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1993A - 镜头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1993A
CN117881993A CN202280055459.4A CN202280055459A CN117881993A CN 117881993 A CN117881993 A CN 117881993A CN 202280055459 A CN202280055459 A CN 202280055459A CN 117881993 A CN117881993 A CN 117881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housing
image stabilizer
optical image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54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大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0672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024193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2/01196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18239A2/ko
Publication of CN117881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19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镜头组装体。本发明所公开的镜头组装体可包括:壳体;镜头架,配置在壳体的内部;自动对焦驱动部,用于使镜头架沿着光轴方向进行移动;多个球轴承,配置在壳体与镜头架之间,将镜头架引向光轴方向;以及保持部,向壳体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镜头架来在多个球轴承形成预压。

Description

镜头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组装体,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镜头组装体,具备自动对焦功能或者一同具备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图像稳定器功能。
背景技术
通常,随着技术的发展,适用于智能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的镜头组装体逐渐变得小型化,为了获取高质量的拍摄图像而具备了自动对焦(auto focus)功能及光学图像稳定器(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功能。
自动对焦功能为使设置在镜头组装体内的镜头模块前进或后退来在特定拍摄物自动对焦的功能。光学图像稳定器功能为如下功能,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抖动并向移动设备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微细地移动镜头模块来进行对焦。
但是,现有的镜头组装体存在如下问题,当启用自动对焦(AF,auto focus)功能时移动的结构要素(例如,镜头架)因惯性或机械公差而很难精确地移动以及进行停止控制,当启用光学图像稳定器(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功能时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发明详述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镜头组装体,提供用于在配置于镜头架与壳体之间的多个球轴承形成预压的结构,由此精密地控制自动对焦和/或光学图像稳定器的驱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镜头组装体,包括制作简便且具备产品可靠性的棱镜倾斜结构。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镜头组装体,所述镜头组装体包括:壳体;镜头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自动对焦驱动部,用于使所述镜头架沿着光轴方向进行移动;多个球轴承,配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镜头架之间,将所述镜头架引向所述光轴方向;以及保持部,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镜头架来在所述多个球轴承形成预压。
所述保持部可包括:磁性体,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到形成在所述镜头架的引导孔;以及磁铁,结合在与所述引导孔相邻的所述镜头架的一部分,所述磁性体和所述磁铁位于引力作用范围内。
所述磁性体可呈销形状且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配置。
本发明还可包括结合在所述壳体的盖部,所述磁性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另一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到所述盖部的一部分。
所述壳体可在另一侧形成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引导槽,所述镜头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槽相向的第二引导槽,所述多个球轴承通过作用于所述磁性体与所述磁铁之间的引力被加压成能够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的所述第一引导槽与所述第二引导槽之间滚动的状态。
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剖面可分别为V字形状。
所述自动对焦驱动部可位于所述多个球轴承与所述保持部之间。
并且,本发明可通过提供镜头组装体来实现所述目的,所述镜头组装体包括:底板;壳体,以能够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底板;支撑部件,以能够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镜头架,以能够沿着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上部;多个第一球轴承,配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多个第二球轴承,配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多个第三球轴承,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镜头架之间;自动对焦驱动部,使得所述壳体、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镜头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使得所述镜头架沿着所述第三方向移动;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使得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镜头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第一保持部,向所述底板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壳体来在所述多个第一球轴承形成预压;第二保持部,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支撑部件来在所述多个第二球轴承形成预压;以及第三保持部,向所述支撑部件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镜头架来在所述多个第三球轴承形成预压。
所述第一保持部可包括:第一磁性体,固定在所述底板,***到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引导孔;以及第一磁铁,结合在与所述引导孔相邻的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一磁铁位于引力作用范围内。
所述第二保持部可包括:第二磁性体,结合在所述支撑部件;以及第二磁铁,结合在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磁性体和所述第二磁铁位于引力作用范围内。
所述第三保持部可包括:第三磁性体,结合在所述镜头架;以及磁轭,将结合在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磁铁和所述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磁铁的磁力扩展到所述第三磁性体侧。
并且,本发明可提供镜头组装体来实现所述目的,所述镜头组装体包括:镜头部,包括沿着第一方向配置的多个镜头;第一部件,与所述镜头部相结合;第二部件,使得所述第一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球轴承,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以及保持部,通过磁力,使所述第一部件被拉向所述第二部件侧来在所述多个第一球轴承形成预压。
所述保持部可包括:磁铁,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以及磁性体,配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且位于通过所述磁铁的磁力形成引力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部件还可包括:第一运行部件;第二运行部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三运行部件,沿着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移动;多个第二球轴承,配置在所述第一运行部件与所述第二运行部件之间;多个第三球轴承,配置在所述第二运行部件与所述第三运行部件之间;以及第二保持部,在所述多个第二球轴承或所述多个第三球轴承形成预压。
