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9608A - 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9608A
CN117669608A CN202211055250.6A CN202211055250A CN117669608A CN 117669608 A CN117669608 A CN 117669608A CN 202211055250 A CN202211055250 A CN 202211055250A CN 117669608 A CN117669608 A CN 117669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upply
radio frequency
signal
sectors
supp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52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康怡
陈宁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52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9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9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9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07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射频供能单元时,包括: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所述扫描结果包括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通过统计射频供能单元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供能扇区的标签数量,并向读写器发送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的方式,来便利读写器对其覆盖范围内的多个标签的管理,以提高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

Description

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中,读写器会向RFID标签发送未调制的正弦波,以使标签从未调制的正弦波中收集能量,并根据所收集能量对标签自身的电路进行供电,同时,标签也会通过改变负载电阻或电容等方法反向散射未调制的正弦波,以对读写器进行信息反馈。
在相关技术中,拟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增设一供能单元,以延长读写器对标签的供能距离,但由于所增设供能单元默认采用全向天线,而全向天线在应用时,会向供能单元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标签发送未调整的正弦波,因此,当供能单元的覆盖范围内的标签数量过多时,多个标签反向散射的未调制正弦波易出现碰撞,这会降低供能单元对其覆盖范围内多个标签的供能效果,并干扰读写器对标签的读写操作。也就是说,相关技术所设计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用于解决相关技术所设计读写器存在的标签管理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应用于射频供能单元中,所述方法包括:
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所述扫描结果包括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
可选的,所述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包括:
向目标扇区发送用于感知标签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目标扇区为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任意一个供能扇区;
在所述目标扇区包括标签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标签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反馈的第二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生成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
可选的,所述标签信息还包括所述标签和射频供能单元之间的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时间、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时间、第一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第二信号的传输速率确定。
可选的,所述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包括:
在第一数量参数的数值和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不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的数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内存储的与目标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显示的标签数量,所述目标扇区为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任意一个供能扇区;
向读写器发送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数量参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读写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的第二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的第三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的第四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的第五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的第六子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应用于读写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其中,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依次对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的,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可选的,所述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读写器关联的至少一个射频供能单元中每一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进行求和计算,获得读写标签总数;
根据所述读写标签总数,确定防碰撞参数。
可选的,所述防碰撞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2的Q次幂大于所述读写标签总数,且2的Q-1次幂小于或等于所述读写标签总数,所述Q为所述防碰撞参数的数值。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的第二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的第三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的第四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的第五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的第六子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标签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所述扫描结果包括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标签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其中,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依次对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的,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前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前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供能单元通过依次向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的方式,来降低射频供能单元在单次供能过程所供能的标签数量,以此降低多个标签分别对应的多个反馈信号出现碰撞的概率,提高射频供能单元的供能效果,并提升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在此情况下,还通过统计射频供能单元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供能扇区的标签数量,并向读写器发送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的方式,来便利读写器对其覆盖范围内的多个标签的管理,以进一步提高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供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签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签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签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签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本申请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和/或C,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单独C,以及A和B都存在,B和C都存在,A和C都存在,以及A、B和C都存在的7种情况。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供能单元(Radio Power SupplyUnit,RPSU)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包括:微型处理单元(MicroControl Unit,MCU)、存储组件(Storage)、通信管理***服务模块(ComM)、信号发送组件(transport,Tx)、信号接收组件(receive,Rx)、天线指向机构(Antenna PointingMechanism,APM)以及转动组件。
其中,存储组件、通信管理***服务模块、信号发送组件、信号接收组件均与微型处理单元电连接,信号发送组件和信号接收组件还与天线指向机构电连接,通信管理***服务模块与读写器通讯连接,转动组件的转动端与天线指向机构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射频供能单元不仅具备对标签供能的功能,还具备统计其所对应区域内标签数量的数据处理功能,也具备与读写器进行通信的功能。
如图2所示,在射频供能单元应用时,转动组件驱动天线指向机构转动,以对射频供能单元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某一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射频供能单元可通过信号发送组件向该供能扇区发送未调制的正弦波,以在该供能扇区存在标签的情况下,对该供能扇区存在的标签进行供能,同时,还可以利用信号接收组件接收标签反向散射的所述未调制正弦波,经过微型处理单元对该供能区域内标签的反馈信号进行处理后,射频供能单元即可感知该供能扇区中的标签数量,并将所感知的该供能扇区的标签数量存储于存储组件中。
