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6397A -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6397A
CN117996397A CN202410080932.5A CN202410080932A CN117996397A CN 117996397 A CN117996397 A CN 117996397A CN 202410080932 A CN202410080932 A CN 202410080932A CN 117996397 A CN117996397 A CN 117996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sitic
display screen
radiating element
frequency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809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晓涛
曲增朝
李元鹏
梁铁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809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963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96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6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02Protection against seismic waves, thermal radiation or other disturbances, e.g. nuclear explosion;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power handling capability of an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该天线装置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或者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寄生枝节,寄生枝节用于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本申请是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378226.5,申请日为2021年04月08日,
发明创造名称为“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终端产品的无线性能已被越来越关注,例如,很多国家认证或运营商准入都对手机等终端产品的无线性能提出了明确而且较高的要求。而终端产品在消费者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无线性能水平也直接关系着用户的实际体验,这些常用的使用场景包括手机产品的头手模(besides head and hand,BHH),头模(besides head,BH)以及手模(hand,H)等多种场景,这些场景也是国家认证或运营商准入时的常见测试场景。因为头,手等人体部位都属于电介质,这些部位靠近天线时,电介质都会对天线的性能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造成产品天线性能的恶化。
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现有技术中,天线在手机内设置时,主要设置在手机的后壳或中框上,例如,在金属边框、玻璃后壳ID的电子设备上,天线的传统设计方案一般是将金属边框设计成多段天线。然而,由于头和手等人体部位靠近天线时,会对手机的天线性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降幅和恶化,使得天线性能变差。因此,如何降低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降幅影响是目前天线领域所面临解决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能够降低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后壳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壳之间的中框,所述天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寄生枝节,所述寄生枝节用于改变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所述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或者,所述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或者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寄生枝节,寄生枝节用于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或后壳,这样当人手或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或显示屏时,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且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背离后壳(即朝向显示屏),以此避免人手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并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手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包括:底辐射单元;所述底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向寄生枝节,或者,所述底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射寄生枝节,或者,所述底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向寄生枝节,且所述底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射寄生枝节。
由于人手在持握电子设备时,上手掌和下手掌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对位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辐射单元的影响最大,如果能消除或减弱这两部分手模对底辐射单元的影响则可以明显提升手模场景下的天线效率,而通过上述设置,即能够使得天线的方向图尽可能朝向显示屏方向,使得朝向后壳方向的天线的方向图较弱,这样能够实现减小手模降幅,提升天线性能尤其是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天线性能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显示屏朝向所述中框的一面上,且所述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底辐射单元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辐射单元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底端金属边框通过断开两个断缝而形成的金属辐射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且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背离显示屏(即朝向后壳),以此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并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包括:顶辐射单元;所述顶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射寄生枝节;或者,所述顶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向寄生枝节;或者,所述顶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射寄生枝节,且所述顶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向寄生枝节。
由于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时,对位于电子设备顶部的顶辐射单元的影响最大,如果能消除或减弱对顶辐射单元的影响则可以明显提升头模场景下的天线效率,而通过上述设置,即能够使得天线的方向图尽可能朝向后壳方向,使得朝向显示屏方向的天线的方向图较弱,这样能够实现减小头模降幅,提升天线性能尤其是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天线性能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辐射单元为所述电子设备的顶端金属边框通过断开两个断缝而形成的金属辐射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与所述辐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的长度大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后壳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壳之间的中框,还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中框为金属中框,且所述金属中框至少包括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形成所述天线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金属辐射体;所述金属辐射体作为所述辐射