并且,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镜头组装体,所述镜头组装体将向第一光轴方向入射的光的光路径改变为第二光轴方向,所述镜头组装体包括:底板;镜头单元,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内部一侧;光路径改变单元,以能够倾斜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内部另一侧;自动对焦驱动部,使所述镜头单元沿着直线方向移动;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使所述光路径改变单元倾斜;多个球轴承,配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镜头单元之间,将所述镜头单元引向所述直线方向;以及保持部,向所述底板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镜头单元来在所述多个球轴承形成预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组装立体图。
图2及图3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侧视图。
图5为示出沿着图4所表示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为示出沿着图6所表示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及图9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自动对焦保持部的平面剖视图。
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组装立体图。
图13及图14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示出省略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盖部的状态下的镜头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16为示出沿着图15所表示的C-C’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镜头架的仰视图。
图18为示出沿着图17所表示的D-D’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铰链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铰链单元的一部分的支撑体的立体图。
图21为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铰链单元的一部分的铰链部件的立体图。
图22为示出省略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盖部的状态下的镜头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23为示出沿着图22所表示的E-E’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24及图25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施例能够以多种方式变形。在图中示出特定的实施例并在详细的说明中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所附的附图中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轻松理解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因此,应当理解,技术思想并不局限于所附的附图中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中所包括的所有等同物或代替物。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但这种结构要素并不局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仅用于区分两种结构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理解为用于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而并不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在本说明书中,超小型镜头组装体的尺寸小于设置在通常的DSLR相机或无反光镜相机的镜头组装体的尺寸,其尺寸与适用于智能手机的镜头组装体的尺寸类似。
此外,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判断为对于相关的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缩短或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进行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组装立体图,图2及图3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可设置在移动设备(未图示)(例如,智能手机等)且用于对拍摄物进行拍摄。镜头组装体1可以实现变焦(zoom)及自动对焦功能。
镜头组装体1可包括:壳体10,设置在移动设备上;多个球轴承20;保持部21,在多个球轴承20形成预压;镜头架30,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自动对焦驱动部40,使镜头架30沿着光轴方向(例如,图1的Z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Z轴方向可意味着与光轴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以及盖部50,结合在壳体10。
壳体10的上部处于开放状态且在底部形成光通过孔11。在壳体10的内部一侧可形成自动对焦驱动部40所在的收容空间12。
在壳体10的收容空间12可以配置形成自动对焦驱动部40的一部分的自动对焦线圈41。自动对焦线圈41可以与沿着壳体10的侧面配置的印刷电路板49电连接。
在壳体10中,***槽13和第一引导槽15可以分别沿着Z轴方向形成在自动对焦线圈41的两侧。
***槽13以可以使镜头架30的突出部32a能够沿着Z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将其***。
壳体10的第一引导槽15可以收容多个球轴承20的一侧。壳体10的第一引导槽15可以与镜头架30的第二引导槽35一同收容多个球轴承20。镜头架30的第二引导槽35与壳体10的第一引导槽15对应配置。
壳体10的第一引导槽15和镜头架30的第二引导槽35可具有V字形状的剖面。
保持部21形成作用于多个球轴承20的预压。以下,参照图4至图7,对保持部2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侧视图,图5为示出沿着图4所表示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为示出沿着图6所表示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4至图7,保持部21可包括:磁性体22,固定在壳体10;以及磁铁23,使得引力作用于磁性体22。
磁性体22可以沿着Z轴方向配置且可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销形状。磁性体2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到形成在镜头架30的引导孔33。在此情况下,磁性体22的一部分(图5中沿着X轴方向的部分)可以与引导孔33的内表面相接触,其他部分(图5中沿着Y轴方向的部分)可以与引导孔33的内表面相隔开。
磁性体22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壳体10的收容空间12的底部。由此,磁性体22可以垂直于壳体10的收容空间12底部来配置。
磁性体22的另一端可以***到形成在盖部50的上部内侧面的凹槽(未图示)。由此,磁性体22不会因当镜头架30与多个球轴承20一同为了自动对焦工作而沿着Z轴方向前进及后退时所产生的振动而抖动,而是可以维持垂直配置的状态。
磁铁23可以结合在镜头架30的一侧并与镜头架30一同移动。磁铁23可以与引导孔33相邻配置。由此,磁铁23可以位于使得引力作用于***到引导孔33的磁性体22的范围内。
壳体10和磁性体22为被固定的结构要素,相对地,镜头架30和磁铁23为进行移动的结构要素。
镜头架30可通过在磁性体22与磁铁23之间产生的引力而被拉向壳体10的一侧(例如,图5中配置有磁性体22的壳体10的左侧)。由此,镜头架30的第二引导槽35可以沿着壳体10的靠近第一引导槽15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5,多个球轴承20能够以通过保持部21施加预压的状态下配置在壳体10的第一引导槽15与镜头架30的第二引导槽35之间。多个球轴承20可在没有游隙的情况下紧贴在壳体10的第一引导槽15。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形成上述的预压,由此,当启用自动对焦时,将会帮助精密地控制镜头架30的惯性移动及停止工作,不仅如此,可以防止镜头架30的倾斜现象。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可以精密地控制镜头架30的自动对焦工作。
镜头架30与多个镜头沿着Z轴方向层叠的镜头部37相结合。镜头架30可通过自动对焦驱动部40与镜头部37一同沿着光轴方向前进或后退。
参照图5,自动对焦驱动部40可包括:自动对焦线圈41,配置在壳体10的收容空间12;以及自动对焦磁铁42,与磁轭47一同结合在镜头架30的一部分32。
自动对焦线圈41和自动对焦磁铁42可以相互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在壳体10的收容空间12内。
在这种配置状态下,当向正方向或逆方向对自动对焦线圈41施加电流时,通过自动对焦线圈41与自动对焦磁铁42的相互作用,镜头架30可以沿着+Z轴方向或-Z轴方向移动。
