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4966A - 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74966A
CN117874966A CN202410278849.9A CN202410278849A CN117874966A CN 117874966 A CN117874966 A CN 117874966A CN 202410278849 A CN202410278849 A CN 202410278849A CN 117874966 A CN117874966 A CN 117874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ary point
boundary
parting line
poin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78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74966B (zh
Inventor
雷文魁
谢晖
易建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 Hua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Ji Hua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 Hua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Ji Hua Laboratory
Priority to CN2024102788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74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74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4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74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4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为目标圆角面在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两侧端点;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连接分模线基点,以形成分模线;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而导致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和分模线获取效率低,从而导致模具设计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模具件设计技术中,需要先对零件的分模线进行获取,再根据获取到的分模线进行冲压工艺的设计,最后根据设计好的冲压工艺进行模具3D数模的设计。现有技术获取零件的分模线的工作流程为:1、通过人工的方式对零件3D数模中的目标圆角面(参考图1中的a)两侧边界线(参考图1中的b)进行选择;2、通过人工的方式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参考图1中的c),并将两个辅助面的交线作为分模线(参考图1中的d);3、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连接。由于现有技术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由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而导致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和分模线获取效率低,从而导致模具设计效率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而导致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和分模线获取效率低,从而导致模具设计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
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为目标圆角面在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两侧端点;
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
连接分模线基点,以形成分模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先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并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多个第一边界点和多个第二边界点,再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最后通过连接分模线基点的方式形成分模线,由于本申请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基于目标圆角面生成分模线基点和将分模线基点连接成分模线,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自动生成分模线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和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而由于不同的目标圆角面对应于不同的分模线基点,而本申请可以通过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基点连接的方式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进行连接,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不同的分模线进行连接,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而导致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和分模线获取效率低,从而导致模具设计效率低的问题。
可选地,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的步骤包括:
基于第一边界点生成第一切向边,并基于第二边界点生成第二切向边;
根据第一切向边和第二切向边生成分模线基点,分模线基点为第一切向边和第二切向边的交点。
可选地,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目标圆角面半径,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为第一边界点的位置,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为第二边界点的位置;
根据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目标圆角面半径计算分模线基点位置信息,以确定分模线基点,分模线基点位置信息为分模线基点的位置。
由于该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目标圆角面半径计算分模线基点所在的位置,因此该技术方案无需在零件3D数模上画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两个切向边,从而有效地减少零件3D数模的数据显示量。
可选地,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圆角面数据集;
根据圆角面边界条件从圆角面数据集中筛选出若干个目标圆角面。
可选地,圆角面边界条件包括第一条件,第一条件为:圆角面的一端与零件3D数模在冲压Z向的负角面连接。
可选地,圆角面边界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第二条件为:圆角面为倒L形结构的拐角处。
可选地,圆角面边界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第三条件为:圆角面为几字形结构顶部的拐角处。
可选地,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目标圆角面半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
基于最小二乘法根据所有目标圆角面半径生成拟合直线,并计算各个目标圆角面半径到拟合直线的拟合偏差;
去除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拟合偏差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