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通过在辐射单元与显示屏之间或者辐射单元与后壳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寄生枝节,寄生枝节用于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或后壳,这样当人手或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或显示屏时,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侧的保护套;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后壳、天线装置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壳之间的中框;所述天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寄生枝节,所述寄生枝节用于改变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所述寄生枝节位于所述保护套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通过在保护套上设置有用于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的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或后壳,这样当人手或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或显示屏时,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套至少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包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后壳相贴合,所述包裹部围绕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部分金属边框设置,且所述包裹部覆盖所述至少部分金属边框与所述显示屏的接缝处以及所述金属边框与所述后壳的接缝处;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寄生枝节;或者,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寄生枝节;或者,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以及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所述寄生枝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且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且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通过在包裹部朝向显示屏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通过在包裹部朝向后壳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背离后壳(即朝向显示屏),以此避免人手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在包裹部朝向显示屏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并在包裹部朝向后壳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手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且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且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通过在包裹部朝向后壳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通过在包裹部朝向显示屏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背离显示屏(即朝向后壳),以此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在包裹部朝向后壳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并在包裹部朝向显示屏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为金属中框,且所述金属中框至少包括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形成所述天线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金属辐射体;且所述金属辐射体作为所述辐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与所述辐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的长度大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金属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在自由空间下的辐射性能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手握场景下去掉上手掌的模拟场景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手握场景下去掉下手掌的模拟场景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手握场景下去掉右手掌的模拟场景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手握场景下去掉左手掌的模拟场景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手握场景下去掉不同区域手掌后的天线装置的仿真效率对比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中引向寄生枝节和反射寄生枝节的辐射性能对比曲线;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在自由空间下的辐射性能曲线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自由空间下天线装置在2.25GHz下的辐射方向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左手持握靠近左耳的使用场景下天线装置在2.25GHz下的辐射方向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自由空间下天线装置在2.52GHz下的辐射方向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右手持握靠近右耳的使用场景下天线装置在2.52GHz下的辐射方向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自由空间下、左手持握靠近左耳的使用场景下以及右手持握靠近右耳的使用场景下天线装置的辐射性能对比曲线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自由空间下、左手持握的使用场景下以及左手持握靠近左耳的使用场景下天线装置的辐射性能对比曲线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天线装置; 10-辐射单元; a,b,c,d,e,f,g,h-断缝;
1011-顶辐射单元; 1012-底辐射单元; 1013-左侧辐射单元;
1014-右侧辐射单元; 20-寄生枝节; 201-引向寄生枝节;
202-反射寄生枝节; 301-手掌上部覆盖区域; 302-手掌下部覆盖区域;
303-手掌右部覆盖区域; 304-手掌左部覆盖区域; 200-手机;
21-显示屏; 211-开孔; 22-中框;
221-金属中板; 222-边框; 2221-顶边框;
2222-底边框; 2223-左侧边框; 2224-右侧边框;
23-电路板; 24-电池; 25-后壳;
300-保护套; 3001-主体部; 3002-包裹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销售点(Point of sales,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行车记录仪、安防设备等具有天线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200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200可以为曲面屏手机也可以为平面屏手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平面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手机200的整体结构和拆分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200的显示屏21可以为水滴屏、刘海屏、全面屏或者挖孔屏(参见图1所示),例如,显示屏21上开设有开孔211,下述描述以挖孔屏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2所示,手机200可以包括:显示屏21、中框22、后壳25和位于中框22和后壳25之间的电池24,其中,电池24可以设在中框22朝向后壳25的一面上(如图2所示),或者电池24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例如中框22朝向后壳25的一面可以具有电池仓(图中未示出),电池24安装在电池仓中。在一些其它的示例中,手机20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23,其中,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上,例如,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后壳25的一面上(如图2所示),或者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显示屏21和后壳25分别位于中框22的两侧。