参照图5,在印刷电路板49可以安装孔传感器43。孔传感器43位于封闭曲线形状的自动对焦线圈41内侧并用于检测自动对焦磁铁42的移动,并将所检测的信号传输到小型移动设备的控制部(未图示)。
控制部通过孔传感器43和自动对焦驱动部40执行镜头架30的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代替孔传感器43,也可以使用包括孔传感器的驱动集成电路芯片。
盖部50以可以分离的方式结合在壳体10。盖部50可以形成有使得结合在镜头架30的镜头部37能够贯通的光通过孔51(参照图1)。盖部50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以便能够屏蔽电磁波。
图8及图9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0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支撑部件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自动对焦保持部的平面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可以实现变焦(zoom)及自动对焦(AF,autofocus)功能,不仅如此,还可以实现光学图像稳定器(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功能。
参照图8及图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可以包括:底板1100;壳体1200,配置为在底板1100的内侧可沿着Z轴方向进行移动;支撑部件1300,配置为在壳体1200的内侧可沿着Y轴方向进行移动;镜头架1400,配置为在支撑部件1300的上部可沿着X轴方向进行移动;结合部件1500,结合在壳体1200;以及盖部1600,结合在所述支撑体。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可以包括第一保持部、第二保持部以及第三保持部,以便分别在第一球轴承、第二球轴承以及第三球轴承形成预压。对第一保持部、第二保持部以及第三保持部将进行后述。
底板1100的上部处于开放状态,在底部1105可以形成光通过孔1101。
底板1100的4个侧面中的3个侧面可以配置自动对焦线圈1711、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31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51。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31和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51可分别配置在底板1100的相邻的2个侧面。
底板1100可以沿着外侧面配置印刷电路板(未图示),自动对焦线圈1711、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31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51可以电连接。
底板1100可以在自动对焦线圈1711的一侧沿着Z轴方向形成第一引导槽1103。底板1100的第一引导槽1103能够以与壳体1200的第二引导槽1203相向的方式配置,可以与壳体1200的第二引导槽1203一同收容多个第一球轴承1220。底板1100的第一引导槽1103和壳体1200的第二引导槽1203可以具有V字形状的剖面。
通过自动对焦驱动部,壳体1200可在底板1100的内侧沿着Z轴方向(例如,光轴方向)进行移动。
壳体1200形成有光通过孔1201,在一侧面可以配置有与自动对焦线圈1711对应的自动对焦磁铁1713。当壳体1200配置在底板1100的内侧时,自动对焦线圈1711与自动对焦磁铁1713可以隔开规定的间隔。
在配置有自动对焦磁铁1713的壳体1200的一侧面上,在自动对焦磁铁1713的一侧可以形成第二引导槽1203,在自动对焦磁铁1713的另一侧可以配置第一保持部。
第一保持部可以形成作用于多个第一球轴承1220的预压。以下,参照图11,对第一保持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11,第一保持部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体1221,固定在底板1100;以及第一磁铁1223,使得引力作用于第一磁性体1221。
第一磁性体1221可以沿着Z轴方向配置且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销形状。第一磁性体122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到形成在壳体1200的引导孔1204。
第一磁性体1221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底板1100的底部1105。由此,第一磁性体1221可以垂直于底板1100的底部1105来配置。第一磁性体1221的另一端可以***到形成在结合部件1500的上部内侧面的凹槽(未图示)。
由此,当启用自动对焦时,通过壳体1200沿着Z轴方向前进及后退时所产生的振动或机械公差,第一磁性体1221可以被固定而不会抖动。
第一磁铁1223可结合在壳体1200并与壳体1200一同移动。第一磁铁1223可以与引导孔1204相邻配置。由此,第一磁铁1223可位于使得引力作用于***到引导孔1204的第一磁性体1221的范围内。
底板1100和第一磁性体1221为被固定的结构要素,相对地,壳体1200和第一磁铁1223为进行移动的结构要素。
壳体1200可通过在第一磁性体1221与第一磁铁1223之间产生的引力而被拉向底板1100的一侧(例如,图11中配置有第一磁性体1221的地板1100的一侧)。由此,壳体1200的第二引导槽1203可以沿着底板1100的靠近第一引导槽1103的方向移动。
多个第一球轴承1220能够以通过第一保持部施加预压的状态,在没有发生游隙的情况下配置在底板1100的第一引导槽1103与壳体1200的第二引导槽1203之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可通过第一保持部形成作用于多个第一球轴承1220的预压,由此,当启用自动对焦时,将会帮助精密地控制壳体1200的惯性移动及停止工作,不仅如此,可以防止壳体1200的倾斜现象。
自动对焦驱动部可以包括配置在底板1100的自动对焦线圈1711以及结合在壳体1200的自动对焦磁铁1713。
自动对焦驱动部可以使壳体1200沿着Z轴方向前进或后退。例如,当沿着正方向或逆方向对自动对焦线圈1711施加电流时,通过自动对焦线圈1711与自动对焦磁铁1713的相互作用,壳体1200可以沿着+Z轴方向或-Z轴方向进行移动。
壳体1200可以在与光通过孔1201相邻的位置形成沿着Y轴方向隔开配置的一对第三引导槽1207。一对第三引导槽1207可以与形成在支撑部件1300的底面的一对第四引导槽1307(参照图10)一同收容多个第二球轴承1230。壳体1200的第三引导槽1207和支撑部件1300的第四引导槽1307可以具有V字形状的剖面。
一对第三引导槽1207和一对第四引导槽1307可以沿着Y轴方向形成。由此,支撑部件130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多个第二球轴承1230支撑,从而可相对于壳体1200,沿着Y轴方向进行直线移动。
支撑部件1300可通过第二保持部,沿着X轴方向被拉向壳体1200的一侧面侧。第二保持部可以形成作用于多个第二球轴承1230的预压。
第二保持部可包括:第二磁性体1811,固定在支撑部件1300;以及第二磁铁1810,使得引力作用于第二磁性体1811。
第二磁性体1811可以沿着Y轴方向结合在支撑部件1300的一侧面并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板形状。
第二磁铁1810可以沿着Y轴方向结合在壳体1200。在此情况下,第二磁铁1810可位于使得引力作用于第二磁性体1811的范围内。
壳体1200和第二磁铁1810可以为被固定的结构要素,相对地,支撑部件1300和第二磁性体1811为可以进行移动的结构要素。
支撑部件1300通过在第二磁性体1811与第二磁铁1810之间发生的引力而被拉向壳体1200的一侧(例如,配置有第二磁铁1810的壳体1200的一侧)。由此,多个第二球轴承1230能够以通过第二保持部施加预压的状态,在没有游隙的情况下配置在壳体1200的一对第三引导槽1207与支撑部件1300的一对第四引导槽1307之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通过第二保持部形成作用于多个第二球轴承1230的预压,由此,当启用光学图像稳定器时,将会帮助精密地控制支撑部件1300的惯性移动及停止工作,不仅如此,可以防止支撑部件1300的倾斜现象。
支撑部件1300可以在与配置有底板1100的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51对应的位置结合有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
支撑部件1300可以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隔开配置在侧面的一对第五引导槽1305,所述侧面与配置有底板1100的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51对应。一对第五引导槽1305可以与形成在镜头架1400的一侧面的一对第六引导槽1405一同收容多个第三球轴承1250。支撑部件1300的第五引导槽1305和镜头架1400的第六引导槽1405可以具有V字形状的剖面。
一对第五引导槽1305和一对第六引导槽1405可以沿着X轴方向形成。由此,镜头架140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多个第三球轴承1250支撑,从而,可相对于支撑部件1300,沿着X轴方向进行直线移动。
镜头架1400通过第三保持部,沿着Y轴方向被拉向支撑部件1300的一侧面侧。第三保持部可以形成作用于多个第三球轴承1250的预压。
第三保持部可包括:第三磁性体1821,固定在镜头架1400;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使得引力作用于第三磁性体1821;以及磁轭1820。
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可以为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为第三保持部的一部分。即,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和第三保持部共同使用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
