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1493A - 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1493A
CN117841493A CN202410122757.1A CN202410122757A CN117841493A CN 117841493 A CN117841493 A CN 117841493A CN 202410122757 A CN202410122757 A CN 202410122757A CN 117841493 A CN117841493 A CN 117841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ayers
support
initia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227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佳
曾伟
王志会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227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1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1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1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复合膜层包括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保护层,M为整数,且M大于0。保护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熔融的方式,将复合膜层中的保护层材料和支撑层材料进行分离回收,从而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其中,可折叠显示装置具有方便携带的优点,很受大众的欢迎。
相关技术中,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支撑件采用复合膜层制成,复合膜层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支撑层和多个保护层,其中,保护层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
然而,由于热固性材料在热固化后会形成交联网状结构且无法重建,不能通过热熔的方式被重复加工成型,因此存在回收难度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通过熔融的方式,将复合膜层中的保护层材料和支撑层材料进行分离回收,从而节省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包括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保护层,M为整数,且M大于0;所述保护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采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共混物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
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的共混物仅具有一个熔融峰。
可选地,所述复合膜层包括一个所述支撑层,所述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所述第一子层采用第一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子层采用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子层位于所述第二子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
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为共聚聚丙烯,所述第二材料为等规聚丙烯;或者,所述第一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二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
可选地,所述M个支撑层包括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和第三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根纤维材料,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三支撑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根纤维材料,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地,所述纤维材料为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层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隔离层,其中,M为整数,且M大于0,其中,所述隔离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通过所述M+1个隔离层连接所述M个支撑层,得到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包括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护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M为整数,M大于1,所述形成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隔离层,包括:在第一温度下,采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形成初始保护层,所述初始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初始子层和第二初始子层,所述第一初始子层由所述第一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初始子层由所述第二材料形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在每个所述支撑层的两侧分别覆盖一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且每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中,所述第一初始子层均位于所述第二初始子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在第二温度下,对每个所述支撑层和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层两侧的两个初始保护层进行预浸工艺,形成M个预处理结构,将M个预处理结构层叠,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层之间的所述隔离层包括经过预浸工艺后的两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位于所述M个支撑层的两侧的所述隔离层包括经过预浸工艺后的一个所述初始保护层,所述第二温度介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和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间;所述通过所述M+1个隔离层连接所述M个支撑层包括:在第三温度下,对层叠的所述M个预处理结构进行热压处理,其中,所述第三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
可选地,M等于1,所述形成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隔离层,和所述通过所述M+1个隔离层连接所述M个支撑层,包括:在低于第一温度下,采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形成初始保护层,所述初始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初始子层和第二初始子层,所述第一初始子层由所述第一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初始子层由所述第二材料形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在所述支撑层的两侧分别覆盖一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且每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中,所述第一初始子层均位于所述第二初始子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在第二温度下,对所述支撑层和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层两侧的两个初始保护层进行预浸工艺,形成预处理结构,所述预处理结构为所述复合膜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经过预浸工艺后的一个所述初始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所述隔离层,所述第二温度介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和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间。
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支撑件,所述可折叠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平面区、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平面区,所述支撑本体采用前述任一种复合膜层制成。
