假设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M个测量结果,可选地,m个测量结果为以下任一项: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中的任意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中的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关于特定的m个测量结果,可以参考前面的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可选地,关于具体的上报方式可以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
举例来说,若第一通信装置上报所有的测量结果,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按照预设规则,比如基于参考信号的索引(index)依次进行,上报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如按照index由低到高或者由高到低依次上报。相应地,第二通信装置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第一通信装置是按照参考信号的index依次进行上报的,如按照index由低到高或者由高到低依次上报的。
假设第一通信装置将m个测量结果通过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上报(CSI report)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且测量结果为RSRP,基于该实现方式,CSI report如表1所示。
表1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装置上报m个测量结果以及该m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参考信号的索引(如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RS resource indicator))。这样,可以直接基于参考信号的索引获知该测量结果对应的参考信号,也即获知第一通信装置上报的是哪些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其中,作为示例,该m个测量结果和m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参考信号的索引,可以携带于同一消息,比如同一CSI报告中。
假设第一通信装置将m个测量结果以及该m个测量结果对应的RS resourceindicator通过CSI report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且测量结果为RSRP,基于该实现方式,CSIreport如表2所示。
表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信令开销,第一通信装置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是量化后的测量结果。下面介绍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按照X1比特上报m个测量结果中的所有测量结果。
示例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指示X1或者第五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按照X1比特上报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响应于该第五指示信息,第一通信装置发送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其中,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1比特对m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其中,关于通信装置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的具体方式不予限制,如可参考现有的方式。
作为示例,X1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训练需求进行配置。
上述通过第五指示信息获知按照X1比特进行量化为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第一通信装置你也可以根据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按照X1比特进行量化。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按照X2比特上报m个测量结果中的部分测量结果,按照X3比特上报m个测量结果中的其余部分测量结果。
示例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六指示信息,该第六指示信息指示X2和/或X3,或者第六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按照X2比特上报m1个测量结果和/或按照X3比特上报m2个测量结果;响应于该第六指示信息,第一通信装置发送m1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和m2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其中,m1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2比特对m1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m2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3比特对m2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其中,m个测量结果包括m1个测量结果和m2个测量结果,m1和m2均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且m1+m2=m。其中,关于通信装置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的具体方式不予限制,如可参考现有的方式。
举例来说,第六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按照X2比特上报m1个测量结果和按照X3比特上报m2个测量结果,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六指示信息确定X2和X3。再举例来说,第六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按照X2比特上报m1个测量结果,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六指示信息确定X2,且X2与X3关联,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基于X2可获知X3,也就是说,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按照与X2关联的X3比特上报m个测量结果中除m1个测量结果以外的测量结果(即m2个测量结果)。再举例来说,第六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按照X3比特上报m2个测量结果,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六指示信息确定X3,且X3与X2关联,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基于X3可获知X2,也就是说,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按照与X3关联的X2比特上报m个测量结果中除m2个测量结果以外的测量结果(即m1个测量结果)。
其中,m1个测量结果,例如可以为最高的一个RSRP或者较高的多个RSRP;m2个测量结果,例如可以为m个RSRP中除m1个RSRP之外的RSRP。或者,m1个测量结果可以为最高的一个RSRP,m2个测量结果例如可以为m个RSRP中剩余RSRP与最高RSRP之间的差值,此时X2可以大于X3。
作为示例,X2和/或X3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训练需求进行配置。
上述通过第六指示信息获知按照X2比特上报m1个测量结果,按照X3比特上报m2个测量结果为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第一通信装置你也可以根据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按照X2比特上报m1个测量结果,按照X3比特上报m2个测量结果。
上面介绍了关于上报的具体方案,下面以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一个时隙,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一个OFDM符号为例,介绍参考信号的时频域位置。可以理解,上面所述的上报的方案与下面所述的参考信号的时频域位置的方案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不予限制。
可选地,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T1个第二时域单元位于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之间,T1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本申请中“T1个第二时域单元位于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之间”也可以表述为“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间隔T1个第二时域单元”。
