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3230A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3230A
CN117793230A CN202211145356.5A CN202211145356A CN117793230A CN 117793230 A CN117793230 A CN 117793230A CN 202211145356 A CN202211145356 A CN 202211145356A CN 117793230 A CN117793230 A CN 117793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ssembly
shell
assembly according
telescopic mechanism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53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俊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53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32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3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32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属于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折叠机构、伸缩机构和支撑座。折叠机构分别与壳体和伸缩机构连接,支撑座与伸缩机构连接。在支撑状态下,折叠机构展开,支撑座通过伸缩机构和折叠机构支撑壳体,且伸缩机构能够通过驱动支撑座伸缩,调节壳体的高度。在闭合状态下,折叠机构折叠,伸缩机构回缩。本公开提供的壳体组件用于与终端配合使用,当需要将终端放置在桌面等支撑面上时,可以使得壳体组件处于支撑状态,以支撑终端。并且,用户能够通过操作伸缩机构调节终端的高度,从而,能够使得终端处于适合用户观看的高度,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电子产品,手机也从单纯的通讯工具演化成集通讯、娱乐、学习、办公等多功能的电子产品,随之用户观看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当用户坐在桌前观看手机时,为了使得手机保持在合适的角度,需要在桌面上找到合适的支撑物,并将手机靠在该支撑物上,操作十分繁琐。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支撑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折叠机构、伸缩机构和支撑座;
所述折叠机构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伸缩机构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
在所述支撑状态下,所述折叠机构展开,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伸缩机构和所述折叠机构支撑所述壳体,且所述伸缩机构能够通过驱动所述支撑座伸缩,调节所述壳体的高度;
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折叠机构折叠,所述伸缩机构回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连杆;
所述第一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的第二端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具有第一连接轴;
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所述连接孔中,且所述第一连接轴能够在所述连接孔中转动和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连杆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连杆互相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避让口,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连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三避让口,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第二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三避让口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两个连接件和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连接件的两端均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凸出,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所述连杆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主体段和第二连接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凸出,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所述主体段和所述壳体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滑动件;
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动件的侧部具有滑块;
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中,且能够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件靠近所述滑块的一端具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在所述伸缩机构处于回缩状态下,避让第三连接轴,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件远离所述的第一转动件的一端具有间隔排布的两个连接部,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三连接轴;
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部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件具有第二避让口,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连杆伸入至所述第二避让口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呈U形,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折叠机构和所述伸缩机构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开口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具有容纳槽;
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折叠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和所述支撑座收纳在所述容纳槽的内部。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所述壳体组件的壳体扣合在所述设备主体的后壳上。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折叠机构、伸缩机构和支撑座,在支撑状态下,折叠机构展开,支撑座通过伸缩机构和折叠机构支撑壳体,且伸缩机构能够通过驱动支撑座伸缩,调节壳体的高度。在闭合状态下,折叠机构折叠,伸缩机构回缩。
本公开提供的壳体组件用于与设备主体配合使用,当需要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桌面等支撑面上时,可以使得壳体组件处于支撑状态,来支撑设备主体,用户不需要在桌面寻找支撑物,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并且,用户能够通过操作伸缩机构来调节设备主体的高度,从而,使得设备主体处于适合处于用户观看的高度,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支撑状态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支撑状态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闭合状态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和连杆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支撑状态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座和滑动件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闭合状态的折叠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闭合状态的折叠机构、伸缩机构和支撑座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支撑状态的折叠机构和伸缩机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闭合状态的折叠机构和伸缩机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纳槽和折叠机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转动件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转动件和连杆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壳体,11、容纳槽,111、直槽部,112、U形槽部,1121、第一槽段,1122、第二槽段,1123、第三槽段;
