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21285A - 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21285A
CN118121285A CN202410395936.2A CN202410395936A CN118121285A CN 118121285 A CN118121285 A CN 118121285A CN 202410395936 A CN202410395936 A CN 202410395936A CN 118121285 A CN118121285 A CN 118121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strip
wall
isthm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959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庆
马维虎
刘观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No 6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o 6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o 6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ingbo No 6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4103959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212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21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21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包括用于固定在椎弓板上的定位块,还包括用于固定在椎板骨上并位于定位块后方的牵引器,牵引器包括牵引条、上卡扣条和下卡扣条,牵引条的前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定位块上,牵引条的后端形成有压板,上卡扣条的下端以及下卡扣条的上端均可转动的同心连接在牵引条的中部且均位于压板的左方;上卡扣条的上端以及下卡扣条的下端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挂钩部或均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挂钩板;本发明大大减少了打孔数量以避免对椎骨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并有效提升了椎板骨的受力性能;还保留了椎骨的活动自由度以提升了术后的生活质量;此外,本发明还有效简化了结构并减少了手术步骤,使用灵活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椎骨融合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柱是位于人体背部其重要支撑作用的骨骼,它由从上往下的多个椎骨构成;椎骨主要包括椎体以及位于椎体后方的椎弓,椎体与椎弓之间形成有椎孔,脊柱上的每个椎孔连贯即成椎管,椎管内藏有脊髓;椎弓上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椎弓根向后为椎弓板,两侧椎弓板于中线会合,两侧椎弓板会合后向后延伸形成了椎板骨,两侧椎弓板均向上发出的一个突起称上关节突,椎板骨的根部两侧向下发出的一对突起称下关节突,峡部是指同侧的一个上关节突与一个下关节突之间较为狭窄的部分,因而椎骨的两侧均有一个峡部。
椎骨峡部裂是指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有缺损,或因应力性骨折而失去连接,最终导致椎板骨整体离开椎弓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腰椎损伤;由于椎板骨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必须要将断开的椎板骨回植到椎弓板上;新鲜峡部断裂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但大部分不融合,愈后效果不佳;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愈后效果就必须借助植骨块(自体髂骨或人工骨)并将其放至峡部断开处内部,但前提条件是将椎板骨的位置固定以防止其移位,进而确保回植效果。
目前针对双侧峡部断开处回植的传统方法是先将位于峡部断裂处的硬化骨切除或磨除以提升融合效果,然后在相邻椎骨的椎体上打两个椎弓根钉,再用两个钉棒将断开的椎板骨与两个椎弓根钉相互牵引固定,再将植骨块(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放至峡部断开处内部,此外,还要在钉棒上安放内固定装置来稳定邻节段椎骨,然后就可以进行缝合以完成第一阶段的手术;但是上述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打孔数量较多,不但发生断裂的椎体上要打孔,就连相邻的椎体上也要打孔,给本身质量不佳的椎骨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引发的后果就是打孔处也极易发生继发性的断裂,所以固定后的椎板骨的受力性能也不高;即便完成手术之后,也会严重影响多段椎骨的活动自由度,进而严重妨碍术后的生活质量;此外,还存在结构复杂,手术步骤较多的缺点。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大减少了打孔数量以避免对椎骨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并有效提升了椎板骨的受力性能,且保留了椎骨的活动自由度以提升术后生活质量,还有效简化了结构并减少了手术步骤且使用灵活方便的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包括用于固定在椎弓板上的定位块,定位块中开设有用于回植骨移植物的贯穿腔孔,定位块的右侧外壁上开设有朝左前方倾斜分布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底面中心与定位块的前侧外壁之间开设有第一通孔,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固定在椎板骨上并位于定位块后方的牵引器,所述牵引器包括牵引条、上卡扣条和下卡扣条,所述牵引条的前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定位块上,所述牵引条的后端形成有压板,所述上卡扣条的下端以及所述下卡扣条的上端均可转动的同心连接在牵引条的中部且均位于压板的左方。