下面结合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情况1,T1等于0。在该情况下,参考信号在第一时域单元内占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且该多个第二时域单元连续。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一示意图。假设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OFDM符号,且一个时隙内包括14个OFDM符号。如图4所示,1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1个OFDM符号,其中,每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1个子载波,即子载波6,第一通信装置在1个时隙内可以接收14个参考信号,该14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14个OFDM符号,该14个OFDM符号为:OFDM符号0、OFDM符号1、OFDM符号2、OFDM符号3、OFDM符号4、OFDM符号5、OFDM符号6、OFDM符号7、OFDM符号8、OFDM符号9、OFDM符号10、OFDM符号11、OFDM符号12、OFDM符号13。可以看出,该14个OFDM符号为连续的OFDM符号。
情况2,T1大于0。在该情况下,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多个时域单元,且该多个时域单元中相邻两个时域单元之间间隔T1个时域单元。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假设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OFDM符号,且一个时隙内包括14个OFDM符号。如图5所示,1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1个OFDM符号,其中,每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1个子载波,即子载波6,第一通信装置在1个时隙内可以接收7个参考信号,该7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7个OFDM符号,该7个OFDM符号为:OFDM符号0、OFDM符号2、OFDM符号4、OFDM符号6、OFDM符号8、OFDM符号10、OFDM符号12。可以看出,该7个OFDM符号中每相邻两个OFDM符号之间间隔1个OFDM符号,即T1=1。
可以理解,上述方案1为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属于上述方案的变形,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例如,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中部分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间隔T1个第二时域单元,部分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间隔T1’个第二时域单元,T1’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T1与T1’不相等。再例如,一个时隙内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OFDM符号。再例如,多个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可以为OFDM符号0,或者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如中间的某个OFDM符号),不予限制。
方案2,X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T2个第二时域单元位于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之间,其中,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组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且该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连续,T2为大于0的整数。
基于该方案,为便于描述,时域上连续的第二时域单元可认为是一组第二时域单元,参考信号在1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该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2个第二时域单元。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假设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OFDM符号,且一个时隙内包括14个OFDM符号。如图6所示,1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1个OFDM符号,第一通信装置在1个时隙内可以接收10个参考信号(或者说5组参考信号,每组参考信号中包括2个参考信号),其中,每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1个子载波,即子载波6,该10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5组OFDM符号,该5组OFDM符号为:包含OFDM符号0和OFDM符号1的一组OFDM符号、包含OFDM符号3和OFDM符号4的一组OFDM符号、包含OFDM符号6和OFDM符号7的一组OFDM符号、包含OFDM符号9和OFDM符号10的一组OFDM符号、包含OFDM符号12和OFDM符号13的一组OFDM符号。可以看出,相邻两组OFDM符号之间间隔1个OFDM符号,即T2=1。
可以理解,上述方案2为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部分相邻两组第二时域单元间隔T2个第二时域单元,部分相邻两组第二时域单元间隔T2’个第二时域单元,T2’为大于0的整数,T2与T2’不相等。再例如,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各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量不全都相等。再例如,一个时隙内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OFDM符号。再例如,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可以为OFDM符号0,或者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如中间的某个OFDM符号),不予限制。
可选地,参考信号的频域位置可以包括如下三种方案。
方案1,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一个频域单元。
基于该方案,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且在频域上占一个频域单元。
例如,以图4所示的示例为例,14个参考信号在1个时隙内占14个OFDM符号,且该14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一个子载波,即子载波6。再例如,以图5所示的示例为例,7个参考信号在1个时隙内占7个OFDM符号,且该7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一个子载波,即子载波6。再例如,以图6所示的示例为例,10个参考信号在1个时隙内占10个OFDM符号,且该10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一个子载波,即子载波6。
方案2,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多个频域单元中相邻两个频域单元间隔T3个频域单元,T3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基于该方案,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多个第二时域单元,且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且该参考信号中相邻两个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单元间隔T3个时域单元。
可选地,在该多个频域单元的各个频域单元上,参考信号在时域上的位置相同。
情况1,T3等于0。在该情况下,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且该多个频域单元为连续的频域单元。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在1个时隙内可以接收7个参考信号,该7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7个OFDM符号,其中,每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2个子载波,即子载波0和子载波1。可以看出,该子载波0和子载波1为连续的子载波。此外,作为示例,在子载波0和子载波1上,参考信号在时域上的位置相同,如在子载波0和子载波1上,参考信号在时域上的位置均为:OFDM符号0、OFDM符号2、OFDM符号4、OFDM符号6、OFDM符号8、OFDM符号10、OFDM符号12。
情况2,T3大于0。在该情况下,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且该多个频域单元中相邻两个频域单元之间间隔T3个频域单元。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在1个时隙内可以接收7个参考信号,该7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7个OFDM符号,其中,每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3个子载波,即子载波0、子载波4、子载波8。可以看出,该3个子载波中每相邻两个子载波之间间隔3个子载波,即T3=3。此外,作为示例,在子载波0、子载波4、子载波8上,参考信号在时域上的位置相同,如在子载波0、子载波4、子载波8上,参考信号在时域上的位置均为:OFDM符号0、OFDM符号2、OFDM符号4、OFDM符号6、OFDM符号8、OFDM符号10、OFDM符号12。
