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0980B -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0980B
CN117790980B CN202311825634.6A CN202311825634A CN117790980B CN 117790980 B CN117790980 B CN 117790980B CN 202311825634 A CN202311825634 A CN 202311825634A CN 117790980 B CN117790980 B CN 117790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assembly
air supply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56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90980A (zh
Inventor
刘希望
曹留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uashe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uashe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uashe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uashe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56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0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0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0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90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0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底板,底板的表面垂直间隔设有多个液冷组件,液冷组件之间垂直装配有多个电池分隔组件,相邻电池分隔组件之间嵌入有电池模组;液冷组件包括主导水盒,主导水盒的侧截面呈工字形,主导水盒的内部空腔为导液腔,主导水盒的两端封装有液冷端盖,液冷端盖的外端安装有导液接头;电池分隔组件包括分隔座,分隔座的两端滑动嵌入有装配组件;本发明可在电池模块的外部形成循环风道,快速散热,通过导液腔可对流动的空气进行降温,散热效率更高;电池分隔组件可对电池模块进行防自燃保护。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是一种用于散热的装置,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中。它通过将冷却剂(通常是液体)循环流过电池组,从而有效地降低电池温度;
单纯的液冷散热,常存在如下问题:1、单纯的液冷散热,散热能力有效,热气无法及时带走;2、液冷散热存在着电解液泄漏的安全隐患;若电池模块处于自燃温度阈值,散热器内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结构,易导致火势蔓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包括底板,底板的表面垂直间隔设有多个液冷组件,液冷组件之间垂直装配有多个电池分隔组件,相邻电池分隔组件之间嵌入有电池模组;液冷组件包括主导水盒,主导水盒的侧截面呈工字形,主导水盒的内部空腔为导液腔,主导水盒的两端封装有液冷端盖,液冷端盖的外端安装有导液接头;
主导水盒的两侧凹槽处嵌入有侧封罩,侧封罩的两侧连接有导风接头,侧封罩的内壁垂直设有主隔条,主隔条的下方为送风腔、上方为回风腔,送风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送风口,回风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回风口;侧封罩的侧面垂直固设有多个导风连接管,导风连接管的内部下方为与第一送风口连通的第二送风口,导风连接管的内部上方为与第一回风口连通的第二回风口,每个电池分隔组件的两端均活动插装于导风连接管上;
电池分隔组件包括分隔座,分隔座内部为空腔结构,分隔座的内部中部设有水平的横隔板,分隔座的两端滑动嵌入有装配组件,装配组件与导风连接管活动插接,横隔板的上方为回风通道、下方为送风通道,送风通道与第二送风口连通,回风通道与第二回风口连通;送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送风封堵组件,回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回风封堵组件;
当电池模组温度正常时,送风封堵组件和回风封堵组件收缩,送风腔输出冷风至送风通道,以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处理,换热后的热风依次通过回风通道、回风腔输出;