所述牵引条的右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底面中心与牵引条的左侧外壁之间开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压板的后侧边缘向左形成有弧形翻边,所述弧形翻边的前侧弧形外壁与上卡扣条以及下卡扣条的后侧外壁均相互配合。
所述上卡扣条的上端以及所述下卡扣条的下端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挂钩部或均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挂钩板。
优选地,所述挂钩部的根部一侧边缘与位于挂钩部端部的不同侧的一个转角处之间开设有第一斜切口。
优选地,所述挂钩板的根部一侧边缘与位于挂钩板端部的不同侧的一个转角处之间开设有第二斜切口。
优选地,所述上卡扣条的下端右侧转角处向外形成有第一延伸板,对应地,所述下卡扣条的上端左侧转角处向前形成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左侧外壁滑动贴合在第一延伸板的右侧外壁上以使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叠加后的总厚度与上卡扣条或下卡扣条的厚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牵引器还包括垂直固定在第一延伸板右侧外壁上的牵引柱,对应地,所述第二延伸板中开设有若干个沿下卡扣条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牵引孔,所述牵引条中开设有若干个沿牵引条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定位孔,所述牵引柱穿插设置在其中一个牵引孔以及其中一个定位孔中。
优选地,所述牵引柱的端部还套设螺接有一个封口螺母,所述封口螺母压紧在牵引条的右侧外壁上以防止上卡扣条和下卡扣条离开牵引条。
优选地,所述牵引条的前端向外形成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端部向外形成有回转柱,对应地,所述定位块的右后侧转角处内部开设有贯穿定位块上下两侧外壁之间并倾斜分布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的上下两端开口处前后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回转柱活动***在内螺纹孔中并可沿内螺纹孔的轴向移动,所述内螺纹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回转槽,所述过渡段活动嵌入在回转槽中。
优选地,所述内螺纹孔的两端开口处内部还均***螺接有一个外螺纹柱,两个所述外螺纹柱的内端分别顶紧在回转柱的上下两端以限制回转柱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盲孔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环向设置的锥面,所述锥面与牵引条的左侧外壁之间还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先借助牵引器中的上卡扣条和下卡扣条分别固定在椎板骨的顶部凹陷处和底部凹陷处的外部以采用外部锁紧的方式替代打孔的方法,然后再借助一根骨钉就能将断开的椎板骨可靠、有效的固定到椎弓板上,进而大大减少了打孔数量以避免对椎骨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并有效提升了椎板骨的受力性能;还保留了椎骨的活动自由度以提升了术后的生活质量;此外,本发明还有效简化了结构并减少了手术步骤;还能根据需要改变牵引条的横向和纵向位置以找到最佳的固定位置、选择对应的第三通孔以改变骨钉的置入角度、改变定位块与牵引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右后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牵引柱、牵引孔、定位孔与封口螺母之间连接配合关系的右后侧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回转柱、内螺纹孔以及两个外螺纹柱之间的连接配合关系的右后侧分解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锥面以及位于锥面上的多个第三通孔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手术时与人体椎骨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中:1-椎骨;11-椎弓板;12-椎板骨;13-峡部断开处;14-上关节突;15-下关节突;16-椎体;2-定位块;21-贯穿腔孔;22-第一盲孔;23-第一通孔;24-内螺纹孔;25-回转槽;3-牵引器;31-牵引条;311-压板;312-弧形翻边;313-第二盲孔;314-第二通孔;315-回转柱;316-锥面;317-第三通孔;318-定位孔;319-过渡段;32-上卡扣条;321-第一延伸板;33-下卡扣条;331-第二延伸板;332-牵引孔;34-牵引柱;35-挂钩部;351-第一斜切口;36-挂钩板;361-第二斜切口;37-封口螺母;4-外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包括用于固定在椎弓板11上的定位块2,定位块2中开设有用于回植骨移植物的贯穿腔孔21,定位块2的右侧外壁上开设有朝左前方倾斜分布的第一盲孔22,第一盲孔22的底面中心与定位块2的前侧外壁之间开设有第一通孔23。
