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4934A -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4934A
CN117614934A CN202311586930.5A CN202311586930A CN117614934A CN 117614934 A CN117614934 A CN 117614934A CN 202311586930 A CN202311586930 A CN 202311586930A CN 117614934 A CN117614934 A CN 117614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ddress
resource
communication number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869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15869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49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4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4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94Address books, i.e. directories containing contact information about correspond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0Public key, i.e. encryption algorithm being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to invert or user's encryption keys not requiring secre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2Subscriber ide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第一用户地址和/或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本公开通过将通信号码作为地址来进行数值资源的转移,从而增加了地址的辨识度,便于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到第二用户。

Description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数值资源(比如虚拟资产)在区块链上的转移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但都是基于椭圆曲线算法的公私钥体系来实现的,通过这个体系,数值资源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都是由公钥生成的,发送方想要在区块链上给接收方发送特定数量的数值资源,需要预先获取对方公钥所生成的地址,此地址在形式上通常是一串人类语言无法识别的随机数字与字母的组合,难以记住,更无法与现实中具体的人绑定在一起。因此,对于以前没有使用过数值资源和区块链转账的人来说,想要进行数值资源的转账和支付,门槛会比较高。
如何在区块链上提高地址的辨识度便于数值资源转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在区块链上提高了地址的辨识度便于数值资源转移。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转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所述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所述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所述第二用户;
在所述第一用户地址为区块链公钥地址,且所述第二用户地址为所述通信号码地址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包括:
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所述第二交易包括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的合约地址、所述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所述转移数值资源,以使所述主区块链网络根据所述第二交易,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并将扣除的所述转移数值资源发送至所述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锁定在所述合约账户;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设置在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资源转移请求还包括区块链公钥,所述区块链公钥由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上的区块链钱包生成;
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所述第一设备利用区块链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所述区块链私钥由所述区块链钱包生成;
其中,所述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包括:利用所述区块链公钥对所述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包括:判断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若不存在,则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在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建立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所述第二用户;
在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均为所述通信号码地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包括: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从与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均设置在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所述第二用户;
在所述第一用户地址为所述通信号码地址,且所述第二用户地址为所述区块链公钥地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包括: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从所述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中解锁;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三交易,所述第三交易包括所述合约地址、所述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所述转移数值资源,以使所述主区块链网络根据所述第三交易,从与所述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设置在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还部署有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所述号码身份管理合约上存储有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和对应的SIM用户识别卡公钥;
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所述第一设备利用SIM卡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
其中,所述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包括:根据所述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查询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SIM卡公钥;利用所述SIM卡公钥对所述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查询请求,所述资源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根据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查询与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资产查询响应,所述资产查询响应携带有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是否满足转移条件,所述转移条件为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若满足,则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转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所述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所述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资源转移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区块链节点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第一用户地址和/或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本公开的第一用户地址和/或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也就是说,本公开通过将通信号码作为地址来进行数值资源的转移,从而增加了地址的辨识度,便于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到第二用户。