可以理解,上述方案2为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多个频域单元中部分相邻两个频域单元间隔T3个频域单元,部分相邻两个频域单元间隔T3’个频域单元,T3’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T3与T3’不相等。
方案3,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多个频域单元,多个频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频域单元,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相邻两组频域单元间隔为T4个频域单元,其中,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的每组频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单元,且每组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频域单元连续,T4为大于0的整数。
基于该方案,为便于描述,频域上连续的频域单元可认为是一组频域单元,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至少两组频域单元,该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相邻两组频域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4个频域单元。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另一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在1个时隙内可以接收7个参考信号,该7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7个OFDM符号,其中,每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占2组子载波,该2组子载波为:包含子载波0和子载波1的一组子载波、包含子载波6和子载波7的一组子载波。可以看出,相邻两组子载波之间间隔4个子载波,即T4=4。
可以理解,上述方案3为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部分相邻两组频域单元间隔T4个频域单元,部分相邻两组频域单元间隔T4’个频域单元,T4’为大于0的整数,T4与T4’不相等。再例如,至少两组频域单元中各组频域单元的数量不全都相等。
上文介绍了参考信号的时频域位置,下面介绍时频域资源的确定方式。
可选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如下任一方案,获知参考信号的时频域资源。
方案1,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指示信息#1(即第四指示信息)和指示信息#2,该指示信息#1指示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该指示信息#2指示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位置。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可通过指示信息#1和指示信息#2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其中,指示信息#1和指示信息#2可以携带于同一信令中,或者也可以携带于不同信令中,不予限制。作为示例,指示信息#1和指示信息#2携带于同一信令中,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下面介绍指示信息#1和指示信息#2的实现方式。
可选地,第五指示信息与指示信息#1和/或指示信息#2可以携带于同一信令中,或者也可以携带于不同信令中,不予限制。可选地,第六指示信息与指示信息#1和/或指示信息#2可以携带于同一信令中,或者也可以携带于不同信令中,不予限制。
1)指示信息#1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指示信息#1为至少两比特的bitmap。假设第二时域单元对应的比特取值为“1”表示该第二时域单元上有参考信号,第二时域单元对应的比特取值为“0”表示该第二时域单元上没有参考信号。例如,以图4所示的示例为例,指示信息#1可通过14比特的bitmap,且该14比特的bitmap表示为“11111111111111”。再例如,以图5所示的示例为例,指示信息#1可通过14比特的bitmap,且该14比特的bitmap表示为“10101010101010”。再例如,以图6所示的示例为例,指示信息#1可通过14比特的bitmap,且该14比特的bitmap表示为“11011011011011”。可以理解,上述例子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指示信息#1包括以下任一项: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或、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结束位置。
示例1,指示信息#1包括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
举例来说,可以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和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这样,通过指示信息#1中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以及默认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和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
以图5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例如,假设指示信息#1指示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的起始位置为OFDM符号0的位置,且默认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所占的OFDM符号数为7,参考信号在相邻两个OFDM符号上的间隔为1个OFDM符号,那么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为:OFDM符号0、OFDM符号2、OFDM符号4、OFDM符号6、OFDM符号8、OFDM符号10、OFDM符号12。
可以理解,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可以为OFDM符号0,或者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如中间的某个OFDM符号),不予限制。
示例2,指示信息#1包括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
举例来说,可以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以及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这样,通过指示信息#1中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以及默认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以及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
以图5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例如,假设指示信息#1指示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所占的OFDM符号数为7,且默认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的起始位置为OFDM符号0,参考信号在相邻两个OFDM符号上的间隔为1个OFDM符号,那么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为:OFDM符号0、OFDM符号2、OFDM符号4、OFDM符号6、OFDM符号8、OFDM符号10、OFDM符号12。
示例3,指示信息#1包括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
举例来说,可以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以及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这样,通过指示信息#1中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以及默认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以及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
以图5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例如,假设指示信息#1指示参考信号在相邻两个OFDM符号上的间隔为1个OFDM符号,且默认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的起始位置为OFDM符号0,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所占的OFDM符号数为7,那么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为:OFDM符号0、OFDM符号2、OFDM符号4、OFDM符号6、OFDM符号8、OFDM符号10、OFDM符号12。
示例4,指示信息#1包括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结束位置。
举例来说,可以默认(如基于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确定)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和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这样,通过指示信息#1中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结束位置,以及默认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和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
