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8907A -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 Google Patents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8907A
CN117858907A CN202280053404.XA CN202280053404A CN117858907A CN 117858907 A CN117858907 A CN 117858907A CN 202280053404 A CN202280053404 A CN 202280053404A CN 117858907 A CN117858907 A CN 117858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ion protein
tgf
vegf
amino acid
be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34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浩旻
邓岚
朱祯平
刘利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shine Guojian Pharmaceutical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shine Guojian Pharmaceutical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shine Guojian Pharmaceutical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shine Guojian Pharmaceutical Shangh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58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8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A61K47/64Drug-peptide, drug-protein or drug-polyamino acid conjugates, i.e.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eptide, protein or polyamino acid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or complexed to a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senses
    • A61P27/02Ophthalm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eating ischaemic 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e.g. antianginal drugs, coronary vasodilators, drug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tinopathy, cerebrovascula insufficiency, renal arterioscler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9/00Hybrid peptides, i.e. peptides covalently bound to nucleic acids, or non-covalently bound protein-protein complex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62DNA sequences coding for fusion protei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所述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为两个单体形成的二聚体,每个单体包含:第一结合结构域z1;和第二结合结构域Z2;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靶分子TGF‑β;所述第二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靶分子VEGF。所述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能同时阻断VEGF和TGF‑β信号通路,对有效地治疗CNV,PVR和AMD等眼科疾病,以及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融合蛋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背景技术
起因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发达国家中是导致高度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得到的证据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在CNV的发生中扮演中心角色,抑制VEGF产生的化合物或抑制VEGF信号传导途径的化合物可以抑制CNV。近年来,与包含光线力学疗法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抗VEGF抗体显示出更高的治疗有效性。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针对CNV、AMD等药物疗法的主要选择。目前,已上市的主要抗VEGF药物给药频次为2-4周,多次反复进行玻璃体注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与生理负担。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更为长效的针对VEGF、并且能够用于治疗CNV,AMD等眼科疾病的药物。除此之外,VEGFs也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种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如角膜碱烧伤)的策略是抑制VEGF活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家族中,VEGF-A165(以下简称VEGF)是最丰富活跃的亚型。VEGF通过与II型受体VEGFR2结合,激活信号通路发生一系列级联反应,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维持其完整性。但I型受体VEGFR1与VEGF结合的能力远大于VEGFR2,发生作用部位主要是VEGFR1的胞外区D2结构域。VEGFR1-D2通过竞争结合VEGF,阻断VEGFR2与VEGF结合,从而阻断信号通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属于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TGF-β超家族,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高水平的TGF-β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影响广泛,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和AMD等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通过与其受体复合物结合传递信号,诱导了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激活下游效应基因,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从而起到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此外,TGF-β促进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减弱视网膜屏障细胞连接的紧密性,增加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强纤维性RPE细胞的收缩特性,导致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强。
另一方面,VEGF信号通路与肿瘤新生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生存有关,在肿瘤周围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机体多种常见肿瘤的发病及肿瘤的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TGF-β信号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一方面,分泌的TGF-β会抑制效应性T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NK)的细胞毒性,这就减弱了肿瘤微环境中固 有免疫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另外,TGF-β表达上调,也会促进VEGF-A等因子的分泌,刺激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供助力。近期的研究还表明,TGF-β信号通路还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相关。