磁轭1820可以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一同结合在支撑部件1300。磁轭1820位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与第三磁性体1821之间,将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的磁力扩展到第三磁性体1821。
第三磁性体1821可以沿着X轴方向结合在镜头架1400的一侧面,并可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板形状。
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可位于通过磁轭1820使引力作用于第三磁性体1821的范围内。
支撑部件1300和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可以为被固定的结构要素,相对地,镜头架1400和第三磁性体1821可以为进行移动的结构要素。
镜头架1400可通过在第三磁性体1821与磁轭1820之间产生的引力而被拉向支撑部件1300的一侧(例如,配置有磁轭1820的支撑部件1300的一侧)。由此,多个第三球轴承1250能够以通过第三保持部施加预压的状态,在没有游隙的情况下配置在支撑部件1300的一对第五引导槽1305与镜头架1400的一对第六引导槽1405之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通过第三保持部形成作用于多个第三球轴承1250的预压,由此,当启用光学图像稳定器时,将会帮助精密地控制镜头架1400的惯性移动及停止工作,不仅如此,可以防止镜头架1400的倾斜现象。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包括配置在底板1100的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31以及结合在镜头架1400的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33。
镜头架1400可以在结合孔1401结合有镜头部(未图示)。镜头部可以与所述镜头部3721相同或类似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可以包括当进行拍摄时用于防止抖动的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和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使镜头架1400沿着X轴方向前进或后退。例如,当沿着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31施加电流时,通过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31与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33的相互作用,镜头架1400可以沿着+X轴方向或-X轴方向进行移动。
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使支撑部件1300沿着Y轴方向前进或后退。例如,当沿着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51施加电流时,通过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1751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1753的相互作用,支撑部件1300可以沿着+Y轴方向或-Y轴方向进行移动。
在此情况下,随着支撑部件1300沿着Y轴方向进行移动,镜头架1400可以沿着Y轴方向进行移动。因此,结合在镜头架1400的镜头部可以沿着X-Y平面移动到规定位置。
结合部件1500可以包括总共4个延伸部1510,两侧各2个。在每个延伸部1510可以形成结合孔1520。
每个延伸部1510的结合孔1520可以与形成在壳体1200的多个结合突起1205扣合(snap fit)。由此,结合部件15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壳体1200。
在将支撑部件1300和镜头架1400配置在壳体1200的状态下,若将结合部件1500结合在壳体1200,则当启用自动对焦时,壳体1200、支撑部件1300及镜头架1400可以一同沿着Z轴前进或后退。
盖部16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底板1100。盖部1600可形成有使得结合在镜头架1400的镜头部(未图示)能够贯通的光通过孔1601。盖部1600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以便能够屏蔽电磁波。
虽然说明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1’具备第一保持部、第二保持部以及第三保持部,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省略第一保持部,而仅具备第二保持部及第三保持部。
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组装立体图,图13及图14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2至图1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90可设置在尺寸比较小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未图示)并用于对拍摄物进行拍摄。镜头组装体90可以实现自动对焦(AF,auto focus)、变焦(zoom)及光学图像稳定器(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等的功能。
镜头组装体90可包括:底板100,设置在移动设备;镜头单元300,配置在底板100的前方空间103;以及光路径改变单元500,配置在底板100的后方空间105。
底板100可以形成为大致呈直六面体的箱子形态。底板100的上部可处于开放状态,以便可以在内部配置镜头单元300及光路径改变单元500。
底板100可以与能够封闭底板100的上部的盖部700相结合,以便可以从外部冲击保护配置在内部的镜头单元300及光路径改变单元500并防止其被异物质污染。
底板100可以在与配置有镜头单元300的前方空间103相邻的前表面形成光通过孔101。
在底板100的外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及后侧面(rear side surface))以包围的方式配置印刷电路板309。印刷电路板170可以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
在印刷电路板170分别安装有作为自动对焦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第一自动对焦线圈411及第二自动对焦线圈412、作为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以及作为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及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
在此情况下,第一自动对焦线圈411和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可分别隔着间隔配置在形成于底板100的左侧壁面的多个贯通孔,第二自动对焦线圈412和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可分别隔着间隔配置在形成于底板100的右侧壁面的多个贯通孔。并且,在形成底板100的后方空间105的底部可以配置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
自动对焦驱动部包括第一自动对焦线圈411及第二自动对焦线圈412和第一自动对焦磁铁413及第二自动对焦磁铁414。
如上所述,第一自动对焦线圈411及第二自动对焦线圈412可分别配置在底板100的左侧壁面及右侧壁面。
第一自动对焦磁铁413可以结合在镜头单元300的镜头架310左侧,第二自动对焦磁铁414可以结合在镜头单元300的镜头架310右侧。
由此,当向底板100的前方空间103***镜头单元300时,第一自动对焦线圈411与第一自动对焦磁铁413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第二自动对焦线圈412与第二自动对焦磁铁414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在这种配置状态下,当分别向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一自动对焦线圈411及第二自动对焦线圈412施加电流时,在第一自动对焦线圈411与第一自动对焦磁铁413之间将会发生引力或斥力,在第二自动对焦线圈412与第二自动对焦磁铁414之间将会发生引力或斥力。因此,通过自动对焦驱动部的工作,镜头单元300可以沿着第二光轴L2方向前进或后退。其中,第二光轴L2意味着被棱镜530反射并朝向镜头单元300的X轴方向。
如上所述,虽然说明成自动对焦驱动部具备2个自动对焦线圈和与此对应的2个自动对焦磁铁,但并不局限于此,考虑到镜头的重量和自动对焦驱动部的驱动力,也可以具备1个自动对焦线圈和1个自动对焦磁铁。
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包括: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使棱镜530以Y轴为中心倾斜规定角度;以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使棱镜530以Z轴为中心倾斜规定角度。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包括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和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参照图20)。