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前述可折叠支撑件,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可折叠支撑件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平面区、第二弯折区和第四平面区,所述第一弯折区在所述可折叠支撑件的承载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弯折区在所述可折叠支撑件的承载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采用热塑性材料制作复合膜层中的保护层,从而可以通过熔融的方式将复合膜层中的保护层材料和支撑层材料进行分离回收,从而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膜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材料、第二材料、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制成的共混物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膜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膜层的多个支撑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膜层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始保护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共挤出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支撑层以及位于支撑层两侧的初始保护层制为预处理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多个预处理结构层叠并热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支撑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A、第一材料B、第二材料C、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共混物
D、第一平面区E、第一弯折区F、第二平面区
10、支撑层11、第一支撑层12、第二支撑层13、第三支撑层
20、保护层21、第一子层22、第二子层
31、第一腔体32、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本公开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顶”、“底”、“上”、“下”、“左”或者“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公开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膜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复合膜层包括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10和M+1个保护层20,M为整数,且M大于1,保护层20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由于保护层20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将复合膜层中的保护层进行回收同时将保护层和支撑层分离,有利于降低成本且利于环保。如图1所示,复合膜层包括3个支撑层10和4个保护层20。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M大于或等于2,复合膜层也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支撑层10,对应的,复合膜层包括M+1个保护层20。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复合膜层仅包括一个支撑层10,即M等于1,支撑层10的两侧均为保护层20,保护层20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
下面对保护层20进行示例性说明,保护层20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材料。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保护层20包括一种热塑性材料。可以通过将M个支撑层和M+1个热塑性材料层交替层叠并热压的方式,形成复合膜层。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保护层20也可以包括两种热塑性材料。示例性地,保护层20采用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的共混物C制成。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材料A、第二材料B、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制成的共混物C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图。如图2所示,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T1比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T2低20℃~100℃。可以利用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与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差作为加工窗口。
这里,加工窗口是指:在复合膜层的制作过程中,利用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与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的差值,使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处于不同的状态,以便于加工出需要的结构。例如,可以先制作初始保护层,初始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采用第一材料A制成,第二部分采用第二材料B制成。在支撑层的两侧分别覆盖一个初始保护层,且每个初始保护层中,第一部分均位于第二部分靠近支撑层的一侧,在介于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与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间的温度条件下,使得靠近支撑层10的第一部分熔融,此时第一部分将支撑层中的例如纤维材料充分包覆结合,实现预浸,而第二部分未熔融,一个支撑层10和两个初始保护层20在冷却后形成预处理结构。
示例性地,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约为120℃~140℃,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约为160℃~180℃。
若复合膜层具有多个支撑层10,可以将多个预处理结构层叠,并在高于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的条件下热压,使得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层10之间的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熔融形成共混物,同时使得多个预处理结构相连形成复合膜层。在该实施例中每个保护层20都为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熔融形成的共混物。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膜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若复合膜层仅具有一个支撑层,则上述预处理结构可作为复合膜层,即在该复合膜层中,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22层,第一子层21位于第二子层22靠近支撑层10的一侧,第一子层21采用第一材料A制成,第二子层22采用第二材料B制成,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该复合膜层由于仅具有一个支撑层,因此与上述包括多个支撑层10的复合膜层的制作工艺相比,该复合膜层的制作工艺相较简单。
若复合膜层仅具有一个支撑层10,支撑层两侧的保护层20也可以不包括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而是采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共混物C制成。例如可以提供一个支撑层10,在支撑层10的一侧覆盖一个第一材料制成的热塑性材料层和一个第二材料制成的热塑性材料层,在支撑层10的另一侧也覆盖一个第一材料制成的热塑性材料层和一个第二材料制成的热塑性材料层,并在高于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的条件下热压,使得位于支撑层10的同一侧的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熔融形成共混物,冷却后得到位于支撑层10两侧的保护层20。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材料制成的热塑性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制成的热塑性材料层的叠放顺序不进行限制。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M大于或等于2,即复合膜层具有多个支撑层10,相邻两个支撑层之间的保护层20采用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中的一种制成,位于M个支撑层两侧的保护层20包括层叠的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22层,第一子层21位于第二子层22靠近支撑层10的一侧,第一子层21采用第一材料A制成,第二子层22采用第二材料B制成。
根据复合膜层中包含支撑层10的层数,可以灵活选择上述不同的加工方式。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的共混物C仅具有一个熔融峰。共混物C仅具有一个熔融峰C’,说明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的相容性好,便于通过例如加热的方式将共混物C熔融,从而实现回收再利用。回收后的共混物C可以用来制作低端产品,例如塑料盆。