因此,一种同时阻断VEGF和TGF-β信号通路的药物,在治疗CNV,PVR和AMD等眼科疾病,以及***上具有临床潜力。亟待开发一种同时靶向VEGF和TGF-β的双功能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功能融合蛋白,所述双功能融合蛋白为两个单体形成的二聚体,每个单体包含:
第一结合结构域Z1;和
第二结合结构域Z2;
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靶分子TGF-β;
所述第二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靶分子VEGF。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Z1为特异性结合TGF-β的抗体或抗体片段。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体包括:动物源抗体(如鼠源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体片段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体片段包含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双链可变区片段(dcFv)。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Z2为特异性结合VEGF的多肽片段。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VEGF的多肽片段衍生自VEGF受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Z2为I型VEGF受体(VEGFR1)的胞外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Z1和所述Z2通过接头或肽键相连。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接头为柔性接头。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柔性接头包括5-30个氨基酸,较佳地10-25个氨基酸。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柔性肽接头包括1-6个G4S。
在另一优选例中,Z1为抗体,且所述的接头为(G4S) n,其中,n为正整数(例如1、2、3、4、5或6),较佳地,n=2或4。
在另一优选例中,Z1为抗TGF-β单克隆抗体,并且Z2通过接头连接在Z1的选自下组的位置:重链的N端、重链的C端、轻链的N端、轻链的C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Z1为抗TGF-β单克隆抗体,并且Z2通过接头连接在Z1的重链恒定区末端。
在另一优选例中,Z1为抗TGF-β单克隆抗体,并且Z2通过接头连接在Z1的重链可变区末端。
在另一优选例中,Z1为抗TGF-β单克隆抗体,并且Z2通过接头连接在Z1的轻链恒定区末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双功能融合蛋白中的每个单体从N端到C端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
T1、T2、T3各自独立地为无或I型VEGF受体(VEGFR1)的胞外区,且至少一个不为无;
L1、L2、L3各自独立地为无或键或接头元件;
VL代表抗TGF-β抗体的轻链可变区;
CL代表抗TGF-β抗体的轻链恒定区;
VH代表抗TGF-β抗体的重链可变区;
CH代表抗TGF-β抗体的重链恒定区;
“~”代表二硫键或共价键;
“-”代表肽键;
其中,所述双功能融合蛋白具有同时结合VEGF以及结合TGF-β的活性。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为重链或轻链间的一个或多个链间二硫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1、L2、L3各自独立地为(G4S) 2、(G4S) 3、或(G4S) 4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T2、T3、L2和L3为无。
在另一优选例中,T1为I型VEGF受体的胞外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TGF-β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TGF-β抗体为人源化抗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TGF-β抗体为IgG类抗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TGF-β抗体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所述抗TGF-β抗体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融合蛋白选自下组:
(1)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2)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3)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 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4)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5)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或
(6)将(1)至(5)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具有同时结合VEGF以及结合TGF-β的活性的由(1)至(5)衍生的多肽。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核苷酸分子,所述多核苷酸分子编码根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表达载体,所述表达载体含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多核苷酸分子。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的表达载体。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表达条件下,培养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的宿主细胞,从而表达双功能融合蛋白;
b)分离并纯化步骤a)所述的融合蛋白。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和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单元剂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其他治疗眼科疾病或肿瘤的药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其他治疗眼科疾病或肿瘤的药物选自下组:贝伐单抗(Bevacizumab)、康柏西普(Conbercept)、兰尼单抗(Ranibizumab)、索拉非尼(Sorafenib)、舒尼替尼(Sunitinib)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包括胃肠给药剂型或胃肠外给药剂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胃肠外给药剂型包括玻璃体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皮下注射、局部注射、肌肉注射、瘤内注射、腹腔内注射、颅内注射、或腔内注 射。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眼科疾病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眼科疾病为角膜碱烧伤。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肿瘤为胰腺癌。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眼科疾病或肿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或其免疫偶联物、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免疫偶联物,所述免疫偶联物包括:
(a)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和