如上所述,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可以配置在底板100的底部。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可以配置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支撑体510的底面(参照图20)。
由此,当光路径改变单元500***到底板100的后方空间105时,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与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在这种配置状态下,当向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施加电流时,在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与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之间将会发生引力或斥力。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光路径改变单元500能够以第二光轴L2(参照图23)(例如,Y轴)为中心向上侧或下侧倾斜。
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包括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及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和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及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
如上所述,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和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可分别配置在底板100的左侧壁面及右侧壁面。
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可以结合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支撑体510左侧,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可以结合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支撑体510右侧。
由此,当光路径改变单元500***到底板100的后方空间105时,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与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在这种配置状态下,当分别向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及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施加电流时,在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之间将会发生引力或斥力,在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与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之间发生引力或斥力。因此,可以通过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光路径改变单元500以第一光轴L1(参照图23)(例如,Z轴)为中心向左侧或右侧倾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90可通过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来控制光路径改变单元500以Z轴及Y轴为中心分别或同时倾斜,由此实现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功能。
底板100可包括:第一挡止部111,用于限制镜头单元300的最大前进距离;以及第二挡止部113,用于限制镜头单元300的最大后退距离。
第一挡止部111及第二挡止部113可以隔着间隔形成在底板100的右侧壁面内侧。
由此,镜头部310的一侧部311在第一挡止部111及第二挡止部113之间前进及后退规定距离。由此,镜头单元300的最大前进距离及最大后退距离可以受到第一挡止部111及第二挡止部113的限制。
图15为示出省略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盖部的状态下的镜头组装体的俯视图,图16为示出沿着图15所表示的C-C’线截取的剖视图,图1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镜头架的仰视图,图18为示出沿着图17所表示的D-D’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5至图1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90可包括多个球轴承201、203,配置在底板100与镜头单元300之间;以及保持部220,向底板100的一侧方向拉动镜头单元300来在多个球轴承201、203形成预压。
保持部220可以包括:磁性体221,固定在底板100;以及磁铁223,使得引力作用于磁性体221。
磁性体221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在形成于底板100的前方空间103底部的第一固定部121及第二固定部123。磁性体221可通过注塑成型与底板100形成为一体。
在此情况下,磁性体221可以沿着X轴方向配置在底板100且可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销形状。
随着磁性体2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21及第二固定部123,磁性体221不会因当启用自动对焦时,在镜头单元300沿着X轴方向(第二光轴L2方向)前进及后退时所产生的振动或机械公差而发生抖动,而是可以固定在底板100。
磁铁223可以结合在镜头单元300的镜头架310。由此,磁铁223可以与镜头单元300一同进行移动。
磁铁223可以埋设在镜头架310的一侧部311。在此情况下,磁铁223的一面可以向形成在镜头架310的一侧部311底面的孔313露出。
磁铁223可以通过所述孔313***到镜头架310的一侧部311内侧,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磁铁223可以通过注塑成型配置在镜头架310的一侧部311内侧。
磁铁223能够以隔着间隔来与磁性体221相邻的方式配置在磁性体221上侧。
在此情况下,底板100和磁性体221为被固定的结构要素,相对地,镜头单元300和磁铁223为进行移动的结构要素。
镜头单元300可通过在磁性体221与磁铁223之间发生的引力而在底板100的内侧被拉向底板100的一侧(例如,配置有磁性体221的底板100的底部侧)。由此,镜头架310的一对第二引导槽331、333可以沿着底板100的靠近一对第一引导槽131、133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此情况下,多个球轴承201、203能够以通过保持部220施加预压的状态,在没有游隙的情况下配置在底板100的一对第一引导槽131、133与镜头架310的一对第二引导槽331、333之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90可通过保持部220形成作用于多个球轴承201、203的预压,由此,当启用自动对焦时,将会帮助精密地控制镜头单元300的惯性移动及停止工作,不仅如此,可以防止镜头单元300的倾斜现象。
参照图15,镜头单元300以能够沿着第二光轴L2方向前进及后退的方式配置在底板100的前方空间103,从而可以执行自动对焦和变焦功能。
镜头单元300可包括:镜头架310;镜筒350,结合在镜头架310并与镜头架310一同进行移动;以及多个镜头370,结合在镜筒350。
镜头架310可以在一侧部311形成一对第二引导槽331、333。一对第二引导槽331、333可以隔着孔313隔开配置。
当在底板100的前方空间103配置镜头单元300时,一对第二引导槽331、333以相向的方式配置在底板100的一对第一引导槽131、133。由此,镜头架310的一对第二引导槽331、333可以与底板100的一对第一引导槽131、133一同收容多个球轴承201、203。
底板100的一对第一引导槽131、133和镜头架310的一对第二引导槽331、333可以具有V字形状的剖面。
参照图18,镜头架310可以在内部埋设磁轭340。磁轭340可以分别在两侧形成与第一自动对焦磁铁413和第二自动对焦磁铁414相接触的第一侧部343及第二侧部344。在此情况下,磁轭340的第一侧部343可以配置在第一自动对焦磁铁413与保持部220的磁铁223之间。
随着镜筒350结合在镜头架310,当启用自动对焦时,可以与镜头架310一同沿着第二光轴L2方向前进或后退。镜筒350可以在内侧配置多个镜头370。多个镜头370可以沿着第二光轴L2方向配置。
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后端可以结合在底板100的后壁,且以可摇动的方式配置在底板100的后方空间105(参照图15)。
光路径改变单元500可以改变入射到移动设备的外部光路径并将其引向镜头单元300侧。例如,光路径改变单元500可以将沿着第一光轴L1的第一光路径改变为沿着第二光轴L2的第二光路径,与此同时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器功能。光路径改变单元500使棱镜530能够以Z轴及Y轴为中心倾斜规定角度。
以下,参照附图,对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铰链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20为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铰链单元的一部分的支撑体的立体图,图21为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铰链单元的一部分的铰链部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19,光路径改变单元500可以包括:支撑体510;棱镜530,结合在支撑体510;以及铰链部件550,以能够倾斜的方式对支撑体510进行支撑。