进一步,本公开可以实现区块链公钥地址用户向通信号码地址用户转移数值资源,还可以实现通信号码地址用户向区块链公钥地址用户转移数值资源,从而增加了数值资源转移的灵活性。此外,本公开可以实现在获取到区块链公钥地址后将数值资源提取到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大大降低了用户因维护自身钱包的私钥所带来的不便。
进一步,本公开可以实现通信号码地址用户向通信号码地址用户转移数值资源。也就是说,第一用户无需知道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没有可读性)的情况下就可以向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比如移动号码)发送特定数量的数值资源。此外,第二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通信号码查询到第一用户发送给自己的数值资源的值,并通过自己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来向区块链提供身份证明,从而实现在不使用区块链钱包和区块链公钥地址的情况下实现数值资源的再转移(即转移给到另一个通信号码地址用户中)。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资源转移***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转移数值资源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再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SIM卡与区块链连接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转移数值资源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9示出本公开再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转移数值资源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本公开涉及到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如下:
SIM卡:是移动通信***的移动用户所持有的集成电路卡,称为用户识别卡。存储着用户的数据、鉴权方法及密钥,供移动通信***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在区块链上运行的自动化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在合同条款下预定义的操作。
Hash:散列函数、杂凑函数或音译为哈希函数,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一般情况下,不同输入产生不同的输出值,无法根据输出值推断出输入值。Hash运算是将任意长度的数据压缩到固定长度的数据序列的过程。Hash运算的结果称为哈希值、散列值、消息摘要或简称“哈希”。
数值资源在区块链上的转移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但都是基于椭圆曲线算法的公私钥体系来实现的,通过这个体系,数值资源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都是由公钥生成的,发送方想要在区块链上给接收方发送特定数量的数值资源,需要预先获取对方公钥所生成的地址,此地址在形式上通常是一串人类语言无法识别的随机数字与字母的组合,难以记住,更无法与现实中具体的人绑定在一起。因此,对于以前没有使用过数值资源和区块链转账的人来说,想要进行数值资源的转账和支付,门槛会比较高。
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通信号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常用的认证手段,不管是最基本的电话、短信还是互联网上主流的微信、支付宝等应用,都是通过通信号码当做应用的身份入口,因此通信号码具有最广泛的线上认证基础,如果将通信号码作为发送和接收地址引入到区块链的数值资源转账和支付中,现有互联网用户将更容易使用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发明人还发现,SIM卡是移动通信终端的关键硬件之一,为用户通话、短信等提供可信的认证。由于其硬件封闭特性,SIM卡中的信息无法被外界轻易获知,因此,如何将SIM卡中闲置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安全有效的使用到区块链中提供认证服务,以降低用户自身在区块链应用中需要付出的安全维护成本以及提高用户辨识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可以应用于区块链的虚拟资产转移场景中。例如,虚拟资产在移动用户之间相互转移,需要说明的是,虚拟资产可以为NFT(Non-Fungible Token,不可替代代币)、有价票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本公开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第一用户地址和/或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本公开的第一用户地址和/或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也就是说,本公开通过将通信号码作为地址来进行数值资源的转移,从而增加了地址的辨识度,便于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到第二用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资源转移***结构的示意图,该***可以应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资源转移方法或资源转移装置。
如图1所示,***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区块链节点105。区块链节点105指参与区块链网络的设备或计算机。
终端设备101、102、103与区块链节点105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连接,该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1为一通信号码地址用户的设备,该用户称为第一用户;终端设备102为另一通信号码地址用户的设备,该用户称为第二用户;终端设备103为一区块链公钥地址用户的设备,该用户称为第三用户。第一用户将自身的通信号码地址、转移数值资源和第二用户通信号码地址发送给区块链节点105,区块链节点105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需要说明的是,通信号码地址为以通信号码作为地址的通信号码。
可选地,上述的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Protocol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
可选地,不同的终端设备101、102、103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是相同的,或基于不同操作***的同一类型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基于终端平台的不同,该应用程序的客户端的具体形态也可以不同,比如,该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是手机客户端、PC客户端等。
区块链节点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01、102、103所进行操作的装置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终端设备。
可选地,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终端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区块链节点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区块链节点。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
图2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应用于区块链节点,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可以包括如下S201和S202。
S201,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第一用户地址和/或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信号码地址为以通信号码作为区块链地址的通信号码。通信号码地址为二层区块链网络上的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用于衡量转移数值资源多少,值越大说明转移数值资源越多,反之,亦成立。
需要说明的是,二层区块链网络是指在主区块链网络之上搭建的另一层区块链网络,用于扩展主区块链网络的性能和功能。二层区块链网络可以以不同方式处理交易,从而降低主区块链网络的负担和提高整体***的可扩展性。
S202,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地址用于在区块链上查询第一用户的账户(下述称为通信号码账户或区块链账户),第二用户地址用于在区块链上查询第二用户的账户。区块链节点基于第一用户的账户和第二用户的账户,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通信号码作为地址来进行数值资源的转移,从而增加了地址的辨识度,便于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到第二用户。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第二用户。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可以包括如下S301和S302。
S301,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
S301已在S201中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S302,在第一用户地址为区块链公钥地址,且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可以包括如下S3021至S3023。
本公开实施例中,区块链公钥地址是根据公钥生成的地址。该公钥由区块链钱包生成。