(b)选自下组的偶联部分:可检测标记物、药物、毒素、细胞因子、放射性核素、或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偶联物部分选自:荧光或发光标记物、放射性标记物、MRI(磁共振成像)或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造影剂、或能够产生可检测产物的酶、放射性核素、生物毒素、细胞因子(如IL-2等)。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包括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免疫偶联物用于制备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述的免疫偶联物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眼科疾病或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抗体融合蛋白TV01,TV03结构示意图如图1A,抗体融合蛋白TV02, TV04结构示意图如图1B,抗体融合蛋白TV05结构示意图如图1C。
图2显示了HPLC检测纯化后的蛋白。
图3显示了ELISA检测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与TGF-β1的亲和力。
图4显示了SMAD3报告基因抑制实验。
图5显示了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阻断VEGF与受体KDR结合的细胞实验。
图6显示了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在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中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图7显示了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在基质胶血管生成模型中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图8显示了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在人胰腺癌BxPC-3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上的抗肿瘤作用。
图9显示了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在视网膜血管渗漏模型中的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首次构建了一种抗TGF-β/VEGF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其包括抗TGF-β抗体部分以及I型VEGF受体(VEGFR1)的胞外区。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能够有效阻断VEGF与受体KDR结合,在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中能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在小鼠基质胶血管生成模型中能显著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此外,在人胰腺癌的小鼠肿瘤模型上,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能够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术语
本发明中,术语“融合蛋白”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多肽序列融合得到的新的多肽序列。术语“融合”是指由肽键直接连接或借助一个或多个接头有效连接。术语“接头”是指可以连接两个多肽序列的短肽,一般是长度为2-30个氨基酸的肽。
本发明中,术语“抗体(Antibody,缩写Ab)”是有相同结构特征的约150000道尔顿的异四聚糖蛋白,其由两条相同的轻链(L)和两条相同的重链(H)组成。每条重链的一端有可变区(VH),其后是恒定区,重链恒定区由三个结构域CH1、CH2、以及CH3构成。每条轻链的一端有可变区(VL),另一端有恒定区,轻链恒定区包括一个结构域CL;轻链的恒定区与重链恒定区的CH1结构域配对,轻链的可变区与重链的可变区配对。恒定区不直接参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但是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功能,例如参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等。重链恒定区包括IgG1、IgG2、IgG3、IgG4亚型;轻链恒定区包括κ(Kappa)或λ(Lambda)。抗体的重链和轻链通过重链的CH1结构 域和轻链的CL结构域之间的二硫键共价连接在一起,抗体的两条重链通过铰链区之间形成的多肽间二硫键共价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中,术语“单克隆抗体(单抗)”指从一类基本均一的群体获得的抗体,即该群体中包含的单个抗体是相同的,除少数可能存在的天然发生的突变外。单克隆抗体高特异性地针对单个抗原位点。而且,与常规多克隆抗体制剂(通常是具有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体的混合物)不同,各单克隆抗体是针对抗原上的单个决定簇。除了它们的特异性外,单克隆抗体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以通过杂交瘤培养来合成,不会被其它免疫球蛋白污染。
如本文所用,术语“可变”表示抗体中可变区的某些部分在序列上有所不同,它形成了各种特定抗体对其特定抗原的结合和特异性。然而,可变性并不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抗体可变区中。它集中于轻链和重链可变区中称为互补决定区(CDR)或超变区中的三个片段中。可变区中较保守的部分称为构架区(FR)。天然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中各自包含四个FR区,它们大致上呈β-折叠构型,由形成连接环的三个CDR相连,在某些情况下可形成部分β折叠结构。每条链中的CDR通过FR区紧密地靠在一起并与另一链的CDR一起形成了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参见Kabat等,NIH Publ.No.91-3242,卷I,647-669页(1991))。恒定区不直接参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但是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功能,例如参与抗体的依赖于抗体的细胞毒性。
本发明中,术语“人源化”是指其CDR来源于非人物种(优选小鼠)抗体,抗体分子中残余的部分(包括框架区和恒定区)来源于人抗体。此外,框架区残基可被改变以维持结合亲和性。如本文所用,术语“框架区”(FR)指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内超变区之外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变化相对较小的部分。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和重链各具有四个FR,分别称为FR1-L、FR2-L、FR3-L、FR4-L和FR1-H、FR2-H、FR3-H、FR4-H。相应地,轻链可变结构域可因此称作(FR1-L)-(CDR1-L)-(FR2-L)-(CDR2-L)-(FR3-L)-(CDR3-L)-(FR4-L)且重链可变结构域可因此表示为(FR1-H)-(CDR1-H)-(FR2-H)-(CDR2-H)-(FR3-H)-(CDR3-H)-(FR4-H)。优选地,本发明的FR是人抗体FR或其衍生物,所述人抗体FR的衍生物与天然存在的人抗体FR基本相同,即序列同一性达到85%、90%、95%、96%、97%、98%或99%。
获知CDR的氨基酸序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确定框架区FR1-L、FR2-L、FR3-L、FR4-L和/或FR1-H、FR2-H、FR3-H、FR4-H。
如本文所用,术语“人框架区”是与天然存在的人抗体的框架区基本相同的(约85%或更多,具体地90%、95%、97%、99%或100%)框架区。
如本文所用,术语“接头”或是指***免疫球蛋白结构域中为轻链和重链的结构域提供足够的可动性以折叠成交换双重可变区免疫球蛋白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接头是指接头L1、L2和L3,其中,L1连接VEGFR1的胞外区与抗TGF-β抗体的重链的N端,L2连接VEGFR1的胞外区与抗TGF-β抗体的重链的C端,L3连接VEGFR1的胞外区与抗TGF-β抗体的轻链的C端。
合适的接头为柔性接头,其实例包括单甘氨酸(Gly)、或丝氨酸(Ser)残基,连接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标识和序列可随着接头中需要实现的次级结构要素的类型而变化。在本发明中,所述接头为(G4S) n,较佳地为(G4S) 2、(G4S) 3、或(G4S) 4
双功能融合蛋白