在射频供能单元的一个扫描周期结束后,射频供能单元即可感知其所对应至少两个扇区中每一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在读写器需要时(例如:在射频供能单元在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标签数量获取指令的情况下,或者,在射频供能单元触发了其内预设的标签数量反馈任务的情况下),可基于通信管理***服务模块向读写器反馈其所对应至少两个扇区中每一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射频供能单元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为预先设置的,且如图3所示,不同供能扇区可通过方位角和俯仰角来进行区分,也就是说,可以利用每一供能扇区对应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来唯一标识对应的供能扇区。
在该实施例中,射频供能单元为机械扫描的工作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电扫描的方式,以使射频供能单元对其所对应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本申请实施例对射频供能单元所采用的扫描方式并不加以限定。
示例性的,所述扫描周期可以为15分钟、30分钟、120分钟等,用户可基于实际需求对所述扫描周期进行适应性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另外,扫描周期会基于供能扇区的数量进行均分,以使多个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时间相同。举例来说,若扫描周期为60分钟,且射频供能单元对应4个供能扇区,则每一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时间均为15分钟。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包括图1所示出的组件的情况下,所述射频供能单元也可以理解为基站、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或用户终端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标签管理方法应用于前述射频供能单元中。
如图4所示,标签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
其中,所述扫描结果包括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
如上,射频供能单元沿预设方向周期性对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依次扫描,在扫描至某一供能扇区时,若射频供能单元未从该供能扇区中接收到标签的反馈信号,则会生成用于指示该供能扇区中未存在标签的扫描结果,若射频供能单元可从该供能扇区中接收到标签的反馈信号,则会将所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的数量作为该供能扇区内存在的标签的数量,并生成用于指示该供能扇区内存在标签的扫描结果,此时扫描结果内还将包括该供能扇区内所存在标签的数量。
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为射频供能单元预先设置的,在应用中,读写器也可以通过向射频供能单元发送方向调整信号的方式,以将射频供能单元的扫描方向由所述预设方向调整为其他方向。
步骤402、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标签信息。
其中,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如上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在确定所述指示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之后,通过对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进行求和计算的方式,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并相应生成标签信息。
步骤403、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
通过向读写器反馈标签信息的方式,不仅能提高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还可以省去读写器感知标签的步骤,简化读写器对标签的读写处理流程,提升读写器对标签的读写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3的执行,可以在射频供能单元在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标签信息获取指令的情况下,或者,在射频供能单元触发了其内预设的标签信息反馈任务(定时器任务)的情况下。
如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供能单元通过依次向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的方式,可降低射频供能单元在单次供能过程所供能的标签数量,进而降低多个标签分别对应的多个反馈信号出现碰撞的概率,提高射频供能单元的供能效果,并提升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在此情况下,还通过统计射频供能单元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供能扇区的标签数量,并向读写器发送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的方式,来便利读写器对其覆盖范围内的多个标签的管理,以进一步提高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
可选的,所述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包括:
向目标扇区发送用于感知标签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目标扇区为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任意一个供能扇区;
在所述目标扇区包括标签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标签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反馈的第二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生成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
如上所述,射频供能单元通过向目标扇区发送第一信号,并(在目标扇区存在标签的情况下)接收标签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反向散射的第二信号的方式,可便捷获知目标扇区内是否存在标签,并形成相应的扫描结果。
其中,第一信号内携带有预设置的用于感知标签的感知序列,第二信号在反向散射过程中,也会携带相同的感知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射频供能单元会在读写器与目标扇区内的标签不通信的情况下,向目标扇区内的标签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以避免标签在同一时间接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信号的情况,保障射频供能单元、读写器以及标签之间的通信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标签信息还包括所述标签和射频供能单元之间的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时间、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时间、第一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第二信号的传输速率确定。
如上,射频供能单元在感知标签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时间、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时间、第一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第二信号的传输速率来确定所述标签和射频供能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间隔距离包含于所述距离信息中。
应用中,第一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第二信号的传输速率可近似理解为同一传输速率,且该传输速率可通过预先测量的方式测算得到,因此,所述标签和射频供能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可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L=(T2-T1-T0)×V (1)
其中,参数L用于指代标签和射频供能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参数T2用于指代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时间,参数T1用于指代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时间,参数T0用于指代所述标签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至发出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准备时间,参数V用于指代前述传输速率。
示例性的,若设定标签对应的参数T2为60秒、参数T1为55秒、参数T0为1秒、参数V为4米每秒,则基于前述公式(1)可计算得到标签和射频供能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6米。
可选的,所述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包括:
在第一数量参数的数值和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不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的数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内存储的与目标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显示的标签数量,所述目标扇区为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任意一个供能扇区;
向读写器发送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数量参数。
前述标签信息除了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外,还可以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
在射频供能单元初次部署,且射频供能单位扫描至目标扇区的情况下,其内存储的与目标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为0(也即第一数量参数为0),在目标扇区内存在标签的情况下,与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显示的标签数量不为0(也即第二数量参数不为0),此时,射频供能单元将根据与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对所述第一数量参数进行更新(指将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赋予所述第一数量参数),并将更新后(也称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数量参数反馈给读写器。
在射频供能单元部署一段时间后(指经过了至少一个扫描周期),且射频供能单位再次扫描至目标扇区的情况下,若其内存储的与目标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为A(可理解为前一次扫描周期中目标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A不为0且为整数),而在当前扫描周期中,与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显示的标签数量为B(B为非零整数,且与A不同),此时,射频供能单元会根据当前扫描周期中与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对所述第一数量参数进行更新(指用数值B替换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的原有的数值A),并将更新后(也称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数量参数反馈给读写器。