以图5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例如,假设指示信息#1指示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的结束位置为OFDM符号12,且默认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所占的OFDM符号数为7,参考信号在相邻两个OFDM符号上的间隔为1个OFDM符号,那么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为:OFDM符号0、OFDM符号2、OFDM符号4、OFDM符号6、OFDM符号8、OFDM符号10、OFDM符号12。
上述单独描述了各个信息,可以理解,上述各信息也可以结合使用,下面列举一具体示例。
示例5,指示信息#1包括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以及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
这样,通过指示信息#1中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以及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数,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
以图5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例如,假设指示信息#1指示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的起始位置为OFDM符号0,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所占的OFDM符号数为7,参考信号在相邻两个OFDM符号上的间隔为1个OFDM符号,那么可以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为:OFDM符号0、OFDM符号2、OFDM符号4、OFDM符号6、OFDM符号8、OFDM符号10、OFDM符号12。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预配置参考信号几种可能的时域位置,指示信息#1指示时域位置。
举例来说,预配置参考信号的多个时域位置,如图4至图6中所示的时域位置,时域位置与指示信息#1的取值具有对应关系(如记为对应关系#1),这样,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指示信息#1的取值,以及该对应关系#1,可以获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
其中,对应关系#1可以以表格,函数,文本,或,字符串的形式存在,如存储或传输,如下表3为以表格形式呈现对应关系#1的示例。
表3
指示信息#1的取值 时域位置
W1 时域位置#1
W2 时域位置#2
W3 时域位置#3
以表3为例,假设预配置3个时域位置,即时域位置#1、时域位置#2、时域位置#3,指示信息#1通过2比特来实现,其中指示信息#1的取值可以是不同的比特值,如W1为比特“00”,W2为比特“01”,W3为比特“10”。
举例来说,若指示信息#1的取值为W1,如“00”,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该指示信息#1可获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是时域位置#1,如图4所示的时域位置;若指示信息#1的取值为W2,如“01”,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该指示信息#1可获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是时域位置#2,如图5所示的时域位置;若指示信息#1的取值为W3,如“10”,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该指示信息#1可获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是时域位置#3,如图6所示的时域位置。
可以理解,表3仅是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指示信息#1的取值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参数,只要可以区分不同的时域位置。再例如,表3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时域位置。
2)指示信息#2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指示信息#2为至少两比特的bitmap。假设频域单元对应的比特取值为“1”表示该频域单元上有参考信号,频域单元对应的比特取值为“0”表示该频域单元上没有参考信号。例如,以图4或图5或图6所示的示例为例,指示信息#2可通过12比特的bitmap,且该12比特的bitmap表示为“000000100000”。再例如,以图7所示的示例为例,指示信息#2可通过12比特的bitmap,且该12比特的bitmap表示为“110000000000”。再例如,以图8所示的示例为例,指示信息#2可通过12比特的bitmap,且该12比特的bitmap表示为“100010001000”。再例如,以图9所示的示例为例,指示信息#2可通过12比特的bitmap,且该12比特的bitmap表示为“110000110000”。可以理解,上述例子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指示信息#2指示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单元的索引。例如,以图4或图5或图6所示的示例为例,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单元为子载波6,因此指示信息#2可以指示子载波6的索引,如6的二进制,即0110。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指示信息#2包括以下任一项:参考信号在频域上的起始位置、参考信号在频域上所占的频域单元数、参考信号在相邻两个频域单元上的间隔、或、参考信号在频域上的结束位置。该方式与上述关于指示信息#1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予赘述。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预配置参考信号几种可能的频域位置,指示信息#2指示频域位置。该方式与上述关于指示信息#1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予赘述。
方案2,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是预配置的,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指示信息#2,该指示信息#2指示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位置。其中,关于指示信息#2可以参考第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可基于指示信息#2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位置,且由于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是预配置的,因此第一通信装置也可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
方案3,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位置是预配置的,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指示信息#1,该指示信息#1指示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其中,关于指示信息#1可以参考第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可基于指示信息#1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且由于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位置是预配置的,因此第一通信装置也可获知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位置。
方案4,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域位置是预配置的。
例如,参考信号的图样(pattern)是预配置的,这样,第一通信装置可直接基于预配置的pattern获知参考信号的时频域位置。
方案5,预配置参考信号的多个pattern,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指示信息#4,该指示信息#4指示参考信号的pattern。
举例来说,可以预配置参考信号的多个pattern,如图4至图9中所示的pattern,pattern与指示信息#4的取值具有对应关系(如记为对应关系#2),这样,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指示信息#4的取值,以及该对应关系#2,可以获知参考信号的pattern,进而可获知参考信号的时频域位置。
其中,对应关系#2可以以表格,函数,文本,或,字符串的形式存在,如存储或传输,如下表4为以表格形式呈现对应关系#2的示例。
表4
指示信息#4的取值 pattern
N1 pattern#1
N2 pattern#2
N3 pattern#3
N4 pattern#4
以表4为例,假设预配置4个pattern,即pattern#1、pattern#2、pattern#3、pattern#4,指示信息#3通过2比特来实现,其中指示信息#3的取值可以是不同的比特值,如N1为比特“00”,N2为比特“01”,N3为比特“10”,N4为比特“11”。