其中,电池24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和电路板23相连,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24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并为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屏21、摄像模组以及通信模块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24容量,电池24循环次数,电池24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电路板23的处理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当手机200为平面屏手机时,显示屏2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当手机200为曲面屏手机时,显示屏21可以为OLED显示屏。
继续参照图2,中框22可以包括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边框222围绕金属中板221的外周设置一周。一般地,边框222可以包括顶边框2221、底边框2222、左侧边框2223和右侧边框2224,顶边框2221、底边框2222、左侧边框2223和右侧边框2224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222。其中,金属中板22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板、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板、钛合金或镁合金等。边框222可以为金属边框,也可以为陶瓷边框,还可以为玻璃边框。当边框222为金属边框时,金属边框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板或钛合金等。其中,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之间可以卡接、焊接、粘合或一体成型,或者金属中板221与边框222之间可以通过注塑固定相连。
参照图2所示,顶边框2221和底边框2222相对设置,左侧边框2223与右侧边框2224相对设置,顶边框2221分别与左侧边框2223的一端和右侧边框2224的一端呈圆角连接,底边框2222分别与左侧边框2223的另一端和右侧边框2224的另一端呈圆角连接,从而共同形成一圆角矩形区域。后壳接地面设置于圆角矩形区域内,并分别与顶边框2221、底边框2222、左侧边框2223以及右侧边框2224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后壳接地面可以为手机200的后壳25。
后壳25可以为金属后壳,也可以为玻璃后壳,还可以为塑料后壳,或者,还可以为陶瓷后壳,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后壳25的材质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手机200的后壳25可以与边框222相连形成一体成型(Unibody)后壳,例如手机200可以包括:显示屏21、金属中板221和后壳,后壳可以为边框222和后壳25一体成型(Unibody)形成的后壳,这样电路板23和电池24位于金属中板221和后壳围成的空间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为了实现手机200的通信功能,在手机200上可以设置有天线,通过天线对信号进行发射和接收。目前,手机200大多应用金属边框、玻璃后壳的工业设计(Industry Design,ID),由于金属边框尺寸有限而且天线环境紧张,某些频段的天线只能激励金属边框的单个模式以尽量小型化,因此,采用金属边框设计的天线,其性能受人体部位的影响较大。由于人体部位属于电介质,当头和手等人体部位靠近天线时,电介质会对天线的性能产生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造成产品天线性能的降幅和恶化,直接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因此,手机200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无线性能水平直接关系着用户的实际体验。
常用的使用场景一般包括头手模(besides head and hand,BHH),头模(besideshead,BH)以及手模(hand,H)等,下表1至表3则展示了某一手机200的下天线B1频段在头手模、头模以及手模场景下的天线***效率以及相比于自由空间(FS)的效率降幅水平。
表1:头手模场景相对于自由空间的效率值以及效率降幅
表2:手模场景相对于自由空间的效率值以及效率降幅
表3:头模场景相对于自由空间的效率值以及效率降幅
结合上面各表可以明显看出,头对天线效率的降幅影响较小,而手对天线效率的降幅影响较大,手对天线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头手模和手模场景下的天线性能水平。因此,如何降低手模对下天线性能的降幅影响是天线要面临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手机底端的下天线为例,通过研究手模对下天线的降幅影响,发现了人手的不同区域对天线的性能降幅影响差异较大。如图4所示,下天线的辐射方向图朝向前屏(即显示屏21)和后壳25的方向图都比较均衡。而在实际使用场景下,人手是握住手机200的后壳25的,即后壳25的方向图会受到手模较大影响。
因此,通过手模对天线降幅的影响研究,可以知道若要减小手模的降幅,则需要将天线的方向图进行调整,而且天线的方向图要避开手模的影响,也就是说,天线的方向图要尽可能朝显示屏21的方向,朝后壳25方向的方向图要尽可能弱,这样可以实现减小手模降幅,提升天线性能尤其是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天线性能。
另外,通过实验测试,如图5-图8所示,可以将手模的不同区域通过切除的方式,验证手的不同区域对该天线的性能降幅的影响差异。图5为在手模场景下去掉手掌上部覆盖区域301的模拟场景图,图6为在手模场景下去掉手掌下部覆盖区域302的模拟场景图,图7为在手模场景下去掉手掌右部覆盖区域303的模拟场景图,图8为在手模场景下去掉手掌左部覆盖区域304的模拟场景图,通过对图5-图8中所示的不同切割区域的手模进行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
图9中,S1为该天线在手模场景下未去除任何区域时对应的辐射曲线图,S2为该天线在手模场景下去除手掌上部覆盖区域301(即图5所对应的场景)对应的辐射曲线图,S3为该天线在手模场景下去除手掌下部覆盖区域302(即图6所对应的场景)对应的辐射曲线图,S4为该天线在手模场景下去除手掌右部覆盖区域303(即图7所对应的场景)对应的辐射曲线图,S5为该天线在手模场景下去除手掌左部覆盖区域304(即图8所对应的场景)对应的辐射曲线图,对比可知,手掌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是对天线辐射性能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若能消除或减弱这两部分手模影响则能够明显提升手模场景下的天线效率。
基于上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200)中,该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通过在辐射单元与显示屏之间或者辐射单元与后壳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寄生枝节,寄生枝节用于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朝向显示屏,这样当人手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天线装置适用于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通信技术的电子设备,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技术、Wi-Fi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SUB-6G通信技术以及未来其它MIMO通信技术等。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该天线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以下各实施例不突出通信网络的需求,仅以频率大小说明天线装置的工作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100,该天线装置100应用于手机200,手机200可以包括显示屏21、后壳25以及位于显示屏21和后壳25之间的中框22(参见图2),其中,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天线装置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0以及至少一个寄生枝节20(例如引向寄生枝节201和反射寄生枝节202),寄生枝节20用于改变辐射单元10的辐射方向图特性。
寄生枝节20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或者,寄生枝节20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后壳25的一侧。通过在辐射单元10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或者辐射单元10朝向后壳25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寄生枝节20,寄生枝节20用于改变辐射单元10的辐射方向图特性,使得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21或后壳25,这样当人手或头部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或显示屏21时,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示,寄生枝节20与辐射单元10之间的距离L2可以小于辐射单元10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另外,寄生枝节20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为曲线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另外,图13中,S1为采用引向寄生枝节201时对应的辐射效率曲线图,S2为采用反射寄生枝节202时对应的辐射效率曲线图,如图13所示,对于工作在2.2GHz到2.6GHz的辐射单元10,当增加不同的寄生枝节20后,引向寄生枝节201对应的效率在2.2GHz到2.6GHz之前,而反射寄生枝节202对应的效率在2.2GHz到2.6GHz之后。