需要说明的是,射频供能单元还可以当前扫描周期结束后,且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出现变化(指当前扫描周期感知到的区域标签总数和前一次扫描周期所感知到的区域标签总数不同)的情况下,将当前扫描周期感知到的区域标签总数反馈给读写器,以便利读写器对标签数量的管理,同时降低射频供能单元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成本。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读写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的第二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的第三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的第四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的第五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的第六子信号。
示例性的,在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的第一子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可理解为:根据所述第一子信号开启或关闭射频供能单元。
在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的第二子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可理解为:根据所述第二子信号对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进行设定或者更新。
在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的第三子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可理解为:根据所述第三子信号对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也即天线的俯仰角)进行设定或者更新。
在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的第四子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可理解为:根据所述第四子信号对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进行设定或者更新。
在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的第五子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可理解为:根据所述第五子信号对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进行设定或者更新。
在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的第六子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可理解为:根据所述第六子信号对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也即扫描周期)进行设定或者更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标签管理方法应用于前述读写器中。
如图5所示,标签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
其中,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依次对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的,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射频供能单元通过依次向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获得每一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并根据每一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标签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反馈的所述标签信息,以获知每一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进而便利读写器对其覆盖范围内的多个标签的管理,提高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
可选的,所述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读写器关联的至少一个射频供能单元中每一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进行求和计算,获得读写标签总数;
根据所述读写标签总数,确定防碰撞参数。
如上,在读写器获取到其所关联的每一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以后,可以通过求和计算的方式,确定用于指示读写器覆盖区域内标签总数目的读写标签总数,并根据该读写标签总数,确定防碰撞参数。相较于随机设置一初始的防碰撞参数,并基于实际标签读写情况对该防碰撞参数进行多次调整的方式来说,基于读写标签总数来确定防碰撞参数的方式,可简化防碰撞参数的确定流程,提升防碰撞参数的确定效率,进而提升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
其中,防碰撞参数可以理解为,读写器内所设置的用于执行标签读写操作的时隙的个数(时隙长度固定,且时隙长度为预设置的参数,例如:5秒、10秒等),举例来说,在防碰撞参数为10的情况下,读写器对应的一个读写周期内将包括10个时隙,每一时隙均可用于执行标签读写操作,通过为读写器覆盖范围内所有标签分配不同时隙的方式,可避免信号碰撞问题,确保标签读写操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碰撞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2的Q次幂大于所述读写标签总数,且2的Q-1次幂小于或等于所述读写标签总数,所述Q为所述防碰撞参数的数值。
通过上述预设条件的设置,可在避免信号碰撞的前提下,降低读写器对应的一个读写周期的时间长度,也即提高读写器的时隙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读写器的盘存效率,使读写器需要全部盘存标签的次数降低,节省开销进而提升读写器的标签管理效果。
在一可选的示例中,可以通过公式(2)来确定防碰撞参数的具体数值,所述公式(2)如下所示:
其中,参数Q0用于指代防碰撞参数的数值,Ni用于指代读写器关联的第i个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n用于指代读写器关联的射频供能单元的数量。
举例来说,在读写器关联的3个射频供能单元,且所述3个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依次为10、10、11,且参数f的取值为1的情况下,依据公式(2)可计算得到防碰撞参数的数值Q0为6。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的第二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的第三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的第四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的第五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的第六子信号。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管理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标签管理装置600包括:
扫描模块601,用于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所述扫描结果包括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
信息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第一传输模块603,用于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
可选的,所述扫描模块601包括:
信号发送子模块,用于向目标扇区发送用于感知标签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目标扇区为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任意一个供能扇区;
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扇区包括标签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标签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反馈的第二信号;
结果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生成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
可选的,所述标签信息还包括所述标签和射频供能单元之间的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时间、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时间、第一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第二信号的传输速率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块603包括:
调整子模块,用于在第一数量参数的数值和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不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的数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内存储的与目标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显示的标签数量,所述目标扇区为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任意一个供能扇区;
第一传输子模块,用于向读写器发送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数量参数。
可选的,所述标签管理装置600还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读写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信号响应模块,用于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的第二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的第三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的第四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的第五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的第六子信号。
所述标签管理装置600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管理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标签管理装置700包括:
第二传输模块701,用于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其中,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依次对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的,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可选的,所述标签管理装置700还包括:
求和模块,用于对所述读写器关联的至少一个射频供能单元中每一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进行求和计算,获得读写标签总数;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读写标签总数,确定防碰撞参数。
可选的,述防碰撞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2的Q次幂大于所述读写标签总数,且2的Q-1次幂小于或等于所述读写标签总数,所述Q为所述防碰撞参数的数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模块701还用于:
向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的第二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的第三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的第四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的第五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的第六子信号。