当电池模组温度处于自燃阈值时,送风封堵组件伸展封堵送风通道,回风封堵组件伸展封堵回风通道,电池分隔组件处于封闭状态,以阻隔火势蔓延、加速氧气消耗。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座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侧风槽,侧风槽的下方开设有与送风通道连通的送风孔,侧风槽的上方开设有与送风通道连通的回风孔;所述侧风槽的中部设有凸台,送风孔和回风孔均对称设于凸台的两侧,凸台的侧面与分隔座的侧面平齐,凸台的内部开设有竖向线性阵列分布的串联槽,串联槽水平布设,电池模组与凸台侧面、分隔座侧面贴合,沿侧风槽向上流动的空气通过串联槽窜流。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组件包括装配管、内定位罩以及弹簧杆,导风连接管的内部设有分隔插管,分隔插管与主隔条相对布设,装配管滑动贯穿分隔座的端部开口,装配管配合插装于导风连接管的外壁,横隔板的外端活动***于分隔插管内,装配管的顶面垂直设有操作板,装配管的内端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固设于分隔座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横隔板包括中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中板体水平设于分隔座的内部中部,中板体的两端贴合设有第一板体,每个第一板体的外端均贴合设有一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固设于分隔座内,每个第二板体的内部外端均水平滑动嵌入有一组第三板体;
第三板体包括宽度依次缩短的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第一部滑动嵌入于第二板体内,第二部固设于装配管内,第三部的外端与装配管的外端面平齐,第三部配合插装于分隔插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通道内安装有送风封堵组件,回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回风封堵组件,送风封堵组件和回风封堵组件镜像对称分布;
送风封堵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杆、扩张架、第一封堵板以及第二封堵板,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外部螺纹套装有扩张架,扩张架的两端铰接有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贴合滑动安装于分隔座内,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用以从内侧封堵送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通道的内部两侧对称安装有送风过滤组件,两组第一板体的顶面连接有清灰驱动组件;送风过滤组件用以对进入送风通道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一板体具有分隔状态和清灰状态:
分隔状态下,第一板体与中板体和第二板体连为一体;
清灰状态下,清灰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板体先外移下降再内移上提,第一板体在上提时刮除送风过滤组件上的灰尘;
第一板体上提复位至与中板体和第二板体连为一体时,回收通道处产生负压,以负压抽出第一板体上的灰尘。
进一步的,所述清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螺杆、竖压柱以及背板,第二螺杆竖直螺纹贯穿中板体,第二螺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螺杆的顶端螺纹套装有横压杆,横压杆的两端开设有移动槽,背板固设于分隔座的内壁,背板的内壁设有行走导向框,第二板体的表面垂直设有竖压柱,竖压柱的顶端垂直设有抵触柱,抵触柱滑动贯穿移动槽且伸入于行走导向框内;横压杆下压抵触柱时,行走导向框驱动抵触柱按照清灰轨迹运动,以驱动第一板体上提清理送风过滤组件处的灰尘。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过滤组件包括U型框,U型框的开口向下,U型框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转柱,第一转柱转动嵌入于分隔座内且转动连接处安装有扭簧,第一转柱的外端设有六角柱,旋动六角柱即可带动U型框复位转动至竖直状态以压缩扭簧;
U型框的内部卡合嵌入有网板,U型框的外侧底部设有下挡块、外侧顶部设有上挡块,上挡块垂直设于中板体的底面,分隔座的底面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内部弹性嵌入有下挡块,下挡块的底面设有操作把手;
装配状态的送风过滤组件,U型框竖直布设,上挡块和下挡块从外侧止挡U型框且扭簧处于压缩状态;
送风过滤组件在拆卸时:
下拉操作把手,使下挡块收入于容纳槽内,扭簧复位驱动U型框转动至水平状态,U型框的开口端朝向装配管;
检修人员伸手穿过装配管以操纵网板转动至竖直状态,再用力外拉网板即可从装配管处取出网板。
进一步的,所述网板的与U型框之间磁吸连接,网板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下配合槽、另一侧顶部开设有上配合槽;
网板的顶端中部设有T字形的第二转柱,U型框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顶槽,顶槽的内部对称设有弹性夹块,弹性夹块弹性夹持于第二转柱的两侧。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主导水盒安装于底板上,在主导水盒的两端封装上液冷端盖;
S2、在主导水盒的两侧凹槽处焊接上侧封罩;
S3、在侧封罩的侧面与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相对位置处焊接导风连接管;
S4、通过操作板向内挤压装配管并挤压弹簧杆,使装配板收入分隔座内,第三板体收入第二板体内;
S5、将S4收起的分隔座置于两个导风连接管之间,松开操作板,弹簧杆驱动装配管外伸,装配管套装于导风连接管外壁,第三板体的第三部***于分隔插管。