举例来说,若指示信息#3的取值为N1,如“00”,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该指示信息#3可获知参考信号的pattern是pattern#1;若指示信息#3的取值为N2,如“01”,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该指示信息#3可获知参考信号的pattern是pattern#2;若指示信息#3的取值为N3,如“10”,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该指示信息#3可获知参考信号的pattern是pattern#3;若指示信息#3的取值为N4,如“11”,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该指示信息#3可获知参考信号的pattern是pattern#4。
可以理解,表4仅是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指示信息#3的取值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参数,只要可以区分不同的pattern。再例如,表4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pattern。此外,表4中的不同pattern可以以不同参数的形式存在。
上文介绍了参考信号的时频域位置,下面介绍一下参考信号的波束方向。
可选地,参考信号在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每个第二时域单元对应一个波束方向,且参考信号在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对应的波束方向不同。通过该方案,若在多个时域单元上发送参考信号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该参考信号在各个时域单元上的波束都不同,进而可以实现空域全角度的快速波束遍历,有利于提升AI波束管理场景下的训练数据收集速度。
一示例,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且该参考信号在该X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波束方向均不同。以一个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为例,若参考信号在14个OFDM符号上都进行传输,且参考信号在该14个OFDM符号上的波束方向可以均不同,这样在一个时隙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到14个方向的参考信号。
另一示例,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且该参考信号在该各组第二时域单元上的波束方向均不同。以图6所示的示例为例,参考信号在一个时隙内占5组OFDM符号,参考信号在该5组OFDM符号中各组OFDM符号上的波束方向均不同,这样在一个时隙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到5个方向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方法300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的配置信息。其中,每个参考信号资源集(RSResourceSet)中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的资源。同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中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相同和/或频域位置相同。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集中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和/或频域位置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不予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多次提及发送信息。以A向B发送信息为例,A向B发送信息,可以包括A直接向B发送信息,也可以包括A通过其他设备或网元向B发送信息,对此不予限制。
还可以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多次提及预定义,其可以表示协议预定义或预存储的设置或者默认等。
还可以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主要以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为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予限制。例如,参考信号也可以占Y个第一时域单元,Y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参考信号在Y个第一时域单元中的各个第一时域单元上所占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可以是全都相同的,或者也可以是部分相同的,或者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不予限制。
以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第二时域单元为OFDM符号,1个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占1个OFDM符号为例。例如,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14个参考信号,该14个参考信号占2个时隙,参考信号在2个时隙的每个时隙上所占的OFDM符号是相同的,如参考信号在各个时隙上的pattern都如图5所示。再例如,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15个参考信号,该15个参考信号占3个时隙,且参考信号在该3个时隙中的2个时隙上(如前2个时隙上)所占的OFDM符号是相同的,如参考信号在该2个时隙上的pattern都如图5所示,参考信号在该3个时隙的剩余一个时隙上(如最后一个时隙上)占一个OFDM符号,该一个OFDM符号可以是任意一个OFDM符号。
可选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可以是周期性的,以上描述针对的是一个周期的方案,该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可以以该周期进行重复,具体的周期的配置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配置或者协议预定义,在此不予限定,或者,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可以是单次触发的,即,非周期的,则以上描述针对的是该单次触发所涉及的方案,具体的触发方式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信令,比如,RRC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一项或多项,在此不予限定。
可选的,配置时,如参考信号在各个时隙上的pattern相同,则可以通过配置参考信号所占用的时隙以及一个时隙的pattern来实现该各个时隙的配置。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并且实施例中出现的各个术语的解释或说明可以在各个实施例中互相参考或解释,对此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由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来实现,不作限定。
以上,结合图3至图9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10至图12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予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000的示意图。该装置1000包括收发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收发单元1010可以用于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收发单元10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处理单元1020可以用于进行处理,如基于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可选地,该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单元102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和/或数据,以使得装置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