S3021,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第二交易包括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的合约地址、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转移数值资源,以使主区块链网络根据第二交易,从与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并将扣除的转移数值资源发送至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
本公开实施例中,合约地址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合约地址为一个时,可以理解为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的所有数值资源均位于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上,该合约账户可以锁定数值资源,也可以解锁数值资源。例如,数值资源委托合约将第一用户的区块链账户中扣除的转移数值资源锁定在合约地址中。此外,合约地址可以有多个,关于合约地址的个数,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区块链公钥地址可以为位于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上的地址。该区块链公钥地址根据区块链钱包生成的公钥生成。需要说明的是,区块链钱包具备区块链公钥和私钥生成、保管和签名的功能,区块链钱包为第一用户的第一终端上的终端程序。
在一实施例中,资源转移请求还可以包括区块链公钥,区块链公钥由设置在第一设备上的区块链钱包生成。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第一设备利用区块链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区块链私钥由区块链钱包生成。其中,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包括如下步骤A1和步骤A2。
步骤A1,利用区块链公钥对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
需要说明的是,当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区块链公钥地址用户)转移到第二用户(通信号码地址用户)时,通过区块链钱包生成区块链公钥和区块链私钥,通过区块链私钥对第一交易进行签名后发送给区块链节点,一并发送的还有区块链公钥,区块链节点利用区块链公钥对第一交易进行验签,验证第一交易的来源和可信度,从而确保第一交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步骤A2,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区块链公钥对第一交易进行验签,验证第一交易的来源和可信度,从而确保第一交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需要说明的是,若验签不通过,则说明第一用户身份或交易数据不可信,停止转移数值资源的动作。
S3022,将转移数值资源锁定在合约账户。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转移数值资源锁定在合约账户中,便于数值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数值资源的利益最大化。
S3023,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其中,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设置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可以包括如下步骤B1至步骤B3。
步骤B1,判断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中是否存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
步骤B2,若不存在,则根据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建立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
本公开实施例中,若存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则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
步骤B3,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本公开实施例先判断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建立第二用户的通信账户,从而确保第二用户可以顺利接收转移数值资源。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之后,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C1至步骤C3。
步骤C1,接收第二用户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查询请求,资源查询请求包括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用户用于查询其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的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与区块链钱包不同,该APP能帮助用户查询区块链上自己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数值资源的值的变化情况,也能向区块链节点发送以通信号码地址为发送方的交易消息。其与不同于传统的区块链钱包,APP本身并不具备区块链公钥和私钥的生成、保管和签名,所以区块链钱包和APP是不同的两类终端程序。
步骤C2,根据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查询与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
步骤C3,向第二设备发送资产查询响应,资产查询响应携带有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用户通过使用自己的通信号码(比如移动号码、电信号码、联通号码)进行数值资源的查询,查询方便。
本公开实施例在第一用户(区块链公钥地址用户)向第二用户(通信号码用户)转移数值资源的过程中,数值资源转移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一个预设的智能合约)中锁定,并指定由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领取就实现了数值资源被转移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这里可以是合约账户),只需要第二用户提供自己是通信号码的持有者就可以再转移给其他人或提取到特定的区块链地址。这样,作为发送方,区块链地址用户可以在不知道对方公钥地址的情况下,凭借对方的通信号码就可以向对方发送数值资源,降低用户参与区块链生态的门槛。而接收数值资源的用户也无需安装区块链钱包并独立保管自己的私钥,可以通过APP查看自己通信号码账户里数值资源值的变化情况。
下面对本公开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该应用场景为第一用户(区块链公钥地址用户)向第二用户(通信号码地址用户)发送转移数值资源。
(1)第一用户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一交易。其中,第一交易可以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第二用户地址和区块链公钥。其中,第一用户地址为区块链公钥地址,第二用户地址为移动号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用户是区块链钱包用户,通过区块链钱包将第一用户的区块链账户(又称公钥地址账户)中的一定数额的数值资源发送给第二用户,第一用户不知道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只知道第二用户的移动号码。第一用户向区块链节点上的数值资源委托合约发送第一交易来完成数值资源的转移。转移数值资源的值为发送的数值资源的数额。第一用户在用自己的区块链私钥对第一交易进行签名后发送到区块链节点。
(2)转移数值资源转移。
区块链节点收到第一用户发来的第一交易消息后,使用区块链公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第二交易包括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的合约地址、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转移数值资源,以使主区块链网络根据第二交易,从与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并将扣除的转移数值资源发送至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中执行第二交易并全网完成共识,将交易执行结果写入区块链中。最后执行完的结果是数值资源被锁定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的账户地址中。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没有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则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新设置一个以第二用户移动号码来标识的账户(通信号码账户),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下增加对应数额的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3)第二用户查询数值资源。第一用户的交易完成后,第二用户通过自己的APP访问区块链的区块信息就可以查询到自己通信号码账户下转入的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第二用户。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可以包括如下S501和S502。
S501,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
S501已在S201中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S502,在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均为通信号码地址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可以包括如下S5021和S5022。
