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7331A - 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7331A
CN117617331A CN202311663374.7A CN202311663374A CN117617331A CN 117617331 A CN117617331 A CN 117617331A CN 202311663374 A CN202311663374 A CN 202311663374A CN 117617331 A CN117617331 A CN 117617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cking
tea
pile
chamber
tea 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633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爱华
霍华珍
谢运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3116633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7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7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7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生产线包括堆料单元,用于堆放茶叶料,其包括料框托盘和可拆卸固定在料框托盘中的堆闷料框;至少一个堆闷室,用于盛放堆料单元,内设有控温、湿度和氧含量调节设备;传送线,用于传输堆料单元,并将堆料单元传入/传出堆闷室;混料装料机,位于传送线始端,用于搅拌并向堆料单元中填装茶叶料;摊平机构,位于混料装料机后端,从堆料单元上方将其内部的茶叶料摊平到预设厚度。在该生产线执行的堆闷工艺,通过精准控制茶叶堆大小、厚度、松散度、温度、湿度、氧含量、翻堆频率等参数,能稳定和提升茶叶堆闷的效果,堆闷出的六堡茶具有外形均整黑褐、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纯正、滋味浓醇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背景技术
六堡茶为广西特有的传统名茶,生产和饮用历史悠久,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归属于黑茶类。六堡茶不仅具有丰富的功能成分和良好的保健功效,而且给人“红、浓、陈、醇”的感官体验,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六堡茶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按照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两种茶制品形成的风味特征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传统工艺六堡茶又称之为六堡茶毛茶,可直接作为成品茶出售,也可以进一步再加工成现代工艺六堡茶,因此,稳定和提升该类茶产品的品质尤为重要。
以鲜茶叶为原料,采用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等工序可制备成传统工艺六堡茶,其中“堆闷”是该类茶产品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适当的堆闷处理能让成品茶具有外形均整黑褐、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纯正且花香带有陈香、滋味浓醇、叶底黄褐等优异的感官品质特征。堆闷过程中有较多因素均会影响实际的堆闷效果,好的、稳定的堆闷效果需要更加标准、规范的茶叶堆闷设备和工艺来实现。目前,传统工艺六堡茶制作过程中的堆闷工序研究还比较滞后,是造成该类茶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质量不稳定、卫生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重要因素,极大地制约了传统工艺六堡茶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堆闷”工序的关键工艺参数仍不明确,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其工序操作时多以经验判断,堆闷环境和翻堆极易把控不当,导致产品香气不正、闷,汤色暗淡,滋味苦涩或欠醇爽等情况,成品茶的质量和品质均一性得不到保证;2、现有的茶叶堆闷设备,虽然可以实现茶叶自动进出料和翻堆,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进料和翻堆过程均较难控制茶叶堆在设备内的大小、厚度及茶叶的松散度,翻堆也不易均匀,即使严格控制设备内的堆闷环境,也会导致不同茶叶堆的堆闷效果不一致;3、现有的茶叶堆闷设备内部不易清洗,经常清洗会大幅度增加劳动力成本,而不经常对内部进行清洁则会导致微生物滋生,出现卫生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降低茶叶品质;4、目前一些生产企业在专用的硬化地板上直接进行堆闷或在堆闷室中进行装框堆闷,虽然可以通过人工控制茶叶堆堆闷量、厚度等,但人工翻堆会出现劳动强度大、卫生得不到保障、准确性不易控制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提高堆闷工序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和稳定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品质,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包括:
堆料单元,用于堆放茶叶料,所述堆料单元包括料框托盘和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料框托盘中的堆闷料框;
至少一个堆闷室,用于盛放所述堆料单元,所述堆闷室内设有控温设备和湿度调节设备;
传送线,用于传输所述堆料单元,并将所述堆料单元传入/传出所述堆闷室;
混料装料机,位于所述传送线的始端,用于搅拌并向所述堆料单元中填装茶叶料;
摊平机构,位于所述混料装料机后端,从所述堆料单元上方将其内部的茶叶料摊平到预设厚度。