作为一种设计,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收发单元10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0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可选地,收发单元1010,用于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X为大于1的整数;处理单元1020,用于基于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为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全部或部分,m个测量结果用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训练,m为大于1且小于X或等于X的整数。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设计,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收发单元10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0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可选地,收发单元1010,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X为大于1的整数;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的m个测量结果,m个测量结果用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训练且m个测量结果为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中的全部或部分,m为大于1且小于X或等于X的整数。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这里的装置10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10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与通信装置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10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等)所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收发单元可以由收发机替代(例如,收发单元中的发送单元可以由发送机替代,收发单元中的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单元,如处理单元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
此外,上述收发单元1010还可以是收发电路(例如可以包括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电路。
需要指出的是,图10中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设备,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例如:片上***(system on chip,SoC)。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在此不做限定。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1100的示意图。该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10,处理器1110与存储器1120耦合,存储器11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或读取存储器1120存储的数据,以执行上文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处理器1110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存储器1120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1120与该处理器1110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可选地,如图11所示,该装置1100还包括收发器1130,收发器1130用于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30进行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
作为示例,处理器1110可以具有图10中所示的处理单元1020的功能,存储器1120可以具有存储单元的功能,收发器1130可以具有图10中所示的收发单元1010的功能。
作为一种方案,该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等)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等)的相关操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1200的示意图。该芯片***1200(或者也可以称为处理***)包括逻辑电路1210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 interface)1220。
其中,逻辑电路1210可以为芯片***1200中的处理电路。逻辑电路1210可以耦合连接存储单元,调用存储单元中的指令,使得芯片***1200可以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和功能。输入/输出接口1220,可以为芯片***1200中的输入输出电路,将芯片***1200处理好的信息输出,或将待处理的数据或信令信息输入芯片***1200进行处理。
具体地,例如,若第一通信装置安装了该芯片***1200,逻辑电路1210与输入/输出接口1220耦合,输入/输出接口1220可将参考信号输入至逻辑电路1210进行处理,如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又如,若第二通信装置安装了该芯片***1200,逻辑电路1210与输入/输出接口1220耦合,输入/输出接口1220可将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输入至逻辑电路1210进行处理。
作为一种方案,该芯片***1200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等)执行的操作。
例如,逻辑电路12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输入/输出接口122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发送和/或接收相关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指令。
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各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指令,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以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如第一通信装置,又如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上文各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和/或第二通信装置。例如,该***包含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和/或第二通信装置。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此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例如,所述计算机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例如,前述的可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X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所述m个测量结果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全部或部分,所述m个测量结果用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训练,m为大于1且小于X或等于X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m个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m个测量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二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侧接收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三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侧接收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间隔为T1个第二时域单元,T1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或者,
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组第二时域单元间隔为T2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每组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且每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连续,T2为大于0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和/或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为至少两比特的比特位图;或者,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起始位置、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所占的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数、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的间隔、或、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的结束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测量结果,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1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其中,所述X1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五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侧接收到;或者,