S5021,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在一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还部署有号码身份管理合约,号码身份管理合约上存储有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和对应的SIM用户识别卡公钥。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第一设备利用SIM卡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其中,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可以包括如下步骤D1至步骤D3。
步骤D1,根据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查询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SIM卡公钥。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信号码地址与SIM卡公钥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预设在号码身份管理合约中。
本公开实施例中,无论是第一设备还是第二设备均安装有SIM卡。SIM卡是带有移动通信认证和鉴权信息的通信芯片,同时具备加密计算、存储其它安全信息(包括安全密钥)的能力,其加密过程和存储信息极难被外界获取。SIM卡中与本公开有关的模块组成如图6所示。在SIM卡中,通信号码是用户去运营商申请办理SIM卡时分配的通信号码,此号码会在SIM卡办理时就写入到SIM卡中(比如传统SIM卡中的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字段),运营商同时也会要求SIM卡内部随机计算出一对公私钥(SIM卡公钥和SIM卡私钥),生成的SIM卡私钥保密存储在卡内(SIM卡用户本人也读取不到),SIM卡公钥除了在卡里保存以外,还需将其向运营商上报。运营商将SIM卡的通信号码与上报的SIM卡公钥形成一个绑定关系对,以交易消息的形式写入到区块链节点的号码身份管理合约(一种智能合约)中。号码身份管理合约负责记录所有用户SIM卡中的通信号码与其公钥的绑定关系,这样每个用户就可以通过SIM卡中的私钥签名来证明自己是对应通信号码的真正拥有者。还可以通过SIM卡私钥对第一交易进行签名,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本公开实施例SIM卡私钥保存在SIM卡内而不会被外部获取,是与移动号码安全绑定的最好方式。也无需担心因SIM卡丢失导致数值资产的丢失。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考虑到将通信号码与SIM卡公钥绑定关系直接写入区块链会暴露用户通信号码,那么也可以选择将通信号码进行Hash运算后,将Hash值与SIM卡公钥的绑定关系写入区块链中。涉及到通信号码地址要记录到区块链中时,都可以选择用通信号码的Hash值来替代。示例性的,区块链节点接收到通信号码后,对通信号码进行Hash运算后得到Hash值,在号码身份管理合约上查询与Hash值对应的SIM卡公钥进行验签。
步骤D2,利用SIM卡公钥对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
步骤D3,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SIM卡公钥对第一交易进行验签,验证第一交易的来源和可信度,从而确保第一交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需要说明的是,若验签不通过,则说明第一用户身份或交易数据不可信,停止转移数值资源的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可以包括如下步骤E1和步骤E2。
步骤E1,判断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是否满足转移条件,转移条件为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大于或等于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示例性的,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数值资源的值为500,转移数值资源的值为50,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大于转移数值资源,满足转移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若不满足转移条件,则不进行数值资源的转移,并由区块链节点向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不满足转移条件的提示。关于提示具体为何,本公开不做限定,例如,该提示为文本框。
步骤E2,若满足,则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判断是否满足转移条件来确定第一用户中有足够的数值资源能够实现转移数值资源的转移。
S5022,从与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其中,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以及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均设置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以及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均设置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也就是说,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以及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均设置在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二层区块链网络可以作为主区块链网络的扩展,通过引入更高的性能和吞吐量来提高交易效率并减少手续费。在本公开中数值资产的转移操作将在二层网络上完成,只需要记录转账事务的结果和状态变化,并不需要频繁地更新主区块链网络。这样可以显著减少主区块链网络的负载,降低交易确认时间和成本,并提高整体***的可扩展性。
同时,通过降低转账手续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数值资源的交易和使用,进一步推动区块链应用的发展和普及。较低的手续费可以吸引更多小额交易,提高交易活跃度,并为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提供便利和经济实惠的交易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一用户(通信号码用户)向第二用户(通信号码用户)转移数值资源的过程中,数值资源的转移主要是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数值资源在不同通信号码之间的转移,数值资源本身还是锁定在智能合约中而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在区块链地址层面上进行转移。作为发送方(第一用户)来说,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私钥(比如区块链钱包生成的私钥)对这些转移数值资源进行签名,只需要使用SIM卡里的SIM卡私钥来证明自己是发送方通信号码的持有者即可,这个最大的好处在于即使SIM卡丢失了,重新在运营商补办以后依然可以通过新设置的私钥来证明自己是通信号码的拥有者。相比于数值资源如果在区块链上被转移到具体的用户区块链地址中,接收方再转移给其他用户则需要使用自己的私钥签名,私钥丢失将意味着数值资源永远丢失。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将移动号码与一个区块链公钥地址直接绑定写到区块链上,交易发送时,接收方的移动号码需要转换成区块链公钥地址再发送数值资源,最后的结果是数值资源直接发到了接收方的区块链公钥地址上。这样,用户就需要保管好对应的私钥,或者请求运营商做好二次备份,从而双方都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意愿。本公开实施例用户即使丢失了SIM卡,也可以请求运营商重新制作一张卡,并更新区块链上的绑定记录,依然可以凭借SIM卡的认证能力将通信号码账户中的数值资源转给其它用户或转移到其它区块链地址地址上。另外,用户即使暂时不安装SIM卡,也不影响其它用户通过通信号码给自己发送数值资源。
由于通信号码之间的转账只是数值资源委托合约内部通信号码账户之间的资产变化,并不会影响锁定的数值资源的数额,也就不会实现区块链地址账户之间数值资源的变化。因此将数值资源委托合约部署在二层区块链网络上,可以极大的降低转账的手续费,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之后,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二用户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查询请求,资源查询请求包括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根据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查询与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向第二设备发送资产查询响应,资产查询响应携带有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用户通过使用自己的通信号码进行数值资源的查询,查询方便。
下面对本公开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该应用场景为第一用户(通信号码地址用户)向第二用户(通信号码地址用户)发送转移数值资源。
(1)第一用户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一交易。
第一交易可以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第一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
示例性的,第一用户通过APP查询到自己的通信号码账户下有一笔数值资源,决定将这笔数值资源作为转移数值资源发送给第二用户。第一用户有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于是选择向区块链节点的数值资源托管合约发出了第一交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用户将第一交易用SIM卡私钥进行签名后再发送到区块链节点上。