在手模场景下,即人手持握手机(此时人手靠近手机的后壳25)的场景下,寄生枝节20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14所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且引向寄生枝节201用于将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该引向寄生枝节201可以为引向器,通过在辐射单元10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能够使得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21,以此避免人手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15所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后壳25的一侧,且反射寄生枝节202用于将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该反射寄生枝节202可以为反射器,通过在辐射单元10朝向后壳25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能够使得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背离后壳25(即朝向显示屏21),以此避免人手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16所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引向寄生枝节201用于将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后壳25的一侧,反射寄生枝节202用于将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通过在辐射单元10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并在辐射单元10朝向后壳25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21,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手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参照图3所示,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0可以包括:底辐射单元10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辐射单元1012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设置有引向寄生枝节201,或者,底辐射单元1012朝向后壳25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寄生枝节202,或者,底辐射单元1012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设置有引向寄生枝节201,且底辐射单元1012朝向后壳25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寄生枝节202。
由于人手在持握电子设备时,上手掌和下手掌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对位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辐射单元的影响最大,如果能消除或减弱这两部分手模对底辐射单元的影响则可以明显提升手模场景下的天线效率,而通过上述设置,即能够使得天线的方向图尽可能朝向显示屏方向,使得朝向后壳方向的天线的方向图较弱,这样能够实现减小手模降幅,提升天线性能尤其是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天线性能的作用。
例如,引向寄生枝节201可以位于显示屏21朝向中框22的一面上,且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底辐射单元1012在显示屏21上的投影区域内,以使底辐射单元1012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本申请实施例对寄生枝节20的具体固定位置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在头模场景下,即人体头部靠近手机(此时头部靠近手机的显示屏21)的场景下,寄生枝节20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后壳25的一侧,且引向寄生枝节201用于将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后壳25的方向。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以此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且反射寄生枝节202用于将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后壳25的方向。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背离显示屏(即朝向后壳),以此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其中,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后壳25的一侧,引向寄生枝节201用于将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后壳25的方向。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位于辐射单元10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反射寄生枝节202用于将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后壳25的方向。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并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参照图3所示,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0可以包括:顶辐射单元10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顶辐射单元1011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寄生枝节202,或者,顶辐射单元1011朝向后壳25的一侧设置有引向寄生枝节201,或者,顶辐射单元1011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寄生枝节202,且顶辐射单元1011朝向后壳25的一侧设置有引向寄生枝节201。
由于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时,对位于电子设备顶部的顶辐射单元的影响最大,如果能消除或减弱对顶辐射单元的影响则可以明显提升头模场景下的天线效率,而通过上述设置,即能够使得天线的方向图尽可能朝向后壳方向,使得朝向显示屏方向的天线的方向图较弱,这样能够实现减小头模降幅,提升天线性能尤其是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天线性能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向寄生枝节201的长度L1可以小于辐射单元10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反射寄生枝节202的长度L1可以大于辐射单元10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单元10可以为手机的金属边框通过断开两个断缝而形成的金属辐射体。具体地,中框22可以为金属中框,且金属中框至少包括金属边框,金属边框形成天线装置100中的至少一个金属辐射体,金属辐射体作为辐射单元10。参照图3所示,顶辐射单元1011为手机的顶端金属边框(即顶边框2221)通过断开两个断缝(断缝a和断缝b)而形成的金属辐射体,底辐射单元1012为手机的底端金属边框(即底边框2222)通过断开两个断缝(断缝a和断缝b)而形成的金属辐射体。
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0还可以包括左侧辐射单元1013和右侧辐射单元1014,其中,左侧辐射单元1013为手机的左侧金属边框(即左侧边框2223)通过断开两个断缝(断缝e和断缝f)而形成的金属辐射体,右侧辐射单元1014为手机的右侧金属边框(即右侧边框2224)通过断开两个断缝(断缝g和断缝h)而形成的金属辐射体。
同样,左侧辐射单元1013与显示屏21之间可以设置有寄生枝节20,或者,左侧辐射单元1013与后壳25之间可以设置有寄生枝节20,或者,左侧辐射单元1013与显示屏21之间以及左侧辐射单元1013与后壳25之间均可以设置有寄生枝节20。右侧辐射单元1014与显示屏21之间可以设置有寄生枝节20,或者,右侧辐射单元1014与后壳25之间可以设置有寄生枝节20,或者,右侧辐射单元1014与显示屏21之间以及右侧辐射单元1014与后壳25之间均可以设置有寄生枝节20。