优选地,上述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还包括倒料机构,所述倒料机构包括固设在传送线末端上方的顶部滑座、水平滑动连接在顶部滑座上的滑动机构、固接在所述滑动机构底部的第一伸缩机械手、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机构底部的第二伸缩机械手,所述第一伸缩机械手和第二伸缩机械手丝杠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械手和第二伸缩机械手末端相向地固接有夹持轴,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轴传动连接有旋转电机;对应地,所述堆闷料框两侧固接有与所述夹持轴配合的连接轴头。
优选地,所述堆闷料框的底板和侧板为网格状透气板,所述堆闷料框的底板与所述料框托盘之间留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堆闷料框的内部长宽高为100cm×50cm×40cm。
优选地,所述堆闷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堆闷室外设有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的指示屏。
优选地,所述堆闷室内设加氧设备和氧含量传感器。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工艺,通过上述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来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预设重量的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步骤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闷料框,并摊平成预设厚度的茶叶堆;
步骤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一次堆闷,在温度40~45℃,湿度70~80%,含氧量21~24%的环境中堆闷3~4小时;
步骤S4、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重新装至堆闷料框,并摊平到预设厚度;
步骤S5、重新转入前一堆闷室,并保持前一次堆闷的温度、湿度和氧含量,继续二次堆闷3~4小时;
步骤S6、重复步骤S4;
步骤S7、转入另一堆闷室进行三次堆闷,在温度40~45℃,湿度60~70%,含氧量21~24%的环境中堆闷3~4小时;
步骤S8、重复步骤S4;
步骤S9、重复步骤S5,完成四次堆闷;
步骤S10、重复步骤S4;
步骤S11、转入另一堆闷室进行五次堆闷,在温度40~45℃,湿度50~60%,含氧量21~24%的环境中堆闷3~4小时;
步骤S12、重复步骤S4;
步骤S13、重复步骤S5,完成六次堆闷;
步骤S14:完成堆闷,转入下一加工工序。
优选地,所述步骤S1至步骤S2中,称取180kg的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将所述堆闷料框中的茶叶料摊平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能自动进出料和翻堆,保证了生产效率,且在自动进料和翻堆后均能较好的控制每个茶叶堆的大小、厚度和松散度,堆闷室能精准对温度、湿度和氧含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更加精准控制堆闷反应进程,可显著提高茶叶堆堆闷效果的均一性。
2、本发明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无需经常清洗,只需对堆料单元进行清理更加便捷,堆料单元的侧板和底部等可拆卸、可冲洗,避免微生物滋生,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保证堆闷后茶叶质量安全。
3、本发明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工艺,通过对供氧量、温度、湿度、翻堆频率、茶叶堆厚度等众多因素的有效控制,能避免工艺控制不好导致传统工艺六堡茶产品香气不正、闷,汤色暗淡,滋味苦涩或欠醇爽等情况,能更好的提升和稳定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品质,获得的成品茶具有外形均整黑褐、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纯正且花香带有陈香、滋味浓醇、叶底黄褐等优异的感官品质特征。更加精确的控制堆闷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更便于实现传统工艺六堡茶加工堆闷工序的标准化生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堆闷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堆闷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中倒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堆料单元的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堆料单元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堆料单元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堆料单元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走料传输带;2、第一混料装料机;3、第一空料框传送线;4、第一主传送线;5、第一摊平机构;6、堆料单元;601、堆闷料框;602、料框托盘;603、连接轴头;604、卡接柱;605、卡接槽;7、第一分传送线;8、第二分传送线;9、第三分传送线;10、第二主传送线;11、第二空料框传送线;12、倒料平台;13、顶部滑座;14、滑动机构;15、第一伸缩机械手;151、旋转电机;152、夹持轴;153、丝杠;16、第二伸缩机械手;17、第二走料传输带;18、第二混料装料机;19、第二摊平机构;20、第三主传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用于茶叶堆闷加工的产业化作业,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堆闷生产线实现茶叶堆闷处理的标准化生产,在提升堆闷工序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同一批次及不同批次茶叶堆闷效果的均一性,从而提高成品茶品质的稳定性。