由于该技术方案相当于在获取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后,根据目标圆角面半径和预设距离阈值对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进行筛选,因此该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目标圆角面的局部位置的半径跳跃过大而导致获取到的分模线基点的准确性低的情况。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先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并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多个第一边界点和多个第二边界点,再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最后通过连接分模线基点的方式形成分模线,由于本申请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基于目标圆角面生成分模线基点和将分模线基点连接成分模线,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自动生成分模线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和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而由于不同的目标圆角面对应于不同的分模线基点,而本申请可以通过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基点连接的方式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进行连接,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不同的分模线进行连接,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而导致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和分模线获取效率低,从而导致模具设计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获取分模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满足第一条件的目标圆角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满足第二条件的目标圆角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满足第三条件的目标圆角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根据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目标圆角面半径计算分模线基点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处理器;102、存储器;103、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第一方面,如图2-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
S2、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为目标圆角面在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两侧端点;
S3、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
S4、连接分模线基点,以形成分模线。
其中,本申请的分模线可以分为整形分模线和翻边分模线,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适用于生成整形分模线或翻边分模线。
步骤S1的零件3D数模为目标零件(执行冲压工艺以后得到的零件)的三维数字模型,该零件3D数模为预先设计好的模型,具体地,该实施例的零件3D数模可以为根据目标零件的参数(例如目标零件的材料和尺寸)设计得到的模型,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的零件3D数模相当于目标零件的等比例模型。步骤S1的目标圆角面为需要生成分模线的圆角面,由于零件3D数模相当于目标零件的等比例模型,而目标圆角面为目标零件上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圆角面,因此步骤S1需要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步骤S1可以根据预设的目标圆角面筛选规则从零件3D数模筛选出目标圆角面,步骤S1也可以利用目标圆角面识别模型或目标圆角面识别算法从零件3D数模识别出目标圆角面。
步骤S2可以通过根据预设的间隔距离沿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该延伸方向为目标圆角面在零件3D数模上发生延伸的方向)周期性地获取与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的方式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步骤S2还可以通过根据预设的间隔距离沿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生成与该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线,并通过提取截面线与目标圆角面边界的交点的方式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即该实施例相当于基于空间离散化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此时相邻的第一边界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的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步骤S2还可以在获取一个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后,根据随机生成的间隔距离获取下一个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步骤S2还可以在获取一个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后,根据随机生成的间隔距离获取与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线,并通过提取截面线与目标圆角面交点的方式获取下一个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即相邻的第一边界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相邻的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距离也不相等。具体地,步骤S2可以利用现有的设计软件(例如ThinkDesign或SolidWork)、边界点识别模型或边界点识别算法对目标圆角面在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两侧端点进行边界点识别,以获取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实质为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上的点,由于每一个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均对应于一个第一边界点和一个第二边界点,而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的数量为多个,因此该实施例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的数量均为多个。
步骤S3的分模线基点为分模线在第一边界点对应的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点,多个分模线基点连接可以得到分模线。由于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实质为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上的点,而分模线为根据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做出的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两个辅助面的交线,因此该实施例可以通过分别基于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两个辅助面,并将两个辅助面的交线在第一边界点对应的横截面中的点作为分模线基点的方式生成分模线基点。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的每一个分模线基点均对应于一个第一边界点和一个第二边界点,由于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的数量均为多个,因此该实施例的分模线基点的数量为多个。
步骤S4可以利用现有的自动连点软件(例如Blender)或连点模型将多个分模线基点进行连接,以生成分模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先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并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多个第一边界点和多个第二边界点,再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最后通过连接分模线基点的方式形成分模线,由于本申请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基于目标圆角面生成分模线基点和将分模线基点连接成分模线,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自动生成分模线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和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而由于不同的目标圆角面对应于不同的分模线基点,而本申请可以通过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基点连接的方式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进行连接,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不同的分模线进行连接,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而导致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和分模线获取效率低,从而导致模具设计效率低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
S31、基于第一边界点生成第一切向边,并基于第二边界点生成第二切向边;
S32、根据第一切向边和第二切向边生成分模线基点,分模线基点为第一切向边和第二切向边的交点。
步骤S31的第一切向边相当于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经过第一边界点且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切线,步骤S31的第二切向边相当于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经过第二边界点且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切线。该实施例的第一切向边和第二切向边能够代替现有技术做出的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两个辅助面,因此第一切向边和第二切向边的交点即为分模线基点。