(2)发送通信号码。
区块链节点的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收到第一交易后,向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提交第一用户(交易发送方)的通信号码,查询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绑定的SIM卡公钥,号码身份管理合约返回正确的SIM卡公钥。
(3)转移数值资源转移。
数值资源托管合约用查询到的SIM卡公钥对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证,同时检查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中的数值资源是否满足转出要求,验证通过后将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中的相应数值资源的值减去,并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对应的数值资源的值。所有交易被执行完后,区块链完成共识并将最后结果记录在最新区块中。
(4)查询数值资源。
第二用户通过APP查询到通信号码账户下新转入了一笔数值资源。
在再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第二用户。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可以包括如下S801和S802。
S801,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
S801已在S201中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S802,在第一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且第二用户地址为区块链公钥地址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可以包括如下S8021和S8023。
S8021,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在一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还部署有号码身份管理合约,号码身份管理合约上存储有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和对应的SIM用户识别卡公钥。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第一设备利用SIM卡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其中,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可以包括:根据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查询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SIM卡公钥;利用SIM卡公钥对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已在S5021中的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SIM卡公钥对第一交易进行验签,验证第一交易的来源和可信度,从而确保第一交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S8022,将转移数值资源从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中解锁。
S8023,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三交易,第三交易包括合约地址、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转移数值资源,以使主区块链网络根据第三交易,从与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其中,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设置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在一实施例中,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可以包括:判断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是否满足转移条件,转移条件为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大于或等于转移数值资源的值;若满足,则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判断是否满足转移条件来确定第一用户中有足够的数值资源能够实现转移数值资源的转移。
本公开实施例中,以通信号码为地址的第一用户向区块链公钥地址的第二用户转移数值资源的过程中,第一用户通过SIM卡的私钥来证明自己通信号码拥有者的身份,从而实现转移数值资源的转移。
下面对本公开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该应用场景为第一用户(通信号码地址用户)向第二用户(区块链公钥地址用户)发送转移数值资源。
(1)发送第一交易。
第一用户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一交易,第一交易可以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第一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第二用户地址为区块链公钥地址。
示例性的,第一用户通过APP查询到自己通信号码账户下有一笔数值资源,选择将数值资源发送到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第一用户向区块链节点的数值资源托管合约发出第一交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用户将第一交易用SIM卡私钥进行签名后再发送到区块链节点上。
(2)发送通信号码。
区块链节点的数值资源托管合约收到第一交易后,向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提交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查询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绑定的SIM卡公钥,号码身份管理智能合约返回正确的公钥。
(3)转移数值资源转移。
使用SIM卡公钥验证第一交易的签名,并检查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数值资源是否存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中的数值资源的值减除,然后将数值资源委托合约里相应数量的数值资源(转移数值资源)解锁,并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出数值资源转移的第三交易。第三交易包括合约地址、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转移数值资源。区块链节点完成共识,数值资源在区块链上转移的交易完成。
(4)查询数值资源
第二用户通过自己的区块链钱包查询到自己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下新转入了一笔数值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三个场景中以通信号码为地址的数值资源转移,区块链中增设了两个智能合约,两个智能合约分别为数值资源委托合约和号码身份管理合约。在数值资源完全从一个区块链公钥地址转移到另一个区块链公钥地址之前,数值资源委托合约负责托管和中转数值资源。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资源转移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1和资源转移模块102。接收模块101可以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第一用户地址和/或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资源转移模块102可以用于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第二用户;在第一用户地址为区块链公钥地址,且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的情况下,资源转移模块102还可以用于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第二交易包括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的合约地址、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转移数值资源,以使主区块链网络根据第二交易,从与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并将扣除的转移数值资源发送至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将转移数值资源锁定在合约账户;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其中,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设置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述资源转移请求还包括区块链公钥,区块链公钥由设置在第一设备上的区块链钱包生成;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第一设备利用区块链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区块链私钥由区块链钱包生成;资源转移模块102还可以用于利用区块链公钥对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转移模块102还可以用于判断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中是否存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若不存在,则根据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建立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在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