2、折叠机构,21、第一转动件,211、连接孔,212、第一避让口,213、第三避让口,214、滑槽,215、第三连接轴,22、第二转动件,221、第二连接轴,222、连接件,223、支撑件,23、连杆,231、第一连接段,232、主体段,233、第二连接段,2331、第一连接轴;
3、伸缩机构,31、滑动件,311、第二避让口,312、滑块,313、连接部;
4、支撑座,41、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421、第三连接轴,43、第三支撑板。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如图1-图3所示,壳体组件具有支撑状态和闭合状态,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折叠机构2、伸缩机构3和支撑座4。折叠机构2分别与壳体1和伸缩机构3连接,支撑座4与伸缩机构3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支撑状态下,折叠机构2展开,支撑座4通过伸缩机构3和折叠机构2支撑壳体1,且伸缩机构3能够通过驱动支撑座4伸缩,调节壳体1的高度。如图3所示,在闭合状态下,折叠机构2折叠,伸缩机构3回缩。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用于与设备主体配合使用,两者组成电子设备。该设备主体可以为终端,例如,手机和平板等。壳体组件的壳体1用于扣合于设备主体的后壳,以将壳体组件固定在设备主体上,同时对设备主体起到保护作用。壳体1还可以称为保护壳。
支撑座4用于通过折叠机构2和伸缩机构3支撑壳体1,且支撑座4支撑壳体1时,壳体1处于悬空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携带或手持电子设备时,用户可以使得壳体组件处于闭合状态,壳体组件可以作为现有的普通保护壳使用。
当用户需要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桌面等支撑面上时,用户可以使得壳体组件处于支撑状态,则支撑座4能够通过伸缩机构3和折叠机构2支撑壳体1和设备主体,用户不需要在桌面寻找支撑物,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并且,在支撑状态下,用户还能够通过操作伸缩机构3来调节设备主体的高度,从而,使得设备主体能够处于适合用户观看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下面,对折叠机构2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折叠机构2包括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第一转动件21的第一端与壳体1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件21与伸缩机构3连接。第二转动件22的第一端与壳体1转动连接。连杆23的第一端与第二转动件2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连杆23的第二端与第一转动件21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转动件22位于第一转动件21的上方。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形成连杆机构,各个部件互相转动,实现折叠机构2的折叠和展开。
本公开实施例对连杆23的第二端与第一转动件21的第二端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连杆23的第二端与第一转动件2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转动件21的第二端具有连接孔211,连杆23的第二端具有第一连接轴2331,第一连接轴2331位于连接孔211中,且第一连接轴2331能够在连接孔211中转动和滑动。
其中,连接孔211呈长条形、方形、圆形或长圆形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轴2331能够在连接孔211中转动和滑动,使得在折叠机构2切换为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不会卡住,能够顺利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转动件21的第一端与连杆23的第二端直接转动连接,则在折叠过程中,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可能会卡在某一死点位置,或者,虽然未卡在死点位置,但当某一部件与壳体1贴合被阻挡时,其余两个部件还未与壳体1贴合(此时,该两个部件已经无法转动)。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会使得折叠机构2无法顺利折叠。
而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轴2331位于连接孔211中,使得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之间除了发生相对转动之外,还能够发生相对滑动,该相对滑动的存在,使得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不会在折叠过程中卡死,能够顺利折叠。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转动件21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转动件22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位于壳体1的中轴线上(或称为关于壳体1的中轴线对称)。从而,使得折叠机构2对壳体1的支撑更加稳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在支撑状态下,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如图5所示,在三角形支撑结构中,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位于同一直线上。
图5示出的位置可以理解为折叠机构2的极限位置,也即,由于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位于同一直线,所以,第一转动件21无法继续向着展开方向转动,该极限位置为折叠机构2的展开极限位置。
图5示出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折叠机构2的死点位置,也即,由于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位于同一直线,所以,壳体1给予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的力的方向与该直线平行,没有使得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转动的分力,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不具有任何转动趋势,能够稳定在该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的各个连接位置可以设置阻尼,以增大转动摩擦力,从而,使得折叠机构2更加容易稳定在支撑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在支撑状态下,第一转动件21相对于壳体1展开的角度(即角B)大于110°且小于150°。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转动件21相对于壳体1展开的角度(即角B)为13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在闭合状态下,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互相平行。
在一些示例中,在闭合状态下,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均与壳体1贴合。
下面,对伸缩机构3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伸缩机构3包括滑动件31,滑动件31与第一转动件21滑动连接,且滑动件31与支撑座4转动连接。
通过操作滑动件31相对于第一转动件21滑动,能够驱动支撑座4伸缩,而通过操作支撑座4转动,能够使得支撑座4处于闭合状态或支撑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转动件21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214,滑动件31的侧部具有滑块312。滑块312位于滑槽214中,且能够在滑槽214中滑动,从而,实现了滑动件31与第一转动件21的滑动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对伸缩机构3可实现的伸缩行程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滑动件31可以稳定在相对于第一转动件21伸出的任意位置,也即,壳体1的高度能够在一个范围内任意调节。对于这种情况,可通过增大滑动件31和第一转动件2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来实现,滑动件31和第一转动件21可通过摩擦力相固定。