如图6所示,图6中的O为目标圆角面的圆心,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
S31’、获取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目标圆角面半径,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为第一边界点的位置,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为第二边界点的位置;
S32’、根据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目标圆角面半径计算分模线基点位置信息,以确定分模线基点,分模线基点位置信息为分模线基点的位置。
步骤S31’的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为第一边界点(参照图6中的A)的位置,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为第二边界点(参照图6中的B)的位置,步骤S31’可以通过现有的设计软件(例如ThinkDesign或SolidWork)、点坐标获取模型或点坐标获取算法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该实施例的零件3D数模可以包含各个圆角面对应的半径,因此步骤S31’可以直接从零件3D数模中提取目标圆角面半径,步骤S31’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半径推算模型根据零件3D数模计算目标圆角面半径。具体地,步骤S32’的工作流程可以为:S321’、根据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计算边界点距离(即第一边界点与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距离);S322’、根据边界点距离和目标圆角面半径计算圆心角;S323’、根据边界点距离和圆心角计算连线中点(第一边界点与第二边界点的连线的中点,参照图6中的C)到分模线基点(参照图6中的S)的距离;S324’、根据第一边界点到第二边界点的单位向量计算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S325’、根据连线中点坐标(第一边界点与第二边界点的连线的中点的坐标)、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距离和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计算分模线基点坐标。
步骤323’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其中,其中|CS|表示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距离,表示边界点距离,/>表示第一边界点到第二边界点的向量,π表示圆周率,θ表示圆心角。
由于第一边界点到第二边界点的单位向量与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垂直,因此步骤S324’可以根据第一边界点到第二边界点的单位向量计算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具体地,步骤S324’的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2)
其中,表示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在x方向上的矢量,/>表示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在y方向上的矢量,/>表示边界点距离,/>表示第一边界点到第二边界点的向量,/>表示第一边界点到第二边界点的单位向量在x方向上的矢量,/>表示第一边界点到第二边界点的单位向量在y方向上的矢量。
步骤S325’的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3)
其中,S(x,y)表示分模线基点坐标,C(x,y)表示连线中点坐标,表示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CS|表示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距离。该实施例的连线中点坐标可以为利用现有的点坐标获取模型或点坐标获取算法获取的坐标,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与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距离相乘即为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向量。由于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目标圆角面半径计算分模线基点所在的位置,因此该实施例无需在零件3D数模上画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两个切向边,从而有效地减少零件3D数模的数据显示量。应当理解的是,由于该实施例根据第一边界点到第二边界点的单位向量计算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而计算到的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有两个朝向,即该实施例可以计算到两个分模线基点坐标(其中一个分模线基点坐标位于零件3D数模内,另一个分模线基点坐标位于零件3D数模外),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该实施例还需要确定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的朝向,以确保最终仅得到一个分模线基点坐标,但由于分模线必然位于零件3D数模外侧,因此该实施例可以通过对位于零件3D数模内的分模线基点坐标进行删除的方式确保最终仅得到一个分模线基点坐标,即该实施例也可以无需确定连线中点到分模线基点的单位向量的朝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S11、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圆角面数据集;
S12、根据圆角面边界条件从圆角面数据集中筛选出若干个目标圆角面。
由于零件3D数模包含多个圆角面,因此步骤S11可以从零件3D数模中提取出多个圆角面,并将提取到的圆角面存储到圆角面数据集中,即圆角面数据集中存储有多个圆角面。步骤S12的圆角面边界条件为预先设定的条件,该圆角面边界条件用于对圆角面数据集进行筛选,以得到若干个目标圆角面,步骤S12的目标圆角面相当于圆角面数据集中符合圆角面边界条件的圆角面。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圆角面边界条件包括第一条件,第一条件为:圆角面的一端与零件3D数模在冲压Z向的负角面连接。该实施例的负角面相当于无法在零件3D数模的俯视图中示出的面,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负角面无法由上下运动的机构成型,而需要由带角度的侧翻边或侧整形形成,若零件3D数模在冲压Z向存在负角面,则表示该位置存在目标圆角面,因此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一条件从圆角面数据集中筛选出目标圆角面。优选地,由于若负角面由侧翻边形成,则负角面仅包括直面,若负角面由侧整形形成,则负角面包括直面和复杂构型,该复杂构型可以为折弯和/或曲面,因此在根据第一条件筛选出目标圆角面后,该实施例可以通过判断负角面是否仅包括直面的方式判断目标圆角面的类型,以确定最终生成的分模线的类型,具体地,若负角面仅包括直面,则目标圆角面的类型为翻边圆角面,最终生成的分模线为翻边分模线,若负角面不仅包括直面,则目标圆角面的类型为整形圆角面,最终生成的分模线为整形分模线。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根据第一条件筛选出的目标圆角面的类型可以为翻边圆角面或整形圆角面。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圆角面边界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第二条件为:圆角面为倒L形结构的拐角处。该实施例的目标圆角面为倒L形结构的拐角处,由于冲压工艺无法一步到位成型倒L型结构,而需要对该位置进行整形工艺才能得到该倒L型结构,因此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二条件从圆角面数据集中筛选出目标圆角面。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根据第二条件筛选出的目标圆角面的类型仅为整形圆角面。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圆角面边界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第三条件为:圆角面为几字形结构顶部的拐角处。由于形成几字形结构需要对斜面和下法兰执行整形工艺,因此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三条件从圆角面数据集中筛选出目标圆角面。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根据第三条件筛选出的目标圆角面的类型仅为整形圆角面。应当理解的是,步骤S12优选为将满足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中任一条件的圆角面筛选出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
S21、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目标圆角面半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
S22、基于最小二乘法根据所有目标圆角面半径生成拟合直线,并计算各个目标圆角面半径到拟合直线的拟合偏差;
S23、去除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拟合偏差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