本发明提供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设置电池分隔组件可起到如下效果:1.1、分隔座可从两侧约束定位电池模组,避免电池模组位移晃动,保证车辆行驶中,电池模组的稳定性;1.2、在电池模组***两个分隔座之间时,可对电池模组进行约束导向;1.3、将分隔座的内部分为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如此,吹入的空气可先从送风通道输出至电池模组侧面,然后空气再向上流动,通过回风通道输出,实现空气在两个分隔座之间循环流动,可充分有效的带走电池模组内的热量,有效的避免热量聚集;1.4、通过在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内均设置封堵组件,可在出现自燃阈值时,封堵组件封闭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如此,故障电池的热量便不会传导至两侧,同时空气也不会再供给至故障电池处,不会再补充氧气,若电池自燃则氧气会在封闭的环境下迅速消耗,从而减弱火势,同时,自燃中产生的火星和冲击力也不会传导至两侧。
液冷组件的设计具有如下效果:设计中部导液两侧导风复合方式,如此,空气可直接传导至两侧的电池分隔组件,将热量带走,而中部导送的液体可降低气流温度,从而提高空气降温效果,避免中部导液组件和电池分隔组件温度过高;同时,设计导液腔在中部,而直接与电池模组接触的还是气流,这样安全系数更高,消除了冷却液泄漏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电池液冷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液冷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侧封罩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导风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电池分隔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分隔座内部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分隔座内部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行走导向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送风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网板与U型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U型框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转柱与弹性夹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液冷组件,11、主导水盒,111、导液腔,12、液冷端盖,121、导液接头,13、侧封罩,131、主隔条,132、送风腔,1321、第一送风口,133、回风腔,1331、第一回风口,14、导风连接管,141、分隔插管,142、第二送风口,143、第二回风口,2、电池分隔组件,21、分隔座,22、侧风槽,221、送风孔,222、回风孔,23、凸台,231、串联槽,24、中板体,3、装配组件,31、装配管,311、操作板,32、第三板体,33、第二板体,34、弹簧杆,4、送风封堵组件,41、第一电机,42、第一螺杆,43、扩张架,44、第一封堵板,45、第二封堵板,5、清灰驱动组件,51、第二电机,52、第二螺杆,53、横压杆,531、移动槽,54、竖压柱,541、抵触柱,55、第一板体,56、背板,57、行走导向框,571、竖槽,572、外移斜槽,573、下移槽,574、上移槽,575、弹性挡块,576、中心块,577、内移斜槽,6、送风过滤组件,61、U型框,611、第一转柱,6111、六角柱,612、顶槽,62、网板,621、下配合槽,622、上配合槽,623、第二转柱,63、下挡块,631、操作把手,64、上挡块,65、弹性夹块,7、底板,8、导风接头,9、电池模组,9a、回风封堵组件。
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给出如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
结合图1-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包括底板7,底板7的表面垂直间隔设有多个液冷组件1,液冷组件1之间垂直装配有多个电池分隔组件2,相邻电池分隔组件2之间嵌入有电池模组9;液冷组件1包括主导水盒11,主导水盒11的侧截面呈工字形,主导水盒11的内部空腔为导液腔111,主导水盒11的两端封装有液冷端盖12,液冷端盖12的外端安装有导液接头121;
主导水盒11的两侧凹槽处嵌入有侧封罩13,侧封罩13的两侧连接有导风接头8,侧封罩13的内壁垂直设有主隔条131,主隔条131的下方为送风腔132、上方为回风腔133,送风腔13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送风口1321,回风腔133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回风口1331;侧封罩13的侧面垂直固设有多个导风连接管14,导风连接管14的内部下方为与第一送风口1321连通的第二送风口142,导风连接管14的内部上方为与第一回风口1331连通的第二回风口143,每个电池分隔组件2的两端均活动插装于导风连接管14上;
电池分隔组件2包括分隔座21,分隔座21内部为空腔结构,分隔座21的内部中部设有水平的横隔板,分隔座21的两端滑动嵌入有装配组件3,装配组件3与导风连接管14活动插接,横隔板的上方为回风通道、下方为送风通道,送风通道与第二送风口142连通,回风通道与第二回风口143连通;送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送风封堵组件4,回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回风封堵组件9a;
当电池模组9温度正常时,送风封堵组件4和回风封堵组件9a收缩,送风腔132输出冷风至送风通道,以对电池模组9进行降温处理,换热后的热风依次通过回风通道、回风腔133输出;
当电池模组9温度处于自燃阈值时,送风封堵组件4伸展封堵送风通道,回风封堵组件9a伸展封堵回风通道,电池分隔组件2处于封闭状态,以阻隔火势蔓延、加速氧气消耗。