该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包括多个传送线,用于在茶叶堆闷生产过程中传输用于承装茶叶的堆料单元6,传送线可以是现有技术的传送带,能够承载堆料单元6并具有自动行进功能,堆料单元6用于盛装待堆闷处理的茶叶,在传统堆闷工艺中,茶叶一般直接堆放成一定的茶叶堆,放置在处理间进行堆闷处理,而本实施例采用堆料单元6替代直接堆放,意义在于,一方面改变直接堆放卫生条件差,起到清洁生产的效果;另一方面,直接堆放不好控制堆放茶叶的量,也不好控制堆闷的厚度,而使用堆料单元6,在装料时就可以进行定量的放料,使每个堆料单元6中的茶叶堆闷量实现标准化,同时,在堆料单元6中完成一定厚度的摊平操作,能够保证茶叶的堆闷厚度,对于控制堆闷厚度提供可行的操作方式;在一方面,直接堆闷在地面或物料架上,茶叶堆底部透气性差,也不好控制温度和湿度,不利于堆闷发酵的进行,而通过在堆料单元6上设置网状的底板和侧板,能够实现茶叶堆的良好透气,且堆料单元6便于移动和放置,还能多层叠放,对于充分利用堆闷室空间,节约成本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地,为实现上述堆闷目的,第一主传送线4的始端处设有第一混料装料机2,第一混料装料机2的进料端连接第一走料传输带1,空的堆料单元6通过第一空料框传送线3传送至第一主传送线4的始端,且第一空料框传送线3末端具有抬升机构,以便切换传送线,使堆料单元6从一个传送线进入到另一个传送线,该抬升机构采用现有技术的传送线辅助装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第一混料装料机2位于第一主传送线4始端正上方,底部具有出料口,当堆料单元6被传输并定位在出料口正下方时,通过控制出料口的开启将茶叶料装入堆料单元6中,实现装料;同时,第一混料装料机2内还包括转动的滚筒,用于对茶叶料进行混料,保证茶叶堆翻堆充分且松散度基本保持一致,经过充分混料打散后的茶叶料能够较为均匀的堆放进堆料单元6中。
具体地,为了使每个堆料单元6中的茶叶料堆闷厚度一致,在第一混料装料机2后端设有第一摊平机构5,第一摊平机构5包括固定在第一混料装料机2外壳的水平固定架,水平固定架的末端铰接有摊平刮板,摊平刮板与水平固定架呈一定角度设置,使摊平刮板的端面可以抵在堆料单元6的上边沿,同时,在摊平刮板与水平固定架之间斜拉有将二者撑开并防止二者过度撑开的拉簧,当堆料单元6经过第一摊平机构5时,摊平刮板的端面压住堆料单元6的上边沿,从堆料单元6的上表面刮过,使高出堆料单元6的茶叶料被压入到料框内,而多余的茶叶料会被刮出料框,进而实现料框中的茶叶料上表面的摊平,少量被刮去的茶叶料落入料框托盘602中,并不对传送线造成污染。
经过计算,将堆料单元6的高度设置为利于堆闷的高度,能实现较好的堆闷效果,具体地,堆料单元6的内部长宽高为100cm×50cm×40cm。
经过摊平处理的堆料单元6随第一主传送线4向后传送,进入到预设的堆闷室,在本实施例中,堆闷室设置有三个,其中,第一主传送线4连接有分别进入三个堆闷室的分传送线,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分传送线7、第二分传送线8、第三分传送线9,三个传送线底部设有与第一主传送线4进行切换的抬升机构,三个传送线分别连接至第一堆闷室、第二堆闷室、第三堆闷室。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堆闷室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三种不同参数的堆闷环境,因此设置有三个堆闷室。
装满茶叶的堆料单元6在堆闷室内完成预设时长的堆闷处理,具体地,在每个堆闷室内设有控温设备和湿度调节设备,湿度调节设备包括加湿设备和抽风设备,并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被送入堆闷室的堆料单元6按照进入的先后顺序依次放置,并单独计时,当堆闷达到指定时间后,按照进入的先后顺序依次取出。
进一步地,堆闷室的入口处设有摄像头,且每个堆料单元6的侧板上均标识有识别码,摄像头识别进入堆闷室的堆料单元6的识别码,并开始计算进入时间,在堆闷室外还设有指示屏,用于显示堆闷室内各堆料单元6的堆闷时长,当某一个后几个堆料单元6达到预设堆闷时间后,指示屏将突出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翻料并进入下一步处理。同时,指示屏实时显示堆闷室内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当超出预设的温湿度范围后,同样会突出显示,并进行报警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此时,就需要开启控温设备或加湿设备或抽风设备,以调节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进一步地,堆闷室内还设有加氧设备和氧含量传感器,以控制堆闷时的氧含量,实现更好的堆闷效果。
茶叶经过在堆闷室发酵处理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适当翻料和二次堆闷,甚至三次及三次以上的堆闷,因此,两个堆闷室之间还设有循环出料和进料***。
具体如图2所示,循环出料和进料***包括连接上一堆闷室的第二主传送线10,第二主传送线10连接有第二空料框传送线11,第二主传送线10的尾端设有用于将茶叶料倾倒出来的倒料机构;如图3所示,倒料机构具体包括:固设在第二主传送线10尾端上方的顶部滑座13、水平滑动连接在顶部滑座13上的滑动机构14、固接在所述滑动机构14底部的第一伸缩机械手15、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机构14底部的第二伸缩机械手16,所述第一伸缩机械手15和第二伸缩机械手16线性活动连接,具体在第一伸缩机械手15和第二伸缩机械手16之间设有丝杠153,丝杠153与第一伸缩机械手15转动连接,与第二伸缩机械手16螺接,且在第一伸缩机械手15处设有与丝杠153传动连接的转动电机,所述第一伸缩机械手15和第二伸缩机械手16末端相向地固接有夹持轴152,位于第一伸缩机械手15一侧的所述夹持轴152传动连接有旋转电机151;对应地,堆闷料框601两侧固接有与夹持轴152配合的连接轴头603。上述的倒料机构运行时,第一伸缩机械手15和第二伸缩机械手16向上收缩,堆料单元6在两伸缩机械手的夹持下,脱离第二主传送线10,在滑动机构14的带动下,进入倒料平台12的上方,旋转电机151驱动堆料单元6转动,茶叶料被倾倒在倒料平台12上,并随第二走料传输带17的传送进入到第二混料装料机18中,第二混料装料机18结构与第一混料装料机2完全相同,对茶叶料进行滚筒打散后再次装入到堆料单元6中,其中,空堆料单元6通过第二空料框传送线11传输至第二混料装料机18下方,完成装料后,通过第三主传送线20进入到下一堆闷室或下一堆闷区域。
在茶叶完成一次堆闷后,会经过上述的循环出料和进料***,重新摊开并进入第二混料装料机18中,目的是使经过第一次堆闷的茶叶物料重新恢复松散状态,使茶叶堆内部的物料和外部的物料重新散乱,松散的茶叶物料经第二混料装料机18送入到预先放置在第三主传送线20上的空堆料单元6中,然后经第二摊平机构19重新摊平,重新摊平后的茶叶物料进入到下一堆闷过程,完成二次堆闷。