步骤S21的目标圆角面半径为目标圆角面在对应的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半径,该实施例的零件3D数模可以包含各个圆角面对应的半径,因此步骤S21可以直接从零件3D数模中提取目标圆角面半径,步骤S21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半径推算模型根据零件3D数模计算目标圆角面半径。步骤S22基于最小二乘法根据所有目标圆角面半径生成拟合直线,步骤S22的拟合偏差相当于目标圆角半径与拟合直线的偏差。步骤S23的预设距离阈值为预设值,若拟合偏差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表示该拟合偏差对应的目标圆角面半径跳跃过大,基于该拟合偏差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获取到的分模线基点的准确度低,因此步骤S23需要对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拟合偏差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进行去除。由于该实施例相当于在获取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后,根据目标圆角面半径和预设距离阈值对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进行筛选,因此该实施例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目标圆角面的局部位置的半径跳跃过大而导致获取到的分模线基点的准确性低的情况。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先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并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多个第一边界点和多个第二边界点,再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最后通过连接分模线基点的方式形成分模线,由于本申请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基于目标圆角面生成分模线基点和将分模线基点连接成分模线,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自动生成分模线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和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而由于不同的目标圆角面对应于不同的分模线基点,而本申请可以通过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基点连接的方式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进行连接,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不同的分模线进行连接,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而导致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和分模线获取效率低,从而导致模具设计效率低的问题。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通过通信总线103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标出)互连并相互通讯,存储器102存储有处理器101可执行的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101执行该计算机可读取指令,以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实现以下功能:步骤S1、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步骤S2、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为目标圆角面在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两侧端点;步骤S3、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步骤S4、连接分模线基点,以形成分模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实现以下功能:步骤S1、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步骤S2、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为目标圆角面在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两侧端点;步骤S3、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步骤S4、连接分模线基点,以形成分模线。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 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 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先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并根据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多个第一边界点和多个第二边界点,再根据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最后通过连接分模线基点的方式形成分模线,由于本申请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基于目标圆角面生成分模线基点和将分模线基点连接成分模线,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零件3D数模自动生成分模线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和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而由于不同的目标圆角面对应于不同的分模线基点,而本申请可以通过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基点连接的方式将不同目标圆角面对应的分模线进行连接,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不同的分模线进行连接,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选择目标圆角面两侧边界线、根据边界线做出与目标圆角面相切的辅助面和将不同的分模线连接而导致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和分模线获取效率低,从而导致模具设计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
根据所述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所述第一边界点和所述第二边界点为目标圆角面在零件3D数模的横截面中的两侧端点;
根据所述第一边界点和所述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
连接所述分模线基点,以形成分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边界点和所述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点生成第一切向边,并基于所述第二边界点生成第二切向边;
根据所述第一切向边和所述第二切向边生成分模线基点,所述分模线基点为所述第一切向边和所述第二切向边的交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边界点和所述第二边界点生成分模线基点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目标圆角面半径,所述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边界点的位置,所述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边界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边界点位置信息、所述第二边界点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圆角面半径计算分模线基点位置信息,以确定分模线基点,所述分模线基点位置信息为所述分模线基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目标圆角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零件3D数模获取圆角面数据集;
根据圆角面边界条件从所述圆角面数据集中筛选出若干个目标圆角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面边界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圆角面的一端与零件3D数模在冲压Z向的负角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面边界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圆角面为倒L形结构的拐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面边界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圆角面为几字形结构顶部的拐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圆角面的延伸方向获取零件3D数模的多个横截面对应的目标圆角面半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
基于最小二乘法根据所有所述目标圆角面半径生成拟合直线,并计算各个所述目标圆角面半径到所述拟合直线的拟合偏差;