上述方案中:
1、设置电池分隔组件可起到如下效果:1.1、分隔座可从两侧约束定位电池模组,避免电池模组位移晃动,保证车辆行驶中,电池模组的稳定性;1.2、在电池模组***两个分隔座之间时,可对电池模组进行约束导向;1.3、将分隔座的内部分为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如此,吹入的空气可先从送风通道输出至电池模组侧面,然后空气再向上流动,通过回风通道输出,实现空气在两个分隔座之间循环流动,可充分有效的带走电池模组内的热量,有效的避免热量聚集;1.4、通过在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内均设置封堵组件,可在出现自燃阈值时,封堵组件封闭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如此,故障电池的热量便不会传导至两侧,同时空气也不会再供给至故障电池处,不会再补充氧气,若电池自燃则氧气会在封闭的环境下迅速消耗,从而减弱火势,同时,自燃中产生的火星和冲击力也不会传导至两侧。
2、液冷组件的设计具有如下效果:设计中部导液两侧导风复合方式,如此,空气可直接传导至两侧的电池分隔组件,将热量带走,而中部导送的液体可降低气流温度,从而提高空气降温效果,避免中部导液组件和电池分隔组件温度过高;同时,设计导液腔在中部,而直接与电池模组接触的还是气流,这样安全系数更高,消除了冷却液泄漏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座21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侧风槽22,侧风槽22的下方开设有与送风通道连通的送风孔221,侧风槽22的上方开设有与送风通道连通的回风孔222;所述侧风槽22的中部设有凸台23,送风孔221和回风孔222均对称设于凸台23的两侧,凸台23的侧面与分隔座21的侧面平齐,凸台23的内部开设有竖向线性阵列分布的串联槽231,串联槽231水平布设,电池模组9与凸台23侧面、分隔座21侧面贴合,沿侧风槽22向上流动的空气通过串联槽231窜流。
上述方案中,
设计送风孔和回风孔实现出风和回风,设计侧风槽来形成气流竖向流动通道;
设计串联槽能够实现左右侧的气体窜流,加快空气流动速度,热量导出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组件3包括装配管31以及弹簧杆34,导风连接管14的内部设有分隔插管141,分隔插管141与主隔条131相对布设,装配管31滑动贯穿分隔座21的端部开口,装配管31配合插装于导风连接管14的外壁,横隔板的外端活动***于分隔插管141内,装配管31的顶面垂直设有操作板311,装配管31的内端连接有弹簧杆34,弹簧杆34固设于分隔座21的内壁。
上述方案中,
通过操作板可推动分隔插管外伸或内收,如此,可实现电池分隔组件与液冷组件的插装对接,便于前期组装和后期拆卸维护。
横隔板***于分隔插管内,即可实现密封阻隔,不会有间隙导致送风、回风气体窜流;又可实现从内部装配,装配管套装于导风连接管外侧,实现外部定位,内外共同作用,可有效的提高电池分隔组件与液冷组件的连接强度。
为使得横隔板能够实现上述活动定位、中部阻隔的效果,本实施例给出如下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隔板包括中板体24、第一板体55、第二板体33以及第三板体32,中板体24水平设于分隔座21的内部中部,中板体24的两端贴合设有第一板体55,每个第一板体55的外端均贴合设有一组第二板体33,第二板体33固设于分隔座21内,每个第二板体33的内部外端均水平滑动嵌入有一组第三板体32;第三板体32包括宽度依次缩短的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第一部滑动嵌入于第二板体33内,第二部固设于装配管31内,第三部的外端与装配管31的外端面平齐,第三部配合插装于分隔插管141内。
上述方案中:
第三板体设计为三段阶梯结构,如此,其第三部能够与装配管插接定位,实现内部装配定位;第二部宽度与分隔插管宽度相同,第二部与分隔插管贴合可形成密封阻隔结构,并且第二部固定于装配管内,其可与装配管同步伸缩;第一部滑动***于第二板体内,可满足装配管伸缩动作,从而适配装配管的插接定位。
中板体为主要的分隔结构;
第一板体可满足贴合阻隔,也可满足后续的清理作业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通道内安装有送风封堵组件4,回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回风封堵组件9a,送风封堵组件4和回风封堵组件9a镜像对称分布;
送风封堵组件4包括第一电机41、第一螺杆42、扩张架43、第一封堵板44以及第二封堵板45,第一电机4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42,第一螺杆42的外部螺纹套装有扩张架43,扩张架43的两端铰接有第一封堵板44和第二封堵板45,第一封堵板44和第二封堵板45贴合滑动安装于分隔座21内,第一封堵板44和第二封堵板45用以从内侧封堵送风孔221。
上述方案中,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螺杆转动,进而驱动伞状的扩张架开合运动,第一螺杆驱动扩张架向上运动时,扩张架收拢,进而带动第一封堵板、第二封堵板向内运动,使得送风孔、回风孔打开;当第一螺杆驱动扩张架向下运动时,扩张架张开,以推动第一封堵板、第二封堵板向外运动,实现封堵。
实施例
由送风腔送入的风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细小颗粒物,若通过送风孔直接送出,长时间工作时,送风孔和侧风槽处容易聚集较多的颗粒物,影响通风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给出如下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通道的内部两侧对称安装有送风过滤组件6,两组第一板体55的顶面连接有清灰驱动组件5;送风过滤组件6用以对进入送风通道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一板体55具有分隔状态和清灰状态:
分隔状态下,第一板体55与中板体24和第二板体33连为一体;
清灰状态下,清灰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板体55先外移下降再内移上提,第一板体55在上提时刮除送风过滤组件6上的灰尘;
第一板体55上提复位至与中板体24和第二板体33连为一体时,回收通道处产生负压,以负压抽出第一板体55上的灰尘。
上述方案中,
在送风通道的两侧设计送风过滤组件,能够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拦截,从而避免灰尘堆积在电池模组上;
为更为容易的清理送风过滤组件上的灰尘,给出了可升降的第一板体的设计,其在上提时,可与中板体、第二板体连为一体,形成分隔结构,其下降时,可作为刮板,从下向上刮除灰尘,同时,上提至顶端时,刮除的灰尘便会处于回风通道内,这样当回风通道处于负压时,清理下的灰尘便会直接被抽出,实现灰尘的自动输出;实现灰尘的自动清理。
下板体在下移时,若直接下移,则会将灰尘从上向下刮除,灰尘被刮除在送风通道内,无法实现灰尘清理,因此,需要设计下板体的自动下移路径,以实现灰尘的自动上提;为解决上述问题,给出如下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灰驱动组件5包括第二电机51、第二螺杆52、竖压柱54以及背板56,第二螺杆52竖直螺纹贯穿中板体24,第二螺杆52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电机51,第二螺杆52的顶端螺纹套装有横压杆53,横压杆53的两端开设有移动槽531,背板56固设于分隔座21的内壁,背板56的内壁设有行走导向框57,第二板体33的表面垂直设有竖压柱54,竖压柱54的顶端垂直设有抵触柱541,抵触柱541滑动贯穿移动槽531且伸入于行走导向框57内;横压杆53下压抵触柱541时,行走导向框57驱动抵触柱541按照清灰轨迹运动,以驱动第一板体55上提清理送风过滤组件6处的灰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导向框57的内部上方开设有竖槽571,行走框的内部下方设有中心块576,中心块576的顶部为外移斜槽572、外侧为下移槽573、底部为内移斜槽577以及内侧为上移槽574,上移槽574位于竖槽571的正下方,中心块576的顶端设有弹性结构的弹性挡块575;抵触柱541沿竖槽571运动时,第一板体55下移脱离中板体24,抵触柱541沿着外移斜槽572运动时,驱动第一板体55外移,抵触柱541沿内移斜槽577运动时,驱动第一板体55内移接触送风过滤组件6,抵触柱541沿上移槽574运动时,第一板体55刮除送风过滤组件6上的灰尘。
上述方案中,
第二电机在驱动第二螺杆转动时,即可驱动横压杆向下运动,横压杆向下运动时驱动抵触柱向下运动,抵触柱通过竖压柱下压第一板体向下运动;抵触柱先沿着竖槽向下运动,使第一板体下移脱离中板体、第二板体,随后抵触柱下移至外移斜槽处,然后抵触柱向外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板体向外运动,避免第一板体脱离送风过滤组件;
然后抵触柱沿着下移槽运动,使第一板体下降至最底端;随后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螺杆反转,使横压杆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抵触柱、第一板体向上运动,抵触柱先沿着内移斜槽运动,抵触柱也可沿着横杆体端部的移动槽平移,第一板体的内端与送风过滤组件接触,然后抵触柱再沿着上移槽运动,如此,第一板体即可刮除送风过滤组件外壁的灰尘,抵触柱运动至顶端时,会抵触弹性挡块收缩,如此,抵触柱即可越过弹性挡块运动至竖槽内;第一板体与中板体、第二板体平齐。
清灰驱动组件与第一板体的配合设计,虽然实现对于灰尘的自动清理,但在维护时,网板尺寸较大,其无法直接取出,网板无法彻底清理或更换,为解决该问题,给出如下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过滤组件6包括U型框61,U型框61的开口向下,U型框61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转柱611,第一转柱611转动嵌入于分隔座21内且转动连接处安装有扭簧,第一转柱611的外端设有六角柱6111,旋动六角柱6111即可带动U型框61复位转动至竖直状态以压缩扭簧;U型框61的内部卡合嵌入有网板62,U型框61的外侧底部设有下挡块63、外侧顶部设有上挡块64,上挡块64垂直设于中板体24的底面,分隔座21的底面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内部弹性嵌入有下挡块63,下挡块63的底面设有操作把手631;装配状态的送风过滤组件6,U型框61竖直布设,上挡块64和下挡块63从外侧止挡U型框61且扭簧处于压缩状态;
上述方案中:
设计送风过滤组件为内外两部分组成,如此可实现U型框与网板双重转动调节,以便网板能够抽出;
U型框能够作为网板的定位结构,其通过第一转柱转动安装在分隔座上,日常状态下扭簧为压缩状态,上挡块和下挡块可从上下止挡U型框,避免U型框复位,如此,工人可从外部下拉下挡块,这样扭簧即可带动下挡块下收,扭簧即可带动U型框和网板同步转动至水平,实现自动翻转;
六角柱的设计,可检修完毕后,可通过扳手带动六角柱转动,进而带动U型框转动至竖直状态并压缩扭簧,松开下挡块,下挡块即可止挡定位U型框。
U型框的设计,可留出开口,使得U型框转动至水平时,网板可直接对着装配管,这样检修人员即可伸手直接操纵网板。
送风过滤组件6在拆卸时:
下拉操作把手631,使下挡块63收入于容纳槽内,扭簧复位驱动U型框61转动至水平状态,U型框61的开口端朝向装配管31;
检修人员伸手穿过装配管31以操纵网板62转动至竖直状态,再用力外拉网板62即可从装配管31处取出网板6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板62的与U型框61之间磁吸连接,网板62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下配合槽621、另一侧顶部开设有上配合槽622;