示例性地,第一材料A为共聚聚丙烯(copolymerized Polypropylene,coPP),第二材料B为等规聚丙烯(isotactic Polypropylene,iPP)。或者,第一材料A为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第二材料B为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Polyethylene,HDPE)。这些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均符合以下条件: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和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相差20℃~100℃,且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形成的共混物C仅具有一个熔融峰。例如,共聚聚乙烯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与等规聚乙烯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相差约30℃~60℃,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与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相差约20℃~50℃。其中,共聚聚丙烯和等规聚丙烯为同一体系聚合物,相容性较好;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为同一体系聚合物,相容性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分别为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时,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的密度是相对而言的,第一材料A的密度小于第二材料B的密度。
下面对支撑层10进行示例性说明。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膜层的多个支撑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4,M个支撑层10包括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支撑层11、第二支撑层12和第三支撑层13,第二支撑层12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根纤维材料,第一支撑层11和第三支撑层13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根纤维材料,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第一支撑层11、第二支撑层12和第三支撑层13内的纤维交叉排列,可以提高复合膜层的支撑强度。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且不垂直。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M个支撑层包括2个、4个、5个或更多个支撑层10。当M大于3时,对于相邻的两个支撑层,这两个支撑层中的纤维材料的延伸方向相交;对于相隔一个支撑层的两个支撑层,这两个支撑层中的限位材料的延伸方向相同。
当支撑层10包括多根纤维材料时,位于该支撑层两侧的保护层20可能会通过纤维材料之间的间隙相连。
示例性地,纤维材料为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碳纤维材料和玻璃纤维材料的强度较大可以作为支撑层材料,其中碳纤维材料还利于减少复合膜层的重量,便于复合膜层用于可折叠显示设备等产品上,减小产品重量,方便用户使用。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层10中的纤维材料也可以不均沿一个方向延伸,而是呈编织结构,即支撑层10包括沿两个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例如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根纤维材料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根纤维材料。本公开实施例对支撑层10中的编织结构的织纹形式不做限定。
当M大于2且M为奇数时,与每层支撑层10包括沿多个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的实施例相比,每层支撑层10仅包括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的实施例中,有(M-1)/2个支撑层10包括沿一个方向(例如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纤维材料,有(M+1)/2个支撑层10包括沿另一个方向(例如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纤维材料,因此该复合膜层相对而言较易弯折且弯折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相同,而在第二方向y上不易弯折,因此采用该复合膜层制成的可折叠支撑件的弯折区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一方向。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层11、第二支撑层12和第三支撑层13的厚度分别为t1、t2、t3。t1的范围为10~100μm,t2的范围为10~100μm,t3的范围为10~100μm。若支撑层10过厚会使得复合膜层较厚,若支撑层10过薄会导致复合膜层强度不足。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膜层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方法包括:
在步骤S1中,形成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隔离层,其中,M为整数,且M大于0,其中,隔离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
在步骤S2中,通过M+1个隔离层连接M个支撑层,得到复合膜层,复合膜层包括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保护层。
其中,保护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
示例性地,M大于1,采用以下方式制作图1所示的复合膜层。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始保护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支撑层以及位于支撑层两侧的初始保护层制为预处理结构的示意图。形成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隔离层,包括:
第一步,如图6所示,在第一温度下,采用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形成初始保护层,初始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初始子层和第二初始子层,第一初始子层由第一材料A形成,第二初始子层由第二材料B形成,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30℃~100℃,第一温度低于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
可选地,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共挤出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第一温度下,将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通过共挤出和拉伸的方式,形成初始保护层,第一温度比第一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高30℃~100℃。例如,第一温度可以是200℃~240℃。在第一温度下,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均熔融,可变形便于共挤出,且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能够较好的结合形成初始保护层。
可选地,如图7所示,共挤出设备包括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第一腔体31用于加热第一材料A,第二腔体32用于加热第二材料B。将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共挤出后先形成相连的较厚、较窄的面状结构,将该较厚、较窄的面状结构通过拉伸形成图6所示的初始保护层。
可选地,在初始保护层中,第一材料A形成的第一部分的厚度为5μm~30μm,第二材料B形成的第二部分的厚度为5μm~30μm。若初始保护层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厚度过厚,会导致最终形成的复合膜层较厚,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厚度较薄,会导致成膜难度大。
第二步,如图8所示,在每个支撑层10的两侧分别覆盖一个初始保护层,且每个初始保护层中,第一初始子层均位于第二初始子层靠近支撑层10的一侧。