其中,顶辐射单元1011、底辐射单元1012、左侧辐射单元1013和右侧辐射单元1014可以为分集天线(Div Antenna)、WIFI天线、蓝牙天线和GPS天线、主天线(Main Antenna)或者中高频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其中,底辐射单元1012为主天线时,这样主天线位于手机200的底部,使得手机200的吸收辐射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较低。
图17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自由空间下的性能曲线图。参见图17,A1为天线装置100在自由空间下对应的天线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A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自由空间下对应的辐射效率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A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自由空间下对应的总效率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另外,图18、图19、图20和图21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不同工作场景下对应的辐射方向图,由图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装置在自由空间下的辐射性能图,即图4所示的方向图,其方向图特性发生了明显的方向改变,主要辐射方向图完全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而且,通过对比图18和图19以及对比图20和图21可知,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能够使得人体部位对辐射单元10的辐射方向图特性的影响较小。
另外,经过在不同模拟场景下对三种天线装置100的头手性能,即自由空间、右头手模以及左头手模下的应用评测,如图22所示,A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自由空间时对应的反射系数曲线图,A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自由空间时对应的辐射效率曲线图,B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右头手模场景下对应的反射系数曲线图,B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右头手模场景下对应的辐射效率曲线图,C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左头手模场景下对应的反射系数曲线图,C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左头手模场景下对应的辐射效率曲线图。根据图22可知,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天线的左头手和右头手的效率降幅分别为3.7dB和3.3dB,降幅相比于表1所示的数据明显减小,手握场景下的天线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以及,经过在自由空间、左头手模以及左手模场景下对三种天线装置100的天线性能的应用评测,如图23所示,A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自由空间时对应的辐射效率曲线图,C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左头手模场景下对应的辐射效率曲线图,D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在左手模场景下对应的辐射效率曲线图,由图23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的左头手以及左手的效率降幅相比于表1和图2所示的数据均有明显减小,手握场景下的天线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单元10可以是设置在后壳的内表面,具体地,辐射单元10可以为悬浮金属、石墨烯层或透明导电层。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单元10可以不限于为悬浮金属天线、石墨烯天线以及透明天线,例如,该设置于后壳25的内表面上的辐射单元10还可以是其他设置于后壳25的内表面上的能够被耦合而辐射信号的天线元件。
这样,馈电网络可大部分通过设置在电池盖的内表面上的辐射单元10实现,从而能够减小天线在金属边框上的布局面积,降低对其它天线的影响,而且该天线装置可以在有限的设计空间内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节省了电子设备内部的天线设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该天线装置100可以在有限的设计空间内实现,有效节省了手机200内部的天线设计空间。而且,该天线装置100无需在中框22的金属边框上额外开槽,不会影响手机200的工业设计外观,且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手握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辐射单元10可以印制或者粘贴于后壳25的内表面,或者,辐射单元10也可以是嵌入后壳25的内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对辐射单元10在后壳25的内表面上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单元10也可以是设置在后壳25的外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可以包括多组辐射单元10,以增加更多的辐射体,通过辐射体的数量的增加,天线装置100能够实现更多模式的覆盖。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组件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以及位于电子设备外侧的保护套300(参见图24和图25所示),其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200为例,手机200至少可以包括:显示屏21、后壳25、天线装置100以及位于显示屏21和后壳25之间的中框22。天线装置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0以及至少一个寄生枝节20,寄生枝节20用于改变辐射单元10的辐射方向图特性,且寄生枝节20位于保护套300上。
通过在保护套300上设置有用于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的寄生枝节20,能够使得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21或后壳25,这样当人手或头部靠近手机200的后壳或显示屏时,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寄生枝节20与辐射单元10之间的距离小于辐射单元10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
继续参照图24和图25所示,保护套300至少可以包括:主体部3001以及与主体部3001相连的包裹部3002,其中,主体部3001与后壳25相贴合,包裹部3002围绕手机200的至少部分金属边框设置,且包裹部3002覆盖至少部分金属边框与显示屏21的接缝处以及金属边框与后壳25的接缝处。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设置有寄生枝节20,或者,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设置有寄生枝节20,或者,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以及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寄生枝节20。
具体地,在手模场景下,即人手持握手机(此时人手靠近手机的后壳25)的场景下,寄生枝节20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且引向寄生枝节201用于将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通过在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能够使得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21,以此避免人手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位于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且反射寄生枝节202用于将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通过在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能够使得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背离后壳25(即朝向显示屏21),以此避免人手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其中,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引向寄生枝节201用于将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位于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反射寄生枝节202用于将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显示屏21的方向。