网板62的顶端中部设有T字形的第二转柱623,U型框61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顶槽612,顶槽612的内部对称设有弹性夹块65,弹性夹块65弹性夹持于第二转柱623的两侧。
上述方案中:
1、网板与U型框磁吸连接,这样日常状态下,网板与U型框可固定为一体,而在需要拆卸时,工人即可用力转动网板,实现网板与U型框的分离;
2、第二转柱与弹性夹块的设计,可使得第二转柱作为网板的翻转中轴处,第二转柱的端部为球头结构,这样,用力***时,第二转柱即可***两个弹性夹块之间,实现卡合定位,用力外拉网板时,第二转柱即可脱离弹性夹块。
3、上配合槽和下配合槽的设计,即可实现网板贴合磁吸定位在U型框内,又不会影响网板转动。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主导水盒11安装于底板7上,在主导水盒11的两端封装上液冷端盖12;
S2、在主导水盒11的两侧凹槽处焊接上侧封罩13;
S3、在侧封罩13的侧面与第一送风口1321和第一回风口1331相对位置处焊接导风连接管14;
S4、通过操作板311向内挤压装配管31并挤压弹簧杆34,使装配板收入分隔座21内,第三板体32收入第二板体33内;
S5、将S4收起的分隔座21置于两个导风连接管14之间,松开操作板311,弹簧杆34驱动装配管31外伸,装配管31套装于导风连接管14外壁,第三板体32的第三部***于分隔插管14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的表面垂直间隔设有多个液冷组件,液冷组件之间垂直装配有多个电池分隔组件,相邻电池分隔组件之间嵌入有电池模组;液冷组件包括主导水盒,主导水盒的侧截面呈工字形,主导水盒的内部空腔为导液腔,主导水盒的两端封装有液冷端盖,液冷端盖的外端安装有导液接头;
主导水盒的两侧凹槽处嵌入有侧封罩,侧封罩的两侧连接有导风接头,侧封罩的内壁垂直设有主隔条,主隔条的下方为送风腔、上方为回风腔,送风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送风口,回风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回风口;侧封罩的侧面垂直固设有多个导风连接管,导风连接管的内部下方为与第一送风口连通的第二送风口,导风连接管的内部上方为与第一回风口连通的第二回风口,每个电池分隔组件的两端均活动插装于导风连接管上;
电池分隔组件包括分隔座,分隔座内部为空腔结构,分隔座的内部中部设有水平的横隔板,分隔座的两端滑动嵌入有装配组件,装配组件与导风连接管活动插接,横隔板的上方为回风通道、下方为送风通道,送风通道与第二送风口连通,回风通道与第二回风口连通;送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送风封堵组件,回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回风封堵组件;
当电池模组温度正常时,送风封堵组件和回风封堵组件收缩,送风腔输出冷风至送风通道,以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处理,换热后的热风依次通过回风通道、回风腔输出;
当电池模组温度处于自燃阈值时,送风封堵组件伸展封堵送风通道,回风封堵组件伸展封堵回风通道,电池分隔组件处于封闭状态,以阻隔火势蔓延、加速氧气消耗;
所述分隔座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侧风槽,侧风槽的下方开设有与送风通道连通的送风孔,侧风槽的上方开设有与送风通道连通的回风孔;所述侧风槽的中部设有凸台,送风孔和回风孔均对称设于凸台的两侧,凸台的侧面与分隔座的侧面平齐,凸台的内部开设有竖向线性阵列分布的串联槽,串联槽水平布设,电池模组与凸台侧面、分隔座侧面贴合,沿侧风槽向上流动的空气通过串联槽窜流;
所述送风通道内安装有送风封堵组件,回风通道的内部安装有回风封堵组件,送风封堵组件和回风封堵组件镜像对称分布;
送风封堵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杆、扩张架、第一封堵板以及第二封堵板,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外部螺纹套装有扩张架,扩张架的两端铰接有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贴合滑动安装于分隔座内,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用以从内侧封堵送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件包括装配管以及弹簧杆,导风连接管的内部设有分隔插管,分隔插管与主隔条相对布设,装配管滑动贯穿分隔座的端部开口,装配管配合插装于导风连接管的外壁,横隔板的外端活动***于分隔插管内,装配管的顶面垂直设有操作板,装配管的内端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固设于分隔座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包括中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中板体水平设于分隔座的内部中部,中板体的两端贴合设有第一板体,每个第一板体的外端均贴合设有一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固设于分隔座内,每个第二板体的内部外端均水平滑动嵌入有一组第三板体;
第三板体包括宽度依次缩短的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第一部滑动嵌入于第二板体内,第二部固设于装配管内,第三部的外端与装配管的外端面平齐,第三部配合插装于分隔插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通道的内部两侧对称安装有送风过滤组件,两组第一板体的顶面连接有清灰驱动组件;送风过滤组件用以对进入送风通道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一板体具有分隔状态和清灰状态:
分隔状态下,第一板体与中板体和第二板体连为一体;
清灰状态下,清灰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板体先外移下降再内移上提,第一板体在上提时刮除送风过滤组件上的灰尘;
第一板体上提复位至与中板体和第二板体连为一体时,回收通道处产生负压,以负压抽出第一板体上的灰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螺杆、竖压柱以及背板,第二螺杆竖直螺纹贯穿中板体,第二螺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螺杆的顶端螺纹套装有横压杆,横压杆的两端开设有移动槽,背板固设于分隔座的内壁,背板的内壁设有行走导向框,第一板体的表面垂直设有竖压柱,竖压柱的顶端垂直设有抵触柱,抵触柱滑动贯穿移动槽且伸入于行走导向框内;横压杆下压抵触柱时,行走导向框驱动抵触柱按照清灰轨迹运动,以驱动第一板体上提清理送风过滤组件处的灰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过滤组件包括U型框,U型框的开口向下,U型框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转柱,第一转柱转动嵌入于分隔座内且转动连接处安装有扭簧,第一转柱的外端设有六角柱,旋动六角柱即可带动U型框复位转动至竖直状态以压缩扭簧;
U型框的内部卡合嵌入有网板,U型框的外侧底部设有下挡块、外侧顶部设有上挡块,上挡块垂直设于中板体的底面,分隔座的底面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内部弹性嵌入有下挡块,下挡块的底面设有操作把手;
装配状态的送风过滤组件,U型框竖直布设,上挡块和下挡块从外侧止挡U型框且扭簧处于压缩状态;
送风过滤组件在拆卸时:
下拉操作把手,使下挡块收入于容纳槽内,扭簧复位驱动U型框转动至水平状态,U型框的开口端朝向装配管;
检修人员伸手穿过装配管以操纵网板转动至竖直状态,再用力外拉网板即可从装配管处取出网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的与U型框之间磁吸连接,网板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下配合槽、另一侧顶部开设有上配合槽;
网板的顶端中部设有T字形的第二转柱,U型框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顶槽,顶槽的内部对称设有弹性夹块,弹性夹块弹性夹持于第二转柱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主导水盒安装于底板上,在主导水盒的两端封装上液冷端盖;
S2、在主导水盒的两侧凹槽处焊接上侧封罩;
S3、在侧封罩的侧面与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相对位置处焊接导风连接管;
S4、通过操作板向内挤压装配管并挤压弹簧杆,使装配板收入分隔座内,第三板体收入第二板体内;
S5、将S4收起的分隔座置于两个导风连接管之间,松开操作板,弹簧杆驱动装配管外伸,装配管套装于导风连接管外壁,第三板体的第三部***于分隔插管。
CN202311825634.6A 2023-12-28 2023-12-28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Active CN117790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5634.6A CN117790980B (zh) 2023-12-28 2023-12-28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5634.6A CN117790980B (zh) 2023-12-28 2023-12-28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0980A CN117790980A (zh) 2024-03-29
CN117790980B true CN117790980B (zh) 2024-06-07

Family

ID=90383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5634.6A Active CN117790980B (zh) 2023-12-28 2023-12-28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098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83811A1 (ru) * 1987-09-18 1995-02-09 Волж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легковых автомобилей Автомобиль
JP2009087583A (ja) * 2007-09-27 2009-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CN101885313A (zh) * 2010-07-14 2010-11-17 李辉 电动汽车热管理***
CN109301111A (zh) * 2018-09-28 2019-02-01 张家港市新东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WO2020056858A1 (zh) * 2018-09-18 2020-03-26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
WO2021135189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液冷箱体