支撑体510在固定部固定棱镜530,所述固定部形成在支撑体510的前方。固定部包括倾斜面511和分别形成在倾斜面511的左侧及右侧的左侧块512a及右侧块512b,且形状可以大致与棱镜530的形状对应。
在倾斜面511可以放置棱镜530的反射面531。在左侧块512a的外侧可以***磁轭(未图示)和作为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在左侧块512a的内侧,可以沿着Z轴方向形成多个焊接槽517。
在右侧块512b的外侧***磁轭(未图示)和作为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与左侧块512a相同,在右侧块512b的内侧,可以沿着Z轴方向形成多个焊接槽(未图示)。
棱镜530可通过粘结剂坚固地固定在支撑体510。例如,在将棱镜530***到支撑体510的固定部的状态下,可通过多个焊接槽517注入粘结剂。由此,棱镜530的左侧面及右侧面可分别焊接在支撑体510的左侧块512a及右侧块512b。
支撑体510的下部可以结合有磁轭(未图示)以及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
参照图20,在支撑体510下部的四个边角部分,多个支撑突起515可以突出规定厚度。多个支撑突起515可以与在底板100的底部配置有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的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隔开规定间隔。
棱镜530可以与支撑体510一同倾斜并将从移动设备的外部入射的光反射到镜头单元300侧,由此以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器功能的方式改变光路径。
棱镜530可包括:入射面533,使得光能够入射;反射面531,反射穿过入射面533的光;以及射出面535,使从反射面531反射的光向镜头单元300侧射出。
参照图21,铰链部件55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551、第二部分553及第三部分556;一对第一铰链561、563,用于连接第一部分551及第二部分553;以及一对第二铰链571、573,用于连接第二部分553及第三部分556。
第一部分551结合在形成于底板100的后壁的插槽109。第一部分551可形成于朝向与第二部分553相向的面突出的第一加强突出部552。
第一加强突出部552可以增加第一部分551的厚度并可以增加自身刚性。由此,第一部分551可通过第一加强突出部552防止因支撑体510及棱镜530的重量而导致第一部分551发生弯曲或扭曲,从而可以准确地控制光学图像稳定器。
一对第一铰链561、563配置在第一部分551与第二部分553之间,用于相互连接第一部分551与第二部分553。一对第一铰链561、563可以位于Z轴上,根据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其变为支撑体510的左右倾斜工作的中心轴。
一对第一铰链561、563上下隔着规定间隔来配置,一端分别与第一部分551的第一加强突出部552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与第二部分553的后表面连接成一体。
一对第一铰链561、563的厚度可从两端沿着中心逐渐变薄。这考虑到一对第一铰链561、563可以根据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使得支撑体510以Z轴为基准顺畅地倾斜。并且,可通过调节一对第一铰链561、563的中间部分的厚度来适当调节一对第一铰链561、563的刚性及柔韧性。
一对第一铰链561、563可以沿着Z轴方向具有相同的长度。但并不局限于此,一对第一铰链561、563也可以沿着Z轴方向具有不同的长度。
第二部分553可以包括向前方突出的第二加强突出部554和向后方突出的第三加强突出部555。
与所述第一加强突出部552的作用相同,第二加强突出部554及第三加强突出部555可以增加第二部分553的刚性来防止因支撑体510及棱镜530的重量而导致的第二部分553发生弯曲或扭曲,从而可以准确地控制光学图像稳定器。
一对第二铰链571、573配置在第二部分553与第三部分556之间,用于相互连接第二部分553与第三部分556。一对第二铰链571、573可以为位于Y轴上,根据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其变为支撑体510的上下倾斜工作的中心轴。
一对第二铰链571、573左右隔着规定间隔来配置,一端分别与第二部分553的前表面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与第三部分556的后表面连接成一体。
与一对第一铰链561、563相同,一对第二铰链571、573的厚度可从两端沿着中心逐渐变薄。这考虑到一对第二铰链571、573可以根据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使得支撑体510以Y轴为基准顺畅地倾斜。并且,随着调节一对第二铰链571、573的中心部分的厚度,可以调节一对第二铰链571、573的刚性及柔韧性。
第三部分556固定在形成于支撑体510的后方的结合槽(未图示)。第三部分556可以在前表面,沿着Z轴方向隔着间隔平行地形成多个焊接槽557。粘结剂在第三部分556***到支撑体510的结合槽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多个焊接槽557注入粘结剂。由此,第三部分556可以***结合及焊接结合在支撑部510的结合槽。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在底板100的一侧可以配置图像传感器(未图示)。例如,图像传感器可以与底板100的光通过孔101相邻配置,并且可以在安装在规定的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状态配置在底板100的外部。在此情况下,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适当地固定于移动设备内的结构物的基板(未图示)。
或者,图像传感器可以与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平行配置。在此情况下,通过镜头单元300的光可以被单独的镜子(未图示)反射并入射到图像传感器。
如图12所示,盖部700可以形成有使得棱镜530露出的光通过孔701,以使外部光可以入射到棱镜530。
如图13及图14所示,盖部700可以形成有与形成在底板100的外侧的多个结合突起151、153、155扣合(snap-fit)的多个结合孔711、713、715。随着盖部700结合在底板100,分别配置在底板100的前方空间103及后方空间105的镜头单元300和光路径改变单元500不会从底板100脱离。
图22为示出省略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盖部的状态下的镜头组装体的俯视图,图23为示出沿着图22所表示的E-E’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2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90’可包括底板100’、镜头单元300’及光路径改变单元500’。镜头组装体90’的大部分结构与所述镜头组装体90相同,并与保持部对应的结构不同。因此,以下,以镜头组装体90’的保持部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照图23,保持部可包括形成为销形状的磁性体221’,且可以兼用自动对焦磁铁413’。
磁性体221’的两端可以固定在底板100’的底部,且可以沿着X轴方向配置。
自动对焦磁铁413’可以配置在镜头架310’的一侧。在此情况下,自动对焦磁铁413’可以被配制成与配置在底板100’的侧壁的自动对焦线圈411’相向。
自动对焦磁铁413’的下端413a’可以延伸至与磁性体221’的一侧相邻的部分。由此,引力可作用于自动对焦磁铁413’与磁性体221’之间。如上所述,适用于镜头组装体90’的保持部可以包括磁性体221’和自动对焦磁铁413’。
镜头单元300’可通过在磁性体221’和自动对焦磁铁413’之间产生的引力而被拉向配置有磁性体221’的一侧。由此,配置在底板100’的一对第一引导槽(未图示)和镜头架310’的一对第二引导槽(未图示)之间的多个球轴承(未图示)能够以通过保持部施加预压的状态,在没有游隙的情况下配置在一对第一引导槽与一对第二引导槽之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90’可通过保持部形成作用于多个球轴承的预压,由此,当启用自动对焦时,将会帮助精密地控制镜头单元300’的惯性移动及停止工作,不仅如此,可以防止镜头单元300’的倾斜现象。
图24及图25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90”可包括底板100”、镜头单元300”及光路径改变单元500”。镜头组装体90”除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之外的剩余结构与所述镜头组装体90或所述镜头组装体90’相同。
因此,以下,以镜头组装体90”的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照图24及图25,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包括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和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多个线圈并非配置在底板100”的底部,而是配置在底板100”的侧壁方面与所述多个镜头组装体1、1’不同。