通过在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并在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10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21,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手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头模场景下,即人体头部靠近手机(此时头部靠近手机的显示屏21)的场景下,寄生枝节2020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其中,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且引向寄生枝节201用于将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后壳25的方向。通过在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25,以此避免人体头部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位于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且反射寄生枝节202用于将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后壳25的方向。通过在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背离显示屏21(即朝向后壳25),以此避免人体头部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寄生枝节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其中,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位于包裹部3002靠近后壳25的一侧上,引向寄生枝节201用于将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后壳25的方向。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位于包裹部3002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上,反射寄生枝节202用于将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后壳25的方向。通过在包裹部3002朝向后壳25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201,并在包裹部3002朝向显示屏21的一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202,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25,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体头部靠近手机200的后壳25时,对手机200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框22可以为金属中框22,且金属中框22至少可以包括金属边框,金属边框形成天线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金属辐射体101,且金属辐射体101作为辐射单元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向寄生枝节201的长度小于辐射单元10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反射寄生枝节202的长度大于辐射单元10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折叠屏电子设备(例如折叠屏手机),这样,折叠屏在闭合态时,同样可以通过对辐射方向图的改变,提升闭合态时天线手模,头模或头手模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显示屏,
后壳,
中框,所述中框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中框至少包括金属边框;
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包括以所述金属边框作为辐射体的辐射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寄生枝节,所述寄生枝节与所述金属边框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且所述寄生枝节与所述金属边框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
所述天线装置的辐射单元用于工作在第一频段,所述第一频段为自第一频率至第二频率的频段,所述第一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频率;
所述天线装置的所述寄生枝节产生的谐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或者,所述天线装置的所述寄生枝节产生的谐振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频率;
所述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朝向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壳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引向寄生枝节,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所述引向寄生枝节谐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寄生枝节包括第一引向寄生枝节,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显示屏上,并且,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反射寄生枝节,所述反射寄生枝节包括第一反射寄生枝节;
所述第一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寄生枝节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反射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中框的一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边框包括底金属边框,
所述辐射单元包括底辐射单元,所述底金属边框形成所述底辐射单元;
所述寄生枝节的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与所述底金属边框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并且所述第一反射寄生枝节与所述底金属边框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的引向寄生枝节包括第二引向寄生枝节,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辐射单元的一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后壳上的投影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反射寄生枝节,所述反射寄生枝节包括第二反射寄生枝节,所述第二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寄生枝节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显示屏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边框包括顶金属边框,
所述辐射单元包括顶辐射单元,所述顶金属边框形成所述顶辐射单元;
所述寄生枝节的第二引向寄生枝节与所述顶金属边框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并且,所述第二反射寄生枝节与所述顶金属边框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的长度大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所述反射寄生枝节产生的谐振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频率。
14.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以及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侧的保护套;
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后壳、辐射单元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壳之间的中框,所述中框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中框至少包括金属边框,所述辐射单元以所述金属边框作为辐射体;
所述保护套包括至少一个寄生枝节,所述寄生枝节与所述金属边框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且所述寄生枝节与所述金属边框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
所述辐射单元用于工作在第一频段,所述第一频段为自第一频率至第二频率的频段,所述第一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频率;
所述寄生枝节产生的谐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或者,所述寄生枝节产生的谐振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频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至少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包裹部;