所述m个量化后的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X2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中的m1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并采用X3比特对所述m个测量结果中的m2个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得到,m1和m2均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且m1+m2=m,其中,所述X2和/或X3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六指示信息或预定义确定的,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侧接收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每个第二时域单元对应一个波束方向,且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上对应的波束方向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AI模型为用于波束管理的AI模型。
12.一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第一时域单元内占X个第二时域单元,X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m个测量结果,所述m个测量结果用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训练且所述m个测量结果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中的全部或部分,m为大于1且小于X或等于X的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m个测量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二时域单元间隔为T1个第二时域单元,T1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或者,
所述X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相邻两组第二时域单元间隔为T2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两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每组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且每组第二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时域单元连续,T2为大于0的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和/或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存储器和/或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CN202211530929.6A 2022-12-01 2022-12-01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81380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0929.6A CN118138088A (zh) 2022-12-01 2022-12-01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CT/CN2023/135116 WO2024114686A1 (zh) 2022-12-01 2023-11-29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0929.6A CN118138088A (zh) 2022-12-01 2022-12-01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8088A true CN118138088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32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30929.6A Pending CN118138088A (zh) 2022-12-01 2022-12-01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8088A (zh)
WO (1) WO20241146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278B (zh) * 2017-08-11 2020-09-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31125B (zh) * 2018-08-10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寻呼消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20220044091A1 (en) * 2020-08-04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ural network functions for positioning of a user equipment
CN115085778A (zh) * 2021-03-10 2022-09-20 英特尔公司 用于基于ai的mimo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WO2022208671A1 (ja) * 2021-03-30 2022-10-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13852583B (zh) * 2021-09-18 2024-01-26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动态配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14686A1 (zh) 2024-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5066B2 (en) Methods of beam codebook generation for the 5G terminals
CN108289005B (zh) 信令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407949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454560B2 (en) Beam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163494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小区切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CN112075033B (zh) 5g终端的波束码本生成方法
CN112702746B (zh) 动态频谱共享中的协调链路自适应和分组调度
TW201944819A (zh) 在新無線電中探測參考信號功率控制
US20230036639A1 (en) Supporting a narrow serving beam in a hierarchical beam configuration
WO2022263422A2 (en)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configuration
US20230379684A1 (en) Sensing-based device detection
KR20230157317A (ko) 셀 간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채널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15523A1 (en) Two-dimensional subspace tracking and beamforming for active antenna systems
WO2023123379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8138088A (zh)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155170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30975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beam determination
WO2023115567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3207822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20369141A1 (en) Beam inference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 communications
WO202312350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 alignment for analog beamforming
US20230101994A1 (en) Relative beam direction indication for beam management
US20230292154A1 (en) Methods for dynamic beamforming weight construction based on directional measurements
US20230403691A1 (en) Indicating an availability of a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trs) associated with a subset of trs resource sets
WO2023197326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