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是一种抗VEGF和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包括抗TGF-β抗体部分以及I型VEGF受体(VEGFR1)的胞外区。
如本文所用,“双功能融合蛋白”、“本发明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抗VEGF和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可以互换使用,皆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包含抗TGF-β抗体部分以及I型VEGF受体(VEGFR1)的胞外区的双功能融合蛋白。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抗TGF-β抗体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所述抗TGF-β抗体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本领域熟知的技术对本发明抗TGF-β抗体进行修饰或改造,例如添加、缺失和/或取代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从而进一步增加抗TGF-β的亲和力或结构稳定性,并通过常规的测定方法获得修饰或改造后的结果。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双功能融合蛋白还包括其保守性变异体,指与本发明双功能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有至多10个,较佳地至多8个,更佳地至多5个,最佳地至多3个氨基酸被性质相似或相近的氨基酸所替换而形成多肽。这些保守性变异多肽最好根据表A进行氨基酸替换而产生。
表A
最初的残基 代表性的取代 优选的取代
Ala(A) Val;Leu;Ile Val
Arg(R) Lys;Gln;Asn Lys
Asn(N) Gln;His;Lys;Arg Gln
Asp(D) Glu Glu
Cys(C) Ser Ser
Gln(Q) Asn Asn
Glu(E) Asp Asp
Gly(G) Pro;Ala Ala
His(H) Asn;Gln;Lys;Arg Arg
Ile(I) Leu;Val;Met;Ala;Phe Leu
Leu(L) Ile;Val;Met;Ala;Phe Ile
Lys(K) Arg;Gln;Asn Arg
Met(M) Leu;Phe;Ile Leu
Phe(F) Leu;Val;Ile;Ala;Tyr Leu
Pro(P) Ala Ala
Ser(S) Thr Thr
Thr(T) Ser Ser
Trp(W) Tyr;Phe Tyr
Tyr(Y) Trp;Phe;Thr;Ser Phe
Val(V) Ile;Leu;Met;Phe;Ala Leu
本发明中,术语“抗”和“结合”是指两分子间的非随机的结合反应,如抗体和其所针对的抗原之间的反应。通常,抗体以小于大约10 -7M,例如小于大约10 -8M、10 -9M、10 -10M、10 -11M或更小的平衡解离常数(KD)结合该抗原。术语“KD”是指特定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平衡解离常数,其用于描述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亲和力。平衡解离常数越小,抗体-抗原结合越紧密,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和力越高。例如,使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缩写SPR)在BIACORE仪中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亲和力或使用ELISA测定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相对亲和力。
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可检测标记物(为诊断目的)、治疗剂、或任何以上这些物质的组合结合或偶联。
编码核酸和表达载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上述抗体或其片段或其融合蛋白的多核苷酸分子。本发明的多核苷酸可以是DNA形式或RNA形式。DNA形式包括cDNA、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的DNA。DNA可以是单链的或是双链的。DNA可以是编码链或非编码链。本发明中,术语“表达载体”是指携带表达盒用于表达特定目的蛋白或其他物质的载体,如质粒、病毒载体(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噬菌体、酵母质粒或其他载体。例如包含适当的调控序列,例如启动子、终止子、增强子等的本领域的常规表达载体,所述表达载体包括但并不限于:病毒载体(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质粒、噬菌体、酵母质粒或其他载体。所述表达载体较佳地包括pDR1、pcDNA3.4(+)、pDHFR或pTT5。
一旦获得了有关的序列,就可以用重组法来大批量地获得有关序列。这通常是将其克隆入载体,再转入细胞,然后通过常规方法从增殖后的宿主细胞中分离得到有关序列。
本发明还涉及包含上述的适当DNA序列以及适当启动子或者控制序列的载体。这些载体可以用于转化适当的宿主细胞,以使其能够表达蛋白质。
本发明中,术语“宿主细胞”为本领域常规的各种宿主细胞,只要能使载体稳定地自行复制,且所携带的多核苷酸分子可被有效表达即可。其中所述宿主细胞包括原核表达细胞和真核表达细胞,所述宿主细胞较佳地包括:COS、CHO、NS0、sf9、sf21、DH5α、BL21(DE3)、TG1、BL21(DE3)、293F或293E细胞。
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优选地,所述的组合物是药物组合物,它含有上述的抗体或其活性片段或其融合蛋白,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通常,可将这些物质配制于无毒的、惰性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载体介质中,其中pH通常约为4-8,较 佳地pH约为5-7,尽管pH值可随被配制物质的性质以及待治疗的病症而有所变化。配制好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常规途径进行给药,其中包括(但并不限于):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皮下注射、局部注射、肌肉注射、瘤内注射、腹腔内注射(如腹膜内)、颅内注射、或腔内注射。
本发明中,术语“药物组合物”是指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可以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一起组成药物制剂组合物从而更稳定地发挥疗效,这些制剂可以保证本发明公开的双功能融合蛋白的氨基酸核心序列的构象完整性,同时还保护蛋白质的多官能团防止其降解(包括但不限于凝聚、脱氨或氧化)。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含有安全有效量(如0.001-99wt%,较佳地0.01-90wt%,更佳地0.1-80wt%)的本发明上述的双功能融合蛋白(或其偶联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这类载体包括(但并不限于):盐水、缓冲液、葡萄糖、水、甘油、乙醇、及其组合。药物制剂应与给药方式相匹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被制成针剂形式,例如用生理盐水或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辅剂的水溶液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药物组合物如针剂、溶液宜在无菌条件下制造。活性成分的给药量是治疗有效量,例如每天约10微克/千克体重-约50毫克/千克体重。此外,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还可与其他治疗剂一起使用。
使用药物组合物时,是将安全有效量的双功能融合蛋白或其免疫偶联物施用于哺乳动物,其中该安全有效量通常至少约10微克/千克体重,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超过约50毫克/千克体重,较佳地该剂量是约10微克/千克体重-约10毫克/千克体重。当然,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本发明中,术语“有效量”是指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施用受试者后,在治疗的个体中产生预期效果的量或剂量,该预期效果包括个体病症的改善。术语“受试者”包括但不限于哺乳动物,例如人、非人灵长类动物、大鼠和小鼠等。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1)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与VEGF和TGF-β高亲和力结合。
(2)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