在另一些示例中,滑动件31具有伸出位置和回缩位置两个稳定位置,在其余位置,滑动件31无法与第一转动件21相固定。也即,壳体1仅具有图1和图2示出的两个高度状态。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第一转动件21设置两个卡扣位,当滑动件31处于伸出位置时,滑动件31与两个卡扣位中的一个卡接,当滑动件31处于回缩位置时,滑动件31与两个卡扣位中的另一个卡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滑动件31远离的第一转动件21的一端具有间隔排布的两个连接部313,支撑座4具有第三连接轴421,第三连接轴4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313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了支撑座4和滑动件31的转动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在支撑状态下,滑动件31与支撑座4之间的夹角C大于50°且小于9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滑动件31与支撑座4之间的夹角C为7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在支撑状态下,第一转动件21相对于壳体1的展开角度B为130°,滑动件31与支撑座4之间的夹角C为70°。假设支撑座4放置在水平面上,则终端与水平面所呈的角度为60°。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座4能够稳定在相对于滑动件31的任意转动位置。
在另一些示例中,支撑座4能够稳定在支撑状态和闭合状态两个位置。
为了避免支撑座4与折叠机构2、伸缩机构3发生干涉,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支撑座4呈U形,且在闭合状态下,折叠机构2和伸缩机构3位于支撑座4的开口中。
其中,在闭合状态下,滑动件31与支撑座4平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支撑座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和第三支撑板43。第一支撑板41和第三支撑板43位于第二支撑板42的同一侧。第二支撑板42可以具有第三连接轴42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板41和第三支撑板43平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板41、第三支撑板43与第二支撑板42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和第三支撑板43位于同一平面。
为了在闭合状态下收纳折叠机构2、伸缩机构3和支撑座4,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壳体1具有容纳槽11。如图3所示,在闭合状态下,折叠机构2、伸缩机构3和支撑座4收纳在容纳槽11的内部。
下面,对容纳槽11的形态进行更加详细的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容纳槽11包括直槽部111和U形槽部112,直槽部111用于收纳折叠机构2和伸缩机构3。U形槽部112用于收纳支撑座4。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U形槽部11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段1121、第二槽段1122和第三槽段1123,直槽部111与第二槽段1122连通,且直槽部111、第一槽段1121和第三槽段1123位于第二槽段1122的同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槽段1121、第三槽段1123和直槽部111平行,且均与第二槽段1122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直槽部111与第二槽段1122的中心位置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闭合状态下,折叠机构2需要收纳在容纳槽11中,而为了避免折叠机构2包括的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在折叠过程中互相干涉,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需要设计相应的避让结构,下面,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转动件21具有第一避让口212。如图7所示,在闭合状态下,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位于第一避让口212的内部。
这样,第一转动件21不会被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阻挡,第一转动件21能够与容纳槽11的槽底正常贴合。
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避让口212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避让口212为通孔。
另外,如图11所示,在闭合状态下,滑动件31相对于第一转动件21伸出的长度最短,滑动件31几乎完全与第一转动件21重合。
而为了避免滑动件31与第二转动件22、连杆23发生干涉,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2所示,滑动件31具有第二避让口311,且在闭合状态下,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位于第二避让口311的内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闭合状态下,第一避让口212和第二避让口311连通,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位于第一避让口212和第二避让口311的内部。
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二避让口311的形态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第二避让口311为避让槽。
第一转动件21可以通过第三连接轴215与壳体1转动连接,而为了避免滑动件31与第三连接轴215发生干涉,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滑动件31靠近滑块312的一端具有缺口310,缺口310用于在伸缩机构3处于回缩状态下,避让第三连接轴215。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3所示,第二转动件22通过第二连接轴221与容纳槽11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21还具有第三避让口213,且在闭合状态下,第二连接轴221位于第三避让口213的内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转动件22包括两个连接件222和支撑件223,支撑件22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连接件222固定连接。两个连接件222的两端均相对于支撑件223凸出,且连接件222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连杆23转动连接。
为了避免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之间发生干涉,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5所示,连杆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31、主体段232和第二连接段233,第一连接段231和第二连接段233分别与第一转动件21的第二端、第二转动件2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段231和第二连接段233相对于主体段232凸出,且在闭合状态下,第二转动件22(支撑件223)位于主体段232和壳体1(容纳槽11)之间,且位于第一连接段231和第二连接段233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的壳体1扣合在设备主体的后壳上。
其中,该设备主体可以为终端,例如,手机和平板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支撑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折叠机构(2)、伸缩机构(3)和支撑座(4);
所述折叠机构(2)分别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伸缩机构(3)连接,所述支撑座(4)与所述伸缩机构(3)连接;
在所述支撑状态下,所述折叠机构(2)展开,所述支撑座(4)通过所述伸缩机构(3)和所述折叠机构(2)支撑所述壳体(1),且所述伸缩机构(3)能够通过驱动所述支撑座(4)伸缩,调节所述壳体(1)的高度;
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折叠机构(2)折叠,所述伸缩机构(3)回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2)包括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和连杆(23);
所述第一转动件(21)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动件(21)与所述伸缩机构(3)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件(22)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
所述连杆(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21)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21)的第二端具有连接孔(211),所述连杆(23)的第二端具有第一连接轴(2331);