去除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拟合偏差对应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410278849.9A 2024-03-12 2024-03-12 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874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8849.9A CN117874966B (zh) 2024-03-12 2024-03-12 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8849.9A CN117874966B (zh) 2024-03-12 2024-03-12 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4966A true CN117874966A (zh) 2024-04-12
CN117874966B CN117874966B (zh) 2024-06-21

Family

ID=90597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78849.9A Active CN117874966B (zh) 2024-03-12 2024-03-12 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7496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25054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Mueller International, Llc Coupling with extending parting line
US20160328495A1 (en) * 2014-01-22 2016-11-10 3D Foundry Tech Pvt.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tal casting design analysis
CN107186092A (zh) * 2017-05-31 2017-09-22 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拉延模分模线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计算器
CN115630439A (zh) * 2022-10-27 2023-01-20 季华实验室 凸模紧固的排布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3062364A1 (en) * 2021-10-12 2023-04-20 Plyabl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model representing a mould for use in moulding
CN116738579A (zh) * 2023-08-08 2023-09-12 武汉华锋惠众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覆盖件分模线自动构造方法及***
CN117171595A (zh) * 2023-09-08 2023-12-05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08069A (zh) * 2023-11-03 2024-01-16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件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24045916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支具建模方法、设备、介质及支具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25054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Mueller International, Llc Coupling with extending parting line
US20160328495A1 (en) * 2014-01-22 2016-11-10 3D Foundry Tech Pvt.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tal casting design analysis
CN107186092A (zh) * 2017-05-31 2017-09-22 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拉延模分模线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计算器
WO2023062364A1 (en) * 2021-10-12 2023-04-20 Plyabl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model representing a mould for use in moulding
WO2024045916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支具建模方法、设备、介质及支具制作方法
CN115630439A (zh) * 2022-10-27 2023-01-20 季华实验室 凸模紧固的排布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738579A (zh) * 2023-08-08 2023-09-12 武汉华锋惠众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覆盖件分模线自动构造方法及***
CN117171595A (zh) * 2023-09-08 2023-12-05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08069A (zh) * 2023-11-03 2024-01-16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件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SHI LI ET AL.: "Genrrating smooth parting lines for mold design for meshes", 《WEB OF SCIENCE》, 15 December 2008 (2008-12-15), pages 1 - 12 *
王静 等: "注塑模具自动化分模设计技术研究", 《中国塑料》, 12 December 2020 (2020-12-12), pages 53 - 58 *
谢晖 等: "基于UG二次开发的冲压模具快速设计研究", 《模具技术》, 15 April 2016 (2016-04-15), pages 1 - 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4966B (zh) 2024-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6785B (zh) 面向封闭空间的拓扑分割方法及装置
CN102521884A (zh) 一种基于LiDAR数据与正射影像的3维屋顶重建方法
CN104463871A (zh) 基于车载LiDAR点云数据的街景面片提取及优化方法
CN107564077B (zh) 一种绘制道路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26121B (zh) 一种自动定位户型走廊和玄关的方法及***
CN117874966B (zh) 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69202B (zh) 一种提取门型电塔点云的方法
CN105931297A (zh) 三维地质表面模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8895976A (zh) 封闭空间设备变形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4529686B (zh)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310317A (zh) 面向点云目标包围框拟合的异形大目标点云切割方法
CN114444185A (zh) 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89386A (zh) 点云特征点提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及***
CN113205594B (zh) 一种基于stl的弯管类模型骨架提取法及其提取***
CN112017199B (zh) 一种楼层边界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87387B2 (en) Mesh structure equipment detection apparatus, mesh structure equipment det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5375875A (zh) 基于三维形貌的粮堆凹凸形状特征识别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528305A (zh) 矢量数据更新范围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91800A (zh) 白模建筑描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8040663A (ja) 形状に基づく土地の評価システム、評価方法、およ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CN115330984B (zh) 用于悬浮物剔除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329165B (zh) 一种轮罩骨架方管弯曲回弹的建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591739B (zh) 识别图纸中面域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40021B (zh) 矢量线生成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96313B (zh) 一种用于区域避障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