(3)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能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3活化。
(4)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能有效阻断VEGF与受体KDR结合,并且其阻断功能比阳性对照Bevacizumab更优。
(5)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在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中能够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在基质胶血管生成模型中能显著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视网膜血管渗漏模型中有效抑制视网膜血管渗漏,且效果优于阳性对照康柏西普。
(6)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能够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
(7)本发明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具有有效治疗CNV,PVR和AMD等眼科疾病和肿瘤的潜力。特别是在眼科疾病领域,一方面可以迅速抑制由VEGF诱发的眼部血管新生及渗漏,另一方面阻断TGF-β信号通路抑制VEGF诱导表达,使眼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VEGF水平,可更有效地治疗CNV,PVR和AMD等眼科疾病。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陈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详细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如Sambrook等人,分子克隆:实验室手册(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89)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以下实施例涉及的序列信息总结在表1中。
表1.本发明抗体的序列信息
1 序列名称
1 TV01重链氨基酸序列
2 TV01重链核苷酸序列
3 TV01、TV02轻链氨基酸序列
4 TV01轻链核苷酸序列
5 TV02重链氨基酸序列
6 TV02重链核苷酸序列
7 TV03重链氨基酸序列
8 TV03重链核苷酸序列
9 TV03、TV04、12.7单抗轻链氨基酸序列
10 TV03轻链核苷酸序列
11 TV04重链氨基酸序列
12 TV04重链核苷酸序列
13 TV05、12.7单抗重链氨基酸序列
14 TV05轻链氨基酸序列
15 Bevacizumab重链氨基酸序列
16 Bevacizumab轻链氨基酸序列
17 FC-D2氨基酸序列
其中,TV02轻链氨基酸序列与TV01轻链相同;
TV04轻链、TV03轻链和12.7单抗轻链相同;
TV05重链氨基酸序列与12.7单抗重链相同。
实施例1.抗体融合蛋白分子构建
本发明采用了分别在抗TGF-β单克隆抗体IgG重链的C端(图1A)或N端(图1B),以及轻链的C端(图1C),与VEGFR1的D2结构域串联的方式,构建了抗体融合蛋白。本发明的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表2所示:
表2.融合蛋白的序列
抗体融合蛋白TV01,TV03结构示意图如图1A,抗体融合蛋白TV02,TV04结构示意图如图1B,抗体融合蛋白TV05结构示意图如图1C所示。具体连接方式如表3所示。
其中,TV02中的抗TGF-β单克隆抗体序列来源于PCT专利申请PCT/CN2021/088153中构建的人源化抗体1D11-Hu(将US20180244763A1中鼠源1D11经人源化构建而成),重链和轻链分别为实施例2.1中的1D11-Hu-HC和1D11-Hu-LC。TV01中的抗TGF-β单克隆抗体的重链相对TV02在448位将氨基酸K突变为A。TV04和TV05中的抗TGF-β单克隆抗体序列来源于PCT专利申请PCTCN2021088153中构建的另一个抗体mAb127(即本申请中的12.7单抗,其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来源自US20100136021A1),重链和轻链分别为实施例2.1中的mAb127-HC和mAb127-LC。TV03中的抗TGF-β单克隆抗体的重链相对TV04在448位将氨基酸K突变为A。
表3.融合蛋白的不同连接方式
融合蛋白 连接方式 抗体来源
TV01 抗TGF-β抗体重链C末端连接VEGFR-D2 1D11-Hu
TV02 抗TGF-β抗体重链N末端连接VEGFR-D2 1D11-Hu
TV03 抗TGF-β抗体重链C末端连接VEGFR-D2 mAb127
TV04 抗TGF-β抗体重链N末端连接VEGFR-D2 mAb127
TV05 抗TGF-β抗体轻链C末端连接VEGFR-D2 mAb127
实施例2.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制备
将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重链和轻链的DNA片段分别亚克隆到pcDNA3.4载体(购自thermofisher,A14697)中,提取重组质粒共转染CHO细胞和/或293F细胞。细胞培养7天后,将培养液通过高速离心、微孔滤膜抽真空过滤后上样至HiTrap MabSelect SuRe柱,用100mM柠檬酸,pH3.5的洗脱液一步洗脱蛋白,回收目标样品并透析换液至PBS。将纯化后的蛋白用HPLC检测,图2A-图2E,检测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分子状态均一,单体纯度达到97%以上。
实施例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对抗原的亲和力
3.1 ELISA检测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与TGF-β1的亲和力
将TGF-β1蛋白(购自acrobiosystems,Cat.#TG1-H4212),以100ng/孔包板,4℃过夜。PBST洗板3次,加入200μl/孔封闭液,37℃放置1小时后PBST洗板1次待用。用稀释液稀释抗体至100nM,4倍比稀释形成12个浓度梯度,依次加入封闭后的酶标板,100μl/孔,37℃放置1小时。PBST洗板3次,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Fab抗体(购自abcam,Cat.#ab87422),37℃放置30分钟。PBST洗板3次后,在吸水纸上尽量拍干残留液滴,每孔加入100μl的TMB,室温(20±5℃)避光放置5分钟;每孔加入终止液终止底物反应,酶标仪450nm处读取OD值,GraphPad Prism6进行数据分析,作图并计算EC 50
实验结果如图3A所示,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TV01,TV02,TV03,TV04,TV05和阳性对照12.7单抗均能有效结合TGF-β1,EC50(nM)值分别为0.188,0.213,0.174,0.221,0.187和0.202,亲和力相当。
3.2 ELISA检测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与VEGF的亲和力
为了检测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与VEGF的结合能力,将VEGF蛋白(购自acrobiosystems,Cat.#VE5-H4210)以100ng/孔包板,4℃过夜。PBST洗板3次,加入200μl/孔封闭液,37℃放置1小时后PBST洗板1次待用。用稀释液稀释抗体至200nM,4倍比稀释形成12个浓度梯度,依次加入封闭后的酶标板,100μl/孔,37℃放置1小时。PBST洗板3次,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Fab抗体(购自abcam,Cat.#ab87422),37℃放置30分钟。PBST洗板3次后,在吸水纸上尽量拍干残留液滴,每孔加入100μl的TMB,室温(20±5℃)避光放置5分钟;每孔加入终止液终止底物反应,酶标仪450nm处读取OD值,GraphPad Prism6进行数据分析,作图并计算EC 50
实验结果如图3B所示,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TV01,TV02,TV03,TV04,TV05均能有效结合VEGF,EC50(nM)值分别为0.478,0.394,0.340,0.381,和0.393,亲和力相当。抗TGF-β单抗12.7不能有效结合VEGF。
3.3 ELISA检测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同时结合TGF-β1和VEGF的能力