完成二次堆闷后的茶叶料通过传送线完成下线,或者循环进入三次堆闷或者多次堆闷,直到达到理想的堆闷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7所示,堆料单元6为长方体框型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堆闷料框601和料框托盘602,堆闷料框601为顶部开口的框体结构,其至少两个侧板为网格状透气板,底板也优选为网格状透气板,具有很好的通气效果,解决茶叶堆闷过程中因透气不好产生的品质下降问题;四个底部边角位置设置有圆柱形的卡接柱604,用于和料框托盘602连接。料框托盘602可拆卸固定在堆闷料框601的底部,并且从底部托起堆闷料框601,使得其网格状的底板能良好通风;料框托盘602为高度低于堆闷料框601的框体结构,具有四个边缘围挡,且四个边缘围挡的各边长度均大于堆闷料框601,能够承接住从堆闷料框601侧板和底板网格孔中漏出的碎茶叶,以及在经过摊平机构时掉落的茶叶料,避免在传送过程中,这些茶叶散落到传送带或堆闷室等地方,造成污染,同时,通过料框托盘602收集堆闷料框601漏出或刮出的茶叶,也更方便清洁处理;料框托盘602底部具有支撑起堆闷料框601的横向和/或纵向的支撑筋,并且,在支撑筋上开有与卡接柱604配合的卡接槽605,放置堆闷料框601时,只需将四个卡接柱604对准四个卡接槽605用力向下按压,即可使卡接柱604***卡接槽605,形成连接;四个卡接柱604以及支撑筋均为耐磨韧性塑料材质,能形成较好的插接固定,同时不容易产生变形,可反复插拔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堆闷料框601的四个侧板为网格状透气板,其中,两个短侧板的中心分别向两侧凸起有连接轴头603,连接轴头603与实体板一体成型或固接,连接轴头603内部沿轴向开有传动连接孔,用于和夹持机械手进行传动连接,具体是开有内六角孔,相应地,夹持机械手的内侧具有与该内六角孔传动配合的夹持轴152,当夹持轴152伸入到内六角孔后,通过旋转电机151带动夹持轴152旋转,进而实现对堆闷料框601的翻转,完成倒料操作。
还应当理解,堆闷料框601与料框托盘60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或者扣接等等,但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均需保证在倒料过程中,料框托盘602与堆闷料框601的连接牢靠,不能发生料框托盘602意外脱落的情况,且为了避免脱落情况的发生,料框托盘602采用轻质塑料一体成型,自身重量较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堆闷料框601的四个侧板可拆卸拼接组合,方便对其进行拆卸清洗,实际生产中,需要对堆料单元6进行水洗和消毒,而可拆卸的料框更方便清洗和干燥,有效防止微生物和有害菌的滋生。
可以理解,驱动滑动机构14运行的驱动装置可以是能够实现线性运动功能/旋转运动/伸缩运动的常规技术的驱动结构或机械装置,示例性地,可以是伺服电机、液压缸、电动缸,等等。
驱动伸缩机械手进行伸缩运动的机构可以为曲柄连杆机构、丝杠机构、齿轮减速器、带传动机构和链传动机构,还可以为其他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本实施例不限制伸缩机构的具体种类。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180kg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闷料框,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一次堆闷,在温度41~43℃,湿度73~77%,含氧量22~23%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4: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5:转入堆闷室进行二次堆闷,在温度41~43℃,湿度73~77%,含氧量22~23%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6: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7:转入堆闷室进行三次堆闷,在温度41~43℃,湿度63~67%,含氧量22~23%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8: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9:转入堆闷室进行四次堆闷,在温度41~43℃,湿度63~67%,含氧量22~23%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10: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11:转入堆闷室进行五次堆闷,在温度41~43℃,湿度53~57%,含氧量22~23%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12: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13:转入堆闷室进行六次堆闷,在温度41~43℃,湿度53~57%,含氧量22~23%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14:堆闷完成,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另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180kg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闷料框,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一次堆闷,在温度42~45℃,湿度75~80%,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4: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5:转入堆闷室进行二次堆闷,在温度42~45℃,湿度75~80%,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6: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7:转入堆闷室进行三次堆闷,在温度42~45℃,湿度65~70%,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8: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9:转入堆闷室进行四次堆闷,在温度42~45℃,湿度65~70%,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10: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11:转入堆闷室进行五次堆闷,在温度42~45℃,湿度55~60%,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12: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13:转入堆闷室进行六次堆闷,在温度42~45℃,湿度55~60%,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3.5小时;