还包括用于固定在椎板骨12上并位于定位块2后方的牵引器3,牵引器3包括牵引条31、上卡扣条32和下卡扣条33,牵引条31的前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定位块2上,牵引条31的后端形成有压板311,上卡扣条32的下端以及下卡扣条33的上端均可转动的同心连接在牵引条31的中部且均位于压板311的左方。
牵引条31的右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盲孔313,第二盲孔313的底面中心与牵引条31的左侧外壁之间开设有第二通孔314。
压板311的后侧边缘向左形成有弧形翻边312,弧形翻边312的前侧弧形外壁与上卡扣条32以及下卡扣条33的后侧外壁均相互配合。
上卡扣条32的上端以及下卡扣条33的下端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挂钩部35或均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挂钩板36。
挂钩部35的根部一侧边缘与位于挂钩部35端部的不同侧的一个转角处之间开设有第一斜切口351。
挂钩板36的根部一侧边缘与位于挂钩板36端部的不同侧的一个转角处之间开设有第二斜切口361。
上卡扣条32的下端右侧转角处向外形成有第一延伸板321,对应地,下卡扣条33的上端左侧转角处向前形成有第二延伸板331,第二延伸板331的左侧外壁滑动贴合在第一延伸板321的右侧外壁上以使第一延伸板321与第二延伸板331叠加后的总厚度与上卡扣条32或下卡扣条33的厚度相等。
牵引器3还包括垂直固定在第一延伸板321右侧外壁上的牵引柱34,对应地,第二延伸板331中开设有若干个沿下卡扣条33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牵引孔332,牵引条31中开设有若干个沿牵引条31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定位孔318,牵引柱34穿插设置在其中一个牵引孔332以及其中一个定位孔318中。
牵引柱34的端部还套设螺接有一个封口螺母37,封口螺母37压紧在牵引条31的右侧外壁上以防止上卡扣条32和下卡扣条33离开牵引条31。
牵引条31的前端向外形成有过渡段319,过渡段319的端部向外形成有回转柱315,对应地,定位块2的右后侧转角处内部开设有贯穿定位块2上下两侧外壁之间并倾斜分布的内螺纹孔24,内螺纹孔24的上下两端开口处前后错位设置。
回转柱315活动***在内螺纹孔24中并可沿内螺纹孔24的轴向移动,内螺纹孔24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回转槽25,过渡段319活动嵌入在回转槽25中。
内螺纹孔24的两端开口处内部还均***螺接有一个外螺纹柱4,两个外螺纹柱4的内端分别顶紧在回转柱315的上下两端以限制回转柱315的移动。
第二盲孔313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环向设置的锥面316,锥面316与牵引条31的左侧外壁之间还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三通孔317。
手术步骤:
在断裂的椎板骨1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一个融合器,然后将每个融合器中的牵引器3上的封口螺母37拆下,随后将牵引柱34从其中一个牵引孔332以及其中一个定位孔318中抽出,这样就将上卡扣条32和下卡扣条33均从牵引条31上分离开来。
先操作左方的一个融合器,将上卡扣条32上的挂钩部35或挂钩板36先扣合在椎板骨12的顶部凹陷处121,再将下卡扣条33上的挂钩部35或挂钩板36扣合在椎板骨12的底部凹陷处122;接着,将第二延伸板331叠加在第一延伸板321上并使牵引柱34***在其中一个牵引孔332中,牵引孔332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或椎板骨12的大小来确定,选择偏上的牵引孔332就会使牵引条31的位置偏上,选择偏下的牵引孔332就会使牵引条31的位置偏下。
再接着,将牵引条31叠加在第二延伸板331上并使牵引柱34再穿过其中一个定位孔318,定位孔318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或峡部断开处13的具***置来确定,目的是初步调节定位块2与椎板骨12前侧断裂面之间的距离以使定位块2尽可能的靠近位于椎板骨12前侧的断裂面;随后将封口螺母37装回到牵引柱34上并拧紧至适当的位置,这样就将上卡扣条32和下卡扣条33均装回到牵引条31上。
此后,向前拉动牵引条31,这样就会迫使上卡扣条32的上端和下卡扣条33的下端相互靠近,但是由于弧形翻边312的存在,当上卡扣条32以及下卡扣条33的后侧外壁某一处均贴合在弧形翻边312的前侧弧形外壁上之后,上卡扣条32的上端和下卡扣条33的下端就均无法继续靠近,这样就达到了力的平衡,并且使上卡扣条32或下卡扣条33上的挂钩部35或挂钩板36分别扣紧椎板骨12的顶部凹陷处121或底部凹陷处122;在这个步骤中,优先选用挂钩板36,因为挂钩板36能与上卡扣条32的上端或下卡扣条33的下端相对转动,所以当上卡扣条32或下卡扣条33转动时,挂钩板36能始终服帖的扣合在椎板骨12的顶部凹陷处121或底部凹陷处122,进而增大了受力面积并确保了稳定度。
在手术时,还需要将位于椎弓板11后侧以及椎板骨12前侧的断裂面均打磨平整;所以在完成上一个步骤之后,还需要根据位于椎板骨12前侧的断裂面的方向转动牵引条31以使其前端围绕牵引柱34朝上或朝下摆动一定角度,目的是将定位块2的角度调整到使其后侧外壁与位于椎板骨12前侧的断裂打磨面相互平行;摆动时,虽然弧形翻边312的角度会跟随牵引条31的摆动发生改变,但是其前侧弧形外壁始终贴合在上卡扣条32以及下卡扣条33的后侧外壁上,这样就丝毫不会影响上卡扣条32以及下卡扣条33的既定位置和角度。