空间位阻可能会影响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同时结合两种抗原的能力。为了检测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同时结合TGF-β1和VEGF的能力,将TGF-β1以100ng/孔包板,4℃过夜。PBST洗板3次,加入200μl/孔封闭液,37℃放置1小时后PBST洗板1次待用。用稀释液稀释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至起始浓度为200nM,2倍比稀释形成12个浓度梯度,依次加入封闭后的酶标板,100μl/孔,37℃放 置1小时。PBST洗板3次,按150ng/孔加入Biotinylated VEGF(义翘神州,Cat.#11066-H27H-B)抗原,37℃放置1小时。PBST洗板3次后加入HRP标记的Streptavidin,37℃放置30分钟。PBST洗板3次后,在吸水纸上尽量拍干残留液滴,每孔加入100μl的TMB,室温(20±5℃)避光放置5分钟;每孔加入50μl 2M H 2SO 4终止液终止底物反应,酶标仪450nm处读取OD值,GraphPad Prism6进行数据分析,作图并计算EC 50
实验结果如图3C所示,TV03能同时结合TGF-β1和VEGF,EC50(nM)值为5.855。
实施例4.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对抗原TGF-β1,TGF-β2的亲和解离常数KD的测定
利用octet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使用捕获法测定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和抗原TGF-β1/TGF-β2结合解离的动力学参数,用20mM EDC和10mM s-NHS将AR2G探针活化,分别将抗原TGF-β1/TGF-β2用10mM Sodium Acetate(乙酸钠,pH6.0)稀释至5μg/ml,结合在活化过的AR2G探针上,再用1M Ethanolamine(乙醇胺,pH8.5)溶液封闭探针。将融合蛋白用1*Kinetic Buffer工作液稀释,设最高浓度分别为3.13nM/6.25nM的5个浓度梯度,于1*Kinetic Buffer工作液中解离。
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TV01、TV03与阳性对照抗TGF-β1单抗12.7,对于TGF-β1的亲和解离常数相当;而对于TGF-β2,TV03与12.7的亲和力相当,TV01的亲和力略弱。
表4亲和解离常数
注:KD为亲和力常数;kon为结合速率常数;kdis为解离速率常数。
实施例5.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对抗原VEGF的亲和解离常数KD的测定
利用octet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使用捕获法测定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和抗原VEGF-A165结合解离的动力学参数,用20mM EDC和10mM s-NHS将AR2G探针活化,将抗原VEGF-A165用10mM Sodium Acetate(乙酸钠,pH6.0)稀释至5μg/ml,结合在活化过的AR2G探针上,再用1M Ethanolamine(乙醇胺,pH8.5)溶液封闭探针。将融合蛋白用1*Kinetic Buffer工作液稀释,设最高浓度为12.5nM的5个浓度梯度, 于1*Kinetic Buffer工作液中解离。
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TV03对于VEGF-A165的亲和力略优于阳性对照抗VEGF单抗Bevacizumab。
表5亲和解离常数
注:KD为亲和力常数;kon为结合速率常数;kdis为解离速率常数。
实施例6.SMAD3报告基因抑制实验
SBE Reporter HEK293 Cell(购自BPS bioscience,Cat.#60653)表达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Smad3结合原件(SEB),通过研究抗体蛋白对该细胞中TGF-β1诱导的Smad3活化的抑制作用,可评价抗体的体外活性。取贴壁培养的对数期生长的SBE293细胞,用DPBS洗一次后,用胰酶消化,中和胰酶。Trypan蓝细胞计数,300g离心5分钟。用MEM(10%FBS、1%非必需氨基酸、1mM丙酮酸钠)培养基(均购自Gibico公司,Cat.#10095-098,10091-148,11140-050,11360-070)重悬后计数铺板,调整密度为35000个/孔,100μl/孔,置于37℃,5%CO 2,孵育过夜,约24小时。用MEM(0.5%FBS、1%非必需氨基酸、1mM丙酮酸钠)培养基稀释TGF-β1(10ng/ml),以及稀释融合蛋白至200nM,4倍稀释,10个梯度,室温放置1小时后,置换细胞板原来的培养基,37℃温箱过夜。加入100μl/孔检测试剂Bio-Glo(提前30分钟放25℃水浴锅解冻平衡温度)。室温孵育10分钟后,用SpectraMax i3读取luminescence。
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融合蛋白以剂量依赖性形式抑制TGF-β诱导的pSMAD3报告物活性,融合蛋白TV01,TV02,TV03,TV04,TV05及阳性对照12.7单抗的IC50(nM)值分别为0.388,0.177,0.255,0.221,0.341及0.337,抑制活性相当。
实施例7.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阻断VEGF与受体KDR结合的细胞实验
取贴壁培养的对数期生长的密度约在80%-90%的KDR细胞(购自promega,Cat.#GA1082),弃掉生长培养基。用DPBS洗一次后,用 solution(Sigma,Cat.#A6964)消化,中和胰酶后,200g离心5分钟,用含10%FBS的DMEM培养基(购自Gibco,Cat.#11995)将细胞重悬后,台盼蓝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以40000个/孔铺板,50μl/孔,置于37℃,5%CO 2。用含10%FBS的DMEM培养基稀释VEGF至30ng/ml,用含VEGF的培养基倍比稀释抗体,3倍稀释,10个梯度。将稀释好的抗体加入细胞孔每孔25μl(最终VEGF浓度为10ng/ml,抗体起始浓度为100nM),37℃孵育6小时后,每孔加入75μl检测试剂Bio-Glo(购自promega,Cat.#G7940)。室温孵育10分钟后,用SpectraMax i3x读取luminescence。所有数据均为双复孔,所得信号值取平均值后用 4-parameter法拟合,用GraphPad Prism6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与阳性对照Bevacizumab均能够有效阻断VEGF与其受体KDR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双功能融合蛋白的阻断能力更优。TV03,TV04和Bevacizumab的IC 50(nM)值分别为0.096,0.092和0.305。
实施例8.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在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中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采用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验证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首先用0.7%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8周雌性Balb/c小鼠(购自斯莱克公司),待小鼠麻醉后,将直径2mm滤纸浸泡入1M NaOH,然后将滤纸放在小鼠角膜上进行灼烧,持续30秒;取走滤纸,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被灼烧的眼睛,以免NaOH损伤眼睑,然后将动物随机分组,分组当天(第1天)进行首次给药,连续给药6天,每天给药5次,给药组每次滴入TV03(1mg/ml)5μl,正常组和对照组滴PBS(0.01M)5μl;前三天的第一次给药30分钟前,先滴入左氧氟沙星3μl;第7天将老鼠进行安乐死,摘取角膜制备石蜡切片,进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面积(Neovascular Area%)=CD31(+)area/cornea area。
实验结果如图6显示,在此模型中,TV03能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实施例9.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在基质胶血管生成模型中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将含有肝素,VEGF、TGF-β1因子的基质胶注入小鼠皮下,则会诱发小鼠皮下的血管向基质胶内生长,导致部分血液滞留在基质胶当中。因此,测量基质胶中的血红素含量可用于表征基质胶中新生的血管含量。我们用此模型来验证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首先分装基质胶(Matrigel Matrix,购自Corning公司,货号356231),提前一晚将基质胶放置于4℃冰箱中解冻,将无菌1.5mlEP管、200μl枪头至于-80℃冰箱冷冻备用。隔天在超净台内分装基质胶,然后将肝素(终浓度40U)、VEGF(终浓度800ng/ml)、TGF-β1(终浓度800ng/ml)以及TV03(终浓度1000μg/ml)、单抗12.7(终浓度860μg/ml)、融合蛋白FC-D2(IgG1的Fc片段与VEGFR1的D2结构域融合构建的同源二聚体形式的融合蛋白,其单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7所示,终浓度443.3μg/ml)加入到基质胶中,然后混匀备用,全程置于冰上操作。其中TV03、12.7、FC-D2的摩尔量相等。