S14:堆闷完成,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了另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180kg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闷料框,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一次堆闷,在温度40~42℃,湿度70~75%,含氧量21~22%的环境中堆闷4小时;
S4: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5:转入堆闷室进行二次堆闷,在温度40~42℃,湿度70~75%,含氧量21~22%的环境中堆闷4小时;
S6: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7:转入堆闷室进行三次堆闷,在温度40~42℃,湿度60~65%,含氧量21~22%的环境中堆闷4小时;
S8: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9:转入堆闷室进行四次堆闷,在温度40~42℃,湿度60~65%,含氧量21~22%的环境中堆闷4小时;
S10: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11:转入堆闷室进行五次堆闷,在温度40~42℃,湿度50~55%,含氧量21~22%的环境中堆闷4小时;
S12: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13:转入堆闷室进行六次堆闷,在温度40~42℃,湿度50~55%,含氧量21~22%的环境中堆闷4小时;
S14:堆闷完成,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对比例1:
S1:称取180kg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堆闷,在温度30~32℃、湿度80~85%的空气环境中进行堆闷,每隔3.5小时手动翻料一次,共翻料5次;
S4:堆闷完成,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对比例2:
S1:称取180kg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堆闷,在温度50~52℃、湿度70~75%的空气环境中堆闷,每隔3.5小时手动翻料一次,共翻料5次;
S4:堆闷完成,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对比例3:
S1:称取180kg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堆闷,在温度42~44℃,湿度60~65%,含氧量20~21%的环境中堆闷,每隔6小时手动翻料一次,共翻料4次;
S4:堆闷完成,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对比例4:
S1:称取180kg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cm×40cm的茶叶堆;
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在温度42~44℃,湿度70~75%,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24小时;
S4:堆闷完成,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对比例5:
S1:称取180kg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cm×40cm的茶叶堆;
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一次堆闷,在温度42~44℃,湿度70~75%,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12小时;
S4: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后,重新装至堆料单元,并摊平到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S5:转入堆闷室进行二次堆闷,在温度42~44℃,湿度70~75%,含氧量23~24%的环境中堆闷12小时;
S6:堆闷完成,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采用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4和对比例1~对比例5的堆闷工艺加工的传统工艺六堡茶的感官审评结果如表1所示,内含的生化成分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堆闷工艺的参数控制在本发明所限定条件下,制作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具有外形黑褐较匀整、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纯正且花香带有陈香、滋味浓醇、叶底黄褐等优异的感官品质特征,通过精准的控制堆闷进程,茶叶中的茶多酚、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内含生化成分能较为稳定的转化为适量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及滋味等成分。而对比例中的堆闷工艺参数未控制在本发明所限定的条件下,堆闷效果都较本发明差,制作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内含生化成分转化不够,导致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中的1项或多项指标不佳。