所述第一连接轴(2331)位于所述连接孔(211)中,且所述第一连接轴(2331)能够在所述连接孔(211)中转动和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件(21)、所述第二转动件(22)和所述连杆(23)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件(21)、所述第二转动件(22)和所述连杆(23)互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21)具有第一避让口(212),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二转动件(22)和所述连杆(23)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212)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21)具有第三避让口(213),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第二连接轴(221)位于所述第三避让口(213)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转动件(2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221)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22)包括两个连接件(222)和支撑件(223);
所述支撑件(22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件(222)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连接件(222)的两端均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23)凸出,且所述连接件(2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所述连杆(23)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3)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31)、主体段(232)和第二连接段(233);
所述第一连接段(23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3)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2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转动件(22)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23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3)相对于所述主体段(232)凸出,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二转动件(22)位于所述主体段(232)和所述壳体(1)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23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滑动件(31);
所述滑动件(31)与所述第一转动件(21)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件(31)与所述支撑座(4)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21)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214),所述滑动件(31)的侧部具有滑块(312);
所述滑块(312)位于所述滑槽(214)中,且能够在所述滑槽(214)中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1)靠近所述滑块(312)的一端具有缺口(310),所述缺口(310)用于在所述伸缩机构(3)处于回缩状态下,避让第三连接轴(215),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21)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215)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1)远离所述的第一转动件(21)的一端具有间隔排布的两个连接部(313),所述支撑座(4)具有第三连接轴(421);
所述第三连接轴(4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部(313)转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1)具有第二避让口(311),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二转动件(22)和所述连杆(23)伸入至所述第二避让口(311)的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呈U形,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折叠机构(2)和所述伸缩机构(3)位于所述支撑座(4)的开口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容纳槽(11);
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折叠机构(2)、所述伸缩机构(3)和所述支撑座(4)收纳在所述容纳槽(11)的内部。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所述壳体组件的壳体(1)扣合在所述设备主体的后壳上。
CN202211145356.5A 2022-09-20 2022-09-20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7932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5356.5A CN117793230A (zh) 2022-09-20 2022-09-20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5356.5A CN117793230A (zh) 2022-09-20 2022-09-20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3230A true CN117793230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91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5356.5A Pending CN117793230A (zh) 2022-09-20 2022-09-20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32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75705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08638396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KR20220002630A (ko) 힌지 기구 및 폴더블 이동 단말기
KR101892082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유니버셜 도크
TWI462682B (zh) 連接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7941192B2 (en) Torsion coil spring and sliding type mobile terminal equipped therewith
US20230284405A1 (en) Extensible Display Screen Apparatus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7980157A (zh) 支撑组件及显示装置
KR20210113592A (ko) 셀카장치
US20150060615A1 (en) Holder Assembly
KR20120083255A (ko) 표시영역 가변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29568A (ko) 힌지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209472651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3099013A (zh) 电子设备
CN113226117A (zh) 多功能托架
CN210624073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支架
CN117793230A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US20220413552A1 (en) Book style foldable tablet with stand
CN103838306B (zh) 电子装置
KR100875856B1 (ko) 휴대전화기용 스윙힌지
KR20110068284A (ko) 휴대단말기용 절곡형 스탠드 힌지모듈
CN211209740U (zh) 便携式折叠手机支架
CN216520611U (zh) 支撑架及装置
CN113347294A (zh) 电子设备及其联动机构
CN112303420A (zh) 一种折叠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