将8周雄性C57BL/6小鼠(购自斯莱克公司)随机分为5组:Blank正常组,n=10只;VEGF+TGF-β1造模组,n=15只;VEGF+TGF-β1+TV03给药组,n=10只;VEGF+TGF-β1+12.7给药组,n=10只;VEGF+TGF-β1+FC-D2给药组,n=10只。用0.7%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待小鼠麻醉后,将小鼠腹外侧大腿根部内侧处毛发剃除, 然后将基质胶混合物使用胰岛素针(提前置于-20℃冷冻)在此处进行皮下注射。2周之后取出小鼠皮下基质胶,使用Drabkin试剂盒(购自sigma,货号D5941)进行血红素(hemoglobin)的测定。
实验结果如图7和表6所示,在此模型中,TV03、12.7单抗以及FC-D2均能显著抑制VEGF和TGF-β1诱导的血管形成,其中TV03的药效最优。
表6.融合蛋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实施例10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在人胰腺癌BxPC-3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上的抗肿瘤作用
收集体外培养的BxPC-3细胞,将细胞悬液浓度调整为1×10 8/ml,与等体积的基质胶混合。在无菌条件下,接种100μl细胞悬液于BALB/C-nude裸小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右侧肋部皮下。移植瘤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直径,待平均肿瘤体积生长至100mm 3-150mm 3左右后将动物随机分组。受试样品TV03的剂量为46.4mg/kg,对照单抗12.7的剂量设置为40mg/kg。空白对照组给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腹腔注射给药2次并同时测量移植瘤直径及小鼠体重。肿瘤体积(tumor volume,TV)的计算公式为:TV=1/2×a×b 2。其中a、b分别表示长、宽。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RTV),计算公式为:RTV=V t/V 0。其中V 0为分组给药时(即d 0)测量所得肿瘤体积,V t为每一次测量时的肿瘤体积。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指标为相对肿瘤增殖率T/C(%),计算公式如下:T/C(%)=(T RTV/C RTV)×100(T RTV:治疗组RTV;C RTV:阴性对照组RTV)。抑瘤率TGI(%)=1-T/C(%)
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在人胰腺癌BxPC-3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上,第32天时TV03抑瘤率TGI为83.66%。结果表明,在此移植瘤模型上,TV03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实施例11.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的物理稳定性
利用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TV03样品在PBS缓冲体系下的热稳定性。将样品置换到PBS缓冲液中,控制样品浓度在1mg/ml,利用MicroCal*Vp-Capillary DSC(Malvern)进行检测。检测前,将样品及空白缓冲液用0.22μm滤膜过滤。样品板每个孔加入400μl样品或空白缓冲液(设置6组空白缓冲 对),最后三对孔板加入ddH 2O,以备清洗用。样品板加样完毕后,套上塑料软盖板。扫描温度从25℃开始到100℃结束,扫描速率150℃/h。
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样品TV03蛋白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表7 TV03热稳定性检测数据
实施例12.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在视网膜血管渗漏模型中的抑制作用通过玻璃体内注射DL-α-氨基己二酸(DL-α-AAA)构建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模型,验证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对视网膜血管渗漏的抑制作用。
选用9-10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当天(第一天)即进行给药。用舒泰50(1mL/100g)+速眠新(100μL/100g)腹腔注射进行麻醉,待大鼠麻醉后,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将右眼散瞳,待瞳孔放大后使用微量注射器进行玻璃体内注射给药。实验TV03组注射TV03(12mg/mL)5μL,康柏西普组注射康柏西普(10mg/mL)5μL,对照组注射PBS 5μL,注射完毕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入大鼠眼部,并在眼周涂布碘伏。第二天对每组大鼠的右眼玻璃体内注射DL-α-AAA(100mg/mL)2μL造模。在造模第3周后使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仪对每组大鼠右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将大鼠麻醉并散瞳,放置在镜头前,随后将10%荧光素钠按照80mg/kg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注射至大鼠体内,注射同时应立即拍摄,通过拍摄的图像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每只大鼠均选取同一时期的造影图像并按如下标准对其血管渗漏情况进行评分(0=无渗漏,1=微小渗漏,2=轻度渗漏,3=中度渗漏,4=严重渗漏)。
实验结果图9表明,抗TGF-β/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能有效抑制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效果优于阳性对照康柏西普。
讨论
与单用VEGF受体以及TGF-β抗体相比,本发明的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能够高效地同时阻断VEGF和TGF-β信号通路。更佳地,本发明的双功能抗体可以协同地、显著地治疗CNV,PVR和AMD等眼科疾病以及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3)

  1. 一种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功能融合蛋白为两个单体形成的二聚体,每个单体包含:
    第一结合结构域Z1;和
    第二结合结构域Z2;
    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靶分子TGF-β;
    所述第二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靶分子VEGF。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功能融合蛋白中的每个单体从N端到C端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
    T1、T2、T3各自独立地为无或I型VEGF受体(VEGFR1)的胞外区,且至少一个不为无;
    L1、L2、L3各自独立地为无或键或接头元件;
    VL代表抗TGF-β抗体的轻链可变区;
    CL代表抗TGF-β抗体的轻链恒定区;
    VH代表抗TGF-β抗体的重链可变区;
    CH代表抗TGF-β抗体的重链恒定区;
    “~”代表二硫键或共价键;
    “-”代表肽键;
    其中,所述双功能融合蛋白具有同时结合VEGF以及结合TGF-β的活性。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蛋白选自下组:
    (1)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2)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3)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4)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所述融合蛋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5)所述融合蛋白的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所述融合蛋 白的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或
    (6)将(1)至(5)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具有同时结合VEGF以及结合TGF-β的活性的由(1)至(5)衍生的多肽。