当确定好牵引条31的固定位置后,取用一根骨钉并将其以及经由第二盲孔313和第二通孔314打入到椎板骨12内部,这样就与分别扣合在椎板骨12的顶部凹陷处121和底部凹陷处122处的两个挂钩部35或两个挂钩板36达到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效果,至此,牵引器3就能仅借助一根骨钉可靠的固定在椎板骨12上,进而使骨钉数量降至极限,从而将手术对椎板骨12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骨钉的头部则嵌入在第二盲孔313中。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二通孔314的位置靠近峡部断开处13,所以位于第二通孔314附近的骨质硬度和密度不佳,如果只有第二通孔314这一个方向的选择,显然存在后续发生松脱的较大可能;但是,好在本发明在第二盲孔313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向设置的锥面316,并在锥面316与牵引条31的左侧外壁之间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三通孔317,置入骨钉时,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第三通孔317来容纳骨钉,这样置入的骨钉倾斜角度范围就能大幅的扩大,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开椎板骨12上不适合钻孔的位置。
再接着,利用定位块2与牵引条31前端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关系将定位块2转动到峡部断开处13的后侧,随后依次旋拧两个外螺纹柱4以推动回转柱315沿内螺纹孔24的轴向移动,由于内螺纹孔24的上下两端开口处前后错位设置,所以回转柱315在内螺纹孔24内移动时,定位块2的前后位置会发生改变;利用上述原理调节定位块2的前后位置,直到定位块2的后侧外壁贴合在位于椎板骨12前方的断裂面处。
最后,将骨移植物放入到贯穿腔孔21中以有效的防止骨移植物发生移位;再将另一根骨钉依次经由第一盲孔22和第一通孔23打入到椎弓板11中,直到定位块2的前侧外壁压紧在位于椎弓板11后方的断裂面上;上述骨钉的头部则嵌入到第一盲孔22中以实现隐藏。
至此,就完成了左方的一个融合器的固定,然后按照相同方法将右方的一个融合器固定在椎板骨12的右侧与椎弓板11之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个挂钩部35上或每个挂钩板36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斜切口351或第二斜切口361,这样一来,位于顶部凹陷处121或底部凹陷处122左侧的一个挂钩部35或一个挂钩板36上的第一斜切口351或第二斜切口361的倾斜方向与位于顶部凹陷处121或底部凹陷处122右侧的一个挂钩部35或一个挂钩板36上的第一斜切口351或第二斜切口361的倾斜方向设置成呈中心对称分布后,上述两个位于顶部凹陷处121或底部凹陷处122左右两侧的挂钩部35或挂钩板36就能相互拼合,进而使两个位于顶部凹陷处121左右两侧的上卡扣条32以及两个位于底部凹陷处122左右两侧的下卡扣条33能够实现左右对称分布。
本发明先借助牵引器3中的上卡扣条32和下卡扣条33分别固定在椎板骨12的顶部凹陷处121和底部凹陷处122的外部以采用外部锁紧的方式替代打孔的方法,然后再借助一根骨钉就能将断开的椎板骨12可靠、有效的固定到椎弓板11上,进而大大减少了打孔数量以避免对椎骨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并有效提升了椎板骨的受力性能;还保留了椎骨的活动自由度以提升了术后的生活质量;此外,本发明还有效简化了结构并减少了手术步骤;还能根据需要改变牵引条31的横向和纵向位置以找到最佳的固定位置、选择对应的第三通孔317以改变骨钉的置入角度、改变定位块2与牵引器3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用灵活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包括用于固定在椎弓板上的定位块,定位块中开设有用于回植骨移植物的贯穿腔孔,定位块的右侧外壁上开设有朝左前方倾斜分布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底面中心与定位块的前侧外壁之间开设有第一通孔,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固定在椎板骨上并位于定位块后方的牵引器,所述牵引器包括牵引条、上卡扣条和下卡扣条,所述牵引条的前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定位块上,所述牵引条的后端形成有压板,所述上卡扣条的下端以及所述下卡扣条的上端均可转动的同心连接在牵引条的中部且均位于压板的左方。
所述牵引条的右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底面中心与牵引条的左侧外壁之间开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压板的后侧边缘向左形成有弧形翻边,所述弧形翻边的前侧弧形外壁与上卡扣条以及下卡扣条的后侧外壁均相互配合。
所述上卡扣条的上端以及所述下卡扣条的下端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挂钩部或均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挂钩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部的根部一侧边缘与位于挂钩部端部的不同侧的一个转角处之间开设有第一斜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板的根部一侧边缘与位于挂钩板端部的不同侧的一个转角处之间开设有第二斜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扣条的下端右侧转角处向外形成有第一延伸板,对应地,所述下卡扣条的上端左侧转角处向前形成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左侧外壁滑动贴合在第一延伸板的右侧外壁上以使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叠加后的总厚度与上卡扣条或下卡扣条的厚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器还包括垂直固定在第一延伸板右侧外壁上的牵引柱,对应地,所述第二延伸板中开设有若干个沿下卡扣条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