表1实施例及对比例感官审评结果
表2实施例及对比例内含的生化成分
水浸出物 氨基酸 咖啡碱 茶多酚 茶黄素 茶红素 茶褐素
实施例2 45.28 5.42 14.14 18.100 0.409 6.15 3.21
实施例3 45.37 5.38 14.24 18.18 0.411 6.21 3.15
实施例4 45.43 5.52 14.20 18.16 0.406 6.13 3.18
对比例1 46.27 5.56 15.01 18.43 0.389 6.34 2.84
对比例2 46.27 5.82 15.64 18.54 0.377 6.38 2.63
对比例3 46.21 5.91 16.08 18.72 0.365 6.18 2.40
对比例4 47.52 6.77 16.85 19.83 0.296 6.06 1.98
对比例5 47.55 6.52 16.41 19.60 0.333 6.09 2.08
对比例6 45.28 5.42 14.14 18.100 0.409 6.15 3.21
注:均以茶叶干重进行计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堆料单元,用于堆放茶叶料,所述堆料单元包括料框托盘和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料框托盘中的堆闷料框;
至少一个堆闷室,用于盛放所述堆料单元,所述堆闷室内设有控温设备和湿度调节设备;
传送线,用于传输所述堆料单元,并将所述堆料单元传入/传出所述堆闷室;
混料装料机,位于所述传送线的始端,用于搅拌并向所述堆料单元中填装茶叶料;
摊平机构,位于所述混料装料机后端,从所述堆料单元上方将其内部的茶叶料摊平到预设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料机构,所述倒料机构包括固设在传送线末端上方的顶部滑座、水平滑动连接在顶部滑座上的滑动机构、固接在所述滑动机构底部的第一伸缩机械手、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机构底部的第二伸缩机械手,所述第一伸缩机械手和第二伸缩机械手丝杠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械手和第二伸缩机械手末端相向地固接有夹持轴,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轴传动连接有旋转电机;对应地,所述堆闷料框两侧固接有与所述夹持轴配合的连接轴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堆闷料框的底板和侧板为网格状透气板,所述堆闷料框的底板与所述料框托盘之间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堆闷料框的内部长宽高为100cm×50cm×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堆闷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堆闷室外设有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的指示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堆闷室内设加氧设备和氧含量传感器。
7.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工艺,通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来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预设重量的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
步骤S2、将所述茶叶装至堆闷料框,并摊平成预设厚度的茶叶堆;
步骤S3、将所述茶叶堆转入堆闷室进行一次堆闷,在温度40~45℃,湿度70~80%,含氧量21~24%的环境中堆闷3~4小时;
步骤S4、对堆闷后的茶叶进行翻料,重新装至堆闷料框,并摊平到预设厚度;
步骤S5、重新转入前一堆闷室,并保持前一次堆闷的温度、湿度和氧含量,继续二次堆闷3~4小时;
步骤S6、重复步骤S4;
步骤S7、转入另一堆闷室进行三次堆闷,在温度40~45℃,湿度60~70%,含氧量21~24%的环境中堆闷3~4小时;
步骤S8、重复步骤S4;
步骤S9、重复步骤S5,完成四次堆闷;
步骤S10、重复步骤S4;
步骤S11、转入另一堆闷室进行五次堆闷,在温度40~45℃,湿度50~60%,含氧量21~24%的环境中堆闷3~4小时;
步骤S12、重复步骤S4;
步骤S13、重复步骤S5,完成六次堆闷;
步骤S14:完成堆闷,转入下一加工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至步骤S2中,称取180kg的上一工序处理好的茶叶,将所述堆闷料框中的茶叶料摊平成长宽高为100cm×50xm×40cm的茶叶堆。
CN202311663374.7A 2023-12-06 2023-12-06 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Pending CN117617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3374.7A CN117617331A (zh) 2023-12-06 2023-12-06 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3374.7A CN117617331A (zh) 2023-12-06 2023-12-06 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7331A true CN117617331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63374.7A Pending CN117617331A (zh) 2023-12-06 2023-12-06 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7331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2766A (zh) * 2016-08-28 2016-12-14 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渥堆机
CN108045976A (zh) * 2017-12-18 2018-05-18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样品的自动上料设备