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后壳相贴合,所述包裹部围绕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部分金属边框设置,且所述包裹部覆盖所述至少部分金属边框与所述显示屏的接缝处以及所述金属边框与所述后壳的接缝处;
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寄生枝节;或者,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寄生枝节;或者,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以及所述包裹部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所述寄生枝节。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引向寄生枝节和反射寄生枝节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引向寄生枝节与所述金属边框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或者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所述反射寄生枝节与所述金属边框的距离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4波长,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或者反射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
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的长度大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寄生枝节谐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所述反射寄生枝节产生的谐振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频率。
CN202410080932.5A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Pending CN1179963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0932.5A CN117996397A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0932.5A CN117996397A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02110378226.5A CN113224508A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8226.5A Division CN113224508A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6397A true CN117996397A (zh) 2024-05-07

Family

ID=770866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8226.5A Pending CN113224508A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02410080932.5A Pending CN117996397A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8226.5A Pending CN113224508A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322450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4854B2 (en) * 2002-04-05 2005-01-18 Myers & Johnson, Inc. Interferometric antenna array for wireless devices
CN201663225U (zh) * 2008-11-06 2010-12-01 黄耀辉 嵌入电池内的天线、无线设备和无线设备的智能外壳
CN101431182B (zh) * 2008-12-17 2012-09-05 清华大学 移动终端用的可重构天线
CN102157777A (zh) * 2011-01-24 201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sar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38570B (zh) * 2012-04-23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终端
CN104600417A (zh) * 2015-01-15 2015-05-06 优能通信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适应调节谐振频率的天线及通信终端
CN204721393U (zh) * 2015-05-12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
CN105811074A (zh) * 2016-01-27 2016-07-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以及移动终端
CN108258405B (zh) * 2018-01-10 2020-07-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方向图可重构滤波天线
CN109244646B (zh) * 2018-09-14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KR102572251B1 (ko) * 2018-11-09 2023-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정된 방향 방사 구조를 갖는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1614388B (zh) * 2019-02-25 2021-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天线性能调节方法
CN111725607B (zh) * 2019-03-20 2021-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毫米波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421210B (zh) * 2019-08-22 2022-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具有卷曲屏的电子设备
CN110931944A (zh) * 2019-12-24 2020-03-27 天通凯美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毫米波阵列天线的电子设备
CN210956994U (zh) * 2019-12-30 2020-07-07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4508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9328B2 (en) Terminal device
CN104022350B (zh) 具有金属边框的智能机天线
US2023014611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119747B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US10177463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228092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103569B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1088712A1 (zh) 天线辐射体、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76488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240021982A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078354A1 (zh) 电子设备
WO2024051743A1 (zh) 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4098969A1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996397A (zh)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AU2016424739B2 (en) Terminal
CN113258268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EP40477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67147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156633B (zh) 低sar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42692B (zh) 电子设备
EP4415161A1 (e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174274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3871870B (zh)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886203B (zh)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3131183B (zh) 移动终端和天线***的谐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