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相比,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更接近底板100”的后侧壁来配置,与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相比,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更接近镜头单元300”来配置。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以包括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和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4”。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可以配置在底板100”的左侧壁,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可以配置在底板100”的右侧壁。在此情况下,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可以沿着Y轴方向配置。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可以配置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支撑体510”的左侧,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4”可以配置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支撑体510”的右侧。
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配置在底板100”的后方空间的状态下,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可以与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隔着规定间隔来彼此相向,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4”可以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隔着规定间隔来彼此相向。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70”。在此情况下,在印刷电路板170”可以安装有分别与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相邻的第一孔传感器435”及第二孔传感器436”(hallsensor)。第一孔传感器435”及第二孔传感器436”可以分别检测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4”的移动,并将所检测的信号传输到小型移动设备的控制部(未图示)。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为,当沿着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施加电流时,在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与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之间发生引力或斥力,当沿着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施加电流时,在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4”之间发生引力或斥力。
因此,通过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光路径改变单元500”能够以Z轴为中心向左侧或右侧倾斜。
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可包括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及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和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及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
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可以与底板100”的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1”一同配置在左侧壁面,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可以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32”一同配置在底板100”的右侧壁面。在此情况下,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及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可以沿着Y轴方向配置。
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可以与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3”一同配置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支撑体510”的左侧,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可以与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34”一同配置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的支撑体510”的右侧。
在光路径改变单元500”配置在底板100”的后方空间的状态下,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可以与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隔着规定间隔来彼此相向,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可以与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隔着规定间隔来彼此相向。
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及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70”。在此情况下,在印刷电路板170”可以分别安装与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及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相邻的第三孔传感器455”及第四孔传感器456”。第三孔传感器455”及第四孔传感器456”可分别检测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及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的移动,并将所检测的信号传输到小型移动设备的控制部。
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为,当沿着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施加电流时,在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1”与第三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3”之间产生引力或斥力,当沿着正方向或逆方向对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施加电流时,在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线圈452”与第四光学图像稳定器磁铁454”之间产生引力或斥力。
因此,通过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工作,光路径改变单元500”能够以Y轴为中心向上侧或下侧倾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体90”可通过使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及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进行工作,使得光路径改变单元500”以Y轴及Z轴为中心分别或同时倾斜,由此可以实现光学图像稳定器功能。
以上,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所请求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这种变形实施不应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展望中个别地理解。

Claims (15)

1.镜头组装体,其包括:
壳体;
镜头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自动对焦驱动部,用于使所述镜头架沿着光轴方向进行移动;
多个球轴承,配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镜头架之间,将所述镜头架引向所述光轴方向;以及
保持部,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镜头架来在所述多个球轴承形成预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
所述保持部包括:
磁性体,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到形成在所述镜头架的引导孔;以及
磁铁,结合在与所述引导孔相邻的所述镜头架的一部分,
所述磁性体和所述磁铁位于引力作用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所述磁性体呈销形状且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
还包括结合在所述壳体的盖部,
所述磁性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另一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到所述盖部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
所述壳体在另一侧形成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引导槽,
所述镜头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槽相向的第二引导槽,