第三步,在第二温度下,对每个支撑层和分别位于支撑层两侧的两个初始保护层进行预浸工艺,形成M个预处理结构,将M个预处理结构层叠,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层之间的隔离层包括经过预浸工艺后的两个初始保护层,位于M个支撑层的两侧的隔离层包括经过预浸工艺后的一个初始保护层。第二温度介于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和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间。在第二温度下,第一部分熔融并将支撑层10中的纤维材料充分包覆结合,实现预浸,而第二部分未熔融,可以防止在预浸工艺中,第二部分中的第二材料B粘附到辊轮表面上。一个支撑层10和两个初始保护层20在冷却后形成预处理结构。可选地,预浸工艺包括对支撑层和分别位于支撑层两侧的两个初始保护层依次进行以下处理:使用加热至第二温度的辊轮将进行辊压、使用温度为第二温度的加热板持续加热、使用辊轮二次辊压、使用冷却板进行冷却。可选地,在制作预处理结构后,可以在预处理结构的两侧覆盖聚乙烯或其他材质的保护膜,保护预处理结构,并将预处理结构收卷保存。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多个预处理结构层叠并热压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通过M+1个隔离层连接M个支撑层包括:在第三温度下,对层叠的M个预处理结构进行热压处理,其中,第三温度大于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可选地,第三温度与第一温度近似,例如第三温度可以与第一温度相同。
可选地,相邻两个预处理结构中的支撑层10的纤维材料的延伸方向不同。在第三温度下,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形成共混物C,即形成保护层20。可选地,采用模压或者热压罐的方式对层叠的多个预处理结构进行热压。相关技术中,保护层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在热压后需要降温等待至保护层固化,该过程约为10h。而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均为热塑性材料,仅需要降温等待至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下,该过程所需时间仅约为10min甚至更短,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示例性地,若M等于1,上述方法步骤中形成的预处理结构,也可以作为如图3所示的仅包括一个支撑层的复合膜层,其中,隔离层即为保护层20,保护层20包括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第一子层21由第一初始子层形成,第二子层22由第二初始子层形成。
示例性地,若M等于1,将上述方法步骤中形成的预处理结构进行热压,也可以形成仅包括一个支撑层的复合膜层,其中,每个保护层20均为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的共混物。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先形成预处理结构再形成复合膜层,而是可以直接形成复合膜层。示例性地,将M个支撑层以及M+1个热塑性材料层交替放置,并进行热压,形成复合膜层。其中,相邻两个支撑层之间的热塑性材料层可以包括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为其他热塑性材料。
上述两种方法相比,先采用预浸工艺、再采用热压工艺的方式中,预浸工艺可以使得支撑层例如纤维材料制成的支撑层与保护层结合的更紧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M大于或等于2,即复合膜层具有多个支撑层10,相邻两个支撑层之间的保护层20采用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中的一种制成,位于M个支撑层两侧的保护层20包括层叠的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22层,第一子层21位于第二子层22靠近支撑层10的一侧,第一子层21采用第一材料A制成,第二子层22采用第二材料B制成。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制作该复合膜层:先将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热塑性材料层进行热压,再制作上述初始保护层,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热塑性材料层的两侧分别覆盖一个初始保护层,M-1个热塑性材料层采用第一材料A和第二材料B中的一种制成。每个初始保护层中,第一部分均位于第二部分靠近支撑层的一侧,在介于第一材料A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与第二材料B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对M个支撑层、M-1个热塑性材料层和两个初始保护层这一整体进行预浸工艺,使得初始保护层中靠近支撑层10的第一部分熔融,并将支撑层中的例如纤维材料充分包覆结合,实现预浸,熔融的第一部分在冷却后形成第一子层,而第二部分未熔融形成第二子层。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支撑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可折叠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平面区D、第一弯折区E和第二平面区F,支撑本体采用前述任一种复合膜层制成。
示例性地,支撑本体采用的复合膜层为图1所示的复合膜层,且第一弯折区E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由于图1所示的复合膜层中,两个支撑层内纤维材料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y,一个支撑层内的纤维材料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x,因此将弯折区E的长度方向定为第二方向y,便于弯折。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弯折区E还可以包括多个开口,多个开***错排列,且多个开口的延伸方向也为第二方向y,便于弯折。这里,交错排列是指,多个开口分为多列开口,每列开口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开口,对于相邻的第一列开口和第二列开口,第一列开口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列开口包括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第一开口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第一开口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开口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参考面垂直于支撑本体所在平面,且平行于第二方向y。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弯折区E也可以不包括开口。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前述可折叠支撑件,显示面板位于可折叠支撑件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平面区、第二弯折区和第四平面区,第一弯折区在可折叠支撑件的承载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弯折区与可折叠支撑件的承载面的正投影内至少部分重合。示例性地,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本公开实施例对柔性显示面板的类型不做限制,包括但不限于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
示例性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该可折叠显示装置具有前述可折叠支撑件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复合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层包括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保护层,M为整数,且M大于0;
所述保护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采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共混物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的共混物仅具有一个熔融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层包括一个所述支撑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所述第一子层位于所述第二子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层采用第一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子层采用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共聚聚丙烯,所述第二材料为等规聚丙烯;或者,
所述第一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二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支撑层包括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和第三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根纤维材料,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三支撑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根纤维材料,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材料为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
8.一种复合膜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隔离层,其中,M为整数,且M大于0,其中,所述隔离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
通过所述M+1个隔离层连接所述M个支撑层,得到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包括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保护层;