牵引孔,所述牵引条中开设有若干个沿牵引条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定位孔,所述牵引柱穿插设置在其中一个牵引孔以及其中一个定位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柱的端部还套设螺接有一个封口螺母,所述封口螺母压紧在牵引条的右侧外壁上以防止上卡扣条和下卡扣条离开牵引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条的前端向外形成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端部向外形成有回转柱,对应地,所述定位块的右后侧转角处内部开设有贯穿定位块上下两侧外壁之间并倾斜分布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的上下两端开口处前后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柱活动***在内螺纹孔中并可沿内螺纹孔的轴向移动,所述内螺纹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回转槽,所述过渡段活动嵌入在回转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孔的两端开口处内部还均***螺接有一个外螺纹柱,两个所述外螺纹柱的内端分别顶紧在回转柱的上下两端以限制回转柱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环向设置的锥面,所述锥面与牵引条的左侧外壁之间还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三通孔。
CN202410395936.2A 2024-04-02 2024-04-02 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Pending CN118121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95936.2A CN118121285A (zh) 2024-04-02 2024-04-02 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95936.2A CN118121285A (zh) 2024-04-02 2024-04-02 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21285A true CN118121285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35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95936.2A Pending CN118121285A (zh) 2024-04-02 2024-04-02 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212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37369B1 (en) Support for bone
US7524323B2 (en) Subcutaneous support
US6837905B1 (en) Spinal vertebral fusion implant and method
US5562735A (e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improved method
JP4851329B2 (ja) 椎間関節置換
US8449582B2 (en) Cervical fu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US6533790B1 (en) Self-guided pedical screw
US20050010292A1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a deformity in the spinal column and its corresponding implant
US10136932B2 (en) Spinal plate and distraction/compression pin system
US8114138B2 (en) Vertebral template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90171394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cet Joint Disease
JP2003530141A (ja) 前方頸椎板固定装置及び方法
US10932919B2 (en) Spinal implant system
US20110106087A1 (en) Bone Plate Holder
WO1991016020A1 (en)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JP2002543871A (ja) 背骨を固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0599766A1 (en) Cervical vertebral fusion system
EP3203941B1 (en) Bone scaffold improvements
US11464553B2 (en) Pre-contoured buttress plate for posterior wall acetabular fractures
CN118121285A (zh) 一种脊柱峡部裂融合器
CN100349552C (zh) 腰椎体前方自锁固定钉板
US7833247B2 (en) Orthopedic clamps
JP4386448B2 (ja) 棘突起スペーサー
CN113520678A (zh) 钛网植骨固定装置
CN111938882A (zh) 一种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固定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