所述标签管理装置700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图5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请参见图8,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及存储在存储器802上并可在处理器801上运行的程序8021。
程序8021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可实现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任意步骤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或者,程序8021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可实现图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任意步骤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介质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图4或图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任意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终端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射频供能单元中,所述方法包括:
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所述扫描结果包括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包括:
向目标扇区发送用于感知标签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目标扇区为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任意一个供能扇区;
在所述目标扇区包括标签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标签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反馈的第二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生成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信息还包括所述标签和射频供能单元之间的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时间、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时间、第一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第二信号的传输速率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包括:
在第一数量参数的数值和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不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的数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二数量参数的数值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内存储的与目标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显示的标签数量,所述目标扇区为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的任意一个供能扇区;
向读写器发送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数量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读写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的第二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的第三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的第四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的第五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的第六子信号。
6.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读写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其中,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依次对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的,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读写器关联的至少一个射频供能单元中每一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进行求和计算,获得读写标签总数;
根据所述读写标签总数,确定防碰撞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2的Q次幂大于所述读写标签总数,且2的Q-1次幂小于或等于所述读写标签总数,所述Q为所述防碰撞参数的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信号的占空比的第二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指向的第三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发射功率的第四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方向的第五子信号;
用于指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的天线扫描速率的第六子信号。
10.一种标签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依次对所述射频供能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获得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所述扫描结果包括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标签数量;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向读写器发送所述标签信息。
11.一种标签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射频供能单元发送的标签信息,其中,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射频供能单元依次对其所对应的至少两个供能扇区进行扫描,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中每一所述供能扇区对应的扫描结果确定的,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供能扇区对应的区域标签总数。
12.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管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管理方法中的步骤。
1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管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管理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1055250.6A 2022-08-31 2022-08-31 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7669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5250.6A CN117669608A (zh) 2022-08-31 2022-08-31 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5250.6A CN117669608A (zh) 2022-08-31 2022-08-31 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9608A true CN117669608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7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5250.6A Pending CN117669608A (zh) 2022-08-31 2022-08-31 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96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4484B2 (en) Techniques for leveraging existing components of a device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unctionality
US20190197984A1 (en) Techniques For Statically Tuning Retro-Dire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US9536117B2 (en) Pluggable small form-factor UHF RFID reader
CN101178765B (zh) 调整射频识别探询器的方法和***
US11527918B2 (en) Simplifie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89945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with lowest power consumption
US20070200712A1 (en) Smart RFID reader antennas
US10256670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ceivers for supplementing wireless power delivery and extending range
CN101178766B (zh) 调整射频识别探询器的方法和***
WO2019149341A1 (en) Techniques for location estimation using rfid tags
CN107659341B (zh) 近场通信-类型b设备
US8174363B2 (en) Multi-transceiver RFID reader system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nd frequency source
CN110414289A (zh) 低功耗物联网无线供电mimo波束赋形方法
CN117669608A (zh) 标签管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EP2036000B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ding a transponder
US91308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management and configur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s
KR100842342B1 (ko) 혼잡 환경에서 rfid 리더 간 동기를 통한 충돌 회피방법
CN113645647B (zh) 接入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0562883C (zh) 读取射频信号的方法、***及收发射频信号的装置
CN100542061C (zh) 无线通信设备
CN113645647A (zh) 接入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892747A (zh) 一种可防碰撞的基于射频能量收集标签芯片的单工通信***和方法
KR101210600B1 (ko) 구조물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KR20140114207A (ko) Usn을 위한 액티브 rfid 태그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KR20150026331A (ko) Rfid 태그 인식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