第二用户;在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均为通信号码地址的情况下,资源转移模块102还可以用于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从与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其中,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以及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均设置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第二用户;在第一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且第二用户地址为区块链公钥地址的情况下,资源转移模块102还可以用于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将转移数值资源从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中解锁;向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三交易,第三交易包括合约地址、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转移数值资源,以使主区块链网络根据第三交易,从与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增加转移数值资源;其中,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设置在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还部署有号码身份管理合约,号码身份管理合约上存储有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和对应的SIM用户识别卡公钥;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第一设备利用SIM卡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资源转移模块102还可以用于根据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查询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SIM卡公钥;利用SIM卡公钥对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一用户地址和第二用户地址,将转移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至第二用户之后,资源转移模块102还可以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查询请求,资源查询请求包括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根据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查询与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向第二设备发送资产查询响应,资产查询响应携带有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转移模块102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是否满足转移条件,转移条件为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大于或等于转移数值资源的值;若满足,则从与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资源转移装置通过将通信号码作为地址来进行数值资源的转移,从而增加了地址的辨识度,便于数值资源由第一用户转移到第二用户。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
下面参照图11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00。图11显示的电子设备11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11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1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1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120、连接不同***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120和处理单元1110)的总线11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1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1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存储单元11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1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1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1203。
存储单元11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1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1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1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1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1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1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1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1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1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1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160通过总线1130与电子设备11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1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该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各种可选方式中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

Claims (12)

1.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区块链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所述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所述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
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所述第二用户;
在所述第一用户地址为区块链公钥地址,且所述第二用户地址为所述通信号码地址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包括:
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所述第二交易包括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的合约地址、所述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所述转移数值资源,以使所述主区块链网络根据所述第二交易,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并将扣除的所述转移数值资源发送至所述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
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锁定在所述合约账户;
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设置在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转移请求还包括区块链公钥,所述区块链公钥由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上的区块链钱包生成;
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所述第一设备利用区块链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所述区块链私钥由所述区块链钱包生成;
其中,所述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包括:
利用所述区块链公钥对所述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
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二交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包括:
判断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
若不存在,则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在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建立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
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所述第二用户;
在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均为所述通信号码地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包括:
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从与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均设置在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部署有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值资源转移到所述第二用户;
在所述第一用户地址为所述通信号码地址,且所述第二用户地址为所述区块链公钥地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包括:
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从所述合约地址对应的合约账户中解锁;
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主区块链网络发送第三交易,所述第三交易包括所述合约地址、所述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和所述转移数值资源,以使所述主区块链网络根据所述第三交易,从与所述第二用户的区块链公钥地址对应的区块链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值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设置在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的二层区块链网络上还部署有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所述号码身份管理合约上存储有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和对应的SIM用户识别卡公钥;
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为所述第一设备利用SIM卡私钥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第一交易;
其中,所述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包括:
根据所述号码身份管理合约,查询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SIM卡公钥;
利用所述SIM卡公钥对所述第一交易的签名进行验签;
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资源查询请求,所述资源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
根据所述数值资源委托合约,查询与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资产查询响应,所述资产查询响应携带有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是否满足转移条件,所述转移条件为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内的数值资源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若满足,则从与所述第一用户的通信号码地址对应的通信号码账户中扣除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的值。
10.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易,并将所述第一交易添加至区块链,所述第一交易包括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地址、转移数值资源的值和第二用户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地址为通信号码地址;
资源转移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用户地址和所述第二用户地址,将所述转移数值资源由所述第一用户转移至所述第二用户。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CN202311586930.5A 2023-11-24 2023-11-24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6149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6930.5A CN117614934A (zh) 2023-11-24 2023-11-24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6930.5A CN117614934A (zh) 2023-11-24 2023-11-24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4934A true CN117614934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4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86930.5A Pending CN117614934A (zh) 2023-11-24 2023-11-24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49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1890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secure, encrypted communications across distributed computer networks for authorizing use of cryptography-based digital repositories in order to perform blockchain operations in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US10511964B1 (en) Switching mobile service provider using blockchain
US10783260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simplified account registration service and user authentication service, and authentication server using same
US2021012691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entralized-identifier authentication
CN111859348B (zh) 一种基于用户识别模块及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8665372B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查询、储存方法和装置
US118490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chain cryptographic 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US11379824B2 (en) Privacy preserving transactions with probabilistic transaction fees
US20220303258A1 (en) Computer-implemented system and method
US11301590B2 (en) Unfalsifiable audit logs for a blockchain
CN112818325A (zh) 一种基于应用实现api网关独立鉴权的方法
CN112560072B (zh) 基于区块链的密钥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US11740817B2 (en) Modular data processing and storage system
CN114567643B (zh) 跨区块链的数据流转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3255014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1311259A (zh) 票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90095940A (ko) 거래단계 검증을 통한 비대면 금융거래 방법 및 시스템과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TW202139668A (zh) 用於與區塊鏈相關聯之多個服務之平台
CN111259411B (zh) 区块链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24682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cure, encrypted communications across distributed computer networks by coordinating cryptography-based digital repositories in order to perform blockchain operations in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US2023024511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questing secure, encrypted communications across distributed computer networks for authorizing use of cryptography-based digital repositories in order to perform blockchain operations in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CN117614934A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67508A (zh)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CN115375303A (zh) 智能合约的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014556A (zh) 银企通讯***、通讯方法以及电子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