WO2021184759A1 (zh) * 2020-03-20 2021-09-23 深圳市雄韬锂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层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DE202021107077U1 (de) * 2021-06-28 2022-01-14 Great Wall Motor Company Limited Unterer Kasten des Batteriepacks, Batteriepack und Fahrzeug
WO2022047825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浙江美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的安装方法
CN114865467A (zh) * 2022-04-07 2022-08-05 江苏源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通道独立散热机构的户外储能***柜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83811A1 (ru) * 1987-09-18 1995-02-09 Волж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легковых автомобилей Автомобиль
JP2009087583A (ja) * 2007-09-27 2009-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CN101885313A (zh) * 2010-07-14 2010-11-17 李辉 电动汽车热管理***
WO2020056858A1 (zh) * 2018-09-18 2020-03-26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
CN109301111A (zh) * 2018-09-28 2019-02-01 张家港市新东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WO2021135189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液冷箱体
WO2021184759A1 (zh) * 2020-03-20 2021-09-23 深圳市雄韬锂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层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WO2022047825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浙江美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的安装方法
DE202021107077U1 (de) * 2021-06-28 2022-01-14 Great Wall Motor Company Limited Unterer Kasten des Batteriepacks, Batteriepack und Fahrzeug
CN114865467A (zh) * 2022-04-07 2022-08-05 江苏源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通道独立散热机构的户外储能***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0980A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64064Y (zh) 防尘电气柜
CN101090626A (zh) 防尘电气柜
CN117790980B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DE102004063986A1 (de) 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m Energiespeicher aus Doppelschichtkondensatoren
CN218501541U (zh)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CN116238366A (zh) 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充电桩
CN114222452B (zh) 一种智能化数字工程用设备管理维护装置
CN216436586U (zh) 方便使用的多功能配电柜
CN214791670U (zh) 一种暖通工程用通风装置
CN216085854U (zh) 一种隧道配电柜防潮除湿装置
CN11502109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气控制柜及控制方法
CN113877351B (zh) 一种低风阻高效率有源空气过滤结构及风柜设备
CN100470154C (zh) 换气***
CN22126417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网络安全设备
CN112003137A (zh) 一种插接式扩容电力柜
CN221263014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低压智能配电板
CN213467153U (zh) 一种空气过滤器的防护装置
CN217483076U (zh) 一种新型循环冷却装置
CN116825486B (zh) 一种稳压安全型的变压器
CN215221373U (zh) 一种电气用防火电气柜
CN213341208U (zh) 一种用于生产微胶囊悬浮剂的多控配电柜
CN215117403U (zh) 一种区块链的设备存储装置
CN219325738U (zh) 防护型充电柜
CN219934210U (zh) 一种电梯内空气净化装置
CN220873742U (zh) 用于混合动力***的防尘防护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