  4. 一种多核苷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分子编码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
  5. 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含有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核苷酸分子。
  6. 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达载体。
  7.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表达条件下,培养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宿主细胞,从而表达双功能融合蛋白;
    b)分离并纯化步骤a)所述的融合蛋白。
  8.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和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其他治疗眼科疾病或肿瘤的药物,所述其他治疗眼科疾病或肿瘤的药物选自下组:贝伐单抗(Bevacizumab)、康柏西普(Conbercept)、兰尼单抗(Ranibizumab)、索拉非尼(Sorafenib)、舒尼替尼(Sunitinib)或其组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或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科疾病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或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或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的药物中的用途。
  13. 一种免疫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偶联物包括:
    (a)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和
    (b)选自下组的偶联部分:可检测标记物、药物、毒素、细胞因子、放射性核素、或酶。
CN202280053404.XA 2021-08-18 2022-08-18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Pending CN1178589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04704 2021-08-18
CN202110950470.4A CN115707716A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PCT/CN2022/113411 WO2023020592A1 (zh) 2021-08-18 2022-08-18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8907A true CN117858907A (zh) 2024-04-09

Family

ID=852125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0470.4A Pending CN115707716A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CN202280053404.XA Pending CN117858907A (zh) 2021-08-18 2022-08-18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0470.4A Pending CN115707716A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5707716A (zh)
WO (1) WO202302059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200608130B (en) * 2004-03-31 2008-12-31 Genentech Inc Humanized anti-TGF-beta antibodies
AU2006330542B2 (en) * 2005-12-23 2012-05-24 Eli Lilly And Company TGF-beta binding compositions
CN101838329A (zh) * 2009-03-18 2010-09-22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抗血管新生融合蛋白
TWI787230B (zh) * 2017-01-20 2022-12-21 法商賽諾菲公司 抗TGF-β抗體及其用途
US11912754B2 (en) * 2017-10-12 2024-02-27 Immunowake Inc. VEGFR-antibody light chain fusion protein
CA3089333C (en) * 2018-03-26 2023-10-10 Altor Bioscience Llc Anti-pdl1, il-15 and tgf-beta receptor combination molecules
EP3891182A4 (en) * 2018-12-03 2022-08-17 Immuneonco Biopharmaceuticals (Shanghai) Co., Ltd RECOMBINATION PROTEIN TARGETING PD-L1 AND VEG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0592A1 (zh) 2023-02-23
CN115707716A (zh)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9503B2 (ja) 眼疾患の治療
CN110240655B (zh) 抗her2抗体及其缀合物
JP7336122B2 (ja) 抗vegf単一ドメイン抗体およびその応用
WO2020200210A1 (zh) 抗pd-l1/vegf双功能抗体及其用途
US7151169B2 (en) Specific binding members for TGFβ1
JP5662912B2 (ja) Vegf−bアンタゴニストを含む癌治療方法
EP2925778B1 (en) Anti-vegf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s
MX2010009185A (es) Anticuerpos dirigidos a la angiopoietina-1 y la angiopoietina-2 y uso de los mismos.
US20220356246A1 (en) Anti-ROR1 antibodi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s thereof
CN113366016B (zh) 抗人白细胞介素5(il-5)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WO2020187202A1 (zh) 特异性结合vegf和ang2的双特异性抗体
JP6644956B2 (ja) Vegfに対する合成の抗体およびそれらの使用
CN113135995B (zh) 抗her3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A2943242A1 (en) Bi-specific antigen-binding polypeptides
CN111848805A (zh) 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具有双Her2位点的双特异性抗体
US20240075158A1 (en) Complex of anti-il-4r antibody or antigen-binding fragment thereof and medical use thereof
AU2022335573A1 (en) Anti-nectin-4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WO2021259200A1 (zh) 抗ang-2抗体及其用途
CN117858907A (zh) 一种TGF-β/VEGF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CN115916839A (zh) 抗pdl1×egfr的双特异性抗体
WO2022228424A1 (zh) 一种抗egfr/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WO2021244587A1 (zh) 一种抗PD-L1/TGF-β融合蛋白
WO2023083243A1 (zh) 一种抗il-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CN111840571B (zh) 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用途
CN118043350A (zh) 抗vegf a和vegf c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