其中,所述保护层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M为整数,M大于1,所述形成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隔离层,包括:
在第一温度下,采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形成初始保护层,所述初始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初始子层和第二初始子层,所述第一初始子层由所述第一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初始子层由所述第二材料形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
在每个所述支撑层的两侧分别覆盖一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且每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中,所述第一初始子层均位于所述第二初始子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
在第二温度下,对每个所述支撑层和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层两侧的两个初始保护层进行预浸工艺,形成M个预处理结构,将M个预处理结构层叠,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层之间的所述隔离层包括经过预浸工艺后的两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位于所述M个支撑层的两侧的所述隔离层包括经过预浸工艺后的一个所述初始保护层,所述第二温度介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和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间;
所述通过所述M+1个隔离层连接所述M个支撑层包括:
在第三温度下,对层叠的所述M个预处理结构进行热压处理,其中,所述第三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M等于1,所述形成交替层叠的M个支撑层和M+1个隔离层,和所述通过所述M+1个隔离层连接所述M个支撑层,包括:
在低于第一温度下,采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形成初始保护层,所述初始保护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初始子层和第二初始子层,所述第一初始子层由所述第一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初始子层由所述第二材料形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比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低20℃~100℃,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
在所述支撑层的两侧分别覆盖一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且每个所述初始保护层中,所述第一初始子层均位于所述第二初始子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
在第二温度下,对所述支撑层和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层两侧的两个初始保护层进行预浸工艺,形成预处理结构,所述预处理结构为所述复合膜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经过预浸工艺后的一个所述初始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所述隔离层,所述第二温度介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和所述第二材料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之间。
11.一种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平面区、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平面区,所述支撑本体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层制成。
12.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可折叠支撑件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平面区、第二弯折区和第四平面区,所述第一弯折区在所述可折叠支撑件的承载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弯折区在所述可折叠支撑件的承载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CN202410122757.1A 2024-01-29 2024-01-29 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41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2757.1A CN117841493A (zh) 2024-01-29 2024-01-29 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2757.1A CN117841493A (zh) 2024-01-29 2024-01-29 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1493A true CN117841493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28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22757.1A Pending CN117841493A (zh) 2024-01-29 2024-01-29 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14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8022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laminates of unidirectionally arranged polymeric tapes
US11472153B2 (en) Continuous honeycomb core material, honeycomb core sandwich composite panel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same
US20080124513A1 (en) Moldable fabric with unidirectional tape yarns
EP2792480A1 (en) Fibre-reinforced resin moulding, and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using same
KR20140034796A (ko) 탄소 섬유 강화 복합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0514625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グレージング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8215413B (zh) 全表面具有编织纹理的可再塑型碳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TR201811127T4 (tr) Dolaşılabilir bir bölge üzerine uygulanan fotovoltaik bir modül içeren düzenek.
US20140182875A1 (en) C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005924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moplastic resin laminated sheet
CN100421931C (zh) 制备聚乙烯层压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7841493A (zh) 复合膜层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支撑件、可折叠显示装置
JP2017196892A (ja) 成形加工用フラットヤーンラミネートシート及び成形加工品
JP7074266B1 (ja) 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2006000592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moplastic resin laminated sheet
JP2013173249A (ja) バリアフィルム及びデバイス素子封止構造
CN214324460U (zh) 防静电硬化板材
WO2016167514A1 (ko) 복합재료 성형용 적층재
JP2016207960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546488U (zh) 一种电池包上盖、电池包和车辆
KR20200126747A (ko) 광폭 알루미늄 복합시트
CN218558166U (zh)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局部抗穿刺热塑性复合板
CN217347048U (zh) 一种复合板和行李箱
CN220447402U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结构
GB2619346A (en) Composite Sheet and Par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