CN108308126A (zh) * 2018-05-04 2018-07-24 郭忠平 一种昆虫养殖自动生产***
CN109329509A (zh) * 2018-11-01 2019-02-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炒干沉香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9329510A (zh) * 2018-11-13 2019-02-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烘干沉香黄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1217157A (zh) * 2019-07-15 2020-06-02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茶叶晒青***
CN215302773U (zh) * 2021-01-31 2021-12-28 江西御华轩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运输的匀茶装置
CN217229114U (zh) * 2022-05-13 2022-08-19 赣州中科拓又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物料运输智能设备
CN114916593A (zh) * 2022-05-31 2022-08-19 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六堡茶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220024063U (zh) * 2023-06-26 2023-11-17 咸丰县飞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茶叶匀堆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2766A (zh) * 2016-08-28 2016-12-14 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渥堆机
CN108045976A (zh) * 2017-12-18 2018-05-18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样品的自动上料设备
CN108308126A (zh) * 2018-05-04 2018-07-24 郭忠平 一种昆虫养殖自动生产***
CN109329509A (zh) * 2018-11-01 2019-02-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炒干沉香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9329510A (zh) * 2018-11-13 2019-02-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烘干沉香黄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1217157A (zh) * 2019-07-15 2020-06-02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茶叶晒青***
CN215302773U (zh) * 2021-01-31 2021-12-28 江西御华轩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运输的匀茶装置
CN217229114U (zh) * 2022-05-13 2022-08-19 赣州中科拓又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物料运输智能设备
CN114916593A (zh) * 2022-05-31 2022-08-19 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六堡茶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220024063U (zh) * 2023-06-26 2023-11-17 咸丰县飞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茶叶匀堆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61545B (zh) 一种高筋面粉分装装置及其分装方法
CN117617331A (zh) 一种传统工艺六堡茶堆闷生产线及堆闷工艺
CN111603996A (zh) 一种肉牛养殖用饲料搅拌配制装置
CN112006125A (zh)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
CN215162510U (zh) 一种自动定量在线混合装置
CN214915757U (zh) 一种糕点配料装置
CN216260544U (zh) 半自动配料***
DE968181C (de) Verfahren und Maschine zum Herstellen von Brotteig
CN215139345U (zh) 一种有机肥配料装置
KR101684658B1 (ko) 누룩 제조설비
CN209914951U (zh) 一种多级碾压型茶叶揉捻装置
CN205368356U (zh) 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线
CN210169012U (zh) 一种水产用饲料添加剂处理装置
CN204097448U (zh) 醋醅拌料及入池一体化输送***
CN219111474U (zh) 一种拌料流水线
CN118142379B (zh) 一种黄酒酿造用物料转运箱
CN209597090U (zh) 一种鲜花饼生产用馅料混配装置
CN211411878U (zh) 一种窖泥生产用原料拌料***
CN219376958U (zh) 一种有机肥生产用配料装置
CN219468850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
CN209527784U (zh) 一种裹衣花生的生产***
CN117443257B (zh) 一种农业有机肥料混合搅拌设备
CN220350830U (zh) 一种茶叶杀青加工进料设备
CN217490661U (zh) 一种六神曲自动上液及压饼切丁一体化装置
CN221386562U (zh) 一种白酒生产用磨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