所述多个球轴承通过作用于所述磁性体与所述磁铁之间的引力被加压成能够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的所述第一引导槽与所述第二引导槽之间滚动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剖面分别为V字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所述自动对焦驱动部位于所述多个球轴承与所述保持部之间。
8.镜头组装体,其包括:
底板;
壳体,以能够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底板;
支撑部件,以能够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镜头架,以能够沿着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上部;
多个第一球轴承,配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之间;
多个第二球轴承,配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
多个第三球轴承,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镜头架之间;
自动对焦驱动部,使得所述壳体、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镜头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第一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使得所述镜头架沿着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使得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镜头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第一保持部,向所述底板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壳体来在所述多个第一球轴承形成预压;
第二保持部,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支撑部件来在所述多个第二球轴承形成预压;以及
第三保持部,向所述支撑部件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镜头架来在所述多个第三球轴承形成预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部包括:
第一磁性体,固定在所述底板,***到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引导孔;以及
第一磁铁,结合在与所述引导孔相邻的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一磁铁位于引力作用范围内。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
所述第二保持部包括:
第二磁性体,结合在所述支撑部件;以及
第二磁铁,结合在所述壳体,
所述第二磁性体和所述第二磁铁位于引力作用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
所述第三保持部包括:
第三磁性体,结合在所述镜头架;以及
磁轭,将结合在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磁铁和所述第二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的磁铁的磁力扩展到所述第三磁性体侧。
12.镜头组装体,其包括:
镜头部,包括沿着第一方向配置的多个镜头;
第一部件,与所述镜头部相结合;
第二部件,使得所述第一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
多个第一球轴承,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以及
保持部,通过磁力,使所述第一部件被拉向所述第二部件侧来在所述多个第一球轴承形成预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
所述保持部包括:
磁铁,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以及
磁性体,配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且位于通过所述磁铁的磁力形成引力的范围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镜头组装体,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
第一运行部件;
第二运行部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
第三运行部件,沿着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移动;
多个第二球轴承,配置在所述第一运行部件与所述第二运行部件之间;
多个第三球轴承,配置在所述第二运行部件与所述第三运行部件之间;以及
第二保持部,在所述多个第二球轴承或所述多个第三球轴承形成预压。
15.镜头组装体,将向第一光轴方向入射的光的光路径改变为第二光轴方向,其包括:
底板;
镜头单元,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内部一侧;
光路径改变单元,以能够倾斜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内部另一侧;
自动对焦驱动部,使所述镜头单元沿着直线方向移动;
光学图像稳定器驱动部,使所述光路径改变单元倾斜;
多个球轴承,配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镜头单元之间,将所述镜头单元引向所述直线方向;以及
保持部,向所述底板的一侧方向拉动所述镜头单元来在所述多个球轴承形成预压。
CN202280055459.4A 2021-08-11 2022-08-11 镜头组装体 Pending CN1178819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05921 2021-08-11
KR10-2021-0105929 2021-08-11
KR10-2022-0045697 2022-04-13
KR10-2022-0067214 2022-05-31
KR1020220067214A KR20230024193A (ko) 2021-08-11 2022-05-31 렌즈 조립체
PCT/KR2022/011966 WO2023018239A2 (ko) 2021-08-11 2022-08-11 렌즈 조립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1993A true CN117881993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5459.4A Pending CN117881993A (zh) 2021-08-11 2022-08-11 镜头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19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61854B2 (ja) レンズ駆動モジュール
KR102207902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2578608B (zh) 光学防抖模块及包括该光学防抖模块的相机模块
CN115145016B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KR102067069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1792328B1 (ko) 카메라 모듈
US10921552B1 (en) Autofocus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274877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KR20180095420A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60121298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338257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0737149A (zh) 相机模块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3050340B (zh) 相机模块
CN109218590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US20240111125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114460709A (zh) 用于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US20220390707A1 (en) Actuator for reflec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7881993A (zh) 镜头组装体
KR102260376B1 (ko) 폴디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KR20220012164A (ko) 광경로 변경 유닛을 구비한 렌즈 조립체
KR20210004196A (ko) 카메라 모듈용 자동초점 구동장치
KR102488750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21008072U (zh) 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9328966U (zh) 相机模块
KR20230024193A (ko) 렌즈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